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上了岸的人請不要批判年青人「唔捱得」(張欣欣)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10-12 17:28     標題: 上了岸的人請不要批判年青人「唔捱得」(張欣欣)

                                                                          
一些以前補我的學生, 這幾年陸續大學畢業了。有好幾次, 在街上或車上碰上, 總把握僅餘那段同路的時間, 寒暄一番。


用世俗人的眼看來, 他/她們是很乖的青年:


從前努力讀書升大學, 沒住宿舍沒DEM BEAT沒浪費納稅人的錢;大學期間幫人補習賺學費生活費, 每天迫巴士地鐵返學;畢業後正經地找份工, 沒去什麼勞什子的GRAD TRIP。連和我閒談間拿出來的電話, 也是幾年前的IPHONE 5, 芒上一道裂痕尤令人注目。然後, 與一位大學同學拍拖, 畢業後兩人各找工作, 一起儲錢, 為結婚置業努力。沒破壞社會和諧, 默默耕耘。


這樣的一條發展公式, 是我們香港人數十年小康之家的成長脈絡, 幸運平穩的更有機擢升至中產階級。可是, 這條路線, 精英的年青人們, 突然發現走不通!大學生現在的平均月薪, 是15000元左右。我想說的是, 二十多年前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 月薪是14000多元!


但廿年前, 大家樂一個飯是十幾蚊, 淘大一個單位是60萬。現在, 閒閒地一個飯四五十蚊, 淘大賣400幾萬!


14000元在以前, 好好駛, 加上買樓只需少量首期(如十幾萬)便可。因此, 兩口子肯做肯捱, 儲三幾年錢籌備結婚買層樓, 是不少人的目標。然而, 今天的年青人們, 發覺大學畢業又如何, 肯做肯捱又如何, 乖又如何?


根本社會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


一個23歲的女孩子告訴我:



我計過了, 我和男友要儲多6年錢, 到時再問父母借多幾十萬, 先買到一個小單位上車, 但未計得掂結婚……應該50多歲會供完層樓了!



一對大學畢業的小情侶, 學有所成, 默默工作, 知慳識儉, 完全符合老一輩人 「咁先係’」的標準, 為何他/她們的命運卻 「係咁先」 ?


生仔不敢想, 旅行不敢去, 電話不敢換, CONCERT不敢睇……


有些人, 總指責年青人用電話嘥錢, 但當年他們不也是用傳呼機上台交月費?


有些人, 總指責年青人掛住追星嘥錢, 但當年他們不也是睇演唱會買CD, 每隻CD更動輒100多元, 而你們知道我們現在網上下載便宜得多嗎?


有些人, 總指責年青人唔捱得, 但事實是:



每月萬多元人工的條件下, 每日幾十蚊交通費, 早午晚三餐加埋成百蚊, 每月再給父母家用交台費還大學借貸等, 最後月尾仲儲到少少錢仲唔死的生活, 其實已經是最最捱得的證明!



不知情者, 還手指指說年青人不如他/她們, 其實還有沒有良心?


上了岸的人, 你們可以看不慣年青人的作為, 但請不要妄加批判。有些人的成功, 是幸運地曾乘著社會的大順境換來的。我們不諱言你們當年確是捱過苦而來;但今天年青人經歷的苦, 和你們的苦是截然不同的。


看別人總是輕鬆的, 就像有人輕言生仔有幾痛一樣。生過仔的, 才會體會到人家生仔的痛苦.


口口聲聲說年青人不外如是,因為你們根本未曾親身經歷過!




撰文 : 張欣欣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09:41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10-13 09:43 編輯

看數據看真相︰為年輕人說句公道話  林一鳴| 立場新聞

2017/10/10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09:42

回覆 Doray 的帖子

早前我發表一篇題目為《用數學為年輕人說句公道話》的文章,說出一個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故事︰

陳小明大學畢業後,起薪點每月15,000 元,每天返工朝八晚十,工作表現年年攞 A ,每年加薪百分之十,增幅多過九成香港打工仔;佢唔去日本旅行,手機舊款兩年也不換,唔炒股票唔炒 Bitcoin ,連續十年保持儲蓄,每月扣除俾家用和必須開支外,一出糧就將 30% 的薪金儲起來,全部放在穩健投資,每年回報率 5% ,跑贏金管局和强積金。

經過十年艱苦努力之後,他可以儲蓄到多少錢?答案是 112.8 萬,就算全部用作首期,以最高按揭為樓價六成計算,可以買到金額是282萬,應該只夠買個車位。所以他必須借埋二按,但在金管局壓力測試之下,最後也只可買到四百多萬的納米劏房樓。

當這篇文章刊出之後,引起各方面很大的迴響,大量中年人和年輕人在我的專頁互相對罵,留下數以百計的意見和批評,包括:

我相信給出以上批評的中年人,說出全都是真心話,所以看見我的文章就感到火滾萬分,覺得不是真實的香港。

中年人的理據是︰日常親身接觸到的情況,根本不是這樣的﹗阿叔我每月收入豐厚,見到身邊朋友最差都搵四五萬……文章說大學畢業死捱十年,多數人每月工資都只係賺到兩三萬,怎可能是真實世界?我識得阿邊個邊個,在大公司做幾年就已經有數萬元;年輕人搵唔到這個數,就肯定是你渣你水皮,還說是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既然做十年都搵咁少,點解唔做警察?點解唔教書?點解唔做公務員?

但從年輕人的留言看到,除非做醫生,公務員或金融業,否則在大學畢業十年的人,應該超過大半人的收入和儲蓄金額,都會比陳小明要差。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難道中年人和年輕人,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嗎?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09:42

有數據,有真相。

以下是政府統計處在 2017 年 7 月 4 日,發表的 2016 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

請看 25-34 歲年齡層的大學生︰接近七成的人,每月收入在 30,000 元以下。

再看 45-54 歲及 55-64 歲的年齡層(不好意思……我也包括在內),接近有四成人每月收入在 60,000 元以上。難怪他們聽到大學畢業捱十年,多數人只能賺到兩三萬,就覺得匪夷所思,難以置信,覺得肯定講大話。

對於持有大學學位的人,在不同年齡層的每月收入中位數︰

真相終於解開了。

中年人跟年輕人,原來真是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

這就是中年人與年輕人矛盾的原因︰一群收入中位數在 45,000 及 49,000 元的人,當然不會相信大學畢業數年至十多年的 25-34 歲年輕人,有一半人的每月收入竟然低於 21,250 元。

﹡﹡﹡ ﹡﹡﹡ ﹡﹡﹡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重點︰就是這些老海鮮在年輕的時候,往上游的機會較今天來得多。

在香港回歸前的十年,一批六十後可以爬得較快的原因,是因為香港整體薪金大幅上升,升到嚇死你﹗在 1986 年的時候,每月收入中位數為 2,573 元,到 1996 年增至 9,500 元,整體增幅為 269% ,所有人的薪金都以倍數上升﹗

當年公司很多中高層的人,他們都沒有大學資格,加上大量的移民,具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一代,我們很容易就被推上去,替代他們的位置。

但今天年輕人的上級,絕大部份都有較高學歷,又不會突然移民消失……年輕人要升上他們的位置,要得到較高的薪金,真是談何容易?

這是在香港持有大學學位的人,過去 20 年的平均收入變化︰

在香港持有大學學位的人,在 1986 年到 1996 年的平均工資,十年內升了三倍;但在 1996 年到 2006 年的十年就沒有上升,從 2006 年到 2016 年的,升幅也只有三成。當然更悲哀的事實,就是這三成是平均升幅,大部份都落進中年人的口袋,而不是畢業數年的年輕人。

中年人通常都會說︰阿叔當年畢業後都係要捱,捱吓捱吓就會儲夠錢買樓;俾多啲獅子山精神啦,後生仔﹗究竟這些人在年輕時是怎樣的?我翻查了二十年前的 1996 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以下是當年持有大學學位的收入分佈︰

到了 2016 年,持有大學學位年輕人的收入分佈︰

由於物價在這二十年上升了很多,所以當年年輕人的環境,比今天要好得多。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09:42

目前香港整體的收入分佈是怎樣?

如果從全香港來看,本港僱員每月工資的第 10 個、第 25 個、第 50 個、第 75 個及第 90 個百分位數,分別為 9,000 元、 11,600 元、 16,200 元、 25,400 元及 40,900 元;這代表有一半的香港打工仔,每月收入低於 16,200 元,四份三低於 25,400 元,九成低於 40,900 元。

在香港,每月收入超過四萬元的打工仔,只佔一成。

對於很多中年人來說,可能覺得每年加人工 10% 咁少,真係冇乜可能;但根據統計處的數字,在所有選定行業主類的就業人士名義平均薪金指數,在 1999 年第一季是 100 , 2017 年第一季是 157.9 ;這代表全香港的打工仔,過去 18 年人工總升幅,其實只有 57.9% 。

陳小明每年加人工 10% ,在二三十年前的職場來說,肯定是最差的一位;但如果在今天,應該好過九成人。

﹡﹡﹡ ﹡﹡﹡ ﹡﹡﹡

這就是文章要帶出的重點:我們這些在社會上站得較上面位置的人,習慣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以為自己或身邊朋友發生的經驗,應該全香港都是這樣;以為自己收入豐厚,年輕時薪金每幾年就上升一倍,就覺得今天的人都應該是這樣。今天年輕人賺不到這個金額,就是因為你們不努力;只要你們肯努力,不做廢青,就會成功的。

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這也是中年人不明白年輕人處境的原因。

數據已經說得很清楚,對於持有大學學位的 25-34 歲年輕人,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 21,250 元,每年人工升幅只有數個巴仙。中年人眼中可能只看到做醫生、投行、 AO 的年輕人,很容易就搵到五六萬元;但其實有更多的年輕大學生,畢業十年都未必有兩三萬元的。

我也是中年人,根據我在二三十年前的經驗,也沒可能接受陳小明的故事。在想當年的美好年代,我們這一批好運氣的大學畢業生,每年人工升幅起碼 20-30% ,平均每兩年升職一次;只要不是亂花錢的話,在職場幹了十年的人,大部份都絕對有能力,在港島區買一間兩房至三房的單位。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我們這些中年人,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今天的年輕人,不會明白他們的處境。

在眾多留言之中,其中兩個最精彩的留言是這樣寫︰(1)有些阿叔以為在報館做個記者仔,每月都可以搵到 5 萬;(2)如果陳小明唔讀大學, 18 歲出嚟做裝修扎鐵,每月收入可以有 4-5 萬,咁樣應該唔使 10 年,就可以買到 1,500 萬的樓。

看來這兩個留言,最能說出今天的實況。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7-10-13 10:35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8-6-27 18:03 編輯

文中最大問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7-10-13 11:08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1 00:44 編輯

......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11:10

原意睇增加炒樓成本,遏抑樓市狂升
作者: Doray    時間: 17-10-13 11:13

又咁講,以前大學冇咁普及,入得都醒醒目目,出嚟社會揾多啲似乎合理,宜家基數大咗,自然拉低平均人平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10-13 11:16

同意香港樓市是十分高。昨天長實推上環盤( My Central ). 入場費接近
HKD 18,000,000 ( 6佰多尺)。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7-10-13 11:24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8-9-29 18:31 編輯
Doray 發表於 17-10-13 11:10
原意睇增加炒樓成本,遏抑樓市狂升

炒del.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7-10-13 11:26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8-6-27 18:03 編輯
linrongyao 發表於 17-10-13 11:16
同意香港樓市是十分高。昨天長實推上環盤( My Central ). 入場費接近
HKD 18,000,000 ( 6佰多尺)。 ...

南區獨立del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10-13 17:03

80年代淺水灣的樓房是HKD 1,000/尺。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10-13 22:08     標題: 回覆樓主

高地價已扭曲了社會發展和人生成長,切身的衣食住行,虛如價值觀和人生路也圍繞著一個"地"轉來轉去,"地"猶如一所監獄,把人們的靈魂關禁著。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10-14 11:05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10-13 22:08
高地價已扭曲了社會發展和人生成長,切身的衣食住行,虛如價值觀和人生路也圍繞著一個"地"轉來轉去,"地 ...
高地價已做成貧富不均.  現今全球地價高昂, 造成貧者更貧,  沒有資產者, 收入和財富追不上, 中產沒落, 社會不穩.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10-15 10:45

linrongyao 發表於 17-10-14 11:05
高地價已做成貧富不均.  現今全球地價高昂, 造成貧者更貧,  沒有資產者, 收入和財富追不上, 中產沒落, 社會 ...

香港幾多賭徙,賣樓後租?怪得誰?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