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短片】港大研究:恒生指數愈升 愈多兒童自殘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10-3 08:56     標題: 【短片】港大研究:恒生指數愈升 愈多兒童自殘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7-10-3 09:03 編輯




父母宜多與小孩談不同話題

他建議,家長於子女面前,盡量不要顯露出太緊張股市,多與他們談不同話題,了解他們生活,最重要是向子女傳達訊息—父母不論何時都願意聆聽:「賺蝕是一時,孩子才是我們的將來。」


作者: elbar    時間: 17-10-3 08:58

了解子女情緒 學「四部曲」疏導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國齡提醒,父母要學懂了解和疏導子女情緒。不少父母根本沒有深入了解子女感受,「見到你唔開心,喊咩呀唔准喊,快啲做功課。」根本沒有接受子女的情緒,更遑論教導他們正確紓緩方法及解決問題根源,「谷到爆,結果錯誤地以自殘發洩。」


父母態度反覆 小孩難適從


陳指出,因自殘入院的兒童個案,一般曾出現自殺念頭或意圖,或已重複多次自殘。十二歲以下自殘兒童主要由於本身有自閉症或發展遲緩,未能與外界溝通而「忟憎」,以撞頭、踢人表達及宣洩;青少年階段自殘個案以情緒問題為主,可能承受學業壓力,或因朋輩圈子感到焦慮,同樣以自殘發洩,甚至尋死。


她解釋,金融市場波動可能令成年人精神緊張。當父母心理壓力沉重,可能失控傷害或辱罵子女;升市時心情好,態度突好轉,令子女無所適從,「一時就錫到燶,一時就打死你,細路仔都唔知道幾時可以表達感受。」


陳國齡提出紓緩子女情緒受困的「四部曲」。家長首要追溯他們的壓力源頭;第二部帶領他們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向人傾訴;第三部是教導子女以不同方式發洩,例如深呼吸、做運動或聽音樂;當心情平復,第四部是讓他們學習解決問題,回想自己是否想得太負面或災難化事件,慢慢調解情緒,以解決問題代替鎅手或自殘。


作者: elbar    時間: 17-10-3 09:01

【短片】收工斷絕行情 股評人專心與子踢波


羅尚沛炒股之餘更重視親子時間,一收市就不看股壇消息。


股市會否左右家庭關係,在於是否「放得開」。有「寸嘴股評人」之稱的資深投資者羅尚沛,上班時在各種線形圖、股價數字之間周旋;一收工就關掉財經台,放下股壇新聞,與七歲獨子專心踢波玩樂。


羅尚沛的兒子就讀國際學校三年級,羅一周有四晚上電視或網站做節目「搵真銀」,抓緊每日僅餘兩三小時與兒子「密集式了解」。每到周末就一起踢街波,兒子學校有幾多功課,哪位同學買了新遊戲機,他都瞭如指掌。


「唔係你緊張個市就會升」


羅說,不會把股票上落帶回家,「一日已經好多時間睇股票,收市之後絕對唔會再睇財經節目。」他說有同行連私人時間沉迷股海,「香港收市就睇歐洲股市,之後再睇美國股市。唔係你緊張,個市就會升。」他認為,股市影響家庭生活,主要是個人性格太緊張,建議小股民認清現實,不是每隻股都可以一買就升。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