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中國教育減負政策 [打印本頁]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3:14 標題: 中國教育減負政策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7 14:35 編輯
考試壓力會降低嗎?*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
*其他年級由學校每星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
*要合理控制考試難度,嚴禁超課標準超教學進度命題
*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適當方式告之家長和學生
*初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不得與升學掛鈎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3:24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7 13:37 編輯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作業負担會減輕吗?
*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
*小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O分鐘
*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O分鐘
*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
*嚴禁家長布置或變相佈置作業
*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個別學生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寢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3:40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放學時間有變化吗?
*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托管服務
*初中學校工作晚上可開設自習班
*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3:46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教師能否“彈性上下班”?
*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
*對参加課後服務的教師給予相應補助
*課後服務可以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参與
*充分利用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3:53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課堂教學近度難度有調整嗎?
*小學一年級要嚴格按照程程標準“零起點”教學
*積極深入實施入學適應期過渡性活動課程
*確保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鼓勵支持教師優化教學方式
*不得隨意递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3:57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學校還能設置重點班吗?
*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
*切實做到均衡配置師資
*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 貼標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4:19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校外學習還能參加吗?
*嚴禁超標超前學習
*嚴禁非學科類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
*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國家法定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線上學習每課不超過3O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結束時間不晚於21点
*將義務教育階段学科類校外學習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4:27
據知北京,深圳,上海全體教師每6年必須強制“輪崗,被家長追棒的名校,名師,校區房等,必然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9-7 16:15
annie40 發表於 21-9-7 14:19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校外學習還能參加吗?
嘩!
這樣已經列出不少讀書學習的環境要求了.
現實中,可能還有更多和較細節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9-7 18:24
很好的方向,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知易行難。
例如超前學習,學生預習點樣?資優教育如何處理呢?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8:35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7 18:35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1-9-7 18:24 
很好的方向,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知易行難。
例如超前學習,學生預習點樣?資優教育如何處理呢?
是無法想像的超難。但開始做,總好過甚麽也不做。
這處沒有詳細提到超資優學生的處理,亦無提及會禁止大學繼續録取少年班(約十二歲至十六歳)。
或許大家先集中探討,政策上對小學生可行否。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18:44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7 18:47 編輯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9-7 16:15 
嘩!
這樣已經列出不少讀書學習的環境要求了.
現實中,可能還有更多和較細節的…
大家長式管理,肯定還有很多細節補修。
例如老師六年輪崗,牽涉老師原來家住城南近原校,轉去城北返工入職新學校,當中牽涉搬遷,交通補償,家人意願等。這些也要配合老師利益而作合理安排
消息一出,北上深的不合理高價學區房價,已經嘩啦的掉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9-7 18:51
annie40 發表於 21-9-7 18:35 
是無法想像的超難。但開始做,總好過甚麽也不做。
這處沒有詳細提到超資優學生的處理,亦無提及會禁止大學 ...
個別小學方面的建議,我記得部分在台灣有實行過,例如減少明星學校,功課時數等等,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就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7 20:00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7 20:03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1-9-7 18:51 
個別小學方面的建議,我記得部分在台灣有實行過,例如減少明星學校,功課時數等等,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就 ...
純理言而,初小的模式,跟我所知的國際學校理念,有類似之處。
怎樣執行?要詳細看更多的魔鬼細節才能定奪。
有一點上面政策未提及的,是把原來下課時間由3點半,改為五點半,這延長的兩小時,不能教學,鼓勵學生自由活動,包括做功課,溫習,遊玩等。五點半放學,會更方便家長下班後接孩子放學,也算是‘減負’。
按政策內容,政府在教育資源上要加碼是必然性。
作者: ABC-DAD 時間: 21-9-7 22:18
希望摸着石頭過河的成本,不會大得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了。
作者: ABC-DAD 時間: 21-9-7 22:26
近日,看過2個相關視頻,都是國內不同持份者的角度,一個是家長視角,一個是政策解說角度
家長
解說(非官方)
看看能否為題增加一點點畫面。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8 09:38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8 09:40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21-9-7 22:18 
希望摸着石頭過河的成本,不會大得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了。
另一角度看,如果普通家庭每年要花費已經近5萬或更多在孩子各種補習和學習上,似乎已是承受不了。加之孟母三遷,為孩子購買天价學區房,普通市民實在扛不下。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9-9 08:37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9-9 10:56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9-8 09:38 
另一角度看,如果普通家庭每年要花費已經近5萬或更多在孩子各種補習和學習上,似乎已是承受不了。加之孟母三 ...
又見另一些角度:
推出減負.
台大哲學教授苑舉正的說法.
以中國科舉制度為理念, 培育人才,貢獻國家社會,
另外讓平民百姓年青學子有上流機會.
布衣可以為卿相.
所以,政策修改歪風,回歸'教育'目標.
另外,好幾月前, 見一個財經資訊,提及一支'國內教育股',
簡單從表面去理解,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支出是極理想的期望.前景美好,
自己再花點時間去查看教育公司的業績,有关數據.
再問一下,國內朋友可有什麼親身體驗.
也不用太花時間分析,
結論是假.大.空.
教育商品化是社會需要,
然而, 教育並不单純可以用商品理念去運作.
而且,龐大的教育消費圈.
用利益先行,
投資回報,
容易誤導'消費者'.
個人对減負沒有意見,
不反对,也不支持.
反而, 觉得'教育'家長去理性和切合自己的執行自己的教育方案.
減負只是衆多新政策之一.
如果統合各新政策的目標,
中國正加速整個國家向前的力量.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9-9 08:46
annie40 發表於 21-9-8 09:38 
另一角度看,如果普通家庭每年要花費已經近5萬或更多在孩子各種補習和學習上,似乎已是承受不了。加之孟母三 ...
國內一些較年青同事,確是面對很高的教育开支比例.
又面对買房壓力.
消耗了不少精力.
其實,能夠生活過得輕鬆一點.
学習和居住的生活型態, 需要修正,
這一方面,我是支持的.
我們不单純去看國內.
香港一直面對教育开支.住房壓力.
簡單一個影響, 少子化.
社會的動力是年青人口.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9 14:31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9-9 08:37 
又見另一些角度:
推出減負.
而且,龐大的教育消費圈.
用利益先行,
投資回報,
容易誤導'消費者'. xxxx
十分同意。小女讀IS小學時,根本沒有校外補習中心,大不了只有三兩間教中文的,三兩間給高中生考試補習的。及後各種補習班,雞精班其門如事,課後補習成為生態。
補習能改善考試分數?答案是:邏輯上是可以的。
但當大部份人拼命追逐高分時,大家會唔會已經同時把孩子考試成績的「天花板」拉高,常理把跳過1米六是十分出眾的認知,變成幹活死了,跳過兩米,卻發現能做到的人,有一大堆。於是我們再次加操,循環不息地把天花板再推高。
二十年前,IB 45/45,個人以為可以‘橫著行’,現在⋯只能說:頗好,頗好!其他看造化吧!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9 14:41
未來五年,十年,記憶性工種,例如翻譯,傳譯,普通技術工作或普通知識技能工作,例如法務,人事招聘,司機等。大部分崗位在智能互聯下被取代,社會更需要具備創造力的下一代,才能追上科技發展的需求。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10 10:35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9-10 10:36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21-9-7 22:26 
近日,看過2個相關視頻,都是國內不同持份者的角度,一個是家長視角,一個是政策解說角度
家長
謝謝分享不同持分者的立場。
希望也有從孩子視覺的分享。
小女自少在十分優渥的教育環境下長大,能掌握「學習」,幾乎是必然性的。
自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家庭很窮,在各方面匱乏下,錯過了「好學習」,「學習好」。
細觀現代,當中有些是已經放棄自己的孩子,有些是‘想自救’而沒有方向的孩子,有些是被家長指著‘走黒路’的孩子。若果社會上對教育方面多點正面性,積極性,公平性,政府提高教育資源,總會帶到一些改變。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9-10 12:44
annie40 發表於 21-9-9 14:41 
未來五年,十年,記憶性工種,例如翻譯,傳譯,普通技術工作或普通知識技能工作,例如法務,人事招聘,司機 ...
這個問題, 我思考了一下.
好像有可能, 也未必一定.
AI暫時影響到人的生活, 文化和文明, 有幾多?
明天, 是9/11. 20週年.
阿富汗才找回了20年前一樣的生活. (其實, 幾十年, 都一樣. 仲係AK47)
美國也許一樣, 政治和利益, 其實係沒改變.
二十年前, 拜灯, 也有60歲.
人的文明, 可有可大改變.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10 16:37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9-10 12:44 
這個問題, 我思考了一下.
好像有可能, 也未必一定.
祝願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也和平,穩定。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9-10 19:45
早兩日南早有個報導訪問了大陸一些家長,説國內有些政策和方向兩年前已經有先兆;未來的競爭由學術轉去運動/體育較量。
孩子的星期六早已填滿打球、游泳、跳繩;學校考咩就練咩。仲辛苦過補習。而補習就轉為用私人授課,開支仲大。

作者: Yanamami 時間: 21-9-10 21:44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21-9-10 21:44 編輯
Radiomama 發表於 21-9-10 19:45 
早兩日南早有個報導訪問了大陸一些家長,説國內有些政策和方向兩年前已經有先兆;未來的競爭由學術轉去運動 ...
咪同香港一樣,學術體藝雙全,小朋友忙過大人番工,朝七晚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9-11 08:40
annie40 發表於 21-9-9 14:41 
未來五年,十年,記憶性工種,例如翻譯,傳譯,普通技術工作或普通知識技能工作,例如法務,人事招聘,司機 ...
知識型經濟之下,軟硬兼施才可以有loT,AI等等,技術性工種只会越嚟越吃香,因為懂得動手的人及動手能力強的人越來越少,鍵盤戰士除外。你看以前訓練工程師要IC training ,手鎚cham 剉風電焊,現在只是懂得用電腦及吹水的 talking engineer。
空有創造力,產品還是要做出來,不是吹出來!
我不少海外客戶(中小企)在美國德國在3D設計完,就係生产不出來,越高科技越容易碰牆,就算做到出嚟,可能是天價。很多CTO都要學習及明白箇中的差距有多大。
*****
最近教會一個年青家庭移民英國,我問他去英國做什麼工作,他說水電。我奇怪,你不是做文職當經理?
他说兩年前已經轉行由學師開始,一面做,一面讀書考牌。我問你找到工作未,但他已經留意一段時間,應該不難。我建議不要跟中國人(包括香港老闆)打工,打幾年工,自己開公司,做外國人生意,不要留在唐人街,融入外國人圈子,會成功的。
他過去很快找到藍領工作,女兒上學後,找到課後託兒服務,太太也找到工作!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9-11 08:47
Radiomama 發表於 21-9-10 19:45 
早兩日南早有個報導訪問了大陸一些家長,説國內有些政策和方向兩年前已經有先兆;未來的競爭由學術轉去運動 ...
台灣叫多元智能比拼,是減少學術比拼後的副產物,所以我講看看台灣搞到點樣呢?七八年前我在EK分享過,除咗移居台灣的阿華有交流下,很多家長冇留意台灣的教改。
台灣教育部份進步了,同時衍生新的問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場梯。」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11 09:12
ANChan59 發表於 21-9-11 08:40 
知識型經濟之下,軟硬兼施才可以有loT,AI等等,技術性工種只会越嚟越吃香,因為懂得動手的人及動手能力強 ...
感謝分享。
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應該是藍領和白領在技術工作上的薪金,沒有顯著差別。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11 09:14
Radiomama 發表於 21-9-10 19:45 
早兩日南早有個報導訪問了大陸一些家長,説國內有些政策和方向兩年前已經有先兆;未來的競爭由學術轉去運動 ...
謝謝分享部份家長意見。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9-11 10:48
ANChan59 發表於 21-9-11 08:47 
台灣叫多元智能比拼,是減少學術比拼後的副產物,所以我講看看台灣搞到點樣呢?七八年前我在EK分享過,除 ...
本帖最後由 Radiomama 於 21-9-11 15:23 編輯
其實日本都進行咗教改,在這一代的年輕人身上,我哋找到方向沒有?
以我仔一路在國際學校(IB)的經驗,他的生活不是只有學術,我們不求補習,一切以興趣為先。他和他的同學朋友都是會思考、分析、表達,有些會重視社會平權、有些會重視work life balance, 連老師都不斷教育心靈健康;他們的「捱」是透過能承受的訓練而教出來,例如跑步、野外鍛鍊等。
未來交給他們,希望人類活得比以前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9-11 11:58
Radiomama 發表於 21-9-11 10:48 
其實日本都進行咗教改,在這一代的年輕人身上,我哋找到方向沒有?
以我仔一路在國際學校(IB)的經驗,他 ...
多謝分享。我也有相同睇法。
兒子去完紐約實習,最大感觸係 work life balance 。在香港是生存,在其他地方才有機會生活。就算紐約同一公司,同一工種都比香港好,好在工時,周末及假期少人騷擾你的私人時間。

作者: PingWu_FB 時間: 21-9-11 16:10
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由根本上解決教育這個千古大難題
而要做到這一點
對施教者的要求就相當高
由幼稚園階段就開始實施因材施教
如果一個教育工作者可以由幼稚園階段一直教到中學畢業
而這個老師是真正的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我想每個學生都會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
而要做到這一步
在老師選拔和培訓上的投入估計要上百甚至成千倍以上
香港的教育也是如此:
家長帶領著本應享受美好童年時光的稚子
奔波於各功課班、補習班丶興趣班
為其謀求某B1中學一席之位
當周圍人都在做時
出於從眾心理也好驚子女輸在起跑線也罷
大多數家庭都隨波逐流的走入呢場「戰爭」
分別在於家長自己親自參與還是外判而已
作者: PingWu_FB 時間: 21-9-11 16:18
身處香港的我們不需要五十步笑一百步
君不見香港幼稚園丶小學丶升中甚至n班面試班已經盛行多年
功課班補習社專科補習
五花八門的興趣班
我想香港絕不遜色於內地
小兒就讀於一間普通津校
今年小六
已經經歷過一次呈分戰場
本人屬於親自上陣嘅家長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作者: ABC-DAD 時間: 21-9-11 21:57
PingWu_FB 發表於 21-9-11 16:18 
身處香港的我們不需要五十步笑一百步
君不見香港幼稚園丶小學丶升中甚至n班面試班已經盛行多年
小六家長,加油。如你所講,師資嘅質素係好重要。
揾學校,或者學制,選科,好嘅師資係好重要,只係EK主要見到提倡同重視嘅係數據,名氣同往績。
作者: PingWu_FB 時間: 21-9-12 12:35
ABC-DAD 發表於 21-9-11 21:57 
小六家長,加油。如你所講,師資嘅質素係好重要。
揾學校,或者學制,選科,好嘅師資係好重要,只係EK主要 ...
絕對係
作為家長
唯有陪同子女積極備戰
盡力去做
結果如何都坦然接受
萬一不盡如人意
唯有睇下有無機會改賽道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1-9-12 14:51
ABC-DAD 發表於 21-9-11 21:57 
小六家長,加油。如你所講,師資嘅質素係好重要。
揾學校,或者學制,選科,好嘅師資係好重要,只係EK主要 ...
咁應如何比較或考量師資?

作者: ABC-DAD 時間: 21-9-12 16:51
poonseelai 發表於 21-9-12 14:51 
咁應如何比較或考量師資?
運氣
最好梗係係EK問人啦
IB 啦,IS 啦,無得輸啦嗰隻囉。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9-12 17:28
IS, IB 都會遇上不同的老師,好與不好,不容易下定論。
絕對認同,教育之中,有心有力的老師是重中之重。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9-13 20:09
韓國瘋狂補習二十多年,韓國學生在學術水平上,並未見明顯改善,其他地方或國家,應該引以為戒。
Quote
據2019年的數據,韓國學生整體補習的比率為74.8%,其中中學生為71.4%,小學生更高達83.5%。韓國家庭不僅每月平均為一名學童花費42.9萬韓元(約2,834港元)在補習上,有的甚至高達家庭收入的五分一,相關的開支冠絕所有亞洲國家。此外,部份家庭還會為補習而搬家,如考試前搬至首都圈的學區,等考完試後再搬回原來的住區,或是全家人搬到較小的房屋,以便宜租金來補貼補習費用等。
韓國補習文化的熾熱,還可以反映在該國十分多元化的補習課程之上。除了本港常見、一般為應考、升學、面試的補習班和各類藝術、音樂、體育的興趣班外,還有為再修或插班而設的補習班、為大人而設的各類職訓補習班、為成為Kpop明日之星的音樂補習班,還有電競、Hip Hop等另類補習班,可謂「諗得到的都有得補」。
憑藉火熱的補習文化,韓國目前有逾7.3萬間補習社,並造就了不少「補習天王」,有的年薪甚至高達400萬美元(約3,113萬港元)。補習文化同時還推高了當地著名學區的樓價高漲。
過習補習和催谷會令學生壓力大,或成為當地高自殺率的元兇之一。據組合組織的數據,2018年韓國的自殺冠絕眾成員國,每10萬人當中有24.7自殺,為成員國平均數高出一倍。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