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直資校經濟邏輯釀特權 教育應否「能付多取」值深思 [打印本頁]
作者: Olympian 時間: 19-4-6 13:27 標題: 直資校經濟邏輯釀特權 教育應否「能付多取」值深思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做漏一整頁,升讀名校無望,最終到原區津中,度過愉快的青春期。升上大學後,重遇昔日升讀各區名校的同學,談起7年不見的種種,竟又發現成長經歷何其相似;破舊的校園、參差的師資、乏味的課程,以至那嚴苛的高等程度會考。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見證人。在我的圈子中,有能力的同學不問階層,最終都能獲應得的學位資源以在社會向上流動。香港教育制度即使是千瘡百孔,在人才分流及分配資源的功能上,整體還是能夠達到選賢任能、擇優而取的目標。但筆者在投身教育界後,分別任教過地區津校以及直資中學,卻讓我對這優良傳統能否延續產生極大懷疑。
直資以其業界霸權製造教育特權
傳統名校轉直資產生的公平問題討論逾10年,其間按年增加學費的學校不計其數。港華男校及聖士提反女校縱使守住了,直資化的經濟及管理誘因還是蠢蠢欲動。當競爭的起跑線提前到小學甚至幼稚園,家長爭先恐後、不惜花費千萬以搬入名校網(還未計算學額漸增至4萬多的國際學校),教育分流的現象從以往在升讀大專階段才出現,已提早到嬰孩戒奶後開始。經濟有能力的家庭,可以為子女安排更好的公共教育資源,已是不爭事實。筆者無意探討富家子女在獲得相應資源後是否表現得更好;更重要的是,香港教育資源分配的準則,已從昔日的能力主導,變為家庭收入主導。直資所謂的學費減免計劃,無法掩蓋學校需要大多數學生繳費才能持續營運的事實。換言之,直資學校想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就唯有吸引更能夠負擔學費的家長,如此經濟邏輯形成的教育特權,不言而喻。
有學者認為,60家直資學校中,有35家收取每月2000元以下學費,一般香港家庭絕對有能力負擔,因此直資不是貴族不是霸權云云。但筆者必須指出,能否負擔從來不是重點所在,一個香港基層家庭若決心讓子女就讀聖保羅男女書院,那6年37萬學費要借要慳要加班,還是籌得出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香港教育應否由一個「能者多取」的模式變成「能付多取」?即使直資制度的彈性與多元化學習是種優勢,為什麼只有願意多付的才能享受?筆者擔心的是,當社會上具社經地位者均以報讀直資學校以逃避主流制度的種種問題,要提高免費教育的質素成效,就缺失了一股關注改革的重要力量;家長的焦點,將會轉移至如何競爭直資學位,而非如何修正主流津貼制度的問題之上。當「勝者得直資,敗者讀官津」成為社會共識,霸權之說,也就不脛而走。
直資加乘嶄新評核所製造的階級問題
筆者曾在黃大仙區第一組別中學任教,學生大多來自基層,他們不缺能力與努力,但在學校資源及家庭支援上,卻跟直資學生有着天淵之別。若有學生問我,今天窮人在香港社會中上流還是可能嗎?我的答案當然會是正面的,實例也絕對不少。但筆者亦有責任指出,文憑試新制所帶來的改變,卻使官津面對前所未有的劣勢。在筆者求學時期,文理兩科壁壘分明,學校之間的高中選科大同小異,學生之間的起跑線相近。但在直資體制下,額外學費換來的人手以至收生人數,足以支持學校開設更多選修科組合以至小班教學。學生可因應能力、興趣作策略性選科;相對下官津校礙於人手編制,又或弱勢學校礙於收生不足,根本不能比擬。更不消說直資在人手聘用上存在絕對優勢,在薪金福利、升職解約上的彈性換來的教師團隊,在面對考核教學要求更高變化更大的文憑試,即使筆者不多談,經歷過香港教育的各位也能夠自行判斷差異。
或許有人會認為,直資學校在收生上仍會以擇優取錄為原則,即使以上分析屬實,直資所帶來的改變,亦不過是讓能力較高者獲取更大量及具質素的資源,與階級無關。筆者先不從家庭平均收入等數據反駁此說如何罔顧現實,大眾不難理解,在現今補習、交流團、課外活動等教育產業當道的時代下,資產以至中產階級已具備充分條件,把其經濟優勢轉移為其子女在中小幼面試中的履歷表現優勢,他們在入讀後是否表現優異是後話(其實不論表現,這類家長都大有條件把子女送往海外升學),但直資學校完全自主的自行收生制度,對比主流制度較隨機的統一派位模式,無疑更容易被部分階級所操控壟斷。這一種建基在資本之上的擇優方式,在外國大學已異化成捐錢買位的市場交易。筆者身為上一代港人,實在不願教育的優良傳統會淪落至此。
自從年多前當上父親,身邊親友都會對我的選校策略表示好奇。我的回應亦讓他們頗感沒趣:就是老掉牙的原區津校上學,如非兒子有特異功能,我還是希望他走回老爸的舊路;從我的經驗看來,學校的社教化功能與學生的自主發展,才是強制教育的精髓。家長以經濟手段掌控學生的升學路向以至學習環境,反而是捨本逐末,把教育制度矮化為度身訂做的育成計劃。在21世紀紛亂急速的發展趨勢下,根本沒有任何權威可以確保該計劃對學生未來必然最好。讓兒子經歷主流制度的洗禮,就是為了賦予其完整的香港人身分視角,並以個人能力爭取資源及選擇。當中換來的使命感與自信,在筆者看來,才是香港經歷數代傳承下來的核心價值。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直資制度如何衝擊香港核心價值」)
作者是中學教師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6 14:14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4-6 14:16 編輯
「能付多取」?
Xxxxxx
取消了直資,還有私校,國際學校。避免到咩?
到取消所有官律以外的學校,香港教育單一化,是否好事?
上大學又要不要錢,比不起學費,讀乜。是否仍然「能付多取」?
成績好,有錢上到香港三大,但入牛劍哈耶不夠錢,是否仍然「能付多取」?

作者: PeterWong2012 時間: 19-4-8 15: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8 15:45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4-8 17:02 編輯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頂, 作故仔都作好D吖!
呈分試係2000年教改後先有(2006年9月升上中一才是第一屆經歷呈分既學生), 除非作者係第一屆呈分試既小五學生, 否則無可能又經過呈分又讀過中七
今年係2019年, 就算作者順利大學畢業, 都只係畢咗業幾年, 咁快又做埋人老豆 (自從多年前當上父親, 唔通讀緊書已攪出人命乎)?
抽水都做吓資料搜集啦!
作者: puzzledmama 時間: 19-4-8 16:03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明報的報導, 也是慣常挑起社會矛盾的手法, 一向立場都係攪 "階級鬥爭" , 唔好咁認真!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4-8 21:39
hkpapa852 發表於 19-4-8 15:45 
頂, 作故仔都作好D吖!
呈分試係2000年教改後先有(2006年9月升上中一才是第一屆經歷呈分既學生), 除非作者 ...
被您看出的漏洞,我想都錯不了哪裡。報紙不時編故事來"吸睛"。
在民主社會下,有財自然有更多選擇,若行共產,動力何在!

作者: RunningPig 時間: 19-4-8 21:57 標題: 回覆樓主:
但係我記得當年九十年代都有考學能測驗同呈分試喎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9 01:38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9 01:41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9-4-8 15:45 
頂, 作故仔都作好D吖!
呈分試係2000年教改後先有(2006年9月升上中一才是第一屆經歷呈分既學生), 除非作者 ...
Papa今次睇錯少少野.....
1) 學能測驗時期,好似都一樣有呈分試,只係以往用學能測驗調節每校banding,但今日用pre S1。講開,學能測驗公平過用上屆Pre S1好多,至少係當屆學生考出黎。
2) 作者係話年多前有小朋友,唔係多年前。
不過正正由於佢只做左年多父親,佢對兒子升學睇法已不能作準,話不定再過年多,佢就會一同追逐名校。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9 08:13
Vanadium 發表於 19-4-9 01:38 
Papa今次睇錯少少野.....
1) 學能測驗時期,好似都一樣有呈分試,只係以往用學能測驗調節每校banding,但 ...
以前係一樣要呈報校內成積,但從來沒有用呈分試呢個Term,因為以前呈報既成績唔只考試成績咁單一,連平常功課表現(類似現在中學既SBA)都會睇埋。
而且以前呈報係整個5年級和6年級成績,沒有統一要求各校只呈報3次指定既考試成績。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9 09:26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4-9 09:37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4-9 01:38 
Papa今次睇錯少少野.....
1) 學能測驗時期,好似都一樣有呈分試,只係以往用學能測驗調節每校banding,但 ...
還有, 如果以前學能測驗時期既安排都當係呈分試, 作者話自己係第一屆呈分試學生(1978年係一屆小六學生採用升中派位方式而唔係用升中試), 即係1978年係小五/小六 (10歲/11歲). 現今應係位差不多退休既old seafood.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9 21:42
hkpapa852 發表於 19-4-9 09:26 
還有, 如果以前學能測驗時期既安排都當係呈分試, 作者話自己係第一屆呈分試學生(1978年係一屆小六學生採用 ...
我諗佢表達得唔好啫,相信佢係講學能測驗時期,5、6年班會影響自己banding既考試。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9 22:14
Vanadium 發表於 19-4-9 21:42 
我諗佢表達得唔好啫,相信佢係講學能測驗時期,5、6年班會影響自己banding既考試。
...
劈頭第一句就話自己係第一屆呈分試考生喎?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4-9 22:25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自從年多前當上父親,身邊親友都會對我的選校策略表示好奇。”
有咩咁好奇呢?家人中也有中學老師、朋友中亦有校長,但從來不覚得有何好奇。
老實說,大部分家長在為子女選校時均精挑細選,直資津校私校國際都有,按學習和経済能力而選擇,實無不妥。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3:40
#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見證人。#
文中交代得好清楚2009年中七畢業啦。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3:49
13年大學畢業就是上一代香港人?
那豈不是滿街都是活化石?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4:26
可能,那位筆者真係錯過左教育只係有錢人同權貴人先有嘅年代。
雖然時代進步左,但基層能進入被稱為霸權嘅「直資名校」仍然是靠能力。
而整篇都在模糊筆者自己對追逐名校嘅潛意識,又淡化好多有能力,但不一定追逐直資名校的各階層。
作為老師,筆者對主流制度有完全自主嘅自行收生部分視而不見,對以靠自己能力申請學位嘅同學有欠公平。
題外話,一條龍制度,可能方是使可以申請嘅學位減少嘅主因,不過有幾多持分者願意探討既得利益者嘅病根呢?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0 16:11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3:40 
#如果2009年開展的新高中課程,標誌着新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同年中七畢業的筆者一代,可算是舊制結束的 ...
2009年中七畢業, 即2003年小六畢業
2003年係教改過渡期, 根本無呈分試呢樣嘢
作文唔做好資料集, 只求嘩眾取寵但內容漏洞百出, 又一呃稿費需要重作既文章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10 16:51
其實直資可否好似官津咁:一部份位自行,餘下跟banding order 抽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7:02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0 16:11 
2009年中七畢業, 即2003年小六畢業
2003年係教改過渡期, 根本無呈分試呢樣嘢
支持你睇法。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0 17:06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6:51 
其實直資可否好似官津咁:一部份位自行,餘下跟banding order 抽
當然可以, 派位直資就係咁運作.
如無記記, HY當初同小學部脫龍時, 頭一兩年仲係做派位直資 (即繼續留係統位制度), 不過之後唔再參加派位
而且派位直資係不選不派, 學生家庭可自己衡量經濟能力再決定是否選擇抽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7:13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0 16:11 
2009年中七畢業, 即2003年小六畢業
2003年係教改過渡期, 根本無呈分試呢樣嘢
更 吊 詭係表面90後,但文筆帶強烈老海鮮味道,好似在EK 似曾相識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7:25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11 13:35 編輯
直資受家長歡迎,其中一個原因係(家長們)覺得我小朋友有能力考好學校,唔希望經過派位去試運氣嘛。
故此,就算自行派位同時公佈,教育分流係必然更白熱化。要處理嘅(會否)係官津課程同師資要有一定水平上嘅定位同提升,特別在小學階段,讓家長安心。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10 17:42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0 17:06 
當然可以, 派位直資就係咁運作.
如無記記, HY當初同小學部脫龍時, 頭一兩年仲係做派位直資 (即繼續留係統 ...
既然有攞津貼,我會覺得硬性規定要參加派位(自行抽獎%可再傾)會較合理
作者: Olympian 時間: 19-4-10 18:27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7:42 
既然有攞津貼,我會覺得硬性規定要參加派位(自行抽獎%可再傾)會較合理
本帖最後由 Olympian 於 19-4-10 18:28 編輯
同意。因直資都是受政府資助,應放返d位出來比公眾抽,那樣感覺公道好多。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8:37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7:42 
既然有攞津貼,我會覺得硬性規定要參加派位(自行抽獎%可再傾)會較合理
硬性 規定所有津貼學位都經派位制度會較合理的話,必然係唔應該容許自行收生啦,重要傾咩呢?
會有辦學團體直接退出派位制度,轉為私立學校亦係順理成章。畢竟未有12年普及教育時,部分學校經存在。
又或者 甚至 交回辦學權,會對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機會選擇咩?
我唔明道理何在?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8:42
公道啲,大學都應該係統一派位。
我知我好玩皮
作者: Olympian 時間: 19-4-10 18:43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8:42 
公道啲,大學都應該係統一派位。
我知我好玩皮
係呀。一係大家都派,一係大家都唔派咁囉~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10 18:49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8:37 
硬性 規定所有津貼學位都經派位制度會較合理的話,必然係唔應該容許自行收生啦,重要傾咩呢?
會有辦學團體 ...
on the other hand, 若所有top 官津都變成spcc, 對整個社會又是好事嗎?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10 18:53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8:42 
公道啲,大學都應該係統一派位。
我知我好玩皮
咁首先要有免費官津大學,然後再搞直資大學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9:09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8:49 
on the other hand, 若所有top 官津都變成spcc, 對整個社會又是好事嗎?
你呢個假設係基於咩呢?若係真嘅,係課程同水平同上一致,我覺得係好事,如果你指嘅係交學費,我提下你,我早幾年已經講,家長要額外學費嘅原因得一個,就係要物有所值。
自行派位入嘅學生係靠能力入直資學校嘅。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9:22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9:09 
你呢個假設係基於咩呢?若係真嘅,係課程同水平同上一致,我覺得係好事,如果你指嘅係交學費,我提下你,我 ...
假若官津學校全部同SPCC 一樣,邊有人介意直資嘅存在,我都識揀啦,你估交學費真係就會高人一等咩?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9:24
Olympian 發表於 19-4-10 18:43 
係呀。一係大家都派,一係大家都唔派咁囉~
似乎重點唔再係教育質素上面去討論。
即本睇下會唔會發生。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9:25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8:53 
咁首先要有免費官津大學,然後再搞直資大學
趣緻,希望你心想事成,成為受惠者。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10 19:26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9:09 
你呢個假設係基於咩呢?若係真嘅,係課程同水平同上一致,我覺得係好事,如果你指嘅係交學費,我提下你,我 ...
咁你比得起當然唔覺有問題,利申,我勉強也可應付,若spcc 收我小朋友,食樹皮都會比佢讀,正苦正策要考慮所有持份者ga ma。
ps 相信你冇聽過飛楊的故事,不是云飛楊,而是塵土飛楊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10 19:33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9:25 
趣緻,希望你心想事成,成為受惠者。
美國有state u 和 private u, 雖然唔係免費, 真是可以發下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9:39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9:26 
咁你比得起當然唔覺有問題,利申,我勉強也可應付,若spcc 收我小朋友,食樹皮都會比佢讀,正苦正策要考慮 ...
邊個話畀得起?我諗好多人都有誤解。我係果啲級數,都唔嚟EK啦,去揾腳打golf,la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19:43
講返轉頭,我係想鼓勵有能力嘅同學,唔好因為有直資嘅標籤,而唔認真考慮課程內容同學習資源嘅因素,經濟條件唔優越,並唔代表係短板。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20:13
MrBeast 發表於 19-4-10 19:33 
美國有state u 和 private u, 雖然唔係免費, 真是可以發下夢
美國大學?今時唔同往日啦。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20:14
出國讀書,唔止貴,亦係好難預計回報嘅一件事。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10 20:53
人地開晒名,唔使估估下。好在唔係SPCC老師,否則就尷尬。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 ... C%E6%B7%B1%E6%80%9D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21:25
就算係亦有咩咩咁尷尬,有則改之,辦教育就係咁。
無嘢係會滿足所有人。
肯開名,無論咩立場,都尊重佢光明磊落。
作者: Olympian 時間: 19-4-10 21:26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Olympian 於 19-4-10 21:27 編輯
原來copy 漏個名 。陳曦彤 網上查左係港大同學會書院老師。即係直資學校老師喎...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23:17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10 23:30 編輯
奇怪佢對直資咁反感,可解去直資學校任教呢?
文中又無具體指出直資學校嘅課程同教學有問題,如果直資收取學費加政府津貼,卻沒有提供高水平嘅師資同有吸引力嘅課程內容,被疚病也是應該的。不過,其他個人觀點,大多從主觀角度去把有限嘅視野去支持自己觀點,有不少有待 釐清嘅空間。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0 23:52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10 23:53 編輯
係Google 打「教直資學校好唔好」會見香討教育嘅一啲帖文,見到一啲有趣嘅意見,有興趣試下去睇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1 01:10
ABC-DAD 發表於 19-4-10 20:14 
出國讀書,唔止貴,亦係好難預計回報嘅一件事。
教育好難講回報。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01:26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1 01:10 
教育好難講回報。
同意,所以有感而發,希望有這打算出國嘅家庭自己好好去計劃衡量一下。
要是中途經濟出現問題,對家庭影響可以是 傷筋動骨嘅一件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1 08:12
ABC-DAD 發表於 19-4-11 01:26 
同意,所以有感而發,希望有這打算出國嘅家庭自己好好去計劃衡量一下。
要是中途經濟出現問題,對家庭影響 ...
當然要能力負擔得起有餘力。但人生無常點諗到咁多,樣樣事過分擔心,就好容易事事也做不成。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09:0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1 08:12 
當然要能力負擔得起有餘力。但人生無常點諗到咁多,樣樣事過分擔心,就好容易事事也做不成。
...
也對。過程跟結果都同樣有價值。
動腦筋去思考也不盡是担心。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1 09:14
ABC-DAD 發表於 19-4-11 09:08 
也對。過程跟結果都同樣有價值。
動腦筋去思考也不盡是担心。
當然要計劃周詳,但到後好多時係講 leap of faith.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09:4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1 09:14 
當然要計劃周詳,但到後好多時係講 leap of faith.
總的來說,是全程投入的話,無論得失,都是值得回味的人生體驗。
心領神會。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1 11:32
ABC-DAD 發表於 19-4-10 18:42 
公道啲,大學都應該係統一派位。
我知我好玩皮
其實現在大學都派位, JUPAS只係加入咗一D條件既派位機制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11:49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1 11:32 
其實現在大學都派位, JUPAS只係加入咗一D條件既派位機制
我對派位同自行收生嘅並存覺得無太大問題,有興趣問下hkぱ覺得自行收生有無意見?可以起到何種作用?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1 11:52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4-11 11:53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9-4-11 11:49 
我對派位同自行收生嘅並存覺得無太大問題,有興趣問下hkぱ覺得自行收生有無意見?可以起到何種作用?
...
中小學其實係考學校 (直資/私立) 方面一直都存在問題: 收生機制係黑箱作業
中學自行收生, 亦有類似問題
簡直好似地產商標賣樓咁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12:02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1 11:52 
中小學其實係考學校 (直資/私立) 方面一直都存在問題: 收生機制係黑箱作業
中學自行收生, 亦有類似問題
可以指出某幾點不必要的操作嗎?我試舉例官津直私都有的,面試1.2.3... call waiting list .扣門。
其實公佈自行收生後,在指定日期註冊後,唔好再玩音樂椅,有餘額全放回派位,會否合理又簡潔好多呢,又節省行政程序。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1 12:12
ABC-DAD 發表於 19-4-11 12:02 
可以指出某幾點不必要的操作嗎?我試舉例官津直私都有的,面試1.2.3... call waiting list .扣門。
其實公 ...
面試考核項目, 評分準則, 同評分結果
有幾間有公開過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13:14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1 12:12 
面試考核項目, 評分準則, 同評分結果
有幾間有公開過呢?
這是事實。有可行建議嗎?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13:17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1 12:12 
面試考核項目, 評分準則, 同評分結果
有幾間有公開過呢?
試指出公開嘅理由?我對此持中性態度,想多明白一下其他家長嘅想法啫。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1 13:54
ABC-DAD 發表於 19-4-11 13:17 
試指出公開嘅理由?我對此持中性態度,想多明白一下其他家長嘅想法啫。
...
死都要知死因嫁, 唔可以死得不明不白, 人地會死唔眼閉
死因可以任佢講反正無得challenge, 但點都好過唔講, 好似你死你事咁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13:57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11 14:00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1 13:54 
死都要知死因嫁, 唔可以死得不明不白, 人地會死唔眼閉
能照顧家長感受,係一件好事。
重要過幾關,折磨幾個月先最氣頂。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1 17:28
ABC-DAD 發表於 19-4-11 09:42 
總的來說,是全程投入的話,無論得失,都是值得回味的人生體驗。
心領神會。
...
When you do analysis, listen to your brain, when you make decisions, listen to your heart.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1 19:18
Thanks for your advices.
I am not good at analyzing anything.
Making decisions? By insight.
作者: GreenMaDad 時間: 19-4-12 09:01
在美國,有錢人都會讀私立學校,之前亦看過報導話,Ivy League 大學中四成入學生都是讀私立學校。
就算不是私立學校,可以入好的政府學校的社區樓價亦會高。
有很多人誤解香港入學校係全世界唯一的怪象,只要去外國就會好好多,其實只不過係去到外國,求其派到一間校園大,個個老師都講英文,表面上好nice, 就覺得去了世外桃源。
作者: nkd 時間: 19-4-12 17:5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1 09:14 
當然要計劃周詳,但到後好多時係講 leap of faith.
年輕人敢闖世界,家人應該支持。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9-4-13 01:27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9-4-13 01:30 編輯
點解覺得自己個年代比較單純,不懂去思考別人的幸福是如何得來?衹知道自己應該努力讀書,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就是那一股leap of faith不要想太多的心態.不懂 埋怨 , 算是種福氣吧,留下精力 發奮圖強 .雖然童年家貧,被"有錢一點"的同學也笑過.父輩 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我輩可幸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一切除了自己的努力,就是政府給予的免費津校教育.到了自己兒子,犯賤了,免費教育不用,讀私校,難道我不能爲他選擇?我父不 曾埋怨社會對他不公平, 我也感激社會賦予的機會, 我兒不會埋怨父母他不夠 李嘉誠啲孫有錢吧……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9-4-15 13:26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9-4-16 17:08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1 13:54 
死都要知死因嫁, 唔可以死得不明不白, 人地會死唔眼閉
揾工公司請人都唔会講点死法啦……
作者: nkd 時間: 19-4-16 12:08
Olympian 發表於 19-4-6 13:27 
明報 4月4日 星期四
筆者自小出身於津校,屬第一屆呈分試考生,雖然就讀某「名小學」,但由於中文科呈分試 ...
//(直資)這一種建基在資本之上的擇優方式...
為什麼只有願意多付的才能享受?...
香港教育資源分配的準則,已從昔日的能力主導,變為家庭收入主導。//
教育是福利,也是消費(好聽叫投資),有選擇的自由才有公平可言。
1. 學位限區公平?
2. 世襲/弟妹學位公平?
3. 抽籤比自由配對公平?
文章要批評的,其實是津校轉直資後的收費問題。在他眼中,免費變收費就不公平。
那要問,多取的經費是自肥,還是改善教學?付不起的,有津貼嗎?
食公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作者: ABC-DAD 時間: 19-5-2 16:42
直資存在咁多年,重問呢類問題?
參與討論,都要最基本要自己做工課啦。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