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李敏華 - 孩子被功課和考試困擾 媽媽的心聲:政府在哪兒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11-21 12:00     標題: 李敏華 - 孩子被功課和考試困擾 媽媽的心聲:政府在哪兒

                                                          
                 

我是以媽媽的身份去表達我對功課/考試的看法。幸運地我曾經有機會擔任功課輔導老師,至少讓我在有基本認知及體會下去表達我的意見。


現在已是一子母親,也適逢明年也是兒子入讀小一的新階段,從當了母親之後就一直有擔憂兒子將來應付功課考試的壓力,好像作父母的,都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現實,或像期望大抽獎的結果是入讀一間少功課少考試的 「happy school」。


我從前也是就讀傳統的小學,功課多也有大小測考試,但卻不會像今天小學生的情況,功課要做到深宵,程度也不符合學生所能,要常靠家長協助。


當年我讀書的年代補習還未算很普遍,補習費也是要考慮的,但卻不會因為沒有補習而影響進度,雖然父母也幫不了,但因為程是可以自己應付,也會問問同學,所以功課都是可以自己完成,在不用做到通宵達旦。而考試雖然有壓力,但更期待考試時的早放,也不用像今日的家長般要高度警戒,考試期間與世隔絕。


我都會常反思是我們的父母當年的教養方法不同,還是當年的教育還是「正常」,不過再因最近幾年接觸到小學的功課時,我也驚訝那程度確實需要家長協助,而測驗考試好像已經非學生個人的事,家長也需要「參與」其中,在溫習過程中協助學生。


當然,我也同時對這情況反思,是真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獨自面對程度深的考核內容,還是家長自己不願放手,希望孩子不只是順利過度考核,而是期望孩子能有「最好」的成績?


身為媽媽,我已經不太能分清狀況,唯有當兒子也進入小學時,才知道我是否可以「放手」。但現時的讀書風氣又是何時變得這般緊張?功課考試又為何會變質?變成是競爭的工具,成績就是一切的狀況?


怪獸家長不是無因地產生,都是因為要跟著風氣走,教育制度的「退步」,讓父母們看見的只有成績才是唯一反映才能的指標,而能「出人頭地」的方法只能在入讀「名牌」學府後才有機會達到。好像孩子的人生,只能取決於入讀那所學校。


其實最諷刺的,是當很多人甚至是政府官員都認為外國的教育制度較好而送孩子出國讀書:功課考試少、壓力少、按學生能力施教,政府卻從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教育制度,挽留人才。可以去「改變」的,都只有那些富裕的家庭,可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與否。


當一個教育制度可以扭曲了很多父母的價值觀,不夠堅持或已經被「洗腦」的父母,就漸漸變成「怪獸」,連父母自己都認不出自己時,政府在哪兒?


而每天因為被孩子的功課同考試忙得團團轉、沒了親子時間、失去了夫妻交流的家庭也變得普遍,有的甚至變得家庭不和,而學生因家庭學校兩邊受壓而自殺時,政府在哪兒?


我希望兒子能愉快地學習,學校能配合嗎?


我希望兒子能按自己能力完成功課,不求分數,學校會明白不催谷嗎?


我希望兒子在盡了努力考試時明白分數不等於能力,學校同意嗎?


我希望兒子在求學時間不是只有功課及考試,還有師友關係的建立、尋求興趣的機會、信心價值觀的建立,學校鼓勵嗎?


身為父母,我不能夠只把問題歸咎於政府、教育制度,我亦堅信守護自己的家庭孩子不被社會風氣影響是父母的責任,但改善教育制度、建立正面健康的教育觀,不是政府的責任、需要帶頭改變的嗎?


當政府想聆聽各界對考試及功課壓力下兒童的權利時,也請聽聽我這位媽媽的心聲,我也很想繼續守護兒子的權利,但更需要政府及社會的支持!




撰文 :  李敏華 維護家庭基金項目發展主任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11-21 15:57

香港教育制度出現問題。學生壓力大,為何政府不改善。迫使很多學生要讀國際,IB課程去逃避 ?
作者: nicehome    時間: 17-11-21 22:01

在香港happy school 雖然較主流少,但仍然是有選擇,亦有一些校長高擧不催谷的大旗,家長如果能用腳投票,自然會加強 happy school 的聲勢,吸引更多辦學團體提供另類選擇
作者: freespeech    時間: 17-11-22 00:30

nicehome 發表於 17-11-21 22:01
在香港happy school 雖然較主流少,但仍然是有選擇,亦有一些校長高擧不催谷的大旗,家長如果能用腳投票, ...
好同意!某程度上,香港家長自食其果。你看幾多人去名校簡介會, 幾多人去報各種興趣班、 幾多人爭著去催谷的學校。 有幾多人個孩子還在幼兒階段就話要去考試,要去比賽。

更有家長 寧願細路仔冇快樂童年, 以為可換取有成就的中年。
要問政府做左什麼?!不如問下自已為何要跟人玩「 贏在起跑線」的遊戲!都係那句話, 咎由自取。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2 07:42     標題: 回覆樓主

政府也無能為力,難道政府立法管制功課量?這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地區問題,競爭與我們生活纏綿,除非放棄我們眼前一切,跑到內蒙放羊,又或者去台東種田。我們是有選擇的,千萬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困難是我們是否願意放下。

作者: Doray    時間: 17-11-22 09:29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2 07:42
政府也無能為力,難道政府立法管制功課量?這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地區問題,競爭與我們生活纏綿,除非放棄我 ...

" 最近幾年接觸到小學的功課時,我也驚訝那程度確實需要家長協助"  is a real problem!!!  I always wonder how those kids handle the homework if their parents are not well-educated.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3 20:58

Doray 發表於 17-11-22 09:29
" 最近幾年接觸到小學的功課時,我也驚訝那程度確實需要家長協助"  is a real problem!!!  I always wonde ...

It's truth but what could we expect to our government? Does she heal the situation? I question the intelligence of those officials who have never proposed any policies making parents sleep with sweet dreams. Everything they said was suspected in attempt to achieve certain disgraceful missions.
Schools require parents' involvement in kids studying as they observe positive effect.
Some homeworkers could only be solved by supercomputer indeed, but I would not be serious. It's not disaster; you can't make everything perfect.

作者: minecraftbb    時間: 17-11-25 03:5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2 07:42
政府也無能為力,難道政府立法管制功課量?這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地區問題,競爭與我們生活纏綿,除非放棄我 ...

香港人的心聲

唔單只係教育,仲有其他種種嘅社會問題。

但係我地冇得選擇,因為我哋係香港人。只能改變嘅就係自己嘅態度,唔需要理別人嘅眼光,只要覺得為小朋友好就跟自己嘅意願去做。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7-11-26 07:33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1 07:42 編輯

......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11-26 12:45

elbar 發表於 17-11-21 12:00
我是以媽媽的身份去表達我對功課/考試的看法。幸運地我曾經有機會擔任功課輔導老師,至少讓 ...

跟著人走,人云亦云,是家長責任!

作者: 701003    時間: 17-11-26 20:26

freespeech 發表於 17-11-22 00:30
好同意!某程度上,香港家長自食其果。你看幾多人去名校簡介會, 幾多人去報各種興趣班、 幾多人爭著去催谷 ...

同意之極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7 07:21

minecraftbb 發表於 17-11-25 03:56
香港人的心聲

唔單只係教育,仲有其他種種嘅社會問題。

你不是已經選擇了嗎?選擇改變心態對待環境,我的選擇不敢説是好,但至少讓小孩快活一點。每一間學校總有點書評估和考試,continue assessment 又説辛苦,一次考試又謂壓力大,如何處理令每一位家長滿意?有孩子回家一小時內完成功課,亦有同班同學花三四小時完成,究竟又在哪裡出現問題,我們以身家長,就是作出選擇。每處地方的教育也不會是完美,家長心態最重要,我們也要看正面的說話,傳媒總愛挑骨頭來"吸睛"。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7 11: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1-27 12:49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7 11:36
最大問題是政府:
- 有怎樣的制度
- 有怎樣的行為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7 12:49 編輯

How about 任何制度也可在執行中被有心破壞的人扭曲?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7 14: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1-27 15:45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7 14:21
好的制度被扭曲的機會少比例也少
不好制度被扭曲的機會多比例也多

對,所以只看結果,香港教育不好(先當這是真的),不會知道是因為制度,定執行問題。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7 15: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8 07:28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7 15:52
不是!只看結果已能判斷
正是制度出了問題
才出現如今的結果

好的制度確較少機會被扭曲,但由誰判斷怎樣才算是一個好制度?你我都明白家長對教育有不同要求(放養與怪獸),罪案率低才算治安好,美國法制完善,但我肯定深夜的紐約地鐵或中央公園不太合適夜遊,較合適的例子是香港的醫療制度和澳門每年派錢政策,前者常遭市民垢病,往往只求酒店式服務(付那丁點),後者究竟派多少才滿足(愈多愈好?),我們必需接受在一套不太完美制度,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衣服只有5個碼,但人肯定不只有5款身材。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11-28 13:0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8 07:28
好的制度確較少機會被扭曲,但由誰判斷怎樣才算是一個好制度?你我都明白家長對教育有不同要求(放養與怪獸 ...

同意,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對你好的, 對我可能不好。好與不好, 因人而異, 不容易有客觀標準, 卻容易流於主觀。

甲認為功課多孩子要做到半夜, 乙的孩子卻在一個小時內做好. 於是甲會問: 政府在哪兒, 為何容許學校如此壓逼學生. 但其實原來在同一個制度下, 還有很多影響學生完成功課的因素, 包括學習水平、態度、能力、性格、習慣,時間觀念,學生有沒有其他負擔例如額外的課外練習、補習、課外活動,還有睡眠、營養等等考慮。

在同一個制度下,有人應付自如,有人十分辛苦,這可能牽涉制度以外的因素。在沒有審視自身的情況去作出改變,卻把學生辛苦的表象歸咎於制度,可能是選擇了一個easy way out。

當然,把現存制度不合理的地方作出修改讓整體學童受益,會是好事。但在事情未發生之前,總要明白制度是死,人是生的。香港人自強不息,是可以靠自己的方法去戰勝制度的。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8 18: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8 18: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9 07:39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8 18:12
美國部分地區的治安法制並不好,所以大家不會有安全感。
日本的治安法制好,所以大家會有安全感,但不代表 ...

我確聽到很多人不滿教育制度,但又從來看不出什麼最滿意方案。

嗯,我拿樓主對考試和功課量的例子,狹義看政府如何在小學階段插手,首先立例香港小學一年只有二次考試,平時不容許任何考核,包括默書(一星期默三次也會讓小孩辛苦);另有防止部份學校教快考深,所有試卷必須交由教育局評審;功課只能一科一作業,不許工作紙,並設立舉報機制,家長可以舉報學校功課量,教育局派員調查;學校下午及週六不准作任何形式教授,藝術體育除外,學校暑假期間不許學生進入;嗯,"直資和私校不受管制,怎辦?",如此,必須取消直資和私校(除國際學校),一切由官辦;另嚴禁十二歲以下孩童進入補習社;市面上任何補充練習列為禁書,不准販賣(網上禁不了喎,嗯...惟有停止小學電腦科,小學回到實體教學)。

大家看看如何?部份ek朋友可能說這樣太苛刻了,但不得不行,因為政府對付怪獸家長,不用上嚴例不行呵!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1-29 08:13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9 07:39
我確聽到很多人不滿教育制度,但又從來看不出什麼最滿意方案。

嗯,我拿樓主對考試和功課量的例子,狹義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08:13 編輯

A thought experiment.   如果香港照搬(例如) 德國教育制度,用同一批香港教育人員和官員,會點呢?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9 09:2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08:1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08:13 編輯

A thought experiment.   如果香港照搬(例如) 德國教 ...

德國一套就是學校會照顧你的小朋友,家長不用操心,無需要小朋友在學校學什麼考什麼,因為沒有功課,考試評估內容一律收歸校管,補習!補什麼?老師是皇帝,決定小朋友將來(9歲後老師決定小朋友進什麼學校),嗯,家長不煩,孩子不累,也不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11-29 11:06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08:1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08:13 編輯

A thought experiment.   如果香港照搬(例如) 德國教 ...

我相信部分問題可能解決了,可能多了「異化」原素,出了新問題。因為德國官員及教育官員不會大部分送子女去國際學校,所以有良性「反饋系統」,較易修正問題。香港官員及教育官員就趨之若鶩,怕了自己或前手訂下的教育政策,選擇了逃避(當然有不同籍口),沒有決心去改過來,只會 line to take 經常自圓其說!大家又看看 NSS 想抄 IB,但結果如何?四不像!

他們的傑作,自己都沒有經歷及受害的經驗,好多時以國際學校家長思維幻想香港教育成效,精神分裂,要先看精神科醫生,先搞掂個腦!我反而覺得梁錦松會好些,起碼他會送子女去直資,不是去國際學校,我估他原本想送子女去官津,但國寶支持國際學校,最後中間落墨! 他老來得子,被迫面對香港教育政策及問題,因而知道自己以前的教育政策有很多不足之處,肯反省反思,還有一缐機會改正!不似某些前高官一句異化了,就拍拍屁股不關她事,又繼續搞woh 另一個政策!

兩班「教X」都是政治壓倒教育,全是爭取政治能量及資源,很多教育問題及爭議上,兩班多是政治表態多於做實事。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11-29 12:47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8 18:17
普通人的行為會受制度所影響,所以一個不好的制度會促使大部分人走向某些扭曲的行為,反之,一個好的制度,也會有部份人的行為扭曲,但這佔少數,所以,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好,簡單的只要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不同意 "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好,簡單的只要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問題不是如此簡單.

教育問題上, 有多組持份者, 包括: 學童、家長、教師、校長、辦學團體等.

"多數人"又是誰? 多數的學童? 多數的家長? 還是多數的教師、校長、辦學團體? 還是多數的議員?

如果是多數學童滿意就好, 那最好輕鬆上課沒功課.

如果是家長, 那已經會有分歧: 有些家長會希望孩子一直愉快學習, 有些則可能希望孩子在學校打好基礎以預備將來升學需要.

如果是教師、校長、辦學團體, 當中也會有分歧, 結果很取決於辦學團體的方針, 校長和教師是的焦點是普及教育還是讓更多畢業生具備競爭力. 要知道個別小學畢業生將會升讀那些中學, 是會影響一些家長是否為孩子報讀該校. 如果畢業生升學表現不濟, 一些學校可能會有收生不足危機.

以多數人滿意去決定制度是否好, 最大的危險就是去專業化, 把大多數人的意願取代教育專業的想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1-29 13:14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9 09:22
德國一套就是學校會照顧你的小朋友,家長不用操心,無需要小朋友在學校學什麼考什麼,因為沒有功課,考試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13:15 編輯

do you think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will be observed in Hong Kong?  with the same Hong Kong schools, teach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1-29 13:24

ANChan59 發表於 17-11-29 11:06
我相信部分問題可能解決了,可能多了「異化」原素,出了新問題。因為德國官員及教育官員不會大部分送子女 ...

何止政治壓到教育,學校利益亦壓到學生利益,家長利益亦壓到學生利益 (the need for parents to brag about kids achievements).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11-29 15:3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13:1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13:15 編輯

do you think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will be obse ...

結果不會相同. 德國人的文化和香港本身就很不同.

中國人有古以有之的科舉文化, 以為讀書成果就是一切, 結果造就出高分低能的港孩.

到進入職場就會知道, 知識和答題能力只佔工作成果的一小部份. 要事業有成, 更多需要的是人際關係處理, 時間分配, 解決問題能力, 綜合能力, 創意和態度等等, 而這些能力在小中大學的訓練並不充分.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9 15: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9 16: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凝聚態    時間: 17-11-29 1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11-29 16:41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9 16:08
世上絕大部分事事或事物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即沒有所謂絶對的好或絶對的不好,所以,同一様事情或東西在不同人的角度總會有不同的觀點及判決,那麼,我們又怎樣判斷一樣事情或東西的好與不好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能滿足大部分持分者的要求,就可以客觀的説是好。

所以,任何制度是否好壞最簡單的判斷就是能滿足大多數持分者的意願。當然沒有單一制度能滿足所有持分者的意願,少數不滿意制度的持分者自然會採取某些行動來縮窄差距或更接近自己滿意的情況。

上述是高層次的思維,你想清楚當中的道理便能逐點解開你的疑問。

你的高層次思維有問題. 能滿足多人的制度是不能夠說成是好制度, 而只不過是較多人喜歡的制度而矣.

去行人過路交通燈看一看, 你會發現在沒有執法人員在場之下, 大多數行人會選擇衝紅燈而不是等到轉綠色人象燈才過馬路, 即是他們不喜歡綠燈過路的規則而喜歡跟從自己意願和判斷行事.

在這個例子下, 以大多數人是否滿意這個決策模式去判斷制度是否有效, 明顯會做成安全問題.  要是做個街頭問卷調查, 就會有百花齊放的意見, 無論行人或司機, 都未必喜歡過路燈這套其實保障各道路使用者的制度. 在大部份人可能貪方便或趕時間而只有小部份人關注道路安全下, 交通燈制度可能因而要取消也說不定.  這是好是壞?

是非對錯好壞, 從來都不應該是人多說了算, 而應該看理據, 看數據, 看分析, 看後果, 以及看專業意見. 如果要把規則訂得切合人性, 當然要參考持份者的意見. 人多話事, 只是其中一種決策模式.  在大部份人對議題未必有充份理解和認識之下, 人多話事甚至可能是一種不太理想的決策模式.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29 18:12

凝聚態 發表於 17-11-29 15:55
用你上述的制度只有死得更快!

當然會死得更快,但至少我説出可行方案來減少考試和功課壓力(特份者是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閣下有何高見?這裡,我想表達的是公共政策制定並非易事(搞破壞容易),如何順得哥情又得嫂意是為政者能力,你幻想一下如果你要為一班饞咀的食家準備一頓晚餐,但他們又只告訴你好吃便行,你如何決定菜式才令他們滿意?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1-30 06:56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1-29 13:1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1-29 13:15 編輯

do you think exactly the same results will be obse ...

Any system works in a society as long as all components are in consistent pace. This consistence is found in same notion of all parties. Do we see it in Hong Kong, anyone can tell even a stupid.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11-30 11:46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11-29 12:47
不同意 "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好,簡單的只要多數人滿意就可以了。" 問題不是如此簡單.

教育問題上, 有多組持 ...

多數人要政府派錢,每人十萬,咁就去派嗎?

作者: Doray    時間: 17-11-30 12:10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11-29 15:35
結果不會相同. 德國人的文化和香港本身就很不同.

中國人有古以有之的科舉文化, 以為讀書成果就是一切, 結 ...
我覺得你最後講出咗教育最大嘅問題,同埋考嘅嘢極度無聊……
作者: Doray    時間: 17-11-30 12:11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11-30 12:18 編輯

亞蟲個女好似讀唔掂,返番去國際學校嘅懷抱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516249/長女棄傳統名校轉讀國際學校%20%20梁錦松:求學不是求分數


作者: Doray    時間: 17-11-30 12:15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11-30 12:16 編輯
Doray 發表於 17-11-30 12:11
亞蟲個女好似讀唔掂,返番去國際學校嘅懷抱

"搞到香港教育制度一團糟的正是不懂教育卻擔起教育改革的梁錦松!"當年佢用攪Bank 嘅mentality 去攪教育,仲唔死得咩……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11-30 13:36

skkeung 發表於 17-11-30 11:46
多數人要政府派錢,每人十萬,咁就去派嗎?

十萬唔夠,至少一千萬先令我滿意。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1-30 13:59

Doray 發表於 17-11-30 12:11
亞蟲個女好似讀唔掂,返番去國際學校嘅懷抱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516249/長女棄傳統名校轉讀 ...

係好似有內幕,知佢女兒讀「唔掂」才轉。

有無可能讀得掂也轉呢?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11-30 17:20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1-29 18:12
當然會死得更快,但至少我説出可行方案來減少考試和功課壓力(特份者是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閣下有何高見 ...

你點出左個重點: 個個都有唔同要求, 但又未必講得好清楚, 之後批評卻無可行建議.

而最大問題係啲要求可能互相衝突: 食辣定唔食辣? 食肉定食素? 有無人對海鮮敏感?

飲食上, 咸魚青菜各有所好, 食物好味多人滿意係一個指標, 至於能否兼顧健康、營養及避開對身體有害的食物, 並且價格合理, 真係要兼顧好多因素.

就算廚師煮得好食, 食客個個讚好, 點知食完要入醫院, 又或者找數時要畀天價, 該頓晚餐一樣唔掂.

但有啲大原則, 係可以求同存異傾掂數的. 最好先有班人肯做檢討, 再由各方專家同用家畀一些可行合理建議出來, 然後傾掂佢. 如果只批評卻無建議, 又或者各走極端唔妥協, 餐飯係攪唔掂.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