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趙永佳、余昊昕:「寒門有鴻儒,豪門無白丁」的現代科舉 [打印本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1 19:53 標題: 趙永佳、余昊昕:「寒門有鴻儒,豪門無白丁」的現代科舉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10-1 20:14 編輯
【明報文章】今年7月,美國經濟學家Raj Chetty等人發表一項關於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升讀美國精英大學的研究。分析了美國名校內部招生資料、學生升學考試成績(如SAT和ACT),及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所得稅紀錄等數據後,他們發現,即使升學考試成績旗鼓相當,但那些來自家庭收入為全國前1%的家庭的孩子,其進入包括常春藤聯盟高校在內的12所美國最頂尖私立大學的可能性,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的兩倍多。因為這些私立大學錄取學生時,考慮的不單是學生學業成績,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父母的校友背景、學生的非學業資質(如領導才能),及學生在某些運動(特別是一些「貴族運動」)上的特長。顯然,在這些因素上,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比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有優勢,因他們從小就有更多資源去將自己塑造成為這些頂尖學府的「最佳人選」。
雖說香港高校的招生方式與美國有不少差別,但家庭背景對於學生升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早前本港大學聯招放榜,大眾關注點再一次集中在學生升學問題上。本文打算用數據探討一下以往香港學生的升學情况,並向大家展示學生家庭背景跟他們升學歷程、升學結果的聯繫。
本文運用的數據來自政府統計處《青年和中年人士的教育及就業歷程》統計調查,該調查於2017年進行,訪問了約1萬個住戶,樣本覆蓋了在1970至1995年間出生的香港居民。趙永佳在該調查中擔任學術顧問,部分基於該調查的研究成果較早前已於《明報》刊登。是次,我們從該調查樣本中選取近6500個教育水平至少為高中的子樣本(subsample)作分析。儘管本文運用的數據不及美國這一研究那麼豐富和精細,但也足以讓我們體會到港人的階級背景如何左右其自身升學歷程。
我們從職業維度出發,將數據中遵循「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劃分的職業類別,重新組合為4個不同階級。等級順序由高到低分別是階級I(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階級II(輔助專業人員)、階級III(文書支援人員、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工藝及有關人員、機台及機器操作員/裝配員)、階級IV(非技術工人、漁農業熟練工人)。其中,階級I最能代表我們認知中的「中產」群體,階級IV反映的則是我們常說的「基層」群體。在下文分析中,我們將受訪者15歲時其父母階級位置最高一方的階級,作為其「階級出身」。
【明報文章】今年7月,美國經濟學家Raj Chetty等人發表一項關於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升讀美國精英大學的研究。分析了美國名校內部招生資料、學生升學考試成績(如SAT和ACT),及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所得稅紀錄等數據後,他們發現,即使升學考試成績旗鼓相當,但那些來自家庭收入為全國前1%的家庭的孩子,其進入包括常春藤聯盟高校在內的12所美國最頂尖私立大學的可能性,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的兩倍多。因為這些私立大學錄取學生時,考慮的不單是學生學業成績,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父母的校友背景、學生的非學業資質(如領導才能),及學生在某些運動(特別是一些「貴族運動」)上的特長。顯然,在這些因素上,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比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有優勢,因他們從小就有更多資源去將自己塑造成為這些頂尖學府的「最佳人選」。
雖說香港高校的招生方式與美國有不少差別,但家庭背景對於學生升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早前本港大學聯招放榜,大眾關注點再一次集中在學生升學問題上。本文打算用數據探討一下以往香港學生的升學情况,並向大家展示學生家庭背景跟他們升學歷程、升學結果的聯繫。
本文運用的數據來自政府統計處《青年和中年人士的教育及就業歷程》統計調查,該調查於2017年進行,訪問了約1萬個住戶,樣本覆蓋了在1970至1995年間出生的香港居民。趙永佳在該調查中擔任學術顧問,部分基於該調查的研究成果較早前已於《明報》刊登。是次,我們從該調查樣本中選取近6500個教育水平至少為高中的子樣本(subsample)作分析。儘管本文運用的數據不及美國這一研究那麼豐富和精細,但也足以讓我們體會到港人的階級背景如何左右其自身升學歷程。
我們從職業維度出發,將數據中遵循「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劃分的職業類別,重新組合為4個不同階級。等級順序由高到低分別是階級I(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階級II(輔助專業人員)、階級III(文書支援人員、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工藝及有關人員、機台及機器操作員/裝配員)、階級IV(非技術工人、漁農業熟練工人)。其中,階級I最能代表我們認知中的「中產」群體,階級IV反映的則是我們常說的「基層」群體。在下文分析中,我們將受訪者15歲時其父母階級位置最高一方的階級,作為其「階級出身」。

不同階級出身 升學路各異
對於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來說,人生的「下一站」是多元的。有的學生徑直踏入大學校門;有的則去進修非學位課程,例如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而只有少數選擇早早步入社會,不再求學。每個學生固然對自己今後去向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但同時我們的數據顯示,學生種種升學結果往往跟其階級出身密切相關。
從圖1可看到,階級出身愈好的受訪者,愈可能「一take過」升讀大學;而階級出身愈差的受訪者,愈傾向不再升學。完成高中學業後,出身基層的受訪者有過半以上的人不再升學。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生於中產家庭的受訪者有近六成半直升大學。可見,各階級的升學結果差別巨大。
對於那些未能直接進入大學的受訪者來說,他們仍能在完成非學位課程後,通過各種途徑升讀大學。然而在這一升學階段,階級出身所帶來的優勢仍然明顯。
圖2的結果表明,階級出身愈好的受訪者,愈有可能趕上這一進入大學的「尾班車」。以階級I的學子為例,他們完成非學位課程後,仍有逾50%的機會繼續升讀大學。總的來說,階級出身不錯的受訪者,大多在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升讀大學,而他們中有些人即使在求學生涯中走了一些「彎路」,先讀了非學位課程,但最終仍比那些階級出身沒那麼好的同伴有更大機會圓「大學夢」。

大學大不同
本港高等教育擴張之後,接受大學教育對大多數港人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然而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大學生群體內部的差異顯得愈發重要。因為,正是憑藉這種差異,人們才得以在勞動市場上將自己與其他大學生區分開來,突顯自己的價值。大學生群體內部的差異有方方面面,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分野莫過於在何處念大學、念什麼大學、是名牌大學抑或普通大學?然而,就如上文提到的美國研究發現的那樣,在香港,優質大學教育並不是均等地向來自各階級的學生開放。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成功升讀大學的受訪者時,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學位獲得地/院校,跟他們的階級出身同樣密不可分。如圖3所示,基層出身的學生若選擇在本地升學,則普遍就讀「八大」中的後5所公立院校;而對於出身在階級IV到階級II的學生來說,階級出身愈好,就讀所謂本地「三大」(即港大、中大、科大)或出外留學的可能性愈高。
最有趣的是,本港中產似乎對「三大」不太感興趣,就讀「三大」的比例出乎意料地少於其他階級。不難看出,相比「三大」,海外高校更能得到香港中產學生青睞,有近半數的學子到海外升學,這一比例甚至比就讀「八大」還高。
這一現象,就正如美國學者Samuel R. Lucas提出的「有效維持不平等」(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理論所描述的那樣:優勢階級不僅追求階段更高的教育,同時也追求品質更好的教育。也就是說,階級背景的影響力不僅作用於教育的「量」(quantity)之上,更作用於教育的「質」(quality)。而在教育擴張、「量」的分野逐漸不顯著的背景下,「質」的區分就變得尤為重要。於是,階級間的教育不平等從以往反映在「升學與否」的差別上,過渡到如今「讀哪類學校」的差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可以從圖3看到,即便大家都進入大學,階級出身較好的學生,會比其他人有更大機會就讀於社會認可度更高、學術水平更好的院校。
玩不起教育競賽的學子怎麼辦?
總之,莘莘學子能否在「現代科舉」中金榜題名,及最終到達的學業目的地,都與他們的階級出身密切相關。「豪門無白丁」,中產學子的升學道路往往比別人的更順暢,同時升學目的地之選擇也更豐富。
另一方面,「寒門有鴻儒」也毋庸置疑,因為現在我們仍能看到相當一部分基層學生能直升大學,甚至擠入「三大」的窄門。惟後者似乎建基於豪門子弟「自動棄權」、轉戰海外,而不是因為本地教育制度愈見公平。畢竟,至少到現在,中產家長們都不遺餘力參與各種「教育競賽」,為子女的教育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他們所做的一切,為的就是給下一代提供其能力範圍內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那麼,那些玩不起這一種競賽的學子,又怎麼辦呢?
不同階級出身 升學路各異

對於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來說,人生的「下一站」是多元的。有的學生徑直踏入大學校門;有的則去進修非學位課程,例如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而只有少數選擇早早步入社會,不再求學。每個學生固然對自己今後去向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但同時我們的數據顯示,學生種種升學結果往往跟其階級出身密切相關。
從圖1可看到,階級出身愈好的受訪者,愈可能「一take過」升讀大學;而階級出身愈差的受訪者,愈傾向不再升學。完成高中學業後,出身基層的受訪者有過半以上的人不再升學。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生於中產家庭的受訪者有近六成半直升大學。可見,各階級的升學結果差別巨大。
對於那些未能直接進入大學的受訪者來說,他們仍能在完成非學位課程後,通過各種途徑升讀大學。然而在這一升學階段,階級出身所帶來的優勢仍然明顯。
圖2的結果表明,階級出身愈好的受訪者,愈有可能趕上這一進入大學的「尾班車」。以階級I的學子為例,他們完成非學位課程後,仍有逾50%的機會繼續升讀大學。總的來說,階級出身不錯的受訪者,大多在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升讀大學,而他們中有些人即使在求學生涯中走了一些「彎路」,先讀了非學位課程,但最終仍比那些階級出身沒那麼好的同伴有更大機會圓「大學夢」。


大學大不同
本港高等教育擴張之後,接受大學教育對大多數港人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然而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大學生群體內部的差異顯得愈發重要。因為,正是憑藉這種差異,人們才得以在勞動市場上將自己與其他大學生區分開來,突顯自己的價值。大學生群體內部的差異有方方面面,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分野莫過於在何處念大學、念什麼大學、是名牌大學抑或普通大學?然而,就如上文提到的美國研究發現的那樣,在香港,優質大學教育並不是均等地向來自各階級的學生開放。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成功升讀大學的受訪者時,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學位獲得地/院校,跟他們的階級出身同樣密不可分。如圖3所示,基層出身的學生若選擇在本地升學,則普遍就讀「八大」中的後5所公立院校;而對於出身在階級IV到階級II的學生來說,階級出身愈好,就讀所謂本地「三大」(即港大、中大、科大)或出外留學的可能性愈高。
最有趣的是,本港中產似乎對「三大」不太感興趣,就讀「三大」的比例出乎意料地少於其他階級。不難看出,相比「三大」,海外高校更能得到香港中產學生青睞,有近半數的學子到海外升學,這一比例甚至比就讀「八大」還高。
這一現象,就正如美國學者Samuel R. Lucas提出的「有效維持不平等」(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理論所描述的那樣:優勢階級不僅追求階段更高的教育,同時也追求品質更好的教育。也就是說,階級背景的影響力不僅作用於教育的「量」(quantity)之上,更作用於教育的「質」(quality)。而在教育擴張、「量」的分野逐漸不顯著的背景下,「質」的區分就變得尤為重要。於是,階級間的教育不平等從以往反映在「升學與否」的差別上,過渡到如今「讀哪類學校」的差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可以從圖3看到,即便大家都進入大學,階級出身較好的學生,會比其他人有更大機會就讀於社會認可度更高、學術水平更好的院校。
玩不起教育競賽的學子怎麼辦?
總之,莘莘學子能否在「現代科舉」中金榜題名,及最終到達的學業目的地,都與他們的階級出身密切相關。「豪門無白丁」,中產學子的升學道路往往比別人的更順暢,同時升學目的地之選擇也更豐富。
另一方面,「寒門有鴻儒」也毋庸置疑,因為現在我們仍能看到相當一部分基層學生能直升大學,甚至擠入「三大」的窄門。惟後者似乎建基於豪門子弟「自動棄權」、轉戰海外,而不是因為本地教育制度愈見公平。畢竟,至少到現在,中產家長們都不遺餘力參與各種「教育競賽」,為子女的教育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他們所做的一切,為的就是給下一代提供其能力範圍內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那麼,那些玩不起這一種競賽的學子,又怎麼辦呢?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30904/s00012/1693752001250/%e8%b6%99%e6%b0%b8%e4%bd%b3-%e4%bd%99%e6%98%8a%e6%98%95-%e3%80%8c%e5%af%92%e9%96%80%e6%9c%89%e9%b4%bb%e5%84%92-%e8%b1%aa%e9%96%80%e7%84%a1%e7%99%bd%e4%b8%81%e3%80%8d%e7%9a%84%e7%8f%be%e4%bb%a3%e7%a7%91%e8%88%89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1 21:49
本帖最後由 beastiebistro 於 23-10-1 22:45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0-1 19:53 
【明報文章】今年7月,美國經濟學家Raj Chetty等人發表一項關於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升讀美國精英大學的研究 ...
其實美國頂級私立大學最大問題係Legacy admits。Harvard 14-19 嘅legacy admit係33%+,係正常N無考生嘅5倍。呢啲家庭好大部分就係家庭收入為全國前1%嘅家庭,而呢啲校友孩子其實唔見得成績比N無報考生好,好多時差一啲添。
另外諷刺嘅係,美國左膠橫行,以公平為名,social engineering 為實,收唔少成績比較次等嘅少數族裔(黑人)人仕。有數據顯示呢啲黑人學生本身有academic skills gap,根本應付唔到頂級學府課程,大批drop out。大學有見及此,直頭調低畢業門欖(包括哈佛),等呢啲能力稍遜嘅學生可以畢業!所以中產更加冇運行...
大學係學術研究橋頭堡,我個人認為應該行絕對meritocracy,根本冇空間去收成績唔係頂尖嘅學生。咁搞落去,我對美國大學保持世界研究領導地位有懷疑。可能一兩代就已經冇晒競爭力,到時真係東升西降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1 23:0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1 21:49 
其實美國頂級私立大學最大問題係Legacy admits。Harvard 14-19 嘅legacy admit係33%+,係正常N無考生嘅5倍 ...
This link provided more info of your first paragraph - legacy admission.
https://admissionsight.com/harvard-legacy-acceptance-rate/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1 23:25
ANChan59 發表於 23-10-1 23:08 
This link provided more info of your first paragraph - legacy admission.
https://admissionsight.c ...
多謝陳Sir。美國大學而家都亂糟糟,亦有美國學者質疑post grad,law school,medical school對黑人學生收生同畢業門欖越降越低... 係Race行先,唔再係meritocracy。據說醫學院已經撤銷分數排名,只有pass/fail ,有人已經講緊嚟緊就算Harvard medical school畢業都未必信得過...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2 00:47
本帖最後由 ckh689 於 23-10-2 00:48 編輯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1 23:25 
多謝陳Sir。美國大學而家都亂糟糟,亦有美國學者質疑post grad,law school,medical school對黑人學生收生 ...
美國 supreme court 最近裁決禁止大學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申請人的種族因素,affirmative action相關的race-conscious admission可能已經壽終正寢。
至於美國醫學院,入學要求一直都非常嚴格,競爭亦非常激烈。除了必須本科畢業外,GPA/MCAT一定要夠高分,還要有很多相關的volunteer hours及優秀的面試表現。
身邊有不少朋友的下一代,雖然是高中尖子、SAT滿分,最終都要在undergraduate期間放棄,又或本科畢業後不獲醫學院取錄。最近剛有認識的孩子便打算gap year一年到醫院shadowing,然後明年捲土重來,據聞這樣的例子非常普遍。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01:12
ckh689 發表於 23-10-2 00:47 
美國 supreme court 最近裁決禁止大學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申請人的種族因素,affirmative action相關的race-c ...
美國supreme court嘅ruling「表面上」係廢止咗race based admissions,但係實際上留咗條尾巴,因為講明申請人可以透過essay 去敘述cultural influence對佢成長嘅影響。即係話大學照可以暗瓦底用race去篩選申請人,而因為申請「話」係holistic嘅,佢哋甚至唔須要講明篩選原則。
至於醫學院同法律學院dumb down過關考試,係現實。我唔係老作,你可以參考一下一位think tank 學者heather Mac Donald,做嘅深入研究。佢最近出咗本書叫“When Race Trumps Merit "有深入解釋。或者可以上YouTube 睇下佢嘅訪問,佢都有講。白人/亞洲人係受反向歧視嘅族群,入學難過登天,黑人差不多指下個鼻就收。但係因為好一部份能力不足,過唔到校內升班試,畢唔到業,大學竟然係決定減低門欖,費事俾人話個試係「種族歧視」,真係啼笑皆非。我冇話全部學生呢一刻都係垃圾,但係咁嘅發展方向,嚟緊只會另整體能力驟降。
我都希望美國人適可而止,但係「左膠」當道,我唔抱太大期望。希望Heather Mac Donald同佢嘅同僚可以talk some sense to the people in charge。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2 01:2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01:12 
美國supreme court嘅ruling「表面上」係廢止咗race based admissions,但係實際上留咗條尾巴,因為講明申請 ...
我相信某程度上黑人無論係入學定畢業都有一定的著數,例如每年都有學生拿到所有Ivies嘅offers,而通常呢啲學生都係黑人,而佢哋嘅SAT score都未必好高,不過感覺上醫學院較難給予這種優待,我唔識做學術統計,但至少我留意到黑人醫生仍屬少數,甚至比亞洲人少。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08:47
ckh689 發表於 23-10-2 01:28 
我相信某程度上黑人無論係入學定畢業都有一定的著數,例如每年都有學生拿到所有Ivies嘅offers,而通常呢啲 ...
問題係醫學院/法律學院嘅過關/升班考試由有成績有排名變成只有pass/fail係全面嘅(因為要「就」最差嗰班),所以慢慢就會搞到叻嘅都唔使咁出力讀,係拖低整體能力嘅做法。唔會即刻發生,但係避免唔到。所以我話一兩代就冇咗競爭力...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2:03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01:12 
美國supreme court嘅ruling「表面上」係廢止咗race based admissions,但係實際上留咗條尾巴,因為講明申請 ...
我覺得好難,因為黑人選票不少,所以Trump 才有市場。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2:05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1 21:49 
其實美國頂級私立大學最大問題係Legacy admits。Harvard 14-19 嘅legacy admit係33%+,係正常N無考生嘅5倍 ...
最近2024 Legacy admission of Harvard 會降至18%。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3-10-2 12:13 標題: 回覆樓主:
我留意到香港一樣有類似的問題,近年有升學顧問公司,幫高中同學安排到香港的私家醫院參觀、講座和job shadowing,收費約$22000(活動共6天),不用面試。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12:18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2:05 
最近2024 Legacy admission of Harvard 會降至18%。
正確方向。我認為legacy應該係零,大家都照考同一個入學試,有能者居之。而家美國大學嘅endowment直頭多過啲中小型國家整體財富,今日開始唔收學生一毫子都可以無限營運落去,根本冇需要為咗啲legacy捐獻收生。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2:21
jaycee_mami 發表於 23-10-2 12:13 
我留意到香港一樣有類似的問題,近年有升學顧問公司,幫高中同學安排到香港的私家醫院參觀、講座和job shad ...
這個我覺得不是問題,shadowing 係對選科擇業好有幫助。
很多國家都要做volunteer or shadowing 係必要調件申請醫學院。我識年輕人在QM的紅十字會做了超過3年義工,他講他對做醫生的抱負,我係相信嘅。
疫情之前,係可以向HA或者醫學院申請shadowing。
利申:阿仔想申請醫學院,我的最低要求是shadowing 2 個星期以上先講,做完4個星期,見過生死,可以接受這種工作環境,才申請。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3-10-2 12:33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2:21 
這個我覺得不是問題,shadowing 係對選科擇業好有幫助。
很多國家都要做volunteer or shadowing 係必要調 ...
除了醫院,我在教育展還見到有某大升學顧問公司會幫高中生安排跨國的金融和汽車公司的summer intern,那些機構的名字一聽都會嘩一聲。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2:56
jaycee_mami 發表於 23-10-2 12:33 
除了醫院,我在教育展還見到有某大升學顧問公司會幫高中生安排跨國的金融和汽車公司的summer intern,那些 ...
有需求就有市場。
但高中生入跨國企業做summer intern 的機會好微,大一二做不容易。
你試吓問吓,睇吓有幾成真。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3:01
ckh689 發表於 23-10-2 01:28 
我相信某程度上黑人無論係入學定畢業都有一定的著數,例如每年都有學生拿到所有Ivies嘅offers,而通常呢啲 ...
因為黑人他們懂得玩抗爭,而是人數眾多。亞裔慣咗做順民,只有被壓制及剝削也不敢出聲。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3:05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12:18 
正確方向。我認為legacy應該係零,大家都照考同一個入學試,有能者居之。而家美國大學嘅endowment直頭多過 ...
Legacy admission 大多數係私校,很難也沒有必要去到零,有透明度就可以。
我附上link 里面都有講,legacy 集中在學士,研究院碩士博士(商,醫,法)反而是小戶,但小戶在基金其實貢獻最大。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2 14:22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3:01 
因為黑人他們懂得玩抗爭,而是人數眾多。亞裔慣咗做順民,只有被壓制及剝削也不敢出聲。
...
亞裔人士其實都為數不少,只是不夠團結,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思考方式太根深蒂固。黑人在攞著數方面卻非常了得,而通常佢哋最鍾意霸凌亞洲人。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14:30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3:05 
Legacy admission 大多數係私校,很難也沒有必要去到零,有透明度就可以。
我附上link 里面都有講,legac ...
陳sir你啱嘅,我將幾樣嘢撈埋一碟嚟講。
- Legacy admissions主要係私立大學/本科生問題,我意思亦都唔係話唔俾校友子女讀返父母母校。我認為只要人人都考同樣嘅入學試,成績排咗rank order,由成績好開始取錄。如果呢啲成績好嘅學生,咁啱又係校友子女,咁冇問題喎。或者當有幾個學生成績不相伯仲要分前後,嗰啲時候將校友子女排先我認為可以接受。現實係Legacy可以以較差成績優先入讀,我認為影響meritocracy結構。
- 黑人平權,以致dumb down升班/畢業門檻確係另一個問題。為咗要提升黑人入學率,而罔顧academic skills gap;為咗要提升升班率/畢業率,要降低合格門檻;呢啲措施表面上係為咗平權,實際係拖低整體成績,我個人認為長遠對美國大學研究會有極深遠嘅打擊。當Equity比Merit更重要,即係追求equality of OUTCOME而唔係equality of opportunity,即係㩒住唔俾頂端嘅人發圍,自毀長城。
可能我都係比較Cynical,我對現在發展比較悲觀... 但願我係錯嘅...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4:48
ckh689 發表於 23-10-2 14:22 
亞裔人士其實都為數不少,只是不夠團結,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思考方式太根深蒂固。黑人在攞著數方面卻非常了得 ...
亞裔不會醒覺,只會埋怨歧視。
不過天助自助者!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4:5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14:30 
陳sir你啱嘅,我將幾樣嘢撈埋一碟嚟講。
- Legacy admissions主要係私立大學/本科生問題,我意思亦都唔係 ...
你講嘅Legacy admission 似DBS小學入學,第一輪唔計Legacy 。
在link 入面也有提及early admission 及其他入學條件,可能Legacy 較有認識及經驗,他們懂得點樣玩。到多元智能比拼入學,就係將學術成績的比重降低。
我同意你說的Equal opportunities,這種Equality admission 已經很多年的方式,是否有longitudinal studies 證明你的水平下降的說法?
雖然我冇興趣美國學制,但我冇咁悲觀。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3-10-2 15:28
ANChan59 發表於 23-10-1 19:53 
【明報文章】今年7月,美國經濟學家Raj Chetty等人發表一項關於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升讀美國精英大學的研究 ...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3-10-2 15:31 編輯
講返香港情況, 大部分大學學位也只看分數, 無須面試, 亦應該無legacy concern, 咁數據代表什麼?家庭環境好D有資源去補習所以考試成績會好D?學校所教同考試要求有落差?
EK有個討論話入三大也要睇什麼科, 有D水泡科畢業人工好低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5:32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0-2 15:28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3-10-2 15:31 編輯
講返香港情況, 大部分大學學位也只看分數, 無須面試, 亦 ...
你有什麼看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6:23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0-2 15:28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3-10-2 15:31 編輯
講返香港情況, 大部分大學學位也只看分數, 無須面試, 亦 ...
我自己對這幾個圖表及subsample 有些疑問,我覺得Cat I 人數可能最少,相對Cat II - IV。因為部份在完成高中前已經離開香港,不在Cat I & II。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3-10-2 16:53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6:23 
我自己對這幾個圖表及subsample 有些疑問,我覺得Cat I 人數可能最少,相對Cat II - IV。因為部份在完成高 ...
我一直有一個睇法係英文水平回歸後一直下降, 可能同一直被矮化有關, dse英文合格率已低過中文科, 只聽過如其他科成績好也會收中文2, 有無個案其他科成績好而英文2也會收?
英文合格率低過中文在EK 無乜討論,有家長講過上得EK多是中產家庭,唔會英文唔合格,所以只會擔心中文。
咁假設中產孩子英文好D,是否同資源有關? 現在孩子能上網嘅, 是否可更有效免費運用網上資源學好英文?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3-10-2 17:06
有人話,學者做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無論大小);這樣呢篇報道嘅學者是為了文章末段這句說話嗎?
「⋯中產家長們都不遺餘力參與各種「教育競賽」,為子女的教育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他們所做的一切,為的就是給下一代提供其能力範圍內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那麼,那些玩不起這一種競賽的學子,又怎麼辦呢?」
想一如美國、甚至內地,向某些階層提供「傾斜」的優惠,讓他們容易一點入讀大學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7:30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0-2 16:53 
我一直有一個睇法係英文水平回歸後一直下降, 可能同一直被矮化有關, dse英文合格率已低過中文科, 只聽過如 ...
我不會花時間去深究DSE英文中文合格率,或者補習,嘗試用其他角度講下,只係分享,不是唯一答案。
香港Cat I 因為係高中產及專業人士,所以學歷絕大部份都係學士以上,個人能力,資源係一定佔優,家中雙語、三語都可以,搵外援又可以。
香港/亞洲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學術成績,在升小,升中已經會拋開距離。$肯定係一個重要分野,但我個人係在全人及多元智能方面花很多時間及精力,我認為在不同地方都可以讓孩子在前列。
跟住我會講孩子是第一代,第二代,抑或第N代大學生,對教育的目的,發展方向,方式,都有分野。
我對城大有贊有彈,但其中一個做法,我十分欣賞。就係畢業禮他們場數最多,因為每個畢業生都會逐個上台接受學位盼授,我問個點解,原因係他們的畢業生絕大部份都係第一代大學畢業生,對他們家庭、家族意義重大。
所以Cat III and IV 多是第一代,只外兩個多數是第二代。因為不是第一代,所以對遊戲規則,眼界,人胍網絡,都佔優,會為孩子有更好安排。
你都知道個別Ek網友如何安排孩子去英國最top 嘅寄宿學校,他自己已經是第二代留学英國,咁他的舖排比較在海外留學版家長,肯定細緻到位好多,目標大學及專業都會有更高期望,而且又唔搶香港學位。
孩子讀完非學位,繼續讀學士學位,有其他分別及考慮,選科,GPA,家庭經濟負擔,同學學習氛圍及目標,都有影響。
願意學習,有千百個方法,如果唔想學習,有千百個理由!
最近自己在香港上網睇free course 有關Al,DS,CFA,海外升學等等。睇係有好多免費資訊。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7:38
Radiomama 發表於 23-10-2 17:06 
有人話,學者做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無論大小);這樣呢篇報道嘅學者是為了文章末段這句說話嗎?
「⋯中 ...
學者不一定是解決問題,可能是提出一些意見,觀點,理論,作進一步研究。
香港出生率低,學生人數減少,入大學機會高咗好多。
他不列出不同Cat 的人數,這個可能有很大影響他的結論。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18:01
本帖最後由 beastiebistro 於 23-10-2 22:51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7:38 
學者不一定是解決問題,可能是提出一些意見,觀點,理論,作進一步研究。
香港出生率低,學生人數減少, ...
其實我諗我最終論點係大學係做學問/研究嘅地方,係應該俾有學術才能嘅人入讀,最應該行完全學術精英制。唔係人人適合讀大學,天生才能唔喺呢方面,冇需要夾硬入大學,去職業先修學校,或者音樂/藝術學校,甚至職業運動員一啲問題都冇(呢啲領域都係行緊佢哋各自嘅精英制㗎喇,又冇人complain...)。德國人呢方面就做得好得多,技術人員地位一啲都唔比大學畢業生差,入technical school唔入大學,一樣咁得到社會尊重。
但係唔知幾時,好似變咗入大學係唯一向上流嘅方法。而大學就不停開新course,增加學位,搞到全部發晒水。呢樣無論外國大學,因為嗰啲左膠平權理論又好,香港嘅大學(最近又傳明愛升格大學)又好,只會lower standards。
我個人認為搞落去係冇可能唔「溝淡」學術水平...
可能我係「右膠」...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8:2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18:01 
其實我諗我最終論點係大學係做學問/研究嘅地方,係應該俾有學術才能嘅人入讀,最應該行完全學術精英制。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10-2 23:31 編輯
我覺得公眾對讀大學及大學畢業要有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我一直同阿仔講現在所謂大學畢業資歷,可能等於我們果代高中畢業。但不少人認為等同以前,所以在就業前景,起薪點有錯誤的理解。
試想我嘅年代本地大學畢業生只有2-3%,到現在遠超過25%,還要想有2%的江湖地位及前景,可能係想多咗。
去到大學研究係另一回事,我認為現在仍然係精英制,你又睇下科技研究人員,例如美國拉莫斯實驗室入面有幾多%黑人研究員。NBA及田徑就多,游泳,體操又有幾多。音樂指揮,演奏很少,唱歌的就不少,咁古典音樂有幾多黑人呢?
亞裔家庭始終認為工字不出頭,德國,瑞士及(日)本有學術,技術,匠人的社會地位,係不同嘅觀念。
唔好講遠,香港朋友成日問點解阿仔咁叻,點解唔去IBank,我最初嘗試解釋,現在都費事講咁多,Dark Horse 。
乜膠都好,最緊要自己一家人知道目標係什麼?點解咁樣做?其他閒人,forget it!

作者: barque 時間: 23-10-2 18:32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耶魯大學校長小金曼.布魯斯特就曾明確主張,學校要根據學生的成績而不是其家庭背景來錄取學生,希望由此打破精英世襲。但他的期望落空了,因為精英階層找到了保持優勢的秘訣:通過支付高額費用,讓孩子獲得最好的升學訓練,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外加各種昂貴的課外補習班和培訓項目,讓他們的子女在各級入學申請中獲得難以匹敵的競爭力。頂層富裕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是驚人的,對每個孩子的累積花費可以高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由此 “ 維護了一個有效的世襲統治階層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18:52
barque 發表於 23-10-2 18:32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耶魯大學校長小金曼.布魯斯特就曾明確主張,學校要根據學生的成績而不是其家庭背景 ...
你是否認同精英制?或者支持教育平庸制?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3-10-2 19:38
Radiomama 發表於 23-10-2 17:06 
有人話,學者做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無論大小);這樣呢篇報道嘅學者是為了文章末段這句說話嗎?
「⋯中 ...
那一種競爭赛的學子,又怎辦呢?
………
EK一般以中產角度出發.
我另一角度寫一下.聽過就算.始終唔會調整到視角.
……
所謂教育.是否造王者?
競爭赛的玩法.是資源.
資源:
有自然資源,天然,就天賦
有時間資源,我聽過學生每天(包括假期)自覺早上五點半起床温習.
又聽過,一天到晚對著收音機聽英語廣播,時刻帶著記憶卡筆記温習
有心態資源,有子女知道父母太窮,讀書毅力大爆發.
作者: barque 時間: 23-10-2 20:02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8:52 
你是否認同精英制?或者支持教育平庸制?
其實不太認同精英制。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0:32
barque 發表於 23-10-2 20:02 
其實不太認同精英制。
我一直認同精英制,不贊成平庸化。
香港近年的教育制度係平庸化,㩒住強項,弱項改善不足,變成畫虎不成反類犬,點同世界競爭!

作者: pccw2017 時間: 23-10-2 21:33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0-2 15:28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3-10-2 15:31 編輯
講返香港情況, 大部分大學學位也只看分數, 無須面試, 亦 ...
依家補習係基本動作. 有家底既早就送去外國讀書, 有D家底既咪去直資私校去考IB或IGSE. 總之避開DSE再經Non-Jupas奀奀腳入三大讀神科, 尤其政府無規限Non-Jupas的收生佔比.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1:39
本帖最後由 beastiebistro 於 23-10-2 22:49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18:28 
我覺得公眾對讀大學及大學畢業要有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我一直同阿仔講現在所謂大學畢業資歷,可能 ...
PHD programs DROP exam (GRE) requirements
呢篇文有講大部份美國大學嘅post grad學科已經唔再要求學生提交GRE分數,係降低門檻期中一種證明。文中有講明唔要求GRE分數係因為覺得:"...the test puts students from less privileged backgrounds at a disadvantage...",咪即係因為入學門檻太高,唔係要求啲報考生做好啲,而係取消門檻,等能力冇咁高嘅學生可以入讀。長遠點會唔影響學術研究質量呢?
當然係我個人睇法...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3-10-2 22:38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0:32 
我一直認同精英制,不贊成平庸化。
香港近年的教育制度係平庸化,㩒住強項,弱項改善不足,變成畫虎不成 ...
既然平庸化了, 又怎會預你同世界競爭?同大灣區競爭都唔得啦!咁就只能背靠一個市場, 當全世界講 de-risk, 香港就 all in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2:50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1:39 
PHD programs DROP exam (GRE) requirements
呢篇文有講大部份美國大學嘅post grad學科已經唔再要求學生 ...
我看完整篇內容,你可能被標題黨誤導了。
在文中有支持及反對撤銷GRE意見者,反對者都係用holistically review approach, GRE 只佔10%,其他包括Master 的transcripts, research track record, personal statement, interview, personality such as Perseverance etc. A rubric approach。
他們都發現GRE成績跟最終成功畢業冇correlations 。
你試吓睇英國,香港,澳洲讀PhD需唔需要GRE或者類似考試,如果大部份唔需要,已經反映咗GRE係法國大餐。
我當年申請英國MBA要考慮GMAT,因為當時美國興,我覺得多餘,因為美國大學水準參差,英國大學平均水平較高。
GRE費時失事,而且每張pager $250,還要穿州過省,加上效用成疑,廢除係正確方向。
自己讀博士的經驗,最重要係毅力,永不放棄,才是最重要嘅指標。最大得着係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3:02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2:50 
我看完整篇內容,你可能被標題黨誤導了。
在文中有支持及反對撤銷GRE意見者,反對者都係用holistically r ...
都可能係,不過我都係比較悲觀,我針對嘅唔係GRE分數而係「心態」。為咗「公平」就拆走一啲門欖(無論門欖同最終成績有冇好大correlation),係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心態。今日可以廢GRE/ SAT/ ACT,聽日可以廢畢業試/升班試/專業試,因為門欖永遠可以再低。
始終我認為大學係應該行絕對精英制,咁嘅心態遲早出事...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3:05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2:50 
我看完整篇內容,你可能被標題黨誤導了。
在文中有支持及反對撤銷GRE意見者,反對者都係用holistically r ...
都可能係,不過我都係比較悲觀,我針對嘅唔係GRE分數而係「心態」。為咗所謂嘅「公平」就拆走一啲門欖(無論門欖同最終成績有冇好大correlation),係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心態。今日可以廢GRE/ SAT/ ACT,聽日可以廢畢業試/升班試/專業試(事實係做緊),因為門欖永遠可以再低。
始終我認為大學係應該行絕對精英制,咁嘅心態遲早出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3:07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0-2 22:38 
既然平庸化了, 又怎會預你同世界競爭?同大灣區競爭都唔得啦!咁就只能背靠一個市場, 當全世界講 de-risk, ...
已經響鐘,冇退路啦,等揭盅派彩!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3:1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05 
都可能係,不過我都係比較悲觀,我針對嘅唔係GRE分數而係「心態」。為咗所謂嘅「公平」就拆走一啲門欖(無 ...
我用開multi variant analysis 做研究,最後相關的可能係只有兩三個原因,其他的關連性超低。
Transcripts 證明你的學術成績,research track record 見到你的初級研究經驗,出過paper也是證明competence。很多人面試時對研究過份浪漫化,係失敗嘅起點。
博士合格率約20%!可能超出左你嘅認知嗎?
不用太擔心,冇咗無謂考試係好事。
我對美國那些考試由始至終抱住懷疑態度。
阿仔考完CFA及FRM,他也覺得冇乜料到,真正實力跟考試冇乜必然關係,用嚟嚇唔識嘅人。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3:37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3:18 
我用開multi variant analysis 做研究,最後相關的可能係只有兩三個原因,其他的關連性超低。
Transcript ...
都唔擔心得咁多,我自己慣咗英國制度,唔會減少門欖,只會增加。大學(Oxbridge)早幾年對A level抱持懷疑態度,咪自己推出入學試(我講本科),為求貫徹實行精英制。讀math唔該三個A仲要考STEP或者MAT,讀law唔該另外考LNAT,讀醫又要考UKCAT或者BMAT,盡量揀最好既學生。
雖然近日英國大學都傳染到呢啲左膠思想,開始有contextual offer出現,(即係例如正常人就AAA,如果單親/清貧/第一代入U/黑人/住貧民區,就自動變AAB甚至ABB)又係自毀長城...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3-10-2 23:42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37 
都唔擔心得咁多,我自己慣咗英國制度,唔會減少門欖,只會增加。大學(Oxbridge)早幾年對A level抱持懷疑 ...
辛先生近日話要改革a level, 會要求學生讀Eng and math至18歲, 無得只讀3 or 4 科, 聽住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3:44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37 
都唔擔心得咁多,我自己慣咗英國制度,唔會減少門欖,只會增加。大學(Oxbridge)早幾年對A level抱持懷疑 ...
我贊成英國專業性向測試,係有分別及有correlations,香港值得參考。不用理什麼中文3,LS合格,這些跟專業冇乜關係。
Contextual offers 會順得哥情失嫂意,裏外不是人。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3:47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0-2 23:42 
辛先生近日話要改革a level, 會要求學生讀Eng and math至18歲, 無得只讀3 or 4 科, 聽住先
...
聽住先,雖然我覺得佢原意唔係壞事,但係想實施都唔係咁易。況且,佢贏到大選先講啦...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3:53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3:44 
我贊成英國專業性向測試,係有分別及有correlations,香港值得參考。不用理什麼中文3,LS合格,這些跟專業 ...
我嗰啲將介入大學年齡,係會諗多啲架喇。不過都唔到我擔心,考到有大學收先算,有得揀至係老闆。
雖然我個仔係鑽研學問嘅材料,但係我真係唔介意我個女唔讀大學入藝術學院做畫家(如果佢想),所以我唔會口講一套做一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3:53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47 
聽住先,雖然我覺得佢原意唔係壞事,但係想實施都唔係咁易。況且,佢贏到大選先講啦... ...
Tory 造就工黨上台。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2 23:55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3:53 
Tory 造就工黨上台。
海軍鬥水兵...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3:56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55 
海軍鬥水兵...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10-3 00:00 編輯
我希望真係減遺產(稅)!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2 23:5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53 
我嗰啲將介入大學年齡,係會諗多啲架喇。不過都唔到我擔心,考到有大學收先算,有得揀至係老闆。
雖然我個 ...
睇你大仔研究什麼領域,除咗牛津劍橋,可以考慮埋你母校!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0:02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3:56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10-3 00:00 編輯
我希望真係減遺產(稅)!
我都係咁話,不過都似係為咗呃選票,成功留任都唔知會唔會真係實行。就算行咗,將來工黨上場再推翻都仲得...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0:03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23:37 
都唔擔心得咁多,我自己慣咗英國制度,唔會減少門欖,只會增加。大學(Oxbridge)早幾年對A level抱持懷疑 ...
美國都有類似考試,醫科有MCAT,讀law有LSAT,Nursing有NCLEX。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0:05
ANChan59 發表於 23-10-2 23:58 
睇你大仔研究什麼領域,除咗牛津劍橋,可以考慮埋你母校!
佢都一定會報,始終UCAS有5個choice 。另外,都會報下美國大學,仲會試埋瑞士ETH ,同埋東大(學咁多外語都有啲實際用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07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0:03 
美國都有類似考試,醫科有MCAT,讀law有LSAT,Nursing有NCLEX。
多謝資訊,這些比GRE,GMAT 好好多。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09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0:05 
佢都一定會報,始終UCAS有5個choice 。另外,都會報下美國大學,仲會試埋瑞士ETH ,同埋東大(學咁多外語都 ...
我識一個ETH教授,他研究MRI。
瑞士在製藥也是很尖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11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0:02 
我都係咁話,不過都似係為咗呃選票,成功留任都唔知會唔會真係實行。就算行咗,將來工黨上場再推翻都仲得.. ...
暫時用住7 years principle 頂住先!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0:11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0:09 
我識一個ETH教授,他研究MRI。
瑞士在製藥也是很尖端!
數都唔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15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0:11 
數都唔錯
瑞士博士有德語班英語(國際班),要選國際班,不然d論文少好多倍人引用。
係個教授講俾我知,他先寫德文,然後轉為英文。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0:18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0:15 
瑞士博士有德語班英語(國際班),要選國際班,不然d論文少好多倍人引用。
係個教授講俾我知,他先寫德文 ...
多謝陳Sir提點,我會叫我仔留意。好彩翻譯對佢嚟講係優差,唔算煩...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0:19
本帖最後由 ckh689 於 23-10-3 02:12 編輯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08:47 
問題係醫學院/法律學院嘅過關/升班考試由有成績有排名變成只有pass/fail係全面嘅(因為要「就」最差嗰班) ...
啱啱公佈嘅諾貝爾醫學獎,美國大學教授都有份攞,我覺得去到研究院/PHD就唔會放軟手腳。
Katalin Karikó and Drew Weissman, Penn’s Historic mRNA Vaccine Research Team, Win 2023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24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0:19 
啱啱公佈嘅諾貝爾醫學獎,美國大學教授都有份攞,我覺得去到研究院/PHD就唔會放軟手腳。 ...
我覺得奇怪,點解冇德國科學家共同攞mRNA研究,只俾Modena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36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0:19 
啱啱公佈嘅諾貝爾醫學獎,美國大學教授都有份攞,我覺得去到研究院/PHD就唔會放軟手腳。 ...
beastiebistro 的說法係跟住嚟水準可能會跌。
這兩個教授係3、40年前欏PhD。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0:37
本帖最後由 ckh689 於 23-10-3 00:38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0:24 
我覺得奇怪,點解冇德國科學家共同攞mRNA研究,只俾Modena ?
報紙話係Pfizer同BioNtech。
“兩位教授的研究技術於2020年被輝瑞及BioNTech用以開發對抗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自2020年底以來,全球多國均採用以信使核糖核酸為基礎的疫苗,減低大量人類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之風險。“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0:41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0:36 
beastiebistro 的說法係跟住嚟水準可能會跌。
這兩個教授係3、40年前欏PhD。
係嘅,明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48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0:37 
報紙話係Pfizer同BioNtech。
“兩位教授的研究技術於2020年被輝瑞及BioNTech用以開發對抗2019冠狀病毒病 ...
同樣問題,如果俾BNT,點解唔俾埋Modena 的研發團隊?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0:50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0:41 
係嘅,明白。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1:02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0:36 
beastiebistro 的說法係跟住嚟水準可能會跌。
這兩個教授係3、40年前欏PhD。
其實都係因為我預計我仔會行研究嘅路,所以我睇嘅係嚟緊嘅十零廿年,唔係而家嘅現況。當然我都希望唔會變差,只係我個人比較cynical...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1:09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0:48 
同樣問題,如果俾BNT,點解唔俾埋Modena 的研發團隊?
兩間公司自己都拗緊
。
“While Moderna’s lawsuit claimed that the two mRNA vaccines are similar enough to warrant a patent claim, due to the use of mRNA and lipid nanoparticles in both, Pfizer and BioNTech claim that their vaccine is “undeniably different” from their competitor's. The companies noted that their vaccine uses a different mRNA structure than the one present in Moderna’s vax, as well as different lipids.”
我哋响美國,當時又真係冇咁多人打Moderna,因為好多人打完都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1:19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1:02 
其實都係因為我預計我仔會行研究嘅路,所以我睇嘅係嚟緊嘅十零廿年,唔係而家嘅現況。當然我都希望唔會變差 ...
你今次犯咗Ek家長一般嘅謬竢,中學多人考到入三大就係好學校,唔等於個小朋友將來入到三大。前人考成點,跟後人冇乜必然關係。
讀博士成功率就係20%,最緊要佢係20%以內,其他人畢唔畢到業跟佢無關,水準如何也是無關。
研究去到博士跟讀學士完全唔同嘅概念及方法。我自已為例第一二年supervisor 還跟到我嘅研究,之後係孤獨嘅自我挑戰,同學跟我嘅成敗冇乜關係。到我失意或者遇到樽頸時,他們可以做我樹窿,聽我訴苦。朂後都係屢敗屢戰,毅力決定成敗。
研究成功也是靠天時地利人和。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1:25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1:09 
兩間公司自己都拗緊。
“While Moderna’s lawsuit claimed that the two mRNA vaccines are simi ...
研究成果就係成果,多唔多人打要睇time to market ,EUA審批時間,marketing 及政府行為,不是諾貝爾獎的考慮因素。
美股開市,BNTX大升, MDNA反而跌,點會唔嘈。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1:49
本帖最後由 ckh689 於 23-10-3 02:04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1:25 
研究成果就係成果,多唔多人打要睇time to market ,EUA審批時間,marketing 及政府行為,不是諾貝爾獎的 ...
諾貝爾當然唔睇銷量,先唔講專利問題,當Moderna的副作用較bNT嚴重,若兩者防疫效果相若,可否理解為bNT在mRNA研發技術上較為成功?
作者: barque 時間: 23-10-3 06:19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1:02 
其實都係因為我預計我仔會行研究嘅路,所以我睇嘅係嚟緊嘅十零廿年,唔係而家嘅現況。當然我都希望唔會變差 ...
如果啊仔會行研究嘅路,建議認真考慮一下去美國頂級的大學。因為無論研究經費,行業合作和發展嘅機會真係大很多。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3-10-3 08:28
barque 發表於 23-10-2 20:02 
其實不太認同精英制。
我也是.
選擇自己喜歡的.便可.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8:30
本帖最後由 ckh689 於 23-10-3 08:37 編輯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1:49 
諾貝爾當然唔睇銷量,先唔講專利問題,當Moderna的副作用較bNT嚴重,若兩者防疫效果相若,可否理解為bNT在 ...
原來真係同副作用有關:
“ 至於RNA部分,臨床試驗發現,接種後引發強烈發炎反應,副作用超乎預期,卡里科(Katalin Kariko)兩人持續研究下,改變核酸四個鹼基結構,將其中一個置換為人工鹼基,大幅減少注射後的發炎反應,開啟了疫苗的新紀元。 ”
mrna疫苗幕後英雄獲諾貝爾獎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9:06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1:19 
你今次犯咗Ek家長一般嘅謬竢,中學多人考到入三大就係好學校,唔等於個小朋友將來入到三大。前人考成點, ...
咁陳Sir你誤會咗我。我好歹都知道做研究係個人嘅事,亦唔太擔心佢揾唔揾到師傅。何況去到嗰啲時候,佢想跟嘅師傅喺邊到都未知。只係因為佢會行研究路,我先比較關注唔同國家喺研究同學術發展嘅大方向。我嘅搭訕係對美國研究整體發展嘅憂慮,同我個仔入邊間冇咩直接關係。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09:11
barque 發表於 23-10-3 06:19 
如果啊仔會行研究嘅路,建議認真考慮一下去美國頂級的大學。因為無論研究經費,行業合作和發展嘅機會真係 ...
多謝建議。佢行咩路,行唔行到,已經唔係我可以「控制」架喇。佢揾我傾我當然會俾意見,佢喜歡自己決定我亦唯有尊重。現階段離研究院仲有幾年,等佢先決定本科去邊啦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9:13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1:49 
諾貝爾當然唔睇銷量,先唔講專利問題,當Moderna的副作用較bNT嚴重,若兩者防疫效果相若,可否理解為bNT在 ...
你後來附上的資料係最初mRNA有強烈副作用,並不等於Modena 不能夠已經解決了這個明顯臨床反應。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9:14
barque 發表於 23-10-3 06:19 
如果啊仔會行研究嘅路,建議認真考慮一下去美國頂級的大學。因為無論研究經費,行業合作和發展嘅機會真係 ...
同意。
他兒子有機會係讀pure maths ,咁劍橋也不輸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09:15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9:06 
咁陳Sir你誤會咗我。我好歹都知道做研究係個人嘅事,亦唔太擔心佢揾唔揾到師傅。何況去到嗰啲時候,佢想跟 ...
Sorry 我誤會了!

作者: ckh689 時間: 23-10-3 09:50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09:13 
你後來附上的資料係最初mRNA有強烈副作用,並不等於Modena 不能夠已經解決了這個明顯臨床反應。
...
科技日新月異,或者而家Moderna已經解決呢個問題。
同是mRNA技術,當年好多美國人都因為副作用太強烈而唔選擇Moderna,我只係以用家嘅身份去「斷估」bNT的技術比Moderna更早解決了疫苗副作用的問題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10:00
ckh689 發表於 23-10-3 09:50 
科技日新月異,或者而家Moderna已經解決呢個問題。
同是mRNA技術,當年好多美國人都因為副作用太強烈而唔選 ...
我冇時序,不清楚先後。
我只係合理懷疑,不重要‼️

作者: barque 時間: 23-10-3 11:58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9:11 
多謝建議。佢行咩路,行唔行到,已經唔係我可以「控制」架喇。佢揾我傾我當然會俾意見,佢喜歡自己決定我亦 ...
當然明白啦,自己對小朋友都係選擇權交番比佢自己。有時最多提下佢各方面的資料都參考下才做最後決定。特別係提佢有時看似自己唔太認同或者唔太認識的都去了解一下,事實上有幾次的經驗,參考完各方面的資料後,真係選擇咗另外一個決定。
你小朋友十分優秀,多參考其他資料冇壞。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12:11
barque 發表於 23-10-3 11:58 
當然明白啦,自己對小朋友都係選擇權交番比佢自己。有時最多提下佢各方面的資料都參考下才做最後決定。特 ...
多謝提點,可以做嘅我都會做。你見我哋除咗英國美國連瑞士同日本都準備報,我哋今次暑假去日本旅行我哋都專登去咗東大數學研究院去同啲研究生傾下偈。就算唔係本科,佢都有可能將來去研究院試吓。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12:14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09:11 
多謝建議。佢行咩路,行唔行到,已經唔係我可以「控制」架喇。佢揾我傾我當然會俾意見,佢喜歡自己決定我亦 ...
他的寄宿學校further education councillors 會提供更多選擇俾佢考慮。
你的角色會係sweeper !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15:57
本帖最後由 beastiebistro 於 23-10-3 18:37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0-1 19:53 
【明報文章】今年7月,美國經濟學家Raj Chetty等人發表一項關於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升讀美國精英大學的研究 ...
講返陳Sir正題。
我認為有能力又關心子女教育嘅家長,用心用資源去栽培小朋友係人之常情,唔應該被penalise。
如果政府真係想幫基層又讀得書嘅學生,唔係撳住有資源嗰啲,而係幫多啲下面嗰啲。
例如將篩選學生向下發展,將讀得書嘅學生中學(甚至小學)就抽出嚟重點培訓,而完全免費。咁咪可以免卻部分「寒門」嘅academic skills gap。當然唔同階段可以俾學生嘗試考入呢啲重點培訓學校,亦可以被踢出。
(英國有grammar school,美國有Magnet school,都係類似concept)
係完全精英制,但係可以ensure有academic ability嘅學生,無論背景,入到大學,做學問。其他人可以照樣分流,運動員去運動精英學校,音樂人去音樂學校,等等。
我都預咗咁講實被人話變態。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3-10-3 16:40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3-10-3 16:40 編輯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15:57 
講返陳Sir正題。
我認為有能力又關心子女教育嘅家長,用心用資源去栽培小朋友係人之常情,唔應該被penalis ...
其實, 有一種能力叫自食其力.
我在社區見唔少.
我住新社區, 無名校, 無傳統中小學.
經歷時間, 有名的小學, 中學, 才自己打造出來.
比如, 兩個囝的地區小學, 由家中步行5分鐘便到.
由二十多年前搬入, 小學一直很用心教學. 知名度受到香港各區名校中學認同.
校內前十名, 可以隨時選擇香港各名校. 而且, 進入中學之後, 成績仍然十分卓越.
---
細囝同級, 全級第一, 第三都係鄰居, 旁邊大廈.
無背景, 無支援,
當年, 小學校長係真正教育家. 真係好佩服.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3-10-3 16:48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3-10-3 16:55 編輯
精英制, 韓國人特別厲害. 標榜階級分明.
Netflix 剛推出一個韓國智力競賽綜合節目: 魔鬼的計謀.
12集, 剛上了4集.
---
節目請來10位精英: 9位韓裔 + 1 位懂韓語外國人.
背景: 有聰明藝人, 有法律高材生, 有科技博主, 有圍棋冠軍, 有職業德州扑克專家(外國人), 有美國名牌大學IQ 16X/門薩會員,骨科醫生, 有藝人/多項發明設計師,
有海選遊戲勝出者,…
----
精英vs 精英.
我就一邊玩”數獨”, 一邊睇比賽, 又一邊跟太太解畫.
真係唔好咁認真. (因為, 可能綜藝節目是一個局, E堆精英只是”被遊戲”)
---
正如所料, 外國人特別聰明, 既然是德州扑克高手, 思考敏捷, 設定圈套, 偽裝(術語偷雞),….
表現極高水準. (E個, 係我估節目組有心安排遊戲所致).
咁聰明, 值得第一局大勝. (心中有一個疑問: 圍棋冠軍VS扑克, 圍棋冠軍”真係弱雞”毫無表現).
外國人在第一輪獲獎牌最多.
---
第二輪, 一堆敗家, 感覺唔對路, 組成聯盟.
在類似大富翁遊戲, 用技巧設定規則, 和外國人本身擲骰子手風不順, 結果, 最快淘汰出局.
---
待續.(等新一集)
在10位精英, 可以分辨有不同才能:
偽裝, TEAM PLAYER, 分析, 思考速度, 記憶能力, 領袖能力, 扮蠢(唔同偽裝), 扮友善, 扮中立, 佈局能力, 計策能力….
而, 我最期待的, 是誰? 是圍棋冠軍. 第一兩輪比賽, 被劣評, 僥倖過關, 而美國女醫生的友善無知(卻IQ 16X & 無鬥心), 都係很有趣的.
作者: whoo99 時間: 23-10-3 17:01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2 18:01 
其實我諗我最終論點係大學係做學問/研究嘅地方,係應該俾有學術才能嘅人入讀,最應該行完全學術精英制。 ...
覺得與其話大學教育的精華化VS平庸化,不如話職業化VS學術化,職業化——培養現實社會各行各業需要啲不同人才,學術化——培養社會前沿精英人才,即做學問與研究;其實好不同的安排與選才,以家大學教育太過普及,加上好多現實問題,確實感覺有點混亂。相信在德國那樣的安排下,就不會有咁多矛盾
作者: whoo99 時間: 23-10-3 17:15
本帖最後由 whoo99 於 23-10-3 17:23 編輯
各行各業出來的成功人士與精英,從職業到管理,又是需要職場磨練與不斷領悟成長,始終不覺得leadership的能力係中學就可以培養出來,話開始著手倒是可以
以家總話大學生眼高手低,其實也有點冤枉,除去經濟發展提供機會多少,大學教育本身定位以及大家的期待就有點含混不清晰。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17:26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15:57 
講返陳Sir正題。
我認為有能力又關心子女教育嘅家長,用心用資源去栽培小朋友係人之常情,唔應該被penalis ...
香港現今社會,分流及篩選未必可以幫到Cat III, IV 嘅孩子。就算點做家長們都係用同一個理由否定,因為很多人不接受Cat I & II 係有相對優勢的事實。其實Cat I 當中的差距也很濶!
如果行升中試還有機會可以學術成績分流,但很多家長不同意,可能不能接受兒女面對公平考試時,出現國王的新衣。那些間接評比及多元評比令個系統更複雜,但大部分家長反而願意。
去到音樂,體育,多元智能發展,香港父母肯定不會接受或者支持,你睇旺角體藝咪做緊,會被人嘈盡收天下兵器,又欏奬機器,多元精英制可能暫時還不是香港家長杯茶。
有時候我衰d咁諗,點改都好,很多家長都有不同理由反對任何改變方向,因為他們的兒女有機會達不到他們的目的,就會反對,因為Me 比We更重要。
你現在自己做嘅,我以前做嘅,唔理教育局,為子女舖排最合理嘅pathway。後果自付,冇得怨,如果成功也是自己的功勞!可能二十年後恭喜你個仔欏Field Award。

我可能比你更變態,因為點出個問題核心!

作者: 天外之人 時間: 23-10-3 17:27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3 15:57 
講返陳Sir正題。
我認為有能力又關心子女教育嘅家長,用心用資源去栽培小朋友係人之常情,唔應該被penalis ...
正常發掘當地既下一代,教育唔應該用金錢去限制.
作者: 天外之人 時間: 23-10-3 17:31
stillgood20 發表於 23-10-3 16:40 
其實, 有一種能力叫自食其力.
我在社區見唔少.
自食其力大前提係小朋友有心去學, 以前老師的確比現今老師著緊好多,或許係科技好做成一定既影響.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17:46
whoo99 發表於 23-10-3 17:01 
覺得與其話大學教育的精華化VS平庸化,不如話職業化VS學術化,職業化——培養現實社會各行各業需要啲不同人 ...
你點出一些交叉用的定義。
你可否講多啲你認為的學術化?因為不同人可能有不同定義。

作者: whoo99 時間: 23-10-3 18:02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 17:46 
你點出一些交叉用的定義。
你可否講多啲你認為的學術化?因為不同人可能有不同定義。
多謝陳Sir。其實我也係好粗淺的認識。感覺學術化的方向應該係做學術研究的大學教職以及以家大企業的研究所,係引領一個行業一個領域發展,尋求前沿突破啲精英人士,學術精英其實畢竟好少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18:11
whoo99 發表於 23-10-3 18:02 
多謝陳Sir。其實我也係好粗淺的認識。感覺學術化的方向應該係做學術研究的大學教職以及以家大企業的研究所 ...
明白。
我用專業化, beastiebristo 用職業化,係有分別嘅。我們之前有討論過,我覺得可能要再細分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 18:14
whoo99 發表於 23-10-3 17:15 
各行各業出來的成功人士與精英,從職業到管理,又是需要職場磨練與不斷領悟成長,始終不覺得leadership的能 ...
你這個話題很好,我上個月都跟一個教授討論過,不同之處係大家的假設係完全唔同。所以冇必然答案。
夜啲我又講下。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18:4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3-10-3 16:40 
其實, 有一種能力叫自食其力.
我在社區見唔少.
所以唔應該「賴」有資源嘅家長「玩晒」,應該係相對資源貧乏嘅家長盡量設法向上游。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23-10-3 18:5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3-10-3 16:48 
精英制, 韓國人特別厲害. 標榜階級分明.
Netflix 剛推出一個韓國智力競賽綜合節目: 魔鬼的計謀.
精英制今時今日都係集中喺東方人教育(韓國/日本/中國等),西方教育就得返英國仲頂得住,其他西方國家教育被左膠平權搞到體無完膚...
美國連(免費嘅)中小學gifted education都差不多完全刪除,因為被認為係種族歧視(乜Q都關種族事)。有錢人真金白銀俾錢join收錢嘅gifted program又被人話唔公平,真係黃子華「魚蛋論」。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