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四年後逾百學校恐被殺 議員促中學推小班教學 ...
樓主: elbar
go

四年後逾百學校恐被殺 議員促中學推小班教學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61#
發表於 12-11-6 13:24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一月五日)出席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可否說說之前一些中學校長在立法會建議將來可以減少的派位人數,紓緩學校的殺校壓力,現時這事考慮如何?

教育局局長:正如大家都知道,上星期五和星期六我們完成了公聽會,在這裏趁這個機會,我知道大家有不同的問題,或許我很快地說說幾項大家覺得重要的事。

  第一,我真的要重申,在中學我們沒有殺校的政策,我再重申沒有殺校,大家無需要擔心。因為我們的大前提是保學校、保老師、保實力、保教育,讓團隊繼續維持,這是一個過渡期,今日是六萬一千人,三年半後是五萬人,再到四年之後是六萬九千人,所以我們真的要保實力,這是一個過渡期,這是大前提。

  第二,我在不同場合都提過,例如一些針對性的紓緩措施,我都提過一下,或許我很快地講幾個重點,因為很多學校和家長都不太清晰,所以我都再重複一次。就針對性的措施,在保學校方面,七十六人可以開四班,五十一人可以開三班,然後二十六人可以開兩班。這不只是班數的問題,就如何作課程的安排,與其他學校的合作等等的行政,我們會在這方面給予許多合作和支援。如果兩班以下(的情況)真的出現,我們認為少於二十六人的學校,應該不會多於五間,這是我們根據實際過去三年的情況作出的估計,還有很多其他的安排,大前提是盡量保學校,我們不希望殺校。

  除了這些措施外,我們都了解到所謂減派,剛才校長講到減派的部分,我聽到很多意見,所以在一個多星期內我會見很多學校、辦學團體、專業團體、家長甚至是學生等等,我都會盡快會見他們,聽到最後一部分。大家都聽到家長在那兩天內都有不同的意見,我們一定要聽清他們方面的意見。在昨天開會和一些活動中很多校長都給我不同的意見,所以我覺得有責任與更多持份者,在這個多星期內做足工夫,多聽他們的意見。

  除了這幾項外,我很希望最後達到,盡快在十一月底前,有一個大家都覺得可行,大家都願意一齊合力、群策群力去推行的一個方案,處理暫時性人口下跌方面的問題。

記者:局長你提及與學校校長的共識是大了,其實是在哪方面?是否在於第一年減人數方面未必是要三,如果是二或一,教育局的接受空間是否大些?

教育局局長:我之前星期六約略提及,暫時我說的是避免殺校的措施,我們還有如何支援老師的措施,以及其他可行的辦法,包括減派的部分,這正在開展中。剛才說的幾個都是方案的一部分,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出現,所以我希望盡快聆聽其餘的部分。因為你會發覺無論哪個方案,對不同的持份者都有不同的衝擊,這個是大前提。

記者:如減派,你認為明年的人數於甚麼水平才算合適?

教育局局長:現時仍要再看,因為剛才我說過,當看到有保老師、保學校的策略時,大家的關注是不需要太擔心要殺校。第二,回想上一次有家長給予不同的意見,說不要動叩門位,相信你也聽到了,這些我們都要一併考慮,所以剛收集回來,我們盡快就不同方案作出研究。現時我無法告訴你,如果我告訴你,你應該不會相信我,因為我尚未完成所有諮詢。

記者:就國民教育科方面,剛才你說多了學校問你應該怎樣做?多了多少所學校想開設國民教育科?

教育局局長:其實有很多不同學校或專業團體很多時候都開始問,如果想繼續以不同形式推行,教育局或社會可以有甚麼支援,通常都問這些問題。我們都會重申我們的政策,就是剛才我都提過,希望如果他們需要做的時候,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學校辦學團體的宗旨及模式,即校情、班情、學情等,自己決定如何去做。擱置了的文件亦可用作參考,亦可以其他老師及五十多萬,製作參考資料及教材,我們交回學校及辦學團體自決。我沒有統計數字。

記者:現時減派的可行性有多大?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說過,就減派方面,我們已聽到學校及校長會(的意見),我們要多作計算的方法,七十六人、二十六人等等的數字,我們是經過很詳細的考慮,並經過資料搜集才做到,所以我們希望科學化地去了解每一個可行的地方。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30分

Rank: 3Rank: 3


270
162#
發表於 12-11-6 21:20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明白政府的角色是要平衡各方面利益,
也要考慮支出與收入的狀況。

只是今次對中學學界的衝擊確實很大,
過去小學的慘痛經歷及錯誤估算,
如由原本預計的十來所村校變成一百四十多所不同類型的小學等,
令中學校長、老師、家長等都十分擔心今次的情況。

學界提出的可加可減機制完全是因應今次衝擊的臨時性做法,
希望政府不要低估形勢造成學界動盪,
能以妥善的方法完滿解決問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63#
發表於 12-11-8 07:25 |只看該作者
葉兆輝、黎淑怡﹕適齡學童人數下降的機遇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7/faa1h.htm


香港出生率在最近10多年持續下降,適齡學童人數減少已由小學蔓延至中學。根據教育局資料顯示,2013/14年度的中一學生會比現時減少5400人,若以每班34人計算,便相等於減少約159班。故此,有團體表示這或會導致約50間學校面臨殺校危機,因而提議全港中學中一每班人數減至30人,減低縮班殺校、老師失掉教席等負面影響。現屆政府今次從善如流,作出彈性的安排,每間學校只要能有26名中一學生開兩班便可繼續開辦,以紓緩學校所面對的收生壓力。當然,學生和老師的比例減少,老師對學生的關顧應相對增加,但筆者藉此機會提出一些想法,希望給與一些另類的意見。全港中學一致地減少每班人數是否最有效運用資源的方法?再者,一間學校應否開辦下去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並不應單取決於學生的人數,所以更重要的問題是,應該怎樣利用適齡學童減少的契機,優化現今的教育制度和填補一些缺口,對一些現行僵化的規例拆牆鬆綁,改善學生學習空間、能力及表現。據筆者與前線教育工作者的理解,教師最希望得到的是多一點空間和時間,無論是每天上課節數或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所以一刀切的減少每班人數,未必能滿足老師和學生的需要。

讓學校彈性分配資源

首先,學童人數下降,在不增加經費的前提下,老師與學生的比例可以改善,學生得到更多老師的關注,這是人口分紅的現象(population dividend)。筆者建議師生的比例可按學校的實際情調整,讓學校彈性分配政府向學校發放的資源。例如招收較多第三組別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學校,得到額外的資源,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及成長需要。因為他們的需要大,干預的成果會更加明顯。如能作出有效的干預,讓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能完成中學階段,日後的成本效益十分顯著。

其次,若有充足的老師人手便正好可分擔教育工作中不同的崗位,紓緩老師的工作壓力及提升教育質素。例如學校可按需要靈活分配更多老師,依老師的經驗及專長作有效分工,整體減輕每名老師的教學時間之餘,讓學科老師專注於教學,讓班主任及輔導老師有更多時間了解學生需要,提供學習以外的支援。教育局亦可邀請資深老師編寫教材,減輕對課本的倚賴,落實一些校本的課程,減少對書商的依賴,又可支援在校老師專業上的發展,對有意進修的老師提供休學機會(Sabbatical Leave),給予學校資源讓學校聘請暫代老師。至於近期校長擔心的一些學校質素被拉低,只因教育局將學生強分為平均三份之措施而已,重要的是因才施教,做好拔尖補底的工作。

筆者最近有機會到一間中學探訪,當中三分之二的學生都有經濟上的困難,需要領取綜援或書簿及車船津貼,亦有為數不少新來港學童就讀。他們家庭背景各異,面對的困難亦不是輕易可解決,因此學生面對的壓力及問題是多樣及複雜的。雖然學校已有3名駐校社工,比一般學校多,各老師亦盡心盡力協助學生,但有需要的學生實在不少,若學校可靈活運用資源,按學生的需要以針對性及彈性的策略去協助學生,相信對學生、家長、老師及學校都能帶來正面的影響。正如「學校起動」計劃,有很多參與的學校都利用額外的資源聘請多一些語文老師、贊助學生學習樂器、推行師友計劃等,這些都是按學生需要而採取的針對性措施。

檢視現行教育政策及資源分配

一間好學校並不在於收生人數的多寡、學生成績的高低、中中和英中,而是能夠以學生為本,提供合適的環境給不同需要及能力的學生學習及成長。一些學校雖然有較多學習能力弱或低學習動機的學生,但並不代表學校的辦學能力低,反而他們更懂得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同樣,一些收生情理想的學校亦不應被一刀切調低每班人數,令學童入讀的機會減少。最重要還是要按學生的需要,給予充足的資源,讓學校靈活地設計到位及有效的策略去輔助學生,讓有熱誠的老師留下來,善用他們的經驗,作育英才。順帶一提,現在一些家長不理孩子的學習能力硬要爭入一些學校,若孩子適應不來,反而弄巧反拙。

適齡學童減少正好提供一個機會去檢視現行的教育政策及資源分配,重新制訂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策略。


作者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及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黎淑怡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項目主任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