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陳坤耀:排名機構「對高等教育打擊大」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11-27 12:17 標題: 陳坤耀:排名機構「對高等教育打擊大」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慨嘆現時大學為爭取更高排名,導致教職員忙於做研究,缺乏時間與學生相處。
【明報專訊】城市大學被質疑少報學生人數,以圖在排名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獲較高評分一事引起社會關注,嶺南大學前校長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慨嘆,排名機構的出現,以及過多排名名目打擊高等教育,令學校的發展方向被機構排名「牽着鼻子走」;又認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要求教職員填寫工作時數表,如將高等教育「變成一個企業」,直指措施不合理。
稱教師專注研究 乏時間與學生相處
由嶺南學院至嶺南大學,陳坤耀當了12年校長。陳坤耀憶述以往大學教師有多點時間與學生相處,師生關係較親密,相反現時的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度下降,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排名的出現。他說,「這十多年來,在高等教育界發生的一個最不好的現象,就是出現了這些排名機構,這是一個對高等教育很大的打擊」,因為大學要爭取較高排名,令教師花上大量時間研究及寫論文,與學生較疏離,他又慨嘆大學本應自行決定研究方向及發展政策,現時卻要「跟隨這些所謂的agency(排名機構)定下來的遊戲規則」。陳坤耀認為現時情况變為過分重視研究,「有了所謂排名以後,大家都爭取研究,當然大學需要研究,但不能夠忘記大學始終是傳授知識,是一個教學很重要的(地方)」。
指大學各有特點 排名只屬參考
此外,陳坤耀無奈說,排名名目過多,「(排名)已去到很技術性,是我們普通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他指一般人不會了解不同排名的分別,以及評分準則是否客觀,只看重排名位置;有院校聘請職員追蹤排名機構的指標,又透露早前聽說政府希望設立數個首長級職位,專門追蹤全球競爭力指標的數字,指兩者均反映香港過分追求排名,並批評若將資源投放在追蹤排名數字上,「是一個惡性循環」。陳坤耀嘆道,排名只屬參考,又指不同大學各有定位和特點,反問相關排名「是否可實質反映大學的實力?」
教資會要求填工時「如再交數」
教資會要求8間資助大學的教職員在新學年開始填寫工作時數表,如提供教學及研究活動工時資料;陳坤耀指大學的工作較自主,教職員自行編排工作時間表,而研究本身已可量化,措施「好像一間公司再要交數般」,致教育變得商品化。
作者: elbar 時間: 17-11-27 12:18
馬時亨:有人視排名定捐款額
【明報專訊】陳坤耀在1970年起於香港大學任教,其學生中包括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長葉澍堃、港鐵主席馬時亨及政府統計處前處長馮興宏等,四人更是同一屆畢業。馬時亨慨嘆現在的學生未有如以前的學生般「尊師重道」,不少家長對教育抱「消費者心態」。陳坤耀憶述當年學生要靜坐抗議日本侵佔釣魚島,梁錦松代表同學問可否請假,但如今學生缺課是平常事,不會有任何知會。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月前墮樓身亡,當時教育大學民主牆出現冒犯標語,被問及對事件感受時,教大校董會主席馬時亨強調人應互相尊重,「有些行為做了出來,我覺得是不對的」,重申尊重他人是普世價值。他又回應大學排名,表示可接受適當的排名競爭,因有人會視乎大學排名而決定捐款多寡。
自2007年陳坤耀榮休,一眾舊生包括馬時亨等成立基金並每年定期舉行「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今年講座於下月1日以午餐會形式進行,講者為匯豐銀行集團前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講題為「地緣政治轉向+風險上升=金融危機山雨欲來?」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