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惟港教育多變 於斯為害學子(社論)
發新帖
查看: 609|回覆: 0
go

惟港教育多變 於斯為害學子(社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0-7-6 19: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清朝嘉慶年間,袁名曜出任湖南岳麓書院山長,親筆題下「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名聯,其任教五年間作育英才無數,間接孕育中興清室人才。可嘆香港教育制度,自回歸後至今,不但未有教育官員有此功績,教育質素更是江河日下,朝夕多變的教育制度更是屢受各方批評。

英中固本中中求變

其中,變來變去的升中派位結果今日公布。據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本年度有六萬餘名學生參加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近九成,較去年增加四個百分點,其中七成半學生更獲派第一志願的心水學校,有關數字同樣亦較去年所增加。

廣大家長及學生們對升中派位肯定緊張非常,這是自然不過的正常現象。但其實緊張的還有政府官員,且看教育局亮出前述數字「成績表」,就知他們將此視為「過關」,有如學生考試合格般開心。這也難怪,至今回歸十三載,就連政府官員也沒有為自己投下信心一票,爭相把子女送往外國接受教育,其中以英國為最多,充份反映本地教育不如人。是以教育局這次抓着相對亮麗數字,又怎能不高調宣布?

事實上,這只是特區教育千瘡百孔,長年遭人詬病的情況下,獲得一次相對沒那麼難看的「成績表」而已。而且,不能排除廣大家長們早就總結前人痛苦經驗,加上很多現役校長關顧學生前途,踴躍製作選校志願指引,為學生及家長們作適當導航,減少部份脫離實際,難以實現的選擇,從而有助相關數字節節上升。這卻使教育局如獲至寶,但某程度與上市公司「做靚盤數」又有甚麼分別?

只是,我們必須持平地說,當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並非特區教育制度衰敗的始作俑者,在他接手這個問責局長職位之前,香港教育制度早在前特首董建華「好心做壞事」力推母語教育的情況下,已然開始崩壞,及後敗象畢呈,經歷幾番改革,以致非驢非馬,有關過程說得太多,也不贅了。

孫明揚要解決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他既不能一刀切回復舊觀,也不能眼看情況繼續崩壞下去,於是技巧地推出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模糊化英中與中中的區別,讓部份中文中學可開設英語教授班,從而加強收生競爭,免遭殺校,讓中中不致一面倒輸給英中。正如今次北區有中中因為部份科目可轉用英語授課,成為很多家長的最佳次選對象,致令收生數目滿意。原本北區最為缺乏英中,爭入學難免「打崩頭」,如今有此政策聊作平衡,總比完全失衡為佳。

然而,全港英中面對競爭,收生惟有更為嚴格,簡直千挑萬選,非頂尖成績者不收,更為強化品牌,冀以此積聚雄厚本錢,在本港教育制度的滔天巨浪中繼續搏鬥。其實,不論英中重質,中中求變,兩者皆為求生存,無可厚非,包括全港學生在內,統統都是現行教育制度下的受害者。

懶管教育長遠大計

只為,從種種迹象看來,政府的「陽謀」就是:為免在教育範疇上再增資源,根本不欲正視小班教學的問題,雖則好些有心人力爭不已,但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以至家長多年力爭的小班教學,始終難以全面普及。面對本地出生率持續低企,學生人數不斷下降,使現存學校出現「僧少粥多」奇特現象,政府可以做的,最多也就如孫明揚般處理,以圖取得短期有利數字,便算功德圓滿。至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長遠大計,那才懶得管呢!

忽作狂想,假如當年岳麓書院遇上特區教育官員,恐怕「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難以成立,沒有陶澍,也就出不了左宗棠、曾國藩等人才了。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