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莫讓排名使大學卑躬屈膝(黃偉豪)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8-1-30 09:21 標題: 莫讓排名使大學卑躬屈膝(黃偉豪)
【明報文章】大學排名已成為了一個全球化的現象。它所帶來的不止是一個高等教育商業化的問題這麼簡單,更是大學逐漸喪失其領導知識的發現及推動社會進步的獨立地位,直接或間接成為了排名機構操控的對象。因此,這是一場人類文明的社會危機,絕對不容忽視。
一直以來,筆者以為追逐排名只是香港大學界的奇怪現象,一直未有太認真地研究這個課題,一心希望這只是一種潮流,會隨着時間而過去。可惜,事實卻似乎是剛剛相反。近年無論是出外參加學術會議,還是接待到訪的外國學者,排名都成為了同行討論和關注的問題之一。這可見大學排名榜,特別是較著名的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Rankings,已成為了全球的問題,左右了不少大學的運作,對無數的學者構成壓力,影響不容忽視。
排名之下 所有大學都是輸家
雖然排名制度看似是一視同仁,排名的標準是公開,透明度高,表面上亦是有贏家亦有輸家,排名高的大學可以「光宗耀祖」,排名較低的大學則需忍辱負重而急起直追。排名機構甚至可以義正辭嚴、理直氣壯地說:排名帶來了不少社會貢獻,包括替選擇大學的學生提供更多資訊,使他們可以作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及藉此鼓勵大學之間的良性競爭。
但實質上任何盲目追求排名的做法,是摧毁大學作為一種社會制度(institution)的源頭。理由是在這股巿場化的壓力下,大學甘心把界定卓越教育的定義,及建立知識的領導地位,無條件地給予屬於私人公司的排名機構,使自己卑躬屈膝、妄自菲薄,給牽着鼻子走。
全球不少大學均深受「被排名」之苦。在大學排名的制度之下,其實所有大學也是輸家,只有排名機構才是大贏家。過分重視甚或盲目追求排名帶來不少的負面結果,當中最大的禍害,莫過於大學居然把如何評審何謂學術成就、如何界定教學質素的權力和責任,雙手奉送給非學術及方法學(methodology)上並不嚴謹的私人機構,當中包括了牟利的商業機構,打破了學術界的自主及着重「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制度,使大學任由排名機構主宰自己的發展方向。
更諷刺的是,當大學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獨立地位被矮化後,其實連作為學生的「消費者」也會蒙受損失。從今以後,他們得到的教育和學歴,只是從一所被商業化後的巿場主導和「顧客至上」的「學店」而來,再不是像以往一般,是從莊嚴和不輕易向社會上任何權力和利益折腰的大學而來。這正正反映了在馬克思主義下,任意放肆、不受制約的資本主義具有「自我殲滅」(self-destruction)的特性。
量度標準失衡 目標錯置
現時的大學排名,本身在方法學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排名的標準公開、透明和客觀,並不代表排名本身是有用和有意義。我們隨時也可以找出一些公開、透明和客觀的標準,例如一所大學的面積,或校園內的樹木或餐廳的數目,而製造一些清晰但意義含糊、作用不明的排名。而且,把所有大學,用同一把尺去量度,然後把它們由第一排到包尾,也是一個大膽和極具爭議、粗暴地強行把大學同質化和單一化的做法,背後假設了每間大學也應一式一樣。正如,我們也不會用美貌等標準,把女性由第一排至最尾,但為何評定大學卻可以有單一標準?
此外,在現有的QS及THE兩大排名下,最多人指出的缺陷和問題是,它們的排名根本沒有有效量度教學表現的指標,而只是用師生比例等非常間接的指標來代替。相反地,在量度大學的研究表現時,卻用上了非常清楚和直接的,如學術論文被徵引次數(citation)作為標準,因而引發大學排名導致大學只重視研究而輕視教學的爭議。
以上量度標準的失衡,箇中的問題,其實是早自上世紀40年代,已由研究官僚組織的社會學家Robert K. Merton所提出的「目標錯置」(goal displacement)的問題(註)。簡單來說,任何大型和複雜的機構,均有不同和多個目標。例如,大學一方面要從事研究工作、推動人類知識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卻又要負責教育學生;而在教育學生方面,又是有不同和多個目標,例如除了要照顧學生在知識上的增長之外,也要關注到他們在道德上的修養,絕不能隨便說出一些粗言穢語。
很自然地,在眾多目標中,有些是較容易被量化和量度,如學生的成績和行為;但有些如學生的價值、人格和修養,則較難被量化而量度。因此,若我們硬要製造一些排名榜來量度大學的表現,便會出現以上提及的「目標錯置」現象。這迫使大學只集中資源來製造被量度及可量度的表現,而忽視了其他同樣重要但不被量度或難以量度的目標,帶來了「有被量度的目標,才會被完成」(what is measured is what gets done)的失衡和可悲現象。
大學是時候反擊了
由排名所引致的「目標錯置」問題的影響,已陸續在全球浮現。例如,由於各大學要提高排名,便全力增加研究,迫使各教職員努力生產論文,一時之間使各大學術期刊收到的投稿量大增。結果,很多一級的學術期刊,有一半或以上的投稿,是未經「同行評審」便直接給編輯拒絕(desktop rejection)。而編輯如此殘忍和決絕,也是另有苦衷,因全球也缺乏負責「同行評審」的評審員(reviewer),皆因在大學排名的壓力下,大家也忙着寫自己的論文,而沒空去評審他人的作品。
最後,靈機一觸,在這個大學排名的制度下,大學是時候反擊了。指出排名方法上的漏洞和荒謬,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為排名機構排名,均是不妨考慮的做法。總言之,大學「大報復」的時候到了!
註:Merton, Robert K.(1940)"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Social Forces, Vol. 18, 4: 560-568.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黃偉豪]
作者: youma 時間: 18-1-30 23:49
很贊成大學去反擊, 指出排名方法上的漏洞和荒謬,或為排名機構排名!
問題是, 排名高的大學未必肯合作去反擊. 
作者: ABC-DAD 時間: 18-1-31 12:52
大學見到都懶理你,排名係某啲家長先重視嘅啫。
作者: judy 時間: 18-1-31 13:37
過分重視甚或盲目追求排名帶來不少的負面結果,當中最大的禍害,莫過於大學居然把如何評審何謂學術成就、如何界定教學質素的權力和責任,雙手奉送給非學術及方法學(methodology)上並不嚴謹的私人機構,當中包括了牟利的商業機構,打破了學術界的自主及着重「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制度,使大學任由排名機構主宰自己的發展方向。
制度好壞,有冇信用,同是不是私人機構、同是不是牟利的商業機構有何關係?阿副主任唔知係唔係左毒入腦?
作者: judy 時間: 18-1-31 13:40
我們隨時也可以找出一些公開、透明和客觀的標準,例如一所大學的面積,或校園內的樹木或餐廳的數目,而製造一些清晰但意義含糊、作用不明的排名。
阿副主任,不如你試吓咁做個排名,睇有冇人理你?
作者: ABC-DAD 時間: 18-1-31 14:12
EK 見 嗰啲中學排名,都唔覺有學校會回應啦。
大學,被懷疑做假而回應,或者關係學術研究真偽就會合理地會應。
作者: cow 時間: 18-1-31 15:42
ABC-DAD 發表於 18-1-31 12:52 
大學見到都懶理你,排名係某啲家長先重視嘅啫。
http://www.ust.hk/about-hkust/rankings/
作者: ABC-DAD 時間: 18-1-31 16:05
"While we don’t live for rankings, these latest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s testify to our efforts dedicated to teaching and research."
見到。
作者: ABC-DAD 時間: 18-1-31 16:16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8-1-31 16:20 編輯
中大醫學院年年都為家長介紹。
至於為排名反擊云云就唔多知會點出得手
想當然。。。算把啦。
低端如我,都想像唔到
作者: judy 時間: 18-1-31 17:33
基本上,重視研究和重視教學並無衝突。我反而認為對某方面有深入研究,對學生益處更大。
要大學高層唔重視排名好真難了,好幾年前同阿大去參加大學講座,大學副校係冇公佈排名,不過同學生家長講連負責教育嘅高官都到他間大學進修,有調查話僱主對學校满意度甚高云云。
大學高層重視排名,受壓的教責員反對排名,非常合乎常理。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8-2-1 08:18 標題: 回覆樓主
掙排名儘管不是好東西,但現實是大家也中了毒,無它,排名高,有學生,財源來,萬事通,我只能告訴孩子,大學跟中學不一樣,老師不會再照顧你(不害你已算不錯),他們很忙,學生什麼都是自發,要自己搞通。

作者: cow 時間: 18-2-1 08:3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2-1 08:18 
......大學跟中學不一樣,老師不會再照顧你(不害你已算不錯),他們很忙,學生什麼都是自發,要自己搞通。
視乎讀甚麼中學。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