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芬蘭教育給香港老師的3堂課(趙永佳/何美儀)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8-3-12 16:45     標題: 芬蘭教育給香港老師的3堂課(趙永佳/何美儀)




【明報文章】在農曆新年前,家長組織「教育大同」通過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計劃,協助觀塘堅樂第二小學籌劃了一次為期一周的「芬蘭教育之旅」。是次考察,老師們基本上自費,更犧牲了農曆新年假期和家人一起的時間,不過他們賺回來的是不斷的大開眼界,和一次又一次的感動及反思。


每天17名老師(和校長)會分成3組到不同學校參觀,和當地老師、校長與同學談話,也到不同年級課室觀課,並有一同施教的機會。回到住宿的地方就開會作分享及反思,大家覺得芬蘭教育帶來的衝擊非常巨大。總括而言我們覺得有3點尤其重要。


一、教得少而學得多


5間考察的學校,每天上午都有兩節30分鐘小息,大概二時多就會放學。據2015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數據,15歲學生在芬蘭每周平均課時只有24.2小時,遠低於香港的28.8。香港學生每周下課後還要多花接近18小時在家課和補習上,芬蘭則約只有12小時。還有,芬蘭孩子7歲才正式上學,之前在幼兒園只有遊戲學習(creative play)和自理能力訓練 ,完全不會硬塞學科知識。


芬蘭教育可說是重質不重量。觀察所見,他們45分鐘一節的數學課內容,我們的老師說在香港可能10分鐘就會講完。但他們會用不同方法來講解概念,並讓孩子以互動形式鞏固學習。香港老師最普遍的煩惱是課時不足,教不完繁多的課程內容;芬蘭的課程則只是大綱,老師有全權剪裁,他們慢慢教,學生好好學。芬蘭初中老師每年平均授課時數大約不到600小時,而香港據估計可以達到1300小時,為前者兩倍以上。


如此下來,結果又如何?PISA 2015年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閱讀、數學與科學3項測試總分是世界排名(共72個地區參與)第二,芬蘭則排第八。閱讀方面香港學生和芬蘭可謂不相伯仲,數學科香港則較高於芬蘭,但在科學芬蘭卻超過香港。可以推斷香港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芬蘭差不多,但香港在大量操練的優勢下才在數學反勝芬蘭。這其實是慘勝,因為我們每星期差不多多花四分之一的時間。無論如何,這都不能算是有效率的學習。


二、考得少而學得好


芬蘭小學至初中大多是「一條龍」在就近學校中度過,不會有任何公開標準化評核;就算在校內,也沒有既定考評制度。有芬蘭老師就曾對媒體說:「我不是不評量學生,我每一堂都在評量,用眼睛、用耳朵、用嗅覺……我從來不會等到教完一個月後才給學生考試,因為我不相信用分數打擊學生,會對學習有效。」在芬蘭,評估是學校持續例行工作,每周老師都會用電郵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狀况,每名學生每學年至少收到一份個人化的成績報告,而評語比分數重要得多。香港則有很多標準化考試評估,包括每年校內試,升中3次呈分試、3次TSA/BCA(全港性系統評估/基本能力評估) ,Pre-S1(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及高中文憑試。


早前在TSA爭議中,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有關當局或辦學團體會以TSA成績評鑑學校表現。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也會進行全國評估,「抽考」約10%同學來提供教育發展所需資訊,通常在3、5、7、9年級實施。學校及地方主管當局會收到參與樣本的測驗結果及有關全體樣本的參考資料,但芬蘭社會並不太緊張這些評估結果,學校和老師可按專業判斷來使用結果、改良教學,和TSA可謂不可同日而語。


芬蘭的寬鬆與香港的緊張學習環境的差異,在同學的全人發展方面有顯著影響。如附圖所示,芬蘭同學生活滿意度較高,大部分同學不會覺得在學習上感到緊張;覺得自己曾受欺凌的比例, 芬蘭也遠較香港低。反之香港非常滿意生活的同學比例是所有參與地區中最低,欺凌問題亦是世界數一數二。另一項有趣的數據是,芬蘭只有41%同學想成為班中最佳學生之一,相對香港就有差不多四分之三同學有這種想法。這說明芬蘭教育是如何不強調競爭。


三、管得少而教得精


今次交流有一則小故事可以說明芬蘭對老師是如何管得少。我們在一所學校和老師交談,問起他們每天上課時間表,之後再向校長查問一下,發覺兩人所說大有出入。香港老師覺得匪夷所思,但在芬蘭,老師卻被社會和校方完全信任,可按自己專業判斷和同學需要安排上課時間和小息、教學活動、作業、測驗及考試。


芬蘭真正優勢在於他們高質素、專業,而又充滿教學熱情的教師團隊。老師是大眾心目中的夢幻職業,和醫生律師不分軒輊。每年教育學位競爭相當激烈,約只有十分之一申請人能進入師資培訓過程,因此只有最優秀最全心奉獻於教育的人才能真正實現這份夢想。


激勵芬蘭老師全情投入工作的不是工資,而是能真正實踐自己理想。他們被充分授權,能有足夠時間和空間完成所有教育目標,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可參與其他社區和專業活動。芬蘭教師資格除了學士之外,也必須擁有碩士學位,也因此他們的師資培育強調研究導向,力求老師能夠有系統地整合教育知識和教學法,並以經驗證據為基礎來完善自己工作。


我們明白每個社會都不一樣,香港不可能全盤照抄芬蘭模式,而香港教育制度也有自己優點。最近芬蘭在國際評估的成績慢慢下滑(移民增多是一主因),而且「槍打出頭鳥」,也引來不少質疑所謂「芬蘭奇蹟」的論調。更何况好像PISA的國際評估,也不應是檢驗芬蘭經驗的唯一標準。不過芬蘭高效的教育模式應該可以令我們從另一角度反思香港:究竟我們要孩子學會多少課程內容才足夠?是否只有默書測驗考試才能激勵他們學習?又如何才能做到全面提升老師專業素養,並對他們完全信任?這應該是這次芬蘭經驗帶給我們老師最重要的3堂課。「教育大同」自2月20日開始,每兩周會在《明報周刊》撰文分享芬蘭之旅,請大家關注。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教育大同」顧問,何美儀是「教育大同」項目統籌



[趙永佳/何美儀]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8-3-13 21:24

elbar 發表於 18-3-12 16:45
【明報文章】在農曆新年前,家長組織「教育大同」通過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計劃,協助觀塘堅樂第 ...

其實香港普遍的國際學校或國際模式學校不就是提供這樣的教育了?享受學習過程。經驗告訴我這是有效的。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8-3-14 07:49

elbar 發表於 18-3-12 16:45
【明報文章】在農曆新年前,家長組織「教育大同」通過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計劃,協助觀塘堅樂第 ...

點解呢所謂學者,專家,一直都唔講吓芬蘭教育其中一個重點 - 不用比較
因為佢地做唔到,唔攞D嘢比較證明唔到自己既價值

作者: b3410    時間: 18-3-14 08:54

本帖最後由 b3410 於 18-3-14 09:01 編輯

"芬蘭真正優勢在於他們高質素、專業,而又充滿教學熱情的教師團隊。老師是大眾心目中的夢幻職業,和醫生律師不分軒輊。每年教育學位競爭相當激烈,約只有十分之一申請人能進入師資培訓過程,因此只有最優秀最全心奉獻於教育的人才能真正實現這份夢想。"

How about HK?

其實,跟框框,有實質的測考等等對老師的要求相對低很多,照著做就好。
而活動教學,持續評估,自行安排教學等等,對老師要求非常高。不但要專業,還要有經驗,最重要還要有heart !


作者: 小寶貝兒    時間: 18-3-14 12:06

planetearth 發表於 18-3-13 21:24
其實香港普遍的國際學校或國際模式學校不就是提供這樣的教育了?享受學習過程。經驗告訴我這是有效的。
...
係啦! 我女經歷過傳統的學習方式, 亦讀緊IB School, 我真心覺得對我女來講IB呢套好WORK! 我相信對好多學生來講, 呢套都會WORK!

以前我都會擔心佢會唔會知識上比傳統學少左野, 加上佢係由小二轉G1, 算係重讀1年, D野都可能學過, 會唔會對佢來講係太易同埋會無聊?
但返左2個幾月新校, 佢冇同我講過無聊, 每日仲好期待返學, 前排放假佢仲會倒數住仲有幾多日就可以返學, 比我感覺佢係真真正正享受學習知識, 唔係為左考試去背D咩垃圾分類法, 咩垃圾要掉咩色既垃圾桶, 咩方法可以減少廢物之類, 佢而家會同我講, 媽咪, 出街記得帶環保袋, 水樽, 膠袋要REUES等等, 可能聽落咪又係果堆野, 但好明顯睇到佢以前係為左考試去背, 去記, 而家係真正心裡面記住, 然後實行出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8-3-14 12:36

hkpapa852 發表於 18-3-14 07:49
點解呢所謂學者,專家,一直都唔講吓芬蘭教育其中一個重點 - 不用比較
因為佢地做唔到,唔攞D嘢比較證明唔 ...

呢D文化來的,在亞洲人 DNA

作者: akys    時間: 18-3-14 14:15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18-3-15 12:32 編輯

整體上,孩子讀IS或IB嘅家長都贊同亦滿意這種教法。但為何官津做唔到?其實是否教育界都滿意現時這個教法,無需改動?


同意香港教育偏向量多,但唔深入,亦以單向傳授導向。以中文為例,每年幾十篇課文,教完後要背生字,默書,做作業,因此每一課可以分到的時間很少。還有為了滿足作文要求,要讀成語,(((這段錯誤訊息,自刪。   ))) 但小六學生最後可以記得幾多個?其中驚你唔死,充斥大量同義但用途不同的成語考你班學生。除此以外,優秀學校會再加校本課程,如古文唐詩宋詞等。加加埋埋,會唔會太多呢?又學到幾多嘢呢?老師們要在一年內教哂呢啲課程,要點樣教?IS學校偏向多寫作,傳統學校如果要教晒課程根本無可能有足夠時間增加寫作時間,除非在平時或假期前加多啲寫作功課。


是課程設計或框架導致這個情況還是學校管理層?課本是出版商自行推出還是按照教處指引制定?所以,有錢就有得選擇,可以讀IS, IB,部份直資,一般市民還是乖乖接受這個有成效的亞洲教育制度吧!
作者: judy    時間: 18-3-14 16:34

同意香港教育偏向量多,但唔深入,亦以單向傳授導向。以中文為例,每年幾十篇課文,教完後要背生字,默書,做作業,因此每一課可以分到的時間很少。還有為了滿足作文要求,要讀成語,同樣地,每年要背要默要懂運用接近150個成語。六年小學下來,足有900個成語,但小六學生最後可以記得幾多個?


每年150成語、六年小學下來,足有900個成語。係唔係真嘅?

唔信!
作者: judy    時間: 18-3-14 16:41

最大嘅分嘢是:一條龍與分banding!
作者: akys    時間: 18-3-14 17:12

judy 發表於 18-3-14 16:34
每年150成語、六年小學下來,足有900個成語。係唔係真嘅?

唔信!
可能真係記錯咗,應該一年80個。
作者: judy    時間: 18-3-14 17:18

可能真係記錯咗,應該一年80個。


阿仔好似4年級才教成語,成個小學有240個己偷笑。
作者: akys    時間: 18-3-14 17:44

judy 發表於 18-3-14 17:18
阿仔好似4年級才教成語,成個小學有240個己偷笑。
唉!唔怪得老婆成日鬧我唔理阿仔功課。 不過,古文,唐詩等肯定小一開始,因為我有幫他溫習。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8-3-14 19:08

judy 發表於 18-3-14 16:41
最大嘅分嘢是:一條龍與分banding!

香港也有一條龍學校,如聖馬利,又唔見得佢哋似芬蘭教育。

作者: judy    時間: 18-3-15 11:49

唉!唔怪得老婆成日鬧我唔理阿仔功課。 不過,古文,唐詩等肯定小一開始,因為我有幫他溫習。


咩名校?

我又唔覺有咩問題。阿仔間學校好像小四才教。小五六才有默書測驗。但所佔時間很少。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8-3-15 12:14

akys 發表於 18-3-14 14:15
整體上,孩子讀IS或IB嘅家長都贊同亦滿意這種教法。但為何官津做唔到?其實是否教育界都滿意現時這個教法, ...

我唔知你所講既官津小學一年教幾十篇課文6年背900個成語既資料來源係乜,但我可以肯定叫講,你既資料比現實誇大咗5至10倍

作者: akys    時間: 18-3-15 12:23

hkpapa852 發表於 18-3-15 12:14
我唔知你所講既官津小學一年教幾十篇課文6年背900個成語既資料來源係乜,但我可以肯定叫講,你既資料比現 ...
咪寫咗記錯咗囉!
作者: a!b@c#    時間: 18-4-22 12:10     標題: 回覆樓主

每個制度都不可能最完美,總會有盲點,唔知芬蘭教育又有冇盲點呢?如有,係咩呢?他們的教師/教育專家又是如何處理呢d盲點?

作者: skkeung    時間: 18-4-22 16:10

elbar 發表於 18-3-12 16:45
【明報文章】在農曆新年前,家長組織「教育大同」通過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計劃,協助觀塘堅樂第 ...

要港人放棄贏在起跑線十分困難!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