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給應屆準大學生和家長的分享 [打印本頁]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5 07:46 標題: 給應屆準大學生和家長的分享
大家好,相信家長們正在為孩子選校,照顧孩子健康,關注孩子考試溫習作息,跟孩子一起等待學校回覆等,心情和過程容易令人緊張不安。
作為過來人,很想提醒一下,大學內除了專門訓練職業工作的學科外,其他所學內容在未來職場上用得上的概率不高,大學中教授的最新知識,幾年後便又落伍了。那麼既然讀書所學的東西未必用得著,那為什麼孩子還要努力讀書?原來努力讀書可訓練我們四個底層能力,這些底層能力隨着時間轉移而存在,一生受用。
1)適應力
2)抗壓能力
3)與人良好的溝通能力
4)學習力
⋯⋯⋯⋯⋯
待續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25 08:58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2-25 09:59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2-25 07:46 
大家好,相信家長們正在為孩子選校,照顧孩子健康,關注孩子考試溫習作息,跟孩子一起等待學校回覆等,心情 ...
是的!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5 10:48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5 10:49 編輯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這四種㡳層能力,學校老師沒有可能手把手的教會學生。學校只是提供一個處所,一個平台讓在孩子未能獨立生活前,在安全的環境下累積出這樣的㡳層力量,。這些力量,基本上在社會殘酷打滾時會學得更快,只是社會環境太複雜,毫無基本功的年輕人,容易被打擊得更快更狠更殘暴,因此努力讀書還是很重要的。
1)學習能力-當大家都在學習中,人學你又學,雖然有關知識,工作上未必用得上,卻因為要應對升學,必須吸收大量知識本身,便能完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因為面對升學,會迫著他們尋找更優秀的學習和溫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從而練就更強的學習力,強大的學習力會讓他們終身受益,讓他們更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能快速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打下基礎,現在各行各業精英,本身就是高效學習者。
2)溝通說服能力—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裡孩子需要獨立地面對各種問題,不斷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在校與老師和同學交流互動中,發展出與人交往,溝通說服能力。這也為踏入社會前,提供了試錯成本較低的預演機會。學生之間的人脈,能力,眼界,也在與同學互動中而強化。優秀的同學將會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資源。
3)適應能力— 讀書時分數成績高高低低是日常,人際關係高低潮,喜歡也好,失望也好,總之要適應,還要不停重複適應。
4)抗壓能力—讀書必然有考試,有考試就有恐懼,有恐懼就有壓力,週而復始循環,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但環境雖然給了他們壓力,反過來也會不斷的磨練他們的抗壓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壓力就是生活常態,擁有強大心理彈性,抗壓力強的孩子,或許不會是人中龍鳳,但至少會活得坦然健康。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5 11:09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自己曾是過來人,很想分享是大學排名,學科和文憑,並非如大家原來想像中那麼重要的。孩子有壓力,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東西,要感受的,要負擔的,要懷疑的,一個也不要落下,老老實實的,痛痛苦苦的吃完。這個過程始終會過去,家長們愈去幫忙更容易幫倒忙。日常注意孩子的飲食作息就足夠了。
將來的雇主在意的是雇員對公司的貢獻,完全分不出考試60分跟考100分雇員的分別。
作者: jli008 時間: 21-2-25 1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5 12:31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5 13:11 編輯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這個是教育烏托邦,全世界只有芬蘭在做。就算香港有與芬蘭媲美的教育經費和人才資源,也沒有家長和社會共識去支持呀。與其空想,不如平常心面對教育狀況吧。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5 13:00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5 13:09 編輯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念大學就是某種人生的過渡期,考入名校,也會惶恐終日,考不進心儀大學,心儀學科,也不等同前途有限,更不用「心有不甘」的覺得屈材了。畢竟心有不甘是挺傷身和浪費時間的,而且還會強勁地吸引其他「心有不甘」的人脈,想想已經十分可怕喎。
既然落腳點可能是事實或已經是事實,倒不如面對現實開心上學去,運用大學平台,做好底層能力的鋪墊,不負青春好年華。
還有是孩子要受的必須由孩子去受,父母能平常心,孩子就能平常心。如果覺得自己孩子就是不行,父母嘗試用各種金錢人力物力關係全力以赴去改變事實,保護孩子心靈,那必須首先坦白承認令公子令千金是同輩中之‘弱雞’,這個料子逃得過一時,挽回面子,下一輪面對競爭時,被淘汰的機率會更大。
作者: jli008 時間: 21-2-26 1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6 14:41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陽光積極的媽媽啊,真心喜歡你。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6 14:59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6 15:01 編輯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年輕時工作很忙,完全享受沒有孩子的日子,覺得不育不婚也是很好。
自從有了孩子,才真正的開始認識自己。曾經暗地許下承諾,記得對每個孩子微笑,記住關愛所有孩子,記得分享對女兒的愛,給其他偶然被忽略或誤解的孩子,因為只有我們努力保護教育下一代,女兒將來生活的世界才會安全和幸福。
怱怱二十多年,雖然有幸成為一些女兒手帕交的好朋友或好aunty,但必須承認我這個終身微笑行動並不能改變世界。
近年在看鬼曲子,不是看權謀,而是看人性。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6 20:47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6 22:51 編輯
無論準備上本地大學或是海外留學或是回國內升學之前,父母和孩子最好在考慮可行選擇前,一起開心見誠地談論這個「錢」字。
雖然講錢失感情又市懀,但唔講清楚就不容易明白彼此的處境和考量。一個學位的學費生活費可以由十多萬至三百萬。錢從那裏來,錢往那兒走,孩子總要知道得明明白白,不需要的花多了,隨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父母日後退休生活的質素。
我的年代周圍的父母不知道是否怕孩子讀書有壓力,選校上又有壓力,感情上有壓力,甚少提及這個話題,態度上似乎只要孩子能讀,用火箭送上太空都無所謂。(也許父母還在盛年搵錢期,覺得還有30年光陰去賺錢,),又或是不習慣在孩子面前示弱。
事實上孩子開始長大,家長上演示弱真係「好駛好用」,讓孩子除了對自己負責任,還考慮到對家人負責,有負担有束縛的牽連,更懂珍惜享受自由,更會激發上進心。
如果孩子考到好學校,學費有點超出預算,卻又在能力承擔內,去唔去讀?視乎家長和孩子的最後意向吧。如果真的去讀,記得大讚阿仔阿女的努力㚈,提議畢業後要還返最少一兩成學費給阿媽,等阿媽生活好過點。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好孩子,真心喜歡施予,從施予,照顧家人中提升自我價值。而且因為覺得窮,有壓力下才有動力上進呢。很多觀念我們以為孩子知道,原來我們唔講,孩子是真的不知道。
之前提過iS孩子有短板,其中一項就是普遍有學習能力卻缺乏上進心。(不是指分數),有機會日後再講。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27 13:57
annie40 發表於 21-2-26 20:47 
無論準備上本地大學或是海外留學或是回國內升學之前,父母和孩子最好在考慮可行選擇前,一起開心見誠地談論 ...
窮養子貴養女
有其道理.
之不過,現在的香港,
也不是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生活演變.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標準。
雖然如此,我也見過現在仍有一些窮家孩子.
努力讀書.早上五時起床温習.
始終.知識改變命運.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7 19:02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我認識中亦有五時起床温書的IS女孩,五時起床,十一點睡覺.日常便服由頭到腳價錢超過二萬,人靚錢多,看似model,因為抱負是想讀醫科.最後如願以償在英國做醫生.當然家長繼續努力包養女兒呀!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7 19:38
當然這個是罕有事件,一般IS孩子少補習,無補習,早睡早起或早睡晚起,生活算是滋陰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7 19:46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7 19:49 編輯
知識就是力量,完全無家庭背景,甚至有家庭負担的辛辛學莘更要努力.年輕是一種資產,盡力把握,莫負光陰,從速完成8000小時或10000小時的某項技能,成為人生上流的跳板.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7 21:58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27 22:07 編輯
利益申報:
1)小女考大學時,自己也是超緊張,怕選錯一個地方,放棄一個ranking 高些的大學好蝕底,怕選錯學科入錯行,從此「萬劫不復。」結果因為她人已經在海外讀高中,選校報校一手包辦,我只能在香港做企鵝。
2)講金的題材,我都怕佢有壓力,當年只敢略提而已,因爸爸不喜歡美國,阿囡和大部分有米同學的意向還是美國,我在中間只能做和事老,就提醒一下去美國除了首選一兩間值得交極高昂費用㚈,相對英國學校,其他的唔見得必須去,除非有獎學金云云。然後再引述一個aunty 如何跟兒子四四六六從口袋貸款給兒子去美國讀書的故事,內容大致是阿仔如果向學校借貸要付利息,阿媽借比佢不收息,日後工作後不還錢阿媽亦無符,若然阿仔生性還錢,父母退休生活便肯定好過點。結果阿仔在美國第一份工作已經年薪USD150,000(before tax),要考的專業牌,拼命提早完成。
不知是否被我嚇一嚇,阿囡在大學期間極度節檢,可以用腳走一小時之內到達的目的地,絕對不會坐地鐵巴士,第一年入住宿舍是全校最便宜的一種,第三年每星期做15小時兼職,通過兼職又得到一些人脈網絡。
曾經我也覺得來日方長,年輕人應該享受生活,四處見識見識,咪掛住做工,一世流流長有排做,慢慢發現阿女一些IS同學,師兄師姐們,未畢業就先gap year一年,跟住見識一年又一年,周游一年又一年。如果是用自己錢,可形容為自由瀟洒,但是25,26歲還在用父母錢見識,不是很奇怪嗎?這些孩子品行良好,讀書也是中上之材,看來很喜歡見識而已。
好友孩子當年獲美國超頂流學府收錄,見了報,入學兩年休學去創業和見識,上年回歸學業,今年畢業29歲。或許未來是下一個Elon Musk,但今日父母的健康和財務已經跟八年前有差別,如果成年兒子能早自立,必然安心多。
人窮要爭朝夕,未必志短,人富也許志高,卻又更容易堅離地,因為可選擇生活方式多,沒有足夠動力去燃點野心和進取心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吧。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27 23:46
然後再引述一個aunty 如何跟兒子四四六六從口袋貸款給兒子去美國讀書的故事,內容大致是阿仔如果向學校借貸要付利息,阿媽借比佢不收息,日後工作後不還錢阿媽亦無符,若然阿仔生性還錢,父母退休生活便肯定好過點。結果阿仔在美國第一份工作已經年薪USD150,000(before tax),要考的專業牌,拼命提早完成。
Xxxxxxxx
曾經被我無知地嗤之以鼻的DBS學生和家長,原來是真正好家教和接地氣。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28 13:04
annie40 發表於 21-2-27 19:02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我認識中亦有五時起床温書的IS女孩,五時起床,十一點睡覺.日常便服由頭到腳價錢超 ...
謝謝分享!
真是難能可貴,既羨慕,也叫人妒忌.
靚仔,靚女, 有遺傳,又有天意.(韓日例外,人做人)
作者: flower9 時間: 21-3-1 0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09:19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1 09:24 編輯
数据分析专家
45次浏览,更新于2021-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 / 10年以上 / 本科以上 / 全职
工资待遇:¥120.0-160.0万元
Xxxxxx
今早隨意看到一個華為的崗位招聘,原來中國對專才的月薪待遇已經由見龍在田,去到飛龍在天了。
在此祝願各位辛辛學莘加把勁,追求美好前程和生活。
作者: jli008 時間: 21-3-1 1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1 10:46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3-1 10:53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3-1 09:19 
数据分析专家
這不出奇.
前兩年, 好像也報導過.
華為年薪百萬.
但, 有回報, 也有要求.
要求高, 競爭大.
而且, 報導說, 好像, 中國大節日, 如中秋節, 好一些員工, 都不能休假.
作者: jli008 時間: 21-3-1 1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1 12:09
jli008 發表於 21-3-1 11:13 
國家對正常的假日是必定要給員工享有,我估計應該也衹是一般的加班吧,在香港比比皆是,我老公都常常加班多一 ...
'華為'',一直行程都像打仗.時間只有早,無差,
而且, 美國天天打壓,好多正常日程.
已經不能按步就班.
要改變,要突破,要應變的,太多了。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1 12:55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3-1 15:10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3-1 09:19 
数据分析专家
過年時, Netflix睇 一套擊劇: START UP.愛情+初創.
題材較新.
戲劇性反映一下, AI初創韓國情況.
某一些場景, 拍得很好.
剧中, 男主角是韓國奧數冠軍, 熱忱於電腦編程.
女主角只是高中水平.
剧情, 走在一起參加初創比賽. 成功了.
之後, 女的推廣能力好, 做CEO. 男的當然是CTO. Technology officer.
不過, 男主角爸爸知道, 十分生氣. 為何孩子是公司的命脈, 卻成不了CEO.
男主角卻哭著, 自己沒有做CEO能力. >>>> NO soft skills.中
另一場, 比賽勝出, 有一家矽谷的國際公司, 要求收購.
條件是超出想像. 各members都極之高興.
當然, 接受收購.
可是, 收購完成翌日, 美國公司派人來解散公司. 只要求技術開發部門即男主角和技術人員) 到美國公司就職.
把自己的技術, 投入美國公司使用.美國要買的,只是技術.
深思的, 也是矛盾對決一樣.
有技術的, 可能沒有soft skills.
有soft skills, 卻沒有"高深"技術.
唯有"錢", 可以解決.
好像, 華為, 可以付錢.
當然, 夢想有技術+soft skills, 同体的. 真是罕有.
有Steve Jobs,
Tim Cook也不能代替.
Tim Cook 賺了錢, 卻掉了Apple的本質.
作者: jli008 時間: 21-3-1 1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18:02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通才就是普通人,專才是十年磨一劍的人,萬中無一呀。
香港,紐約,倫敦,北京,深圳,也是一樣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18:03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1 18:07 編輯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是每月160萬人民幣(花紅在內),年薪約近二千萬人仔。而且要求本科畢業,10年經驗,未箅高不可攀!
當然此是新興行業,10前連大數據也是少有聴聞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18:27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1 19:54 編輯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年青人要工作要讀書要創業,每日工作朝八晚十,大部分工作可以online work,公司請人照顧飲食,有阿姨打掃家居衞生,出入滴滴或共享單車,online shopping, online food,日常運動,社交,假期旅行,不會落下,
996聴落很可怕,但在國內生活十分方便,雜項可交給服務公司代勞,主要集中精力工作便可。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1 18:30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3-1 18:36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3-1 18:03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是每月160萬人民幣(花紅在內),年薪約近二千萬人仔。而且要求本科畢業,10年經 ...
Sorry. 睇錯曬。多謝,修正.
e個資訊,應該派比中學.
叫d所謂"尖子"專攻醫科個班.
留意一下世界变化
.
e家 DSE 選大學大數據科目,
同學囝學術水平唔高(包括數學).
Undervalued 前景.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1 18:36
annie40 發表於 21-3-1 18:27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年紀人要工作要讀書要創業,每日工作朝八晚十,大部分工作可以online work,公司 ...
咁勁!中國年青人, 努力啊!
題外話.
在地球另一邊,
有位老人家,叫拜灯.
拜灯,可以拜出一萬九千億美金.
子民可以唔使做野.
就有錢使.
此消彼長.
香港年青人,也要努力!
否則,論實力,便比下去了.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18:47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公司要有超高賺錢能力,才有「金」去搶人才和留住人才。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Data Science 在黎明中, AI在黎明前,各大主要巨企必須在及早起跑線上留一席位,否則初賽資格都無份。
傳統行業和營運方式必然產生變化,年輕人要有充足毅力和學習能力才不至於被淘汰。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18:53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1 21:04 編輯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話題有點敏感喎。
某個工種薪金騰飛,表示社會需求增大,也會帶動金融,零售,醫療,教育,飮食和其他服務等。因此更要加把勁準備就緒,待時機成熟,馬上起航。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20:12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1 20:13 編輯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自己也是看了幾遍才敢確認是160萬人民幣月薪.按學歷年資,完全沖擊了我的認知了。當然競爭必然劇烈,但新興行内能稱上專家的不會多,入行早者是優勢.
不過這個薪金按華為歷史也是合理,華為每年收入除了撥備大量去做研發外,其餘每年收益的按員工的職級系数,分發給每位員工.
心水清者曾在2017年公司總收入中,計算到大學畢業生初入職華為的第一年職級,年收入是RMB3 million.引致全國嘩然,之後沒有人出來否認或承認.相信不中亦不遠矣.
英美公司亦有把公司淨利全数按職級制分紅給員工的,只是少有公司能做到華為的驚人業績而已.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1 21:1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被你和我唱好,好易變成大熱選擇吧。
不完全是讀DS科才能入行,朋友兒子美國名校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s 畢業,慘遇疫情,找了五個月都無合適工作,簽證差唔多到期,才找到一份位於中部科技公司招聘data science 工作,更不用搬去中部,在原來東岸online 工作便可以,薪酬還很滿意,算是走上職場之路吧。
話說回來,在香港真正做DS的工作多嗎?還是要北望神州或是去美州?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2 08:46
annie40 發表於 21-3-1 21:1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被你和我唱好,好易變成大熱選擇吧。
我仍然聽不少誤解.
大數據科目,不淪不類.
數學不及純數,電腦不及Computer Studies.
講利益,當然是醫護等職業相关學科.
有關DS工作,近年很多,一些職位層次都很高,除了自身數據科學外, 由數據分析判斷, 作為公司的領航.
有這種趨勢。
過去,管控企業,大都由那些能讓公司賺大錢的話事.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2 10:28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2 10:32 編輯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哈哈,愈多人這樣想愈好呀。馬上期待貴公子是:
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
廖化更多機會披甲上陣,好快由試用先鋒變成「真先鋒」了。
不過暫時只是香港人這樣原地思維,而中美已經搶人搶到好墟憾。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2 15:17
annie40 發表於 21-3-2 10:28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哈哈,愈多人這樣想愈好呀。馬上期待貴公子是:
一般LS, DSE大學選科, 有老師指導.相关老師始終活在學校環境.
與社會有點差距.
不過, 近一兩年, 電視資訊, 經常提及創科.
已經有改善了.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2 20:3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香港科技發展的氛圍暫時相對滯後了。
引王恩哥的話,年青人要追求兩個一致:
一個是興趣舆事業一致,一個是愛情與婚姻一致。
興趣與事業一致,就能使你的潛力最大力度得以發揮。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不會是牢固的婚姻。
準大學生們還年輕,先按興趣選科,然後再從學科知識,興趣和性格去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據知很多念歷史,地理,哲學的,也照樣入金融界。讀國際公共關係,金融管理的的又去了當人工智能顧問。總之喜歡甚麼就先讀甚麼,世界永遠在變,只要個人潛能得以發揮,總會有合適的事業等著你。
作者: csauye 時間: 21-3-3 22:02
annie40 發表於 21-3-2 20:3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香港科技發展的氛圍暫時相對滯後了。
一口氣睇完,好似打了雞血。希望我家少年還來得及追趕!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08:55
回覆 csauye 的帖子
謝謝你,我以為無人會看,以為今天的家長只關心如何送孩子入名牌幼稚園?
作者: jli008 時間: 21-3-4 10: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11:49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謝謝長文分享所見所聞。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11:55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更何況常常聽人說,那些男人心態,女人就跟海鮮一樣,永遠及不上新鮮, 所以就算有愛情的婚姻,若沒好好去維繫,也一樣不會是牢固的婚姻. Xxxxxxxxx
男女平等,男人照樣會芳華漸去呀!總之做最好的你和我,愛自己才值得被愛⋯彼此成長,當不大在意愛情時,還有最好的親情和友情存在。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12:04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4 12:06 編輯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王恩哥是北大2013至2015年校長,現任中科院副院長,甫上任為北大校長時,便向學生提出十句話,有學生形容是 新的校訓。
這十句話傳播神速,在不少年輕人裡瘋傳。 其中幾點也十分合適作人生保健之用.
第一句話,
結交“兩個朋友”:
一個是圖書館,
一個是運動場。
到運動場鍛煉身體, 強健體魄。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的“充電”、“蓄電”、“放電”。
第二句話,
培養“兩種功夫”:
一個是本分,
一個是本事。
做人靠本分, 做事靠本事。靠“兩本”起家靠得住。
第三句話,
樂於吃“兩樣東西”:
一個是吃虧,
一個是吃苦。
做人不怕吃虧, 做事不怕吃苦。吃虧是福,吃苦是福。
第四句話,
具備“兩種力量”:
一種是思想的力量,
一種是利劍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往往戰勝利劍的力量,這是拿破崙的名言。一個人的思想走多遠,他就有可能走多遠。
第五句話,
追求“兩個一致”:
一個是興趣與事業一致,
一個是愛情與婚姻一致。
興趣與事業一致,就能使你的潛力最大限度地得以發揮。
恩格斯說,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不會是牢固的婚姻
第六句話,
插上“兩個翅膀”:
一個叫理想,
一個叫毅力。
如果一個人有了這“兩個翅膀”,他就能飛得高,飛得遠。
第七句話,
構建“兩個支柱”:
一個是科學,
一個是人文。
第八句話,
配備兩個“保健醫生”:
一個叫運動,
一個叫樂觀。
運動使你生理健康,樂觀使你心理健康。日行萬步路,夜讀十頁書。
第九句話,
記住“兩個秘訣”:
健康的秘訣在早上,
成功的秘訣在晚上。
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
第十句話,
追求“兩個極致”:
一個是把自身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一個是把自己的壽命健康延長到極致。
這十句話,讀來確實有道理,因而與大家分享。
作者: jli008 時間: 21-3-4 12: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12:14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4 12:22 編輯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選科的確係入讀大學時的選擇,但肯定係在高中學好應有全面的知識,從而進入自己理想興趣學科,這些在外國應該都是一樣,衹是香港太奇怪,可令學生容易些入讀便提早到升高中前可選擇科目,的確是可以專注,但肯定有利有幣,總係有點兒那個,或許因此令DSE在外國覺得不夠全面,引致也有其他的如IGCSE/GCE-AL等等....來填補.XxxxXxxxxx
據知IGCSE内也有必修科,再加其他興趣科,而IGCSE的修科,對高中最後兩年時在Alevel或IB選科上,影響不太大.但也要選科喎
請問香港DSE在中學那年級開始要選科?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4 12:44
annie40 發表於 21-3-4 12:04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王恩哥是北大2013至2015年校長,現任中科院副院長,甫上任為北大校長時,便向學生提出十 ...
謝謝分享.
成功的人, 有一定的理念.
而, 失敗的人.
我有兩個要決.
平常心, 和 隨遇而安.
EQ無限大.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4 12:51
annie40 發表於 21-3-4 11:55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更何況常常聽人說,那些男人心態,女人就跟海鮮一樣,永遠及不上新鮮, 所以就算有愛情的 ...
人, 活著是一種心態(心理).
可能改變不了事實,
但, 可能選擇哀樂.
我見過, 很多人有悲觀心態.
有些, 還會沉迷在其中.
為何不, 惜懷呢!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14:33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謝謝,我會把‘平常心和隨遇而安’送給自己。
而把「平常心」和「潛龍勿用」送給年輕人。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4 15:13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4 15:14 編輯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易经》乾卦提及:乾是萬物開始。自强不息的第一個階段,而第一爻:潛龍勿用,则是奮斗的第一个階段。
心在九天雲霄上,身扎大地盤深根。
平日隐忍若枯木,一遇春風便化龍。
這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平时看到别人春風得意馬蹄疾,卻忽略人家暗地里下了多少苦功。
*****
人生的快樂有很多種,敢想敢作去實現和提升自我價值也是一種,特別配合年青的生機處處的階段。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3-5 12:37
annie40 發表於 21-3-1 18:53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話題有點敏感喎。
今天起, 如果有空閒和靈感, 有关時政, 或敏感議題, 會在個人日誌發表.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5 17:2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理解。期待分享。
作者: 20120808 時間: 21-3-6 14:02
今天,我們迎來了春天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虫驚而出走矣。”此時節氣溫回升,大地解凍,春雷始鳴,萬物欣欣向榮。
。。。出自人民網。。。2021.3.5
昨天驚蟄,震為雷,是易经中的震卦演繹。學港大學生没什国家覌念,讀讀易學,感受其韻味,也許有些得著!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6 20:39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6 20:40 編輯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謝謝分享。
看了一下易經的起源地,據說是河南安陽,河南位於南方,屬古代中原一帶,而安陽是河南省最北城市。順便節錄以下: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很广,惊蛰仅与有些地区的自然规律吻合,在长江以南地区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有了“春雷惊百虫”的说法,指的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预示着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温度一天高过一天。
但是在北方地区,惊蛰的节气还比较寒冷,并且极少出现春雷的现象,只有在清明过后,春雷才渐渐多了起来。如果按照南北方来说,惊蛰的意思是:惊蛰后南方的天气已经比较暖和,小动物开始蠢蠢欲动,但是北方气温还是比较低,还需等待1个月左右,才能脱去冬装。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3-6 21:12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3-6 21:21 編輯
河南曾經是中華民族文化經濟歷史的發源地,小時候看武俠小說和古裝電視劇,提到「中原人士」時,覺得自然是充滿文化薰陶的‘飽學之士’。
近年偶然下才知道國內人一般對河南人風評甚差,連招聘員工也會對河南人帶有色眼鏡,原因是河南曾經出名多騙徒和小偷,希望隨著經濟改善,早日回復名聲。
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天災人禍,不進則退,歷史循環。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