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微調未落實 英中先「騰雞」
發新帖
查看: 589|回覆: 2
go

微調未落實 英中先「騰雞」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09-1-7 11: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港110多所英中一直是家長的「寵兒」,每年均大排長龍,但教育局明天正式公布,以彈性班為主打的微調最終方案,相信會令整個中學界生態出現劇變。由於日後中中都可以開英文班,以往只有英中才可以英文授課的「獨家專利」變相被取消,加上近年適齡入讀中一生人數不斷下降,不少英中均擔心無法收足85%Band I學生,金漆招牌不保,其中英中多、生源減的元朗、屯門、沙田等區為重災區,有校長形容未來將進入收生的「戰國時期」,出現中中、英中同時搶學生的情況。   

據教育局提交予立法會的資料顯示,按07/08學年全港小學生人數推算,08/09學年升中的適應學童約為7.5萬人,至13/14學年學年會急降至6萬人,跌幅達2成。當中元朗、屯門、黃大仙、東區及沙田均等大受影響。  

英中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右圖)稱,政府早年為英中提供彈性,容許英中可於術科,如體育、音樂等用母語教學,故該校在初中的基督教教育、生命教育、體育等科均用母語,若彈性班政策實行,為爭取成為「純種英中」,這些科亦要轉回用英語教授,「否則變成彈性班,家長會誤會學校退步呀!」加上沙田適齡學童人數下跌,由08/09學年的5,810人減至13/14學年的4,622人,故他指英中也要加強宣傳。  

「唔係你死,就係我亡」  

據沙田區一所英中校長指出,區內學生人數劇減,若政府不在中學實行25人的小班教學,很多中學面臨殺校威脅,區內13所英中,已有5所於中一擁有1至2班Band 2學生,預料全港有約20至30所英中因Band 1學生不足,將要開設中文班,令收生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唔係你死,就係我亡』,未來5年中學生態已經進入戰國時期!  

沙田區英中、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校長鄭祖澤說,「彈性班」方案違反早前給予英中的彈性,模糊英中的價值,擔心家長會混淆,令學校收生出現不明朗因素。  

中中增彈性 英中壓力大  

有新界區英中校長坦言,該校除了中文外,其餘科目均以英語授課,學校約有20%學生是Band 2學生,她承認部分中一學生在開初時適應英語教學「會較為慢些」,但若將來實行彈性班政策,雖然適合接受英語授課的學生未達政府規定的85%,但校方亦不會將其中一班轉成中文班,只會在初中開始的時間調慢學習進度,或從課程剪裁上遷就。另外,學校最近已想辦法進一步提升英語學習環境,讓同學多使用英語。  

近十年取錄的均是Band 1學生的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校長戴明基稱,教學語言新政策令中中有更大的彈性,對家長而言亦是好事,但變相令英中在收生上面對很大壓力。  

英中聯會主席陳璐茜表示,已向會員發問卷,了解會員學校對彈性班的意見,今日會有結果。

頂尖英中頻示好 爭取小學生源

一些具有「危機意識」的英中由於擔心收生問題,早已在母語政策微調政策公布前密密「做功夫」。有小學校長表示,以往一些頂尖英中因為不愁生源,根本不會與小學打交道,但近月態度卻呈180度改變,主動邀約或協助小學籌辦不同活動,有老師甚至會游說學生報讀自己學校,這也令中中不敢怠慢,形成惡鬥。

小學校長嘆生態180度改變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校長李少鶴(右圖)稱,不少中學對收生變得十分緊張,以往中學會在11月至1月的收生高峰期向小學派發學校資料,今年卻有中學提早至9月,要求小學代派資料,參與中學數目更越來越多,從去年9月至今已接獲30至40所本區及區外中學的資料,當中包括頂尖英中,「以前這些英中絕對不會主動宣傳自己,可見學界的生態正在改變!」  

李校長指,各中學為讓小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無論英中、中中均會印製精美的小冊子,並夾附學校「威水史」,甚至送上資料夾、原子筆文具等作宣傳,部分中學校長及副校長亦會親自到小學教學生及家長選校。有中學會於校內舉行各類比賽,邀請小學生參與,獎項多元化,亦有中學邀請學生到中學參加學習體驗,中學老師於周六為學生提供中、英、數、科學實驗等「試讀課」,讓學生認識學校。據悉,為與不同小學「廣結善緣」,爭取學生,早前黃大仙區一所中中的陸運會,一口氣邀請了30所小學學生參加接力邀請賽。  

陸運會接力賽 邀30小學參加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張志鴻說,本學年曾接觸該校的中學有逾50所,包括要求代派資料、邀請學生參與活動、校長演講等。有英中會派學生大使及老師協助小學舉辦球類、辯論、歌唱、英語、話劇等活動,目的是希望與小學打好關係,「中學老師亦因利成便發掘成績好、活躍的學生,游說其入讀」。他認為中學此舉雖然是宣傳,但亦有助學生了解學校,有正面意義。  

津小議會副主席兼聖公會聖雅各小學(上午)校長張勇邦表示,「中學現在就好似早年小學因為收生緊張而各出其謀」。他指有英中及中中分別邀請該校學生參加其舉辦的英語活動,如英語話劇。
   0    0    0    0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1186
2#
發表於 09-1-7 18:03 |只看該作者
未見其利
先見其害

Rank: 5Rank: 5


4418
3#
發表於 09-1-8 17:00 |只看該作者
點只英中「騰雞」, 睇怕好多人都「騰雞」.

英中「騰雞」.  因為尊貴地位不保, 英語教學專營權不再.  收生優勢削弱.

中中「騰雞」.  因為分班分科, 教學上更為繁複, 有些老師英語教學也力有不足,  擔心飯碗.  學校也未必能容易請到英語教學老師.

直資校以英語教學為招徠, 也會優勢不再, 收生競爭力減低, 能以英語教學的教師需求大下也更難求, 聘請代價加高.

我想因微調而「慶幸」還是有的, 就是意見最被忽略的學生. 四成能以英語學習的學生, 追逐約佔二成半中學總數的英中, 失落者要付費就讀直資.  英中分佈不均, 有英中說收到20%組別二學生, 有不少中中全收100%組別一學生, 實際上有能力而不能入讀英中的學生更多.  學生是制度下的棋子, 任人擺佈, 不能選其所想.

「慶幸」的還有能以英語教學的老師, 就業競爭力大增.

家長們當然對微調心態不一, 甜苦自知.  以香港目前英中不足, 英語教育不能, 想「慶幸」比「騰雞」的多.  

可能我們現時還未有能力擴大英語教學和學習, 但如我們不知改進, 行出艱難第一步, 害苦的是我們下一代, 再不能和週邊或世界地區競爭接軌.  香港缺乏英語語境, 再不由學校開展擴大, 固守使我們英語節節敗退的母語教學政策, 後果可見.  

困難當然有, 微調總好過死政策, 不能時當可以微調再變.  常常想著細節, 魔鬼自生.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9-1-8 17:08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