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雙語環境 是好是壞? [打印本頁]

作者: BK_Milk    時間: 19-1-2 15:23     標題: 雙語環境 是好是壞?







作者:言語治療師媽媽Miss Carley

曾經有家長向我表示,現時不和子女說英語很 “out”,而根據我的觀察,香港很多家長都喜歡雙語廣播,即中英夾雜的與子女說話,其實雙語環境對小朋友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凡事都有好與壞,雙語也絕對有其好處。根據外國的一些研究指出,兒童在幼兒時開始在雙語的環境下長大,能有助其增進自信心及思考能力。另外,根據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的學說,acquire(習得)和learn(學習)兩者是學習語言的不同方法,前者是在一個語言環境下潛移黙化地學習,後者則是從語言的基礎如文法生字等學起。小朋友的腦袋是一個天然的語言學習機,只要有豐富的語言環境,便能夠自然地習得(acquire)一種語言。從小習得英文,絕對能事半功倍,對小朋友升小學面試及其自信心提昇等也很有幫助。

至於雙語環境的壞處方面相信也不用我多說,小朋友接觸兩種語言的時間都不足,因此很易出現言語遲緩,能力高的小朋友當然沒有問題,但較平庸的很易弄到"兩頭唔到岸"。因此小朋友能否同時成功掌握兩種語言,關鍵乃在於小朋友的能力。如家長想進行雙語環境,請參照以下原則︰
1) 儘量要保持小朋友接觸兩種語言的時間為1:1,即一半時間中文一半時間英文
2) 要保持一貫性,成人在同一句子或同一對話中不宜中英夾雜
3) 配合第一個要點,可進行一位家長一個語言 (如爸爸說英文媽媽說中文)或一時段一個語言 (如早上說中文下午說英文) 的策略


若家長發覺小朋友在兩種語言都出現嚴重遲緩,則宜只揀選其中一種語言與小朋友溝通。待小朋友掌握第一種語言後,才學習第二種語言。


即到親子語睇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9 07:46     標題: 回覆樓主

不用多説,很多家長早已以行動實踐,要小孩雙文俱佳(不只是口語),父母確需要花功夫,勿讓孩子只傾注其一。流暢口語並不困難,但要同時在寫作方面有所作為,則不簡單,新加坡人中英口語能力不容置疑,但中文寫作卻難登大雅,眼下不少港孩英語水平極高,未知其中文寫作功夫如何。
雙語不獨對小朋友語言能力有幫助,在身心發展也有正面助益,但只集中其一或在語言層面發展,那不如先學好其一,否則兩面不是人。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9 11:41

在生活語言應用上,(比較自己2個小朋友)兩三歲後才開始雙語,以習得的母語作基礎,去開展並適應另一種語言,效果比較好。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9 12:15

双語環境嘅形成,不要狹窄咁去定位英文和中文。

學習不同語言,應把焦點放在生活應用上,在時間環境唔許可有足夠時間使用的情況下學一種新語言,會生疏係好自然。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9 18:37

ABC-DAD 發表於 19-1-9 12:15
双語環境嘅形成,不要狹窄咁去定位英文和中文。

學習不同語言,應把焦點放在生活應用上,在時間環境唔許可 ...

在香港,大家討論雙語,我猜九成是指中英文,當然可能也有其它語言併合,斷不會是廣東話和普通話吧。
若説只是口語,樓主確不用擔心好與壞,即讓小孩早一點接觸另一語言(公公婆婆的鄉下話)也(emoji)成問題,再壞就是忘記(不過他日再用也很快掌握),絕不影響母語。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9-1-9 19:06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1 00:21 編輯

.......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9 22:58

莫明其妙。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9 23:07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1-9 23:16 編輯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9 18:37
在香港,大家討論雙語,我猜九成是指中英文,當然可能也有其它語言併合,斷不會是廣東話和普通話吧。
若説 ...

唔知你想表達咩,對第三種語言來說,我2個小朋友都在中學學西班牙文,只係生活應用上很少用上,固此有點生疏,反而妹妹自學日語,再跟日語老師在長假期回港時定期上幾節課,在有實用語境下,保持得頗隱定。
母語應該是學語言嘅基礎,我贊成先發展母語到、三歲接觸另一種語言比較好。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9 23:11

我自己早年工作上學過皮毛嘅日、德、法語。現在都生疏到只在旅遊時將就幾句而已。
作者: nkd    時間: 19-1-9 23:14

三歲起有定時的外語語境最理想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9-1-10 09:13

只有少部份名校,學生英文比較好。
而且,由小一到中六,學十二年英文,到 DSE 的 curriculum ,根本只是 second language。
話自己 "雙語",我覺得是吹大了。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0 16:04

雙語,一種母語,一種係second language, 正常不過。除

水平如何?唔係話讀咩學制或者學校去決定嘅。
津校DSE 學生去英國讀書Eng lang+ Eng lit 都ーA*, 夠用就得啦,揾大學,Skype 完都即有CO. 呢個現實係學習能力遠比自誇口音純正重要。講咩課程係first language 2nd 水平吖,人地英語為授課語言嘅大學中學都認可接受,有幾大件事,人地外國人對中國文化認識重深過自己仔女,我會 尷尬囉。
得啖笑啦。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0 16:12

香港有不同嘅家庭結構,父母講唔同語言,方言亦可算第一或第二語言,接受唔到?可能係放唔低某種階級觀念,明白互相尊重,先受人歡迎,去到邊都有朋友。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0 17:48

ABC-DAD 發表於 19-1-9 23:07
唔知你想表達咩,對第三種語言來說,我2個小朋友都在中學學西班牙文,只係生活應用上很少用上,固此有點生 ...

我在你前面回應時已猜出你的孩子有學英文以外的外語,而我想指出語乃初階,再進的是文,我認為只求語(當然在香港,英文水平只達口語是不足夠),無需太有要求,當然,如果你的孩子讀通原文的唐吉訶德或源氏物語,肯定老懷安慰。
多學一種語言是無壞,成果仍然是其次,認識其他文化,增廣見聞,我認識能操多種語言的朋友,都是社交能手。繼續努力(emoji)。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0 17:58

ABC-DAD 發表於 19-1-9 23:11
我自己早年工作上學過皮毛嘅日、德、法語。現在都生疏到只在旅遊時將就幾句而已。 ...

懂看餐牌,分別男女或其他禮貌用語已經不錯,我曾經在東歐上洗手間時,看不懂斯拉夫語(當然沒有圖案),站在門口等人出來,後來個老美,大家一起等....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0 19:24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10 17:48
我在你前面回應時已猜出你的孩子有學英文以外的外語,而我想指出語乃初階,再進的是文,我認為只求語(當然 ...
我無咁嘅要求噃,其實講雙語環境起步啫,能夠有幾多行幾遠,睇下需要啫,能聽說講寫母語俱佳,以經難能可貴。我自己睇中譯本多嘅,省時間。

見文章指嘅幾點雙語境嘅意見,我又講下我經歷啫,有朋友父系英文人母系華人,鬼妹仔中文相當好,英文唔使問啦。又有日本朋友各自有自己母語,用於社交樂也悠悠。
好多嘢,自己攪得掂就算啦,有啲街名連係咪英文都未會分,唔通就當好通曉英文係第一語言,中文典藉連標點都無嘅,碑文嘅字體繁多,自問唔敢班門弄斧,話自己「識」。 貽笑大方。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0 20:52

朋友仔仔中四休學,到丹麥遊學一年,靠第二語言嘅DSE 英語,換回一口留利丹麥語,到底學第二、三語言係咪一定要咁、咁、咁?
我覺得社交唔關口音事,表達流暢,就可以,主要睇待人接物啫。
上面提到嘅年輕人,憑自少學習既魔術,為朋友帶來歡樂,語言其實係多用多交流,唔使 拋書包嘅。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1 12:33

ABC-DAD 發表於 19-1-10 20:52
朋友仔仔中四休學,到丹麥遊學一年,靠第二語言嘅DSE 英語,換回一口留利丹麥語,到底學第二、三語言係咪一 ...

社交用語,摸住酒杯底的對話,笑話,係最難學的口語。我唔覺得一般沒有 5** DSE 英文學生有這樣的能力。

有這樣能力的學生,一般口音會不太差。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1 12:54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1 12:33
社交用語,摸住酒杯底的對話,笑話,係最難學的口語。我唔覺得一般沒有 5** DSE 英文學生有這樣的能力。

...
考試還考試啦。
你要求太高啦,我見到就係小朋個性有關。

5都應該係有能力嘅嘞。得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1 13:15

ABC-DAD 發表於 19-1-11 12:54
考試還考試啦。
你要求太高啦,我見到就係小朋個性有關。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1 13:25 編輯

有外向個性也講求有無咁嘅能力。

我識一個約 DSE 英文5的學生,應該無我講那樣的社交語文能力。可以交心,講笑的社交能力,不是你好,食飯未,那樣的社交。

DSE 英文5的學生會否有看 V for Vendetta, Sicario ,鬼佬棟督笑,不用字幕的能力?

V for Vendetta 考驗對一些較深的社會摡念的認知。

Sicario 考驗對一些較深的 slangs, idioms,不同口音的認知。

鬼佬棟督笑不是考驗用字,是考驗對不同文化的認知。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1 13:26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1 13:15
有外向個性也講求有無咁嘅能力。

我識一個約 DSE 英文5的學生,應該無我講那樣的社交語文能力。可以交心 ...
交心?有共同話題或4一步一步黎啦,睇到歌劇可唔可以 勉強畀個合格呢?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1 13:34

ABC-DAD 發表於 19-1-11 13:26
交心?有共同話題或4一步一步黎啦,睇到歌劇可唔可以 勉強畀個合格呢?

...

我只說明「社交口語」一詞所 cover 個程度好濶,合不合格,是乎相對「社交口語」的那一層。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1 13:44

口音,咁重要咩?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1 13:5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1 13:34
我只說明「社交口語」一詞所 cover 個程度好濶,合不合格,是乎相對「社交口語」的那一層。
...
瞭解,我又無咁深入去探討過。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1 17:20     標題: 回覆樓主

跟外國人閒談也有層次,學堂英文始終幼嫩,閲歴也相當重要,就如我們跟年輕小伙子說話,言語沒有障礙,但隔閡不容易打破。我跟外國人聊天也只限生活鎖事,再深層的如俗語,暗諷,人物,髒話,諺語等,實不易口沫橫飛,說得天花亂墜。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9-1-13 13:17     標題: 回覆樓主:

命運及歷史令香港變成half blooded. 應該視為是gift. 不應該視為 兩頭唔到岸, 應該是兩者加起來的 power更powerful.
雙語(或兩文三語)學貫中西,不必靠翻譯以第一身第一時間深入了解現時兩個世界。
問題是如何學好?家庭語景,學校語景最重要,若第二語言的語景不夠,要刻意制造。

作者: drchung    時間: 19-1-14 14:46

"雙語環境對小朋友是好事還是壞事"是一個偽命題,是因提供雙語環境的教學原因並沒仔細分析。其引伸的教學建議當然亦不能沒有限制吧。HKCAAVQ也會用MILO或PILO去審核大專課程的自我規範啦。為何所謂"雙語環境"的"家庭教育"可以例外呢?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4 17:37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1 13:1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1 13:25 編輯

有外向個性也講求有無咁嘅能力。
你意思係咪未讀過國際學校就英語能力比較低?
係咪直接講囉,我就唔浪費口水,慳唔少。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4 21:05

ABC-DAD 發表於 19-1-14 17:37
你意思係咪未讀過國際學校就英語能力比較低?
係咪直接講囉,我就唔浪費口水,慳唔少。
...

吓,過哂氣番兜?

唔係必定國際學校,我之前講過 5** 「應該」可以。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4 23:31

近似雙母語,定雙語流利,定雙語應用..........

我諗香港係講雙語應用,好啲就係雙語流利,相信連林鄭月娥、曾蔭權、董建華,都唔係果種咩交心講口音講流行俗語既雙近似母語。

其實要做到好外國口音口吻既英文,細細個送去外國就一定得了 (我識10個10個都係咁,當然唔好同中國人生活)。

其實要英文去到鬼仔咁用途在哪?

我見陳冠希啲相出晒街,出黎認衰就係用近乎native既流利英語,可能至少有晒下用途,睇唔到對社會實際貢獻。

香港搞雙語,要搞清係追求啲咩。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4 23:45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4 23:47 編輯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9 07:46
眼下不少港孩英語水平極高,未知其中文寫作功夫如何

其實要做到高雙語水平談何容易?

就算所謂外國浸大既ABC,唔好講中文,又幾多可以寫到篇靚靚地英文作品?

香港人花時間操英文,就係仍有人覺得英文勁就係神,當然中文水平無咩人理。但所謂勁,去到外國同當地人比,都係不外如是。

若然小朋友對語文有興趣有能力,自然學多幾個語文係好,亦係發展佢所長。

但若大部份人時間都花係雙語訓練上,又幾多人才會被浪費?

中國內地唔咁強調雙語,而家核電廠都全自主研發起了,太空船都降落月球,參與呢啲計劃既工程人員,有幾多係雙語流利?

國家、地區要發展,係要人才,唔係要英語。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5 08:3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4 21:05
吓,過哂氣番兜?

唔係必定國際學校,我之前講過 5** 「應該」可以。
近排有啲無聊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5 08:53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1-19 07:43 編輯

中美建交後,國家人才庫對英語人才需求大增,提高英語水平係提升國民教育嘅大方向,唔該扮高等教育從業員留意下中國近代發展。
當年全國選拔精英,頭三名公費出國深造英語。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6 01:50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6 01:56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9-1-15 08:53

中美建交後,國家人才富對英語人才需求大增,提高英語水平係提升國文教育嘅大方向,唔該扮高等教育從對員留意下中國近代發展。


當年全國選拔精英,頭三名公費出國深造英語。


我諗你搞錯了。國家發展需要英語人才作溝通橋樑,係事實,但我所講既,係國家或地區發展需要人才,人才係黎自多方面,英語好唔代表係人才,亦唔需要全部人都係英語人才。

係香港人自己太迷信英語,花得太多時間,結果其他方面人才更少,我就完全感受唔到國家係好強調學生要全面高英語水平。

你若然覺得扮高等教育人士說話無代表性,建議你去香港或世界各大學理學院或工程學院,睇下教授/研究生團隊有幾多係普通話拼音名字,聽下佢地講既英文係幾普通 (可能你仔女英文好過佢地),但事實....佢地既學術/科研/創造能力係香港本土出產既學生遠不能及。

再唔係睇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可能會搵到唔太識英文既人都有。事實世界好多科技先進國家,根本科研人員既英文水平係好普通。

從來唔係想偏低英語學習,但太誇張咁要求係香港環境做成好好既英語效果,我只覺得 - 有得必有失。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6 07:01

已讀。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6 07:04

培育人才,胸襟同視野就不宜太狹窄。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6 07:12

得V自己 喜歡比較英文水平高低,原標題好似唔係呢個方向。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6 07:14

講普通話在我看都係雙語
其實V 嘅理解力正常下應該高,只不過喜歡自己講自己想法,唔理對象。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6 07:16

討論區,長篇大論真係好「有心」發表。
請繼續...會績極留意,包括無咩趣味同營養嘅嘢。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6 07:33     標題: 回覆樓主

英語是否對香港如此重要,或過度追求英語而犧牲太多資源,兩者也不應想及至極,英語重要同時也要適當分配資源,父母有不同要求,不同目的,孩子能力有高低。學校只提供基本訓練。細看一下,孩子的語言水平,關鍵其實在父母態度,第二語言水平往往是父母願意付出多少的結果。
在香港,我們有幸可以自由選擇,亦較容易接觸不同語境,英語丶普通話丶日語丶中國方言丶韓語等,我不能有太多投訴。
說來有點自私,但語言是自己,每個人都有喜好,學得好不好也是私事,各人亦有認為適當的土法。
至於說到語言對社會,甚至國家的影響⋯⋯後續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6 09:48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16 07:33
英語是否對香港如此重要,或過度追求英語而犧牲太多資源,兩者也不應想及至極,英語重要同時也要適當分配資 ...

回顧歴史,任何一個國家發展大躍進,多少都需要外力,閉門造車效果總不及全球人類合作,明治維新丶洋務運動(暫不論成敗)及改革開放丶漢江奇蹟都是引入外力成果,若沒有良好的溝通橋樑,實在難以實現;印度丶新加坡和香港擁有殖民政府留下寶貴的資產—英文,而以色列也不會單靠希伯來語來發展國家,良好的溝通管道是發展初期必須的工具。
而更重要是民智,外語大概是讓我們認識世界最直接的工具,我外遊除吃喝玩樂外,是希望女兒知道為啥學外語,是學以致用。
我自己不追求完美的外語,無謂為最後幾分而花上萬分精力。

作者: akys    時間: 19-1-16 12:51

Vanadium 發表於 19-1-16 01:50
我諗你搞錯了。國家發展需要英語人才作溝通橋樑,係事實,但我所講既,係國家或地區發展需要人才,人才係 ...
呢個講法要配合歷史,地理和角色定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作者: nkd    時間: 19-1-16 12:5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1 13:1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1 13:25 編輯

有外向個性也講求有無咁嘅能力。
大凡在成長期(18歲之前)有英文人朋友(國際學校好、外國好),都會有返咁上下英文社交能力。英文文化/文學就係第二件事,倫敦街上不是個個途人都有,我估港大英文系高材生反而更有修養。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6 14:06

nkd 發表於 19-1-16 12:58
大凡在成長期(18歲之前)有英文人朋友(國際學校好、外國好),都會有返咁上下英文社交能力。英文文化/文學就 ...

你和我說的「文化」意思有別。

英國文盲也有英國本土文化的。

作者: nkd    時間: 19-1-16 15:4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6 14:06
你和我說的「文化」意思有別。

英國文盲也有英國本土文化的。
也是。BK, EK 文化已不同

作者: nkd    時間: 19-1-16 17:27

有人說:

我現在仍然堅信,除非英文是你的母語,否則一定要學語音、語法。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希望英文成為子女的母語,易如反掌,我已經讓自己的朋友嘗試過了。只需要打開 Disney Channel,讓孩子每日去看,英文便會是他的母語,但一定要在三歲或以前。每天看英文台,英文會很好。....
要小心的是,英文其實是相當容易的語言。除非孩子「梅花間竹」地去看中文台和英文台,否則會排拒中文,因為中文難。中文是方塊字,音調多,相對地難學。想只學好英語容易,想同時學好兩文三語則難。如果先學好中文,長大一點才學英文,這樣講英文難免有口音,但仍然可以講得流利,仍然可以寫得通順,因為英文其實比中文容易。但如果要全盤西化,則當別論。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何文匯:學好英文-首重語音語法/

作者: nkd    時間: 19-1-16 17:39

他又說(恐怕有讀者不會同意):

我們小時候,背書背瘋了,好的不好的都要背,而且是整篇背。小時候背得很痛苦,長大後回頭才發現,背了便是自己的。我在聖若瑟書院讀了九年,聖若瑟相當嚴格,那些修士要我們背文章、背聖經,每人輪流站起來背,不會背便挨罰。這樣便要各自修行了。有些同學背完交差便算了,有的像我,對英文、英國文學產生了興趣,背完還會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寫英文,以後自己寫作時,便去運用,看它合不合適,用這種方法來實驗。你背誦了聖經,聖經的英文便都是你的了。....
我也鼓勵別人去演英文戲,台詞念到爛熟,不管莎士比亞還是蕭伯納。蕭伯納還好一點,因為他的英文日常可以應用,莎士比亞的日常不能應用,也難懂,只可以偶然用來丟書包。無論如何,年輕時多讀書、多背誦總是有益的。只有年輕時才會背誦,現在要我背我已經沒有辦法了。我40年前背的到現在還記得,所以要趁年輕多背書。...

中學中國語文沒有範文那十年,我一些教中文的舊學生稱之為「十年浩劫」。現在重設範文,有文言文12篇,只是聊勝於無。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記誦,看而不記再多也沒用。 如果12篇記誦到滾瓜爛熟,最少可以打好底子。但如果沒有記誦成分,範文再多也沒有用,只會是過眼雲煙。所以要趁年輕去記誦,不僅語文、文學,其他科目都要擇善牢記,而且要快樂、滿足地記誦。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何文匯:學好中文-背誦有益/

===
開頭說背得很痛苦,然後又說要快樂、滿足地記誦。莫名其妙吧。

對了,有些事情,有了經驗,又會另有一番體會的。值得為1個USB手指的功用大費周章嗎?書到用時方恨少,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6 20:35

nkd 發表於 19-1-16 17:27
有人說:

我現在仍然堅信,除非英文是你的母語,否則一定要學語音、語法。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希望英文成為 ...

我看,英文易學難精。中文難學難精。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6 22:24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6 22:26 編輯
akys 發表於 19-1-16 12:51
呢個講法要配合歷史,地理和角色定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我都知道,香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英文好好重要,但作為對年青人既教育,絕對可以跳出香港,參與科技或工業創造,800萬人總有一定比例既科技人才,無必要困係炒賣金融及資產既經濟活動。

基本上帶領住世界文化及科技既國家,特別科技或工業,除本身母語係英文外,如日本、韓國、俄羅斯、甚至現今既中國,再唔係講埋德國,有邊個國家改變世界既科學/科技工業,係因為人民英文好?

想到中國本土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唔知佢英文係咪好流利。

回應主題,雙語教育是好是壞,真係好睇目的。舉例,如中國大力推行雙語教育,要所有入得大學、做得科研既人都要英文叻,但往後幾10年若連一粒勁既電腦晶片都做唔到,睇怕都可等待8國聯軍、毫無還手之力既歷史重演。

香港推行雙語教育,兩文三語作為基礎教育基要,回歸後年青人英文有幾好真係唔知,但相信........莫講一粒勁,半粒運作得好少少既晶片,現香港人年青一代都無能力設計。

曾幾何時,香港人其實都有人才,但今日話要做單一"服務性",埋沒了多人潛質?

https://unwire.hk/2018/05/16/dragonball/people-interview/





作者: akys    時間: 19-1-16 23:24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19-1-16 23:31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1-16 22:24
我都知道,香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英文好好重要,但作為對年青人既教育,絕對可以跳出香港,參與科 ...

有沒有成功案例?本地人畢業後或在國內讀完大學後從低升到高層,或者成功硏發新科技?

成功後有實力當然冇問題,但唔先靠國外知識起步,例子好少。你有外國芯片設計經驗,有成功産品,肯定回國後大把錢途。

橋樑角式暫時仍是優勢,對手大多是海歸,數量不及大量國內本土生。茂然作開荒牛,以下肆對上肆,好危險。

睇升學節目,大部份香港學生在清華北大讀完本科後會到外國深造,叠加優勢。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7 00:45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7 00:48 編輯
akys 發表於 19-1-16 23:24
有沒有成功案例?本地人畢業後或在國內讀完大學後從低升到高層,或者成功硏發新科技?

成功後有實力當然 ...

我絕對認為往外國深造增加知識係一件好事。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策政上亦係咁運作既從小學到中學,高度強調兩文三語作基礎既教育。

但事實係.....回歸後如此強調兩文既教育,時間驗証上已不見得為香港帶黎真正普及雙語流利既社會,但卻犧牲左科學/科技/工程既發展。

我呢個睇法,就算EK呢個post無人認同,但肯定.....政府、大學已開始認同,不斷講要改革DSE課程,中小學推行STEM教育。

有無成功案例讀完國內大學後成為成功研發新科技? 國內肯定大把! 其實中國科技都好靠自身大學科研參與,唔係講到咁誇張地靠外國。至於當中有無香港人? 相信極少......但原因應係香港返國內讀書既,已未必係精英,有都人數極少....又未必從事科研。

但香港人唔靠中學時英文好,而係靠自己科學/科技/工程既天資加上努力而成功既,昔日真係好多。

英文好真係咁重要? 係某啲環境工作可能體會比較深,真係覺得英文好好重要,但我見到就如我一個親人,由細睇到佢大,好有數理邏輯頭腦,我地家人從唔會叫佢放時間係英文,反而鼔勵佢讀好善長既數理。佢AL英文只係入大學最低水平,香港本土大學研究院畢業後,佢今日已係美國一間大學既教授,研究利用電腦分析面容及體型,攞左幾個專利。

佢現英文,相信已係呢度有人所講可以同外國人交心既程度。

所以我反問: 點解一定要係中小學教育咁強調高水平英文、要學生花咁多時間? 英文要用到就自然會好、會進步,但有啲野,係中小學唔好好訓練,係無得大個後調轉返黎學。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7 01:08

nkd 發表於 19-1-16 17:39
他又說(恐怕有讀者不會同意):

我們小時候,背書背瘋了,好的不好的都要背,而且是整篇背。小時候背得很痛 ...

有用的東西,可適量做。

無乜用的東西,不做/少做。

有害的東西,打死唔做。

背劣文,是有害的。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7 07:30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00:45
我絕對認為往外國深造增加知識係一件好事。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7 07:43 編輯

國際文憑,規定要兩種語言,雙語不是香港DSE無理要求,係「國際」趨勢。

加上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滙聚之地,中英自然是正常要求。

香港自己主動放棄英文,無疑是自斷一臂,放棄自身特色,把自己變成國內二三線城市。

不過,能力稍差的學生的確難處理雙語。個人認為應中學分流,不用全港學生DSE 畢業。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7 09:12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00:45
我絕對認為往外國深造增加知識係一件好事。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 ...

香港教育是否因為太注重兩文三語而阻礙其他學科學習,我們無法驗證,若要測試,家長需稍稍放下其中一文一語,這實為難家長。
是否大搞科技工程就能令香港否極泰來,不知道,我認同香港社會太集中某些產業。
我們的討論延伸了太遠,科技工程可興邦救港和兩文三語佔據太多教育資源,我們難以獲得結論和一致意見。
就我而言,讓小女習多語並未想到為港救困扶危,但多語學習對她社交和性格有正面作用,學習上更獲益良多,不過數理稍弱,是否因為學習語文花光腦力,以我有限生物知識,腦子負責語言和思維邏輯在不同區域,會不會前者膨脹而抑壓後者,好像沒有太多醫學文獻支持。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7 10:03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1-17 10:03 編輯

因為提倡雙語而引致阻礙科技學習,都幾奇怪,唔知有無研究推演出這個結論?
大學收生方法,會影響左學子嘅選科傾向,就似乎已經不言而喻。亦要時間正視。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7 10:07

做任何事都唔會一揮而就,總有問題要解決,重有執行嘅難度同偏差,包括雙語發展。
代價因人而異。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7 10:26

唔知放係特異功能上嘅時間資源又有無評價呢?

香港好需要。。。家長教育。
作者: nkd    時間: 19-1-17 12:28

本帖最後由 nkd 於 19-1-17 12:29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7 01:08
有用的東西,可適量做。

無乜用的東西,不做/少做。

這個說法一般上正確,但不全面。

首先,既然有用,便適量做,這不夠準確。例如,默課文上十個生字,假設讀半小時可取八個正確,讀一個小時九個正確,兩個小時十個正確。額外的半小時、個半小時有沒有用呢?有,適量嗎?因人而異?

同理,考十條三個位加數,多做雖然有益,值嗎?
這不是 cost and benefit 的問題,而是觀值取向。額外的半小時對誰也不值。

第二,有用無用,夠不夠用,某時間是難以量度的。因為有些用處並不明顯。例如,為何演奏或比賽的人會不看譜而把半小時的曲目背出來?痛苦嗎?其實是從小養成的能力。記憶力是從小養成的。有如此訓練的人,背東西是輕易的事。一目十行,你會相信;過目不忘,信焉?小時用處不覺,大了用到一生。

第三,沒有人肯吃垃圾,也沒有人會背垃圾。如何篩選?不信教科書,也可信自己。讀到精彩句子,記下來,背熟去。


作者: aaa_m    時間: 19-1-17 12:34     標題: 回覆樓主

小朋友自細學起就第時學習容易跟,不過要睇小朋友資質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7 13:22

nkd 發表於 19-1-17 12:28
這個說法一般上正確,但不全面。

首先,既然有用,便適量做,這不夠準確。例如,默課文上十個生字,假設 ...

我專登留有空間給大家想像,自己判斷,因為本來「用處」,「劣」等就是十分主觀。

無論我寫十句,定十板,定一本書,一樣 cover 唔哂不同情況,不同人的價值觀。

背劣文,我則有一例子參考。有次我看某名小學的小六背默文章。遍文甚差,堆砌,香港化寫法,dubious 文法,不通不順。此文背了,一定有害,愈熟害處愈大。

作者: nkd    時間: 19-1-17 14:0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7 13:22
我專登留有空間給大家想像,自己判斷,因為本來「用處」,「劣」等就是十分主觀。

無論我寫十句,定十板 ...

明白。

要背的,都得排先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典章,詩句,一般排得先。

讀書分兩類:泛讀、精讀。背得爛熟是精讀一個方法。不會樣樣都精讀,也不能缺少泛讀。

各師各法沒所謂,我說我相信的,也尊重你相信的,哈。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7 18:31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7 18:43 編輯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17 09:12
香港教育是否因為太注重兩文三語而阻礙其他學科學習,我們無法驗證,若要測試,家長需稍稍放下其中一文一語,這實為難家長。
是否大搞科技工程就能令香港否極泰來,不知道,我認同香港社會太集中某些產業。
我們的討論延伸了太遠,科技工程可興邦救港和兩文三語佔據太多教育資源,我們難以獲得結論和一致意見。

其實討論教育好少野係有全面普及性及絕對性。

我只係想講從各種客觀觀察所得,好好既雙語並唔係一個小朋友成功指標,甚至唔似係一個先進國家能擠身先進行列之指標或原因。

絕對唔會否定有家庭基於個人喜好或小朋友能力,訓練小朋友有良好雙語,就如學樂器、運動,但若講到無極佳雙語就係蝕底,最多只係偏頗政策做成。

況且,我從來唔會講香港要單一語言,只係覺得對有非語文才華既人,或想花更多時間造就自己非語文興趣既人,唔好要求第二語言水平咁高,夠用就得,切勿因語文阻礙佢地發展、造就更好社會既機會。當年Steve Jobs若用佢砌機既時間去學中文,可能就無今日既蘋果公司。

語文能力同數理邏輯能力,對唔少人黎講係有相對性,見唔少語文能力高但數理邏輯就弱,相反亦係,愛因斯坦就係典型例子,但呢兩方面既人才對社會都係相當重要,當然社會亦需要好多不同人才,總之就唔會淨得語文。

作者: nkd    時間: 19-1-17 18:57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00:45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 ... 點解一定要係中小學教育咁強調高水平英文、要學生花咁多時間? 英文要用到就自然會好、會進步,但有啲野,係中小學唔好好訓練,係無得大個後調轉返黎學。

你答了自己,中英文就是其中一樣長大了很難追回的東西。

語文是先有語後有文,從小聽、說,習慣了,再讀、寫,這些發展是有黃金時間的。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8 00:03

nkd 發表於 19-1-17 18:57
語文是先有語後有文,從小聽、說,習慣了,再讀、寫,這些發展是有黃金時間的。
據我所知,英文既口音的確要從小建立,但讀寫聽係咪唔從小建立就追唔返,或有爭議性。

其實唔少人係好大個先接觸英文,重點只要係外國生活,經常用或講,最後英文水平都幾好。

我識個人會考考多次英文都唔合格,但往後因工作/生活經常接觸英文,最後竟係大專院校教英文。

語言學家強調second language都要從小學,好似講係指要達到native level,但我都指出唔係各行各業各種人,都需要有native既second language,好多時係夠用就得。若然有家長想子女英文去到native level,亦覺得咁係最重要,當然讓子女投資時間。

智能發展、學習能力都有黃金時間,有啲野果段時間唔學唔好好培訓,同樣都唔知追唔追到。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9-1-18 07:15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18:31
其實討論教育好少野係有全面普及性及絕對性。

我只係想講從各種客觀觀察所得,好好既雙語並唔係一個小朋 ...

我認同你的觀點(s),所我一直都是由個人出發,由父母決定,沒有對錯,社會是否必須有雙語,我不敢説,但對我和孩子是有裨益;雙語是否窒礙其他發展,當然是,一個人一個社會資源總有限,而我為孩子挑了她喜愛的;雙語是否成功之道,為我而言,只是多一種生活藝術;一切皆因自己需要,若有損失,也是個人之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08:37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18 07:15
我認同你的觀點(s),所我一直都是由個人出發,由父母決定,沒有對錯,社會是否必須有雙語,我不敢説,但對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08:52 編輯

說雙語窒礙工科發展係囉來頼的,有兩點:

1. 要成為科技創新人才,大概不會是中下成績的學生。香港成績中上的,大部分理科人,中英也拿到33 以上,入三大可能要44,也可叫雙語,他們的理科一樣咁勁。佢哋大學自己唔揀工程科技,選 GB,醫療,有人走去怪雙語,是性頼的。

2.德國,新加坡等受過教育的人多懂雙語,其科技也比香港好。

解決香港好學生大學唔揀工科的問題先喇。


作者: ilyrd    時間: 19-1-18 10:39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8 08:37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08:52 編輯

說雙語窒礙工科發展係囉來頼的,有兩點:
非常同意. 有抱負都要揾食.老豆大把或者有科研工程公司等個仔接手咪去讀工科囉.叫的狀元去讀工科,政府每人第日工作補貼每月五萬,咁咪有人去讀囉,立即變晒神科.你話現實都係咁話.
作者: nkd    時間: 19-1-18 10:52

Vanadium 發表於 19-1-18 00:03
據我所知,英文既口音的確要從小建立,但讀寫聽係咪唔從小建立就追唔返,或有爭議性。

其實唔少人係好大個 ...

\\智能發展、學習能力都有黃金時間\\
此所以小學不是只有中文、英文兩科

學多些英文,其他科會差了的嗎?學少些英文,其他科會強了的嗎?你開玩笑吧。

\\讀寫聽係咪唔從小建立就追唔返\\
不知你要從幾歲起叫小。認字母幾多歲,認生字幾多歲,phonics幾多歲。比較學數,認識0要幾多歲。

\\我識個人...\\
你舉 counter example 沒意思的。比較一下不同國家學英文的年紀和他們平均英文水準便知道早學英文有沒有幫助。我不贅了。

作者: nkd    時間: 19-1-18 11:13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18:31
其實討論教育好少野係有全面普及性及絕對性。

我只係想講從各種客觀觀察所得,好好既雙語並唔係一個小朋 ...

\\語文能力同數理邏輯能力,對唔少人黎講係有相對性,見唔少語文能力高但數理邏輯就弱,相反亦係\\

就是你這個見解出問題

語文(尤其外語)沒有在初小之前有相當接觸,只能在高年班、甚至高中時惡補,即使努力但效果有限,所以會佔據相當學習時間,造成非此則彼的零和現象。考公開試,擺時間在英文就少時間操數。

對"唔少人黎講",他們小學時語文基礎好,就沒有這"相對性"了。

作者: happyma12    時間: 19-1-18 11:39

Vanadium 發表於 19-1-18 00:03
據我所知,英文既口音的確要從小建立,但讀寫聽係咪唔從小建立就追唔返,或有爭議性。

其實唔少人係好大個 ...

除非係外國人開既公司度做或者係外國生活,如果唔係,一般溝通到就可以,唔駛去到native 既程度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13:00

ilyrd 發表於 19-1-18 10:39
非常同意. 有抱負都要揾食.老豆大把或者有科研工程公司等個仔接手咪去讀工科囉.叫的狀元去讀工科,政府每人 ...

其實係雞同雞蛋問題。究竟有荀工先,定有叻工科大學生先?

你講的政府政策幫助,當然不是五萬月薪,但有資助一定有幫助。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8 13:01

Vanadium 發表於 19-1-16 22:24
我都知道,香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英文好好重要,但作為對年青人既教育,絕對可以跳出香港,參與科 ...
早期中國曾經大力推嘅雙語嘅外語係俄語。目的係學習。

無人反對發展要人材要科技,呢度講嘅係地球村未來嘅競爭力,要考慮有多過一種語言能力,而學語言在早期開始發展有好處,而我想補充係中文作為唔容易學好嘅語言,既然係母語,宜先打好一定基礎才開始學外語。

咪 捨本逐末,無可否認英語係易學嘅外交語言,在香港在科技傳遞交流上係有其歷史優勢,重視語言唔會抵觸科技進步嘅。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13:05

nkd 發表於 19-1-18 11:13
\語文能力同數理邏輯能力,對唔少人黎講係有相對性,見唔少語文能力高但數理邏輯就弱,相反亦係\

就是 ...

IB 一定要6科,兩科語文,再加 EE, TOK and CAS,又不聽見有零和遊戲,讀得語文讀不到理科的問題。

作者: nkd    時間: 19-1-18 14:57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8 13:05
IB 一定要6科,兩科語文,再加 EE, TOK and CAS,又不聽見有零和遊戲,讀得語文讀不到理科的問題。
...

剛看到你參與那場背書辯論,有排爬文。

說來奇怪,讀到這句
\\I don’t need the child to recite 100 pages of excellent text for me.  I need the child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

那你為什麼認為背誦和思考是零和遊戲?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17:45

nkd 發表於 19-1-18 14:57
剛看到你參與那場背書辯論,有排爬文。

說來奇怪,讀到這句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17:56 編輯

The text above does not imply 零和遊戲。

I was just saying the outcome I don’t need and that I need from a child.

They can both exists. But you get what you work very hard for.

If you base your strategy strongly on memorising, eg spend 1 hour each day memorising text and 5 mins critical thinking, you get a memorising genius.

If you base your strategy strongly on critical thinking, eg spend 1 hour read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discuss current issues with parents and go to debate classes plus 5 mins memorising, you get a critical thinking child.

If someone do both, he or she will likely be too tired to do well in either.


作者: nkd    時間: 19-1-18 17:5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8 17:45
The text above does not imply 零和遊戲?

100 pages of excellent text 和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ment 就算對你價值不一樣也好,孩子何不同時擁有呢?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17:55

nkd 發表於 19-1-18 17:53
100 pages of excellent text 和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ment 就算對你價值不一樣也好,孩子何不同時擁 ...

See my additional explanation above.  

作者: nkd    時間: 19-1-18 18:09

本帖最後由 nkd 於 19-1-18 18:55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8 17:4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17:56 編輯

The text above does not imply 零和遊戲。

\\you get what you work very hard for.\\

this is your myth. the training at a very young age will make rote learning very easy for the kid - I mentioned that and I should have emphasized it.

\\If you base your strategy strongly on critical thinking, eg spend 1 hour read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discuss current issues with parents and go to debate classes plus 5 mins memorising, you get a critical thinking child.\\

this is another myth. The child has plenty of time doing both. It takes only half an hour every day if you  involve yourself in the process with him/her.

\\If someone do both, he or she will likely be too tired to do well in either.\\
you often come to a conclusion of " 兩頭唔到岸 "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which is not always correct.

常聞「背誦是有害思考有害創意」,這說法究竟理由何在?彷彿背之前一定沒有理解,背之後亦永不理解、也不反思。背了東西便不會發揮、不會再創造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19:13

nkd 發表於 19-1-18 18:09
\you get what you work very hard for.\

this is your myth. the training at a very young age will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20:17 編輯

It is just common sense.

If a student pass exams through the school years by memorising, what kind of person the student is encouraged to be when he/she grow up?

Remember, we are talking about after-school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hectic school work for 10 or more subjects etc.  After school time to split between memorising, train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1x music, 2x sports, family time, homework, revision, etc, etc.

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opinion.If all parents think the same, all kids will be the same.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8 19:36

見到網友成日搬龍門,真係好無味。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8 20:40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8 20:50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9-1-18 13:01
咪 捨本逐末,無可否認英語係易學嘅外交語言,在香港在科技傳遞交流上係有其歷史優勢,重視語言唔會抵觸科技進步嘅。

我既睇法係基於以下事實:

1) 出名既科學家/工程師/科技人才,無普遍性係雙語native,或自小好似香港咁強調同步雙語訓練,相反,反而更多似係自己母語再加頂多一種語文作基本溝通,但唔係母語程度。

2) 人每日得24小時,就算天才都係得24小時,用左時間學習另一種語文,自然少左時間學另一樣野,呢種矛盾絕對唔會錯誤。所以我話,Steve Jobs若用左佢年青時間去精通第二種語言,好大機會係少左時間砌機(除非佢唔訓覺),不利佢日後製造apple電腦。

人才好睇大家講咩,我明顯係講緊太誇雙咁重視雙語,有機會少左專才精英 (如近乎發燒程度既programmer),但當然可能亦會多左雙語好好、各方面都識少少既通才。

如果重視雙語只係發生係喜歡或善長於語文既人,係唔會抵觸科技進步,但若然重視到要全民精通雙語,所有學校超過50-60%時間作語文訓練,語文唔好唔比入大學,咁我99.9999%信心....一定係負面影響科技進步,實在唔少極佳科技頭腦既人都較欠缺語文天份,而語文好既又唔少科學頭腦唔係咁精。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8 22:34

Vanadium 發表於 19-1-18 20:40
我既睇法係基於以下事實:

1) 出名既科學家/工程師/科技人才,無普遍性係雙語native,或自小好似香港咁強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22:39 編輯

香港DSE英文只是外語程度,講講下講到雙語 native,重要全民雙語 native。

香港幾時有政策全民雙語 native?世界上有那地方教育政策係全民雙語 native?


撐得太遠,返來囉。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8 23:11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8 23:16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8 22:3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8 22:39 編輯
香港DSE英文只是外語程度,講講下講到雙語 native,重要全民雙語 native。
香港幾時有政策全民雙語 native?世界上有那地方教育政策係全民雙語 native?

主要係感覺EK太多家長好想仔女英文好好,無論升學、閱讀、任何活動,背後目的都離唔開先要搞好仔女英文,而呢度既討論主題,好多又離唔開點提升英文能力。

可能香港家庭既教育.....就主要只係英文或語文。

你成日講咩係好既教育,但又好強調教育要英文好,會唔會有啲狹窄?

講開Steve Jobs,相信香港無幾多家庭,會願意讓子女"不務正業",有中英文唔溫,成日係度拆機同裝機。DSE唔係要學生native,但老實講,用成十幾年去上咁多英文,攞個4或5,都係用左唔少時間。

"喬布斯的父親(領養人)最初是一名從事改裝並銷售二手汽車的商人,並在喬布斯生活中經常給予他接觸機械裝置的機會,其後他認為自己受到家庭的影響而喜愛精密的裝置。喬布斯在早年曾經 是一名智商高但不擅長學習的學生,後被其老師發掘才能而得到身邊人的認同。他在曲折的學校生涯逐漸接觸到電子裝置如無線電裝置的安裝製作。"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9 03:01

Vanadium 發表於 19-1-18 23:11
主要係感覺EK太多家長好想仔女英文好好,無論升學、閱讀、任何活動,背後目的都離唔開先要搞好仔女英文, ...

//
而呢度既討論主題,好多又離唔開點提升英文能力。
//

唔代表大家要中英 native,不要混淆。

//
你成日講咩係好既教育,但又好強調教育要英文好,會唔會有啲狹窄?
//

我只係英文有啲心得,便多講,唔代表我只看英文。

//
DSE唔係要學生native,但老實講,用成十幾年去上咁多英文,攞個4或5,都係用左唔少時間。
//

而家又唔要 native.

香港DSE的中文是第一語言程度,英文是外語程度,和幾十萬 IB 生一樣,一 native, 一外語程度。好普通,不會影響其他科。

請你回顧我前面之兩點。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9 07:00

Vanadium 發表於 19-1-18 20:40
我既睇法係基於以下事實:

1) 出名既科學家/工程師/科技人才,無普遍性係雙語native,或自小好似香港咁強 ...
什麼全民精通之言,為國家選才云云乃係你夫子自道嘅講法,咪又係度拉其他人落水去勉強人同你辯證。
一路係講緊小朋友母語以外語言發展嘅起步時間同起步嘅語境。

你自己講咩自己留意下。東拉西扯扮有見地,總係離題,你自己開個帖,等有興趣嘅,水平又同你啱傾嘅人同你交流會否好少少?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19 07:59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1-19 07:59 編輯

睇番前面有幾位網友嘅切入點好欣賞,獲益良多,基於各人按自己條件社交同生活安排去構建語境,會帶出唔同水平或獨特嘅體驗。
就單母語發展上已經派上用場,引申外語上,我見到語境嘅持續時間,對掌握基礎是否穩固,有起到一定作用,而語境嘅深入度和寬度如何影響水平,我仍有點霧裏看花,把握唔到重點,例如要誘發年青人興趣到提升到文化修養方面,希望網友可以多賜教。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9-1-19 08:46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0 07:58 編輯

......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9 17:46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9 17:58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9-1-19 07:00
一路係講緊小朋友母語以外語言發展嘅起步時間同起步嘅語境。

呢個有咩好講,樓主引用篇文唔係已講晒?

誰也知語文越早學越好,自然既語境、可以練習既場合越豐富越好,閱讀靚既文章/小說越多越好。

有人話學語文可以背下好文好詩,同樣好肯定對寫作幫助。

其實若然係講呢啲,好快講完,唔使討論。

但香港個本質問題,就係點解咁多家庭覺得孩子要有好既雙語甚至三語,花咁多時間搞語文,好似無咩諗過、亦唔介意犠牲左小朋友既其他能力,甚至如樓主篇文所講,雙語搞到小朋友學習遲緩,都要死頂。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9-1-19 19:52     標題: 回覆樓主:

雙語(中、英)在香港一定是必然要學好的。如果香港的高等教育即大學改用母語即中文及廣東話中文,那又是另 一番景象了. 香港英文較弱的學生,上到大學學習效益較低 無可否認.
香港政府會否有朝一日把大學改為母語教學?那時再討論學好英語是否有迫切性.
全世界再不 追逐英美名校時又再另作討論。
香港學生學好雙語不會影響其他才能發展, 應該要相輔相成。認知多了,雙邊吸收的知識及能力應該是inter-transferable skills的益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19 19:59

Vanadium 發表於 19-1-19 17:46
呢個有咩好講,樓主引用篇文唔係已講晒?

誰也知語文越早學越好,自然既語境、可以練習既場合越豐富越好, ...

一母語,一外語學習,DSE,IB 大量學生可以,沒有証據影響理科。能力較差的少數(相信)學生學雙語有困難,可以理解,但不能依此推論雙語影響理科。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19 23:54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20 00:38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19-1-19 19:52
香港學生學好雙語不會影響其他才能發展, 應該要相輔相成。

當見到內地既發展,特別科技、創作、藝術等,若話香港學生雙語無影響,咁我只得相信香港人基因上較弱。由小一至中六近半課時搞雙語,已証明結果中文又唔係好,英文更唔講得叫做精,學科又唔太熟,只變成樣樣識少少既通才,成個社會有學習遲緩跡象。

通才係電子資訊發達,世界已開始由精密機械人、電子科技、人工智能,互聯網等取代人類既年代,好大機會變得越黎越無用,反而製作呢啲精密機器既專才,極有需求。

不過呢啲長遠科技既野唔講,就算講設計、城市規劃,甚至文化產業如電影、音樂,香港都已遠不及內地水平,原因呢啲都同英語能力無關,內地人英語差唔代表唔可以做得好過你。

以作曲作詞為例,有人話香港音樂已死,但我睇就根本香港新一代已無文化水平去作到一首好詞 (作英文詞更應該可當笑話...比你5**都係咁話)。

相反內地,你話佢地普遍英文水平低一啲都好,但中文.....至少係流行曲既詞上,部份其詞彙之美高過香港大部份填詞人10班。早前公佈內地高考中文試題,作文根本係文學水平。

以香港環境再sell弱雞雙語我睇好大機會只係窮途末路,莫講日後需求越黎越細,無才無人睇得你起,而係香港生活、娛樂等毫無英文語境下硬花時間去要求高英文水平,係吃力不討好。

今日呢度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廢話,或者係,待10年20年後驗証。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20 02:28

Vanadium 發表於 19-1-19 23:54
當見到內地既發展,特別科技、創作、藝術等,若話香港學生雙語無影響,咁我只得相信香港人基因上較弱。由 ...

其實好好笑,把握時空推回七八九年代,李小龍,成龍,大時代,四大天王,香港工業,GDP比中國內地高好好好多,全亞洲影響力巨大,咁嗰時個結論咪「雙語」有助社會發展,香港人更叻?

香港不是 sell 雙語,即死。好笑在,內地英文水平也不斷提高。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20 15:37

Vanadium 發表於 19-1-19 17:46
呢個有咩好講,樓主引用篇文唔係已講晒?

誰也知語文越早學越好,自然既語境、可以練習既場合越豐富越好, ...

香港孩子個個學英文十幾年,唔使討論時間語境,英文程度差異就唔會咁大。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21 00:40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21 00:45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20 02:28
其實好好笑,把握時空推回七八九年代,李小龍,成龍,大時代,四大天王,香港工業,GDP比中國內地高好好好多,全亞洲影響力巨大,咁嗰時個結論咪「雙語」有助社會發展,香港人更叻?

香港不是 sell 雙語,即死。好笑在,內地英文水平也不斷提高。

你咁講反而令我回憶起香港當年呢批人,由細到大都無好強既英文訓練,反而個個出類拔萃,獨當一面,而佢地英文,大都係往後係外地生活同工作操返黎。

其實唔單止呢啲娛樂名人,就算香港由當年開始發跡既富豪,自小都無咩英文訓練。

就算今時今時,又幾個真係創業、做生意成功,係因為英文好? 我識個年青人,早10年讀書時英文屎到暈,大學都考唔上,10後見返佢,原來做左老板開科技公司,食飯時不斷用英文WhatsApp同公司聯絡,因公司partner同客都係外國人,搞笑佢竟然好認真咁同我講佢公司請人,佢面試時覺得依家啲大學生好唔掂........

之前有post出話香港大學生過去20年人工無變過,講真我識唔少英文流利既人,有外國回流,有香港畢業,只要無咩專長,好多......打份近似文員文職工,10年8年搵3、5萬已叫好好,主要都要靠上一代(即父母)既錢買樓結婚。

相反同期但唔係主攻英文、但搞技術果班,做老板都大有人在,係有司機出入。

香港的確需要雙語流利既人才,但需求並唔係講到咁誇咁大,日後係人工智能年代,好多要幾文幾語之工作,已可由電子化世界取代。

至於內地英文水平,感覺係發跡後訪窮朋友,上到去高位就學英文去提升下自己,內地唔會要求自小不斷操雙語。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21 00:50

Vanadium 發表於 19-1-21 00:40
你咁講反而令我回憶起香港當年呢批人,由細到大都無好強既英文訓練,反而個個出類拔萃,獨當一面,而佢地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21 00:52 編輯

我一路講,叻人,雙語不會難到佢地,填鴨不會難到佢地,壞父母不會難到佢地。。。。。

兩文三語,係香港少有的共識。不過你有自由不學或少學的。香港的確有很多工種不用英文,那些用普通話仲有用。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9-1-21 01:21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21 01:21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21 00:50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21 00:52 編輯

我一路講,叻人,雙語不會難到佢地,填鴨不會難到佢地 ...

叻人就雙語好,就係呢類諗法搞到香港同教育無彎轉,邊個會話自己子女蠢? 所以個個自小谷雙語扮叻。

我睇到世界係,雙語好未必叻,叻既好多更唔係雙語,叻人就雙語? 咁要重新評估愛因斯坦同霍金既智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1-21 07:30

Vanadium 發表於 19-1-21 01:21
叻人就雙語好,就係呢類諗法搞到香港同教育無彎轉,邊個會話自己子女蠢? 所以個個自小谷雙語扮叻。

我睇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21 08:22 編輯

所以我說過不要迫所有中學生考DSE,中學分流實用課程。

英國有 BTEC,德國職業學校出名,IB 也有Ab Initio, IB certificate。 香港?

但,你在大學做教育,你連以下也講得出?

我說:雙語難不到叻人。。。。

你回:雙語好未必叻,叻既好多更唔係雙語,叻人就雙語,叻人就雙語? 霍金也。。。

你一係真理解力有問題,一係扮理解力有問題,要暫時放你在「不回」類別。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9-1-21 09:31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JustAParent 於 19-1-21 09:48 編輯

語言學家David Crystal係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一書談及"英語帝國"。 一個日不落帝國,曾踏足全球3分1土地,在全球擁有大量殖民地,把英語變為世界語言, 滲透科技商貿甚至日常生活。之後任何國家,要在全球取得領導地位,科技領先同業,商業取得最大利益,你是無法不用英語的,此為英語霸權。

英語國家有天生優勢,香港母語係中文,某程度上,你可以話係香港唔好彩,所以雙語教育係香港唯一出路。甚至不強化英語教育,香港是死路一條。

中國雖然經濟起飛,在世界逐漸取得話語權,但要改變英語數百年建立的霸權地位, 我覺得大家唔會係有生之年見到。

作者: ABC-DAD    時間: 19-1-21 11:07

科技受捧就吹科技,金融揾錢就捧金融,V 網友,我想講真係好多知名科學家會多過一種語言,特別係在國際會議露面嘅學者,在科技發展中心,大學研究院更多的是,是否你心目中嘅標準「Native 」,我唔好意思再探討落去。,你問題係太 武斷。唔知你個世界同一般人係咪唔一樣。
作者: akys    時間: 19-1-21 11:42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19-1-21 11:45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1-19 23:54
當見到內地既發展,特別科技、創作、藝術等,若話香港學生雙語無影響,咁我只得相信香港人基因上較弱。由 ...

國內科技與雙語發展有什麼關係?唔可以咁簡單話 『單語言+科技發展蓬勃=單語言好』。還有,要分清楚是原創科技還是改良科技。如果是後者,掌握外語是有利的。

話時話,你啲討論點經常飄來飄去,好難跟得上。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