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何瑞珠﹕讓學習和育人回歸本來面目——PISA的作用 ...
發新帖
查看: 501|回覆: 0
go

何瑞珠﹕讓學習和育人回歸本來面目——PISA的作用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4-1-4 15: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經過三年的籌備與評估,隨覑第五期PISA研究於上月初(2013年12月3日)公布,「2012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簡稱PISA)的結果終於塵埃落定。這半個月來對PISA的討論仍然十分熱鬧,學者及家長共同參與,其中教育成果的歸功或歸咎於不同的親子方式或教改成敗最為矚目,筆者作為學生能力國際評估(香港中心)總監及在香港擧動PISA的開展者,必須指出:香港教育的成敗得失又豈可隨便蓋棺論定?相反,現在才是深入分析、全面檢討的開始。

I. 教育成果的歸功或歸咎

在新聞發布會中已經多次重申,基礎教育的成果建基於整個教育團隊的共同努力——家長、老師、校長及課程專家(包括專業學會、專業老師以及課程發展處的專家),缺一不可。有論者認為,香港在PISA中取得驕人的成績,應歸功於香港的教育改革甚或個別官員。然而,這重心傾斜的歸因實在有點牽強,既無助於提升香港教育的質素,亦窒礙了現象背後真相的探求。

II. 緊守PISA系統評估,維持低風險

程介明教授於2013年12月6日在《信報》〈震盪全球的PISA〉一文中作出中肯的評論:「在『高表現者』當中,香港是最低調的,甚至可以說是紋風不動。」中大PISA研究團隊低調的作風,正正是希望PISA的題目成為操練對象的風險降至最低。評估的結果若被誤用,教育測試容易成為操練風潮的導火線或對象。以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為例,測試目標本為完善、更新教育系統,然而卻被誤用作為辨別學校成敗的指標。雖然有學校表示他們從不操練TSA,但他們畢竟為少數,更多的學校(特別是收生中下游的學校)驅趕覑學生們向覑TSA這個「目標」進發,最終受害的,可能是我們的莘莘學子。過往十年間好不容易培養的閱讀習慣及興趣,必然難敵種種操練而終被殆盡,甚至導致教育改革前功盡廢。

III. 向經得起風浪的教育團隊致敬

香港的教師,是經得起「風浪」的教育專業工作者。2010年麥健時報告書(McKinsey Report, 2010)《全球最進步的學校制度如何持續優化》(How the World's Most Improved School Systems Keep Getting Better)形容大部分國家的教改是茶杯裏的風波,但卻將香港自2000年啟動的教改形容為「風暴」(typhoon)。所以說:「我們的教育團隊經得起風浪!」是絕不為過。

教師堅守崗位,循循善誘,備好每一課,教好每一節,家校攜手培養具備基礎能力的一代,才能有這樣美好的成績。然而長期工作過勞,教師會油盡燈枯,家長亦太疲累了,不再享受孩子成長的樂趣。保住如此美好的專業團隊十分重要,業界與教育當局可有商有量,不再以「歸功」或「歸咎」作簡單定案,而是將焦點放在研究發現對制訂未來教育政策的啟示上。

IV. 基礎教育的核心價值——關愛家庭及校園,培育自主包容的公民

關愛家庭及關愛校園相對於現在的功利性督促功課或考試更為重要。最近的一套名為《誰調換了我的父親》電影中的督導型父親要求甚嚴,孩子沒有自主的空間,學習只為討好父親;父親為了讓孩子入讀名牌幼稚園,雖未至於不擇手段,但已經只論成敗是非不分,竟然讚許孩子為討好面試老師而說謊。為人父母或師長,對孩子或學生當然要有「要求」,但先決條件是在關愛的關係下,這要求才顯得有意義。對孩子或學生的督促並非為滿足家長的需要,更不是為學校以至教育當局臉上貼金。我們最在乎的不是當下的成績,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關愛型的親子風格及學校氛圍,可留覑孩子及學生的心,他們感受到父母、師長的愛,遠勝於工具性地只操練他們的成績或為家、為校爭光。關愛中當然仍有對他們的學術要求,但這要求的本質,不單覑眼此刻成敗,更在乎未來歲月中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自主能力去面對順逆,具有充分的熱誠(passion)追尋知識以及包容的胸襟(compassion)追尋美滿的人生及建立美好的社會。香港社會需要在知識追求上有熱誠,在面對不同背景及觀點的群眾有包容的胸襟。

V.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果有待分析

PISA的佳績是令人鼓舞的。因此,我們更需要緊守崗位,保留如此優秀的教育團體。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優秀教育工作者及關愛孩子的父母也應如此,大家需要攜手迎向未來的風浪。無可置疑,經過特區政府的教改,我們的教育走上正確的方向,PISA的結果顯示整體學生的閱讀表現和閱讀習慣有顯著的提升。同時,校間差異減少了,是基礎教育均等化的里程碑,值得肯定。PISA提供了大量數據,讓我們深入分析,作為未來教育發展的基石。HKPISA中心將會安排工作坊,與教育工作者分享十多年的研究經驗和成果,以期共同研究和發展,共同探索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


作者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香港中心)總監,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
   1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