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普通話教學的效果適得其反(鍾劍華)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9-2-1 15:15 標題: 普通話教學的效果適得其反(鍾劍華)
另一個影響了中文科教與學的因素是普通話。 隨着中港社會及經濟各方面的融合,學習普通話的需要不言而喻。就算在殖民地時代,已經有不同的機構、大學、甚至中小學推動普通話學習。不過,作為一種應用語言,與作為學習媒介的語言,是兩個不同的教育觀念,不應該把普通話與本地人的母語廣東話混淆。
殖民地政府在80年代已經承諾會推動母語教學,而當時大家理解的母語,文字當然就是中文,語言就是廣東話,而文體則是正規的白話書面語,社會對此基本上沒有爭議。
但隨着香港回歸及主權移交之後的氣氛轉變,不知道是不是也因為政治正確的考慮,也可能是社會演變的原因,特區政府便特別要強調「兩文三語」的重要性,甚至為母語教學這個大家都已經早有確認的概念加入了新的理念,認為所謂的母語,應該是中國大陸的法定語言,即普通話,而不是香港人日常應用的廣東話。
在這種新的理解之下,政府便推動更多學校以普通話作為母語教學的語言,或者起碼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相關科目的教學語言。很明顯,這一種理解與所謂透過熟悉的、本地日常應用的語言作為學習媒介,並以以此作為推動母語教學的原意並不相同。這樣做也失去了所謂母語教學應該發揮的作用。
隨着教育改革,政府增撥資源鼓勵學校這樣做。幾年前,教育大學發表的研究報告已經指出,沒有證據顯示以普通話作為教學媒介可以提升學生的中文語文能力。近幾年,越來越多學校放棄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也說明了很多問題。如果再問一問前線教師,情況就更清楚了。以普通話作為教學媒介,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發問、學習動機都可能因為要用普通話而受到影響。所謂視普通話為母語並作為教學語言,只是以普通話取代英語,整體在學習上的語言障礙沒有移除,甚至可能影響了中文課的教與學。學生中文科水平的下跌與此是不是也有關係?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9-2-2 00:18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1 00:20 編輯
.....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2-3 07:12
elbar 發表於 19-2-1 15:15 
另一個影響了中文科教與學的因素是普通話。 隨着中港社會及經濟各方面的融合,學習普通話的需要不言而喻。 ...
普教中沒有提升中文語文水平是事實,但有沒有滑落,政府擅用偽語言,我無法證實,中文語文水平下降實無關於什麼語言教學。看看我們接觸資訊和溝通方式,昔日靠紙媒丶廣播和文書,今天由於互聯網和通訊技術不斷進步,圖像和音訊主導資訊傳播,人們再沒有耐心閲讀和書寫,而這兩項能力直接影響中文語文水平高低,疏於應用,能力自然下降,水平下降是必然結果,其它語言亦然。
另外,香港社會事事講求快捷,催迫成果,不容精雕細琢,文章往往未及修飾便馬上交發,無暇顧及結構邏輯和用字遣詞,草率了事,反正大衆要求不高,可以想像有什麼結果,看看今天報紙的中文,一目了然。

作者: TAIOU4 時間: 19-2-15 12:37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9-2-2 00:18 
問題在於老師。
問題在於古文及屋企都唔係建基於普通話
自我思考時用什麼語言和自己溝通就係最有利的語言
正如你唔用英語思考就唔會咁快答到英文問題一樣
試下拎個乘數表出尼
用廣東話、普通話及英文讀一次
睇下有冇想死的感覺
用普通話背乘數表真係有排背
用普通話作文呢? 算(>8 & <10)數啦
所以學校話用普通話我會唔(>8 & <10)理
在屋企點都要叫佢用廣東話讀多次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