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回复家長:國際學校和本地學校的各自優勢 [打印本頁]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19 15:34     標題: 回复家長:國際學校和本地學校的各自優勢

孩子從沒有讀過本地學校,不敢回應
國際學校生活
小學6年,放養優悠期,
適合自己孩子自己玩,玩完又「非常落力教導和配合」」的知性型家長
回報:享受看書,喜歡學習,遊玩時開多,身心愉快是日常,對自己負責任,自律
註:如果家長奮發配合,又願意代入知性型角色學習,此乃正常回報。
因為回報成因大部份還是倚賴家長,正常推理是如果本地學校功課少,鼓勵大量閱讀和遊戲,家長長期堅持配合,相信也可以得到相同或更高回報

初中3年,忘恩負義扭扭擰擰期

中中2年,天作地作裝cool期

高中2年,曖眛迷失期

小學有補習嗎?沒有補習。
補習~知性型傻婆如我,肯定是虎媽,明顯地發現補習有機會影響看書,影響遊玩,影響責任感,影響自律喎,甚至影響我的百年教育大計啊⋯
後註:10歲以後有補習中文。只要喜歡學習,無自卑,有自信,任何東西,可以10歲開始學,20歲開始學,30歳開始學,縂之有需要就去學。

再選一次怎選?
人生沒有回頭路,2003年讓女兒入IS, 打摸滾爬下,英文和中文很好,現在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特別鍾意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永遠學不完,良好的性情和習慣才是真正支撐一個人怎樣活下去的脊樑。環顧女兒的朋友同學,大部分是名校或超級名校畢業生,當中有脊背真的不多,(無欲無求?眼高於頂?)預見未來,隨著少年得志和家族蔭庇下光環日漸褪色,人生旅途只有愈走愈窄了。總的來說,孩子的性格培養,大部分來自原生家庭,不要迷信IS

如果再選,只能幻想為孫女再選吧!(本人重女輕男,因此一定是孫女)
首選5歳前讀四書五經,6歳入IS,(因為多課余時間,如果LS有大量課余都Ok),中學轉入LS(喜歡閲讀,喜歡學習的人,上手好快,如果孫女要留IS,又ok), 大學⋯就孫女自己選囉。

中國文化中很多人生哲理,根基沉實,論理觀是非觀明白愈早,得益愈大。







作者: b3410    時間: 21-1-19 17:33

annie40 發表於 21-1-19 15:34
孩子從沒有讀過本地學校,不敢回應
國際學校生活
小學6年,放養優悠期,

多謝分享!
原生家庭重要過IS/LS 甚至學校選擇!性格和習慣是脊梁!

有兩個問題想請教,女兒高中時曖昧迷失,不過已經到了考大學臨門一腳關鍵時刻,點算?如何輔助佢平安渡過,搵到自我?

第二,點解孫女如果有的揀,中學首選LS?通常話IS好難返番去LS?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19 17:43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1-19 18:22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1-19 15:34
孩子從沒有讀過本地學校,不敢回應
國際學校生活
小學6年,放養優悠期,

中國文化中很多人生哲理.

今時今日, 真係少人識講.
中國文化哲學, 自己有d興趣.
少時, 也有一些簡易: 漫畫莊子, 老子... 孫子兵法,...
不過, 現在年青人, 可能只識"三國".
又或者, Be water.


第一次聽見Be water (舊同學介紹), 嘩, 即刻出曬奇? 什么東西?
跟風火山林比較, .. 又如何?


家中不講哲學, 只講廢話.
上年中, 偶有機會, 跟細囝, 講了二句. 風火山林.
我話, 不動如山, 才是精髓.


不動如山, 細囝問, 真的可勝嗎?


中國在西藏, 對待印度.
十月到, 大雪封山. 印度要作惡,也勝不了大自然.

P.S. 香港小朋友少有中國文化底子. 其實, 有點失敗.

兼收並蓄, 有容乃大.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19 18:49

初中3年,忘恩負義扭扭擰擰期

中中2年,天作地作裝cool期

高中2年,曖眛迷失期

@@@

我女初中,可能係細B,還是經歷着好愛父母、好重視父母的階段。但我知道這個總會過去,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下一個階段。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19 19:08

回覆 Jane1983 的帖子

小女是大B兼獨生子女,早熟早慧,父母愈少attention佢愈happy.
作為虎媽,點會少attention,唯有自升級做卿家,對皇上有事品告,無事退庭。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19 19:23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哈哈,我女都係獨生女。一對一的父女、母女關係好純粹,無猜忌,無懷疑偏心,係另一種快樂。
我女享受三千寵愛集一身的,不怕attention多,女孩像鮮花,各有她獨有的美麗。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19 20:25

回覆 b3410 的帖子

迷惘期主要原因是所知的太少,想得的太多,計劃得太長遠。加上混亂的荷爾蒙分泌,隨時早午晚三種心情,生人勿近喎。
考大學是重要,卻並非關鍵時刻,也不是孩子全部實力的照妖鏡,這兩年最好是安安靜靜,努努力力用心讀書,結果怎樣就怎樣,平常心面對好了。偶有不順,是中吉,人無完人,事無必成,陰陽互補,早點明白早日開掛,開左掛就宜工作,宜家宜室,宜遠行,遇事不怠,不餒!

20歳前只要學業好,99%親人路人給你笑哈哈,錯覺以為一紙名校證書,世界通行。結果浪費時間在fantasy.

個人暫時認為更重要時刻,應該是20至30歳,歲月不留人,日後食飯食粥,就靠自身努力,父母完全幫不上,(除非老爸老媽的更新嗜好是給孩子買樓買車買工作來粉飾人生?),這時品格,情商,堅毅就是工作上神助攻。另外凡事平常心,感恩心,包容心,更容易擴濶人脈,無往不利。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19 20:43

本帖最後由 Jane1983 於 21-1-19 20:48 編輯

環顧女兒的朋友同學,大部分是名校或超級名校畢業生,當中有脊背真的不多,(無欲無求?眼高於頂?)
@@@

請教一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飽讀詩書,高學歷,但唔願認真搵食的新一代真係越來越多。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0 1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3410    時間: 21-1-20 11:20

annie40 發表於 21-1-19 20:25
回覆 b3410 的帖子

迷惘期主要原因是所知的太少,想得的太多,計劃得太長遠。加上混亂的荷爾蒙分泌,隨時 ...
可能到了某一個階段再回望,覺得之前好多好著緊的事,其實只是小事。例如中學父母睇到年輕父母千挑萬揀幼稚園讀邊間,真係覺得其實唔使咁緊張。
20-30歲,的確更加決定到一個人之後的路,之前的種種積累,可以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

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摸索出自己的路。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0 11:32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睇到早段時間TVB提及年輕媽媽生活介紹,但這樣的提早便令女性在知識學習方面會收窄,將來衹會可以向低收入既工種工作,這也正正反映初中青春期階段的男男女女,若控制不到自己的情操自會影響到學習,這樣的社交關係值得嗎?

@@@


你提到的TVB的年輕媽媽節目,無一是讀IS,你想講的是什麼?

作者: dlam141231    時間: 21-1-20 11:34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1-19 17:43
中國文化中很多人生哲理.

今時今日, 真係少人識講.

想起兒子幼年

我仔ABC, 自幼在北美長大.  當年偶然在香港書展中發現新加坡一間出版社出版了許多以英文寫的跟中國文化有關的漫畫書, 起先買了三本, 他喜歡看, 之後在書局中郤也再找不到更多的, 結果我直接從新加坡的出版社訂購, 寄往北美, 前前後後訂了五十本之多.

我仔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就是從這堆漫畫書開始(有三國, 有孔孟思想, 有各朝代故事), 後來一起看大陸劇三國演義DVD, 說普通話但有英文字幕的, 他也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看到一個廣告, 一間傳媒公司, 中文叫赤兔, 英文叫fast horse, 我說怎麼中英文不配合, 又兔又馬.  兒子看著我, "媽媽, 三國!"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0 12:21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1-20 14:00 編輯

回覆 b3410 的帖子

第二,點解孫女如果有的揀,中學首選LS?通常話IS好難返番去LS******
按生物進化原理,愈多外在環境轉變,只要有足夠自信不會逃避去做牆紙人,正常人種就會自動優化自己去適應新環境,去創造更佳生活和學習方法,否則由細到大活在單一世界,好易變成“樹上熟”人種,靠天吃飯,昨日樹上掉隻蕉就食蕉,今日樹上掉芒果就吃芒果,縂之年輕時是餓不死,20歳就自覺生活輕鬆又愉快是人生終極目標⋯⋯⋯

當然大前提是自身夠強大,中學又校風純樸,提供合理的過渡轉營環境。


小女由小學準備上中學時,自己已經認真考慮過“昆”阿女去讀LS,後來發現剛剛踏入青春期少年,變得“滕雞”左,於是忍住手無去加大力度去‘昆’佢,現在由頭到尾都係IS產品,DNA內有「樹上熟」基因,還好中國家庭文化滿滿是「天道酬勤,女兒立志打天下,鬼叫你窮頂硬上」文化,算是勉強中和了「樹上熟」基因。但
基因突變可以好厲害,隨時打回頭成一個彻底樹上熟。


作者: akys    時間: 21-1-20 15:49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1-19 17:43
中國文化中很多人生哲理.

今時今日, 真係少人識講.
所以揀學校好重要。你講嗰啲阿仔小學都有學過,不用貶低班年輕人。
Be water 有道家思想。風林火山只是兵法,難以相比。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0 17:28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Stillgood,像你孩子有爸爸‘打蛇隨棍上’地教導中華文化和思維的其實唔多,香港孩子缺乏認識,自然無興趣。IS孩子好奇心重,學習能力強,卻甚少對民族根源的響往。少男少女看似很強大,卻又生如浮萍本無根,容易浮下浮下浮到堅離地。
據說現在有些電玩,有很多歷史情節和人物,或許通過遊戲,可以引發孩子學習一些歷史。

隨著女兒長大,愈發感恩她在中國人社會長大,從前被我嗤之以鼻的「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原來是個好東西。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0 18: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0 18:13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那是男女校vs女校,學習社交如怎樣和異性相處。
我不同意到大學或出來社會工作再學都無遲,不過那是另一個課題了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1-20 21:48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Radiomama 於 21-1-20 21:52 編輯

小兒雖然在國際學校長大,但與typical的IS student極不同;他是數理科學人、不重情感、少同理心;而他的同學多數都重友情、重團隊合作、互相幫助、同哭同笑。他的性格又不致被同學孤立,反而大家都好包容。我想這是把他放在國際學校裏的其中一個好處。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0 21:58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男女共處是實戰型學問,靠長期觀察,試探,反饋,甚至斗爭而得出的修為。說到修為,總要花些日子,風險高低就要看當事人智商,智商高的就低風險,智商低就高風險吧!兒女私情這事兒,是否“避險‘就可以斬草除根?
另外男校,女校,照樣有感人的耽美愛情故事,家長怎麼看?

女兒同學中也有16歲未婚生女的,經手人是一群唔清楚是那位的校外群組,還好父母依然無怨無悔地繼續支持。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0 22:02

回覆 Radiomama 的帖子

LS都係咁款喎。特別男拔,女拔,聖保羅男女,友情,歸屬感,凝聚力,長情,完全是爆燈.
作者: b3410    時間: 21-1-20 22:11

annie40 發表於 21-1-20 17:28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Stillgood,像你孩子有爸爸‘打蛇隨棍上’地教導中華文化和思維的其實唔多,香港 ...
年輕時也睇唔起之乎者也,孔子老子都不在眼中。慢慢才發現和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根。越來越喜歡睇歷史,學習古人的睿智。前一段時間孩子上了一個中國古代哲學的課程,很高興他們可以完成而且頗有興趣。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1 14:31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1-21 14:54 編輯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IS,Elite school, IB, LS.


只要合適自己, 或是自己小朋友便可.


誰勝, 誰負, 個人感覺不不是太重要.


學校教育是人生一部份.


中小學, 最終都是聚集於大學.


, 大學也一樣, 只是一個階段. (當然, 大學與大學, 學科跟學科有分別)


然而, 能夠入到國際學校 (或是直資), 家長背景和資源, 也反映小朋友的未來.


我有朋友, 曾任A Level預科老師, 香港A level最後幾年, 超過一半A level狀元都是她學生.


, 學生大多後來成為醫生, 律師, 會計師…(, 總大不過, 家族的生意.)


不過, 佢跟我講, 在眾多學生們, 父蔭的支持, 成就, 比讀書更重要.


這是結果話佢知. 當然, 太現實了, 出於老師口中(我們太相熟), 有其道理.



所以, 家長所謂的起跑線在那? 絕對不是在九龍塘幼稚園.


話又說回來, 世界在改變. 特別係科技(加財技), Tesla. ElonMusk.


還是一句, 平常心. 各人有各人的路.也各有各精彩很難比較.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1 21:27

女兒讀IS的最大慶幸是,與人相處,無論紅黃藍白黒人種,絕對平常心。
作者: HappyMayB    時間: 21-1-21 21:28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很久沒見到這様有深度的分享,感謝🙏🙏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1 21:5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今時今日資本和傳統經濟結構已在改變中,美元石油開始淡出,未來是創新科技,新能源,互聯網,人工智能,資訊和大數據為經濟主導,估計大部份父蔭只會在傳統行業發揮作用。
作者: flower9    時間: 21-1-22 1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2 11:53

annie40 發表於 21-1-21 21:5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今時今日資本和傳統經濟結構已在改變中,美元石油開始淡出,未來是創新科技,新能 ...
可惜, 香港家長和尖子, 入大學仍然是醫科/Gbus. 一種傳統金字塔.
係另一個大學選科post, 仍然是Computer Study/Science >>> Data Science.

利益保障觀念行先.

當然, 也有香港家長和學生是例外.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2 1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2 14:04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1-22 19:46 編輯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程序猿 或其他
Data science = Data analyst, Data engineer, Data Scientist

因為念CS人太多,大部分的第一份工作出路是程序猿

DS 是新興行業,暫時應該搶手得多

細姪女IB 45分,現在Oxford 念DS master course,我覺得CS 入行人太多,好易入左996坑,. DS 反而在市場上無幾多猛料專業人士,入行者可以慢慢累積新科技產業的經驗去自我提升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2 14:30

annie40 發表於 21-1-22 14:04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程序猿 或其他
你細姪女,勁!
我細囝8大讀緊DS year 3.
目標,係UST DS master.
今個sem. 成績OK,
一步一步來.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2 14:43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除左做醫生要早些鋪墊,其他轉科或自修自補自學科,並非如‘坊間人傳人’說得那麼困難。
有學習能力的人,自動走終身學習之路
缺乏學習能力的人,只想走老路

註:第一種人應該比第二種人快樂
       第一種人未必比第二種人多財富
純個人意見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2 19:4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工科的好處是產業鄙視縺無咁明顯,名校光環無咁大影響,前途是靠有料到。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2 19:4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有機會再開個post讓大家討論留學鄙視鏈的怪現象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1-22 20:25

annie40 發表於 21-1-22 19:4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有機會再開個post讓大家討論留學鄙視鏈的怪現象

好想知什麼是留學鄙視鏈?

阿仔今日剛參加完online university fair, 開始对選大學有啲自己嘅想法。所以願聞其詳。

作者: dlam141231    時間: 21-1-22 21:31

本帖最後由 dlam141231 於 21-1-22 22:24 編輯

我仔現在美國就做data science工作.  他就讀美國名校, 大二時選了statistics為major, 他學業成績向來優秀, 他父親曾建議一些專業性強的major, 但他向來有自己的想法, 人都飛得那麼遠了, 父母就不再多話.   後來他又通知我們, 他又多修了一個major, computer science, 因為對statistics有幫助.

然後大學期間, 他告訢我們, 對data science有興趣, 會在這方面發展.  
當期時DS是新興學科, 莫說做major, 連開這個課程的大學也不算多.  他說大二時見大學新開了DS這個課程就讀來玩玩, 說當年只有十來人入讀, 但等他畢業入行時, DS已變成熱門學科.
果然是大熱學科, 大三暑假才做完intern, 就立時拿到permanent job offer, 等他大四畢業去做.  
然後工作近四年了, 期間跳糟過一次, 疫情對他這行沒影嚮, 還說工作很忙碌, 升遷跳糟機會多.
我其實對他做那一行沒意見, 但一直希望他多讀書, 最好返回校園.
他說會, 但不是現在, 說工作上學到的東西很多, 比在大學裏實用, 要趁黃金期, 多累積實際工作經驗.
他走DS這條路, 大概是因為他在美國讀大學, 一開始就沒被限定major, 然後他一路摸索過來, 興趣加大勢所催, 入了DS這行.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2 22:26

annie40 發表於 21-1-22 19:4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有機會再開個post讓大家討論留學鄙視鏈的怪現象
好的.希望大家分享.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2 22:41

dlam141231 發表於 21-1-22 21:31
我仔現在美國就做data science工作.  他就讀美國名校, 大二時選了statistics為major, 他學業成績向來優秀,  ...
Pioneer!
大約七八年前,大囝中學畢,校長請來前科大校長陳繁昌主禮.
陳校長分享當年,他在美國留學.原本入讀數學系.
而電腦科學未在發展階段,後期獨立成科.
而校長因而進入了電腦科的開拓者.

校長引用自己經驗, 鼓勵同學們留意社會和學術發展.
也同時提及大數據的開始.

正因如此, 也因自己細囝專長數學, 所以修讀大數據為目標.
目前,細囝進展也算順利.
希望佢發揮數學上的優勢.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3 09:54

回覆 dlam141231 的帖子

感謝你的分享。那句人都飛得這麼遠,父母就不再多話。真的道盡萬千父母的心底話。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3 10:19

回覆 dlam141231 的帖子

但不是現在, 說工作上學到的東西很多, 比在大學裏實用, 要趁黃金期, 多累積實際工作經驗. *****
女兒大學期間已從事AI的研究工作,現在差不多工作兩年了,她也說工作上學到的遠比學校多很多很多,因而特別開心。

作者: October.    時間: 21-1-23 10:38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21-1-23 10:41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1-23 10:19
回覆 dlam141231 的帖子

但不是現在, 說工作上學到的東西很多, 比在大學裏實用, 要趁黃金期, 多累積實際工 ...

別來無癢,風采依然
是的,工作上學到的東西更多,若再加上戀愛男/女朋友的影響,因為經歷、教訓、社會上人與人價值觀的碰撞,整個人會成長很多,我家小女都係版。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3 1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3 11: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3 14:44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我們所提的拼爹,可能是跑題了。媽媽的無形力量,似乎更有底氣。

几乎所有人一生都一直在为未来孩子人生和创业比拼而犯愁,但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最后比拼的到底是什么?我告诉你们一个最接近本质的答案:无论男女,未来人生和创业,自始至终拼的是娘,是妈,不是爹!说到底,比拼的是母亲教育,母教!几乎所有事业大成、事业有成者,都有一位优秀甚至伟大而不彰显的母亲。


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中就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基,就是地下看不到的根基。楯,就是外面篱笆墙、屏障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根儿里面、骨子里的东西,凡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都源自于母亲,是由母亲决定的;一个人的活力是不是充沛,是不是病秧秧的,是不是能冲、能杀、能打等等这些外在流露出来的特征,都源自于父亲,是由父亲决定的。


事实和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拼的是别人看不到、摸不着软实力。具体点说,就是认知思维模型能力,尤其是骨子里、根儿里面的东西。



作者: 小寶貝兒    時間: 21-1-23 22:51

dlam141231 發表於 21-1-20 11:34
想起兒子幼年

我仔ABC, 自幼在北美長大.  當年偶然在香港書展中發現新加坡一間出版社出版了許多以英文寫 ...

可唔可以比果個系列既名我找下呀?阿女對中國文化有興趣但我有時解釋不太清晰,想佢睇下呢類書,謝謝

作者: dlam141231    時間: 21-1-24 02:32

小寶貝兒 發表於 21-1-23 22:51
可唔可以比果個系列既名我找下呀?阿女對中國文化有興趣但我有時解釋不太清晰,想佢睇下呢類書,謝謝 :kis ...



我忘了出版社名字, 用three kingdoms comic books搜尋, 結果找回來, 出版社名稱asiapac.

入到asiapac網站, 有孔孟有中文國文化郤找不到three kingdoms, 我記得還有秦始皇, 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 孫悟空, 都沒看見.  

結果在公司簡介里找到download our full PDF catalogue, 長長一百頁, three kingdoms在第三十頁, 每本書都有ISBN.

https://www.dropbox.com/s/tge2mk9pftt4q6h/Asiapac%20Perspectives%202017.pdf?dl=0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1-24 07:38

annie40 發表於 21-1-23 14:44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我們所提的拼爹,可能是跑題了。媽媽的無形力量,似乎更有底 ...

其實人類在起源時代、狩獵、遊牧的部落不就都是母系社會?
不過在現今世代,媽媽又好、爸爸又好,父母二人對子女同樣重要。

作者: 小寶貝兒    時間: 21-1-24 15:13

dlam141231 發表於 21-1-24 02:32
我忘了出版社名字, 用three kingdoms comic books搜尋, 結果找回來, 出版社名稱asiapac.

入到asiapac ...

唔該晒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4 16:03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1-24 17:02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1-23 14:44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我們所提的拼爹,可能是跑題了。媽媽的無形力量,似乎更有底 ...

媽媽的力量,無容置疑!
整篇文章,最"靚.正",
係最後一句,
思維能力, "而且"是骨子里.

有點玄, 個人很同意.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5 09:00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1-25 11:21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1-22 19:4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工科的好處是產業鄙視縺無咁明顯,名校光環無咁大影響,前途是靠有料到。 ...

在網上流灠一下'留學鄙視鏈',項目五花八門.

可能比較的,都有比較.


現實中,自己也見識一些個案, 留學(學位)鄙視.



作者: gigayan    時間: 21-1-25 11:32

Jane1983 發表於 21-1-20 11:32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睇到早段時間TVB提及年輕媽媽生活介紹,但這樣的提早便令女性在知識學習方面會收窄,將 ...
網友是否你想表達, 讀女校可以專心D, 讀男女校容易早戀......???
作者: gigayan    時間: 21-1-25 11:41

Thanks for sharing...... 好好的分享
初中3年,忘恩負義扭扭擰擰期

中中2年,天作地作裝cool期

高中2年,曖眛迷失期


看到這類, 會心微笑, 小女正值「忘恩負義扭扭擰擰期」, 樣樣事情都唔合佢心意, 初時我會睇唔順眼佢咁, 會話吓佢...... 宜家我都係由得佢, 等佢慢慢過渡算了~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5 12:30

回覆 gigayan 的帖子

我估佢係。每個有女兒的家長,聽到早戀、早孕都頭赤,不過其實係教育重要d。斬腳趾避沙蟲係得,但唔會係最好做法。
因為之前係BK好多討論,我突登上網睇番果集星期日檔案。片尾講到那位25歲,陀緊第三胎的媽媽,佢話呢世人仲未坐過飛機,好想出去睇吓呢個世界。好感概!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1-25 12:44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1-25 12:44 編輯
Jane1983 發表於 21-1-25 12:30
回覆 gigayan 的帖子

我估佢係。每個有女兒的家長,聽到早戀、早孕都頭赤,不過其實係教育重要d。斬腳趾避 ...

我還記得, 我結婚前 (27歲結婚), 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學.他跟我說: 一生兒女債, 半世老婆奴.
那時, 我沒什麼反應.

Something, I liked it. Don't mind.

事隔十年二十載, 一條他所謂的苦路,
他也步上.

可是, 我現在太輕鬆了, 周時去笑佢.
煩d囝囡...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5 13:11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27歲早婚,和節目中16歲未婚懷孕,到25歲生第三胎的年輕媽媽,情況好唔同。
中學未畢業,無工作能力,生3個,人生的苦樂成敗好大程度繫於個男人有無本心。咁樣豪賭,無得贏,輸就粉身碎骨。

成年後,好多決定係交比仔女自己。子非魚果類嘢,到時就啱用。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5 14: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5 15:03

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兩性交往,最緊要是懂得愛自己。早婚早戀不是問題,有問題的都是搶住去‘作賤自己’的一方,一時失誤可以推搪為交‘智商稅,錯完又錯繼續錯,就是愚蠢兼自找,具備自揑傾向喎!

稍為愛惜自己的孩子,必然帶有自我保護的DNA,懂得趨吉避凶,凡事留一綫,日后好相見。戀愛是學習和生活,不是洪水猛獸。有父母痛愛的孩子,會去愛,但不會急於被愛,也不會想‘被愛’而委屈自己的。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5 15: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5 16:15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1-25 19:41 編輯

這𥚃的舊友,也許記得小女15歳已經開始有拖拍,當初班男同學,一定後悔自己無胆及早表白,被隔離學校的學渣捷足先登吧!

囡囡快23歲,現在疑似男友應該是第5位戀人,其中第二位戀人拍咗分手再拍,嚴格來講是拍了6次拖,最短的6個星期,最長是疑似現任有一年。分開原因不外乎異地戀和性格差異,第一個特別有喜感,男方要生要死要吉大比,嚇得阿女飛往外地讀書才提分手,結果男孩未夠一個月便滿血復活交上新女友了。哈哈,囡囡經一事長一智啦!最短戀情的一位也十分有趣,剛好去英國探女,阿女才告訴我也認識的某人是她的男朋友,我鎮定的說:哦⋯(未懂反應)。然後阿女說:她剛好被分手了,因為男孩不想畀地戀云云(不同的英國城市)。我繼續扮鎮定的問:哦,原來某某是你男友,看不出呀!然後小心翼翼的問:唔⋯妳現在感受如何呀?她說:我已經打算分手啦,比佢講得早過我,結果第一次被分手,有D唔習慣囉(果然是看周星馳長大的,語氣充滿喜感)。為娘的玻璃心已經碎了一地,唯有說:習慣就好⋯習慣就好啦。(似唔似在說服自己一齊安好一的儍婆?)

囡囡有拖拍和無拖拍的日常是一樣,照舊工作的工作,讀書的讀書,若非她明確介紹誰是她的男朋友,又或相約跟爸媽一起聚餐,行山,生活上是我行我素,完全無‘戀愛中’的痕跡,問佢幾時去拍拖,佢話好忙,打算星期六或日見面就ok。不知男友怎麼想,忙不忙,但肯定只能選擇配合好忙的女朋友了。

找到合適自己頻道的人不容易,年輕時多見人,多些情感體驗,多愛惜自己,愛惜家人朋友,順其自然,慢慢便明白取捨有道吧!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5 16:31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男女社交學習,都有所謂拔尖補底。角度可以係着眼補底,驚影響學習,驚搞出大頭佛,最好成年前困住佢,減低風險。但亦可以拔尖,希望佢學習社交技巧,可以游刃有餘。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5 16:32

第一位男朋友的家人,早已認識,算是世交,雙方家長除了知道的第一二個星期有些擔心外,其餘時間全力接受‘兩小無猜’的青春劇場。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5 17: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5 17:09

中學時,不少女生的轉變很大,其中有些早已懂得利用兩性關係去獲取利益,例如做成‘受歡迎’的假象,獲得物質餽贈等。這些假象滿足了‘自信缺乏’下的虛榮心。這些女生們在父母眼中依然乖乖女,驕驕女。

父母的三觀固然重要,孩子的三觀如何,怎麼想,怎麼做,究竟我們有否機會及時看見?

在此分享不是鼓勵大家孩子早戀,只是分享經歷而已。孩子早戀早婚獨身不婚等,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聽聽他們怎麼說也好。
作者: dlam141231    時間: 21-1-25 17:28

我仔在北美長大, 但隨著父母回流, 高中四年入讀國際學校, 高中第一年我就留意到他班內有同學早戀.  坦白講, 早戀, 還是免得過就免, 還好, 無風無浪安然渡過.
他返美升讀大學, 大一就交了女友, 拍拖三年, 畢業前分手.
然後在社會工作, 第二任女友(也是現任女友), 同齡, 拍拖两年, 去年中剛滿25歲的兒子已跟我說, "媽媽, 是她了".  至今感情稳定.  
人生有許多階段, 一步一步, 我也走到未來三两年內孩子將會談婚論嫁的時候.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5 17: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li008    時間: 21-1-25 17: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5 20:17

回覆 Jane1983 的帖子

IS內開始拍拖的學生多数是IGCSE考試年和IB 年,平時勤奮好學的學生,一般拍拖后成績依然很好。其中有個世姪,約咗女友一起努力考入港大醫科,結果得償所願,齊齊進入醫學院。然後就分手了!
中學時媽媽極力反對,主因是嫌女孩家境一般,自己個仔高大威猛英俊聽話,應該去結交白富美。男孩大學搬咗出去住,近年見到朋友問起世姪近況,朋友話唔知道,亦不會理佢啦!似乎兩顆心是愈走愈遠了。世姪年少時非常孝順懂事,曾經讓aunties們覺得‘得子如此,夫復何言’,原來任何關係,也要彼此好好愛惜和尊重的。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5 20:31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你朋友為何和兒子越走越遠,是否因為反對佢和女同學拍拖?
拍拖互相扶持的,都有好多,唔一定搞出大頭佛。嫌女方家底唔夠的,其實唔少ga。我有親戚都係咁,結果個仔娶咗有錢女,佢又唔係想像中咁開心。

作者: b3410    時間: 21-1-25 21:52

Jane1983 發表於 21-1-25 20:31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你朋友為何和兒子越走越遠,是否因為反對佢和女同學拍拖?
其實門當戶對最好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5 22:01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1-25 22:03 編輯

回覆 Jane1983 的帖子

詳細情形不大清楚了。劇情是中學時朋友大力反對孩子唔分手,大學無人管就自動分開。
中學生拍拖,十個家長八個反對,剩低一個是唔知道,另外一個就係我,知道咗就要自動榮升做阿Q,演出「我也是過來人」戲碼,喑地便攀高伏低,保駕護航。
演出心得是,愈話唔可以,孩子就愈堅持,好易引發‘革命情誼’地誓死對抗父母,為反叛而反抗,愛情還是矇查查呀!今天少年人,一個二個是少爺仔,小公主,處於懵懂期,怎會懂得包容體諒別人,如果無外在強勁外在勢力壓迫,而引起反彈去支撑情感延續,正常情況下都會很快散左。


散左會唔會好傷?年輕人興趣多,生命力強,加上忙考試,忙工作,忙生活,無論幾甘傷,也沒空去悲春秋了。

當然家長永遠希望孩子不要受傷,hallelujah!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6 08:58

本帖最後由 Jane1983 於 21-1-26 09:00 編輯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我女初中,我地態度係盡量開明,咩都可以傾。當然唔希望太早戀,但高中puppy love我還是可以接受。畢竟只要守禮,唔好搞出大頭佛,都係美麗開心的事。
我地係佢好細個,已經對佢做思想工作。但有時候聽佢講「太早拍拖簁時間,都唔會同果個結婚」,又覺得好似over咗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1-26 09:55

回覆 Jane1983 的帖子

不知道其他學校的puppy love是怎樣的,我的學校的puppy love 不外是約好小息和午飯時在校內行來行去,拉手都唔敢,假期一群人出街,就特別特別對你好。如果去看電影,家長有時會代勞買戲票,送孩子到戲院,然後約埋幾時接仔接女番屋企。
校內愛情故事兩個月唔分手已經是奇蹟。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1-1-26 10:36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估計咩學校都有純純的愛,有激烈之火,有互相扶持,令大家變得更好,亦有一齊無心向學,甚至早孕早婚。
通常小朋友唔係果路人,係唔會同果種人走在一起。自少有個radar,篩走或避開明知唔係同路的人。

最危險係情竇初開,咩男仔都唔相熟,善良同情心氾濫,但又防衛能力弱。

作者: NKpa    時間: 21-2-2 12:50

dlam141231 發表於 21-1-22 21:31
我仔現在美國就做data science工作.  他就讀美國名校, 大二時選了statistics為major, 他學業成績向來優秀,  ...
謝謝分享
我仔讀數理,上了大學也未清楚究竟最想讀哪一科,幾乎一年改變一次主意。雖然每過一年,選擇會越來越窄,但前路會越來越清晰。

興趣、能力、搵食,三者要平衡,太偏向一邊都不好。

作者: NKpa    時間: 21-2-2 12:57

annie40 發表於 21-1-25 16:15
這𥚃的舊友,也許記得小女15歳已經開始有拖拍,當初班男同學,一定後悔自己無胆及早表白,被隔離學 ...
謝謝分享。
中學生未拍過拖,始終若有所失。

我仔成日埋怨,佢中學樣樣好,係無女同學唔好。

作者: b3410    時間: 21-2-2 14:20

annie40 發表於 21-1-26 09:55
回覆 Jane1983 的帖子

不知道其他學校的puppy love是怎樣的,我的學校的puppy love 不外是約好小息和午飯 ...
好似“那些年”劇情
作者: NKpa    時間: 21-2-2 14:57

annie40 發表於 21-1-19 15:34
孩子從沒有讀過本地學校,不敢回應
國際學校生活
小學6年,放養優悠期,

" 總的來說,孩子的性格培養,大部分來自原生家庭,不要迷信IS "

說得好,幾乎沒人會迷信 LS,因為太落後了。 原生LS家庭要加把勁追,營造語境,減少壓力,帶孩子發掘讀書和探究的樂趣。他們活潑好學、健康成長,其他都不太重要,隨遇而安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2-6 16:47

任何學校學制都有自身的優點及缺點,沒有什麼肯定答案,孩子太少的時候,多是父母控制大局。父母的價值觀,教育觀最為重要。

慢慢長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聽唔聽他們的心底話也是很基本。聽了會有互動,決定權可能他們由0%慢慢增加,到一定程度,他們自己作重要決定,但同時肩負起成敗得失的責任。

這個發展跟家庭的氛圍有重大關係,其次是朋輩,老師,學制本身就較輕。但係在 soft skills 培養方面,國際學校還是有明顯的優勢,本地學校方面就係要家長作出一些幫助,才可以控制這個差距。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7 15:30

回覆 NKpa 的帖子

少年十五二十時,美好年華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7 15:54

回覆 NKpa 的帖子

幾乎沒人會迷信 LS,因為太落後Xxxxx
又似乎如此。


自己也是讀LS,從前大部份是普通學校,少量名校,少量私校吧,當時不覺得落後,或許是沒有對比吧。今日不知道LS是否太落後,但感覺是LS內無論老師,家長和學生的生活紛圍是趨向於‘驚青‘,而非坦然。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7 16:18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非常同意,久違了,Anchan!

多是父母控制大局。父母的價值觀,教育觀最為重要
Xxxxxx
父母愈有控制大局的權力,愈要小心運用這些權力,因為任何權力必然跟自身能力,知識,地位,付出和參與成正比的。后浪推前浪,希望有天由孩子控制大局時,父母也會安然接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2-7 23:42

annie40 發表於 21-2-7 16:18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非常同意,久違了,Anchan!

久违!

青少年去到反叛期间,会爭取话语权及决定权。由最初父母100,孩子0,慢慢是父母的比重下降,孩子上升,迟早出现黄金交义,在甚么时候出现就家家不同,我家在G11出现黄金交义。但之后,父母不会完全是0,20-30左右吧,纯主观感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2-8 11:59

annie40 發表於 21-2-7 15:54
回覆 NKpa 的帖子

幾乎沒人會迷信 LS,因為太落後Xxxxx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1-2-8 13:10 編輯

我們這些有選擇的家長,不應取笑本地學校家長。俾你女兒要接受香港現在的教育制度,你可能更「驚青」!你估他們唔想走?只係冇辦法而已!

我傾向兩面都不要迷信,作出了選擇,勇往直前,打好自己手中的牌,不要被塘邊鶴曚騙就是。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8 14:53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說得對。
其實驚與唔驚,背後是隠藏了每個人犯錯成本的能力。

有人一生可能只有一個或兩個機會去改變命運,手上只有一本殘破的英語字典,能做的就是努力地背字典,學位只有一個,除了自己努力勤奮,還要暗地裡想把好朋友擠下去。


香港的中產又或注重子女教育的家庭,擁有能承受犯錯成本的普遍能力,卻又非常畏首畏尾,自己嚇自己,過早扼殺孩子去夢想的能力。

還有一種家庭條件極之優裕,任何決定,背後都充滿各式各樣逃生門,結果孩子是習慣性犯錯,父母又習慣性去補獲,補完獲還怕孩子有壓力,轉頭再送豪車豪宅安撫小孩子(30歲了)的心靈。

無限包容,造就縦容。對朋友,對兒女,對家庭,必須拿捏準確,做事拎得清。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8 14:59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提到的駕青,意指拍拖,讀書成績等,並非留學。
另外近年覺得讀書優秀的本地學生,比IS和overseas students 在工作上更有上進心,和野心。這些優勢會隨著年齡增長顯現。

此主題,有空再談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8 15:30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2-8 15:32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1-2-8 11:59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1-2-8 13:10 編輯

我們這些有選擇的家長,不應取笑本地學校家長。俾你女兒要 ...

上星期, 有一個最新体會.



教育可能也只是Game一樣. 只是人生一部份.


面對新世代. 好多事物已經是Game化了.



要成功勝出Game Winner(s).



按這道理, IS, IB, LS,DSE,…琳琳種種, 也只不過是遊戲.


可能, IS/IB: 一隻好Game, LS/DSE是一隻爛Game.


可是, 分別有幾大意義???


Game, 會有Good Game players.

Game, 也不是所有players有好技術, 可能回報大d!!!



DSE Game中有種叫通識的格鬥技. 三兩下便取消.

細囝在中學, e種技巧, 全級包尾4. , 原本, 大家辛苦下來, 宜家唔算數.



另外, 其實, IS/IB格鬥技又是否必勝. 45分是終極分數. 7()是最高level???


45可能是綜合技巧最高水平而已.


如果, IB Game化多d, 應該係45分之上, 加多finalstages. 決勝負.


用統計學Winner Ratio, 人數在太多.


如果, 40分去派彩. 真係皆大歡喜了.



Game, Good player, 真有其事.


自已喜歡電影. 好似演員也有神級, 比如周潤發.


日本, 有位神級, 男神, 國寶級, 名叫高倉健. 鐵漢柔情. 冷靜機智, 身手敏捷.


話說, 一次國內出差, 偶然在電影播放一套舊片. 先來演員名稱出場.


, 一見高倉健, 便不容錯過.


電影開始不久, 便發現全不對勁,

內容胡鬧埋砌, 爛片一套.


, 留心去看, 高倉健真的有專業精神, 把角式處理得恰如其分.

一套爛片, 好多時毀了演員.


其實, 只是演員水平不足.



就算做觀眾, 也許, 要帶點智慧.


究竟, 我講咗d?

Game?

美國股市出現GameStop. d傻散, 話戰勝華爾街大鱷.


卻原來, 其中有位北京神童之稱, 統計學博士在双方交易背後.


即係Game中有Game.


另外, 是智慧新世代, Netflix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來栖>”

年青人活在遊戲世界, 生死存亡.


智者勝.


但所謂智者, 需要有高智慧去理解和設定Game, 而不只是參與Game 得分最多的Game players.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2-8 15:47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2-8 15:30
上星期, 有一個最新体會.

教育可能也只是Game一樣. 只是人生一部份.

最终对冲基金输了300亿美元!

我识散户40元入场,450元离场,加埋150元call 轮,420元止赚。因为他们跟咗单嘢几个月,当short 到流通量的140%,到20元冲上40元,个势已成,可以上车。

风高浪急,好多老手都只可以在旁边看着,因为后知后觉!

你上 YouTube 睇好多人上去笑人傻散,俾人呛到一面屁。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8 16:21

ANChan59 發表於 21-2-8 15:47
最终对冲基金输了300亿美元!

我识散户40元入场,450元离场,加埋150元call 轮,420元止赚。因 ...
e嗰係game 世代,唔係價值投資論.
最近,我跟d FD話 長實C友化?可能性.
真係無人識答我.

GameStop值多少錢?
應該生存?
華爾街玩生死遊戲.
當睇戲.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1-2-8 16:26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https://digg.com/video/chamath-palihapitiya-roasts-cnbc-anchor-gamestop-stocks

Some of your questions being answered in the interview.

作者: NKpa    時間: 21-2-8 16:49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驚青"
係,因為驚墊底,因為考試、功課,全部係分數。老師睇學生分數,家長睇子女分數,同學睇彼此分數。分數係重要,但考試功課唔係學習既全部,尤其小學,過分依賴考試功課係落後的教育方法。分數由檢驗變成壓力,沉重得抑壓學習興趣。

作者: jli008    時間: 21-2-8 17: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8 18:29

jli008 發表於 21-2-8 17:39
這就是我所講既"重點",全都是一層壓一層形成(教育制度--->學校--->老師--->家長--->最痛苦既孩子).孩子對學 ...
e個Game.有課金和獎金二個選擇。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8 19:59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2-8 20:02 編輯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不知何解大家認定IS好輕鬆?
小學階段IS孩子一般是頭岳岳,嗜好是玩,運動和閲讀。家長們見大家同學仔也是差不多的水水地,日常按個人喜好大量閲讀,也安心跟大隊,反正玩,運動和閲讀等不是做壞事。

中學開始IS孩子升華到‘人要面樹要皮’階段,自動緊張學習成績,畢竟成績好也是交朋結友好幫手。逐漸同學之間有好勝氛圍,大家一起勤勤力力,天天努力向上,奔著世界名校直跑,嚇到家長們有好大壓力。IB,A levels 的好成績也是有汗有淚有犧性,少點自律的學生咪駛旨意做成。

還有IS孩子習慣對自己忠誠,溫書就拼命溫書,要休息亦不會為難自己,總之做事一就一,二就二,甚少拖泥帶水地自己騙自己地浪費光陰。坦白講IS孩子是習慣擅用時光,溫足書有㡳氣,卻被誤認讀書好輕鬆而已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1-2-8 20:31

annie40 發表於 21-2-8 19:59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不知何解大家認定IS好輕鬆?

好同意,見身邊啲IB學生為好成績努力不懈,自律性也極高。
除Reddit外,也會上Discord, 阿仔話有啲討論係講功課,佢會上去教人做題目,當係幫自己溫習,也搵到啲insight云云。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8 20:38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45分是終極分數. 7()是最高level???

***
IB 選考6科,3科 standard level, 3 科 Higher level,每科滿分7分,共42分,另外要寫essay等,滿分3分,合共45分滿分。


前兩年知道有人挑戰自我,好似是星加坡,全部6科higher level,拿得滿分


數年前Island School 亦有一男生考5科Higher level, 1 科Standard level,,滿分了了。


哈哈…世上沒有終極分數,至剛易折。俱住矣,數風雲人物,還看今朝⋯
結果今朝成明朝,明朝又明朝。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8 20:40

回覆 Radiomama 的帖子

他們十分樂意相互幫忙,那怕自己只是稍為好一點。同學之間多羡慕,少妒忌。
作者: ok_ko    時間: 21-2-9 10:58

annie40 發表於 21-2-8 19:59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不知何解大家認定IS好輕鬆?

這誤解可能是讀IS小學至初中,學校培養學生的方法讓LS家長誤會吧。我見識過的例子:老師要同學畫小鳥,高小的某IS同學畫了一頭會飛的豬。老師問完,同學能答(不論合理與否),一樣獲得稱贊。然後繼續努力畫的飛豬。沒壓力,多輕鬆


然後到了高中,只要有一個公開試(名稱可以是IBGCSEDSE),無論你在ISLS,都一樣要讀餐死。幾乎沒有分別。畫飛細佬 考試前一樣爆瘡爆到飛起。


我倒不認爲讀IS的就一定能理所當然地到了高中后就能憑藉初中時的愉快生活讓他們從LS中突圍。反而他們有你所說的人要面樹要皮這可能會是其中一種讓他們突圍的重要元素。始終對自己有要求的,衰唔到去邊。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1-2-9 12:28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1-2-9 12:29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1-2-8 14:53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說得對。

你形容ge”驚青家長/學生, DSE確有不少.

我自己理解:-


好似, 我一位朋友獨子,讀民生書院, 成績已經算是校內較佳的.

入大學絕對不是問題.


, 朋友希望囝囝讀專業, 最好是醫生, 其次是理工三宝物理治療.


佢個囝好積極, 真係日以繼夜, 每早上五時開始溫習. 希望一舉即中.


但係, DSE要十分好成績, 也不是輕鬆事.

囝囝付出不少, 卻不幸中文不達標.


朋友雖不富貴, ,去英美留學, 那是絕對負擔得起有余.

而囝囝英文水平十分高, 放洋不會有學習困難.

不過, 要涵接香港醫療系統, 還是留港讀書.

DSE競爭大, 門口窄, 並不是輕鬆的.

重點是門口窄.


以上, 講早上每天5點起身溫習, 不是個別, 我也聽過三幾次.

Behind “驚青”, 可能, 有好多背景, 睇唔到.

, 我細囝跟朋友囝囝同一屇. 不過, 我囝考天才.


從小學至中學, 都係玩. 唔溫習. 通識包尾, 就係咩都唔怕.

成績,分數, 不是考慮.


不過, 佢資優, 所以, 全家都覺得入大學是必然.

既然是必然, 做咩擔心.


佢讀文法學校, 每年, 只有三數位同學中英數core未能達入大學標準.

就算派DSE成績早上, 全家也只是準備晚餐那裡慶祝.

當然, 大意失荊州. 這是一個教訓.


唯有讀Asso.

Asso. 第一個Sem. CPA 3.9x. d同學唔見佢溫習, 差不多打曝表.

全年4科有關數學都係A+.


兩年後, 發覺, Asso比讀大學好多.

過去兩年, 大學並不是讀書的地方.

真係塞翁失馬feel. 命中註定.

話說細囝的一位表妹, 自小就讀國際學校/直資名校. 成績嬌人. 聽外姑媽閒聊, 話未交過學費.

獎學金攪掂. 預期下年IB狀元水平, 準備劍橋讀Law+Econ.


而表弟們, 點都要爭著讀喇叭中學.


近年家庭聚會少了. 比較少見面.


, 好肯定, 小表妹是一位綜合能力十分強的學生.

, 我細囝, 似鵪鶉. 外表真係好Hea!!!

從外表, undervalue得好緊要.


因為, 仍未開竅.

真係唔知開竅係點???


細囝不修篇幅, 簡單 T shirt, 如果, 唔外出, 三五日才換一次衣服. 幾得人驚.

但係, 我成日笑我老婆, 你嗰囝有幾分似韓星李鍾碩.


讀書, 是一個遊戲.

也許說, 人生也是一場遊戲, 一場夢.


問世間, 是否此山最高, 絕招同途異路.



作者: annie40    時間: 21-2-9 12:39

回覆 ok_ko 的帖子

IS的早期教育,中期教育,為教導學生自我學習,終身學習做了極大量的舖墊,這些舖墊跟分數無甚關係,大部份學生喜歡閱讀,習慣大量閱讀,以至快速閱讀。這些能力未必與學術有直接連繫,然而當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欲有求時,例如朋輩計劃入名校,自己不想被甩掉,於是在三五年內奮起力追,由小學時學渣成為高中的學神了。
幼稚園第一,小學第一,初中又第一?然後就忽然被超車了。

IS學生也有常見的死穴⋯以後再談

作者: ok_ko    時間: 21-2-9 13:10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大量閱不爭是不二的内功法門。放在ISLS都一樣。倒是在LS,由於家庭背景差異頗大,這法門在LS津校和私校差異極大。



有時我會懷疑自小大量閱能否成就一位數學家,這又離目前話題太遠了。



作者: b3410    時間: 21-2-9 13:40

annie40 發表於 21-2-9 12:39
回覆 ok_ko 的帖子

IS的早期教育,中期教育,為教導學生自我學習,終身學習做了極大量的舖墊,這些舖墊跟 ...
想聽“死穴”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