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女生不擅长数学?原因可能是阅读能力太强 [打印本頁]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6 22:54 標題: 女生不擅长数学?原因可能是阅读能力太强
女生不擅长数学?原因可能是阅读能力太强
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一直顽固存在着性别差距。在几乎所有国家,选择数学、物理、工程和计算机这些职业前途很好的专业的女性远远少于男性。尽管为女孩提供导师和榜样、采取措施消除刻板印象和无意识的性别偏见等举措可能有所帮助,但影响往往很小。按照目前的变化速度,未来几十年里,女性在数理化相关领域的人数可能仍将处于劣势。
这并不是说女孩和女性不擅长数学,数理化成绩不好。虽然男孩在数学考试中往往比女孩表现得较好,但平均性别差异很小。例如,2019年英国A-level考试,学习数学的18岁女孩有39%的人获得了A或A*的成绩,而男孩为42%,略高一点。在A-level物理科考试中,29%的女生取得了前两个等级的高分,而男生只有28%。但选学这两门科目的男生人数都远远超过女生,在物理上,男女比例超过了3:1。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孩对物理数学不感兴趣呢?
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可能在于男女在学术能力上的差异,但这项存在性别差异的学术能力是语言阅读能力,而非数学能力。研究一直表明,女孩和女性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要优于男性。女性学习掌握外语的能力也可能较强。
巴黎经济学院(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的学者托马斯•布雷达(Thomas Breda)和巴黎多芬大学(Paris Dauphine University)的克洛蒂尔德•纳普(Clotilde Napp)想知道,男女在阅读方面的差异是否能够用来解释理工科(STEM)职业领域中的性别差异。涉猎数学的女性较少,是否并非因为女性数学才能不行,而是因语言技能比男性要出色?
“考虑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能力”
每三年一次,有60多个国家数十万15岁青少年参加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举办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PISA)。这些学生接受数学、阅读和科学的测试,并回答有关他们未来职业意向的问题。当布雷达和纳普看到2012年的PISA 的测试数据时,他们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些东西。
布雷达说,“15岁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男女生差别很小,由于差别太小,不足以解释为何在后来理工科职业领域方面性别差异会那么大。”但当他们查看语文阅读成绩数据,则发现情况逆转,女生成绩比男生要好得多。结果是,如果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数学成绩相近,这位女孩通常在语文阅读分数上比这位男孩要高一些。
布雷达和纳普比较了每个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分数后发现,这个“差异分数”能准确预测某位学生打算继续学习数学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优势越大,他们就越不可能在数学方面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使他们的数学成绩也很高。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和女孩都是如此。布雷达说,“没有什么是性别特定的。这就是让结果显得有趣的原因。你可以用男孩和女孩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成绩差异来解释后来他们职业选择上的差异。”
研究女性比较少涉猎自然科学领域的其他一些专家对此解释表示认同,认为是对人们所观察到的职业性别趋势的一种合理解释。伦敦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副主任、教育和技能部门主管莎拉•卡坦(Sarah Cattan)说,“这很有道理。他们的研究说明,男生和女生选择自己的研究领域时,最重要的不是他们在数学或阅读方面有多好,而是他们自己的数学成绩与阅读成绩相比是较好还是较差。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故事。”
芝加哥罗莎琳富兰克林医学与科学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丽丝‧艾略特(Lise Eliot)也表示赞同说,“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中,学生在做职业决定时,会考虑自己的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的数学能力,这是有道理的,而且之前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
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很重要
不过她补充说,考试分数可能不是学生做出选择的唯一因素。“职业的选择通常有其社会背景,包括学生间的竞争和性别角色的社会一致性认定。例如,数学好但阅读不好的男孩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才能?老师的偏见是否强化了这种‘相对优势’?”
家长和老师对待男生和女生的态度也不一样,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认为阅读是女孩的事,数学是男孩的事。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小学教师高估了男孩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但低估了女孩的数理化表现,而另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可能会给学龄前的女儿读较多的书。
男性和女性的大脑是否也存在先天差异,使得男孩和女孩会比较偏向于不同的技能,这是有争议的问题。无论如何,男孩和女孩的社会角色分化在他们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已开始,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以及他们决定在不同学科上投入多少努力。布雷达说,“如果把数学成绩相似的女孩和男孩放在一起,女孩会比男孩更有可能认为她们数学成绩不好。”他补充说,部分原因是女孩已经将数学不适合女性的刻板偏见内化到自己意识中,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评判自己的数学能力,是与自己阅读能力作比较而言。"
尽管如此,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停止努力去改变认为女孩数理化领域天赋低而语言阅读能力高这样的刻板印象。但这也确实表明,这些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对女性的很大影响不是发生在她选择职业的时刻,而是多年前已出现。这种偏见从幼年开始就鼓励女孩多语言阅读而少鼓励她们发展数学兴趣,因而培养出女孩优秀的语言阅读技能,而这些技能随后将推动女孩作出自己的职业选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针对青少年女子和妇女的数理化职业训练计划收效相对有限,因为她们的数学兴趣培养可能起步已太迟了。
相反,要缩小数理化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或许还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男孩在语言学习方面的相对劣势。
让男孩成为较好的阅读者
密苏里大学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戴维•吉尔里(David Geary)表示,帮助男孩的语言阅读能力对社会也大有好处,“如果你看看那些教育程度很低的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是男孩,而且大多是表现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多男孩,尤其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男孩,“失业或半失业”。此外,他说,社会可能倾向于认为,与女性人数少的领域相比,男性占少数的性别差异不足以令人担心。“但这不是真实的,例如,没有人谈论兽医学界从业者的性别差距,现在超过80%的兽医是女性。”
艾略特相信,阅读差距是可以缩小的。他说,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孩子们的阅读差距较小,因为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读写能力。她说,“这说明,只要采取正确的教育干预措施,男孩女孩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差距与在数学方面的性别差距一样可以缩小。”
提升语文阅读的地位和相关的职业对女孩和妇女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布雷达指出,“有关的争论大多出自于男性为中心的观念。因此我们常这样说,'我们应该鼓励女孩投身科学。女孩应该更像男孩,女人应该更像男人。'但这不是一个好的思考方式,这本身就是偏见。”
确保男孩和女孩在数学和语文阅读两方面都有坚实的基础,文理两种技能都得到平等对待,并继续努力消除性别成见,是为了确保所有人,无论男女,都有尽可能多的人生选择。但消除学科技能的性别差异是否真的能够消除男女在文科和理工科学业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或是否将因此出现其他新的差异?这个问题尚有待于研究。
吉尔里说,“我们是想让生物学家改行做计算机程序员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这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访问 BBC Worklife 阅读 英文原文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7 09:01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16 22:54 
女生不擅长数学?原因可能是阅读能力太强
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一直顽固存在着性别差距。在几乎所有国家,选择 ...
這個情況是存在的。相反, 数學能力强,語文和閲讀能力便會弱.
當然,有例外, 一,用勤力去修正 二, 有極少資優存在語言和数學天賦.
据我知道, 細囝從小至今副學士,從未讀完一本課外書.每次讀書報告.只是睇故事書的開始和結尾,
把功課交上完事便了,
這是一種特質, 從來我沒有去更改他.
曾經跟他研究, 把語言翻譯成O/ 1.跟電腦数碼輸入.他說,意義不大, 不是看不懂語言,而是語言的內涵,很多沒意義.
這個情況反映在他學業上.
如中四時, 班主任派成績表, 跟我說,
你囝囝太偏食.数學全級第5,而通識一樣 (但倒数).問我為何不花時間多一點在通識科.而只專注在數學.要求我們施壓.
我說: 細囝.兩科都沒有做什么,如果要分.那通識科做的,應該比数學多.
考DSE, 英文成績未達3, 不能進大學,
入副學士,有关数學比重大了.
4種数學是A+.
而英文商業運用,由於課程有實用性, 亦有A.
比同班同學的水平更高.
最近.見亞囝做功課,
他用了新的學習模式.
在電腦內的科文內容.
一個英文版,一個Google translate中文版,
同時睇二個版本, cursor拉過.他便看過, 理解了.
其實,語言的功能, 作用是什么?
讀.聽.講的方法.
隨科技改變.
有人認為語言十分重要,帶領學習.很多知識是英語首先表達.假若,翻譯如中文, 好似有山寨feel.
但, 韓日中的基本教育.必定以自己國家語言教授.
英文完全不普及.
科技發展很快, 教育如何配合改變.
除了硬件, 思維也很重要.
作者: goodmama2003 時間: 20-1-17 1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7 11:14
goodmama2003 發表於 20-1-17 10:47 
閲讀係所有學科基本,數學都有應用題,係閲讀。
基本閱讀能力是必要的, 無須否定.但,現今知識,傳播不单在書籍中,
特別係更新越快的知識,科技,
有不同交流方法.
作者: goodmama2003 時間: 20-1-17 1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7 12:36
goodmama2003 發表於 20-1-17 12:28 
無須拉開討論,衹回樓主話題。閲讀和數學。
如果, 你要回答.按我自己細囝, 閱讀能力, 並不重要.
但係, 你未必可以理解.
作者: notcool 時間: 20-1-17 13:01
閲讀和數學
認識一個人。在閱讀中,他不理解與情感有關的事。但是,他可以閱讀和理解很多科學概念. 因此,在某些"閱讀"領域很強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7 13:10
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不能同时两者兼顾,就要取捨。如果能力较佳的可以兼顾两方面。
我们在儿子高小及初中的时候,刻意调校语文及数学比重,到高中就有明顕差别。到大学,数理好的男学生,语文真的很差。
到了出社会工作,不同领域都中上程度的人,可能更有利。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7 13:15
notcool 發表於 20-1-17 13:01 
閲讀和數學
認識一個人。在閱讀中,他不理解與情感有關的事。但是,他可以閱讀和理解很多科學概念. 因此, ...
正解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7 13:15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7 12:36 
如果, 你要回答.按我自己細囝, 閱讀能力, 並不重要.
但係, 你未必可以理解.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7 13:17 編輯
This is interesting. Very interesting.
According to his article, the solution to gender gap in maths is “teach boys to become better readers”.
Are we giving boys too much excuse for not being good in reading?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7 13:37
教育如果是为孩子以后几十年的未来作准备,多元智能的发展模式较可取,不会过份偏执。
文中举例的专业多是旧专业,旧产业,在新经济社会,双创之下,孩子要什么装备,单向发展可能和现实脱节了!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7 13:48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17 13:1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7 13:17 編輯
This is interesting. Very interesting.
我囝真的沒法完成去讀一本書,勉強唔到,可能係書的內容,跟佢邏輯思維有抗拒.
會唔會係閱讀困難症.感覺又唔係.
不過, 佢有長處, 是否需要改善短處?
雖說閱讀能力低,但認知,知識水平都幾高.
我囝情況,是個人事件.
我完全不反對閱讀.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7 17:02
ANChan59 發表於 20-1-17 13:10 
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不能同时两者兼顾,就要取捨。如果能力较佳的可以兼顾两方面。
我们在儿子高小及初 ...
其實, 閱讀吸收知識, 會否引申”質”和”量” (效益問題?)
我由亞囝一個退役手機, 找到一個Youtube channel “老高與小茉”.
Topics有關人類, 科學, 科技, 宇宙,… 很多有趣內容.
每個簡單十多分鐘的視頻, 可能, 好似走進圖書館一天, 再花一天時間整理. 也未必提供得到的知識.
比如”海”這題目, 分析在海中每個水深度, 有什么, 最深海溝….又, 如”時間”,
”量子力學”,
“量子電腦”的慨念… 有系統, 有知識性. 有趣味. 深入淺出.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7 19:51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7 17:02 
其實, 閱讀吸收知識, 會否引申”質”和”量” (效益問題?)我由亞囝一個退役手機, 找到一個Youtube channel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7 22:37 編輯
獲取知識,可以有多種方法。不過沒有多閱讀,難有好寫作。仲有豐富知識,不能夠把知識用文字表達出來,如何說也是一種缺陷。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7 23:44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7 17:02 
其實, 閱讀吸收知識, 會否引申”質”和”量” (效益問題?)我由亞囝一個退役手機, 找到一個Youtube channel ...
我兒子也是不喜歡閱讀,但卻喜歡寫作,他讀ib,由小到大學校都要訓練寫作,他在家就很少看書,學校可能被要求看不少書。他也是用現代方式或書本以外的媒體,自己學習很多知識。所以到了初中,他的某些能力開始就反映出來。ib課程在各科都要很多寫作,由於他知識頗豐富,要寫任何報告都得心應手。例如要寫科學科的報告,他説不明白他寫的是一般同學十倍(小孩說話誇大左小小), 而的確,他的分數也反映了他的能力。
中文就是平行取捨,衹要考非母語級別,能看報紙正常溝通就算了。
至於英文,未夠高分。我說如果要考上好學校,也一定要考最高級,他叫我放心(這個年級的男仔會過份自信),我就不斷鵝佢。
香港是商業社會,語文的溝通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也要有個平行,我覺得文理科思考模式不同,要是旦一方面優秀,但另一方面不能太差。例如我會要求兒子在數理科要高過學校要求,但語文科就要達到學校要求。他們ib學校,學生有某方面較差,學校會提早有intervention補底。
我對數學要求比較高,所以數學科我是按自己標準自己教。
你兒子在香港很 吃虧, 也不要失望,他要有信心自己找出路。看出他有特別能力。
我有個朋友個女 dsc考得唔好讀副學士,最後喺香港 某大學 會計第一名畢業.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7 23:51
notcool 發表於 20-1-17 13:01 
閲讀和數學
認識一個人。在閱讀中,他不理解與情感有關的事。但是,他可以閱讀和理解很多科學概念. 因此, ...
我老公成日話我讀理科 思想簡單,唔識人情世故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8 07:50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17 23:44 
我兒子也是不喜歡閱讀,但卻喜歡寫作,他讀ib,由小到大學校都要訓練寫作,他在家就很少看書,學校可能被要 ...
至於英文,未夠高分。我說如果要考上好學校,也一定要考最高級,他叫我放心(這個年級的男仔會過份自信),我就不斷鵝佢。
Xxxxxx
HL 拿 766 or 776 也夠照,包括英文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8 09:46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17 23:44 
我兒子也是不喜歡閱讀,但卻喜歡寫作,他讀ib,由小到大學校都要訓練寫作,他在家就很少看書,學校可能被要 ...
亞囝未能直接入大學,也許是上天安排.就他讀的大数据科學, 我不断留意發展.
也對亞囝说, 漫漫長路, 學士也只是起點.
職業發展, 入大機構,大公司, 或是做研究.
這個,隨遇而安, 能夠往那裡走, 看能力和際遇了.
可能,找了一條合適的路,
學術上並不需要美化的言辭.
準確,精,簡.反而優勝.
而且, 不要創作, 不用修飾是基礎.
否則.違反了大数据意義.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8 10:0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7 17:02 
其實, 閱讀吸收知識, 會否引申”質”和”量” (效益問題?)我由亞囝一個退役手機, 找到一個Youtube channel ...
我說語文及數學基礎,閱讀及聆聽,視頻只是工具!
新一代都是網中人,互聯網絡是一個雙面刄的工具。
眼耳口鼻心都是感覺器官,打開任何一個都可吸收信息,知識,感覺。懂得善用就係好事!
到一把年紀,觀人/閱人比什麼閱讀理解更重要。不然,俾人買咗豬仔,還幫人數錢。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8 10:38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17 19:51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7 22:37 編輯
獲取知識,可以有多種方法。不過沒有多閱讀,難有好寫 ...
我也明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8 12:10
ANChan59 發表於 20-1-18 10:00 
我說語文及數學基礎,閱讀及聆聽,視頻只是工具!
新一代都是網中人,互聯網絡是一個雙面刄的工具。
是的, 閱人/觀人十分重要.
這也不只是年長, 從小到大, 都需要.
特別是善心的人.
有時, 我會有意無意之間, 教兩個囝辨人.
人心難測, 如黑澤明電影”羅生門”中所講, 每一個人都為著自己立場, 扭曲事實.
事實是一個, 版本卻不同, 而且, 三個人三個版本都是欺騙人.
現實中, 好人講大話/做錯事, 也太多了. 可能, 連自己講緊大話, 被利用都唔知.
我新開一個post, AI 辨識.
可能, 電腦分析, 比人更準確.
但當人發現自己真實行為/能力被識破, 又需要參加補習班.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8 17:5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8 12:10 
是的, 閱人/觀人十分重要.這也不只是年長, 從小到大, 都需要.特別是善心的人.
有時, 我會有意無意之間, 教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0-1-18 17:57 編輯
我在你另一個帖已經寫咗,「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我講的閱人,不只是樣貌,還有品格,聽其言觀其行。
個人對Al 的看法是整體被吹大了,可以應用,但不能盲目跟從。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8 21:0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8 09:46 
亞囝未能直接入大學,也許是上天安排.就他讀的大数据科學, 我不断留意發展.
也對亞囝说, 漫漫長路, 學士也 ...
大數據 非常有潛力, hard ware 科技越來越強勁,computer power越來越快. 大數據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化.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8 21:08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20-1-18 21:09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18 07:50 
至於英文,未夠高分。我說如果要考上好學校,也一定要考最高級,他叫我放心(這個年級的男仔會過份自信),我 ...
我target佢math, phy, chem HL, 英文就 ENG A SL. 但還看過幾年他自己選擇的興趣.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8 23:02
ANChan59 發表於 20-1-18 17:56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0-1-18 17:57 編輯
我在你另一個帖已經寫咗,「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多謝指教.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9 06:58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8 23:02 
多謝指教.
不是指教,大家吹下水啫!
我一直有留意科技發展,但不會太迷信,因為自己都係做中端科技,有些真的可以落地應用及商品化,但係有些只可以當科幻小說來睇。
就算可以落地,亦要睇大環境,有不少高科技不能爆發。商湯是一個幾好的案例!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20-1-20 07:45
ANChan59 發表於 20-1-19 06:58 
不是指教,大家吹下水啫!
我一直有留意科技發展,但不會太迷信,因為自己都係做中端科技,有些真的可以 ...
陳博士,想問一下幾時有無人駕駛出租車?係要等5G成熟?還是政治原因?我呢,唔搭的士,不是車費,係司機面口....
第二樣?人造肉安全?還是基因改造食物安全?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0 09:02
ANChan59 發表於 20-1-19 06:58 
不是指教,大家吹下水啫!
我一直有留意科技發展,但不會太迷信,因為自己都係做中端科技,有些真的可以 ...
說實.閱人有幾難, 錯對也許有時是立場的後果.反而, 我覺得自我檢討的, 只有智慧的人才有的特質.
如我太太要處理公司的人事事務.
每天從早到晚, 從小至大事, 總離不開投訴.
香港是投訴之都,名不虛傳.
而太太受了或處理各樣投訴, 回家,便向我訴說收到的投訴.日積月累啊!
剛巧,昨天我們再研究這話題,
我說: 老婆, 你遇上一個'投訴終結者',
EQ特高, 幫你消隨'投訴'的煩惱.
其實,香港人壓力大, 也難免.
另一方, 香港人凡事要叻過人.
某程度居高臨下, 少了同理心.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09:1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20 09:02 
說實.閱人有幾難, 錯對也許有時是立場的後果.反而, 我覺得自我檢討的, 只有智慧的人才有的特質.
如我太 ...
你這番話我同意,香港人普遍EQ是低的,一來壓力大,二來顧客心態好重(可能你用居高臨下來形容)。
閱人跟經驗及閱歷有關,如果有經驗可能不會躔擾在對錯,可以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亦可以無為而治,對不同人有不同策略。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0-1-20 09:29
ANChan59 發表於 20-1-19 06:58 
不是指教,大家吹下水啫!
我一直有留意科技發展,但不會太迷信,因為自己都係做中端科技,有些真的可以 ...
科技發展和應用都要配合社會環境,早兩年國內推無人商店,原來差不多已certified, 報導話連馬雲都case closed, 在外國則仍積極發展中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09:56
Cheeselover 發表於 20-1-20 07:45 
陳博士,想問一下幾時有無人駕駛出租車?係要等5G成熟?還是政治原因?我呢,唔搭的士,不是車費,係司機 ...
叫我陳仔就好。
我只見過一次無人駕駛,車上有駕駛者,車靠不少感應器及網絡,車主希望是可以主導的。如果冇記錯,試驗當時是封路,而且速度只有30公里。
我傾向無人駕駛應該是輔助駕駛,而非完全由網絡及電腦取代。覺得幫助泊位是好有用,不用扭到手軟
輔助駕駛可以應用在高速公路,但用在繁忙路段,我是有保留的。
四十年前,船隻已經用人做衛星導航,但去到繁忙水域是用人手操作。特別是細隻的船仔,人做衛星會睇唔到。我見過d圖,用衛星導航及人手導航,人手的誤差更細,我相信現在的衛星及電腦科技,應該接近人手或者已經超越了。
但我肯定在內港及繁忙水域依然是人手操作。航空業亦差不多,無人駕駛都是輔助形式。
在一個研討會中,有人問保險責任,法律責任誰屬,車廠?車主?駕駛者?
另一點是意外率由大到細是,路上》诲上〉空中,我覺得還要一段時間。
*****
說到食物,我對基因改造食物持開放態度,人做肉就 not my cup of tea,但我自少鍾意齋义燒,齋燒鵝等等小食。全世界食物供應總量是足夠的,只是分佈不均,肉類不一定是主食,人做肉較難有說服力。
*****
我有些朋友「支持」電動車因為環保,我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電池車「環保」,但發電瑞用什麼能源?只是not in my backyard。第二,無一例外都多過一部車,為何不只用一郡電池車?如果冇稅務優惠,你會買嗎?
*****
我說自己觀點而已,肯定不一定對或政治正確。歡迎理性討論!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09:59
poonseelai 發表於 20-1-20 09:29 
科技發展和應用都要配合社會環境,早兩年國內推無人商店,原來差不多已certified, 報導話連馬雲都case clo ...
你用「配合社會環境」真的可圈可點!
Can’t agree more.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0 10:41
ANChan59 發表於 20-1-20 09:16 
你這番話我同意,香港人普遍EQ是低的,一來壓力大,二來顧客心態好重(可能你用居高臨下來形容)。
閱人跟 ...
有關”閱人”的題外話,
你可見過頭頂有白光環的人?
1) 据說是有正義感特強的才有, 是上天賦與的.
我見過, 確有其事, 是可見光, 只是頻率, 不是肉眼可看見.
三四年前, 我親戚用手機在一次酒店自助餐, 當時, 環境比較陰暗, 拍攝出來的相片中,
兩個人中, 有一個頭頂出現白色氣場, 好像光環. 好明顯,
背景還有其他食客. 不是做假.
2) 沒有”慈祥的磁場”, 爛gap!
最近飲宴, 見到領禱的牧師. Oh!
事後, 我跟太太說, 每個人都有磁場.
友善, 歡喜, 憂鬱, 體弱,…. 是可以感受到的.
同一個人, 不同時間, 階段會散發出來.
可以嗅, 可以看,
好像, 電影明星, 人當旺, 磁場也不同.
以上是閒聊, 笑笑便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0:49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20 10:41 
有關”閱人”的題外話,
你可見過頭頂有白光環的人?
1) 据說是有正義感特強的才有, 是上天賦與的.我見過, ...
多謝分享!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0-1-20 10:50
goodmama2003 發表於 20-1-17 10:47 
閲讀係所有學科基本,數學都有應用題,係閲讀。
中學已經少應用題, 高等數學更加可以無應用題...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0-1-20 10:58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18 21:06 
大數據 非常有潛力, hard ware 科技越來越強勁,computer power越來越快. 大數據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化. ...
大數據跟真正AI, MACHINE LEARNING 差遠了...
大陸有龐大數據基礎, 又無法無天隨便相互連結, 對電腦科學家研究確係好吸引...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0 11:06
retriever 發表於 20-1-20 10:50 
中學已經少應用題, 高等數學更加可以無應用題...
對的,
細囝都有參加好一些數學比賽,
佢被迫參加 (校內所有活動, 都唔想參加, 只得, 入奧數班).
好多年的比賽, 成績不是重點.
但亞囝有兩個心得.
1)
好多比賽是只寫答案, 不用寫公式. 往往十分艱難的題目, 答案局然是0. 好多考生, 辛苦計算, 答案是0, 卻以為自己計錯. 花好多時間.
2)
A/ B/ C/ D /E 機會率不一樣. 如果, 唔夠時間, 或, 唔識計, 如何, 選擇? 才能得到最多分?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0 11:11
retriever 發表於 20-1-20 10:58 
大數據跟真正AI, MACHINE LEARNING 差遠了...
"和尚打傘" .有趣.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0 11:24
ANChan59 發表於 20-1-20 09:56 
叫我陳仔就好。
我只見過一次無人駕駛,車上有駕駛者,車靠不少感應器及網絡,車主希望是可以主導的。如 ...
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
三年前, 坐過. 園內有遊覽車, 全自動GPS導航駕駛, 安全速度, 可能只有10公里.
反正, 內區遊覽用, 不需太快.
車上有職員監控. 主要是, 有咩情況, 人手關大制.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1:53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20 11:24 
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三年前, 坐過. 園內有遊覽車, 全自動GPS導航駕駛, 安全速度, 可能只有10公里.反 ...
香港啓德兒童醫院入面有無人駕駛時機械人,負責送餐,物料,沒有路軌,靠hotspots 編程指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2:05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20 11:06 
對的,細囝都有參加好一些數學比賽,佢被迫參加 (校內所有活動, 都唔想參加, 只得, 入奧數班). 好多年的比賽, ...
你第一個case,如果我個仔,他如果計到是零,佢不會質疑自己,經驗話佢知,第一個答案大多是正確的。

作者: Cara2006 時間: 20-1-20 12:10
佢話 "可能" ,所以呢個結論都冇乜特別。
我一仔一女,另觀察周圍親朋戚友。
見唔少閲讀和數學同時超班,
也有不少兩樣都唔掂。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0 12:10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20 16:45 編輯
poonseelai 發表於 20-1-20 09:29 
科技發展和應用都要配合社會環境,早兩年國內推無人商店,原來差不多已certified, 報導話連馬雲都case clo ...
昨天, 剛巧看到一段視頻, 內容意義不大. 而主持, 有一句話, 很合意.
他總結深圳過去一年深圳商場.
“有很多消失, (或淪陷), 他們做得不好, 被淘汰了. 又有很多更大的興起, 很多的失敗, 才可歸納少許的成功.
沒有失敗, 那真的有成功嗎?”
今天, 看過一個消息, 說美國已開始研發8G. (日本也在研發6G芯片).
有網友, 笑說, 美國比中國強. 有很多論點.
印象最深, 有網友說: 美國5G未攪掂. 一跳便是8G.
真係57G真定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2:33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20 12:10 
昨天, 剛巧看到一段視頻, 內容意義不大. 而主持, 有一句話, 很合意.他總結深圳過去一年深圳商場. “有很多 ...
你看的视频我沒有看过,但前几个星期和国内朋友去揾食,发觉一大片的食店执咗,取而代之又是另一批 copycat,我个人觉得,好快再执过。食物种类改变了,但诚意,堅持质量的态度根本冇乜,亦不会学习贯彻执行,只是揾快饯的地方。
如果有诚意,品质保证及不断提高的,根本生意唔憂做!海底捞任何时候都排大队。
如果华为已经领先5G,日本韩国在6G发力,如果要领前一定是发展7G,8G。唔通搞定5G,人哋已经6G,7G。中国不花太多投入在4G,反而重点开发5G是聪明的做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21 00:32
言歸正傳,how to eliminate gender ga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tch this.
https://youtu.be/wkFR8_SeJ7U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20-1-21 07:41
ANChan59 發表於 20-1-20 09:56 
叫我陳仔就好。
我只見過一次無人駕駛,車上有駕駛者,車靠不少感應器及網絡,車主希望是可以主導的。如 ...
謝謝分享,我比您樂觀,無人駕駛在5G普遍後,發展更快,至於安全問題,無人駕駛應比老年職業司機或醉駕安全,而在貨運業方面,遙控操作將更快。
保險當然由車廠負責,因為無人駕駛下,誰是司機呢!而車主的身份,好像車廠外判照顧該輛汽車的照顧者。
很多人指責DDT或後來的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但又沒有考慮如果沒有,這個世界是怎樣?人造肉,我可以接受,當Pemberton把藥水當汽水賣,很多人也認為他發神經。不過,我不想看到的是將來吃幾片食物就整天不用吃東西,人生還有意義!
關於電池問題,我猜發電廠帶來的污染比每個車主自己發電來得環保(用什麼發電又是另一話題)。至於是否多一部車?在大城市有兩部車的人,第二部多是玩票,錢根本不是考慮因素。
對,大家都有自己觀點,理性討論是最重要。

作者: MrBeast 時間: 20-2-1 11:31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17 23:51 
我老公成日話我讀理科 思想簡單,唔識人情世故
its true to a certain extent. my boss once told me I was too black n white
作者: MrBeast 時間: 20-2-1 11:42
ANChan59 發表於 20-1-17 13:10 
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不能同时两者兼顾,就要取捨。如果能力较佳的可以兼顾两方面。
我们在儿子高小及初 ...
agree, a matter of finding the balance
作者: MrBeast 時間: 20-2-1 11:51

according to "beyond the tiger mom", drilling is the key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2-1 13:33
MrBeast 發表於 20-2-1 11:51 
according to "beyond the tiger mom", drilling is the key
我覺得星加玻是個很小的國家, 數理科比較重要及容易發展國家的優勢, 尤其是數學, 應用於金融工具都好多. Singapore太小, 太多種族, 歷史短, 要發展humanity方面相關的專業比較少. 而美國, 英國歐洲及中國國家大,可以比較多元. Singapore人重視數學可以理解, 華人印度人多. 而中國近代科技落後, 國家的取向也是急於發展科技, 先富強起來. 而理科又無政治敏感. 無包袱. 純誶個人想法...
作者: MrBeast 時間: 20-2-1 13:45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20-2-1 13:49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2-1 13:33 
我覺得星加玻是個很小的國家, 數理科比較重要及容易發展國家的優勢, 尤其是數學, 應用於金融工具都好多. Si ...
同香港情況頗相似。
至於男女數學差異,作者建議多做一些visual spatial ex / games. 發展全面一些。同時有mentioned 中西方父母對於子女弱項接納程度的分別,亦有利申sample size 細的問題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2-1 14:49
MrBeast 發表於 20-2-1 13:45 
同香港情況頗相似。
至於男女數學差異,作者建議多做一些visual spatial ex / games. 發展全面一些。同時 ...
我看過一份研究報告, 8成男仔是visual spatial learner. 讀寫比女仔差, 小學階段會比以仔落後, 加上男女成長不同步伐. 但了高中, 選了科後, 男仔就在數理科跑出. 但若語文搞不好, 就拖累整體.games可以, 不沈迷就OK, 男仔的visual spatial 能力強的特性, 也可解釋男仔比較容易迷電子遊戲機.
作者: Vanadium 時間: 20-4-23 12:40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20-4-23 12:42 編輯
stillgood20分享正正講出我對EK部份人太過強調"閱讀"之謬誤。
獲取知識一定要有閱讀能力,但喜歡閱讀d咩係因人而異,EK較多講文字閱讀,還要係故事,但事實文字世界有好多內容,而文字亦可以係簡單邏輯符號(或即數學)或電腦語言。
記得以前小朋友時,我地係自己去圖書館,搵自己喜歡睇既書,但今日見到EK,好多時係家長自己討論,買d咩書俾小朋友睇。
諗深一層之分別,說到底主要係講搵食,現今商業社會講表達講游說講宣傳,常人溝通用既文字變得重要,亦特別搵到錢,但係商業未發達,仍係技術科學主導既社會,可能又另一回事。
至於日後係點,我就斷定係AI既世界,只係既得利益利阻住AI發展免自己失業,但AI的確已可代替現今大部份人既工作。
但可能係講緊以百年計後之世界,今日都係講多d字先,唔識字唔識表達一定蝕底少少。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4-23 14:42
Vanadium 發表於 20-4-23 12:40 
stillgood20分享正正講出我對EK部份人太過強調"閱讀"之謬誤。
獲取知識一定要有閱讀能力,但喜歡閱讀d咩係 ...
喜歡閱讀當然好, 但不必神化. 我仔是"天生"不愛閱讀(小說)的人, 但他的語文能力不比別人差. 他其實喜歡學習. 現在的科技有很多途徑吸收及學習知識, 我仔在疫情其間, 多左時間, 報了兩個programming網課, 自己學program, 玩得好開心.他不太多閱讀(小說)的可能是語文科未能爆分, 因為去到分柝作者感受, 文章體裁, 欣賞詩詞等等就覺得沒趣太悶. 反而佢地要寫學術報告(科學又好, 人文科學又好)時, 他說唔明有同學寫到幾段字, 而佢好容易就可以寫幾板紙, 那主要是內容, 內容的吸收有很多媒介, 閱讀書籍當然是其中一種, 現在其他知識傳播媒介也很多及很好. 如果老師面授是其中一種學習途徑, 那現在很多優質教學影片隨手可得, 資源更豐富.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4-24 09:02
Vanadium 發表於 20-4-23 12:40 
stillgood20分享正正講出我對EK部份人太過強調"閱讀"之謬誤。
獲取知識一定要有閱讀能力,但喜歡閱讀d咩係 ...
有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閱讀能力,與創作能力.
是否完全掛鈎, 成等號?
時移世易, 好似有改變了.
是否謬誤?或許, 我們的教育, 還見到不同謬誤.
好似, 網友Anchan囝囝空餘時間用pthyon寫程式.而過去空餘時間讀課外書.兩者都是去走一條方向不同的路.
但, 原來, 新路出現, 可能走得越遠.
閱讀,寫作,創作能力, 是一班教育,家長鍾情的.
但模式有沒有改變?
網絡上,除了電腦知識,遊戲,視頻生活,…数据digital化的知識.
之外, 文學, 寫作…已進入網絡化.
規模更大,水準更高.
我自己這年多,一直有'投資'閱文.
閱文是國內騰訊系內, 文學, 寫作創作平台, 網羅國內很多文學作家和讀者, 而且將一些創作改編成電視劇,電影.
其中, 一些文學創作, 新颖, 古今結合, 变化多端.
就近日電視劇'慶余年' 內容豐富,劇情速度比想像之快.
可以見到作者思維:快,新,精密…
再者,由於電視劇出色,觀眾返去網絡看文字創作.
相輔相成.
所以, 閱讀,創作,(連投資)都進入一個新形態:
投資股票>支持網絡平台>形成文學創作平台>網羅創作者>提供創作品> 分享創作> 推廣創作> 形成商業效益> loop...
另一邊廂, 近日, 昔日書店.實体書模式.
也因情勢变化了!
作者: 20120808 時間: 20-4-26 00:28
新的只是多了一个电子平台给文學作者及作品集中在一起,任君選擇;至於把文学作品拍成电影或網劇,已不是新鲜事。舊有红楼夢,聊齋,倚天屠龙记,射鵰英雄傳等等这些都已被拍过电影电视剧,周星池西遊记又如何? 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一般只有商業考量,計收視率點擊率,離開文學原意太遠了,離開閱讀更遠了。真正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未必是同一群喜欢追看網劇或追看電视劇或電影的人,因為那些看到的影像就是視覺刺激,人物樣貌及服装化装,畫面顏色与佈景特技,取景場境震撼与否等等一切,都已经把文学作品变成商业成份了。如果你問問那些追看慶餘年的人,問他們喜欢文学作品與否,我相信佢地。。。答你都儍!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4-26 10:34
20120808 發表於 20-4-26 00:28 
新的只是多了一个电子平台给文學作者及作品集中在一起,任君選擇;至於把文学作品拍成电影或網劇,已不是新 ...
大家看見的,不一樣!
時移勢易.
Wait & see.
作者: b3410 時間: 20-4-26 13:34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4-26 10:34 
大家看見的,不一樣!
時移勢易.
Wait & see.
對文學和藝術的欣賞/追求,我覺得是高級的精神層面的意識。閱讀只是基本的技能,兩樣還是頗遠的距離。例如中國古代,比較富足的朝代,就會發展更多的文學藝術作品。不過,如果忽視科學技術發展,就會變得越來越浮誇。
再講到處理文字的能力,現實一些講,你科技上有所成就,理論上有所發現,都想讓其他人知道,認可。如果唔識表達,或者表達的唔好,可能要等到幾百年後才為人所知。
作者: Rainlee0426 時間: 20-5-23 15:18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16 22:54 
女生不擅长数学?原因可能是阅读能力太强
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一直顽固存在着性别差距。在几乎所有国家,选择 ...
REALLY?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