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星級爸﹕坐牢與上學
樓主: mattsmum
go

星級爸﹕坐牢與上學 [複製鏈接]


12651
21#
發表於 11-1-12 17:3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2#
發表於 11-1-12 18:0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umyeema1 於 11-1-12 14:25 發表
csy_ma,

身邊的同事兩年前經過[升中一役],他經常說:

學前階段,孩子聽父母的。
小學階段,孩子聽老師的。
中學階段,孩子聽同輩的。

中學一定要找一家校風好的學校,同輩的影響可大可小。

喜見你參觀的大都是 Band 1 中學, ...


謝Sumyeema1的分享

似乎得感謝孫公的"微調",讓我這類較為喜歡小朋友做小塘小魚既家長沒有選擇餘地,反正女兒的英文成績較中文好(注意:那只是邨校成績而不是實際水平),沒有母語教學這一項選擇,只能找band1 (可惜培正距我家太遠,校址又位於"富貴"的市區,而另一家心儀的校風純樸的中中女校亦位於市區,我們既不能為女兒的學習生活犧牲自己的居住喜好,只好跟著不另類家長的喜好,挑band1學校。不過,我們仍希望能偷點空間做些異類,在尋求其中有沒平衡點時,也跟您們一起同路找找?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3#
發表於 11-1-12 18:0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2 13:38 發表
Csy-ma,

我用平和的心讀你的文字時, 是十分平和的, 沒有不平和的感覺.

一向都喜歡看你的文字的, 一向都是, 請多寫, 我的東西是太抽象的, 因都是理想中的東西. 謝. ...


是馬君嗎?

您的文字近來渲染不平氣後,好像也平和了?欣見您在囝囝學校網頁中找到溝通的同伴 這樣更有正能量?


54
24#
發表於 11-1-12 18:5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440
25#
發表於 11-1-13 11:2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2 17:20 發表
Samuel89, (容我離題一下)

其實我未能清楚閣下是佛家還是道家思想的, 但是可否用最簡短的說話告知, 佛家或道家的方法論, 怎樣不太被自我意識主導著自己, 我是自己作參考的.

謝謝 ...


你問到甘深, 仲要用最簡短的說話.....我都唔知點答
我做人做事從來都無一個絕對既立場, 可以講系"冇規""冇矩", 連我都唔知自己是佛家還是道家思想, 但我發覺跟道家思想還是非常吻合......

怎樣不太被自我意識主導著自己,<---- 我自己是不會去分是否被自我意識主導著自己, 總之自己認為該做的, 自己可以承擔的就做..... 給你作參考....
謝謝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6#
發表於 11-1-13 12:55 |只看該作者
游君:

在找林行止介紹萬小時理論的文章,未找到,倒找到一兩篇以前向朋友騙稿費的舊文(很多年前了)。既然您喜歡看,也與您分享


樓價下跌的好處


  「點解要高飛?」
        「飛,是為了找……一片落腳地。」
        以上是近來一個樓盤的廣告標語,也是九七之前卅年香港人生活的寫照。

  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多數香港人的收入無疑翻了很多倍,但相對於樓價,仍是高處未算高。從山腳的寮屋和山上的洋房,社會階梯是飛昇了,可是樓房供款的壓力,反因為付得起而愈來愈沉。許多人、許多家庭都為了背上昂貴的殼,步不敢歇地去工作、再工作。
  普遍稍有上進心的年青人,都要循著以下的生活軌跡奮鬥:
  0-25歲:為將來更有賺錢能力積累學歷證書;
  20-35歲:存首期買第一間自己的房子,成家立室,有第一個孩子;
  25-40歲:供樓及積累財富以備換樓;
  35-45歲:換面積更大或市值更高的房子;
  45-60歲:盡快了結供樓債務,積殼防飢準備退休。


        在這樣一條「正常」的生活軌跡下,60-90年代這卅年的經驗,積累了深厚的民間智慧:女子挑丈夫,「唔理好醜,至緊要有樓揸手」。新生代選大學學科,首要在哪一門賺錢,而且要快,讀四年不如讀三年,先搵錢才可盡快積錢,要不然,銀行存款永遠賽不過買樓所需的首期。

財富積累遊戲甚至在大學時期已經開始,阿乜太會說:「睇下隔籬六嬸個仔呀,佢大學一年級已搵到九份補習,未畢業就開補習社,而家人地可以買XX花園啦!你就剩識得番大陸買書,買埋咁多書有乜鬼用?」

  的確,知識在樓價飛升、經濟欣欣向榮期間看來沒有什麼用。既然人人有工做,工資又年年高升,除了MBA,誰耐煩唸什麼不能立即在薪酬表上建功的碩士、博士?還不如實實際際地看準哪一隻股票或者跳槽機會為上。到海外進修更無謂,待幾年後回港,樓價早已漲了近倍,多一個學位,能漲多少薪金把樓價追回來?至於課餘或工餘研讀的、不是用來應付考試的知識,那時又沒有《百萬富翁》之類的問答節目,更何來用武之地?


  於是,隨著香港人的荷包愈來愈腫脹,在世界各地都自成一伙,財大氣粗,香港社會的智慧卻愈來愈低,眼界愈來愈窄。九七前,有位廿來歲、本地大學畢業生跟我相約比較十年後各人的發展,他說:「好,就睇下十年後邊個間屋最大……唔好,你地可能買夾屋,就睇下邊個間屋市值最高……」。

  六年轉眼過去。我的那位把居所貴賤視為個人最高成就的朋友,絲毫未受到這些年的裁員減裁潮的影響,他於九七年買的市區細單位,更受惠於減息,將於今年供滿。就連他,也說房子供滿後不會換樓,情願另外租房住。看來,香港人的思維已慢慢超越了面前的四壁牆,嘗試看看外面的世界——

        剛畢業的、或者壯年失業的大學生,在計算過機會成本後,很多選擇繼續進修。因為工酬偏低,肯當義工的人也多了。年輕一族荷包瘦了,危機感增了,開始肯少唱K,沉迷網絡之餘,也偶然會「文化」一下,看看書。

        我有位朋友去年嘗試當老闆,苦撐了近一年,終在年底結業。她認為香港市道疲軟,希望能在中台兩地謀發展,可是苦無聯繫。終於,天助自助者,在她在網上廣撒求職信後,真有家台灣公司給回音。在多個電郵往還及自資赴到台中面試後,她獲得了一份月薪不高、但有發展潛力的工作。她決定接受,企圖拓出另一片新天地,她說:「有時候,失去了某些東西後,自由,反而會出現了」。

        對於幾代都習慣以置業為人生必然軌跡的香港人來說,樓價滑落,能不能給他們多一個選擇,多一份自由?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7#
發表於 11-1-13 13:01 |只看該作者
北上重生一例


        勤勤懇懇儲首期買一室棲身,曾經是許多香港人工作的目標。


        九十年代大專畢業、與母親相依住公屋的阿偉,正是其中一員。


        九六年,他在某大報的財經版工作,風聞有大批中資來港炒樓,就擬把自己多年積下的六十多萬作資本,趕上這股熱潮。但是,選來選去,目標居室皆在三百萬上下,入場卷最少要一百萬。他只好找人合伙,計劃炒賣幾輪後,才獨資買樓。

塞翁失馬 豈知非福

        現在說起來,他說是「幸好」遇人不淑,朋友半途變卦。房子買不成,有點失落。恰好碰上北上升學的機會,一個轉折,他選擇離開熱火朝天的股樓戰場,跑到全國著名的北京大學,過其平靜的校園生活。


        不過,不到一年,他又為這個決定而後悔了。到北大後,他為那文化落差,人事皆不盡如人意而失望惆悵。回港目睹昔日戰友炒得不亦樂乎,進帳不少,更深悔錯失了這個黃金時機。於是立即暫停學業,正職炒股,兼職做回老本行,報業。

塞翁得馬 豈知非禍

都是在經濟版工作的,他炒得算是保守了。那時同事們下午上班的問候形式,有點像古龍:不是「走了沒有」、「多少錢放」,就是四位數字的號碼。阿偉沒有那麼張揚,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地自行其事。

金融風暴過後,不少曾「贏粒糖」的同事都「輸間廠」,縱只是一個晚上兼職當排版員的大學生,竟也倒賠上百萬。阿偉自恃走得快,聽說仍有收穫。但不久,就傳來他出事的消息。

那天,他上班時間沒有出現。當世界照樣運行之際,我收到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大學同學的急call,要我代他請假,並謂他上中學的外甥女那天跳樓自殺,死了;之前的一個晚上,她曾到他家跟他聊了一會,臨走前,還借走了書架上的《完全自殺手冊》……

阿偉後來告訴我,外甥女出事之前,他因為錯信消息,把當時已積累到逾百萬的本錢,外加借債五十萬,都押到一隻國企股身上。結果僅一日,就損失泰半。「我不甘心,整個人都投了進去,想盡快撈回之前失去的,反而愈輸愈勇,抽不了身。」

外甥女的死,就像橫在阿偉路前的一塊暫停牌,令他反思:他忘不了忽略了她死前的求救信號,「這樣的買賣,就算賺了,又有什麼意義?」

於是,向朋友借了生活費和安家費,他重回北大完成學業。

靠借貸維持的校園生活,並沒有使阿偉愉快起來。我偶然在電話提及他不應那麼悲觀,怨這怨那,他總一句反駁「你沒有這樣痛過,就無權說我」。

幸好,無論怎樣傷痛,日子總還是會過去的。

五年後的今天,阿偉終於拿到了他的經濟法學博士學位。在生活節奏相對緩慢、人和人的接觸比較多的異地北京,阿偉這五年換回來的,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仔」、廣闊的視界,和一個令他漸漸開朗的伴侶。

畢業後,他為了盡快還債,曾經回港找工作。但市道實在差,適合的工作難找。暑假過後,他回到北京,在市郊一所新開的私立大學當教書匠。雖然月薪只有人民幣五千塊,但他甘之如飴。

在北京,經濟法律就像一塊處女地,有很多位置等待阿偉去開發。除了教書,阿偉還可以利用他香港股壇的經驗,去當當地律師或上市公司的顧問等,機會有的是。

現在的阿偉,負債雖比五年前多,心債卻輕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對前景充滿信心:「我現時是不是最佳狀態?不是,中學剛畢業時才是。那時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希望可以再到達那種自由的狀態,現時不過是休息,先想一想,再上路。」

「可能,我最終追求的,不過是自由……」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8#
發表於 11-1-13 13:0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wah112 於 11-1-10 12:38 發表


讀者文摘的訪問

David Hochman

暢銷書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其新作《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裏?》(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書中,鋪陳成功的祕訣。

葛拉威爾善於顛覆尋常思 ...

終於找到了兩年前我跟家長朋友分享的一通電郵 抄如下:

各位:

以下的文章頗長,怕您們無心無時間看,簡介一下:

美國有研究人員分析了某著名音樂學院的學生,發現明日之星們花在練習上的時間都有一個神奇的數字

至於首富Bill Gates(文中譯名為比爾喬伊)他唸書時花在編程的時間也恰是這個數字。

文章還有第二個部分,有興趣者可順著連結去看,講的是披頭四,美國眾多首富,和時勢造英雄的數字。

傳這篇文章予您們,想分享的是:

1 父母只能順著子女的興趣去培養他們,因為您或者可以迫他們練習首一千小時,但要他們廢寢忘餐地練餘下的十分之九,只能在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去做。

2 興趣或者長處還是及早培養好,五歲或之前讓其多方嘗試,八歲左右就得較為集中了。

3 未及早開始的,也不用擔心,只要您滿足那神奇數字便成了。可能關鍵在相信,繼續投入和堅持。

4 明白為什麼香港產生不了一流人才,因為大部分在學學生都未能支配自己的時間,只能做被動的填鴨:(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
發表於 11-1-13 13:0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1-13 13:07 發表

終於找到了兩年前我跟家長朋友分享的一通電郵 抄如下:

...


成功其实有关一个神奇的数字以及生日 (一) / 小草春秋
2009-03-13 16:07 | 阅读(560) | 标签: 成功的奥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1万小时, 1930-1940, 1955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bf34ce0a5bd24e86
  一
  密歇根大学在1971年成立了它崭新的计算机中心。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科技项目之一。在计算机中心的历史上,成千上万名学生进入过那个白色房间,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一个名叫比尔·乔伊的腼腆的年轻人。

  乔伊在计算机中心成立的那年进入密歇根大学。他16岁,又高又瘦,头发乱得像拖布。在他毕业的北法明顿高中,他被评选为“最好学的学生”。他说,这意味着他“绝不平凡”。他曾认为自己会成为一个生物学家或者数学家。但是大一的末期,他完全被计算机中心给吸引住了。

  从那时起,计算机中心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只要可能,他无时无刻不在编程。他从一位计算机科技教授那儿得到了一份工作,这样他整个夏天都可以泡在计算机上。1975年,他进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在那里更深地卷入了计算机软件世界。在博士论文答辩时,他仅凭心算完成了一段复杂的编程。后来他的一个仰慕者写道:“他的导师们大为震惊。随后其中一个人将这段经历同 ‘耶稣折服了他的长者’相比。”

  在同一小群程序员的协同工作中,乔伊选择了重写UNIX的任务。UNIX是AT&T公司为大型主机写的一个软件。乔伊的版本非常优秀。它成为全球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直到今天仍然是。实际上不仅如此,你知道是谁写了那些能让你接入英特网的软件中的大部分吗?还是比尔·乔伊。

  从伯克利毕业之后,比尔·乔伊参与创办了硅谷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它是计算机革命中的重量级玩家之一。在太阳微系统,他重写了另外一种计算机语言 Java。他的传奇继续延续。硅谷中人谈论起比尔·乔伊时的敬畏,就好像他们谈起微软的比尔·盖茨那样。有时,他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爱迪生。

  比尔·乔伊的天才故事已经被讲述过无数遍,而道理总是同样的:欢迎来到天才的世界!计算机编程并不遵循老男孩的规则——在那个世界你出人头地仅仅因为你的钱和你的社会关系——而是一个城门洞开的领域,判断所有参与者的标准仅仅是他们的天赋和他们取得的成绩。在那里,出类拔萃之辈胜出。很明显,乔伊正是其中一员。

  这个版本的故事总是更容易被人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真相是,在这个特定领域中,那些出类拔萃者取得至高成就的故事里,其整个过程混合了才华、机遇和反复无常的运气。

  是否存在这种可能,特殊的时运在其他的真实世界中同样奏效?让我们回到比尔·乔伊的故事中去看一看。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0#
發表於 11-1-13 13:1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1-13 13:08 發表


成功其实有关一个神奇的数字以及生日 (一) / 小草春秋
2009-03-13 16:07 | 阅读(560) | 标签: 成功的奥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1万小时, 1930-1940, 1955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bf34ce0a5bd24e86
...



  几乎长达一代人的时间内,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们都在热烈地争论着一个问题——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早就被解决了——是否存在天才这种东西?我们往往以为,天才加上努力等于成就。问题是,心理学家们越是深入研究聪明人的成功生涯,就会发现天才起到的作用越小,而努力起到的作用越大。

  让我们来看看天才争论中的案例A。它于1990年代早期,由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森和两名同事在柏林精英音乐学院完成。在学院教授的帮助下,他们将学校的小提琴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明星云集,都是有潜力成为世界级演奏家的学生。第二组的学生仅仅是“好”。第三组学生都不像是会成为职业演奏家的,他们的更大可能是在公立学校系统中做音乐教师。所有的小提琴演奏者都被问到一个问题:从你第一次拿起提琴开始,在你的整个生涯中,你一共练习了多少小时?

  三组学生中的每个人几乎都在同样年龄开始拉琴:五岁左右。最初几年,每个人练习时间大致相同,都是每周两到三小时。但是当他们到8岁时,区别开始出现。那些如今显示出最有前途的学生,开始练习得比其他人更多:9岁前每周6小时;12岁前每周8小时;14岁前每周16个小时;不断累加,到了20岁时每周练习30个小时以上——这时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拉琴,变得更好。事实上,到20岁时,出色的演奏者都已经练习了至少1万个小时。与之形成对比,仅仅称得上“好”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个小时;未来会成为音乐老师的孩子,累计练习了4000个小时。

  埃里森的研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他和同事没有发现任何“天赋”的影踪,比如当同龄人都在苦哈哈地练琴时,某个音乐家已能毫不费力达到很高水平。他们在被圈定的那些研究对象中也没有发现“笨伯”,比如某个人比所有其他人都更努力,但却因为缺乏某种东西,不能打破向上的天花板。他们的研究揭示出:一旦一名音乐家拥有足够能力进入最高级别的音乐学校,将一名演奏者和另一名演奏者区分开来的,就是他或者她的努力程度。事实正是如此,而且更甚——那些最顶尖的音乐家,不仅仅是比其他人要努力或者非常努力,他们非常非常努力。

  要想在复杂任务上做得杰出,就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练习标准。这一点在对特长和技能的研究中一次次得到证实。事实上,研究者已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们相信要想取得真正技能,必须达到一个神奇的数字:1万小时。

  “从这些研究中渐渐浮现的图景是:要想达到精通的水准,或者成为世界级水平的专家,在任何领域,1万个小时的练习都必不可缺。”神经学家 DanielLevitin写道,“一次一次地研究,作曲家、篮球运动员、虚构作家、滑冰运动员、音乐会上的钢琴家、围棋选手、犯罪高手,无论你从事什么,这个数字一次一次的出现。当然,这解释不了为什么某些人经过同样的练习却取得比他人更高的成就。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发现任何世界级专家能够用更少的练习时间取得目前的成就。似乎大脑必须用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达到真正精通所需的一切知识。”

  即使对那些我们认为是神童的人也是如此。比如说莫扎特,他从6岁就开始谱曲。但是,心理学家MichaelHowe在他的书 《解释天才》中写道:“以成熟作曲家的标准来衡量,莫扎特的早期作品并不杰出。最早的一些篇章可能全由他父亲写下,也可能后来在不断改善。莫扎特童年时代的很多作曲,比如他的钢琴与管弦乐协奏曲的前7节,很大程度上是其他作曲家作品的编排。这些协奏曲中属于莫扎特原创的,最早被公认为大师级的作品(No.9,K.271),是莫扎特21岁写就的。那时莫扎特已经谱了10年曲。”

  乐评人HaroldSchonberg走得更远。他争辩说,莫扎特事实上“大器晚成”,因为在他开始作曲超过20年后,他才写出了自己最伟大的作品。

  棋手要想成为大师看上去也得用上十年功 (只有棋坛传奇BobbyFischer达到这个级别耗时较少:他用了9年时间)。这差不多也是1万个小时艰苦练习需要的年份。1万小时是成就伟大的魔幻数字。

  缺乏1万个小时的训练,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高水平竞技所需的技能。即使是莫扎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神童,也不能在投入1万小时之前达到大师水准。并不是因为你足够好才开始接受训练,而是训练让你足够好。

  另外一件有关1万小时的趣事是——毋庸置疑,1万小时是个庞大的数字。它必须由你来完成,但是如果单靠你个人,尤其是当你还是个孩子时,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必须要有鼓励和支持你的父母。你也不能太穷,因为如果你还得找一份兼职来养家的话,就没有足够时间留给你练习了。事实上,大多数人只有在他们加入一个特别训练项目——比如曲棍球明星训练班,或者他们得到了某种特别际遇,让他们得到机会投入大量时间练习并乐此不疲,方可取得那些耀眼成就。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1#
發表於 11-1-13 13:1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1-13 13:08 發表


成功其实有关一个神奇的数字以及生日 (一) / 小草春秋
2009-03-13 16:07 | 阅读(560) | 标签: 成功的奥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1万小时, 1930-1940, 1955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bf34ce0a5bd24e86
...



  回到比尔·乔伊。1971年。

  他的智力得用车载斗量。但这不是唯一要素,也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的关键,是他走进了那栋位于毕尔大道上的褐砖建筑。

  1970年代早期,在乔伊正学习编程的时代,计算机有几个房间那么大。一台计算机的价钱就要一百万美元——那还是1970年代的一百万美元。计算机非常罕见。即使你能找到一台,你也很难接近它;即使你接近了它,租用使用时间也会花上一大笔钱。

  此外,编程本身是件冗长乏味的工作。这时期编程得用纸板和卡片。每一行代码都用键盘打孔机打在卡片上。一个复杂程序可能需要几百张至上千张卡片,光摞起来就有老高。程序编完后,你走到主机前,把你的那摞卡片交给一名操作员。因为计算机一次只能处理一项任务,操作员需要为你的程序预约。你要等上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才能取回你的卡片,这取决于你前面有多少人在排队。只要你犯了一个小错误,哪怕是个拼写错误,你就得取回那些卡片,改正错误,然后重新开始整个流程。

  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个编程专家难上加难。二十出头就成为编程专家几乎更不可能。你在计算机室内花上的一个小时中只有几分钟是在真正编程,什么时候你才能凑够一万小时?“用卡片编程不会教会你编程。它教给你的是耐心和校对。”一名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计算机科学家回忆说。

  1960年代中期,才浮现出一个解决方案。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终于大到足以同时运行几项任务。计算机科学家们意识到,如果重写操作程序,计算机的时间就可以被共享;计算机就可以同时运行成百上千项任务。这意味着程序员不再需要手把手把卡片交给操作员。可以设置数十个终端,全都用电话线同一台主机连接,这样大家就可以同时在线工作了。

  这里有一段话描述分时共享的历史意义:

  “它不只是一项革命。它简直是天启。忘掉操作员、堆放卡片的桌子和漫长的等待吧。有了分时共享,你可以坐在自己的电传打字机前,输入指令,然后得到答复。分时共享是人机对话的:程序要求你答复,等待你输入答复,然后你等着它运行,然后给你结果。都是‘有效时间’。”

  密歇根大学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它是全世界第一批完成向分时共享操作系统转换的大学之一。1967年,这套系统的一个样本已经建立并运作。到1970年代早期,密歇根大学已经有足够的计算机运行能力,可以让一百人同时在计算机中心编写程序。

  这就是当比尔·乔伊1971年秋天抵达安阿伯校区时,命运伸来的橄榄枝。他在高中时期从未碰过计算机。他只是对数学和机械感兴趣。但是当计算机程序吸引了他时,他发现他身处世界上非常有限的几个能让17岁大学生任意编程的地方之一。

  “你知道用卡片操作和分时共享系统操作的区别是什么吗?”乔伊说,“那就像是通过写信下围棋和面对面下围棋的区别。”编程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活动。它充满乐趣。

  “我住在北校区,计算机中心也在北校区。”乔伊继续说,“我在那儿花了多少时间?非常多。它24小时都开着,我整夜呆在里面,凌晨才走出去。”

  “问题是他们会给每个学生一个里面有一些钱的账户,这样你的时间很快就会用完。当你登陆时,你要输入你想使用多长时间计算机。比如他们给你一个小时,这就是你所能使用的时间。但是有个家伙发现,如果你输入 ‘时间就是’,然后输入一个字母,比如‘时间就是K’,他们就不会收你的钱。”他边说边因记忆而笑。“这就是那个软件的漏洞。你输入‘时间就是K’,然后你可以永远坐在那儿使用电脑。”

  看一看那些垂青于比尔·乔伊的机遇吧。因为他碰巧进入一所有远见的大学,他可以通过分时操作系统编程而不是卡片;因为密歇根的系统刚好有个漏洞,他可以任意使用电脑;学校愿意花钱让计算机中心24小时开着,他可以整夜泡在那里;他能够投入这么多时间,重写UNIX的机遇还刚好出现在他面前,简直就是量身定做。比尔·乔伊很聪明,他好学若饥。这很重要。但是在他成为专家之前,有人提供了机会让他学习成为专家。

  “在密歇根,我每天编程8到10个小时,”他说,“到了伯克利之后更是没日没夜。我家里也有个终端。我一直在计算机上待到凌晨两三点,看老电影、编写程序。有时我会趴在键盘上睡着。”他假装自己的头落到键盘上,“你知道键盘最后会做何反应?它开始嘟嘟嘟地响。如是三次之后,你就知道自己该上床了。我去伯克利时相对来说还不是个高手。第二年我开始精通编程,那时我写的一些程序三十年后的今天还在被应用。”他停了下,开始在脑子里计算——对比尔·乔伊这样的人这不用太久——1971年进密歇根大学,二年级时编程时间得到保证,加上暑假和接下来一年在伯克利的没日没夜,“可能,一共有,1万个小时?”他最后说,“基本如此。”

Rank: 5Rank: 5


4355
32#
發表於 11-1-13 15:0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6# csy_ma 的帖子

csy_ma,

謝謝分享[樓價下跌的好處]。 由於家境的問題,我要儲了幾年錢才可升學。  我的同齡很多人為了結婚,在96, 97 摸頂買了房子。 我畢業后,儲了幾年錢, 有幸在樓價尚低時置業。  真是時也命也。

前幾天看了一篇  Amy Chua 的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看完之后,怪不得加州的名大學要實行計分制, 在 Chinese Mothers 的鞭策下,鬼佬的自由教育真是[無得揮]。

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 ... =why+chinese+mother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我這樣鞭策兒女,他們未懂反抗之前,我已失控了。

[ 本帖最後由 Sumyeema1 於 11-1-13 15:08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3#
發表於 11-1-13 19:2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umyeema1 於 11-1-13 15:06 發表
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 ... =why+chinese+mother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我這樣鞭策兒女,他們未懂反抗之前,我已失控了。


謝分享呵 這也似乎是香港部分講求教育效率家長的寫照?

唉,在這方面,我挺失敗的,等會就得向鋼琴老師很不好意思地開口:由於我的失敗(?),沒能逼得阿囡每天最少練15-30分鐘鋼琴,總是只在老師來教時才練習,如是者已近兩年了;由於小五課業繁重又危險,又可能要作其他學業上的進補,只好暫時放棄鋼琴課,請諒……

只好這樣說吧,唉!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4#
發表於 11-1-14 14:1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umyeema1 於 11-1-13 15:06 發表
csy_ma,

謝謝分享[樓價下跌的好處]。 由於家境的問題,我要儲了幾年錢才可升學。  我的同齡很多人為了結婚,在96, 97 摸頂買了房子。 我畢業后,儲了幾年錢, 有幸在樓價尚低時置業。  真是時也命也。

前幾天看了一篇  Amy ...


Sumyeema1:

最近因要考慮囡囡未來六年既路向,加上機緣,又在網上嘗試理解一下紫微斗數是什麼一回事。

每個人的紫微命盤,所安的星其實都係一樣既,分別,只是d星落在何官,星的廟旺程度罷了。所以古語會云:千金難買少年窮--假如人一生總有一兩次大運要行,咁少年時已咁威自徒惹當事者惆悵。。。真的,到了咁上下年紀,不由得不知天命,信時也命也

如一切皆命,咁我地仲需要培養孩子些什麼?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1-14 19:56 編輯 ]


54
35#
發表於 11-1-14 15:0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355
36#
發表於 11-1-14 17:3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4# csy_ma 的帖子

csy_ma,

我對紫微斗數和其他風水一竅不通。

好多年前,有個親戚不知從何處得知一位[鐵板神算]的老師傅,老師傅來自遼寧深山。

他把這位老師傅請到北京,算得親戚已知的前半生很准,算出何時生意失敗, 何時東山再起,可時再婚,連妻子的生肖都算出來。 我們這幫無謂人知道后, 哪能放過這個見識的機會。

我得到了一紙命書(當年我未婚),老師傅根據我父母的時辰八字 + 我的出生時辰,算出我何年結婚, 何年生子/女,前半生坎坷,30 歲后轉運, 已發生的准確度有八成。

現在,我得閑就拿出來看看,還有多少年的好命, 也會不時警告 C6, 我命至8x, 要好好對我。

回應一下 judy 和 uncle 談到中文之美, 命書的中文簡單易明也優美, 例如:

小舟水上行, 轉換一帆風
但得東風便, 一夜渡扁舟
整頓行裝,不負良辰美景

中文的歷史悠久, 結合了無數代的民間智慧,真是博大精深。

[ 本帖最後由 Sumyeema1 於 11-1-14 17:43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7#
發表於 11-1-14 19:5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游詠慈 於 11-1-14 15:00 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sy_ma,

反對, 反對, 太消極; 我以前是信的, 現在不信了, 晚點再回覆; 你之前都有提過紫微斗數的, 昨夜想找來但找不到....

晚點再談, 好嗎? 你是什麼星入命宮? ...


天機太陰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38#
發表於 11-1-14 19:5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umyeema1 於 11-1-14 17:38 發表
我得到了一紙命書(當年我未婚),老師傅根據我父母的時辰八字 + 我的出生時辰,算出我何年結婚, 何年生子/女,前半生坎坷,30 歲后轉運, 已發生的准確度有八成。


厲害厲害*_*:surprised: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1-15 00:25 編輯 ]

Rank: 3Rank: 3


493
39#
發表於 11-1-14 21:11 |只看該作者
好好討論,怎麼跑到玄學去.這塊,終忍不住要插一腿了.

不論紫微斗數,鐵板,八字也好.都有好大缺憾.學了十多年紫微斗數,後十幾年參看八字.得到了六個字:明得失,知進退.

因為有缺,人生才有趣,倘若你將下一秒都算到,生存的樂趣又在那裡?這是老天給我們留一扇窗.對已經發生了的就認了,對未來,卻不好盡信.

八字透出是一種勢,絕不是果.簡單一個比喻.大限之數,一百年前和今天的平均值,就有不同,是以前的八字理論有問題?還是今天的問題?

大限是劫,是勢,逆勢則象凶.象凶而劫應.導勢則象囚,象囚而劫去.

盡人事而聽天命,玄術之用,導勢之法矣.


54
40#
發表於 11-1-15 01:2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