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團倡改大學門檻 教界意見紛紜(程尚達)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9-22 09:05     標題: 教團倡改大學門檻 教界意見紛紜(程尚達)

  特首林鄭月娥下月將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雖今次因時間緊逼而不設大型公眾諮詢,但教育團體已先後提交政策建議,希望看重教育的林鄭月娥採納。程尚達留意到,最近有教育團體提出重訂文憑試「三三二二」入大學最低門檻,認為有助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有中學校長友好則認為未必現實,值得深入探討。

  繼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工作者聯會後,教育評議會日前亦就《施政報告》提出十五項建議,較為突出的建議之一,是建議修訂文憑試核心科目「三三二二」入大學的最低門檻,認為考生只要在中英文任何一科取得三級達標,另一科取得二級及格便可,並建議通識教育科由必修改為選修,變相把門檻改為「三二二」或「二三二」,同時以最佳五科作為標準。該會認為建議有助「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及時間,鼓勵各科的平衡發展」。

  有中學校長友好同程尚達傾開,相信教評會提出建議,是建基於舊制高考的入學門檻,「高考要求中英文科和兩個選修科及格,但新高中必修科目卻是『中英數通』,一直有意見指新學制偏重必修科目而忽略選修科目。」今年文憑試中英文科達標比例,僅五成六及五成三;英文科考獲三級或以上,中文科未達標的日校考生逾四千四百人,佔全體考生近一成;中文科達標而英文科不達標的考生亦逾一千五百人,「若放寬門檻,這六千人似乎有機會升讀大學。」然而友好坦言,舊制預科經過高度淘汰篩選,就算舊制高考中英文科及格率分別逾九成及七成,與新制類比並不適當。

  實際上,現時考獲「三三二二」的學生逾兩萬人,但資助大學學額僅一萬五千個,故問題是資助學位有限多於門檻過高,「大學照樣擇優取錄,即使放寬入學門檻,不代表取錄門檻降低。」友好指,即使門檻下降有助學生入讀私立院校開設的自資學位課程,可獲政府今年起的免入息審查資助,但操作上卻添煩添亂,「現在資助資格正正就是『三三二二』,若改為『三二二二』或『二三二二』,政策又要重新劃線?」

  要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調整大學入學門檻並非唯一辦法,大學亦不應該是學生中學畢業後,生涯規劃的唯一選擇。提供多元升學管道,讓不同成績與發展志向的學生均可發揮所長,相信始是重點。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9-22 10:54

本人抄截今早報紙,關教授下例文章,表達教育是出了問題。


一丹獎基金會(Yidan Prize Foundation)於周二公佈由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制訂的「全球教育未來指數」,在35個地區及國家中得分最高是新西蘭,而以教育質素蜚聲國際的芬蘭、瑞士和新加坡則分別排名第三、四和五,香港只排在第14位,低於第7的日本和第12的南韓。
特區政府一向以香港學生在國際評估試獲得好成績而自豪,但今次排名頗平庸,究竟香港教育出了甚麼問題,這絕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香港的中小學課程較大部份先進國家艱深,所以學生能夠在國際公開學生評估試取得優秀成績也不是太意外。然而,環球開始進入第四個工業革命時代,傳統經濟模式已逐漸被取代,加上科技一日千里,社會對技能的要求較以往高,一旦勞動市場未能與時代並進,最終只會拖累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分析,最窒礙香港教育發展的竟然是教育政策,在這方面的排名只是第22位,被新加坡、南韓和台灣遠遠拋離。這個結果顯示制訂教育政策的一眾高官要負上大部份責任,看來林鄭今年的施政報告,要在教育方面下多些工夫了。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也剛完成對本地教育的研究,發現的問題更多,這亦側面反映教育局未能透過教育改革來改善香港教育的競爭力,反而,越改革產生越多問題,長此下去,本地學生肯定變成犧牲品。
要提升香港教育質素,教育局應該以雙軌模式進行,正如筆者與一位大學高層討論過,現在本地學生缺乏「軟技能」(Soft Skills),因此未能發揮本身的領導潛能。不少文獻指出,在孩子進入小學初期已可以開始接受「社交及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最近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頂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s)合作舉辦了關於SEL的大型學術會議,顯示教授SEL或甚至軟技能,在培養年輕學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軟技能硬技術缺一不可
軟實力或軟技能肯定有助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但硬技術(Hard Skills)對推動本地的教育發展也擔當重要角色。所謂硬技術是指職業教育(簡稱「職教」),歐洲在這方面相當成熟,特別是瑞士、芬蘭、德國等國家,其職教被國家視為教育發展的主軸,非常受國民尊重。然而,職教在香港卻被視為次等教育,這種偏見一日不盡快清除,教育局是沒有可能大幅改善香港的教育質素。
高質素的職教需要商界支持,原因是企業最明白中長遠的市場發展需要,企業亦可扮演「教育僱主」,透過現場教授或學徒制為業界帶來新血,為經濟持續注入動力。
二十一世紀的勞工市場是講求「軟技能」和「硬技術」,缺一不可。如果林鄭希望推動香港邁步向前,改革教育以迎合未來挑戰才是管治王道。
http://www.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