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芬蘭教育部長:難想像女兒多功課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10-13 09:08 標題: 芬蘭教育部長:難想像女兒多功課

【明報專訊】不少港人羨慕芬蘭的「愉快學習」教育模式,該國教育部長拉森寧(Sanni Grahn-Laasonen,圓圖)訪港,昨早來港與教育局長楊潤雄會面。拉森寧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與芬蘭的文化及背景不同,難以直接比較,但她強調學習「應該要有趣(has to be fun)」,才可引起學童興趣。她又指兩地未來有望增加雙邊教育考察及交流,互相取經。
與港有望增交流
芬蘭去年正式推行「全國課程框架」(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的教育改革,陸續在中小學實施「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與傳統課堂並行,即以課題作分野作跨學科學習;與循「傳統學科」分科的學習模式並行。芬蘭國家教育局項目總監托米(Lauri Toumi)補充,當地學校十分注重電子學習,學生會分成小組上課,互相就主題所學作討論。
拉森寧指芬蘭學校十分信任教師,給予其極大空間自行發展教學模式;另亦改變考試模式,讓學生以不同方式考試。被問到推行改革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拉森寧回應有學校尚未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政府需支援相關教師。
對於香港教育制度常被評為「填鴨式」,學生功課及考試繁重,拉森寧自言並非分析本地教育制度的專家,認為兩地學術表現皆優異,但教育制度和文化明顯分別大。她表示不能貿然評論,但認為學校應助學生「尋找學習的樂趣」。她又分享自己有個4歲女兒,作為母親,「很難想像我的女兒要應付考試和大量功課」,強調應因材施教及充分發揮學童長處。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09:39
文化差異使然,中國人不嬲都要講吃得苦中苦,對什麼postive motivation, learning with fun 自然嗤之以鼻。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7-10-13 10:25
唔到地方唔同情況,法國人聽到年輕學生因為學業壓力自殺,佢地係理解唔到的。
作者: 1998Ruby1998 時間: 17-10-15 00:14
我前幾日同班英國同學講,我希望我幾個幼稚園小朋友順順利利面試成功入到靚小學。佢地望住我呆左,問:「得果 6 歲,面試可以做 d 咩?」
然後講左一句好唏噓嘅說話:「你小學開始返朝 8 晚 4,我到中學都係返朝 9 晚 2,你功課多我幾倍,測驗考試又多過我,但係依家我地係同一個系讀同一本嘅書,咁辛苦值得咩?」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0-15 08:47
1998Ruby1998 發表於 17-10-15 00:14 
我前幾日同班英國同學講,我希望我幾個幼稚園小朋友順順利利面試成功入到靚小學。佢地望住我呆左,問:「得 ...
我以前也說過這番話。這種教育仲做成一個個成績好,但能力成疑的人。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10-15 09:06
1998Ruby1998 發表於 17-10-15 00:14 
我前幾日同班英國同學講,我希望我幾個幼稚園小朋友順順利利面試成功入到靚小學。佢地望住我呆左,問:「得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10-15 09:19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15 08:47 
我以前也說過這番話。這種教育仲做成一個個成績好,但能力成疑的人。
外國畢業生有沒有成績好,但能力成疑的呢?
我見過不同組合的不同畢業生!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7-10-15 09:37
elbar 發表於 17-10-13 09:08 
【明報專訊】不少港人羨慕芬蘭的「愉快學習」教育模式,該國教育部長拉森寧(Sanni Grahn-Laasonen,圓圖 ...
「芬蘭從1980年代開始,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所以歷來想進入大學教育系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香港呢?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1:01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10-15 11:09 編輯
Radiomama 發表於 17-10-15 09:37 
「芬蘭從1980年代開始,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所以歷來想進入大學教育系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應 ...
中紅心。師資係好重要,學歷係一層,閱歷同修養內涵又另一層。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10-15 11:44
Radiomama 發表於 17-10-15 09:37 
「芬蘭從1980年代開始,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所以歷來想進入大學教育系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應 ...
如果教育硕士優秀的教師出來都要屈 膝於教育制度也會很無奈。 若教育以單一考試為主, 社會家長期望的操練文化,作為教師都幾大壓力。我們孩子的學校都不是主流,但不少本地文化方式也 根深蒂固. 悲觀地認為,要學人家的教育制度,不是一兩代人可以改變的事。從小兒的學習經驗,芬蘭式是有效的。不必追求贏在起跑線,中國式這種起跑線是各式各樣的考試及證書嚟代表。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7-10-15 11:56
Radiomama 發表於 17-10-15 09:37 
「芬蘭從1980年代開始,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所以歷來想進入大學教育系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應 ...
香港行PGDE制度,非教育學位的教師,要有本地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才能執教中小學。PGDE是post grad dip,和碩士要求在學歷上只是有些少差距。PGDE制度的好處是較為專業,缺點是行業較為封閉,中小學教育人才難以多元,行外人才或外國資歷的教師較難加入,因此亦較難推動新的教學思維和真正的教學改革。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2:17
當中小學校長都是博士,教師自己進修成為碩士,我認為係上進,而唔係屈就。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10-15 13:38
ABC-DAD 發表於 17-10-15 12:17 
當中小學校長都是博士,教師自己進修成為碩士,我認為係上進,而唔係屈就。 ...
我曾看電視芬蘭教育,學生要經過嚴格選拔,才能修讀教育。 不是普通人可做教師的。 教師地位在芬蘭是十分高。受人尊敬。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10-15 13:45
我記得90年代,香港朋友一家移民英國。 其中他的孩子約中二和小四。他們每天上課後回家,是不用做功課。他們的父母開始亦很不習慣。 但他們孩子將來入讀加拿大名校大學念書。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10-15 13:50
ABC-DAD 發表於 17-10-15 12:17 
當中小學校長都是博士,教師自己進修成為碩士,我認為係上進,而唔係屈就。 ...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5 13:51 編輯
有小小誤會,我是說那些高學歷的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現時的教育 制度下想實現理想會感無奈!社會制度文化要改變 才能相輔相成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4:34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10-15 14:36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10-15 13:50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5 13:51 編輯
有小小誤會,我是說那些高學歷的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現 ...
明白,我唔係想調侃你。只係覺得從小自己遇到嘅好老師,到仔女嘅老師,不少都好有心,唔會因為有限資源或制度有局限而變得消極。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4:40
做工課,總有得着,但係在小學階段真係無必要日日進行抄寫工課,老師又要花額外時間去重複改作業,教學俱疲。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10-15 14:51
ABC-DAD 發表於 17-10-15 14:40 
做工課,總有得着,但係在小學階段真係無必要日日進行抄寫工課,老師又要花額外時間去重複改作業,教學俱疲 ...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5 14:52 編輯
無比功課,社會會否學得老師偷懶?
香港(or 中國人)跟芬蘭是有點文化差異。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5:08
有時將大學嘅嚴謹,放於幼小教育,與童年嬉戲嘅態度於高等教育嘅學術研究一樣。。。。[錯配]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5:17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10-16 10:14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10-15 14:51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5 14:52 編輯
無比功課,社會會否學得老師偷懶?
文化差異係必然,要跟別人文化睇齊係無必要,但老師可以畀咩質量嘅工課,幾長時間完成,係家長可以感覺到,例如,中文,星期六看課外圖書,週五交四格漫畫,加五十到一百字嘅描述自己最有印象嘅片段,有一週時間去做,週五老師收回,下週一整週課上評改互動,可能得益更大。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10-15 15:21
ABC-DAD 發表於 17-10-15 15:08 
有時將大學嘅嚴謹,放於幼小教育,與童年嬉戲嘅態度於高等教育嘅學術研究一樣。。。。[錯配] ...
15歲以下是人的知識水平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是由大腦的發育,發展過程決定的. 大腦的發育過程中最 擅長的是接受新事物,新的做法,新的形式,新 發生的事情 ,一切都是新的,大腦在成熟後,更多的活動是才是以重複為核心,通過重複的事情提高效率,這都是十五歲以後的事情。
如果在12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階段,大人要求孩子背誦和熟練處理數字計算,這些動作都不是新的,而是機械化的重複行為,那麼孩子的大腦就開始懈怠, 並缩小腦神經擴展的力度,不再高速發育並蓋全腦,而是局限在一個區域中,不斷重複加深。
15歲以後當需要大腦更多地加工知識,處理訊息,解決問題的時候,腦力就不夠了。一個主要原因過早訓練大腦效率 ,從而約束了大陸大腦區域擴張的發展。
以上是抄錄一本書。
有人問: 計算快準確性高的孩子數學水平高嗎?
答:是不一定,多數情況不高。
正確 的學習方法 ,是要輔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有其是抽象思維能力。 過早重複操練是低效的。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7:00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10-15 17:23 編輯
劇本好,圖績好,可以發揮嘅空間自然開闊。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7:29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10-15 17:35 編輯
教局同家長團體,大概要諗下,彊化嘅幼教初小課程,除握殺學子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專業發揮有何影響,老師的創造力受局限,對基礎教育乃至日後同學們嘅競爭力有多浪費,對行業發展嘅吸引力又會起咩作用?
因循故不可取,捨本逐末亦非王道。
希望仍然是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見賢思齊,假以時日,。。。。
作者: ABC-DAD 時間: 17-10-15 17:42
https://www.gov.uk/schools-admissions/admissions-criteria
有興趣入去睇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0-15 19:32
ANChan59 發表於 17-10-15 09:19 
外國畢業生有沒有成績好,但能力成疑的呢?
我見過不同組合的不同畢業生!
唔使我答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10-15 21:29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15 19:32 
唔使我答喇。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0-16 01:22
linrongyao 發表於 17-10-15 13:38 
我曾看電視芬蘭教育,學生要經過嚴格選拔,才能修讀教育。 不是普通人可做教師的。 教師地位在芬蘭是十分高 ...
Respect is earned, not given.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10-16 01:25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10-15 14:51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5 14:52 編輯
無比功課,社會會否學得老師偷懶?
這可能不是文化差異,可能是民智未開,總要數今天學了幾隻字。

作者: elbar 時間: 17-10-16 16:47
芬蘭教育不設考試 教學自由度高

芬蘭教育部長桑妮格蘭.拉森寧訪港,分享當地教育特色。
(星島日報報道)北歐輕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令不少人趨之若鶩,其教育亦在國際享負盛名,如芬蘭的學生多年來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中名列前茅。芬蘭教育部長桑妮格蘭.拉森寧(Sanni Grahn-Laasonen)早前來港,分享當地教育的特色,指芬蘭不設公開試評核,學校教學自由度高,教師全是碩士畢業。
當香港的小朋友為了「贏在起跑線」,在幼稚園期間已學習十八般武藝,為入讀名校做好準備,芬蘭的小孩在七歲前不用上常規學校學習。「在這之前一切的學習都只是學前預備。」芬蘭教育部長桑妮格蘭.拉森寧說。
芬蘭的教學模式和香港大不相同,拉森寧強調芬蘭非常注重課堂氣氛。學生可自由選擇課室上堂,譬如學生認為室外對其學習較為有利,可自行出外找地方完成相關課業。拉森寧提到,芬蘭近年加強教學軟件的研發與應用,師生可利用軟件即時答問、分享和回應。除了傳統學科,拉森寧指芬蘭於一六年進行教育改革,規定學校每年都設有至少一科跨學科學習,以培養學生解決難題的能力。
別以為芬蘭學生在國際試成績驕人,必定經歷一番寒窗苦讀。不像香港般設有全港性系統評估、中學文憑試等統一考試,拉森寧指芬蘭不設任何公開試,學生的表現都由學校教師評核。在升學方面,學生除了入讀傳統文法學校,也可自由選擇入讀職業學校,拉森寧透露約有一半人選擇職業學校。
要配合如此具彈性的教育,師資也有一定程度配合。芬蘭全部教師皆是碩士或以上畢業,在教學上享有非常大的自由度。「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是基於信任。」拉森寧稱。雖然教師不設任何資歷審查,但他們的教學熱誠和水準是毋庸置疑的。
對比下,香港近期不時出現學童壓力大的新聞和調查,當問及其對香港教育的評價,拉森寧謙虛指不了解香港教育,所以不能下評論。
作者: 1234ats 時間: 17-10-17 10:00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7-10-17 10:01 編輯
回覆 planetearth 的帖子
以上是抄錄一本書。
--------------------------
是那一本書?
有關小孩大腦發展這些專業知識我不識。
不過小孩最初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不斷重複動作直到熟練為止。
小孩學ABC是背誦,學數數目字是背誦,學唱歌是背誦,做話劇和玩樂器不看譜也要背誦。學跳舞體操亦是要記憶動作重複練習。
計個位加數與乘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誦,我想不出更有效的方法。
大英帝國以前學生要背乘數表,工業能力領先世界。後來他們有些專家提倡學習數學不用背誦,幾十年過去,國民數學能力大幅下降,很多學生的數學能力慘不忍睹,首相DavidCameron 答不出8X9 是多少。前两年英國開始求助於上海,引入上海數學教科書,最近決定小學生要背乘數表。
網上有video介紹幾年前有個活動安排丹麥與中國各一所中學學生比較五樣能力,丹麥學生除英文外,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創意,團隊協作都比中國學生差。
注重背誦而忽略發展其他方面的確引起很多問題。但西方的反背誦意識也是他們的教育盲點。
我的看法是:背誦是一種學習方法,適當的背誦能促進思考,不應一刀切否定。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