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最好教育是自學 [打印本頁]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4 09:42     標題: 最好教育是自學

最好教育是自學 數學神童沈詩鈞爸爸:一日唔想跑唔會有起跑綫

香港競爭激烈,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均會為子女報讀大量補習班,冀「贏在起跑綫」,「數學神童」沈詩鈞的父親沈振雄卻有另一番見解:「佢一日唔想跑,就唔會有起跑綫。」

他08年起義務為學童擔當人生教練,為逾300個家庭「看診」,發現香港家長普遍過分依賴名校和補習社。他認為最好的教育是自學,家長有最大責任,啟發子女從小思考和解決問題。

沈家一門雙傑:次子沈詩鈞在07年破天荒以9歲之齡入讀浸大數學系,時稱「數學神童」,其後到美國修讀博士,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長子沈怡謀亦在14歲考入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系,17歲以一級榮譽畢業,現職英國雷丁大學數學系講師。


▲ 沈詩鈞現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圖片來源:天窗出版社提供)

沈詩鈞9歲之齡 07年入浸大

兒子成名後,沈振雄開始廣為人知,不少人叩門請他教子女讀書,「去街個個都認得我,一年最少有30個人問我點教仔。」隨着接觸的家長愈來愈多,他發現不少港人對教育有誤解,於是在08年開始義務擔當人生教練,為學生「診斷」學習問題,堅持分文不收,去年更將教養兩子和義教的經驗結集成書。

過去11年,沈振雄見過300多個家庭,歸納出普遍失敗原因在於過分依賴學校和補習老師,「佢地風吹雨打報名校;聽日考試,補習社俾晒10年試卷,佢做晒、背晒,聽日咪100分囉,其實佢唔明。」他指不少家長沒有留意子女心理狀況,當仔女遇到困難和挫敗,容易感到孤獨,變得消極和行為異常,家庭悲劇由此產生。

寄語家長 勿依賴名校補習社

沈振雄昨出席樂思集團主辦的分享會時以自己為例,小時候曾兩度跳級,當時班主任主動陪他升班,「雖然幫助並非十分大,但令我有安全感,有勇氣面對困難。好似盲人跑馬拉松有人陪跑咁。」

05年長子怡謀考入牛津大學時,他辭去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的高薪厚職,和怡謀到英國同住兩年;後來次子詩鈞於07年獲浸大取錄,他又陪讀一年,「小朋友心理變化可以好大,個個大佢10年,會好慌!」


▲ 沈詩鈞的哥哥沈怡謀(左),17歲在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系以一級榮譽畢業。(圖片來源:天窗出版社提供)

他認為最好的教育是自學,讓子女學會自行克服困難和挫敗,「你一問就即刻俾答案,就乜嘢都學唔到。你經歷過掙扎,有感受,你成世都會記得。」他不准學生在中五、中六前補習,認為最重要是善用學校,學童在學習上有不明白處,應立即向老師發問。「你唔明,點解唔上堂問老師?英國學生不怕老師,有乜嘢都會舉手講『I do not agree with you』。」

家長需啟發子女思考

談到香港教育缺陷,沈振雄指香港學校只教「What to think」而非「How to think」。他認為要啟發學童自行思考,父母的角色至為關鍵,惟不少家長怕辛苦,不願意投放時間陪子女讀書,問他們問題,「好多家長覺得好小事,認為浪費時間,其實好重要。你不問,子女就不思考,學習就自然慢。」


▲ 沈怡謀(左)和沈詩鈞(右)學業成績卓越。(圖片來源:天窗出版社提供)

他透露現時每周仍與兩子視像通話15至20分鐘,6成時間問他們最近的成果和未來計劃,其餘時間講意見和交流。

沈振雄在300多個家庭中揀選的15名兒童,個個學業有成,他卻笑言變態家庭佔多數,「有父母是高薪高學問,爸爸深夜一時放工回家,不知為何定要叫齊全家一起陪佢睇電視,佢哋都唔肯改變,兩個細路唔夠瞓,成績都好差。」

對於近年家長推崇「贏在起跑綫」,沈振雄卻反問「起跑綫幾時開始?」他認為最重要是孩子本身「想跑」,「要令個細路想跑先得,佢一日唔想跑,就唔會有起跑綫.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4 10:33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4 11:09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4 09:42
最好教育是自學 數學神童沈詩鈞爸爸:一日唔想跑唔會有起跑綫

香港競爭激烈,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均會為子 ...

天生我材, 悉心培養, 又或是人生際遇.

先天, 自發, 又或是努力.

起跑線在那. 又或是因材施教. 又或是隨遇而安.

因人而異.

沈詩鈞確是一個美好的典範. 夢寐以求.



百年鍊一劍.

好像, 朗朗跟父親case. 父子同心.

天才+刻苦+機遇.

成功, 便成仁.



可是,...真的是天才.

作者: jli008    時間: 20-1-4 1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li008    時間: 20-1-4 11: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4 11:51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4 11:52 編輯
jli008 發表於 20-1-4 11:37
雖成長路上不是很合適,但起碼朗父是專一,唔會要孩子多心向多方面,純音樂就音樂,唔會要十八般武藝上身,都情 ...

曾看過電視節目訪問朗朗父親, 有关朗朗生命歷程.極之艱苦, 甚至差不多是身家性命相抵去令朗朗走上的成功之路.

個人很喜歡. 朗朗鋼琴, 跟父親二胡合奏的"賽馬"一曲.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4 12:12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朗朗父母好彩,佢仔真係有才華和夠堅毅。睇報導,佢早期好多時係鬧得逼得好激,嘈得激烈時有挑釁個仔去跳樓。講到全家家無恆產咁栽培朗朗,如果唔成功就全家自殺.....
咁樣的教法,大家見到成功的朗朗,可能痴咗、死咗的不知幾多。


作者: jli008    時間: 20-1-4 1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li008    時間: 20-1-4 1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4 12:37

Jane1983 發表於 20-1-4 12:12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朗朗父母好彩,佢仔真係有才華和夠堅毅。睇報導,佢早期好多時係鬧得逼得好激, ...
是的.可能"偉人"是這樣鍊出來的.

堅毅, 也是身體內的DNA. 是天份.
很難強求.

作者: jli008    時間: 20-1-4 13: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4 13:24

jli008 發表於 20-1-4 12:37
朗父年代同現今年代生活及資訊都差很多.  但現在香港所謂的教育制度,父母有冇痴咗、死咗就真係唔知,但都已 ...

呢個世代生兒養女確係難。為另一個個體,付出一生咁多時間、金錢和精力,對方仲要未必對你好,感激你的付出......值唔值得真係好難講。

之前係BK,有女網友湊仔感嘆好後悔。佢話打工唔鍾意,可以辭工。結婚唔適合,可以離婚。但生仔就至少18年的責任。其他人勸佢上到中學會好好多,佢話而家先2歲,十幾年好難過。我唔會帝佢生之前做乜唔諗清楚,因為真係難。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4 13:32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4 12:37
是的.可能"偉人"是這樣鍊出來的.

堅毅, 也是身體內的DNA. 是天份.

先唔講小朋友係咪命硬,只講父母。發現小朋友有天份,即刻辭工、變賣資產,兩公婆分隔兩地,一年唔見一次,帶個仔女周圍拜師、比賽。咁樣的玩法,有幾多人會咁做。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4 13:46

jli008 發表於 20-1-4 13:01
每個孩子都一樣有機會係"偉人",衹係父母點樣自身教學,唔可以一味單靠學校老師, 若是單靠老師,後果隨時很不 ...
說的對.
自問小兒数學是小優.話不上天才,
已是天份很高.
但,從未有想走向沈詩鈞那種境界.
亞仔活得自在, 從未要求特大數學成就.
現在, 進入大數據時代, 小兒修大數據科,
游魚得水.

縱觀, 小朋友各善勝長.家長能夠理解和指導自已兒女發揮所長.已經很好了.


作者: jli008    時間: 20-1-4 14: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曳人    時間: 20-1-4 17:31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4 13:46
說的對.
自問小兒数學是小優.話不上天才,
已是天份很高.
我搵過沈先生傾計,坦白講,就算有天份,亦好難做到佢所付出嘅!真係好多學習嘅時間,無乜娛樂,當人人話佢兩個仔係天才,其實佢所付出嘅努力,係常人嘅倍數!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4 17:40

回覆 jli008 的帖子

我有個前輩朋友,後生時他無結婚、無仔女,一路多少有d遺憾。
近一兩年,佢工作麻麻地如意,提早退休移民他鄉,買了間大屋養了6隻狗,種了好多植物。佢話想不到當初的遺憾原來是blessing in disguise。一家黃口小兒等你養,唔到你唔搏殺。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4 21:0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4 10:33
天生我材, 悉心培養, 又或是人生際遇.先天, 自發, 又或是努力.起跑線在那. 又或是因材施教. 又或是隨遇而 ...
父母的悉心培養都好重要, 又要父母自己有能力去教. 沈父及郎爸都要有相當的相關學問,才可以train出奇才. 或者有些人好運, 遇到伯樂老師, 才可以有更高成就. 我父母都沒有學識, 但我父親好明白我喜歡追求學問的心態. 好感謝佢好放手比我自己追求理想. 對於我兒子, 我就成日跟他說他很幸運, 有很多資源可以學到最好的. 只有自己肯努力.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0-1-5 09:52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4 21:00
父母的悉心培養都好重要, 又要父母自己有能力去教. 沈父及郎爸都要有相當的相關學問,才可以train出奇才. 或 ...

你的孩子的確幸福,因為有你親自教導。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5 14:49

Radiomama 發表於 20-1-5 09:52
你的孩子的確幸福,因為有你親自教導。

其實我覺得能教他的非常有限. 最多也是中學數學及在理科方而能給他多一點啟發,
大部份的知識都靠他自己想學, 語文及其他都要靠在學校浸 .他們這個年代書本又多網上資訊又多, 想學什麼都容易, 負擔得起的可以給他報些比較優質的科學summercamp(如CTY).
至於數學, 是最容易教的一科, 最多參考書最多練習. 但還是要他自己肯學才教到. 當然過程中父母還是要不斷提點的. 現在初中成熟一點最想他學習專心及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學好時間管理...

慶幸在EK都看到不少分享育兒心得, 不斷從錯誤中學習. 有時見到在別人身上work, 在自己兒子身上又唔work, 又要重新學習. 每個孩子的成長步伐不同.

我最想還是想兒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追求好的成積或者將來在社會的成就也是為他自己負責任. 成就的定義很廣, 我們普通人覺得
讀完高等教育有份好工已經滿足了.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0-1-5 14:56

小曳人 發表於 20-1-4 17:31
我搵過沈先生傾計,坦白講,就算有天份,亦好難做到佢所付出嘅!真係好多學習嘅時間,無乜娛樂,當人人話佢 ...

有趣啊!真的是免費服務?介意分享多一點他的advice嗎?
你的孩子會試行那一條路呢?HKUST的Dual program會否已用他好多時間?

作者: 小曳人    時間: 20-1-5 17:53

本帖最後由 小曳人 於 20-1-6 11:16 編輯
Radiomama 發表於 20-1-5 14:56
有趣啊!真的是免費服務?介意分享多一點他的advice嗎?
你的孩子會試行那一條路呢?HKUST的Dual program ...

係免費,係近年已經唔收細路,因為呢代d細路無決心改變命運,佢近年就算收,都係窮苦家庭,唔怕辛苦,最重要嘅係:想讀醫科!
佢嘅advice 應該書上有,我收到嘅formula 係中一至中三要學哂高中課程,高中時集中做past paper,最少10年,年日定下time table,放學無活動,返到屋企去完廁所衫都唔好換就開始做功課,每日最少1小時自修,有問題一星期見補習老師一次時問

問心,我唔想仔讀醫,亦無需改變命運,所以佢嗰套唔啱我

至於DP,又唔算好花時間,但的確會有野唔明,睇多兩次又OK,因為我地想要ref letter,所以都希望仔佢做好d,有需要就會搵朋友幫手睇一下佢d功課 (我自己大學讀pure science,總變到d朋友幫到忙)

我仔,暫時係自製加速課程,會自修報考IAL,考完再決定升學問題,始終仲細,佢仲想痴住屋企,如果局勢正常返,傾向俾佢响科大讀,讀到想去外地先走,無時間表,但海外就最好滿16歲,會比較易入知名大學,特別係美國!但同d 教育顧問傾過,似乎強大自學能力、鍾意學習,呢d並唔係吸引人收嘅特質,唔算係personal statement 重心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5 18:56

小曳人 發表於 20-1-5 17:53
係免費,係近年已經唔收細路,因為呢代d細路無決心改變命運,佢近年就算收,都係窮苦家庭,唔怕辛苦,最重 ...
謝謝分享!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0-1-5 19:44

小曳人 發表於 20-1-5 17:53
係免費,係近年已經唔收細路,因為呢代d細路無決心改變命運,佢近年就算收,都係窮苦家庭,唔怕辛苦,最重 ...

Wow, 初中讀晒高中的課程,高中就drill past paper, 以入醫為首要。

跟EK一位每天寫好多篇日誌的網友似乎係同一類型。

Same here, 我仔沒有讀醫的打算、也不是要求改變什麼命運,好難照著辦。不過認識的年輕人就算讀醫科,也沒有push得咁緊要;反而我擔心這樣培訓出來的醫學生,承受不了失敗的壓力,容易行歪路。



作者: 小曳人    時間: 20-1-5 20:01

Radiomama 發表於 20-1-5 19:44
Wow, 初中讀晒高中的課程,高中就drill past paper, 以入醫為首要。

跟EK一位每天寫好多篇日誌的網友似乎 ...
呢代講生涯規劃,講興趣,如果一個人嘅方向/興趣去咗錢度,可以捱到幾耐?真係接受唔到!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6 00:00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20-1-6 00:04 編輯
小曳人 發表於 20-1-5 17:53
係免費,係近年已經唔收細路,因為呢代d細路無決心改變命運,佢近年就算收,都係窮苦家庭,唔怕辛苦,最重 ...

'這位 沈爸,其實好有心,好欣賞佢幫 窮人。
對於一些比較聰明又勤力的孩子,要有目標地集中精力學提早完成某些科目其實不難,尤其理科及數學。當然要花桓對大的努力。如果要佢十項全能,十級鋼琴游泳校隊,就不能要求太多了。如果是窮人家也未必有錢學音樂。香港最困難是母語中文,又要用英語學知識。在兒子身上的感覺是,他用英語作爲母語學所有用於學業上的知識,而中文是中常生活應用。相對輕鬆一點
另一位喜歡分享又集中讀醫的heha網友, 看他的分享肉緊又真實,要做精英,苦功是少不免的,要有成就無捷徑。
對於自己孩子,真的量力而爲,資源豐富的他們,要懂得珍惜及努力。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6 08:28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6 00:00
'這位 沈爸,其實好有心,好欣賞佢幫 窮人。
對於一些比較聰明又勤力的孩子,要有目標地集中精力學提早完 ...
仍然可見到這裡對教育有熱枕的家長們.深感高興.謝謝.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6 10:31

小曳人 發表於 20-1-5 17:53
係免費,係近年已經唔收細路,因為呢代d細路無決心改變命運,佢近年就算收,都係窮苦家庭,唔怕辛苦,最重 ...
我仔上完第一堂DP, 無朋友, 悶, 唔想上. 我就同佢講, 讀DP可以學到學校以外更深的課程, 對申請大學可能有幫助參考(未知是否有用), 他就口頭說會努力. 近來跟兒子談得多升學問題, 他當然也望高處,當然也是我們直接表達了對他的期望. 雖然今年成熟了很多, 但仍是很幼稚. 只是想, 未有方法讀書. 我都有這個方向, 也在plan自制加速課程, 先試下自己報IGCSE, 之後再自修報考IAL.

外國大學都要先考慮成積好, 再要看看申請的學生有什麼特質, 英國大學好像直接以成積作考慮, 美國大學就會成積之外再看某方面特質(我只是一知半解, 未詳細了解)
可以再分享下顧問的意見嗎?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6 10:33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20-1-6 11:39 編輯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6 08:28
仍然可見到這裡對教育有熱枕的家長們.深感高興.謝謝.

對呀, 不少網友的分享真的獲益不少.(之前居然打錯字...)

作者: 小曳人    時間: 20-1-6 11:11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6 10:31
我仔上完第一堂DP, 無朋友, 悶, 唔想上. 我就同佢講, 讀DP可以學到學校以外更深的課程, 對申請大學可能有幫 ...
當初我仔上DP,咁啱班上有3個小學生,堂堂坐頭位,所以好快3個人仔就熟絡起嚟,其中一位係同校嘅師弟仲住同一屋苑,所以我地比較幸運,完全無適應問題
關於IGCSE or IAL, 我地試過响"補習社" 免費做評估,結果係無任何prep+部份topic未接觸過嘅情況下,攞到highest grade!所以我地skip IGCSE, 會直接考IAL,所以,有需要時,可以揾有offer IGCSE 嘅補習社

至於升學顧問,其實我見過市面上好幾個顧問或佢地嘅講座,包括Axxx, Exxx,仲跟緊Cxxx上英文,但又偏偏唔想俾顧問服務俾我地

in short, 英國大學簡單d,成績行先,但就算你全top score 都好,牛劍兩間係收唔哂嘅,所以都要靠面試同personal statement 揀人,劍見嘅比例比牛高,有人話劍係到面試時先睇下份PS,問下問題咁,唔知真定假。有師兄提過,攞住學校嘅predicted score 去報大學,conditional offer 通常要求比較低,考試壓力會細d,但如果攞齊成績先去報,一般offer嘅成績會高dd

美國就被顧問強烈唔建議太細報名,原因係無其他人咁多時間/機會去製造學習/服務經驗,預計去美國,最少要3年時間製造經驗,去寫好PS,美國大學係寧可收一個精彩嘅地球人,都唔會收一條書蟲,所以社會服務、國際觸覺/經驗、leadership 等,都好緊要!而比較樂意收young applicant 嘅STEM強大學有MIT同 Carnegie Mellon,但... 顧問話MIT呢兩年唔見收中國護照嘅學生

其實聽完佢地講,我終於有d明白,點解較多case係自修IAL,然後入劍牛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6 12:04

小曳人 發表於 20-1-6 11:11
當初我仔上DP,咁啱班上有3個小學生,堂堂坐頭位,所以好快3個人仔就熟絡起嚟,其中一位係同校嘅師弟仲住同 ...
謝謝分享! 我仔其實冇你仔咁叻,我打算佢正常年紀升學. 但我希望在他能力接受到的情程下教他高於常規課程,但他不是科科都跟到,衹有數理科可以加速,兩科語文就要跟正常程度了。我而家想多了解升學資料提早準備。見佢開始成熟了自己願意先可以開始加碼。
成積好的人好多,要在叻人中要挑選,系要有其他特質。而"特質"其實又好廣,因人而異,美國人特別注重創意.是否死讀書其實他們都好易就分到。做個精彩的地球人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6 12:35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6 12:04
謝謝分享! 我仔其實冇你仔咁叻,我打算佢正常年紀升學. 但我希望在他能力接受到的情程下教他高於常規課程, ...

是的, 每個小朋友都有"特質".

我囝有很好的數學天賦, 但奇怪, 沒有賦予他對數學的興趣.

所以, 他完全不像別的數位資優生, 深刻研究, 鑽研數學.

我也隨遇而安, 好了!


不過, 我是十分支持發揮小朋友所長.

只是, 自己做得不好而且,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6 13:58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6 12:35
是的, 每個小朋友都有"特質".我囝有很好的數學天賦, 但奇怪, 沒有賦予他對數學的興趣.所以, 他完全不像別的 ...

你個仔讀大數據, 其實已經很有效地應用數學了.

細佬仔你有時估佢唔到, 好似我外, 原本中學都無心機讀書, 去左外國讀書, 突然間成熟左, 讀完大學(理工科)返香港工作, 轉了很多工, 他轉工的原因是想學更多野, 個個老板都留佢, 叫佢再反來, 幾年間他在香港不同大學讀了起碼兩個碩士, 最後份工做金鎘科技方面的. 成日話D知識唔夠用, 而家又去澳洲深造一年.

只要孩子有正面心態, 他們會懂得為自己開創一條新路.



作者: akys    時間: 20-1-6 23:3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6 12:35
是的, 每個小朋友都有"特質".我囝有很好的數學天賦, 但奇怪, 沒有賦予他對數學的興趣.所以, 他完全不像別的 ...
隨緣吧!我孩子又係夠就算,逼唔到。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7 12:41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6 13:58
你個仔讀大數據, 其實已經很有效地應用數學了. 細佬仔你有時估佢唔到, 好似我外甥, 原本中學都無心機讀書,  ...
明白. 是的.
作者: nkd    時間: 20-1-7 16:27

akys 發表於 20-1-6 23:30
隨緣吧!我孩子又係夠就算,逼唔到。
到時到候會自己發力。

等啦,花自然會開。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7 16:35

akys 發表於 20-1-6 23:30
隨緣吧!我孩子又係夠就算,逼唔到。
隨緣!是的,也會諒解和支持.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3:19

最好的學習方法?計我話不是自學,是有個伯樂帶住。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9 15:17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9 13:19
最好的學習方法?計我話不是自學,是有個伯樂帶住。
同意, 有伯樂帶住, 都要肯自學. 只有自己有desire去追求才有用. .伯樂是要點火, 要有效地啟發孩子的興趣.
作者: mikimoto12    時間: 20-1-9 17:41

本帖最後由 mikimoto12 於 20-1-9 17:57 編輯

唔明點解話沈家兄弟發展好好係美好的典範。而家沈怡謀係Leeds 數學系講師,沈詩鈞係UCLA adjunct guest lecturer,亦即合同工臨時講師,在學界係好普通,並不是甚麼成就。相信以他兩兄弟的聰明,當日不跳級,亦不會比現在差。那麼家長又何必為博個天才名聲,犧牲咗細路仔一切娛樂,咁細入大學,仲要連累父親辭去工作,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是否是家長要出天才仔嘅願望過於迫切,置孩子及家庭最佳利益於不顧,堅持製造天才。這樣真的是美好嗎?今時今日,最後其實都是做普通人來的。所以為搶跑犧牲咗咁多,最終都是無所謂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8:35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9 15:17
同意, 有伯樂帶住, 都要肯自學. 只有自己有desire去追求才有用. .伯樂是要點火, 要有效地啟發孩子的興趣. ...

有伯樂就唔係沈爸爸口中簡單「自學。」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9 18:35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9 13:19
最好的學習方法?計我話不是自學,是有個伯樂帶住。
絕對正確.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9 18:39

mikimoto12 發表於 20-1-9 17:41
唔明點解話沈家兄弟發展好好係美好的典範。而家沈怡謀係Leeds 數學系講師,沈詩鈞係UCLA adjunct guest lec ...
是沈家自已取向.而且,兩兄弟未來發展, 有何突破,
也難定.
個人覺得, 是早上路,
而路有多遠, 未知之数.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8:40

mikimoto12 發表於 20-1-9 17:41
唔明點解話沈家兄弟發展好好係美好的典範。而家沈怡謀係Leeds 數學系講師,沈詩鈞係UCLA adjunct guest lec ...

睇下如何訂義美好,成功。

人哋醉心於數學研究,大學係最佳地方。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8:45

mikimoto12 發表於 20-1-9 17:41
唔明點解話沈家兄弟發展好好係美好的典範。而家沈怡謀係Leeds 數學系講師,沈詩鈞係UCLA adjunct guest lec ...

No offence.  我覺得最大問題,係9歳入浸大。 10歲入HKU,牛津可以嗎?

識一個女孩好勁,14歲入到英國唔錯大學,但唔係最頂幾間,佢唔讀,最終17歲入牛津。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8:5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9 18:39
是沈家自已取向.而且,兩兄弟未來發展, 有何突破,
也難定.
個人覺得, 是早上路,

唔知點解有好多細個就好神童的,大個就冇咁神。又有啲細個一無是處,大個又好神。

快上路,係咪最佳策略,見仁見智。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9 19:22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9 18:56
唔知點解有好多細個就好神童的,大個就冇咁神。又有啲細個一無是處,大個又好神。

快上路,係咪最佳策略 ...
人,隨年月,自然長大,是天然定律.有些面對優質的子女, 當然希望多做事,
多培養, 早上路, 行遠d.

我家嗰位神童, 只會扮唔知, 扮唔叻.
等緊佢变身.
一無是處,可能係扮出嚟.可能係智慧.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9:3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9 19:22
人,隨年月,自然長大,是天然定律.有些面對優質的子女, 當然希望多做事,
多培養, 早上路, 行遠d.

鬼佬似乎看神童比較隨心,無亞洲學校家長看咁得咁重,下下冠以神童精英,最短時間上到最高點,可能錯過不少沿途風景。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9:37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9 19:22
人,隨年月,自然長大,是天然定律.有些面對優質的子女, 當然希望多做事,
多培養, 早上路, 行遠d.

如果下下神童前,精英後,壓力唔係個個孩子頂到。唯有扮普通。

又或者家長不懂得停,孩子識又加深加多啲,正常人都識扮蠢做少啲。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9 21:06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9 19:30
鬼佬似乎看神童比較隨心,無亞洲學校家長看咁得咁重,下下冠以神童精英,最短時間上到最高點,可能錯過不 ...
鬼佬都好重視因材施教,好像澳洲的華裔神童陶哲軒。澳洲當年都國寶級咁培養,不斷challenge拿好多奬。現在是現代出色的數學家。當然Terrance Tao是真神童。如果沒有父母及有心人悉心裁培,成就也未必 顯著。
聽人說MIT最多高功能自閉症的人. 那些人在普通世界可能什麼也做不成,那裡就求才若渴。中囯也喜歡捉D天才去培訓,當然失敗的個案是有的,但相信有很多好的成果。
世事好難預料,又要天時地利人和。但一樣野比較肯定,免強就無幸福。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0-1-9 21:17

比利時男孩勞倫特·西蒙斯(Laurent Simons)原本希望創下9歲大學畢業的世界紀錄,但夢想難以實現,他已經從就讀的荷蘭大學退學。
勞倫特的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在10歲生日,也就是今年12月26日之前大學畢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僅9歲的大學畢業生。
不過荷蘭艾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告訴他們說,勞倫特在生日之前仍然有太多考試還沒有完成。
學校建議勞倫特在2020年年中畢業,但是他的父母立刻決定中斷他的大學課程。
勞倫特的父親亞歷山大·西蒙斯向荷蘭媒體透露,艾因霍溫理工大學批評他經常與媒體拉關係宣傳兒子。
「我們被學校告知,媒體曝光給孩子太多壓力,如果我們繼續讀下去,需要給孩子做心理檢查。」
「如果一個小孩足球踢得好,我們就覺得媒體關注很好很正常。我的兒子有不一樣的天分,他為什麼就不能自豪呢?」
勞倫特自己也在社交網站Instagram上發了一張截圖,上面顯示艾因霍溫理工大學11月發的電郵,顯示他可能在12月畢業的日期。勞倫特給這張截圖配文說:騙子騙子,大騙子!!!
艾因霍溫理工大學所發的一份聲明表示,勞倫特要在10歲生日之前完成所有課程是不實際的,而且他還需要發展自己的「洞察力、創造力和分析批判能力」。聲明說,如果他一定要匆忙完成課程,他的學業可能受到影響。
艾因霍溫理工大學同時表示,應該謹慎對待避免「給9歲學生過大的壓力」,而這個學生「有超凡脫俗的天分」。
勞倫特的智商水平達145分,4歲開始上小學。
他6歲時入讀中學,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讀完了6年的中學課程,為大學課程打下基礎。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美國人邁克·基尼(Michael Kearney)1994年獲得大學學位,創下最年輕大學生世界紀錄。他當時年僅10歲。
Source: BBC中文 2019年 12月 11日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0-1-9 21:18

以上是一則近日的新聞報導,想指出外國也有愛炫耀的家長。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9 23:12

Radiomama 發表於 20-1-9 21:18
以上是一則近日的新聞報導,想指出外國也有愛炫耀的家長。
這種父母過了火,反面教才. 小孩身心健康要優先考慮.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0 14:51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9 21:06
鬼佬都好重視因材施教,好像澳洲的華裔神童陶哲軒。澳洲當年都國寶級咁培養,不斷challenge拿好多奬。現在 ...

不是不因材施教,只係不把神童,天才,精英標簽隨便派。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0 14:58

Radiomama 發表於 20-1-9 21:18
以上是一則近日的新聞報導,想指出外國也有愛炫耀的家長。

也有。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0 18:39

小曳人 發表於 20-1-4 17:31
我搵過沈先生傾計,坦白講,就算有天份,亦好難做到佢所付出嘅!真係好多學習嘅時間,無乜娛樂,當人人話佢 ...
會唔會知沈氏兄弟lQ指數?是超級天才?愛恩斯坦嗰隻?



作者: 小曳人    時間: 20-1-10 20:37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0 18:39
會唔會知沈氏兄弟lQ指數?是超級天才?愛恩斯坦嗰隻?
以我所知,無check其實佢兩個係有能力加用功得到成就嘅,我個人唔太鍾意"天才" 呢個term, 好似唔駛用功咁
佢咁train法,又點可能去到愛恩斯坦 level 呀?!


作者: mikimoto12    時間: 20-1-10 22:15

早先讀過沈家兄弟的故事,總感覺係佢地父親想要兒子跳級,不肯等,要證明兒子們係天才。只看到父親全力push兩個仔,犧牲了自己的工作與個人時間,將全部生活圍繞陪仔讀書。

但是,我唔知是佢兩個仔迫切要自學,還是父親迫切要他們學。

兩兄弟究竟是否必須跳級咁多才能學習?我認為並不是有必要。如果佢地當初正常升學,成就有可能仲高過現在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1 14:06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11 14:20 編輯
小曳人 發表於 20-1-10 20:37
以我所知,無check其實佢兩個係有能力加用功得到成就嘅,我個人唔太鍾意"天才" 呢個term, 好似唔駛用功咁
...

謝謝!有天賦.也必須用功.
只是事半功倍而已.
更加上環境(资源)輔助.
才有不一樣的效果.

作者: Osiana    時間: 20-1-17 23:37

mikimoto12 發表於 20-1-9 17:41
唔明點解話沈家兄弟發展好好係美好的典範。而家沈怡謀係Leeds 數學系講師,沈詩鈞係UCLA adjunct guest lec ...
同意!其實呢D都唔算係乜成就。 佢地只係大學教授有乜咁叻?


跟一般叻嘅人都可以做到,只不過你早幾年,佢地遲幾年。

又唔係諾貝爾獎,又唔係有創新發明。


一個平常叻人,22歲大學畢業,跟住上碩士博士,做研究,專心研究,得到學術成就,如高錕、黃麗松,更加叻。(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都有好多世界級出色的醫生教授。)


作者: piglover    時間: 20-1-18 08:20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piglover 於 20-1-18 08:23 編輯

我覺得大家討論嘅重心錯佐。沈先生小朋友是否天才,並不是要討論的地方。其實,沈先生話香港家長過份依賴補習社,令小朋友失去自學能力。

我眼見好多K1-2 小朋友,已經忙於上補習班。中文認字要補早X, 數學要補eyexxxxx mathxxxxx。普通話又補,英文又補。仲有一大堆面試班,就係要操練考小學。我其實有問過班家長,小朋友過份補習,平時返學還會專心上堂嗎?

我以前的年代 ,中四會考才會上補習班。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8 15:07

小曳人 發表於 20-1-4 17:31
我搵過沈先生傾計,坦白講,就算有天份,亦好難做到佢所付出嘅!真係好多學習嘅時間,無乜娛樂,當人人話佢 ...

訪問他兩個兒子,他們的角度又會點呢?

我最記得電视看过訪問他的細仔,當時已经入咗大學,佢最想跟小學同學玩........ 咁乜野係愉快学习?!又听听其他同学点睇父亲陪着他上课的情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8 15:09

piglover 發表於 20-1-18 08:20
我覺得大家討論嘅重心錯佐。沈先生小朋友是否天才,並不是要討論的地方。其實,沈先生話香港家長過份依賴補 ...

他的儿子沒有出去䃼习班,只是在家中私补。有什么分别呢?

作者: piglover    時間: 20-1-18 23:09

ANChan59 發表於 20-1-18 15:09
他的儿子沒有出去䃼习班,只是在家中私补。有什么分别呢?

如果小朋友覺得覺學校小的課程浅,請私補,想學深d,我覺得可以接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9 06:24

piglover 發表於 20-1-18 23:09
如果小朋友覺得覺學校小的課程浅,請私補,想學深d,我覺得可以接受。

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栽培資優兒童要考慮得更多更遠。人生苦短,亦好公平,有得肯定有失,數學超前,語文,社交,價值觀都要考慮。

我的個別經驗是要專精同時,不要太多其他缺點,在未來社交上,社會上條路會易啲走落去,而且會開心些,平衡些。坦白說,我不知道沈家兒子們數學以外的狀況。

我現在還記得我問過兒子,你返學會唔會覺得課程太淺,冇嘢學,他的答案是返學最開心是打乒乓波,同同學玩,放學校外排隊吃燒賣。他小五已經學 Stanford EPGY 的 Calculus,我們跟他的小學校長商量過兩次,最後缺定不跳班,但上多一些增潤課程。

我作這個決定之前,兒子已經知道自己數學的天份,但亦清楚大學不會讀數及理科工程,所以大家走咗去多元智能發展,十多年後,他的數學在專業上都是出色的,社交及人際關係都唔錯。

作者: piglover    時間: 20-1-19 10:15

ANChan59 發表於 20-1-19 06:24
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栽培資優兒童要考慮得更多更遠。人生苦短,亦好公平,有得肯定有失,數學超前,語文, ...

你可能有所誤解,你說的是精英孩子。但的想說的是,普遍香港家長太依賴補習班。但這些小朋友係普通人,並非精英。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19 10:34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我作這個決定之前,兒子已經知道自己數學的天份,但亦清楚大學不會讀數及理科工程。

@@@


好奇一問,你仔仔小五已清楚大學不會讀數及理科工程?他那時是想讀什麼?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9 11:07

piglover 發表於 20-1-19 10:15
你可能有所誤解,你說的是精英孩子。但的想說的是,普遍香港家長太依賴補習班。但這些小朋友係普通人,並 ...

我一直按你的話題開始,你說沈父不建議補習班,我說他在家私補,我誤會什麼?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9 11:17

Jane1983 發表於 20-1-19 10:34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我作這個決定之前,兒子已經知道自己數學的天份,但亦清楚大學不會讀數及理科工程。 ...

我自己是工程師,在家中我們會討論不同學科的內容,優缺點。

自小讓他接觸不同的學科,包括在大學旁聽,參觀一些科研成果,有兩三次,他有一些認知。

當時沒什麼特別喜歡的科目,我們教導他不知道喜歡什麼學科沒所謂,當要知道什麼你不喜歡。

他到中二在 Imperial College 修一個 STEM 課程,在 company visit 之後,才清楚自己知道想讀數學應用在經濟或金融方面。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19 11:34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謝謝分享
作者: October.    時間: 20-1-19 14:59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20-1-19 15:06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0-1-19 11:17
我自己是工程師,在家中我們會討論不同學科的內容,優缺點。

自小讓他接觸不同的學科,包括在大學旁聽, ...

我仔對BIO,CHEM 有興趣,之前嗰課教到DNA, 佢好感興趣,一路解釋啲CASE俾我地聽,學校又推薦佢去參加BIO比賽,令到佢更加有信心,佢話想讀生物工程,我就完全不懂,覺得呢科係香港讀完唔知做乜好? 據你所知,呢啲科易揾工嗎?(師9角度,,男仔要養妻活兒,揾工揾食都要考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9 16:50

October. 發表於 20-1-19 14:59
我仔對BIO,CHEM 有興趣,之前嗰課教到DNA, 佢好感興趣,一路解釋啲CASE俾我地聽,學校又推薦佢去參加BIO比 ...

首先利申:我唔止一個工程師專業資格,其中一个是生物医学工程。

这一科BME跟其他科有些不同,特别在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不是传统的工程,是跨学科,因为中大及港大都是工程及医学院合作的课程,所以在一些基本医疗及工程都要修读,因此这一科,所修学分会多一些,如果好学的学生会鈡意,如果想 hea 住毕业,咁不如读其他工程。

在几间大学,近年来除了土木工程之外,这科收生成绩最高,而且多数是独立收生,所以不需要被电脑拖住收生要求,所以M1M2,物理是必须的。

毕业之后,跟其他工程的出路一样,亦有分别。例如走 BME Scheme A, 政府EMSD,医管局,私家医院及HKPC有位。

私人公司有关医疗器械的有项目工程师,销售,技术服务,法规(绝大部份医疗器械要经不同國家注册认可,例如美国FDA,欧盟 CE MDR, 中国药監局等等),品质(用 ISO 13485 ,而不是一般的 9001。),医疗设备在电子,电机设计方面都另外有標準,安全系数,风险评估都有更高的要求。

我个人觉得 multidisciplinary 的最大好处,就是训练懂得如果跟不同专业沟通,例如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監管人员等等。

最近考咗一个BME的申请者,他在私人机构做技术服务,医管局合约两年,私家医院三年,做了不少项目,例如设备的风险管理,提高採购品质,改善手朮室的网络系统及不同牌子设备的整合,实验室的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验收,都可以几多元化。

我识的 mentees 有些是做銀行Mangement Trainee 机管局航空管制员,投资银行,初创医疗设备公司(例如手机机械人,wearable devices), 补习都有。

如果他真的有兴趣向这方面发展,我建议读埋 PHD ,香港首选中大港大,还有出去外國深造。我知不少男仔想做设计,我的忠告是拿住 BEng 就唔好谂,起码都 MPhil 及PHD.

私人的问题,PM我好d。



作者: October.    時間: 20-1-19 18:14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20-1-19 18:16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0-1-19 16:50
首先利申:我唔止一個工程師專業資格,其中一个是生物医学工程。

这一科BME跟其他科有些不同,特别在 Mul ...

原來要TAKE物理,唔使諗囉,我仔冇讀PHY.
多謝您分享. 讀呢科,職業都幾多選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0:54

October. 發表於 20-1-19 18:14
原來要TAKE物理,唔使諗囉,我仔冇讀PHY.
多謝您分享. 讀呢科,職業都幾多選擇.

現在不少工程科已經不再那麼集中工程知識方面,加上中學及大學通識教育的改變,是適合更多不同的行業及工種。

如果我們不再限制單一行業,不少專業學位可以跨行業的,但跨界别之後,有些是差咗,有些會持平,有些會有另一片天。要看眼光及際遇。

作者: LingChiBaBa    時間: 20-1-20 13:50

October. 發表於 20-1-19 18:14
原來要TAKE物理,唔使諗囉,我仔冇讀PHY.
多謝您分享. 讀呢科,職業都幾多選擇.

中大嘅BME,Physics唔係compulsory。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4:27

LingChiBaBa 發表於 20-1-20 13:50
中大嘅BME,Physics唔係compulsory。

不少大學因為遷就工程學院,不能寫得咁死,但如果獨立收生,過咗工程學院的最低要求,就可以按申請人數,平均成績,自己再作調整。

非三大因為要保學額,收咗冇 Physics,只有combined science - Physics及冇M1M2,結果是讀唔掂。以後,唔會寫出來,但就不會隨便再收。

每次審核香港不同大學工程學院,HKlE都好關注他們的收生學科組合情況及入讀後的表現。

作者: LingChiBaBa    時間: 20-1-20 15:52

ANChan59 發表於 20-1-20 14:27
不少大學因為遷就工程學院,不能寫得咁死,但如果獨立收生,過咗工程學院的最低要求,就可以按申請人數, ...

中大BME Year1都會讀返Phy/Chem/Bio/Maths 嘅Foundation course,我諗如果真係有興趣,都可以考慮嘅。

我覺得BME,Phy/Chem/Bio都用得著,又唔係好多學生DSE都修齊Phy/Chem/Bio/M2。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0 16:18

LingChiBaBa 發表於 20-1-20 15:52
中大BME Year1都會讀返Phy/Chem/Bio/Maths 嘅Foundation course,我諗如果真係有興趣,都可以考慮嘅。

我 ...

我们的分歧只是,入学 vs 毕业!

亦带出新高中学制的缺陷,过份强调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但数学减半,变成两头唔到岸;语文理論上有提升,但又唔觉,课堂时间根本唔夠深入教咁多科!

作者: October.    時間: 20-1-20 19:56

ANChan59 發表於 20-1-20 10:54
現在不少工程科已經不再那麼集中工程知識方面,加上中學及大學通識教育的改變,是適合更多不同的行業及工 ...

明白, 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

BME入學分數都好高, 有時會諗, 以高分入, 出來唔係做專業, 倒不如讀一科可以考牌既.


作者: October.    時間: 20-1-20 19:57

LingChiBaBa 發表於 20-1-20 13:50
中大嘅BME,Physics唔係compulsory。
原來BME都要好高分先入到, 諗下就算.

作者: lovenature    時間: 20-1-21 06:44

October. 發表於 20-1-20 19:56
明白, 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

BME入學分數都好高, 有時會諗, 以高分入, 出來唔係做專業, 倒不如讀一科可以 ...
香港就業種類不夠多樣化,好似高分的人聚哂係某些科目,跟我們上一代很不同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1 10:54

lovenature 發表於 20-1-21 06:44
香港就業種類不夠多樣化,好似高分的人聚哂係某些科目,跟我們上一代很不同 ...

这个要看政府及中央对香港的定位,经常口唇边讲,金融、物流,创科,其他又如何呢?

如果不多元化,自然係有几个特别瞩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21 10:56

October. 發表於 20-1-20 19:56
明白, 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

BME入學分數都好高, 有時會諗, 以高分入, 出來唔係做專業, 倒不如讀一科可以 ...

你留意是两个计算方法不同,31是星星加咗分的,27是 best of five 冇特别为星星加分,27 是合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21 10:59

October. 發表於 20-1-20 19:56
明白, 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

BME入學分數都好高, 有時會諗, 以高分入, 出來唔係做專業, 倒不如讀一科可以 ...

都唔一定,興趣重要。

環球商業都好高分,都係無牌。出香港,英國神科 PPE,都係無牌。

老闆用唔同牌的專業人士,多數自己無牌。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1 12:09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21 12:12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0-1-21 10:54
这个要看政府及中央对香港的定位,经常口唇边讲,金融、物流,创科,其他又如何呢?

如果不多元化,自然 ...

中央和香港對年青人的工作安排, 有什麼影響, 暫且不提.

最基本, 香港家長, 對職業理解, 和孩子前途, 已經比較狹窄.


比如, 我一位朋友, 孩子也算讀到書, 成績都唔差, 佢特點係刻苦, 可以長年累月, 長期間溫習.

家長目標只有一個: 醫生,

始終, 考試也有高低, 醫生未能達標, 也找物理治療讀.

後來, 我問朋友: 你囝很有志向, 致力從醫. 朋友回覆: 亞囝完全沒有什麼主動, 只是為了長期生活穩定, 當然, 社會地位高, 才選物理治療專業.

專業有保障啊!!!


香港要多元化. 首先, 家長/學生可以見識到什麼?


你我都是都處跑, 接觸較廣.

國內電視經常有些專輯介紹工作人員, 社會時事.

就以國內工程為例, 工種多的是.

比如, 一位新疆碩士, 跑去開發ARJ21第一代中國商用飛機, 0開始至民航局審批飛機可合格飛行.

又一位女工程師, 做風力發電, 每天爬上風力發電機頂, 做研究. 一天便一整天.

又一個歌唱節目, 一位年青女觀眾是火箭工程博士, 一家三代從事火箭工程.


這一些, 香港也少接觸.


三年前, 去蘇州一家小的機器用刀具廠. 工廠面積不大, 卻有研發機械人,

經理自己掌開發, 下面, 簡單也分機械, 電腦程序, 甚至, 有同事是專門是數學計算.

更有些保育, 動物科學家, 長年累月, 留流荒山野嶺, 視察野山頻危動物.


不過, 香港年青人需要和應該做什麼職業.

應該自由度很大. 未必需要跟國內比較.


曾認識一位朋友, 孩子去澳洲讀汽車設計. 比較冷門. 可能是興趣. , 未有聽見入職汽車設計.

相反, 我認識另一位菲律賓人設計的同事, 係香港入職了瑞典的汽車設計部.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15 14:46

mikimoto12 發表於 20-1-10 22:15
早先讀過沈家兄弟的故事,總感覺係佢地父親想要兒子跳級,不肯等,要證明兒子們係天才。只看到父親全力push ...

可能我估錯,多年嚟我都觉得沈爸爸所谓培养孩子是满足自己的 unfulfilled dreams.,不全是为孩子着想。

我还记得电视台访问沈父,兴高采烈讲细仔识什么数学理论,细仔讲最喜欢同小学同学一起玩的时候,当时他在浸大一年班,反差实在太大了… 真的是伯乐?我唔知道?!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1-15 21:35

本帖最後由 Jane1983 於 20-11-16 07:10 編輯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同意。好多時家長出來講的嘢,並非真實果套。
幾年前,有個又係跳級早升大學的女仔,佢媽接受訪問,講到自己幾隨意幾無所謂,全是佢女自己努力。其實背後係虎媽,佢女多次和同學講,好不滿佢亞媽係咁逼佢

作者: akys    時間: 20-11-15 23:17

ANChan59 發表於 20-11-15 14:46
可能我估錯,多年嚟我都觉得沈爸爸所谓培养孩子是满足自己的 unfulfilled dreams.,不全是为孩子着想。

...

諗深一層,天才好多,亦有唔少人跳級,但歷史上有幾多個成名科學家數學家,偉人是行這條路的? 循序漸進是否才對他們好? 冇咗童年,友情,朋友,早啲完成學業,為乜? 我都覺得為自己多。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16 01:06

Jane1983 發表於 20-11-15 21:35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同意。好多時家長出來講的嘢,並非真實果套。

我在兒子初小的時候,有掙扎過俾唔俾佢跳班,不是虛榮心,反而我覺得會唔會浪費咗佢嘅數學天分。

之前我都在日誌講過,我請教他的小學校長,她啓發我多元智能的重要性,所以冇因為數學超前而跳班,讓他多學不同增潤課程,改善語文水平及人際關係等等,數學尖子特別明顯的弱項。

到長大後,現在看來冇乜光環,但他肯定不會怨我一世,一家人和諧,開心,滿有愛,就心滿意足!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16 01:09

akys 發表於 20-11-15 23:17
諗深一層,天才好多,亦有唔少人跳級,但歷史上有幾多個成名科學家數學家,偉人是行這條路的? 循序漸進是 ...

整段訪問給我最大的衝擊是,父親不知道兒子喜歡什麼,或者數學比童年,朋友關係更重要,我覺得有些唔妥。

當然之後會唔會有變化,我就冇跟進了!

作者: Jane1983    時間: 20-11-16 07:24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你仔小學校長講得好好,全人發展係好緊要,讀書叻係好重要,但亦只係一部份。成績好可以幫小朋友開到一些門,但行入去之後發展得好唔好。除了知識,仲有好多軟實力,果d係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學習。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16 08:04

Jane1983 發表於 20-11-16 07:24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你仔小學校長講得好好,全人發展係好緊要,讀書叻係好重要,但亦只係一部份。成績好 ...

你这番话我很有共鸣,全人发展,多元智能,比lQ 150 更重要。

兒子工作了三年多,軟實力的重要性比考試成績高很多,特別入得去個個成績都唔錯,對人處事態度、方法就係分水嶺。

所以有時睇資優教育那處,感覺家長太專注IQ 幾多分,可能忽略咗好多重要嘢!

作者: ABC-DAD    時間: 20-11-16 08:43

照沈氏嘅教育方向,一直都係家長定位操作,成敗論英雄,算係「得左」嘅產品工程,同自發學習似乎對不上焦點。
作者: ABC-DAD    時間: 20-11-16 08:47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20-11-16 08:55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0-11-16 08:04
你这番话我很有共鸣,全人发展,多元智能,比lQ 150 更重要。

兒子工作了三年多,軟實力的重要性比考試成 ...

「補番講早晨先」幸福,在全人教育上,陳sir 伉儷相當成功。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1-16 16:09

ABC-DAD 發表於 20-11-16 08:47
「補番講早晨先」幸福,在全人教育上,陳sir 伉儷相當成功。

Thanks so much.

作者: Osiana    時間: 20-11-18 02:00

ABC-DAD 發表於 20-11-16 08:43
照沈氏嘅教育方向,一直都係家長定位操作,成敗論英雄,算係「得左」嘅產品工程,同自發學習似乎對不上焦點 ...
當時佢細仔6歲時,真係好難會自學自發,因為小朋友一般天性自由。 如果唔係家長定位,小朋友唔會唸咁多嘢。

問題係自學嘅定義。 自學是否自己去做功課溫書就係自學,抑或係有好奇心、求知慾咁去追求學習,自己睇書學新事物。



作者: ABC-DAD    時間: 20-11-18 09:43

Osiana 發表於 20-11-18 02:00
當時佢細仔6歲時,真係好難會自學自發,因為小朋友一般天性自由。 如果唔係家長定位,小朋友唔會唸咁多嘢。 ...
生物求存,特別人類,一出世就係學習,呼吸,發聲,跟環境互動,充滿好奇心。無咩好講,「天性」兩個字夠晒。
到底行咩方向,仔 女係自已己嘅,父母自己揀。
盆栽。園林景都係人工,郊野公園難道不是嗎?
認為細路仔唔識嘢,就係畀左一個 限制畀佢嘞,我估沈氏並不是這類。
你係唔係?

作者: ABC-DAD    時間: 20-11-18 09:53

我想指出,自學能力本來應該係指自主學習能力,並非指「無師自通嘅過人天份」。
重點呢,係唔好拔苗助長,因為某啲數字或表像,影響左身心全人發展嘅機會。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18 17:17

//「起跑綫幾時開始?」他認為最重要是孩子本身「想跑」,「要令個細路想跑先得,佢一日唔想跑,就唔會有起跑綫.//

我都唔太讚成孩子失去與同輩成長的經歷, 但我認同要孩子想跑.
兒子初中,長大了突然成熟, 對自己有高要求, 自己追求卓越成積, 我是感受到孩子想跑才有起跑線. 相反, 他某些同學, 到這個年紀, 突然反叛, 或者無目標, 父母干著急.

作者: ABC-DAD    時間: 20-11-18 17:52

生理同心理成長,皆有發展成熟嘅週期,16歲,18歲,21歲,因種族、地理及社會文化有分別,反叛、聽話、起跑線都好虛,能否有能力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就比較實在。
成長都有階段,先要有好視野同價值觀,才可以有焦點去定目標。
若家長自己有章法,年輕人只要成熟有自己方向,唔聽話、反叛都只係反映一時嘅單向嘅親子關係,處之泰然,無咩大不了。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18 18:11

ABC-DAD 發表於 20-11-18 17:52
生理同心理成長,皆有發展成熟嘅週期,16歲,18歲,21歲,因種族、地理及社會文化有分別,反叛、聽話、起跑 ...
同意, 孩子有反叛期,  父母也要改變自己. 見有些父母有改變, 與孩子關系很快處理好, 但有些父母真的很固執, 總是覺得孩子錯, 孩子就越反叛. 我也看著很多至親子女長大. 成長要有過程. 但有個別真的沒法改變, 結果很遺憾.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