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育加管控 扭轉酗酒年輕化(星島社論)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8-2-5 12:26     標題: 教育加管控 扭轉酗酒年輕化(星島社論)

  一個在英國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回港的二十四歲青年,醉酒後與女朋友爭吵,將她推倒地上,扯她頭髮又砸毀她的手提電話,前日在法庭被判接受感化。由於留下案底,他在法律界發展的前途勢必大受影響。這只是本港青年酗酒情況的冰山一角。

  就在這個青年被法庭判罰的同一天,一個十六歲青年,酒後從家中拿取菜刀上街,隨意找一個素昧平生的巴士司機來斬,幸被警方制服帶走,調查他除醉酒外有沒有濫藥。

  一個本有專業前途的才俊,一個輟學少年,同樣被酒精所累。

  現時社會上飲酒的人多了,衞生署調查顯示,二○一四至一五年本港人口飲酒的比率達百分之六十一點四,比十一年前大增八成。有接受酗酒求助組織分析,一二至一七年的逾百宗個案中,求助者五分之一是不足三十歲的年輕人。

  世衞列致癌 港警惕性低

  最能夠反映港人飲酒風氣比以前盛行的,莫如超級市場用上大量貨架擺賣紅酒,這與本港的飲食文化改變,有很大關係。老一輩借酒佐膳,主要是烈酒送中菜,現時則基本上是以餐酒送西菜,還有宴會喜慶,以前多飲汽水和啤酒,今天也多了人選擇紅酒。

  自從當局減免紅酒稅以後,本港以酒佐膳的文化大為普及,每年美酒佳餚節其門如市。此外,愈來愈多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年輕一輩,亦沾染了以酒會友的社交文化,中環灣仔一帶的飲酒場所,成為不少這類專業才俊的「蒲點」。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曾經表示關注本港飲酒人士比率大增,指出飲酒是導致二百多種疾病(包括肝病、癌症和中風)和損傷的成因。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酒精為第一類致癌物。

  這只是純粹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分析酒精的遺害,尚未包括酒後亂性可能對個人心靈、家庭以致事業上的損害,不止害己,而且害人。酒後駕駛和酒後失身是常見的事例。

  由於飲酒交際、飲酒佐膳的文化已在社會根深柢固,要社會全面戒酒,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至少要社會多了解飲酒所含的健康風險和社會代價,讓大家提高警惕而知所節制。

  避免陷酒惑 從小要教育

  酒精、毒品和香煙都能夠使人上癮,本港社會對毒品、香煙的遺害,警惕性較高。市民自幼已經在學校接觸到禁毒抗煙的訊息,甚至由下一代影響到上一代,不少孕婦為免影響胎兒而戒煙,也有男士經不起子女的要求而戒煙,每個煙包甚至規定要印上致癌警告。大家亦知道吸毒犯法,藏毒販毒例必遭法庭重判,部分中學又推行驗毒措施。

  社會對酗酒問題則重視不足,不少人覺得餐酒不像烈酒易醉,放下了戒心,烈酒淺嘗即止,餐酒卻一杯接一杯,最後還是醉倒收場。學校亦很少述及酒精遺害,不像一些禁毒反煙教材內容令人「觸目驚心」。在酗酒年輕化的趨勢下,本港應該加強教育,令市民自幼對飲酒風險有清晰的認識。

  由於社會對酒精遺害的意識不強,對一些旨在保障青少年免陷酒惑的法例和措施,也就不那麼嚴謹執行,對青少年買酒監控不嚴,部分青少年更誤以飲酒為成熟的象徵,當局須在教育宣傳和法例監控方面雙管齊下,扭轉酗酒年輕化的趨勢。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