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直資非霸權 平民直資增學生出路(趙永佳、何振聲)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9-3-27 13:51     標題: 直資非霸權 平民直資增學生出路(趙永佳、何振聲)


有學者認為,直資問題的討論焦點,不應只局限於所謂貴族直資,而是如何藉現時直資經驗,來增加津貼學校的彈性,為家長及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近日有媒體提到「直資霸權」,直指直資學校兼收公私雙方資源,造成「教育貴族化」。我們不禁要問,到底直資是否真的過分貴族化?還是討論焦點以偏概全?


首先,直資學校(下稱直資)經常被冠上「貴族學校」的「美名」。彷彿,直資的存在就是原罪,而支持直資的人,就是社會階級遊戲的既得利益者,亦是推動社會階級持續分層的幫兇。對此,我們首先要申報利益,因為趙永佳的孩子也正是在直資學校就讀,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亦認同以上觀點:直資制度的確削減基層入讀某些傳統名校的機會。雖然直資名校堅稱他們有足夠獎學金支持清貧學生入讀,但名校「一闊三大」,窮家子大多會望而卻步,只能寄望在「大抽獎」入讀津貼名校,所以到最後,好像真的只有富有人家,才會報讀直資,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情況。


但這是否就是事實的全部呢?


平價直資多 增教育自主彈性


我們嘗試粗略分析2018年直資數據,以顯示香港直資學校的真象。學費反映不同階層家長的承擔能力,在2018年,60家直資學校中,以最高學費級別,每年12月計算,有35家每月收取2,000元以下學費、14家是2,000至4,000元、11家為4,000元以上。真正「貴族式」收費(5,000元以上)的只有9家,不到六分之一,而甚至超過三分之一(22家)是收取1,000元以下學費,有數家甚至是「象徵式」的500元以下!


時至今天,如果你問一般家長,每月一、二千元的學費,是否可負擔,大家心裏有數,不少津校同學其實花在補習上的亦不止此數目。直資學校是否貴族,不言而喻。


回顧設立直資的本意,是教育局希望為學校提供彈性。在主流課程外,學校能因應學校及學生的情況,自主發展適切的校本課程。若以此原則推論,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大量學生能力較遜色及原先收生不足的學校,會申請轉為直資,因為他們發現在主流教育體制下,未能為學生找到出路。相反,若改為直資便能為學校帶來彈性,針對學生作出適切的改動。不過羊毛出自羊身上,要得到自主調適,亦意味需要更多的資源投放。與其等待政府的政策資助或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最直接以直資之名收取相對合理的學費,支持學校改革。


適切課程合理學費 家長有得揀


以伯裘書院為例(學費全年為4,280元),在19/20學年將會推動「Deep Learning」,旨在取消統測,改為培養及評核學生的6大能力。筆者相信是直資的自主性,容讓校方作出如此重大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學費正是「最低消費」的全年數千元,更可按同學家庭情況申請學費減免。這些改革不就是直資的特色嗎?以上例子,只希望公眾明白,直資如能發揮其本身自主營運的優勢,再收取合理的費用,可為教育學生找到新的出路。這類低收費的非直資名校,針對學生的需要在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正為一刀切的主流教育制度提供彈性。


再者,我們亦要以用家角度出發。坊間一直對現有教育體制提出不同訴求,當中尤以多元化學習,照顧學生不同需要為大方向。然而,現實歸現實,大家都逃不出香港公開考試的魔咒。部分家長作為過來人,明白自己子女的能力並非出類拔萃,更明白催迫子女應付考試只會帶來更多問題。他們在現有體制下既無出路,又沒能力送子女到外國或國際學校學習。在僅有的資源下,收費相對合理的直資學校,好像真是「中層收入」家庭的唯一選擇,為子女學習提供相對的彈性。


家長看到的是其彈性,一般「平民直資」的相對「寬鬆」、學業壓力較低的環境,而非名校品牌。趙永佳孩子所就讀的,正是每月約1,500元的所謂「平民直資」學校。


直資削減資助 徒加劇貧者愈貧


既然直資有可能為教育學生提供另一出路,為何大家只集中討論極少數名門直資的問題,而漠視收費不高但努力求變的直資?因為部分直資的高收費,就所有直資都被標籤為貴族學校?要全體直資都不能獲得資助,就只會最後貧者(平民直資)愈貧,富者(名門直資)愈富,最後只有名門直資才能生存下去,令一般家長和同學的選擇更為萎縮。


究其實,津貼學校一真以來都在體制內,盡量照顧不同學生需要,也有不少在尋求改變,但苦於當局的規管,可變空間不大。因為趙永佳長期關注高中的多元進路議題,有津貼中學曾與我們商量,是否可以協助小部分不適宜考取文憑試的同學開發職業導向課程。但在津貼學校,文憑試就是緊箍罩,最後當然是無疾而終。直資學校當然亦非「無王管」,如亦要有最少一半同學修讀文憑試課程、不修讀同學就要自費,但始終他們在學制、資源運用上多多少少還能有點彈性。


從增加家長選擇角度考慮,我們並不反對政府早前建議修訂「自行分配學位機制」,收窄直資學校的提早收生優勢,甚至對學費封頂,因為這也有助推動直資學校進行創新,以真正校本特色與津校競爭。但同時當局也應該要考慮在學制上增加直資學校,甚至是津貼學校的彈性,而弱勢社經地位同學佔多數的學校,不論直資、津貼都應該有額外資源傾斜。


台灣公費實驗教改 促教育創新


正如台灣的公費實驗教育改革一樣,當公辦學校都有足夠空間進行教育創新,體制外的實驗教育也能進入主流,那麼直資、私立、津貼學校的分野就有可能不復存在。我們討論教育均等問題,不能只在現有制度架構之下思考,要有一定的制度創新想像。現時所謂打破直資霸權論述,其實正正揭示了香港缺乏在教育議題上的宏觀討論。


現在直資佔香港學校總數一成半,我們相信,在往後的日子,對直資問題還有大量討論空間。而討論的焦點,不應只局限於所謂貴族直資,而是如何透過現時直資的經驗,來增加津貼學校的彈性,為家長及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相反,平頭齊一式的教育均等,最終受害的是家長和同學失去僅有的選擇,所有學生又要回歸「大一統」的體制中學習。對學生而言,真的是好事嗎?




撰文 : 趙永佳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
何振聲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 nkd    時間: 19-3-27 16:48

\\在現有體制下既無出路,又沒能力送子女到外國或國際學校學習。...家長看到的是其彈性,一般「平民直資」的相對「寬鬆」、學業壓力較低的環境\\

直資正是公辦學校鐵屋子開了一扇窗口。官員高抬貴手,功德無量啊。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28 08:55

nkd 發表於 19-3-27 16:48
\在現有體制下既無出路,又沒能力送子女到外國或國際學校學習。...家長看到的是其彈性,一般「平民直資」 ...

You are preaching to the choir.  

直資是政府德政。

作者: nkd    時間: 19-3-28 09:27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28 08:55
You are preaching to the choir.  

直資是政府德政。

是德政,因為他們沒有管死學校。我意思是政府應該解放更多學校,不要阻攔改直申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28 09:37

elbar 發表於 19-3-27 13:51
▲ 有學者認為,直資問題的討論焦點,不應只局限於所謂貴族直資,而是如何藉現時直資經驗,來增加津貼學校 ...

觀乎EK一些言論,他們不只擔心極少數名直貴,還擔心比不起500元或不願比500元的學生讀所有公帑支助的學校。教育絕對權利。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28 09:54

nkd 發表於 19-3-28 09:27
是德政,因為他們沒有管死學校。我意思是政府應該解放更多學校,不要阻攔改直申請。
...

阻攔改直申請,似乎校友及家長反對力量更大。

政府如果真的有阻攔,也是政治安撫。

作者: nkd    時間: 19-3-28 10:4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28 09:54
阻攔改直申請,似乎校友及家長反對力量更大。

政府如果真的有阻攔,也是政治安撫。

開放釋出的能量,可以令名校起死回生,對校友來說,母校重振聲威;對外人來說,除了學費關卡,入校有門,公平競爭;對家長來說,校政靈活,精益求精。其何樂而不為呢。

解決學費問題,本來就以市場自然調節,各安其所。若果供求失衡無法調節,政府可以將新申請分兩類直資,一為原有規則下把學費封頂,例如每年兩萬元,且管制加幅;另一為無學費封頂,但取消若干限制,如規定比例必須修讀本地課程考本地公開試等。

作者: nkd    時間: 19-3-28 11:10

一早說過,有直資龍校,家長學生即使在填鴨下也有權求學問不求分數。小朋友各有空間,童年自然快活。家長安心,自無壓力去追迫、陪讀。這不正是用腳和身家投IS的中高產想追求的事嗎。

IS的package,當然不止,模式、老師、語境,不是容易複製,這是他們貴有所值之處。但經常看到IS爐友大吐LS的苦水,得罪講句,實在以偏概全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28 13:21

nkd 發表於 19-3-28 10:42
開放釋出的能量,可以令名校起死回生,對校友來說,母校重振聲威;對外人來說,除了學費關卡,入校有門, ...

你找找看,記憶中只有聖保祿和華仁轉直資失敗,也是現在家長和舊生反對。教育局要持分者共識。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28 13:24

nkd 發表於 19-3-28 11:10
一早說過,有直資龍校,家長學生即使在填鴨下也有權求學問不求分數。小朋友各有空間,童年自然快活。家長安 ...

有冇見過EK網友説本地龍校也有壓力?

作者: nkd    時間: 19-3-28 13:3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28 13:24
有冇見過EK網友説本地龍校也有壓力?

網友,包括我,的意見和分享,部分值得參考,部分足以娛樂。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28 13:55

nkd 發表於 19-3-28 13:35
網友,包括我,的意見和分享,部分值得參考,部分足以娛樂。

同事女兒讀名龍校,小一已壓力甚大。

同一制度下,學校辦學特點也不同。

作者: nkd    時間: 19-3-28 14:08

本帖最後由 nkd 於 19-3-28 14:27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28 13:55
同事女兒讀名龍校,小一已壓力甚大。

同一制度下,學校辦學特點也不同。

明白了。
帶眼識校啦。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3-29 14:35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3-30 10:39 編輯
elbar 發表於 19-3-27 13:51
▲ 有學者認為,直資問題的討論焦點,不應只局限於所謂貴族直資,而是如何藉現時直資經驗,來增加津貼學校 ...

以 "伯裘書院" 嚟做例子反駁直資唔一定係貴族學校, 真係



點解 "伯裘書院" 會係"平民直資" 學校作者又知唔知?


人地投訴既 "貴族直資" 係咩學校, 作者又知唔知呢?






作者: fung0001    時間: 19-3-30 00:57

管治”糈英”的初心
作者又知不知道?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0 08:42     標題: 回覆樓主

唔知幾時開始,有一些人認為所有受公帑資助的學校,包括每一間頂級名校,也應該免費,收生也不能不理普羅大眾。呢種先至叫做教育霸權。

其實一些直資的助學金沒有足夠的人申請,負擔唔起學費的家庭,只要申請便好大機會,咁樣同免費有好大差別咩?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19-3-30 09:14     標題: 回覆樓主:

直資制度讓校方多了彈性是美事,但為了能考入直資,尤其小學,爭入學遊戲提早出現,於幼稚園已有補習,令人担憂。有EK網友話,為了享受愉快學習,先要經過地獄訓練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0 21:35

真係因為直資?
名津小嘅專補始於幾多年前呀,少計都係二十年開外,無直資真會有分別?
地獄係自己要去,都幫唔到幾多,去完就快樂?講出黎都笑,講法似鼓勵人濫葯多啲。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0 21:52

追求名教嘅取態,遠係直資制度出現前就有。

直資出現,不同水平嘅都有,為有需要嘅學生同家長開出一條新路。而課程自主改革帶來嘅效果,係官津校最實際嘅參考。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07:32

咁有幾多收費相e而成績又標丙的直資?另外直資需否follow 語文正策來決定教學語言?我不是against直g,但至少level playing field, otherwise 玩下玩下就變成的士/地鐵霸權咁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11:36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07:32
咁有幾多收費相e而成績又標丙的直資?另外直資需否follow 語文正策來決定教學語言?我不是against直g,但至 ...

Any aided schools “can” have the same level playing fields by becoming a DSS if they think DSS is terrific.

As with many things in the world, you gain something and you lose something.  They complain about DSS schools getting something, did they also tell you what you lose by becoming a DSS?

Level playing field is not the right question.  What is the best education arrangement going forward for HK is the right question.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11:41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07:32
咁有幾多收費相e而成績又標丙的直資?另外直資需否follow 語文正策來決定教學語言?我不是against直g,但至 ...

最標丙的直資,其助學金也用不完。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12:3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11:41
最標丙的直資,其助學金也用不完。
因為收得貴和冇窮人敢報?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12:3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11:36
Any aided schools “can” have the same level playing fields by becoming a DSS if they think DSS is ...
迫人入會同黑社會有乜分別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13:51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12:33
迫人入會同黑社會有乜分別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3-31 13:58 編輯

用黑社會比喻直資,極端不當。直資係辦學,好多直資係辦好好的學,你還一竹篙打哂所有直資。讀直資的學生家長咪變成黑社會門徒?


你應該向直資道歉。

我第一次聽有人會眼紅黑社會。

Dont you understand, the level playing field is on aides schools have the same choice as everyone else.If you choose to remain in the aided system, don’t complain.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13:56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12:32
因為收得貴和冇窮人敢報?

窮學生夠叻,報名便有助學金,可入讀。自己不敢,就不要投訢好學生沒有機會讀標丙直資。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14:14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13:56
窮學生夠叻,報名便有助學金,可入讀。自己不敢,就不要投訢好學生沒有機會讀標丙直資。
...
我想你冇聽過塵土飛揚的故事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14:1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13:51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3-31 13:58 編輯

直資係辦學,好多直資係 ...
who am i to argue w 楊局長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16:31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14:15
who am i to argue w 楊局長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3-31 16:32 編輯

It is not about arguing.  

認真的,把直資比喻黑社會,你應該為你的失言道歉。

道了歉,又是一條好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1 21:30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07:32
咁有幾多收費相e而成績又標丙的直資?另外直資需否follow 語文正策來決定教學語言?我不是against直g,但至 ...
你所指嘅霸權係咩呢?另一方面,你似乎覺得收費同成績應該係有直接相關?
咁津貼學校係咪無開支嘅呢?係咪政府提高教育津貼同直資最高嘅等同,香港所有學生都同一樣成績標丙?

明顯係睇唔順眼,明明係誤區都要攞出嚟做文章。

國際學校可以做嘅,轉左直資嘅用更好嘅收費提供接近嘅教育就係霸權?

如果有朝一曰,同學自己考入,伸請減免出問題,就係學校嘅責任。

請留意,多出嚟嘅學費,係家長自己淘腰包支持學校進行更好嘅辦學自主。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21:53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9-3-31 21:55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9-3-31 21:30
你所指嘅霸權係咩呢?另一方面,你似乎覺得收費同成績應該係有直接相關?
咁津貼學校係咪無開支嘅呢?係咪 ...

你好少寫咁多個字,i must have hit the right button
its not actually abt $.

的士霸權:
https://youtu.be/GWlVSNMA5D8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3-31 22:01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3-31 22:02 編輯

直資大都被神化,但事實做得好既直資非常少,或者其實係無。

講最早年既就算St Paul Co Ed,以至最近既協恩,同埋失敗既華仁,都係源於5個band轉3個band,轉直資可以揀學生避免教"差"學生! 當日大家都開宗明義,今日無端端被包裝到咁靚話為更好教育。

其他學校唔使轉直資,或收唔收學費都無所謂,只要同樣收生自主,課程自主,我相信.....自然會突顯絕大份直資並唔係辦得咁好。

一個爛攤子DSE,卻要強迫全港受資助既學校去配合,教育局何不早早認錯重新黎過?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3-31 22:0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16:31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3-31 16:32 編輯

It is not about arguing.  
原本唔回但既然回了abcd, 順便回埋,直g學校當然唔會迫其他官津入會la, 自己想下邊個言論話要入會,好無奈這種溝通方式在香港慢然中:唔喜歡現時政策咪移民law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1 22:57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3-31 23:22 編輯

重點係要教育局認真探討下課程同收生可以完善嘅地方,直資學費在家長部分係應該有個上限,無理由要家長無止境負擔,要全面增加 (包括官津學校)教育資源理應政府付責返。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3-31 23:04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3-31 23:05 編輯

直資係咩呢?

年青人A白手興家,30歲到自己賺到一千萬; 年青人B屋企大把,30歲時屋企俾二千萬佢。

然後社會就話,B非常成功,做得比A好。

再用SPXX做例子,中學收生時,差不多攞走全港各地區最出名小學全級第1至3名既學生,無論佢教到出黎既成績係點,真係關間學校事? 就算關....係用每年幾萬學費換返黎,用全港最佳學生、最佳資源、最佳家庭支援下去做成績,咁學校教育實際優秀在那? 在此學校就讀既學生,成績考得好既無去補習?

不斷推崇用錢換返黎既所謂"優質",就如100萬同10萬買架車實唔同啦,使鬼你講。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23:07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22:05
原本唔回但既然回了abcd, 順便回埋,直g學校當然唔會迫其他官津入會la, 自己想下邊個言論話要入會,好無奈 ...

事實係無人迫無人入會(轉直),我意思係,各大津校不用眼紅直資,不用投訢,自己申請轉直便可。唔轉,梗係諗過度過。唔轉就唔好嘈。

我同情同專重聖保祿,華仁,佢地有權嘈,其他人無。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3-31 23:15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3:04
直資係咩呢?

年青人A白手興家,30歲到自己賺到一千萬; 年青人B屋企大把,30歲時屋企俾二千萬佢。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3-31 23:17 編輯

香港教育不缺錢。16/17年香港人均學生資助(記憶中)7萬幾。最平的國際學校8至10萬。私立一般更平。

津貼係未一定差?神津又如何,錢同教育成效的關係有幾大?

亦不用眼紅,有錢老豆一路收津貼契仔。係阿仔唔肯上契,只在則邊呻有鬼用。有 guts 就上契喇。自己選擇唔上契就投訢上了契的?!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3-31 23:28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1 00:28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23:07
事實係無人迫無人入會(轉直),我意思係,各大津校不用眼紅直資,不用投訢,自己申請轉直便可。唔轉,梗係諗過度過。唔轉就唔好嘈。

唔轉好過轉,你知唔知點解? 你以為學校唔係為學生?

直接資助既學校,資助教師人工,係以教師中位數去俾,新興直資有著數,新老師入職以起薪點計,但資助卻以中位數計,故學校係收多左錢。但當學校教員年資不斷增加,當大部份教師人工過左中位數,教育局資助就不足夠支付教師工資,理論上必定要收學費。

地區名校絕對有吸引力去轉直資,一樣大把人報讀,但若佢地轉直資,係老師大都有多年教育經驗下,教育局資助根本不足夠,必定要收學費,真係有心做教育、堅信教育係社會流動既重中之重,會只係為收生而轉直資,迫走無錢交學費既人? 況且.....交得學費既,其讀書資質不一定好過交唔起學費既學生,搞教育要免費、不問貧富....係好多教育工作者既原則。

直資教師既福利,以我所知,大都至少比津校有過之而無不及(官校公務員福利可能好d),人工任定,部份坐埋位就送部ipad同套電腦比你(津校老師全部自己錢買),多多資助,甚至有宿舍,之前甚至發放獎金,全部由學生學費到補貼。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1 23:31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3:04
直資係咩呢?

年青人A白手興家,30歲到自己賺到一千萬; 年青人B屋企大把,30歲時屋企俾二千萬佢。
又係你呀?
你講皇仁嘛,全港一二三,使唔使證據,你講就係呀?
直資只識講嗰幾間?

好心啦,幾多大學補習社收一大舊錢,但交唔到成績出嚟,點解?

莫視教師同學校嘅付出,唔知除左口舌便給之外,重有咩可以形容呢種講法。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1 23:38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3:28
唔轉好過轉,你知唔知點解? 你以為學校唔係為學生?

直接資助既學校,資助教師人工,係以教師中位數去俾, ...
你講啲到肉嘅我讚嘅,但係講重點,要向政府爭取津校嘅資源,唔係一定要去攻擊其他學校,我以前都講過,你係可以有更高水平嘅立論。
作者: ABC-DAD    時間: 19-3-31 23:40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2:01
直資大都被神化,但事實做得好既直資非常少,或者其實係無。

講最早年既就算St Paul Co Ed,以至最近既協 ...
講重點啦,點先算做好嘅教育?唔係講『理想』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3-31 23:4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3-31 23:1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3-31 23:17 編輯
香港教育不缺錢。16/17年香港人均學生資助(記憶中)7萬幾。最平的國際學校8至10萬。私立一般更平。
「政府以整筆撥款形式向直資學校發放經常津貼,所得的津貼額是根據直資單位津貼額及 直資學校的收生數目計算;津貼額將根據學額平均單位成本的改變而每年調整,非本地 學生並無資格領取直資津貼。

2016 至 17 學年預計每名學生每年的直資單位津貼額為中學生的 53,276 元至 67,801 元, 及小學生的 51,762 元至 54,053 元




http://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4&ved=2ahUKEwiQ6I_826zhAhUKK6YKHUSsCXEQFjADegQIAxAC&url=http%3A%2F%2Fwww.liberalstudies.hk%2Fpdf%2F20170213175356_20170213.pdf&usg=AOvVaw2LXBKtxo8nwSpXT63ZK0NP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00:01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3:28
唔轉好過轉,你知唔知點解? 你以為學校唔係為學生?

直接資助既學校,資助教師人工,係以教師中位數去俾,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4-1 00:04 編輯

有各種各樣情況,呢D籍口來的,計過度過,轉得過就轉,轉唔過請不要紅眼症投訢症。

又唔肯轉,唔轉又要眼紅人地轉,就係輸打贏要。香港好多呢D人。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00:02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3:45
「政府以整筆撥款形式向直資學校發放經常津貼,所得的津貼額是根據直資單位津貼額及 直資學校的收生數目計 ...

又如何。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00:07

MrBeast 發表於 19-3-31 21:53
你好少寫咁多個字,i must have hit the right button
its not actually abt $.
直接講重點好過啦,我好奇想知直資點樣霸權?
會有集團任意以直資辦學謀利?

我有時間通常會寫精簡啲。

都唔係多字嘅,提多左幾個問題。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1 00:19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1 00:21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9-3-31 23:40
講重點啦,點先算做好嘅教育?唔係講『理想』

我諗我只係想講「好教育」同「直資」本來無關係。

我一直覺得好.....係講真係做得好既教育,包括有效運用教育資源、教學法、能照顧學生差異、學生愉快學習等。社會應接納人之不同,教育應多元化,升學亦應多元化,學習本無成敗得失,只講求每個人都努力,係各自所長發揮。

但之前決策者大都係富貴階層,考試精英,目光狹窄,將整個社會變成考試機器,課程單一,直資能逃過呢種社會制度與風氣? 相反....現直資既效果,只係強化及認同呢種狹窄思想。況且就算講呢種單一制度,直資係絕對優勢下,勝之不武,所為優質不值一問,而好多非直資而做得好成績,反而更值得贊賞及討論。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00:30

真係唔好把學校嘅好壞只綑綁係公開試嘅表現,比賽成績,學費多少,人際網絡。

接受教育,最應該做到嘅,係會幫年輕人明白如何去判斷去分別有根據嘅事實部分,定只係理據薄弱,單方面陳述嘅表象。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00:40

Vanadium 發表於 19-4-1 00:19
我諗我只係想講「好教育」同「直資」本來無關係。

我一直覺得好.....係講真係做得好既教育,包括有效運用 ...
你咁對號入座,係好 斷章取義。
做得好,大眾係有眼見,反而你夾硬將個人嘅不滿硬套上去話係「直資」引伸出嚟嘅,推出嚟話係要 承擔一切嘅代罪羔羊,似乎流於偷換概念,把一大推唔相關嘅事件拉埋一齊,表面為民請命,睇真,係借題發揮,同某類政治人物爭取選民支持嘅手法好近似,不過文筆幾好。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1 01:02

ABC-DAD 發表於 19-4-1 00:40
做得好,大眾係有眼見
大眾係有眼見? 講得好.....

好多名校轉直資10多20年了,就用眼見下轉直資後由佢地"優質教育"培訓出黎既"優質學生",今日係點樣為社會服務,帶領社會更好,部份如何甚至不為私,只為公,回饋社會,服務低下階層。

你真係問題好好,究竟咩係好既教育,係香港社會真係越黎越混淆不清。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01:37

Vanadium 發表於 19-4-1 01:02
大眾係有眼見? 講得好.....

好多名校轉直資10多20年了,就用眼見下轉直資後由佢地"優質教育"培訓出黎既"優 ...
你似乎只見到係前面嘅嘢,好多官津學校嘅學生到有努力,好有貢獻,能夠持續做好自己剛位嘅人,以經值得尊重,公共系統唔係得啲官做嘢架,地鐵出左事故,但過去穩定咁服務左咁多年,唔係優質係咩?
社會有起有落好正常,坐係到收高薪打落水狗真係好易做,要下一代有作為,起碼要佢地識得分是非黑白,唔好只教人做精叻世界仔,做易做又人工高嘅事,難嘅就推莊,唔幫手重破壞互信,咁嘅行事為人,唯有敬鬼神而遠之。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 08:13

如果下年真係落實自行結果提早公佈,到時唔知仲有幾多人真係咁真心欣賞直資學校所謂可以提供既優質課程了!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 08:17

或者又睇下,最早期轉直資既學校,如福建中學,又提供了甚麼優秀既課程?最優秀既,可能係出咗副局長同N年前做白武士接收咗間有問題差D要關門大吉既直資小學。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11:36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1 12:05 編輯

不如再揀過啦
揀老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12:45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 08:17
或者又睇下,最早期轉直資既學校,如福建中學,又提供了甚麼優秀既課程?最優秀既,可能係出咗副局長同N年 ...

講咗好耐,錢同教育質素唔一定好大關係。在極低的水平時,赤貧時,錢的關係一般都比較大,一旦過了某diminishing return 位,錢已經唔係一個好大嘅因素。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12:51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2:01
直資大都被神化,但事實做得好既直資非常少,或者其實係無。

講最早年既就算St Paul Co Ed,以至最近既協 ...
你都唔慣認為自己有錯啦,我唔舊事重提。
單係未有直資前嘅填鴨有辦得幾咁好呀?


你提出#其他學校唔使轉直資,或收唔收學費都無所謂,只要同樣收生自主,課程自主,我相信.....自然會突顯絕大份直資並唔係辦得咁好。#
指大部分直資並唔係辦得咁好?
請你提供具名例子,加上比較標準,咁可以產生監察效果。


另一方面
你係咪自相矛盾呢?轉直資嘅學校咪就係爭取上面兩樣野,你睇唔睇到你只係講緊全部同直資一樣就解決到問題?


其次,以為揀哂好學生,老師唔使點教,指佢地去自己補習操pass paper 嘅不負責任態度係好唔要得。官津校都在進化演化中。
重點係-
        1。要檢討個直資學費係咪重係要家長百分百承擔
        2。要檢討課程自主在其他學校嘅相對實施可行方案
        3。「自行收生」同「派位」,目前個制度在公報時間上嘅困擾。


我嘅諗法係有自信辦好學校成為直資,以爭取收生。辦學課程自主係一個過度小趨勢,焦點係家長自付嘅部分要有上限百分比,餘額政府要埋單。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1 13:02

直資學校嘅家長為課程改革嘅負出,已經係好積極反映左官津校包括小學嘅課程改革係有必要。
直資唔係只為公開試成績努力緊,係對唔同需要嘅家庭服務,有收費貴嘅直資,佢地嘅軟硬件營運開支係要自負,部分無減免嘅中層都好吃力。
應該要鼓勵有志嘅基層學生去用直資嘅減免額,好好學習,將來回饋社會。

又係講呢啲,真係有啲悶。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 14:2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 12:45
講咗好耐,錢同教育質素唔一定好大關係。在極低的水平時,赤貧時,錢的關係一般都比較大,一旦過了某dimin ...

當一間學校, 未轉直資前, 已能取得理想既教育成效, 佰轉直資後, 除了繼續收取政府按學生人頭既資助外, 再加收資助額1.X倍既學費, 實際上提供了甚至麼更好的東西呢?

不過呢, 直資學校都好有良心嫁, 起碼未收盡EDB允許既學費上限 (政府按人頭資助額既2.3333倍).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15:44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 14:28
當一間學校, 未轉直資前, 已能取得理想既教育成效, 佰轉直資後, 除了繼續收取政府按學生人頭既資助外, 再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4-1 15:46 編輯

直資其中一個特式,便是學生不是政府派來的,要自己搵的。價錢要直接面對市場,收 2.33 倍學費,收得夠學生嗎?

直資特點不在於收幾錢,在於自由,收錢收生自由,課程自由。

有了自由,有學校做得好,有學校做得不好。亦是不能津校全面轉直的其一原因。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 16:47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 15:4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4-1 15:46 編輯

直資其中一個特式,便是學生不是政府派來的,要自己搵的 ...
始乎你不瞭解直資中學運作, 直資中學, 唔一定要自己搵學生, 一樣可以參加派位, 呢D直資中學, 通常叫"派位直資"


作者講個間"伯裘書院", 正正係"派位直資", 年年都係主要經EDB既升中派位機制, 派學生俾佢, 加上自行收部份學生.

當年提倡轉直資中學其中一個原意, 就係容許"收生不足既資功助學校, 以直資方式生存而避免殺校", 另一原意就係"要求所有開辦傳統學制既私校, 必須關閉或全面轉為直資學校". 所以當年所有私校變晒做直資, 部份亦直接關閉.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17:04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 16:47
始乎你不瞭解直資中學運作, 直資中學, 唔一定要自己搵學生, 一樣可以參加派位, 呢D直資中學, 通常叫"派位直 ...

原意已是近三十年前,變了也不出奇。

派位直資有幾多間?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9-4-1 17:1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 17:04
原意已是近三十年前,變了也不出奇。

派位直資有幾多間?

香港目前約有13間派位直資中學 (不參加派位約有40間)


部份不參加派位既直資中學, 亦係近5年由派位直資變為不派位直資.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17:33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 17:15
香港目前約有13間派位直資中學 (不參加派位約有40間)

絶大部分係自由收生。不影響我之前所談的。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1 20:26

ABC-DAD 發表於 19-4-1 12:51
你都唔慣認為自己有錯啦,我唔舊事重提。
單係未有直資前嘅填鴨有辦得幾咁好呀?
就當直資可以玩非填鴨式,嚴格都同直資本身呢個制度無關。

重申,我相信若政府容許各津貼中小學好似直資咁自行收生,課程彈性,自然都可以有非填鴨式教育,不一定要收學費。

教育係涉及好多parties,唔係淨講施教者如何教,亦要睇受教者如何或能否接收,更要睇施教方法有否其他支援。我係小學區都吹左好一排,現行隨機派位,學生質素及背景雜亂無章,然後就叫學校做到特式或非填鴨之教育,哈哈哈哈............你問下你可能最熟間學校既管理層包括校長,若全港抽籤派學生畀佢,佢仲做唔做到現在既優質教學模式、出到相同效果? 如果佢話得.....我就話佢真係優質教育啦。

ABC-DAD,你對小朋友既睇法我係支持,但你對直資同教育既誤解,我就不能苟同。直資既運作有好處,但直資既運作,根本唔使用直資呢個方法進行,填鴨既係香港政府,而唔一定係學校。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20:49

Vanadium 發表於 19-4-1 20:26
就當直資可以玩非填鴨式,嚴格都同直資本身呢個制度無關。

重申,我相信若政府容許各津貼中小學好似直資咁 ...

但直資既運作,根本唔使用直資呢個方法進行,係啱的。但直資面對市場,有自由後,可以辦得好,可以辦得不好。辦得不好便執粒。

直資面對市場,有自由的方式用於全港津校,問題在於那?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1 21:0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1 20:49
有自由的方式用於全港津校,問題在於那?
你呢啲講法好悶架啦,早在回歸後成班商家都話教育要市場化運作先好,講左30年。

對做得好既學校,自然唔怕市場化,我亦同意用市場去淘汰做得唔好既。

然而,市場化要運作得好要有前設。市場化係基於人既自由選擇去汰弱留強,對教育要運作得到,首先畀人去做選擇既資訊要全面開放,其次.....作出選擇既人要理智而唔係盲目。

你估全面市場化下香港學校會變成點?

不過我開始發覺香港家庭現已少左盲目崇拜成績,亦多留意多左學校係點運作,所以我講.....現在可能係亦係時候可以開放教育畀家長自由選擇。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1 21:23

Vanadium 發表於 19-4-1 21:05
你呢啲講法好悶架啦,早在回歸後成班商家都話教育要市場化運作先好,講左30年。

對做得好既學校,自然唔怕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4-1 21:26 編輯

乜你D講法好新鮮?

阿女小學還小時,我信不過女兒的自律性,我不會比自由佢安排一個月的零用錢。

老實,我信不過給予全港所謂教育界自由。由 TSA 事件已知一些所謂教育界的思考,原則,重點。加上無 guts 面對市場的學校,日日眼紅的學校,得到自由後會點?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0:02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2 07:42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4-1 20:26
就當直資可以玩非填鴨式,嚴格都同直資本身呢個制度無關。

重申,我相信若政府容許各津貼中小學好似直資咁 ...

你都幾識轉軚,過去直資學校努力左多年做到嘅,原來唔使「一定」要收學費?你估交左學費嘅家長係無知同誤解個運作?你忘記左你自己將啲唔係事實嘅批評推落直資,去多方質疑學校老師同家長嘅付出咩?

轉直資嘅學校唔係要保證咩神校地位,鬥多狀元,係想維持辦學自住,維持自己辦學嘅特色。

要衡量嘅係當津校沒有課程、師資待遇嘅轉變,相對直資學(校)為學校課程自主為(學)生帶來嘅彈性同選擇,未來點樣向前行,不但係政府要諗,教育行政人員都要醒覺。

哈哈,公平去講,好簡單,答你,未有直資嘅時候,你成日針對嘅學校都唔會担心收生,你問下QC LSC 無左自行收生只可以 全港抽籤派位,對佢地會唔會有分別?
唔好假如咁多啦,不如你問下自己你自己辦一間,全部你自己揀學生,同老師,用十年辦出個咩局面實際好多啦,哈哈哈。
一句我對教育有誤解我受得落,因為我只站在一個普通家長立場去睇,但係對自稱高等教育工作者嘅閣下,提出一堆無根無據嘅質疑,萬向嘅指控,立場搖擺嘅論說,我覺得有更多誤解係你引起喎。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0:21

上面兩位要留意,義務教育係唔應該滲入商業模式,辦直資唔係為巿場提供一個教育產業,商界有投資興趣的話,應該往私營學校去發展。
希望直資係一個過渡性嘅實驗模式,我自己個得要分清楚,適當時候要重整下,特別在自行收生公佈時間同津中嘅時間差及家長自費嘅部分。
撇除熱門嘅直資中學, 其餘收費 唔太高嘅直資學校, 會唔會因為分階段公佈而對收生 有影響,我覺得教育界自己要衡量下。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0:24

Vanadium 發表於 19-4-1 20:26
就當直資可以玩非填鴨式,嚴格都同直資本身呢個制度無關。

重申,我相信若政府容許各津貼中小學好似直資咁 ...
你係小學區吹左一排,信心大左咩,去大專區發表下吖。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2 00:37

ABC-DAD 發表於 19-4-2 00:02
一句我對教育有誤解我受得落,因為我只站在一個普通家長立場去睇,但係對自稱高等教育工作者嘅閣下,提出一堆無根無據嘅質疑,萬向嘅指控,立場搖擺嘅論說,我覺得有更多誤解係你引起喎。
其實只要同你講法或立場唔同,都係無根無據。

都唔知你要啲咩根據: 選擇性收生、用學費去提供額外教育服務、有錢財與學識既家長參與與配合、中學部不斷引進外來既優質學生等,都係名牌直資既特式,相信無疑問吧,但呢啲模式唔知點樣可以推向全港免費既學校供參考?

相反有時想你攞下理據出黎先唔易。

香港有個行政獎官卓越教學獎,再加埋教育局不斷有seminars希望學校間互相分享成功經驗,真期待果批名牌直資多啲出黎講下佢地既優質教學,好讓討論有根有據。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2 00:43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2 00:44 編輯

面對現實吧。香港部份直資以傳統名校、培育世界領袖自居,高高在上,根本同世俗教育拉不上任何關係,亦不會同你地世俗有任何交流,自貶身價。

直資沒有問題的,神化直資先係一個問題。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0:53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2 10:14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4-2 00:37
其實只要同你講法或立場唔同,都係無根無據。

都唔知你要啲咩根據: 選擇性收生、用學費去提供額外教育服務 ...

老實講,你只係表述左你個人價值觀多啲,根據啲咩又唔覺你有講,立場唔同唔緊要,你有根據人地會自己衡量嘅啦。
咪講左,政府有責任去增加資源畀津校進行課程改革囉,你一味攞表象去攻擊目標學校無意思格,不如你唔好講「直資」,直接開校名,我想好意提你好大比例嘅直資學校係無你所講咁運作流程。
你眼中只估攻擊,唔清楚好學校會吸引到咩學生?唔明白揾到合適配對嘅學校,先係理想有效嘅學習環境咩。
辦唔辦得好我唔敢下判斷,我一向講我實事求事去認為俾直資學費要物有所值,覺得唔值,無謂免強。
唔好咁老土,要話畀個未讀過書嘅你去教到top students先叫優質教育嘩,不若你自己揀個22分嘅拍心口幫佢攞諾貝爾獎好無,你慣左跌落地拿咋沙,唔好咁小朋友啦,我都無嘢講。

想搬龍門嘩,我知啦,瞓醒睇你表演。
#温馨提示,我一路都講,不同收費同定位嘅直資,為有需要嘅家庭提供到一個窗口,呢點同主題係一致嘅。
V老兄猛要出題 刁難目標學校,相信有佢自己嘅agenda
加油。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1:10

Vanadium 發表於 19-4-2 00:43
面對現實吧。香港部份直資以傳統名校、培育世界領袖自居,高高在上,根本同世俗教育拉不上任何關係,亦不會 ...
高唔高,神唔神化,都係外面人講嘅啫。
似乎你有超能力去神化一啲嘢,目的其實係想踩住人地顯得自己高大啲。

欣賞你份創意。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2 01:13

ABC-DAD 發表於 19-4-2 00:53
好大比例嘅直資學校係無你所講咁運作流程
真係咁? 好大比例?

等我再search下資料睇有無誤會,要有根有據嘛。

作者: MrBeast    時間: 19-4-2 06:43

hkpapa852 發表於 19-4-1 17:15
香港目前約有13間派位直資中學 (不參加派位約有40間)
oh, 乜原來有派位直資呢様野,即是一部份自行,一部份跟net n band 抽,結果和其他官津一起公報?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7:31

Vanadium 發表於 19-4-2 01:13
真係咁? 好大比例?

等我再search下資料睇有無誤會,要有根有據嘛。
建議唔好search  去返學,唔係去教書體驗下。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7:34

Vanadium 發表於 19-4-2 00:43
面對現實吧。香港部份直資以傳統名校、培育世界領袖自居,高高在上,根本同世俗教育拉不上任何關係,亦不會 ...
嘩全篇改左咁滯,定係食左落肚?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2 07:38

我猜啦吓,猜咋,網友係咪對IB schools 有意見,直接對有IB 嘅學校開火呀,最早嘅IB 學校係咪MOS 嗰間呀?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9-4-2 10:20

MrBeast 發表於 19-4-2 06:43
oh, 乜原來有派位直資呢様野,即是一部份自行,一部份跟net n band 抽,結果和其他官津一起公報? ...

十幾年前已經有,阿仔當年我哋都有買保險。

我以為lS家長多數唔知,唔奇怪。真係估唔到你都唔知。

作者: Sing13    時間: 19-4-2 1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4-3 07:26     標題: 回覆樓主

我想回頭看一下,為何出現直資?是不是當年政府欲對學校有多點管治,伸手介入學校管理層,但為避免教育團體激烈反對,又容許學校申請資助,自行選擇辦學方式?
我猜學習壓力非因直與非直制度,家長掙成績的思維早已存在於血脈中。
有選擇又不公平,無選擇又話無自由,香港家長蠻難服侍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3 18:00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3 18:02 編輯

每次討論直資都充滿誤會及誤解,或對直資先入為主。

直資主要只係收學費及收生自主之學校,學生揀得係啱自己,而多左錢自然可以多左教學資源,如請多啲老師搞小班教學,精英培訓等,但呢種用錢及用學生質素去優化左既教育,對官津校參考價值極低。

有人話政府若見直資做得好,可多撥資源畀官津校做到直資效果,但咁講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現直資學費大都超過學生政府資助一半,如此教育經費增加50%,根本無可能,另咁樣倒錢畀學校,亦係半倒錢落鹹水海,因我都認同好多學校運作得非常麻麻,包括部份直資。

雖然咁講,亦好多官津校做得好好,老師係有限資源下,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而呢種精神,至實際效果,絕對不見得比直資學校差,甚至或可叫更優勝,過去之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直資學校參與/得獎率並不高。

https://www.ate.gov.hk/tchinese/index.html

有人提到針對直資搞IB。先搞清楚直資不應被針對,只係神化直資,講到官津校教育有問題,先值得商榷,如前所講,直資教育本來平平無奇,多左既主要都係用錢買返黎,唔明點解被神化為優質示範,有錢好辦事,正常不過。

至於IB,直資開IB無問題,津校開IB更好,IB問題同直資無關,IB/GCE/DSE既問題,只係同考大學,但有不同參考準則,但又同時唔係個個人都可自由選擇考咩(至少無錢就只可考DSE),構成不公平問題而已。只要IB/GCE/DSE能有一個客觀、高認受之互相對照,問題就可解決。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3 21:40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3 21:42 編輯

津校開IB 都要用資源...用錢格呵.....睇樓上嘅文章好似軟性毒品,會另(令)人神志不清,有啲作嘔,唔知係咪中毒。

近墨者黑,都係閉關排毒要緊。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3 23:58

Vanadium 發表於 19-4-3 18:00
每次討論直資都充滿誤會及誤解,或對直資先入為主。

直資主要只係收學費及收生自主之學校,學生揀得係啱自 ...

有咩國家地區的主流全由公帑資助的教育,可以 IB/GCEAL/本土 學制自由選擇?

如何管理質素?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4-4 00:51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3 23:58
有咩國家地區的主流全由公帑資助的教育,可以 IB/GCEAL/本土 學制自由選擇?

如何管理質素?
所以我咪話唔得啦.....都話無可能將津校變直資咁多資源。

我係話津校有IB仲好,從來越多元化越好,但好唔代表實踐到。

之前都討論過,香港既大學全部政府大學,入學既公平性都重要,有人用IB入、有人用DSE入無問題,但IB並非個個可以考,咁DSE同IB理應定個客觀換算機制,只要公平,就無咩爭議性。

若然大學覺得DSE訓練唔好,咁競爭大既學系可以好似外國咁有自己獨立入學試,話之IB或DSE都要考一考作reference,我都支持,至少公平。

至於你經常提及既學校管理質素,我都有批評架啦,不過....又係之前討論過,香港行校本管理,但辦學團體做成點又無人理,根本有唔少辦學團體唔識搞教育,係結構性問題。透過競爭汰弱留強本來幾好,但學校資訊又不透明,好多數據教育局又規定唔比學校公佈,更唔好講強制學校公佈全面運作數據讓家長選擇,即使有市場機制,汰弱留強恐怕亦只流於表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4 09:24

走出框框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19-4-4 12:20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2:01
直資大都被神化,但事實做得好既直資非常少,或者其實係無。

講最早年既就算St Paul Co Ed,以至最近既協 ...

所謂更好教育, 係指有得揀, 有人想揀.

普及教育係要COVER 最多既人, 要遷就不同人程度及負擔能力!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19-4-4 12:23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3 07:26
我想回頭看一下,為何出現直資?是不是當年政府欲對學校有多點管治,伸手介入學校管理層,但為避免教育團體 ...
睇返轉頭, 似乎亦有這可能性, 我指學校逃離津貼學校而言.
就算幼稚園學卷, 有幼稚園寧收費低於學卷, 也不接受做學卷校, 簡言之係唔想政府管!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4-4 18:10

retriever 發表於 19-4-4 12:23
睇返轉頭, 似乎亦有這可能性, 我指學校逃離津貼學校而言.
就算幼稚園學卷, 有幼稚園寧收費低於學卷, 也不接 ...

如果我的判斷正確,我相信學校是否轉直的問題上,他們首先想及是自己,即辧學團體和管理層,轉直有更多資源(收學費),更自由,學校招牌更亮麗,至於老師和學生的利益是其次,當然他們也希望學生成績理想(因為有更多學生爭入,又有理由加費,繼續豬籠入水),總之,自己"過癮"最緊要。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9-4-6 13:59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4 18:10
如果我的判斷正確,我相信學校是否轉直的問題上,他們首先想及是自己,即辧學團體和管理層,轉直有更多資 ...
有d直資好多年都無加学費。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6 14:0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4 18:10
如果我的判斷正確,我相信學校是否轉直的問題上,他們首先想及是自己,即辧學團體和管理層,轉直有更多資 ...

面對市場的其一好處,便是做出了好學校,管理層動機如何,少人理。話知你係為過癮,定錢。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4-6 22:39

Yanamami 發表於 19-4-6 13:59
有d直資好多年都無加学費。

加價是否受很多因素影響,學生成績丶申請入學人數丶營運成本控制等等,不加價並不是滿足(人不會滿足),而且受制於市場供求影響。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9-4-7 00:24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6 22:39
加價是否受很多因素影響,學生成績丶申請入學人數丶營運成本控制等等,不加價並不是滿足(人不會滿足),而 ...
如果係求过於供情况下唔加学費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7 02:46

多角度的討論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7 02:55

為何要申請轉直資?

部分內容:
低收入家庭學生得益多

港華只計劃收2萬元左右的學費,我認為是不足夠使到直資的好處凸顯的。以此學費,她不易列舉出足夠的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各種計劃,可能教育局也是以此為由,否決了她的申請。至於報章上所說的有近半老師不贊成直資,我看也沒有甚麼值得奇怪。直資後教學質量的要求難免增加,競爭壓力大,有些老師或許會不適應,但願華仁明年再接再厲,再申請一次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7 19:05

ABC-DAD 發表於 19-4-7 02:46
多角度的討論
有津校長嘅不同意見
作者: ABC-DAD    時間: 19-4-7 20:14

事實上,不同程度同不同收費水平直資嘅出現,除左提供多左選擇,對直接面對巿場嘅私校/包括IS,亦產生一定嘅比較作用。

出國升學嘅趨勢,又可以用咩「霸權標籤」去解釋嗎?「多付多取,十惡不赦」?

自稱高等教育工作者又有咩進步嘅思維及可行方法去幫「理想教育」解話,免流於意識形態嘅空談呢?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4-7 22:20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6 14:06
面對市場的其一好處,便是做出了好學校,管理層動機如何,少人理。話知你係為過癮,定錢。
...

這個當然,只要辦得好,學費在一個可接受範圍,校長活得怎"果癮",我沒有興趣知道,至於動機,勿怪我小人,不過只要他們舉動亦有助學生成長,大家只不過同一條船矣。
我在網上找了一些數據(若有失實,麻煩諸位更正),根據2015-16年度,政府每年津貼官津中學學生的單位成本是$66,440,然而政府津貼給每個直資學位是$53,276-67,801(17-18年度),我也被數據嚇了一下,直資有較佳資源自然不言而喻,轉直確是吸引,但轉直必須自行收生,若有任何閃失,學校基本營運成本也不保,學校在轉直前必須考慮自己市場價值。不過政府現行態度是鼓勵轉直,居心叵測!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4-7 23:33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7 22:20
這個當然,只要辦得好,學費在一個可接受範圍,校長活得怎"果癮",我沒有興趣知道,至於動機,勿怪我小 ...

不過政府現行態度是鼓勵轉直,居心叵測!

Xxxxx

正常情況,津貼或直資,政府也出差不多的錢,直資重管少D,少D野做,如何居心叵測?

定總之政府想做的事也是居心叵測?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4-8 07:05     標題: 回覆樓主

我所以搞不通,政府又想做少(已經少做),又愛在教育上手指指,可能想些新動作出來可以做少,但這些動作愚不可及,官僚此終不成氣候。
這個政府,嘿嘿,近十年來,服務誰,大家看清楚。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