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樓主: 囝囝爸
go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9492
41#
發表於 08-1-17 11:3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isekid2007 於 08-1-17 10:24 發表
***唔好意思。想提出一點:在行為學來說,negative reinforcement 並不是 punishment。Negative reinforcement 是十分有效的 motivation 工具。***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negative reinfo ...


意見可以不同,但觀念一定要清楚。我覺得你的例子在觀念上不完全正確。可再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Punishment_(psychology)

大家研究下。

[ 本文章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8-1-17 11:47 編輯 ]


686
42#
發表於 08-1-17 11:4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8Rank: 8


19492
43#
發表於 08-1-17 12:2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isekid2007 於 08-1-17 11:49 發表
Yes, agreed. I have misunderstood the definition of Negative Reinforcement.

Then I will modify my comments as follows: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o encourag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that he/she should ...


唔好意思。請再搬去Positive那個字,因為Reinforcement就已經是用來reinforce 一種 behaviour。Positive可以說是利誘,給予獎勵。Negative可以說是幫孩子移走他不喜歡的事或物。例如要溫習,才有好成績,而孩子不喜歡低分數。Positive 就是在她拿到某一個分數或以上,給予獎勵。Negative Reinforcement 就是在她體驗過低分的滋味後,強制溫習,然後讓她體驗到溫習可幫她避過低分的難受感覺。Negative 和 Positive Reinforcement 不是容易分辨的,而 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較難執行,但因為 Negative Reinforcement 比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有效,所以還有它的研究和討論價值。

Rank: 8Rank: 8


19492
44#
發表於 08-1-17 12:3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isekid2007 於 08-1-17 11:49 發表
Yes, agreed. I have misunderstood the definition of Negative Reinforcement.

Then I will modify my comments as follows: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o encourag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that he/she should ...


你說得對。Punishment是有它的作用。

只是要孩子努力溫習,家長是想 reinforce 一種 behaviour,用reinforcement才會有效。如果用 punishment ,就只可以令他減少遊玩,減少做些無謂的事情,但不能有效地使他努力學習和讀書。

Rank: 5Rank: 5


3693
45#
發表於 08-1-17 13:39 |只看該作者
假使我是孩子, 可以選不打孩子的人為父母嗎?
知道有大人宣揚打孩子的道理,很不舒服.

Rank: 2


88
46#
發表於 08-1-17 14:17 |只看該作者
joenjac

說真的,雖然唔同意你的觀点,但幾喜歡看你寫嘅嘢,要明,就必須思考,看完你今次寫嘅,終於明白了,若有誤會,希望指教。
打罵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身為中國人,自然會有這種文化的DNA,所以孩子是天生地同意這種打罵的教導方式,而孩子將來也會傳承這教導方式,你會繼續使用,因為等於打了免役針,孩子將來面對逆境,較有適應能力,是嗎?所以打駡是一種傳統好的教導方法,當然與純發洩情緒的打罵是不同的。我的理解對嗎?

Rank: 5Rank: 5


3693
47#
發表於 08-1-17 14:2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c430 的文章

不打、不罵、不威脅」才是健康的教育  

作者 人間福報電子報
(林清輝)老師
昨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台灣有遊行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除希望家長或老師不只在四月三十日這天不體罰,更希望他們學習到正面的管教方法,永遠不體罰小孩。

體罰一直是父母和老師管教小孩最常使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東方文化「不打不成器」的傳統觀念下,更誤導一般人,以打罵的偏差方式來管教小孩,進而衍生出一連串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問題。

據一項來自香港的調查即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家長曾體罰子女;而國內兒童福利團體調查,雖然台灣的父母因教育程度提高,大多知道「不要打小孩」,但體罰小孩仍經常發生,更嚴重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愈來愈嚴重。即可知,打罵文化其實是很普遍的問題。

調查也發現,受過打罵的小孩都認為體罰使他們身心受創傷,影響親子關係;多數小孩也因曾受過體罰,以致會用暴力表達不滿情緒;打罵小孩其實是負面影響多於正面,不只造成他們心靈受傷,尊嚴受創,信心減損,也產生以暴制暴來處理問題的心態。

從層出不窮的家庭暴力事件,與社會上經常發生「看不順眼」、「一言不合」、「小小誤會」即將「打罵」文化搬上檯面,造成傷人致死等悲劇,即可見打罵文化的深刻影響。

「不打小孩日」的真正意義,在於宣導一般民眾,為人父母或師表的大人,要體認到打罵文化對小孩身心的傷害,及對家庭、社會的影響;進而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消除威權心態,澄清「不打罵即不知如何管教小孩」的迷思,打從心裡完全放棄打罵的念頭。

就是從作父母的大人,在家庭就要做到「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打」,就是大人不要濫用自己的威權,仗著生理上的優勢,縱容自己的情緒,以「暴力」的方式發洩在小孩身上。唯有避免這種錯誤的管教方式,才會讓小孩心服口服,也不會複製錯誤的方式,誤以為可以「用力服人」。

「不罵」,其實在文化層次上和「不打」是同一件事,代表的是對於小孩人格權的尊重。一個被父母、師長或同學用負面字眼責罵的小孩,即使只有一兩次,也會產生「心如刀割」的烙印效果,在心靈上產生不喜歡自己,自信心低落的後續反應。因此,瞭解「教育」真義,知道如何教養小孩的父母和師長,在心態上既能不打,當然就能做到「不罵」。

比較困難的反而是「不威脅」,因為這是管教「技巧」的問題,也是大人最容易便宜行事的部分。大人以「如果你不乖,警察會來抓你」、「再吵,我就把你如何」等語帶威脅方式來先發制人,其實是以「哄騙」的方式對付小孩,小則讓小孩產生莫須有的恐懼,大則讓小孩產生錯誤的認知,甚至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大人須學習如何如何從「正面」引導、積極鼓勵的方式,帶領小孩走向正面、積極。


514
48#
發表於 08-1-17 14:4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2


88
49#
發表於 08-1-17 15:4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stjoboldboy 於 08-1-17 14:44 發表



打罵唔係中國人教育特有既文化, 一百幾廿年前西方教育(例如英式教育)都係咁,所以無所謂咩”文化的DNA”,西方人可以改,中國人只要有心一樣可以做到! ...


但中國有這種文化巳有ニ千多年,連陶傑都話中國人這種小農思想是一種DNA,中國要好似日本咁,脫亞入歐,仲有好遙遠嘅路要行,連joenjac這樣有學識的知識份子,竟視董仲舒為最偉大的哲学家,便可知了。要中國社會放棄這種打駡文化,再過一百年也不可能。

Rank: 8Rank: 8


19492
50#
發表於 08-1-17 16:18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430 於 08-1-17 15:46 發表


但中國有這種文化巳有ニ千多年,連陶傑都話中國人這種小農思想是一種DNA,中國要好似日本咁,脫亞入歐,仲有好遙遠嘅路要行,連joenjac這樣有學識的知識份子,竟視董仲舒為最偉大的哲学家,便可知了。要中國社會放棄這種打駡文化, ...


不會的,起碼香港會改變得很快。由自己的家做起。到小孩子長大後,他們組織的家庭也不會有暴力或語言暴力。我相信很快就會改變過來。

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是價值觀的問題。不論打罵孩子可以有幾大的即時成效,可以為孩子成大「器」也好,都不要把「打罵」帶進自己的家庭。


686
51#
發表於 08-1-17 16:3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514
52#
發表於 08-1-17 16:3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86
53#
發表於 08-1-17 18:0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4#
發表於 08-1-17 20:0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isekid2007 於 08-1-17 18:07 發表
陶傑's views and saying always a rubbish.  Every morning, there is a session by 陶傑 at radio (881), I found most of his arguments or points are non-sense.


陶傑呢個作者向來惹火.佢以前響我工作既機構只談風月(名女人),但一樣有好多讀者fax黎鬧佢.明知才子唔會理,本來我地都當睇唔到,但一次實在有趣,我都忍唔住做吓多餘野,傳返俾才子睇.點有趣?因為個讀者狂鬧響日月報既才子(我諗位讀者冇理咁多,度度到fax),最後卻叫才子學吓東記既功夫茶.  

果時,才子既正職,正係坐鎮功夫茶,兼做打手寫評論員.佢響東記都算有江湖地位,一方面交做表情做打手,一方面可以用番自己慣用既筆名,響他報寫完全相反既論點(東記不嬲都唔俾旗下員工食他家茶禮,有一次,我搵跳糟過去同集團報紙做主筆既老總級人馬寫專欄,佢呢頭應承咗,第日就苦面咁話俾我聽唔得,因為規矩),真係服咗佢既記性,同角色投入感.

以前有位老總話,就係因為有才子般既人物,文革先搞得起黎,如果唔係,人人講真話,點”洗澡”?

才子之言,連佢都係當遊戲,假如您當真,就真係俾佢既演技呃咗啦

Rank: 2


88
55#
發表於 08-1-17 20:09 |只看該作者
陶傑、joenjac、你、我、他當然都不是聖人,DNA論只是幫助解釋文化傳承的世世代代的関係啫,並不是甚麽偉論。我雖不同意joenjac用打駡的方法教仔,但我又幾同意這是一種文化,正如joenjac所說,這是一種態度,對文化認同的一種態度,如果它是一種懲罰方法、一個動作、我們(中國人)可以好容易咁介除,但是,這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文化方向、一個價值方向、中國要強大、家長要望子成龍、打駡這種傳統方法必然會用上。我認為打罵雖無階級性、但文化性却不容置疑,除非中國人會放棄望子成龍的心態,否則打罵文化,我看不到會有完結的一天。

joenjac 我這樣理解你的文章、對嗎?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6#
發表於 08-1-18 10:51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430 於 08-1-17 20:09 發表
陶傑、joenjac、你、我、他當然都不是聖人,DNA論只是幫助解釋文化傳承的世世代代的関係啫,並不是甚麽偉論。我雖不同意joenjac用打駡的方法教仔,但我又幾同意這是一種文化,正如joenjac所說,這是一種態度,對文化認同的一種態 ...


DNA是天生的,DNA關乎人種。DNA論不能解解釋文化傳承的世世代代的関係。

以前有立法局議員在法庭上罵人臭罌出臭草,被人大罵。但被人指出DNA出問題,却甘之如飴。我一向認為香港過去的教育有問題,正如現時信報主筆練乙錚指出,在過去奴性教育下,如果不自覺反省,很多人一世為奴仍不自覺。

東方馬視"才子"為一隻狗,肥黎却珍之為上賓,在這一點上,東方馬好象高了一級。

Rank: 5Rank: 5


4418
57#
發表於 08-1-18 11:31 |只看該作者
星島社論 2008/1/18

給 下 一 代 溫 暖   毋 忘 助 抗 逆

  小三女生王梓鈴,疑因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失望,吊頸自殺。而令她失望的成績,竟是八十幾高分!

  梓鈴不滿自己「只」得八十幾分,向同學說:「我好想死!」原因在於她向來是學校的尖子,品學兼優,連年考第一,家中獎盃獎狀琳琅滿目;同學們夢寐以求考得八、九十分,她卻要求更高,結果受了小小挫折,便枉送了自己短短九年的生命,委實令人難過惋惜。

  本港青少年自殺個案增加,年紀最輕的只有七歲,留下遺書指自己默書不及格對不起父母,令社會關注青少年抗逆力差的問題。台灣把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出生的青少年標籤為「草莓族」,取其溫室培育、貌美鮮嫩、一捏就破的特性。

  草莓溫室培育 難抵挫折

  「草莓族」中的「老一輩」,今天已經到了讀大學或投身社會工作的年紀。他們的上司不少在網上吐苦水,指他們喜愛享受,自我中心,側重自己權益,缺乏體貼寬容,受到責難先覺委屈和哭泣,疏於自省解決錯失。

  這現象非台灣獨有,內地和香港都有這樣的例子。有青年做了幾年醫生還要父母代交租金,有青年求職還要母親帶去面試,有的內地優才生到本港唸大學卻適應不了壓力。

  這種現象的產生,主因是今時今日社會經濟環境良好,生育又貴精不貴多,尤其是內地一孩政策,子女滿載父母的溺愛和期望,家長有衝動也有能力對子女百般呵護,與子女難捨難離。張愛玲數十年前的中篇小說《金鎖記》中,女主角曹七巧不惜誘導兒子染上鴉片煙癮,來維繫兒子在身邊。今天的家長不會刻意如此「荼毒」子女,但是過分的保護,確會「癱瘓」子女至長時期依靠父母,彷彿未斷臍帶的嬰兒,缺乏獨立的抗逆能力。

  鼓勵式教育 莫矯枉過正

  本港新一代不一定符合「草莓族」的所有特性,至少梓鈴不像是嬌生慣養,給梓鈴一個溫暖的家,也是理所當然,她的自殺是誰也料想不到的悲劇。

  雖然梓鈴不是「草莓族」的典型例子,但她的自殺悲劇,提供了契機讓社會宜反省培育下一代的方式。今天不只是家庭,社會對他們也呵護備至,推行鼓勵式教育強調愉快學習,以動力取代壓力。這些本來良好的教育理念,是對過填鴨式壓力的反動,可惜實行起來鐘擺幅度太大,有時會矯枉過正,與教育理念中的逆境自強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父母和學校又往往要求下一代十項全能,令脆弱心靈面對另一種壓力,不曉得如何平衡面對。各式功課和課外活動霸佔了大部分時間,少管做人道理,令下一代不懂得如何面對生命中總會出現的挫折和缺陷。其實,正因「月有陰晴圓缺」這「古難全」現象,才會孕育出蘇軾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生命和社會有種種缺陷,才有空間讓人去謀求改善,成就人生的意義。社會和父母千方百計為下一代造就快樂童年,並沒有錯,但可否想過如何令他們能經得起風霜,堅強茁長呢?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8#
發表於 08-1-18 11:49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judy 於 08-1-18 10:51 發表

我一向認為香港過去的教育有問題,正如現時信報主筆練乙錚指出,在過去奴性教育下,如果不自覺反省,很多人一世為奴仍不自覺。




另關枝葉:雖然有朋友曾訴苦,謂那時跟才子以筆名寫的專欄,遲收工不在講,資料還極不準確.評一宗新聞,可以連事實也搞不清就下筆,真係唔識點同佢兜  .不過,人同文字可以分開黎講(入行後發現,讀書時頗敬重的文人,多半都...難怪錢鍾書所謂,喜歡吃蛋不必見生蛋的雞,乃至理名言),才子的文章,確有其獨到處.如前所言,才子在馬生處亦地位突出,兩位阿生誰更重視才子,倒有點成疑,或者要轉而佩服黎生的姿態?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59#
發表於 08-1-18 12:01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囝囝爸 於 08-1-18 11:31 發表
星島社論 2008/1/18

給 下 一 代 溫 暖   毋 忘 助 抗 逆

  小三女生王梓鈴,疑因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失望,吊頸自殺。而令她失望的成績,竟是八十幾高分!

  梓鈴不滿自己「只」得八十幾分,向同學說:「我好想死!」原因 ...


「考第一有乜用」--這是《蘋果》引述梓鈴媽的話。

以下是摘自呂大樂一本小書《第四代人》,之前跟Eviepa分享過部分,後來我輸入了多一點,再鋪上黎一次:


香港的第四代跟之前幾代人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要面對來自爸媽的緊密監視(較正面的說法,是照顧)。今天的家長,比任何一代的都更重視與子女的關係和建立良好子女關係的理論。

一方面,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免於過去只重考試和淘汰競賽的教育制度的痛苦,能多元、多面的發展等等。他們自己經歷過可怕的「填鴨」制度,希望下一代可免同樣的痛苦。

在另一方面,這批家長又太瞭解社會風浪,變幻莫測,深深認識到淘汰考試如何一次決定個人前途,明白成人世界只重競爭,所以又怎可以不及早為子女作準備,幫助他們將來出人頭地...

而由於家庭生育觀念的變化,平均每一個家庭的子女數目下降,形成每一名小孩由幾位成人照顧的狀況。第四代人永遠是照顧對象,也是社會上的少數。

所以,第四代人總是無法擺脫來自爸媽的緊密監視。

一些家長願意放下事業,全職照顧孩子,每天接送,這一刻送孩子學習游泳,那一刻上小提琴課。但也是他們以多元發展之名,令孩子們學會了各種各樣之後,卻少了一種發自內心,自我追求的熱情。

「戰後嬰兒」一代人做了父母後,改變了第四代人成長的環境...新的成長環境其實是一套程式,而屬於第四代的孩子(在沒有甚麼選擇的空間底下)要緊跟配合。任何的疑問會被認為是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表現。任何的異議會被認為是不切實際。

「戰後嬰兒」背景的家長極願意投資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他們當然關心自己的投資回報是否合理,但在預期的回報兌現之前,他們只會繼續投資,投資更多項目...

家長之所以不斷投資子女的文化培育,其實源於一種對競爭的焦慮。他們愈焦慮不安,愈是心急,愈想快人一步,就只會投資愈多。但人人投資,競爭便更為激烈,家長亦會變得更為焦急、徬徨。這樣的循環反覆將這一種競爭文化推一種完全扭曲的狀態
第四代人是在一個很特別的生態環境裡成長。

...以前做學生不夠實際,是應該的...年輕人甚至可以此自豪。那時候,年輕人被認為不妨擁抱主流以外的價值。

現在,整個成過程都變為一個準備的程序──進入職場前的準備...今天,我們口講終身學習,不斷努力。現實卻是我們對年輕人的成長路徑、個人履歷看得很重。有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們正在要求年輕一代人在二十二三歲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我們信任年輕一代嗎?...因為不信任...我們特別多要求...第四代人要滿足別人對他的期望。他們要面向世界、面向大中華、要兩文三語、要有提高進入名牌大學機會的社會服務參與、要懂餐禮儀(幫助日後見工面試)、要學懂bluffing、要很多很多。一切都是為了應付現實的需要和成年人的要求。
...

在成年人眼中,第四代人有很多選擇。以前不曾存在的機會,現在都是有可能的選擇。

但實際上,也可以說他們沒有甚麼選擇可言。他們可以在眾多樂器之中任擇其一,但不可以選擇只聽音樂,而不玩樂器。

對於他們的未來,周邊的成年人有很多意見,也有很多想法、建議。事實上,周邊的成年人可能較第四代人本身更有意見和有更多想法、建議。在第四代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周邊的成年人已經結束討論。

有時候,他們連叫暫停的機會也沒有。

跟第四代人聊天時,不要問他們喜歡甚麼,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大難題。他們知道別人喜歡也們喜歡甚麼,也知道自己不喜歡些甚麼,卻不能輕易講出內心真正的最喜歡。

個性是奢侈品。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60#
發表於 08-1-18 12:1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8-1-18 11:49 發表
另關枝葉:雖然有朋友曾訴苦,謂那時跟才子以筆名寫的專欄,遲收工不在講,資料還極不準確.評一宗新聞,可以連事實也搞不清就下筆,真係唔識點同佢兜  .不過,人同文字可以分開黎講(入行後發現,讀書時頗敬重的文人,多 ...


樹影子,打影子的方法,是思考方法學之ABC,嗰啲嘢係人都識啦,方法很簡單:用一比喻來比一件事(此比喻可以和事實亳不相干),然後就此比喻大大抒發一番。

東方馬重用佢,未必看重佢,你要看他被用在甚麽地方。生果的大波總編,曾在東方馬機構工作,東方馬也視他如狗,且當面罵他是狗。他走到生果,生果黎都唔知幾重用佢。有錢人都鍾意養幾頭狗看門口,狗够忠心,好使好用。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