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personally think this is the worst impact of TSA/BCA, rather than the drilling. That's why I support cancellation of TSA / BCA for P1-3.
同盟評論】
為教學拆牆鬆綁 — BCA留不得
文:教育超人
======================================
因決定保留BCA與否的限期將至,近日又再開始多人談論BCA。
有報道說特首林鄭明言「如果完成檢討時,有一個適當的看法而社會亦接受,就無須擱置BCA。」。亦有報道說教育局內部出現矛盾,有「專業籌劃人士」堅持推行。
首先,我想從「社會接受」和「專業籌劃」說起。
就「社會接受」而言,不論由教協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到坊間家長組織發起的簽名運動,結果都一再顯示社會是不接受保留BCA。
而「專業籌劃」,如純由專業的角度,所有測考評對教學都有其好處,所以必然會贊成保留BCA。
那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一正一反,到底應該保留?還是應該擱置?
或者,我們可從現實情況找到答案。
一直以來,BCA(TSA)為人垢病的問題是導致操練,所以希望保留的都想方設法將操練問題消除。
先不說這問題在應試為本的教學方向下跟本沒可能解決。而且,BCA帶來的問題,已經一早由明轉暗,由外到內。
只要看看附圖,看看BCA的試題,再看看一些由書商出版的課本作業、校內測考的試卷,再留意一下你小朋友校內測考的形式,跟BCA有分別嗎?
當BCA還是TSA的時候,由於開始多人留意到TSA帶來的額外操練問題,因聲音愈來愈大,所以針對TSA的操練真的好像是減少了。大字標題的BCA/TSA補充練習消失了,通通「隱姓埋名」,變『XX補充』、『YY練習』;模擬試題也不見了,變成『ZZ能力提升』。
這樣「重新包裝」過了一段時間,當然過不了關,因為額外的操練還在。所以在反對聲音愈來愈大的情況下,額外操練的情況真的好像減少了,然而這只是一個假象,因為額外的操練沒錯是少了,但其實還是為在操練BCA/TSA,只是由明轉暗,由額外變成內在的操練,所以就算操練了也不知不覺。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應該沒問題吧?!雖然還有操練,但額外操練的問題不是解決了嗎?答案剛剛相反,問題比過去更嚴重。
因為整個教學形式,已經為配合BCA/TSA而改變,當中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到作業形式、考試形式、考卷設計,都變成了BCA/TSA。
BCA/TSA變成了教學的模型,BCA/TSA已將教學捆綁,教學為了應付BCA/TSA,教學比以前變得更以應試為大前題。
所以,就算現在有學校說沒有額外操練已經沒意思,因為出問題的再不是操練,而是教學的方向。
而這就是現實情況。
當BCA會導致這樣的結果,而且結果已變成事實,那就算BCA本意真的能有多大好處,這刻也是必需要停。
立場新聞:為教學拆牆鬆綁 — BCA留不得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2-7 13:28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2-7 13:35 編輯
Who knows?未能符合最低人數要求係好黑與白,無可能「不 ...
Doray 發表於 18-2-7 14:56
I personally think this is the worst impact of TSA/BCA, rather than the drilling. That's why I supp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