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 小五, 小六留意事項
樓主: BSCYL
go

小五, 小六留意事項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6 16:51 |顯示全部帖子

開放日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49371&extra=page%3D1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7 10:25 |顯示全部帖子

某家長對東區中學的評級

只作參考:

BAND 1頭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張祝珊英文中學
BAND 1中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聖馬可中學
BAND 1尾
港島民生書院
筲箕灣官立中學
中華基金中學
嘉諾撒書院
金文泰中學

BAND 2頭
衛理中學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BAND 2中
顯理中學
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張振興伉儷書院
漢華中學
嶺南中學
寶血女子中學
BAND 2尾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聖貞德中學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福建中學(小西灣)

BAND 3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
文理書院(香港)
北角協同中學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蘇浙公學
閩僑中學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7 10:30 |顯示全部帖子

自行選校後放棄面試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69236&extra=page%3D1

Rank: 5Rank: 5


2789
發表於 11-2-7 15:52 |顯示全部帖子

學生運動員 入名校有優勢


籃球新星:廖詠心


        雖然香港的職業運動員人數不多,但學界卻潛藏了不少具潛質的體育小將,他們大多來自傳統名校。學生體育成績彪炳,不但有助升中,更有機會被名校挖角轉校。

        現於協恩中學就讀中五的廖詠心,可說是近年籃球界的「明日之星」。就讀崇真小學的詠心,小五才加入學校籃球隊,短短六年間已成為「港青」成員,多次代表香港出賽,更是本地甲組球隊安青隊中年紀最小的球員,大有潛質。後來詠心升讀聖羅撒書院,中三那年,在一次與協恩中學的友誼賽中,被該校籃球隊教練看中,邀請她轉到協恩中學。

        現時,詠心一星期訓練六天,有時晚上十時才能回家,功課溫習都盡量在學校完成。轉校初期,詠心的成績曾由舊校的「中上」跌至「中游」,她坦言,學生運動員生活忙碌,少不免影響功課,幸好現時的老師會體諒及給予寬限期。

        詠心忠告學生運動員,未必所有人都適合入讀體育氣氛濃厚的學校,須肯定自己對運動充滿熱誠和喜歡接受挑戰才轉校。

        張菀津:代價不少

        張 菀津是廖詠心的同校師妹,現時於協恩就讀中四。菀津小學至中二讀德望學校,因在一次學界比賽刷新一百米自由泳分齡紀錄,即被協恩泳隊教練邀請轉校。她同樣被協恩的體育氣氛吸引,在中二下學期轉校。雖然家中獎牌不下七十面,又能輕鬆入讀心儀學校,但這條「小飛魚」坦言,作為學生運動員,背後付出不少代價。

        菀津說:「有時練得很辛苦,但成績依然沒有進步,又破不到自己紀錄,我會在泳池裏邊游邊哭,晚上更發惡夢『扎醒』。」

        不少家長視體藝為課餘玩意,或用來「豐富」升學檔案,但多年來在背後默默支持女兒的張太卻有另一番體會,「訓練雖然艱辛,但運動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教導孩子『勝不驕、敗不餒』和『永不放棄』的道理。近年常常聽到的青少年問題,鮮有發生在學生運動員身上,因為他們每天都忙於訓練,根本沒空學壞,父母自然少了很多擔心。」

        胡泳彤:不要迷失

        要數成功的學生運動員,香港女子標槍紀錄保持者胡泳彤,絕對是典範之一。胡泳彤自中一起,同時肩負羽毛球及田徑運動員的身分,更在成績競爭劇烈的直資名校拔萃女書院就讀,經過會考和高考,以1A、1B、1C的優異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的熱門科目經濟及金融學系。

        「三重」身分為小妮子帶來壓力,泳彤表示,做學生運動員一定要懂得「偷時間」,「因為沒有時間溫習和補習,所以上課時一定要專心,盡量消化知識,遇上難題要立即發問。中六、中七時,我會善用不用上課的節數來睡覺、特訓或溫習。」

        ○九年東亞運動會失準,同年高考成績不理想,令泳彤一度失去自信和目標。經過不斷自我鼓勵,她去年重考高考,終於如願入讀港大,並加入大學羽毛球隊;早前更在一次標槍訓練中獲內地權威教練點名稱讚,重拾信心。雖然學生運動員跟其他學生過着「不一樣」的生活,但作為過來人,泳彤認為只要不迷失自己,絕對可同時兼顧學業及運動,創出精采的人生。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8 10:15 |顯示全部帖子

選校偏執

An Interesting Article for Sharing:

【明報專訊】在香港,升中的選擇及過程,對父母來說,無論有沒有社會資本或經濟資本,都是一種折騰。筆者沒有「貼士」,在整個教育界正找尋機會休養生息的階段,更談不上什麼心得。
國際學校
女兒早前曾問為何不把她送進國際學校,本來錢可以把答案簡化,但這又不是僅有的考慮,只好和盤托出連番解說。舊同學之中,縱使兩公婆也是土生土長港人,在港受教育,在港工作,都設法把孩子從小學便送到在港的國際學校,於是乎英基、漢基、加拿大、新加坡、澳洲 國際學校等名字不絕於聚會中,甚至連德瑞學校也有。
眼見父母結結巴巴地用英語跟子女交談,反之小朋友之間則操流利無口音的英語溝通,誠如外籍;寫的讀的皆以英語為母語,中文(指普通話和簡體)淪為第二語言,地位在校內等同法文、西班牙文或德文。對於土生土長的父母把子女的學習基礎,在中國的地方內,在一代之間迅速「去中國化」,感到大惑不解;當然,有朋友可能用GCSE或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試)等國際上較為人認識的資歷,為子女部署曲線地進入本港大學,反正主流大學近年亦歡迎此類學生入讀。
結果是,原本設計給予在港海外僱員子女,又或是從外地回流港人入讀的所謂「國際學校」,愈來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學生入讀。
直資名校
直資是中產階層的偏愛,新晉直資學校如雨後春筍,可謂百花齊放,有的隱含主收「資優」學生,有的專門至以音樂教育為主調,有的以多元族裔學生為目標,有的強調中國元素……但最令家長趨之若鶩的,始終也是由所謂傳統名校轉變而成的直資中學,這批以往是傳統名校的直資,依然在體育、藝術、音樂、學術等各範疇裏迭創佳績,只可惜門檻太窄,每年望門興嘆的家長數以千計。
至於其餘30多間的新晉直資,絕非我當時選校之目標,一則無往績可尋,二則始終認為用收生掛鈎的資助模式有嚴重結構性缺陷,三則對辦學團體和管理沒有多大信心,所以棄選新晉直資。
其實在去年末爆出直資中學財政混亂之前,曾聽過某直資中學校長侃侃而談,校內老師為了減省在禮堂裝組分體冷氣機的開支,而周圍與供應商聯絡,從外地直接購入機組並付運到學校,試問老師或管理人要兼及「採購」,又會有多少心神放在教學上?另見某新開辦的直資中學所印製的介紹小冊,刻意全以英文編寫,配合其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的特色,只是文字從文法、用字、流暢都錯誤百出,一句兩三錯處比比皆是,令人側目。
傳統名校
至於傳統名校直資中學,屈指可數,並且集中在傳統老校區如油尖旺、中西區、灣仔等,2000人申請,300人面試,100人取錄(其餘學額由「結龍」小學升上)已是「行規」了,絕對是可望而不可即,相關行業例如面試補習班眼見奇貨可居,亦如雨後春筍。女兒的同學全級名列前茅,向名直資女校申索正規入學表格一份也被拒絕,原來若非全級第一第二,普通學子除非有過人成就,否則就連申請表格也非唾手可得。諷刺的是,該直資學校世紀前,據校長所言是一所由教會創辦的孤兒院,為無依女童提供教育機會。世紀過後,挾持昔日慈懷所修正果,成為中上層家庭送女兒接受基礎教育的首選,家長為此各出其謀,務求女兒在體育、藝術、音樂、學術上表現突出。若非有心神有時間的家庭,怎可以為女兒不斷安排由教練、補課老師、活動團體提供的各種課後學習?
教育階級化
可能在現今的學習世界,栽培比本身領悟更具成效;家庭背景比個人質素更具策略意義。階層化的優質教育,除了把家庭栽培能量較少的基層學子摒諸門外,套緊了日益階級化的社會外,對於校內學生在較狹隘的友儕背景中學習,也非好事。
我放棄了直資,除了出於對其校政和財務的憂慮外,還出於一樁經歷。兒子申報中區某直資名校,有幸成為從2000報考生中挑出300面試者之一,近1小時的內容,有單獨面見和小組對談、有英語有普通話、有的或會另行約見測試音樂體育造詣,試後只見兒子默然寡歡,知道學校不是他那杯茶,最後亦未獲正選取錄。年後再談此事,得知同組申請人口才了得,樣樣皆能,兒子似乎當時已深感壓力。
屋村學校
在現今連教育也講求成本、追逐短期成效、競相自我宣傳、暗求門當戶對、蒙混小我大我的頹勢下,我只求孩子在一個寧靜、有思想和有精神的環境學習,僅此而已,但自覺已大費周章了。私校、傳統名校、直資、屋村學校走訪何止三四十回;簡介會、開放日、巡迴展出席了何止二三十個;校長、副校長、老師、家教會委員,曾傾談過的又上半百。三數年間,所為何事?只不過是一所簡單而不簡陋、實幹而不實際、包容而不包攬的學校。
踏破鐵鞋、尋尋覓覓,最終在不高攀、不催谷、不濫竽的想法下,把孩子送到離家不遠的中學裏去,縱使在所謂世界視野、國際聯繫、個人成就等方面有所或缺,又更非名校,只是地區中學,樸實便是;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等個人超班成就,還是日後再擬吧。
走筆至此,得悉一就讀港島某名女校世侄女,原定高中後赴海外升學,但決定提早行事,今年1月中不待完成新高中一,便遠走他國求學去了。謹此,我默默祝她學業進步、生活愉快。

[ 本帖最後由 Go-to-school 於 11-2-8 09:21 編輯 ]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8 10:17 |顯示全部帖子

林超英撐英皇書院免減班

林超英多番強調英皇書院不應減班。


教育局強行要求全港開辦五班中一或以上的中學本月底表態是否減班,英皇書院同學會會長林超英昨再三強調,母校英皇書院是中西區內唯一官立中學,不應減班。他表示今次高調介入事件的出發點完全出於愛校之心。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昨在電台節目表示,離開政府一年多,身為在野人士,討論政府政策時應自律,不應隨意講東講西,「我哋呢種人好慘㗎,無乜言論自由。」他解釋在野人士思想較理想化,難以政府官員角度理解政策實際執行時的阻礙,故此隨意批評對官員不公道。

英皇是否減班,他重申母校是中西區及南區唯一官中,要發揮福利安全網的角色,不應減班,又稱不明白為何直資學校可置身事外,毋須一同減班。各校須於本月二十五日前就減班問題表態。

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校友成員鄭文容表示,該校尚未開會決定是否減班,但相信英皇可以不減班,否則將令家長失望。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9 11:33 |顯示全部帖子

協恩轉直資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72474&extra=page%3D1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9 23:26 |顯示全部帖子

名校逐個數★ 3 ★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集中通識教育培訓
轉貼:【本報訊】以三三四學制來說,學生的學習經驗尤為重要。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為應付新高中課程,就教與學特別成立委員會,以協助學生發展學習經驗。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空間,在過去的聖誕及農曆新年期間,學校已改變部分班房的用途,長遠更希望建築一棟新的教學樓層,擴闊學生學習的地方。
 校長周楚成接受訪問時表示,面對新學制的需要,學校特別組成委員會研究學生的學習概覽及學習經驗,並已商討日後開設的科目,除4個核心課程外,學校將開設生物、化學、物理、綜合科學、中國歷史、經濟、地理、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資訊科技及視覺藝術。而老師近2、3年更積極參與教育局多項課程,並特別集中通識教育的培訓。
改變班房用途 擬建新教學樓  
 他指出,開設科目前已與老師商討,並研究課堂的數目,老師如何配合等。由於學生日後需要製作學習概覽,故老師正研究整個形式,目前已有初稿,但仍要看最終的定論,屆時同學會將自己的學習經歷,例如德育、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藝術發展及體育經驗等,放入學習概覽內。
 周楚成又指,過去的聖誕及新年假期,學校已將一些班房改變用途,包括電腦室搬到地理室,音樂室亦搬到另一特別室上課,而空出的房間將會作為教員室之用,費用達100多萬,主要由學校餘下的經費支持。在三三四學制下,原本學校只有29班則會增多1班至30班,因此學校有增加班房的需要,「雖然目前學校流動班不多,但亦希望學生不用像遊牧民族般遷徙。」他強調,改建學校房間是初步的計劃,長遠的構思是希望可以由辦學團體撥款讓學校可以在空地建一棟新的教學樓,「越多教學空間對學生越有利,」擬建地點為學校新翼大樓車位停泊的地方,但資金的來源則仍需要與校董會商討。
設拔尖補底班
 學校在語文提升有一貫的政策,周楚成指,學校一直有拔尖補底的班別,例如中一、二有中、英補習班,如果學生的語文比較差,學校察覺後便會在課後安排導師為學生補課。而中一班於暑假亦有舉行英語銜接課程,為期兩星期的補課由外籍英語教師作導師。中三班級亦有全科的補底班,包括中、英及數學科目,中四亦有應付考試的補習班。
擬搞網站訓練聽說讀寫
 此外,周校長表示,學校將向教育局申請50萬元撥款,作為加強學生英語能力的方法,稍後會成立網站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亦會利用部分的撥款開設英語增潤能力的課程,供中一至三學生學習,設計包括story workshop、drama workshop、speaking workshop等,預計可成功申請有關撥款。
 至於中文及普通話的提升能力方面,周校長指,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寫作及投稿,近年更出版《果碩豐盈》刊物,收集同學的作品,首期刊物主要刊登02/03學年的學生的作品,而近年出版的作品集更收集05至07學年的作品,數目較之前的大幅增加,當中的作品更是學生參加比賽後獲獎的稿件,對學生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他認為,「多寫作可以增加學生的能力」。
入大學率介乎90至100%
 另外,周楚成指,該校成績一向不俗,近年中學會考優良比率一直維持在50%以上,而合格率更一直維持在97%。至於入大學率亦介乎90%至100%。他笑指,該校已有30多年歷史,學生在社會上亦非常有貢獻,例如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及副廣播處長傅小慧等。
 已經擔任校長13、14年的周楚成不時與學生分享讀書心德,他謙虛表示,自己並非聰明的人,但讀書好簡單,只要勤力便可以彌補不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畀心機,收穫與付出是成正比,雖然有時比率不一定相對稱,但結果一定是成正比的。」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0 15:11 |顯示全部帖子

望子成龍躋名校 中港父母同心(吳鴻雁)

撰文:吳鴻雁 助理教授
欄名:中產階級心聲


本人自小聽說,人不論出身貧賤,只要憑藉自身刻苦努力,終有出人頭地之日。但是否真的如此?若在中國大陸,此種情況以前好像並不難見。

寒窗苦讀 必出人頭地?

回想20多年前,本人和其他同學一樣,憑自身努力考入「重點中學」,盡管家境貧困,幾年後入讀大學甚至名牌大學的機會似乎就擺在眼前。但自從做了父母,這些年與國內的朋友傾談,不時聽說父母為子女的升學而費盡心機。

國內小學、初中9年義務教育,規定按戶口「劃片招生」(編按:即按區域收生),但幾年前便聽說所謂「跨區學費」或「贊助費」,有「門路」、有「關係」再加上有「經濟基礎」的父母動輒需要繳付十幾二十萬元令子女「躋」入名校。

談升學問題 總憂大於喜

北京、深圳等「移民城市」存在更多問題。以深圳為例,2010年中期全市人口接近1,450萬,而現有戶籍人口僅佔200多萬。流動人口則超過1,200萬。以戶口劃片招生,眾多流動人口中的學生將如何安置?據說近兩年政府已花費不少人力財力,去解決此類問題,例如出資補貼、鼓勵民辦學校招收學生等。

而在香港,情況又如何呢?本人身兼家長和教師,與其他家長或老師談及升學之事,總見憂慮大於歡喜。許多父母為求兒女能夠入讀一所名校,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為孩子補習或上「面試輔導班」;又不難見到報紙電視報道,家長半夜起身為子女報考學校而大排長龍。有家長更不在乎孩子若有幸考上,將來多年都需要摸黑早起、長途跋涉去上學。有條件的家長甚至每天開車一兩小時接送孩子上下課。有較為富裕的家長,更不惜暑假便與孩子遠渡英倫或他國,四處奔波尋找適合的寄宿學校。

傾盡家財 為子女沾洋墨水

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在學生中可見一斑。本人十多年前曾經教授一位家住中環半山的友人女兒學習普通話。一日,與我關係甚佳的女孩開心地告訴我,她剛過16歲生日,而生日那天最為開心的事,便是人生第一次坐了地鐵!

我聽後驚愕無語,不禁為香港貧富之懸殊而感歎無比。原來她平時出入必有私家車接送,盡管地鐵站近在咫尺,父母卻從未給她乘搭的機會。再看這些孩子的出路,似乎父母已為他們出國求學安排妥當,不用擔憂。

聽說有家長傾盡一生積蓄,甚至賣出自居物業,惟望兒女出國留學,能夠「沾些洋墨水」,日後如果回港,也能較為輕鬆找份工作。本人身邊的親戚、朋友不乏長期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只求日後能夠掏出心血送子女留英赴美、求學海外。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心態。不知又有多少父母在為兒女的將來而誠心祈求?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2 08:50 |顯示全部帖子

英皇書院同學2010年中學會考成績第一


[size=100%]今年一月十三日英皇書院呂旻軒同學從英國駐港總領事 Mr. Andrew Seaton 手上領取了由 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Association 頒發的一項殊榮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現任校長胡陳美好女士(右一)和前任校長何汝淳先生(左一)出席了典禮

[size=100%]

[size=100%]



[size=100%]這個獎項是頒給每年中學會考中取得最佳成績的同學,呂旻軒是去年「十優狀元」之中的第一名,是真正意義的「狀元」。


多年來會考放榜後總不見英皇書院有「十優狀元」的消息,原因是校方希望同學在讀書考試之餘,仍有正常的學校生活,所以不鼓勵同學考十科,不考十科當然就沒有十優狀元。由於去年是最後一屆會考,校長網開一面讓同學報考十科,結果呂同學獨佔鰲頭,側面證明了英皇書院這家「平民名校」的實力。


我曾跟呂旻軒踫面傾談,很高興他為人謙和,為學專注,熱心參與課外活動和樂意幫助學弟,這些表現很能反映英皇書院的傳統,在我和舊生們來說比會考第一更重要,願望在校同學繼續努力,把良好的校風傳承下去。


有關呂同學獲獎的詳細報導見 http://www.kings.edu.hk/pages/awards/1011/jan11/cfma.html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2 08:52 |顯示全部帖子

英皇減班 兩周後終極決定

英 皇 書 院 校 管 會 最 快 在 本 月 二 十 一 日 決 定 是 否 參 與 自 願 減 班 。

  自願減班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中西區的官中名校英皇書院,仍未落實會否參與減班。繼中西區區議會早前動議辯論,要求教育局「放生」英皇減班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日前再度在網誌撰文,指母校在過去十二年,中一級已減收相當於一班學生,認為已為教育生態作出「犧牲」,力撐母校「自願不減班」。據悉,英皇書院的學校管理委員會最快於本月二十一日開會,就參與自願減班作出「終極決定」。

  隨多個地區相繼舉行聯署減班儀式,全港中學參與減班情勢逐漸明朗化,但官中及地區名校是否參與仍有變數。現時全港共有十六所官中開設五班中一,除了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以取錄非華語學生為主、不適用於自願減班外,其餘十四所的校管會已通過參與減班,惟英皇書院因校友以減班影響中西區基層學生入讀機會為由強烈反對,迄今仍未達共識。

  消息指,英皇書院校管會收到不少校友來信,表明反對母校減班,校方原定下周五召開校管會會議,當局將提供該校歷年中一學生的家庭收入狀況及居住地資料,以審視校友所持減班影響區內基層學童升學機會是否成立,「英皇學生是否大部分居住中西區,又是基層或清貧家庭?撇開感情之外,都需有理據與事實支持」。

  據悉,因部分校董未能抽空出席,會議將最快延至本月二十一日舉行,換言之,在二月二十五日申請限期前不足一周,英皇書院參與自願減班才會明朗化。

  一直反對母校減班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日前再度在網誌撰文,更親自手繪曲圖,指該校中一學生人數由一九九八年的二百一十四人,一直跌至一○學年的一百七十五人,十二年間下跌三十九人,相當於整整一班,指該校在「當局的行政指令」下,即使沒有收生困難,多年來靜悄悄地減少了收生數目,認為外界質疑該校「不顧大局」的批評不合理,又認為再減班是「漠視社會的不公,是忘記了社會流動的重要」。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2 19:51 |顯示全部帖子

聖瑪利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72708&extra=page%3D1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5 12:31 |顯示全部帖子

努力備戰

小不點第一次考試, 未致做成負面影響, 師弟們努力點, 積極做好準備, 迎接可能面對的面試

祝各位師弟師妹獲派理想中學

Rank: 5Rank: 5


2789
發表於 11-2-15 18:26 |顯示全部帖子

討論皇仁, 男拔, 聖保羅男女插班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73388&extra=page%3D1

Rank: 5Rank: 5


2789
發表於 11-2-15 18:28 |顯示全部帖子

沙田13英中齊減班存變數

  距離「自願優化班別結構」計畫截止申請尚餘十天,繼北區、大埔等地區完成全區減班後,被視為收生不足重災區之一的沙田區,迄今仍未就全區減班達成共識。區內共有二十一所開設五班中一的學校,據悉當中八所傳統中中已願意集體參與減班,但餘下十三所傳統英中則仍未達共識,令全區減班存在變數。有區內英中名校校長表示,希望區內學校願意共同承擔,避免出現骨牌效應。自願減班將於下周五截止申請,各區減班形勢進入關鍵倒數階段。沙田區共有十三所傳統英中開設五班中一,其中包括兩所在「微調」政策下未能全開英文班的學校。

  消息人士透露,該十三所英中迄今仍未達一致減班共識,彼此正持觀望態度,當中有英中名校更表明,由於並無收生壓力,故未必會兼顧區情。消息人士謂,假若最後區內真的有英中不參與減班的話,相信不排除會產生骨牌效應,部分傾向參與減班的英中亦會「臨時縮沙」。

  本報昨向多所沙田傳統英中查詢參與自願減班的最新取態。沙田蘇浙公學校長陳漢齡指,區內不少傳統英中仍未完成諮詢程序,不排除有個別學校持觀望態度,但未聽聞區內英中採取「捆綁式」取態,未必會因一所學校不參與而出現「拉倒」情況,而該校則會在本周內確定是否參與自願減班。他坦言,該校對參與自願減班表現積極,他亦希望區內其他學校願意共同承擔責任,優化教學環境。

  沙田培英中學校長邱藹源亦指,校董會在本周五將開會決定是否參與自願減班,目前正安排教師進行投票,除了贊成及反對外,教師亦可選擇「若全區減班就會參與」;教育局亦會於日內派員到該校講解「六加三」優化方案。對於沙田區能否達成全區減班,邱校長表示樂見其成,「若果大家一齊做,亦冇標籤效應,現在有些學校願意共同承擔,若有學校不做(自願減班),就可能不太好」。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校長鄭祖澤指,校方現仍諮詢持份者意見,要到下周三才有決定,他不排除區內學校取態會彼此產生影響,但他指聯繫小學等個別校情亦是重要考慮之一。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校長尹沛濤則表示,校方已就是否參與自願減班有決定,但校董會建議稍後公布,暫未能透露詳情。本報早前報道,屯門區兩所保良局主辦的傳統英中名校仍未就減班達成共識,或導致該區及元朗區部分英中採取觀望態度。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6 12:56 |顯示全部帖子

升中試討論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73516&extra=page%3D1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6 13:29 |顯示全部帖子

名人校友說九華 自主學習獲益多

  
  行政會議成員李業廣、九倉副主席吳天海、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前馬會主席陳祖澤、前電盈副主席袁天凡,這幾位政商名人有甚麼共通特點?原來他們都是九龍華仁的畢業生。

  老牌名校華仁書院(九龍)一向排在本港家長「心儀中學排行榜」的前列位置,雖然是津貼學校,然而從校園設施、教學質素、校風,以至學生成績,都可媲美直資名校甚或國際學校;而被稱為「華仁仔」的學生,更是成績優秀、獨立自主的象徵。事實上,不少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經過這所「平民名校」洗禮後,蛻變成獨當一面的傑出人士。

  九龍華仁書院(下稱九華)成立於一九二四年,原為香港華仁書院的「分校」。學校原址位於旺角蘭街,後來遷至奶路臣街,
直至一九五二年遷入窩打老道現址。校舍外牆的百葉式設計、傾斜的禮堂和大露台,成為九華的一大特色。

  九華名人輩出,舊生在政商和文化界舉足輕重。綜合「華仁仔」對母校的認識,可歸納出有別於其他官津名校的四大特點:校風自由、學生自主學習、體藝發展盛行及師生凝聚力強。經常出現在鏡頭前、為市民大眾拆解科學疑難的中大生化系客席教授曹宏威,正是九華畢業生。曹博士致力推動科普,退休十年仍然活躍,除因性格愛尋根究柢外,原來是受九華的學習風氣影響。另一位較「年輕」的九華畢業生,就是二○○三年的會考十優「狀元」,現任匯賢智庫研究總監兼新民黨執委施俊輝。身為「政壇新星」的施俊輝憶述在母校成長的經歷,他認為九華注重全人發展,講求均衡成長,鼓勵學生做義工,令他們關心社會和時事,不會淪為只看重自己成績的書獃子,難怪九華出產了一籮筐的政界名人。

  想更進一步了「九華」培育學生的獨門方法,可留意今期專訪以上兩位名人校友和現任校長陳岡博士的「封面故事」。

  當家長們「一窩蜂」推子女去學習小提琴、鋼琴、話劇等西方藝術時,你有想過另闢蹊徑,讓孩子學習中國傳統地方藝術之一的粵劇嗎?

  純粹為興趣?這想法就不對了,隨着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識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已不單是代代承傳的中國國粹,本港更有學校把它納入正規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加入粵劇界,為未來開通多一條出路。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獲「粵劇發展基金」贊助三十萬元,開辦為期兩年的「粵劇藝術課程」,讓學生多一項選修科目。留意「家長熱話」專訪該校校長、負責導師及學員,可能會為你的子女找到未來的新方向。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6 13:42 |顯示全部帖子

兩按額津中擬參與減班

慕 光 英 文 書 院 校 長 吳 道 邦 指 , 學 校 有 道 義 責 任 參 與 減 班 , 維 持 教 育 生 態 穩 定 。

  「六加三」自願減班方案將於下周五截止申請,除了官立及津貼中學陸續表態外,現時全港四所按額津貼中學,其中兩所亦積極考慮參與減班。兩所學校指,按額津貼中學以學生人數資助,減班後每年資助額將減少一百五十萬元,即使當局提供五年合共一百二十五萬元的額外津貼,仍未能抵銷;但認為人口下跌衝擊教育生態,有必要承擔社會責任,明知「蝕底」亦會積極參與。記者 梁子健

  現時全港僅餘四所按額津貼中學,包括觀塘的慕光英文書院、深水埗的匯基書院、旺角的聖公會諸聖中學及灣仔的孔聖堂中學,當中前兩所學校中一級均開設五班或以上,符合申請自願減班的資格,本報獲悉該兩校正積極考慮參與減班;至於諸聖


中學,中一開設四班,未符合參與減班資格;孔聖堂中學新學年轉為直資,擬開設兩班中一。

  現時開設六班中一,全校共有三十八班的慕光英文書院,校長吳道邦指,按額津貼中學「少收一名學生,就少一分資助」,自願減班無疑對學校財政造成影響,但認為學校有道義責任參與減班,維持教育生態穩定,該校正積極考慮參與,「人口下跌是不爭事實,儘管學校在財政不明朗因素下,情願自我犧性,明知『蝕底』都應參與」。他期望學生的單位成本在人口下跌下,有望「水漲船高」而有所增加,紓緩按額津貼中學的財政壓力。

  至於○九學年起推行循環班別結構、中一級隔年開設四班或五班的匯基書院,校董會下周將決定是否參與減班,主要考慮到校舍現有空間不敷應用。校監劉志良牧師指,該校○九學年已逐步由三十一班減至二十七班,若進一步減至二十四班,相信準備更為充裕,影響有限。他強調,即使津貼因此被削,學校不會因節省資源而裁減教師

  根據教育局提供的資料,按額津貼中學根據每所學校批准開支及學額計算,以○九/一○財政年度計算,每名學生單位成本約為四萬四千元。以每班三十四人計算,按額津貼中學每減一班,每年將減少一百四十九萬元的資助,六年後完成全校減班,每年將減少八百九十七萬元資助,即使扣除參與減班後,五年合共一百二十五萬元的額外高中課程支援津貼,減少的按額津貼仍達七百七十二萬元。

  不過,由於按額津貼中學減班後,學生人數相應減少,學校開支亦會隨之遞減,加上「六加三」自願減班方案,容許學校最多保留額外六個超額教席,最長可達九年,故參與減班的學校在過渡期內,變相降低師生比例,提升教學質素。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7 23:17 |顯示全部帖子

民生書院 - 2011 年 9 月中一縮班 (6 to 5)

民生書院 - 2011 年 9 月中一縮班 (6 to 5)

尋日去 MS 聽完個所謂 "自願優化計劃"  (簡稱 " 縮班" ) 嘅咨詢會 ..對學校嘅 " 假咨詢 " 非常失望 .

有無家長尋日都有出席..分享一下你哋對呢件事嘅睇法 ?

Rank: 8Rank: 8


18785
發表於 11-2-18 19:38 |顯示全部帖子

教區自願減班利優化計畫

(星島)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05:30

(綜合報道)
([url=]星島日報
[/url]報道)「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畫」下周五截止申請,天主教香港教區昨日宣布,屬下十五所開設五班中一的教區中學將全體參與,其中不乏知名傳統英中及地區名校,如[url=]觀塘瑪利諾書院
[/url]、梁式芝書院、恩主教書院等。
  天主教香港教區作為本港最重要的宗教及辦學團體之一,去年底已表明原則上支持全部屬校參與減班,結果不僅十五所教區中學全線參與,亦成功號召鮑思高慈幼會、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等天主教團體,讓所屬九所學校亦參與減班。
  學界預計,在全港至少有一百所學校參與自願減班,達致「保險線」難度不大,學界可暫免殺校危機兩年。不過,刻下[url=]沙田
[/url]、[url=]屯門
[/url]等收生不足重災區,不少地區名校的取態對全區減班仍然左右大局,中西區的官中名校英皇書院迄今仍未就減班達成共識。教區今次積極參與,或會減低舉棋不定的辦學團體及地區名校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