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為何還要一試定生死?(林海)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8-7-10 15:03 標題: 為何還要一試定生死?(林海)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文憑試放榜大日子,各個服務青少年的社區組織一如往年為學生提供輔導和指南,各界名人、大小官員、青年偶像等亦一再公開勉勵考生,內容不外乎是「成績並非人生全部」、「即使失敗亦不用灰心」等老生常談,背後潛台詞是怕有學生受不了挫折而輕生,傳媒也藉機關注學生壓力、出路等教育問題,整個社會都在為學生打氣。雖然大家嘴上都會說「文憑試並不是人生所有」,然而實際上,整個社會顯示的現象、大家的舉動卻很誠實地一再說明文憑試很重要,重要到可能影響一個青年的一生。但究竟在講求創新思維、多元發展和持續教育的21世紀,為何我們還要接受這種「一試定生死」的教育制度?
現代教育制度是工業化年代的產物,其思維也與工業生產無異,學生是學校量產的倒模製品,考試就是工廠的品質監控程序,合格的學生可以進入下一階段,不合格的就要被篩走,整個過程如同一條流水線,而且所有學生也只能走這條流水線。這種教育模式在其出現的時代有其合理性,遇上有千年科舉傳統的中式教育更是結合得天衣無縫,應試教育在華人社會大行其道,學習彷彿就是為了那一場進大學的公開試。然而,這種制度對學生所造成的巨大壓力以及發展局限卻早已受到非議,在講求多元創意的當下,能否為社會培育出有創造力的人才,也是一大疑問。
為青年提供更彈性自由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不少歐美國家,減輕考試的重要性早已成為一種潮流。以美國為例,美國大學沒有統一的聯招,也沒有統一的公開試,各大學自行收生,準則也是由大學自定,主要是看申請者過往幾年的校內成績、課外活動、自薦信質素等作評選。美國也有針對學生英文、數理等基礎能力的SAT及ACT考試,但與文憑試不同的是,這兩項考試並非一年一次集體考核,而是一年舉辦多次,由考生自行報考,而且考得不理想也不用等上一年就可以重考,除了給予多次機會之外亦大大減輕應試壓力。而即便這兩項考試已比香港輕鬆,美國越來越多大學不再要求學生提供這兩項考試的成績,將收生的重點放回學生的日常表現。
而且,美國學制的另一大特點,是不會將學生綁在中學畢業就要進大學的固定軌道上,而是讓學生自行選擇到底是讀書或是先向其他方向發展。不像年度聯招,不少美國大學在每個學期都會接收新生,而且新生來自不同的年齡層。這是由於美國擁有多種可以讓不同年齡、背景人士入讀大學的方法,像是銜接到大學的副學士課程(與董建華東施效顰的失敗品不同,副學士在美國認受性很高),因此在美國大學的本科課堂中不乏中年人甚至白髮老人的身影。這背後的思量是讓青年有更多選擇,在年輕時可以放膽追夢、不必拘泥於一定要進大學的固定軌道,因為只要你願意和肯努力,不論是18歲還是80歲,大學的大門隨時為你而開。這種彈性自由的做法,為青年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也沒有「一試定生死」的包袱。美國創意產業和科研領先世界,彈性自由的教育制度可記一功。
其實以上所說的都不是新聞,其實子女放洋的高官和社會精英也不會不知道,那麼我們為何還要繼續那套「一試定生死」的教育制度?
林海
傳媒工作者
作者: skkeung 時間: 18-7-13 08:45
elbar 發表於 18-7-10 15:03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文憑試放榜大日子,各個服務青少年的社區組織一如往年為學生提供輔導和指南,各界名 ...
生死的定義是什麼?明顯是入大學是生,入唔到是死!在香港入唔到大學,還有VTC, 副學士……! 言論危言聳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8-7-13 09:12 標題: 回覆樓主
"一試定生死"之説多出於失敗者,因為他們永遠覺得那一天是世界末日,不要忘記有三年時間準備,學生不停學習,溫習,評估和測試,就是減少DSE失手的機率。失手可能只是5*和4之間的分別,不要跟我說失手由5跌至2或科科也失手,如此,你應該沒有好好評估自己。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8-7-13 13:25
elbar 發表於 18-7-10 15:03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文憑試放榜大日子,各個服務青少年的社區組織一如往年為學生提供輔導和指南,各界名 ...
咁除左美國外,lB/AL/大陸高考,有那一樣不是一試定生死。lB仲很受歡迎。

作者: MrBeast 時間: 18-7-13 13:31
多人考咪可以有彈性,香港彈丸就可以。
美國有u 唔需sat? really?傳聞中的野雞校?
作者: 星西部 時間: 18-7-13 15: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a5711 時間: 18-7-21 23:46
本帖最後由 la5711 於 18-7-21 23:47 編輯
作者根本不瞭解香港教育現況.
首先, DSE並不是入大學的惟一途徑, 學生是可以透過"非聯招"的方式入讀香港各大學的.
第二, 香港公開大學是不限入讀年齡的, 也有在職修讀文憑課程.
第三, 作者根本不知道香港民情, 香港的師生比例, 很難做到校本評估. 香港會考也曾有校本評估, 結果是老師埋怨工作量重, 家長學生質疑其公平性. 而且以香港家長的心態, 如果加強校本評估, 只會令家長早幾年迫子女, 連平日上課也要取高分, 壓力仲大.
第四, DSE公開公平, 在英國澳洲中台都具認受性, 香港可以選擇其他地區升學. 如改用校本, 認受性會被質疑.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