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中大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ISA 2018) 研究結果 [打印本頁]
作者: notcool 時間: 19-12-6 11:04 標題: 中大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ISA 2018) 研究結果
https://www.cpr.cuhk.edu.hk/tc/press_detail.php?1=1&1=1&id=3183&t=%E4%B8%AD%E5%A4%A7%E5%85%AC%E5%B8%83%E5%AD%B8%E7%94%9F%E8%83%BD%E5%8A%9B%E5%9C%8B%E9%9A%9B%E8%A9%95%E4%BC%B0%E8%A8%88%E5%8A%83-pisa-2018-%E7%A0%94%E7%A9%B6%E7%B5%90%E6%9E%9C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日
中大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ISA 2018) 研究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今日(12月3日)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8年的研究結果。於79個參與研究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中,香港學生在閱讀、數學及科學的能力表現繼續名列前茅。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每三年進行一次,旨在評估十五歲學生以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的能力。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獲委託於2018年4月至5月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152間中學、大約6,037名學生進行電腦測試,評估他們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方面的能力。結果顯示,香港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均排名全球第四,科學能力則排名第九(附件1及2)。
研究結果亦顯示女生在各項素養上均較男生有較好的表現。香港女生傾向運用較多後設認知技巧,包括理解和記憶、綜合,以及評估技巧,因此在閱讀方面的成績明顯高於男生,差距達35分;在數學和科學方面,高學業成績國家或經濟體系的男生表現普遍較女生優勝(附件7 至 9),但香港女生在兩個科目的表現卻較男生分別高出6分及9分。
香港學生不論背景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均等
香港學生除了於閱讀、數學和科學表現優異,香港的教育均等性亦高居第二位(附件3)*。結果反映香港學生的表現相對較少受家庭社經地位所影響,整體而言,香港學生有平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附件4 至 6)。
香港有不少學生是新移民,是次研究亦有針對這一範疇。研究指出香港新移民學生(522分)和非移民學生(529分)在閱讀的表現接近,且同樣優異;在「為新移民及非移民學生提供接近的優質教育」一項上,香港的表現只稍遜於新加坡排名第二,較其他國家或經濟體優勝*。值得留意,香港有12%學生是第一代移民(非香港出生),比例只較澳門(26%)、加拿大(17%)、新加坡(16%)和澳洲(14%)低。
研究亦收集了其他與教育相關的重要數據,包括學生的健康、家庭資源及學校風氣等。中大團隊將繼續探討相關議題,並盡快發表研究結果,最新資訊可瀏覽: eddatax.fed.cuhk.edu.hk。
關於PISA 2018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旨在評估十五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及科學等基本能力的表現,當中閱讀能力是2018年度的主要研究領域。PISA同時收集有助於解釋參與國家或經濟體的表現差異和檢討其教育系統效能的數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教育與技能總監Andreas Schleicher表示:「要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中取得佳績,學生必須能夠從他們已知的事物中進行推斷、跨主題地思考、有創意地將知識應用於全新的情景中,並展現有效的學習技巧。」
此外,PISA 2018亦新增一項「國際勝任力」的研究,其結果將於2020年12月公布。
*在成績高於OECD平均值的國家/經濟體系中
作者: b3410 時間: 19-12-6 12:06
前四名為
中國
新加坡
澳門香港
中國雖然排第一,不過也有很多反思。
**********
[color=rgba(0, 0, 0, 0.3)]以下文章来源于蓝橡树
[color=rgba(0, 0, 0, 0.3)],作者橡树君
江浙沪京基础教育称霸全球?抱歉,我却一点也自豪不起来
2019年12月3日北京时间下午4点,世界经合组织宣布了第七轮国际学生评估(简称PISA)的结果。共有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约60万学生参与的测试。由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以阅读555分、数学591分和科学590分,包揽了三项第一。新加坡获得三项第二名。江浙沪京基础教育称霸全球?等一等,学霸君仔细阅读报告细节后,发现了其中隐忧。
PISA是什么?
在分析结果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PISA是什么。PISA是一种测试,一种评估,评估15岁学生的素养,每三年进行一次。2018年的全球测评包括两小时的电脑考试和35分钟的背景问卷调查。
跟传统考试不一样,PISA不是关注学生能否把自己学的东西复述出来,而是测试他们能不能外推,在新的情景下进行推断、创新,在新的情境下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换句话说,PISA测评是超出知识考察范围,真正测评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比如在数学测试中,它所测试的是数学素养,而非局限于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在于他能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是否具备逻辑推理和提出论点的能力。
同样,在阅读方面,考查的是学生提取、思考阅读文本,从字里行间进行基本的判断。尤其在今天数字化信息的浪潮里,辨别信息的真伪,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所以PISA阅读测试中,尤其考察学生的审辩式阅读能力。
2018年,共有79个国家和经济体的近60万名15.3-16.2岁学生,代表所属的地区3200万学生参加了测评。
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大满贯!排名均位列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三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新加坡、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报告显示,社会经济背景最不利的10%中国四地学生阅读平均成绩,比平均成绩还要高。
要知道,中国学生PISA成绩在过去一次测试中,排名并不理想,2015年的排名一度滑落到第十。
诚然,中国这四个省市远远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整体水平,但“PISA测试之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长Andreas Schleicher表示:
“虽然来自中国东部地区的四个省市远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但每个省市的规模相当于或者超过了一个典型的经合组织国家,四省市加起来的总人口超过1.8亿,而这四个中国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则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这四座城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投入已颇见成效。
我们基础教育真的全球领先了?
高兴之余,我们继续把整整64页的报告看了一遍。事实上,PISA的测试报告远远不止三项素养成绩的排名,根据问卷我们能看到这一骑绝尘高分背后原因。
首先,中国几乎是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
图中右上角红框标注的便是京、沪、苏、浙的中国学生,他们每周阅读量达到57小时,而OECD平均用时仅为44小时,紧随其后的新加坡每周阅读时长也在50小时以上。
同比芬兰,图片左上角红框标注,虽然芬兰这几次测试的排名有所下滑,但总分、单项依旧能妥妥得进入前十。看看芬兰学生每周阅读时间,是全世界最低的,仅为36个小时。我们比芬兰足足多出21个小时!
紧随我们其后的新加坡阅读时长也不少,为51小时/周,但也比我们足足少6个小时。韩国、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日本,这些也以高强度著称的国家和地区,每周阅读时长也依然至少比我们少5个小时。
可见,中国这四个地区的孩子,学习效率太低了!
想象一下,芬兰的孩子在滑雪,中国的孩子在阅读;芬兰的孩子在做木工,中国的孩子在阅读;芬兰的孩子在森林里探险,中国的孩子在阅读……在未来社会,谁的孩子会更有潜力和可能性,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基础教育的成绩,如果在以学生牺牲睡眠和玩耍,透支孩子们的未来为代价,这样的教育还远远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
中国学生幸福感知力低
2018年,PISA与时俱进,还分发了一份关于幸福感的问卷。
令人有些费解的是,中国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轻微感觉到自己不幸福,但对到底为什么不幸福或许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因为从左边的三项指标来说,他们不论是对生活的满意度,还是在学校的归属感,亦或是面临失败时对自己做出的规划产生的质疑度来说,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感知。
我们的孩子,是没有情感的学习机器?
成绩最好的学生,不想做科学家
我们来看看优等生的情况。中国四城有48.4%的学生被列为了“优等生”的范围,这个比例是遥遥领先的。我们可以看下图,美国仅有12.3%
但是中国这最优秀的48.4%的学生有多少想要从事科学和工程相关工作呢?不到25%,当然也只有不到20%的优等生想要从事健康相关工作,虽然他们在科学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但他们从事这两项职业的意愿是远远低于平均的。
“PISA之父“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Andreas Schleicher)曾说:
“PISA不关注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成绩怎么样,我们希望知道他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科学当做他们未来的事业追求。在这些15岁的男生女生中,将来想从事这方面科学工作的学生的情况。”
但从今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日本、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这几个最优秀头脑聚集地方,想当科学家的人非常少。他们没有觉得科学是他们将来要从事终身的东西,可是做PISA科学题做得非常好。问题出在了哪里?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12-7 10:42
b3410 發表於 19-12-6 12:06 
前四名為
中國
新加坡
中國第一
咁各位磚家唔好再沉迷10年前芬蘭攞第一既想當年啦! 應該叫香港同國內接軌,以沒有最催谷只有更催谷既理念去辦教育,仲要盡快融合國內高考制度,否則就係政治不正確。
作者: cafeva 時間: 19-12-7 10:58
hkpapa852 發表於 19-12-7 10:42 
中國第一
咁各位磚家唔好再沉迷10年前芬蘭攞第一既想當年啦! 應該叫香港同國內接軌,以沒有最催谷只有更催 ...
你咁講法,一陣D人就當係民意啦!
作者: cafeva 時間: 19-12-7 11:00
b3410 發表於 19-12-6 12:06 
前四名為
中國
新加坡
好文。不是歌頌也有反省
作者: Cara2006 時間: 19-12-8 13:03
中国是最好的。
作者: b3410 時間: 19-12-8 14:10
本帖最後由 b3410 於 19-12-8 14:10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9-12-7 10:42 
中國第一
咁各位磚家唔好再沉迷10年前芬蘭攞第一既想當年啦! 應該叫香港同國內接軌,以沒有最催谷只有更催 ...
第一是實事。不過文章主要是反思,覺得中國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多(太谷),需要反思值不值得這樣做。香港學生,其實整體來講亞洲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也不少,應該同亞洲普遍重視教育有關。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12-8 14:54
b3410 發表於 19-12-8 14:10 
第一是實事。不過文章主要是反思,覺得中國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多(太谷),需要反思值不值得這樣做。香 ...
中國人連幼稚園都開始攪奧數和其它學術比賽,PISA有冇考慮過呢個情況?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12-8 15:59
事實是,中國這幾個大城市集中了全國的財富和最寶貝的新生代。教育資源豐富得驚人,而新生代的日常生活是6:30am上學,5:00pm下課,之後還有補習班。星期六日是全天侯補習加體或藝的訓練。

作者: notcool 時間: 19-12-8 17:18
本帖最後由 notcool 於 19-12-8 20:15 編輯
PISA給我們一些數據觀察,所以我們之前也希望了解芬蘭的教育是怎樣.亞洲國家確實比較讀書時間長,工作時間長.假如中國學習時間減少,相信分數也會減少,但我猜他們應該也會在高level,也應該去探究一下Top performing countries, 他們哪一方面做得好,多多學習,
作者: 964000 時間: 19-12-9 06:48
b3410 發表於 19-12-8 14:10 
第一是實事。不過文章主要是反思,覺得中國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多(太谷),需要反思值不值得這樣做。香 ...
想象一下,芬兰的孩子在滑雪,中国的孩子在阅读;芬兰的孩子在做木工,中国的孩子在阅读;芬兰的孩子在森林里探险,中国的孩子在阅读……在未来社会,谁的孩子会更有潜力和可能性,答案不言而喻。
->這段很值得深思,中國人是否太迷信「書中自有黃金屋」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9 07:38
b3410 發表於 19-12-6 12:06 
前四名為
中國
新加坡
以前不是有硏究指出香港女學生表現優於男學生,所以制度設計上偏謢後者,後來平機會登場,現在大學男女比例就告訴了平機會的努力成果。
比較其他地方,原來香港的新移民學生比例不算高,按理,新移民佔人口比例也不少,這些國家政府真棒,沒有不滿聲音,香港人有病!
早知內地學生花在學習時間不少,他們好像不享受養兒之樂,似訓練一個物種來應付將來需要。只有死塞知識,缺乏玩樂,後果是社會缺乏幽默和創新,世界很多新事物都是因為有人搗蛋,林語堂説中國人缺乏幽默。
當學習時間如此長,有何幸福感?一只驢,一世被奴役,怎幸福?
國內成績最好的學生最聰明,知道當科學家沒有幾個錢,當官爺吧,又威風又有財。中國社會只有錢,沒啥,政府把錢造成鴉片一樣,一起吸吧!

作者: b3410 時間: 19-12-9 08:50
Radiomama 發表於 19-12-8 15:59 
事實是,中國這幾個大城市集中了全國的財富和最寶貝的新生代。教育資源豐富得驚人,而新生代的日常生活是6: ...
對,這個時間表是大部分學生的每日日常生活,的確時間長的很。而且還要用有限的假期時間,去進行社會實踐,參觀,活動等等。運動也是考核的指標,跑步,籃球,排球都要去練,這是高考路線孩子的常態。
而另一個stream, 是海外留學,入海外名校為目標。例如我一位朋友的兒子,今年入讀美國top 5 大學,中學階段的準備也是毫不輕松。除咗學校課程,SAT I,II 高分,還自修7科AP 課程。其他還要做兩個樂團團長,幾個全國性學術競賽前三,金獎,銀獎,常年義工服務,大學課題組成員等等。時間,精力,金錢方面的投入,絕對唔會少過其他孩子。不過,樂在其中,雖然時間表一樣不輕松,大部分都是他有興趣的項目。
可是,又有多少家庭,可以如此support 到小朋友?
作者: b3410 時間: 19-12-9 08:55
964000 發表於 19-12-9 06:48 
想象一下,芬兰的孩子在滑雪,中国的孩子在阅读;芬兰的孩子在做木工,中国的孩子在阅读;芬兰的孩子在森 ...
香港學生的學習時間也頗長。如何在學習/玩樂中搵到一個平衡?如何融合中西教育,取長補短?我覺得香港其實最有條件可以做到,不過,最驚搞到一個四不像,兩頭不到岸。
作者: b3410 時間: 19-12-9 08:5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2-9 07:38 
以前不是有硏究指出香港女學生表現優於男學生,所以制度設計上偏謢後者,後來平機會登場,現在大學男女比 ...
你的評論有失偏頗,過於情緒化。
作者: notcool 時間: 19-12-9 13:36
能夠樂在其中,找到自己興趣就真是最完美。有人問網球手費達拿為什麼能夠這麼多年都保持這麼高的水準.他說我每天早上練習然後,下午照顧小朋友,然後練習.然後我家人吃dinner.在上床休息時,想到這一天真美好. 這樣就是總能把生活興趣溶在一起.
PISA提到career guidance. 香港對於 career guidance比較低. 有時學生不是考試模式的讀書材料,但給予好的career counselling,可以令學生發揮所長.
作者: hedwigR 時間: 19-12-9 14:45
江浙滬京的教育資源之投入,不是內地其它地區可比的。
這樣的排名,隨便看看就好。
現實是:在人口眾多,階層流動緩慢的情況下,高考作為內地學生人生突破的最重要的獨木橋,地位很難撼動。這種背景下,呼籲“快樂教育”的人不過是在設置陷阱。
這種事情,沒有好與不好,要看適合不適合罷了。
作者: jli008 時間: 19-12-9 14: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li008 時間: 19-12-9 1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9 21:49
b3410 發表於 19-12-9 08:56 
你的評論有失偏頗,過於情緒化。
此話何解? 請賜教?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10 17:41
我们来看看优等生的情况。中国四城有48.4%的学生被列为了“优等生”的范围,这个比例是遥遥领先的。我们可以看下图,美国仅有12.3%
但是中国这最优秀的48.4%的学生有多少想要从事科学和工程相关工作呢?不到25%,当然也只有不到20%的优等生想要从事健康相关工作,虽然他们在科学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但他们从事这两项职业的意愿是远远低于平均的。
I)請問這裡有否網友可以提供數據,美國12%美國優等生中有多少比率,最後從事科研和工程相關行業呢?
2)是否從事某個行業,也許要視乎社會上的崗位需求而定。中國今年高考(等同我們的DSE會考)人数突破8百萬,如果優等生是一半,即4百萬,當中得20%做科技硏究和工程相關行業,也是每年有一百萬新力軍
3)之前看過一些美國報導,是吐嘈他們成績好的名校畢業生,全部跑去華爾街返工,肯做科研的少之又少,願意實驗室工作的多是㚈國學生
4) 香港的優秀學生,出路多是醫護金融,或頂多去蘋果打工,如果你們知道那家孩子正在默默做科研,懇請分享事跡。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10 18:06
回覆 Radiomama 的帖子
基本上每間中學校內,在放學後有自修班至晚上九時正,由老師輪流監督,學生如果不參加或偶然請假,要有家長信。這點亦形成高中多有學生寄宿於學校,節省上學路程的時間來休息吧。班內成績特別優秀的幾位同學被挑選出任學習委員,親自督導班內成績最差的同學們功課和溫習,如果成績差生無進展,學習委員也有責任,同班同學而可向委員問功課等。
一般私人補習老師上門補全科,每次數小時。聽說清華高材生有收時薪六百的家補,收得此價,想是很有料吧!
真的中國學生的學習工時,比普通工薪階層都長得多。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0 20:24
有努力和付出,才會有成果。 有人每天堅持游泳十小時,然後有好成績。
用批判的心態去貶低別人努力得來的成果並非良好的態度。
請尊重別人的選擇,就像我們尊重部分港人在小朋友放學後要補中英數普通話和學習一體一藝一樣!
謝謝!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10 21:50
回覆 73662710 的帖子
我是一個虎媽,絕對支持孩子刻苦耐勞。業精於勤,行成於思。做人有擔當也是一種快樂。只是孩子要有凊淅目標,清楚自己何所為,何所不為。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11 05:51
annie40 發表於 19-12-10 17:41 
我们来看看优等生的情况。中国四城有48.4%的学生被列为了“优等生”的范围,这个比例是遥遥领先的。我们可 ...
事實是美國大多數優生也跑去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又或是當律師和醫生,科研從來不是吃香的工作,但美國卻吸引不少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人才,為她發展科技,矽谷科企內有不少科硏人才來自中印。
中國近年有驚人發展,可喜,但留不住人才,可悲!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11 07:29
annie40 發表於 19-12-10 21:50 
回覆 73662710 的帖子
我是一個虎媽,絕對支持孩子刻苦耐勞。業精於勤,行成於思。做人有擔當也是一種快樂 ...
惜家長不何為而為之,以己所好而行,苦及幼乳。
原文所疑,功成靠苦讀乎?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1 08:4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2-11 05:51 
事實是美國大多數優生也跑去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又或是當律師和醫生,科研從來不是吃香的工作,但美國卻 ...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派了數百萬留學生去美國,有些公費,近年來更多是自費,無論是公費還是自費,中國都沒有硬性要求他們要回國服務,所以初期回國的人數只是鳳毛鏻角!但是近年来,這種形勢已經扭轉,最新數字是回來的已經超過一半!再往下走,這種形勢會愈加明顯!而當初不回來的,现在已經是知名科學家像施一公等也紛紛回國。人材是流動的,商映非秦人而事秦,沒什麼可悲不可悲。
科學是要有恆心與毅力,是不是尖子並不是足夠和必需的因素,同時也要看看點樣defined 尖子。中國人材多,早期最了頂級清華北大的尖子出國後並沒有回國,但是次一等尖子(其實已經非常利害)已經足以成就大事,君不見從電視轉播中看見那些太空飛行器的功德科學家大多數是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絕大部份是內地培訓的。
做人不應嬌傲自滿,也不需枉自非傅。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1 09:04
本帖最後由 73662710 於 19-12-11 09:29 編輯
中國之大,人材之多,並不是井底之蛙可以了解。在中國,高考前30-40名入北大清華,前70-80入复旦交大中科大,前100-200入次一等知名院校。在一個省有五十萬名考生,全省第一名,和全省第十名甚至和省第一百名在知識和能力上有分別嗎?就算省前一百全走去wall street, 中國還有足夠人材建設國家。
而中大港大科大的學生,除了部分是尖子外,在全球化下,競爭力會非常小。
利申:本人是中大畢業生。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1 09:28
在中國,高考收生是絕對公平的,全部綱上看分數收生,如果低分入高分出,自然有人會查。
因為競爭大對手強,所以學生壓力大,所以花在書本上的時間比較多,這是國情使然,冇必要藉此貶低人哋。 至於努力打好基礎,還是花些時間探索森林,我們往後再看20年,看看中國還是芬蘭帶領地球的高科技發展!
作者: notcool 時間: 19-12-11 10:10
73662710 發表於 19-12-11 09:28 
在中國,高考收生是絕對公平的,全部綱上看分數收生,如果低分入高分出,自然有人會查。
因為競爭大對手強 ...
我猜現在芬蘭也沒有帶領地球的高科技發展.
由於人口,資源等不同因素,芬蘭和香港走不了其它人的方法,也就要理解別人長處,探索自己要走的路,發揮所長.
作者: b3410 時間: 19-12-11 11:35
notcool 發表於 19-12-11 10:10 
我猜現在芬蘭也沒有帶領地球的高科技發展.
由於人口,資源等不同因素,芬蘭和香港走不了其它人的方法,也就要 ...
對,我就是覺得香港本身有條件去走出自己的路,結合中西教學優點,得天獨厚的優勢,好可惜!
作者: jli008 時間: 19-12-11 12: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1 12:24
本帖最後由 73662710 於 19-12-11 22:57 編輯
jli008 發表於 19-12-11 12:07 
回覆 b3410 的帖子
香港是有條件,衹可惜也是香港所謂好有知識既人做成這樣的結果. ...
算吧啦,內地研究生撐起本地大專大半壁江山(看清楚,不是半壁),而家內地人唔敢來,外國人也唔敢來,中大港大應該很快找回自己應得的地位!
作者: notcool 時間: 19-12-12 10:04
本帖最後由 notcool 於 19-12-12 10:05 編輯
jli008 發表於 19-12-11 12:07 
回覆 b3410 的帖子
香港是有條件,衹可惜也是香港所謂好有知識既人做成這樣的結果. ...
什麼結果? 您的意思是PISA結果?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12 10:32
想象一下,芬兰的孩子出門就是雪山,隨時可以滑雪,長大了可以當滑雪教練。中国的孩子出門只有石屎森林或是寒風刺骨的冰泥路,想要滑雪,爸媽要開四小時車或坐飛機高機等,他們沒得選,只能在生活的小天地迷頭迷腦地阅读,想像一下芬蘭孩子的冰雪世界;芬兰的孩子在做木工,長大了在自己家𥚃開「工匠達人工作室」。中国的孩子去地鐵站做義工指導遊客購票,回家在小空間阅读;芬兰的孩子在森林里探险,長大了可以每年工作三個月,其餘時間住在森林小木屋。中国的孩子去參加學校推薦的各式各樣競技,這些競賽的勝負關鍵大部分取決於大量阅读,因此他們在閱讀。這些中國孩子和中國父母「知道」明日世界的競爭很大,大部分不知道將來自己可以幹甚麼……在未来社会,谁的孩子会更有潜力和可能性,答案是『不知道』,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沒有必然性!
自己不大確定中國人是否太迷信「書中自有黃金屋」,但真實生活會限制我們的活動方式,活動自由,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只能盡力在有限條件下活得惬意,活得快樂。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19-12-12 12:52
73662710 發表於 19-12-11 12:24 
算吧啦,內地研究生撐起本地大專大半壁江山(看清楚,不是半壁),而家內地人唔敢來,外國人也唔敢來,中大 ...
請問"本地大專"指那一些?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2 16:21
poonseelai 發表於 19-12-12 12:52 
請問"本地大專"指那一些?
Most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cluding both MPhil and PhD are from the Mainland in all the universities in HK. Rarely can you see an elite local students study science or engineering nowadays, and
you may just have a look at the admission grades of bo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fore glittering over "low" percentages of students pursuing science in the Mainland.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12 21:57
回覆 73662710 的帖子
囡囡誤打誤撞入了科硏界,可惜不是根正苗紅的工科女,硬件難與底氣十足的理科男比併,否則一定努力嘗試申請入讀施一公校長的神校~西湖大學。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12 22:46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喜歡學習,享受學習是孩子的天然本性。成年人屢屢以己之偏見或不愉快經驗來散佈「讀書很苦,自由被剝削」等負面意識和信息給孩子,然後再用笨拙粗暴的方式強行傳遞知識,致令孩子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面對吸收新知識新物事時,往往時事倍功半。明明生活充實不苦,卻拾人牙慧曰之為苦,明明游手好閒很苦,又不知其中浮沉漂盪是苦。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13 07:20
73662710 發表於 19-12-11 08:46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派了數百萬留學生去美國,有些公費,近年來更多是自費,無論是 ...
大部科研的創造力都在20-30歲之間,牛頓丶波爾丶愛因斯坦如是,當你看到最富活力的一代中國人為外國出力,而少有外國人在中國大展拳腳,確非常可惜。
中國人材是源源不絕(不過國家也預視人口老化),也不代表慷他人之慨,當人口紅利減退,又需要滿足社會發展,實不容易。
眼見持美國護照的中國人在美高呼愛國,確帶點黑色幽默。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13 08:05
annie40 發表於 19-12-12 22:46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喜歡學習,享受學習是孩子的天然本性。成年人屢屢以己之偏見或不愉快經驗來散佈 ...
唷!我時有告訴女兒必有苦讀日子,但也不會剝削她反對的自由。我同情她有些學習確很苦,特別一些基本知識,但也哄她是學成根基(的確如是),就如練琴練跑練水,唯有利誘和體驗回報。
粗暴?火不可能沒有,盡量技巧,快樂學習,共同努力。
不會羡慕他人,也慶幸不在深淵,行自己的路。

作者: jli008 時間: 19-12-13 08: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13 09:09
jli008 發表於 19-12-13 08:29 
學習本身就應該是快樂,所以能享受快樂中學習,自然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不是一件難事.這樣子學習根本就 ...
對呀,我記得以前學網球時,同一區域內來來回回同一動作上千次,要舉拍叫停,但後來朋友讚我又睇得又打得,都幾開心;現在告訴女兒,入廚房就不要怕油怕血,是不是高手,看刀功就知道。
小朋友未必知道苦學帶來成果,幸好她現在知道啞子外遊之苦,人生不能沒有數字。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9-12-13 13:15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2-13 07:20 
大部科研的創造力都在20-30歲之間,牛頓丶波爾丶愛因斯坦如是,當你看到最富活力的一代中國人為外國出力, ...
我覺得完全冇問題!有很多中國人嚮往民主自由和更高質素的生活而移民外國,他們是否愛國和身處何地沒有衝突。
另外更多的是移民後,人離乡賤,所以變得更愛國。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2-13 22:50
73662710 發表於 19-12-13 13:15 
我覺得完全冇問題!有很多中國人嚮往民主自由和更高質素的生活而移民外國,他們是否愛國和身處何地沒有衝突 ...
對我而言,如果說愛我但又窩在小三家(emoji),我會認為是一個大衝突。
離開別井,會想家,渴望馬上歸家;移民後變得更愛國?對我不是衝突,是人格分裂。

作者: licpd 時間: 19-12-18 23:16
b3410 發表於 19-12-8 14:10 
第一是實事。不過文章主要是反思,覺得中國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太多(太谷),需要反思值不值得這樣做。香 ...
值不值得怎樣恆量呢?
如果你屋企吾富有,資源少,你有條件學富有人傢的子女去滑雪嗎?人地已經係富三代,而你只緊緊解決著溫飽,萬事待興,唯有加班努力讀書發奮向上!
你只想着努力希望將來有多點選擇多點生活的保障,做科學傢不是不想但還是有點遙遠吧!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9-12-26 14:35
這個post很好的討論, 學到唔少野.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26 17:43
https://kknews.cc/education/8qnybq.html
日本訣別寬鬆教育
作者: annie40 時間: 19-12-26 18:07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我支持孩子刻苦耐勞(外人評價)是因為孩子不觉得自己是刻苦耐勞,她就是做好自己喜歡的事而已。
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這裡不作討論了。分數絶對有參考價值。以長遠觀,卻無需以分數高低立定英雄。
讀書之所以苦是主要來自:教而不得其所以,學而不得其所趣。(教的那位是蒙查查,致令學的那位烏啄啄的無聊頂透)。
作者: notcool 時間: 20-1-1 13:53
http://www.ideascentre.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09/02/Report-on-Happy-Learning_20170224_Final.pdf
愉快學習的定義
第一,現時的教學制度為學童帶來很多「不愉快」的經歷,若能消除這些負面元素,將能為學童釋放空間。學術界在討論「愉快學習」時,也有人擔心「愉快」的概念會被曲解,但一般仍沿用此詞語,因為它是相對於「不愉快」學習而產生的。目前「催谷式」的教學令很多學生長期焦慮不安,亦有可能削弱他們的學習動機,即使可帶來短期的效果(如考試成績達標),長遠而言卻會減低學習成效(如變得討厭讀書)。很多受訪的教育工作者也認同,學校要推動「愉快學習」,第一步就是適當地抽走或減少令學生「不愉快」的元素,例如長時間機械式的操練、沉悶被動的課堂氣氛、標籤學生造成的惡性競爭等,令他們不用承受過量的壓力,有更多時間、空間做自己喜歡及擅長的事。
第二,愉快學習不代表完全沒有壓力,關鍵是可帶來持久的滿足感。不少受訪者也指出,有家長誤會「愉快學習」等同「小朋友每一刻都好開心」,當子女偶然遇上挫折,就會批評學校「貨不對辦」。有受訪的校長強調,「愉快學習」中的「愉快」並不是指外顯、情緒上短暫的歡愉(happiness),而是內在、持久的愉悅滿足感(joy),因此”Joyful Learning”比”Happy Learning”更能準確表達愉快學習的意義,只是兩者一般也被譯作「愉快學習」。正如教育局解釋,「樂於學習」並不代表學生不必用功,而是希望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和有意義,能夠從有效的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成功感。事實上,學習過程中總會有苦也有樂,學校必須給予學生適當的挑戰,同時提供指導及協助,教導他們要付出努力,當學生跨過當中的困難,最後便可體會成功學習的滿足感。
第三,愉快是手段,學習是目的,兩者互相配合,而非二選其一。部分社會聲音認為所謂「愉快學習」只會放任惰性蔓延,令學生不求進步,結果導致「有愉快無學習」;但本研究的個案顯示,愉快體驗與學習效能兩者並非對立,學生既可以抱著快樂的心情上學,同時取得卓越亮麗的成績。多名受訪者均指出,愉快學習不是鼓吹學生沉迷玩樂,「學習」才是真正的主題,因此會透過不同的手段,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讓他們愛上「學習」本身。教育局便相信,當學生感覺愉快,便會更主動和積極地學習,帶來更佳的學習效果,並能把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當學生會自發、主動地吸收知識,享受當中的過程,成效自然事半功倍。
第四,愉快學習是為了發揮每個學生的獨立潛能及個性。美國早於八十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6,相信每個小朋友也是獨特的,擁有不同方面的天賦,例如有人的數學腦筋特別好,有人的語言天分較高,亦有人在體藝方面表現出色。愉快學習正強調學童的多元智能,牽涉尊重及照顧學習差異,肯定學生在不同範疇、包括學術成績以外的能力。也就是說,學校應提供不同的學習途徑,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發揮機會,展示各自的才能和潛質。
作者: b3410 時間: 20-1-2 12:03
thanks for sharing.
寫的好好,joyful learning
不止是學校,家長也有責任。小朋友享受學習樂趣,的確事半功倍!發揮每一個小朋友的特質,家長也是責無旁貸。
共勉之!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2 12:17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2 17:29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19-12-26 18:07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我支持孩子刻苦耐勞(外人評價)是因為孩子不觉得自己是刻苦耐勞,她就是做好自 ...
Hi! Annie,
你好. 新年快樂.
2019終於見到香港教育的慘狀了.
真的自求多福.
年底前, 我曾發了一個郵件給小兒中學校長,
希望, 教育多行理性邏輯,
只追求入大學, 二文三語, 再加通識,
保本入大學, 卻令學生思維有誤.
教育就是走錯了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0-1-4 09:33
Radiomama 發表於 19-12-8 15:59 
事實是,中國這幾個大城市集中了全國的財富和最寶貝的新生代。教育資源豐富得驚人,而新生代的日常生活是6: ...
你算清醒,因為重點在只是幾個大城市,即是香港只用神校、名校跟其他地方隨機抽樣比較,自我感覺良好就好。

作者: notcool 時間: 20-1-7 21:00
ANChan59 發表於 20-1-4 09:33 
你算清醒,因為重點在只是幾個大城市,即是香港只用神校、名校跟其他地方隨機抽樣比較,自我感覺良好就好 ...
確實要理解背後怎樣排名.中國第一是由於最發達的城市參加了.假如全國參加,排名定會拉低.
更重要是看看有甚麼可以從這些教育系統中學習得到,應用得到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8 09:16
notcool 發表於 20-1-7 21:00 
確實要理解背後怎樣排名.中國第一是由於最發達的城市參加了.假如全國參加,排名定會拉低.
更重要是看看有甚 ...
e個話題,有點似通識科.資料在眼前,各自表述.
找個立場, 加上結論.
其實, 客觀数据, 能夠給大家什么啟示.
有無需要去睇排第二,三,四.分析一下.
有無用三年前,六年前去比較?
分析之後,香港教育會有什么目標.
什么弱項要改善調查結果可以用得上.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8 10:00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8 09:16 
e個話題,有點似通識科.資料在眼前,各自表述.
找個立場, 加上結論.
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人口寵大, 仍然有大量窮困人口. 中國的發展嚴格上只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 如果同歐美有幾百年穩定發展的國家很難客觀作比較. 沿海地區發展比較成熟, 比較有參考作用. 要令一個國家急速發展及富起來不是那麼容易, 雖要一個過程. 要再多幾代人, 而且要極為穩定的大環境下.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8 12:08
notcool 發表於 20-1-7 21:00 
確實要理解背後怎樣排名.中國第一是由於最發達的城市參加了.假如全國參加,排名定會拉低.
更重要是看看有甚 ...
Quoted from Quartz news, a US news organization.
Mainland China is measured by taking an average of four provinces: Beijing, 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Some argue that “China” shouldn’t be represented by just a few eastern regions, but the OECD says that each of them is comparable in size to many Western countries, and have a combined population of over 180 million.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also appear separately in the rankings.)
--------------------------------
這應該是sampling size問題.
可能, 不能完全反映全中國學生能力.
但, 中國是14億人口. 國家名義只有一個.
可能應該用7組參與.
China Area 1-7.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8 17:17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1-8 21:10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8 10:00 
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人口寵大, 仍然有大量窮困人口. 中國的發展嚴格上只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 如果同 ...
國內的變化快和大, 很難想像.
這裡不談政治, 講生活, 文代和社會發展.
兩星期前, 出差浙江(一個叫武義), 為了配合高鐵列車的時間.
選擇飛往上海, 在虹橋機場站(高鐵站)附近住宿.
訂了一間所謂3-4星級低价新酒店(人仔三百).
酒店位於新地鐵沿線, 只是虹橋站過2個站.
晚上走出了地鐵站, 走往酒店,
沿途都是開發的新區, 望都望唔到盡頭.
那三百元酒店可有什么水平?而且在上海物價高的地方, 所以沒有期望.
但, 走了10分鐘夜路(有點郊野FEEL), 入著了酒店.
發覺裝璜, 跟台灣精品酒店一樣, 討好, 和優閒, 到房間, 面積不大, 卻間隔鮮明,
還有自動廁板(日式), 65寸大電視. 難以想像.
(不过, 房間隔音有點差)
再者, 早上有專車送機場或高鐵站,服務週到. 車程大約8 分鐘. 途中見到新蓋的展覽館, 太,,,,太大了.
反觀香港, 沒地發展. 那樣, 什么都框著了.
作者: b3410 時間: 20-1-8 20:1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8 17:17 
國內的變化快和大, 很難想像.這裡不談政治, 講生活, 文代和社會發展. 兩星期前, 出差浙江(一個叫武義), 為 ...
去年去上海,的確覺得已經完全不認識了。還去了一次深圳的新機場,高鐵十幾分鍾已經去到福田~地鐵~機場,新機場也是,很大~~
感覺發展的真是日新月異。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08:19
這些觀察當然正確,但你看紐約,倫敦,巴黎,發展都遠不及內地,甚至新架坡,點解呢?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9 12:49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9 08:19 
這些觀察當然正確,但你看紐約,倫敦,巴黎,發展都遠不及內地,甚至新架坡,點解呢?
...
其實, 中學通識科, 亦有小量含有數據的題目. 需要分析和解答.
雖然說, 數據是客觀的, 但, 通識科的一個特點, 是”多方便思維”, 並不是強調邏輯思維, 全面評估資料.
最後, 通識科, 好像變了, “強”詞奪理, 又或許是奪分.
並不是強理學習.
(我借這裡批評一下通識科)
你提出另外一些觀點, 這也是這PISA結果的特徵.
首先,
PISA參加測試是15歲同齡, 而抽樣的各國學生.
歐美學生成績比不上亞太地區,
甚至, 以色列(聰明过人, 獲諾貝爾獎最多的人), 成績只是各項, 位於中位數.
是否反映, 0-15歲階段的努力而已.
所謂贏在起跑線的影響.
計較輸贏也是亞太地區人仕(家長和學生)的喜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3:14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9 12:49 
其實, 中學通識科, 亦有小量含有數據的題目. 需要分析和解答.雖然說, 數據是客觀的, 但, 通識科的一個特點, ...
我有一個簡單睇法,就係這個代表亞洲學生15歲前,比歐美15歲學生花多很多時間在學業。
另外便是亞洲教育制度比較似工廠,製造出比歐美水平較高(平均),而且差異較少。效率亦高。
但要偶然出產極高水平的產品(鍩貝爾得主),都係人手(相對工廠)做機會較大。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9 14:48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8 17:17 
國內的變化快和大, 很難想像.這裡不談政治, 講生活, 文代和社會發展.
兩星期前, 出差浙江(一個叫武義), 為 ...
是的, 變化很大, 我幾十年來返兩地工作, 見證大時代變代. 硬件上變化得最快, 最容易看得見. "軟件"是也在起變化,其中很大的體驗是過關時的關員. 上一代的關員很多都會黑口黑面, "銀"身"銀"世, 講野又串. 而家見到很多年輕的一代已經很大變化. 前排事件, 過關時同事被查手機, 年輕關員都很有禮, 查完後說按程序檢查, 唔該前該後. 我很難用言語表達得清楚, 對年輕人的感覺是良好的. 這裡不談政治, 國內很多事情我是未能認同的. 我都希望中國將來會變得更好.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9 15:12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9 13:14 
我有一個簡單睇法,就係這個代表亞洲學生15歲前,比歐美15歲學生花多很多時間在學業。
另外便是亞洲教育 ...
早先遺留下來的科舉考試習慣很難改變. 但中國人的觀念知識改變命運也是不錯的, 雖然方法有待改善, 但起碼大部份社會共識都是很緊張讀書, 這點要讚.國內教育模式包括香港主流, 也是以工廠式培訓人才. 如果在國內, 仍然是世界工廠, 要跟程序工作仍然是大部份的需求. 中國各界都開始有教育改革, 很多意識到及希望在創意工業方面發展, 跟國內同事的討論還覺得他們幾開明, 明白死板教育下有不足, 大城市高學歷的人口也開始有改變.
至於諾貝爾獎, 我覺得要多一點時間. 中國的發展很遲, 基本上只有幾十年, 而諾貝爾獎的成就都要五, 六十年才見到成果, 現在的諾貝爾獎的難度更高. 好像日本, 現在年年都有諾貝爾得獎者, 這都是幾十年前己經開始的成就, 日本比中國發展得早, 1867年明治維新到現在有153年. 中國沒法提早發展, 當然是可悲的歷史問題, 不詳說.
東方人的教育, 的確是不太懂得培養創意, 仍然要作出很大的努力.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9 15:18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9 15:12 
早先遺留下來的科舉考試習慣很難改變. 但中國人的觀念知識改變命運也是不錯的, 雖然方法有待改善, 但起碼大 ...
西方教育的進化,係以百年計,不是幾十年。現今西方教育,尚有學者評為工廠。亞洲,漫漫長路。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9 17:08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1-9 15:12 
早先遺留下來的科舉考試習慣很難改變. 但中國人的觀念知識改變命運也是不錯的, 雖然方法有待改善, 但起碼大 ...
創意可能是基因影響.
中國民族DNA可能缺少了天馬行空的思路.包括香港人.
設計的人是有, 有超級幻想能力真係未見过. 也不是說, 培養便可.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9 23:09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9 17:08 
創意可能是基因影響.中國民族DNA可能缺少了天馬行空的思路.包括香港人.設計的人是有, 有超級幻想能力真係未 ...
創意是有些先天因素, 有些人天生是創意比較強烈. 整體來說, 創意的基因都要靠祖先累積下來. 祖先不用創意, 基因就少了創意的變化. 所以後天的環境的因數也很多, 每個未發育的腦袋都有無限的創意, 我們太心急把它提早填滿了東西, 創意就不發育起來; 西方人少有在發育前迫學前小朋友讀書, 背書, 中國人喜歡三歲背四書五經. 有關腦神經的書或論文可以search下.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9 23: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20-1-10 01:12
三三二二
費煞思量
可有閒情
興趣陪養!

作者: notcool 時間: 20-1-12 10:11
在談論創造力時,好奇心很重要。許多科學突破來自科學家們好奇心和毅力。好奇心涵蓋了發現知識和學習知識的過程過重的應試教育可能會抑制好奇心。
作者: b3410 時間: 20-1-12 10:48
notcool 發表於 20-1-12 10:11 
在談論創造力時,好奇心很重要。許多科學突破來自科學家們好奇心和毅力。好奇心涵蓋了發現知識和學習知識 ...
應試,操題,標準答案等等,都會抑制好奇心。有時覺得,從陰謀論角度睇,西方國家是否好開心亞洲國家好努力咁訓練“標準型人才”,將來幫佢哋做牛做馬,例如矽谷的碼農。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2 12:02
b3410 發表於 20-1-12 10:48 
應試,操題,標準答案等等,都會抑制好奇心。有時覺得,從陰謀論角度睇,西方國家是否好開心亞洲國家好努力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2 12:04 編輯
西方無乜可能對亞洲每一國家也有如此大影響力,設計執行填鴨。但亞洲到處看見填鴨的蹤影。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2 12:08
IloveJJ 發表於 20-1-9 23:32 
最近接觸一些與兒子同是中一的學生,發覺當問到喜歡什麼科目?時,竟然沒有偏好。我想這樣的學習,是肯定 ...
中一還小,有不少人到中學畢業,大學畢也不知自己興趣係乜,專長係乜。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2 16: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01:07
IloveJJ 發表於 20-1-12 16:49 
本帖最後由 IloveJJ 於 20-1-12 16:50 編輯
未知專長和將來工作唔出奇,但連對邊科有興趣都唔知,我就 ...
我意思係,可以試吓咁諗:如果你問中學畢業生,大學想讀乜,好多都不會好消楚自己想讀乜。如果中學已經有好有興趣的科目,點會唔知想讀乜。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20-1-13 07:3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9 17:08 
創意可能是基因影響.中國民族DNA可能缺少了天馬行空的思路.包括香港人.設計的人是有, 有超級幻想能力真係未 ...
我不認為創意由基因影響,創意是人類發展比其他物種的優勢,回看中國歷史,人們說思想自由的時期是春秋戰國和民初,其共通的是"亂",其它時期,執政者的思維是"管",從來沒有"民為先"想法。
香港人的創意已經比亞洲其他地區優勝,看一下我們的電影丶文化和念頭,去一趟新加坡或北京便知道;日本自成一角,但難以與世界接軌;印度人有創意,但不在印度,在矽谷。肯定不是DNA作崇。
香港肯定不是優質生活的地方,但勝在有豐富"娛樂性",甚麼也可以拿來搞,老虎屁股也可以摸(暫時),但創意必須出於自由思想。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08:15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13 01:07 
我意思係,可以試吓咁諗:如果你問中學畢業生,大學想讀乜,好多都不會好消楚自己想讀乜。如果中學已經有 ...
在一個鬥快獲得最多知識的教育氣候,一個鼓勵標準答案trick questions 的教育氣候,一個扣分最好唔錯的計分方法,一個吓吓講測驗考試排位計分的制度下。
孩子在這環境下發展不出自己的學術興趣,你能怪他嗎?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3 08:33
Cheeselover 發表於 20-1-13 07:36 
我不認為創意由基因影響,創意是人類發展比其他物種的優勢,回看中國歷史,人們說思想自由的時期是春秋戰 ...
觀念不同,但事實如何?
立場真的重要嗎?可以改變事實?還是只是事實的表象被歪曲.
這是我經常思考的邏輯.
其實,我們的教育十分可憐,
有人比粒糖, 就排隊去摸老虎屁股,
仲講, 我好威, 隻老虎有咩惡, 我摸完無事.
我囝問,點解大部份同學去摸老虎, 好奇怪.
我答,你懂20/80.
大家便沒有說下去.
工作上,曾經遇上一位菲律賓人做設計的同事,
也面對一些日本,美國,法國的做設計的人.
總覺得跟中國的設計有分別.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0: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0: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20-1-13 11:30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20-1-13 14:27 編輯
Cheeselover 發表於 20-1-13 07:36 
我不認為創意由基因影響,創意是人類發展比其他物種的優勢,回看中國歷史,人們說思想自由的時期是春秋戰 ...
還有宋朝也是中國一個美好的年代, 皇帝相對開明, 人民相對自由開放, 宋朝有很多發明. 可惜軍事弱, 被外人侵略.
[size=15.008px]"宋朝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繁盛,中國歷史學家鄧廣銘[size=15.008px]和漆俠[size=15.008px]認為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size=15.008px]與文化教育[size=15.008px]最繁榮的時代[size=15.008px],唐宋八大家[size=15.008px]有六人出自宋朝,儒學[size=15.008px]復興,社會上瀰漫着尊師重道之風;商業經濟發達,[size=15.008px]科技[size=15.008px]發展非常進步,[size=15.008px]四大發明[size=15.008px]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size=15.008px]上相對開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官員鮮有刑罰;[size=15.008px]宋太祖[size=15.008px]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有說法認為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1:30
IloveJJ 發表於 20-1-13 10:43 
我不怪他,怪他們父母。
學校要求標準答案,但父母可以不要求100分。
孩子喜歡歷史,可以歷史讀好一點,化 ...
又不可以盡怪父母。教育生態,是教育局,學校,家長做成的。
想深一層,西方教育發展了一千幾百年。亞洲,要點時間。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1: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2:59
IloveJJ 發表於 20-1-13 11:48 
亞洲教育生態的確著重考試和分數,但作為父母,係最後把關者,當中有好多空間可以去把持。
就講現在的升學 ...
你說家長守尾門,是對的。我見唔對路,啊女讀得唔開心,我直情比阿女讀非 DSE 課程。
仔女係自己的,有最終責任。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3: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3:20
IloveJJ 發表於 20-1-13 13:19 
咁有能力有選擇,當然是最好啦!知道你女已讀到佢想讀既科目,替你開心
你女是打 ...
言之過早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3: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3:30
IloveJJ 發表於 20-1-13 13:25 
讀法律是不是除了做律師,還有其他工作呢?
你女兒選科,不考慮就業嗎?
...
可以做事務律師,可以做大律師,可以係大公司做法律顧問,仲有好多其他選擇。美國好多政客,總統,都係出身於法律系。
佢現在較鍾意 criminal law,但女仔要成日出入警察局,監房,醫院,唔係咁易。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3: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6:48
IloveJJ 發表於 20-1-13 13:52 
謝謝,因為我大兒子對政治法律都有點興趣,但他較內向,所以考慮到就業,似乎就不應當讀法律。而且聽說事 ...
My daughter keep saying if you want good income, lawyers have to sell their souls to big corporate firms.

作者: b3410 時間: 20-1-13 17:15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13 16:48 
My daughter keep saying if you want good income, lawyers have to sell their souls to big corporate ...

咁做邊一種law related job could keep souls and have reasonable income?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7:43
b3410 發表於 20-1-13 17:15 
咁做邊一種law related job could keep souls and have reasonable income?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3 17:46 編輯
Big company legal counsel, or compliance management. Especially regulated industries.
Just one thought.
BTW, don’t trust my daughter. She probably have watched too much Harvey Spectre.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20-1-13 17:56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1-13 08:33 
觀念不同,但事實如何?
立場真的重要嗎?可以改變事實?還是只是事實的表象被歪曲.
這是我經常思考的邏輯 ...
觀念是對事物的個人想法;事實是事件的真確;立場是捍衛自我時排斥對方的手段,只有是非不分丶詞窮理短的人才利用立場來歪曲事實。
我不敢説教育是否教出一群只為粒糖而摸老虎屁股的下一代,香港可愛之處是現在還有空間給你想如何安全地親一下老虎(待牠打瞌睡或用幾隻假手)。
摸不摸老虎屁股是沒有立場,危險是事實,有人敢有人不敢,而重要的是老虎讓你摸牠的屁股,創意是人們想出不同辦法來摸老處屁股,然而,在極權社會下,眼看手勿動。
先讓兒子有摸老虎屁股的自由,至於摸不摸丶是錯是對和怎摸,都是後事。

作者: b3410 時間: 20-1-13 18:11
Cheeselover 發表於 20-1-13 17:56 
觀念是對事物的個人想法;事實是事件的真確;立場是捍衛自我時排斥對方的手段,只有是非不分丶詞窮理短的 ...
我諗你搞錯了,不要說老虎不喜被摸屁股,就算HelloKitty,也不喜歡被摸屁股。自由很好,不過為什麼要去用自己的自由,去做別人不喜歡的事?兒子是否應該有了可以想摸誰,就摸誰的自由,才叫真正的自由?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0-1-13 18:36
Cheeselover 發表於 20-1-13 17:56 
觀念是對事物的個人想法;事實是事件的真確;立場是捍衛自我時排斥對方的手段,只有是非不分丶詞窮理短的 ...
多謝賜教!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20-1-13 1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tober. 時間: 20-1-13 19:18
shadeslayer 發表於 20-1-13 13:30 
可以做事務律師,可以做大律師,可以係大公司做法律顧問,仲有好多其他選擇。美國好多政客,總統,都係出 ...
好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20-1-13 19:26
IloveJJ 發表於 20-1-13 19:16 
Thanks!
即是顧問,好似麥明詩嗰啲?
係咪要好識社交?我仔睇條款嗰啲好好,但佢其實有啲自閉,所以社交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0-1-13 19:34 編輯
不是麥小姐的。係在出名律師行幫有錢人有錢公司打官司的律師,合夥人。
佢哋專走法律罅,成日踩界,為咗贏官司咩都做得出。
Google 吓 Harvey Spectre。係劇集人物。你仔有啲似 Louis Litt。講笑,不要認真,我也不是這行的。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