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升小「自行分配學位」 選校部署有數「計」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9-9-17 13:42 標題: 升小「自行分配學位」 選校部署有數「計」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9-9-17 13:43 編輯

升小「自行分配學位」在本月下旬交表,家長可直接向心儀的官津小學報名。
(星島日報報道)本月底是官津學校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時間,不少家長現正部署選校策略,希望子女可入讀心儀小學。雖然明年升小適齡學童人數持續下跌,但有小學校長指,由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是採用計分制,故若屬「低分一族」,便應保守選校;相反,若家長極心儀某小學,就要放手一「博」,同時為「統一派位」及「叩門」階段鋪路。
官津小學的小一申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包括本月底開始的「自行分配學位」,及明年初舉行的「統一派位」。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通過子女就讀的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各區民政事務處、教育局學位分配組或區域教育服務處,索取「小一入學申請表」,並於本月二十三至二十七日,直接到一所心儀的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申請表,結果在十一月十八日公布;如果子女未能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學校取錄,就要參加「統一派位」。
近年升小適齡學童人數持續下跌,教育局預計在二〇二〇學年,適齡小一生將減至五萬五千七百人,較本學年少一千六百人,而數字未反映跨境學童。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兼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校長蘇炳輝表示,明年整體升小人口雖再下跌,但個別地區的小一學額仍然緊張,例如近年陸續有新樓盤落成的深水埗區,適齡學童人數不減反增,故區內家長選校時,都要做好心理準備,並提醒不同地區的家長,可向子女就讀幼稚園的校長,了解所屬地區和校網形勢。
深水埗區的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校長吳偉文坦言,該區小一學額情況嚴峻,即使數年後有新校落成,也未能紓緩現時小一學額緊張的形勢,因此家長選校時,須留意各校學額,並因應子女申請小學的分數,作出不同部署。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主要把申請人分成兩類︰「必收」和「計分」類。其中「必收類」申請人,即是俗稱的「世襲生」,指有兄姊在申請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的學童,這類學額約佔小一學額的三成,若該年「世襲生」人數,多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可提供的學額,就須以「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
至於「計分類」的學額,則最少為小一學額的兩成,分數來自申請人跟學校的「關係」。
吳偉文表示,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除非子女屬於「必收生」,否則他們只可靠分數高低,決定是否有機會被取錄。「小朋友是首名子女,或者申請家長的母校、宗教因素等,都會有分,愈高分愈有機會獲取錄,跟小朋友叻唔叻無關。」
然而,由於學校每年接獲申請的人數不同,故學校每年在「自行分配學位」收生的最低分數也未必相同,有的傳統名校因為舊生多,持二十五分的申請人都不少,是否能入讀,須靠抽籤;但如果碰上該年「世襲生」少,十五分也有機會獲取錄。
蘇炳輝表示,如果子女屬「低分一族」,家長仍可堅持為他們申請心儀小學,即使這階段未能獲取錄,仍可以參加「統一派位」。「否則,家長亦可考慮申請不是最心儀、競爭較小的小學,增加在這階段獲取錄的機會。兩個取態要作出取捨,問自己是否可接受結果。」
吳偉文補充,如果子女分數不高,又非常心儀某所小學,就要部署「1-1-1」政策,即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統一派位」甲部和乙部的首志願,都選擇同一所小學,即使子女在「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均未能獲派心儀小學,亦可嘗試在派位結果公布後再「叩門」。
「以我們學校為例,申請『叩門』的學生,之前都須曾報讀本校。」他續說,有些學校未必需要學生是「1-1-1」申請人,建議家長可事先向心儀小學查詢,再部署選校策略。
作者: elbar 時間: 19-9-17 13:45
小學校長:按子女性格能力揀校

家長為子女選校前,可參加學校的開放日或簡介會,了解心儀小學情況。
(星島日報報道)每個小孩子都有不同性格和能力,因此家長切忌人云亦云,一窩蜂選擇傳統名校。蘇炳輝和吳偉文均表示,家長選校時,應先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課程等,是否配合子女的性向和能力;此外,學校的地點、交通等,也是家長應考慮的因素。
蘇炳輝表示,家長可以通過《小學概覽》、學校網頁、參觀學校開放日等,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例如是否比較着重學術、是否有全方位活動、是否有電子學習等,從而考慮該校是否適合子女。「不是只以受歡迎程度來揀學校,而是因應學校的形態去選。」他補充,即使現時適齡學童減少,但受歡迎小學的競爭情況同樣激烈,提醒家長申請前要有心理準備。
吳偉文就認為,家長選校前,最好先了解心儀課程的深淺和學習模式等,想想是否跟子女的能力配合。「要注意子女的興趣,假如子女性格較活潑,就讀傳統教學模式的小學 ,可能未必適合,選擇活動教學的小學應該較佳。」
此外,吳偉文指家長應考慮學校和家的距離,兩者是否相距太遠?子女日後如何上學、回家?交通是否方便等?「如果學校太遠,就不是太理想,因為小朋友須用較長時間上學、回家,或會減少了休息時間,最終影響他們的學習。」
另外,現時不少家長讓子女申請官津小學之餘,還會報讀直資和私立小學,讓子女有更多選擇。但家長須留意,當子女接受了直資小學的學位,就等於放棄入讀官津小學,即使申請人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被取錄,其學額也會被取消。不過私小則沒有相關做法,然而,個別小學或須家長填寫確認書,當子女被取錄後,就不能夠參加「統一派位」,因此家長要衡量其利弊。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