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消失的學生 [打印本頁]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6 16:38     標題: 消失的學生

發現幾間B1A中學也有此情況,消失人數也不小,發生什麼事?
Screenshot_20181206-163340.JPEG


圖片附件: Screenshot_20181206-163340.JPEG (18-12-6 16:38, 74.68 KB) / 下載次數 5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3MDQxfGM5OTJjN2YwfDE3NTM3NTM3OTV8MA%3D%3D


作者: a_for_apple    時間: 18-12-6 16:45     標題: 回覆樓主:

去外國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6 16:54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6:38
發現幾間B1A中學也有此情況,消失人數也不小,發生什麼事?
如果係傳統名校,情況都好常見。香港政治氣氛唔好,加上NJ升本地大學有著數,中四前後去外國讀書,等幾年再決定返唔返香港。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6 17:02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8-12-6 16:54
如果係傳統名校,情況都好常見。香港政治氣氛唔好,加上NJ升本地大學有著數,中四前後去外國讀書,等幾年再 ...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Screenshot_20181206-170119.JPEG


圖片附件: Screenshot_20181206-170119.JPEG (18-12-6 17:02, 130.81 KB) / 下載次數 8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3MDQ2fGUxNTUzMDYxfDE3NTM3NTM3OTV8MA%3D%3D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6 17:08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02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地區B1A都有,但係一般無咁嚴重,我仔學校唔見咗一班半人,有人走,但係無補充。其他學校既學生,以為傳統名校難入,唔敢叩門。所以成日叫啲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大膽啲去叩門,反正唔得又無損失既。
作者: kirstyau    時間: 18-12-6 17:15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8-12-6 17:08
地區B1A都有,但係一般無咁嚴重,我仔學校唔見咗一班半人,有人走,但係無補充。其他學校既學生,以為傳統 ...

但中學青春期,如果本身中學讀得好地地(當band1B),有班老死,tum個細路轉去神中,佢地都未必肯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6 17:18

kirstyau 發表於 18-12-6 17:15
但中學青春期,如果本身中學讀得好地地(當band1B),有班老死,tum個細路轉去神中,佢地都未必肯 :igiveup ...
其實好睇小朋友既具體情況。
作者: gracelam    時間: 18-12-6 17:26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02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其實唔單止band 1a中學, 其實band 1及band 2都有, 有D係轉校, 有D係去外國, 我女升S2, S3時, 同級都有幾位轉校及出國。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6 17:29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8-12-6 17:08
地區B1A都有,但係一般無咁嚴重,我仔學校唔見咗一班半人,有人走,但係無補充。其他學校既學生,以為傳統 ...

家長日要去了解下,有朋友個仔在SSP X賢留了三次級,最後一年被迫獨自在實驗室虛渡下自願退學,擔心此做法是各學校刷亮成績的手段,在名校出國留學是校內差的一群還是怎樣就不知道了,只知現在B1A中學留級的情況比以前普遍,學校留級的出發點是為學生好還是為數據?留級的學生最後是否成功趕上還是被放棄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17:32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8-12-6 16:54
如果係傳統名校,情況都好常見。香港政治氣氛唔好,加上NJ升本地大學有著數,中四前後去外國讀書,等幾年再 ...

你的說法有可能,但更多的是學生有外國護照,回到自己國籍國家讀中學及大學是十分正常,不一定是因為N J,留在香港已經不是好的選擇了!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6 17:34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29
家長日要去了解下,有朋友個仔在SSP X賢留了三次級,最後一年被迫獨自在實驗室虛渡下自願退學,擔心此做法 ...
我都聽過類似情況,地區名校為咗趕上傳統名校,多多少少都係會用啲另類方法。反而傳統名校唔會咁做,只會勸佢哋努力,然後俾啲小朋友自由發展,所以傳統名校既33222比率好多時都唔太高。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6 17:37

ANChan59 發表於 18-12-6 17:32
你的說法有可能,但更多的是學生有外國護照,回到自己國籍國家讀中學及大學是十分正常,不一定是因為N J, ...
最近有個一心讀醫既朋友仔話去英國讀,諗住將來用 NJ 申請港大。


作者: goodboy1    時間: 18-12-6 17: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17:41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8-12-6 17:37
最近有個一心讀醫既朋友仔話去英國讀,諗住將來用 NJ 申請港大。

我當然知道有人是這樣,但不能以一個兩個就代表了。我以我才指出國籍的大趨勢,因為另一波移民潮又起了!

政府不會承認,數字上也不會顯示,因為他們一早已經雙重國籍。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17:43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8-12-6 17:34
我都聽過類似情況,地區名校為咗趕上傳統名校,多多少少都係會用啲另類方法。反而傳統名校唔會咁做,只會勸 ...

同意。

作者: goodboy1    時間: 18-12-6 17: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oodboy1    時間: 18-12-6 17: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8-12-6 17:52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02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但係你D表得一個學年數據, 點眼消失呢? 要睇六年, 由中一升到中六, 至知佢消失呀。一年數據, 可能係學童少呀。
作者: mcl203    時間: 18-12-6 17:55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02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中7 ~~~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6 17:58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8-12-6 17:52
但係你D表得一個學年數據, 點眼消失呢? 要睇六年, 由中一升到中六, 至知佢消失呀。一年數據, 可能係學童少 ...

我好random search school report 去睇,普遍s6 比s1 小左1/4 .出生率對B1,2中學應該不太影嚮。

作者: mcl203    時間: 18-12-6 17:59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8-12-6 17:52
但係你D表得一個學年數據, 點眼消失呢? 要睇六年, 由中一升到中六, 至知佢消失呀。一年數據, 可能係學童少 ...

咁一線中學又唔使擔心學童產量多少瓜~~~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17:59

goodboy1 發表於 18-12-6 17:48
係咪因為越來越多內地新移民學生?

不是這個原因,因為香港自上任特首以來,努力將香港在國際社會邊緣化,努力溶入國家的藍圖,將香港特區變成香港鎮,香港特色的體制,慢慢被扼止。聰明的人,走得的,點解唔走,自己唔走,希望下一代走得出去。

你看看歷任特首子女,在香港多?國內多?還是海外多?聰明人自然懂得選擇!子女留在香港果個咪在赤柱監獄囉,國家領導人的子女必然在英美瑞典。

我講得夠白未!

作者: mcl203    時間: 18-12-6 18:00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58
我好random search school report 去睇,普遍s6 比s1 小左1/4 .出生率對B1,2中學應該不太影嚮。
...

近年經濟好,更多父母為自己仔女追求比香港更好既中學嘛,相對又輕鬆D~~~

作者: cmchang0927    時間: 18-12-6 18:05     標題: 回覆樓主:

去外國
以前我地個代以為讀唔上才放洋
現在讀得好叻也早放洋
aim for oxbridge, etc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18:08

goodboy1 發表於 18-12-6 17:48
係咪因為越來越多內地新移民學生?

補充多一點,這些國內來港讀中小學的,絕大部分不是學霸,環境好的去了國際學校,在官津的跟香港的本土學生差不多。

去到大學就不同,因為經歷大浪淘沙的高考,一千萬考生的尖子,不少真的是學霸!去到研究院,更加拉開了,所以不要跟中小學生來類比!

作者: mcl203    時間: 18-12-6 18:21

cmchang0927 發表於 18-12-6 18:05
去外國
以前我地個代以為讀唔上才放洋
現在讀得好叻也早放洋

oxbridge前,都仲有D aim ~~~

作者: Anniemun    時間: 18-12-6 18:53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02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當年係會考,中5升中六篩淨兩班,而中7上大學的話B1A 校應該接近100% 喎!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8-12-6 18:57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02
地區B1A 消失的也不小。
仲有中七咩?
作者: manmonster    時間: 18-12-6 18:57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很同意。我身邊幾位靠自己努力捱出頭、收入豐厚的朋友,紛紛安排子女在中學階段入讀英國較有名的中學。他們因為還要靠香港(和偉大的祖國)搵錢,平日絕口不提香港現況的不是,但就用行動投下不信任票,全部希望子女入英國較好的中學和大學,還希望子女如有本事,便留在外國(不一定是英國)生活。

沒意講政治。請不要打頭。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8-12-6 19:04

manmonster 發表於 18-12-6 18:57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很同意。我身邊幾位靠自己努力捱出頭、收入豐厚的朋友,紛紛安排子女在中學階段入讀 ...
点会打头?我都叫阿女如果畢業後揾到工唔好番黎。
作者: Soundervolt    時間: 18-12-6 19:55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6 17:29
家長日要去了解下,有朋友個仔在SSP X賢留了三次級,最後一年被迫獨自在實驗室虛渡下自願退學,擔心此做法 ...

名校係唔需要用強迫成績差嘅學生離校去做靚成績。將一個學生獨自隔離,未必係成績差咁簡單,仲可能係行為上嘅問題,學校唔想影響其他學生上堂~

作者: ilyrd    時間: 18-12-6 20:02

嘩,将學生獨自隔離,又想多一個跳樓?
作者: HaYi    時間: 18-12-6 21:54

ANChan59 發表於 18-12-6 17:59
不是這個原因,因為香港自上任特首以來,努力將香港在國際社會邊緣化,努力溶入國家的藍圖,將香港特區變 ...
我本身親人少, 好朋友圈子不大, 都是中學同大學的同學, 基本上都是一般的中產, 他們中學階段(通常中三) 送孩子出去的佔5份2, 大學階段去的佔5份4, 好多來自神校名校中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22:06

HaYi 發表於 18-12-6 21:54
我本身親人少, 好朋友圈子不大, 都是中學同大學的同學, 基本上都是一般的中產, 他們中學階段(通常中三) 送 ...

你覺得有幾多是有外國國籍?

如果英美加澳都就業困難,點解要回流?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8-12-6 22:10

ANChan59 發表於 18-12-6 17:59
不是這個原因,因為香港自上任特首以來,努力將香港在國際社會邊緣化,努力溶入國家的藍圖,將香港特區變 ...
我已經如此考慮,除非到時經濟出現問題,應該唔會在港讀大學啦。


好討厭現時既社會氣氛,什麼都是年青人的錯。政府、傳媒成功將香港大學生變成「廢青」代名詞。

作者: 02413124    時間: 18-12-6 22:11

kirstyau 發表於 18-12-6 17:15
但中學青春期,如果本身中學讀得好地地(當band1B),有班老死,tum個細路轉去神中,佢地都未必肯 :igiveup ...

咁跟唔上,要留班,留多2年就想走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6 22: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02413124    時間: 18-12-6 22:12

cmchang0927 發表於 18-12-6 18:05
去外國
以前我地個代以為讀唔上才放洋
現在讀得好叻也早放洋

有好多係因為中文都迫住走

作者: kirstyau    時間: 18-12-6 22:19

02413124 發表於 18-12-6 22:11
咁跟唔上,要留班,留多2年就想走

咁跟唔上轉校,對學生都係好事。但如級頭更上一層樓,學生係原校可能有死黨開心,有神校佢轉都未必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6 22:20

artroboy 發表於 18-12-6 22:10
我已經如此考慮,除非到時經濟出現問題,應該唔會在港讀大學啦。

Exactly. The SAR government and some public figures try very hard to push younger generation to other extremes.

*****

At year 2, my son is so glad he has foreign passport, he didn’t appreciate that for 20 years.

After overseas internship and then work 12 months in HK, he is planning to work overseas.



作者: 02413124    時間: 18-12-6 22:20

kirstyau 發表於 18-12-6 22:19
咁跟唔上轉校,對學生都係好事。但如級頭更上一層樓,學生係原校可能有死黨開心,有神校佢轉都未必肯。
...

本帖最後由 02413124 於 18-12-6 22:21 編輯

如果中一,中二,都可能仲聽爸媽說
高中知道自己dse中文會肥,都唔走唔得


作者: manmonster    時間: 18-12-6 22:29

可能個別情況不同吧。我的朋友全都堅持小朋友入本地課程中小學,經濟能力許可也不選國際學校,因為不想子女中文程度差。他們的情況是,留港直上考 DSE 都應該不難入三大,重點是不想子女困在香港而已。

相信當然有所謂的「敗走」個案吧⋯⋯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8-12-6 22:39

ANChan59 發表於 18-12-6 22:20
Exactly. The SAR government and some public figures try very hard to push younger generation to oth ...
仲有樣: 將教育吹得幾咁天花亂墜,擁抱「紅太陽」都好,過去的歷史話咗比大家知,只要滿肚子洋墨水,始終是行走大江南北的最佳通行證。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8-12-6 22:51

manmonster 發表於 18-12-6 22:29
可能個別情況不同吧。我的朋友全都堅持小朋友入本地課程中小學,經濟能力許可也不選國際學校,因為不想子女 ...
我咪係禁~阿女考完DSE入左三大先去澳洲~阿妹見好多同学出国亦好恨去外国讀,我話考埋好似家姐禁DSE先。对多d女幾年先,唔捨得~
作者: 李大人    時間: 18-12-7 07: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rBeast    時間: 18-12-7 08:28

外國教育是較多personal space, 但最top 的都competitive 吧。若有passport 留下做事是否real option?

oz - last i heard 好其視
英,becoming just a small island
usa , 侵侵將這大國醜的一面表路無遺
canada, good life style, if thats what u want.

高官冇後路好易益屈變空中飛人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08:32

李大人 發表於 18-12-7 07:16
其實呢度,有幾多人去過外國生活同讀書?真係咁好,就唔會咁多人,揸住本外國護照,死死氣氣回流香港 ...

我兩樣都做過,我又不是死死地氣回來,我是看到八九64之後香港的機會回流香港,乘著香港 brain drain 的機會,當時是坐升降機,越多人走,升得越快。

現在不同,你年輕有學歷,你都上不了,一來一班old seafood ,不論是否移過民回流,他們不會隨便走,除非香港生活不下去,一定留守到最後,先開逃生門,送子女出去。二來就算有好位,都不一定是香港年輕人的。

現在最可怕是整個大環境是壓住年輕人的發展,不是90年代初期,港英政府力求挽留人才,推出居英權等等措施。

這幾年是日日什麼廢青,宅男宅女,希望趕年輕人回大陸,美其名創業,上面更多機會,只是另一形式的騰龍換鳥!

作者: YolandaTam    時間: 18-12-7 08:51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08:32
我兩樣都做過,我又不是死死地氣回來,我是看到八九64之後香港的機會回流香港,乘著香港 brain drain 的機 ...

咁 c hing 認為點先至唔壓住年輕人發展呢?
人口老化,當日 60 70年代出生率高,呢代人而家正係閣下所言 old seafood,佢哋唔少仔女未出身唔會自動退休。
為免被指干預市場,政府政策又好多時唔到位。
外子喺外資銀行工作,近年公司面對成本壓力,裁員就有,招聘極難,一方面公司政策呢方面關卡重重,另一方面即使有人上嚟見都係得把口, technically 唔掂。試過請到兩個有專業牌嘅,一埋位完全唔識做嘢。
個人睇香港年輕人根本從小已被錯誤培育:輕閱讀重操練,太重規矩壓抑好奇心,太多標準答案搞到要補習...也許這是家長將子女送出國嘅主因吧!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8-12-7 08:51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08:32
我兩樣都做過,我又不是死死地氣回來,我是看到八九64之後香港的機會回流香港,乘著香港 brain drain 的機 ...
上咗岸又還有呢種思維既成年人所剩無幾,好感觸。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7 08:54

MrBeast 發表於 18-12-7 08:28
外國教育是較多personal space, 但最top 的都competitive 吧。若有passport 留下做事是否real option?

oz  ...

最重要的是罪案率,美國朋友話佢喺街上被殺的機會比死於恐襲高,好多街上糾紛會用熗解決。
自己十五年前在melbourne 生活過幾年,香港的優點比缺點多,自己怎看雙非學生等如aussie看oversea student ,我會經常rewind 及remind 自己。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09: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8-12-7 09:02

YolandaTam 發表於 18-12-7 08:51
咁 c hing 認為點先至唔壓住年輕人發展呢?
人口老化,當日 60 70年代出生率高,呢代人而家正係閣下所言 o ...
個人睇香港年輕人根本從小已被錯誤培育:輕閱讀重操練,太重規矩壓抑好奇心,太多標準答案搞到要補習...也許這是家長將子女送出國嘅主因吧!



九七之後,政府大斧改革教育制度,由會考改為DSE , 推行母語教學、重通識,cut 中史, 普教中,推出直資制度⋯。


可惜新制度推得快,人材缺培訓,前十年一班又一班既白老鼠推上試場。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09: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李大人    時間: 18-12-7 0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09:34

李大人 發表於 18-12-7 09:07
GOGOVAN, 創辦人未夠三十歲,創業成功,會考三次,一樣有機會成功,GEM就係把握國內機會成功發展,世界變左 ...
Sorry, just for convenient and using English to reply.
From your tone, I can tell you are one of those look down upon our younger generation, som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re really hopeless and most of them just need a bit of support and push, of course need some sort of encouragement.

Based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to ment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y tried very hard to progress and the chances are limited, they don't mind to get a low pay and less decent jobs and climb the career ladder afterward, go for master degree as part time etc. Because of luck, some are working for EMSD, MNC, of course some may go for entrepreneurship, most are working for SME and the jobs are not related to their disciplines, they are keep on trying.

Also, you like to use single case to generalise your pre-conclusions. Before and after GoGoVan and GEM, how many failed in different attempts. Why GEM went to mainland? Why not Andy Lau and Jacky Cheung? I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go to overseas, just like GEM not successful in HK and go somewhere else. Moreover, more singers in China than HK ..... also start when they are age of 5 or even lower.

FYI, LaLaMove is bigger and better than GoGoVan, but GoGoVan has more media coverages under HKSTP - "The Hero" program.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09:42

回覆 Cliokohonda 的帖子

"自己怎看雙非學生等如 aussie 看 oversea student"

******


雙非學生 - original illegal and without screening and make it legal due to loop hole in HK Immigration Law. They may take our social resources without paying a penny.


Overseas students - screened and approved by the university and immigration department, they brings tons of money and benefits to the said countries.


If the daily 150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are going through HK screening process, I strongly support! I like competition.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09: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09:44

YolandaTam 發表於 18-12-7 08:51
咁 c hing 認為點先至唔壓住年輕人發展呢?
人口老化,當日 60 70年代出生率高,呢代人而家正係閣下所言 o ...
Damage has been done, very difficult to turn around even removed the ex-CE of HK.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09:45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8-12-7 09:47 編輯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09:43
為何現在年輕人會被看輕?誰看輕他們?為何要看輕他們?

Have a guess? Economies, job opportunities, competitions, mindset of parents .....

I think you know the answer.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8-12-7 09:48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8-12-7 21:58 編輯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7 08:54
最重要的是罪案率,美國朋友話佢喺街上被殺的機會比死於恐襲高,好多街上糾紛會用熗解決。
自己十五年前在 ...

我都係Canberra同Sydney生活过,觉得同佢地幾合得黎,寄宿成層得三两个亞洲人,我就觉得佢地好照顧我~廿幾年过去,到个女去讀U, 佢就好如魚得水,-去到就識到好多朋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09:50

回覆 artroboy 的帖子

DSS started in 1990, not under SAR government.

Don't treat "Education System" and "Democracy" as root causes or solutions, they are not super drugs or super poisons.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8-12-7 09:53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09:50
原來陳sir也是這樣的人。怪不得我昨晚剛在BK才看到兩個為著每天150人,而認為年輕人不再有前途的人。
現在 ...
陳sir仔已上岸啦,300个落黎都無关痛痒~~
大环境差左,更努力……正確既,只不过更努力後成果係咪成正比?禁先係令人洩氣既地方。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7 10:01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09:42
回覆 Cliokohonda 的帖子

"自己怎看雙非學生等如 aussie 看 oversea student"

interesting .
however , I suggest you to think again the origin of 150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04

Yanamami 發表於 18-12-7 09:48
我都係Canberra同Sydney生活过,觉得同佢地幾合得黎,寄宿成層得三两个亞洲人,我就觉得佢地好照顧我~:funn ...
Because your character is outgoing and like to make friends, you are much easier to settle down and make many local friends.

In my good days in UK, some students and locals (BBC) always complained the British discriminated them. Be honest, most of them were not mingle with them, all Chinese or HKese grouped together, watching TVB soap opera, Casino, fried salty fish in the kitchen, singing Karaoke in the Dorm .....


I like to mingle with different people, not just British, also Scans, Africans, N/S Americans, we watched the news together, we expressed our view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ooked different dishes and shared, of course my favourite - playing soccer.


Some have hardship in overseas in the past, just like the mainlanders nowadays in overseas. If you don't in their circle, you are out.


********

Relationship is give and take.


This few years, I stayed in clients homes instead of hotels, I joined them for Easter and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Because, when they are around in HK and China, I treat them as family members.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8-12-7 10:07

本帖最後由 artroboy 於 18-12-7 10:12 編輯
Yanamami 發表於 18-12-7 09:53
陳sir仔已上岸啦,300个落黎都無关痛痒~~
大环境差左,更努力……正確既,只不过更努力後成果係咪成正比? ...

好欣賞陳sir 。佢其實已經係上哂岸,仔女出哂身,享受緊香港最好成果既一批人。還可以咁貼地為香港年青人發聲。
作者: YolandaTam    時間: 18-12-7 10:08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09:44
Damage has been done, very difficult to turn around even removed the ex-CE of HK.

嗰150個團聚配額,以前香港好景,無乜影響;後來經過金融風暴再加政策失誤,就業困難咗,香港已是中國特區,形勢比人強,處處受制肘,徒呼荷荷。

作者: 李大人    時間: 18-12-7 1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12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7 10:01
interesting .
however , I suggest you to think again the origin of 150 .
You are wrong again ! Don't blinded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claim.

Now most are adults, over age 18 and one settle down, the whole family can come to HK too. Mainland is so prosperous, they can go back to China and family united, HK is only one of the options.



Give you a real example, Tsoi Kwan Lung who killed the senior imagination officer in Immigration Dept, after serving the imprisonment and sent back to mainland, also approved by mainland authority and immigrated to HK. 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country approved murderer to their country......


Anyway, I don't know from legal immigration procedur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19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09:50
原來陳sir也是這樣的人。怪不得我昨晚剛在BK才看到兩個為著每天150人,而認為年輕人不再有前途的人。
現在 ...
Don't put your words in my mouth.  I don't like the BK atmosphere and way of discussion.

My parents also illegal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like you and your family.


After 40 years, shall we re-examine the old practices. Its a humble request.


You know my son also start slow and also receiving low pay job but high prospect career. We all teach our kids with basic and traditional doctrine, no difference.

******

Don't jump into conclusion after my replies to different web pals.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38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09:55
我不懂,我只覺得現在有很多年青人工作態度差,竟然有人出帖鬧公司9點後唔可以食早餐係無人情味!這不是常 ...

現在有很多年青人工作態度差,竟然有人出帖鬧公司9點後唔可以食早餐係無人情味!這不是常識嗎?
(對,這是家教。)
也從親戚中得知,有年青人一工作便要結婚買樓,為何不先拼十年呢?
(有部份不自量力,有不少是父母的意思。阿仔知道我不會買給他!)
也知道很多年青人飲starbucks珍珠奶茶,我覺得好貴。
(又是家教及理財,所以我回你已經講了父母)
我老公做銀行,佢哋請既fresh grad人工不少,但我問過佢,有無報紙講嗰啲年青人,佢話無!都是正正常常的。那我不知是否大銀行肯俾錢就請到質素好的年青人了!
(不同銀行不同職位,人工差異很大,MT,CS的分別。阿仔offer 最高也是銀行的MT。)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43

YolandaTam 發表於 18-12-7 10:08
嗰150個團聚配額,以前香港好景,無乜影響;後來經過金融風暴再加政策失誤,就業困難咗,香港 ...

以前我都贊成家庭團聚,主要是末成年的子女。因為已經來到七七八八,現在主要是成年子女,一個過來之後,就太太及子女,太太又申請家庭團聚。香港根本容不下這麼多人,我贊成應該檢視一下,改變審批條件。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0: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46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0:43
那你說的現在年輕人被大環境壓住,是什麼意思呢?為何有人要壓住他們?誰去壓住他們?
...

因為好政治性,我晚上 PM你!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0: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0:48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0:32
咁你叫我guess嘛!我咪guess囉!

你不是 guess ,你說我話 .......

我不怕,但我最討厭別人亂扣帽子。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7 10:58

李大人 發表於 18-12-7 10:11
勿沉迷黃金年代,台灣的22K,韓國年青人入不到大公司,日本的迷失,新加坡無自由小發展,英美中下階層亦有 ...
台灣的22K已經係幸福一族,唔少大學畢業生係月休4天領薪20K,連劏房都住唔起,要住天台僭建房。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0: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1:02     標題: 回覆樓主

我想澄清一句,我未上岸㗎,重搏殺緊!

阿仔更未有來,重摸索緊前途,興幸不是啃老族,因為我不容許!

家教方面,我們做了不少功夫,最基本的禮貌,守時,盡力,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講適合的話!

事業發展就多啓發,讓他多思考,肯跟我們傾訴,才可以分享及輔導,最後成敗得失就要靠自己努力及運氣了!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8-12-7 11:05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0:59
你不是這樣說嗎?認為雙非用了社會資源?
雙非係用了社會資源,但係始終有限,而且將來有回報社會既可能性;但係家庭團聚就好唔同,唔少係會一直用社會資源,而且係將來幾乎無回報社會既可能性。
作者: mcl203    時間: 18-12-7 11:09     標題: 回覆樓主

似乎,香港現時最成功之處就係,家長都係擺脫不了子女‘前途’兩個字,除非,某日,你子女跟你說,爸或媽,我立志要成為一位出色既麥記賣飽員,你既即時反應係,仔或女,爸或媽永遠都支持你,努力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1:16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0:59
你不是這樣說嗎?認為雙非用了社會資源?


你要了解我是回應另一位網友的等同比喻,我覺得不可比,因為蘋果跟橙!

第二,我做了 May ,不是所有人,除非你敢講雙非一個都冇用到社會資源,免費教育已經是最基本!你不能用自身經驗套落去,你不用到,我恭喜你,但香港的福利制度不會更人而已吧!

你上面用150,現在用雙非,這正正是BK的風格,跳來跳去。你再看看我的回答是有上文下理,如果斷章取義,就好難討論落去。你先冷靜,沉澱一下,再作討論!

你傾向喜歡二分法,我傾向0與1之間有很多可能性!

作者: Cliokohonda    時間: 18-12-7 11:28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11:02
我想澄清一句,我未上岸㗎,重搏殺緊!

阿仔更未有來,重摸索緊前途,興幸不是啃老族,因為我不容許!

我會覺得香港又不是那麼不濟,西方又不一定各方面比香港好,討論香港會好攰。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1:35

Cliokohonda 發表於 18-12-7 11:28
我會覺得香港又不是那麼不濟,西方又不一定各方面比香港好,討論香港會好攰。
...

我冇話外國好,香港差,我只是話部分家庭有海外護照,所以送回家讀書,是可以理解,只是你說自己的經驗來否定其他人的看法。

只是討論一下,冇必要拗,講完自己觀點就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1: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yrd    時間: 18-12-7 11:44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1:38
其實我唔係否定雙非或團聚家庭或任何人用了香港資源。
我只係認為,做家長的,無必要去認為現在年青人點樣 ...
咁我都認同你講。另外大陸有段說話好流行,意思話當有家底嘅年青人都在努力時,你係咩都冇嘅年青人,重唔快的努力。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ing13    時間: 18-12-7 11:46

香港從2003-2018, 或者從2007-2018, 都是最好揾錢既年代,
機會比李嘉誠既年代仲多, 因為當年大家都沒錢, 從沒錢既人手上賺錢比現在困難得多.
唔是沒發展機會, 只是睇揾唔揾到機會.
香港既失業率有幾低.如果香港都話沒機會, 咁就沒得好講啦.
年輕人既問題主要是樓價, 但樓價升跌, 太多人利益所在.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8-12-7 11:47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1:40
請看我上面回應,我不是說他們沒有用資源,而係認為我們不需去理會甚麼人用了資源。無佢哋,就不用交稅嗎 ...

我回我跟你的對話,我冇時間睇你回其他人,你要體諒,我跟不上你的跳躍性思維

在出面趕去開會,只能回我們的對話。



作者: IloveJJ    時間: 18-12-7 1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yrd    時間: 18-12-7 12:00

IloveJJ 發表於 18-12-7 11:47
謝謝你
陳sir同你講緊嘅野已經是不同嘅野,陳sir絕對同意你講嘅年青人要努力,你睇佢公子便知。
作者: 李大人    時間: 18-12-7 1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ing13    時間: 18-12-7 12:03

如果沒新移民, 邊個父母想自己小朋友將來做茶餐廳/洗碗/清潔.
估計香港到時出去吃餐飯都同外國差唔多.
我反而是用感恩既心態去睇.

作者: mcl203    時間: 18-12-7 12:52

Sing13 發表於 18-12-7 12:03
如果沒新移民, 邊個父母想自己小朋友將來做茶餐廳/洗碗/清潔.
估計香港到時出去吃餐飯都同外國差唔多.
我反 ...

所謂既要有前途吖嘛,咪又係只可以係薪高糧準為出發點~~~

作者: Sophie0804    時間: 18-12-7 12:57

mcl203 發表於 18-12-7 11:09
似乎,香港現時最成功之處就係,家長都係擺脫不了子女‘前途’兩個字,除非,某日,你子女跟你說,爸或媽, ...

我比較簡單,只是希望他們將來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學科、喜歡的工作。所以我需要努力工作,將來不用靠小朋友,可能還需要存一些錢供他們讀大學。
另外大女已經有一技之長、將來一定不會讀神科,只會讀自己喜歡的學科。如果找不到工作,起碼可以教音樂、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