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向「清單式童年」說不 要孩子成功別太呵護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8-25 15:37 標題: 向「清單式童年」說不 要孩子成功別太呵護
現今家長慣於由子女童年開始便「規劃」他們的生活,育有兩孩的美國史丹福大學主管新生事務前院長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卻斥「清單式童年」打亂子女成長發展,父母應通過「家務」和「愛」,令他們變得更強大幸福。
每位家長均擔心子女成長,但若過分介入,每一秒都緊張他們安全、健康、學業,這種養育方式只會帶來「清單式」童年。茱莉覺得很多家長表面上希望子女開心,但往往在他們放學回家時卻只關心成績,令子女認為他們的價值和愛,是來自成績表上的「A」,漸漸地被壓得喘不過氣,終日在焦慮和沮喪下渡過。同時,父母的過度幫助、保護、指導和關懷,剝奪了子女自行建立規劃人生的權利。
予無條件的愛 別癡迷成績
茱莉建議,子女的成功可從「家務」和「愛」訓練,她引述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小時候是否做家務,而且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做家務的過程,可以訓練子女思維︰「即使有不想做的工作,但總要有人去完成,而這個人可能是我,而我會盡力去改善整件事。」相反,沒做家務的人,將來成長後,在工作上只會缺乏動力和意識,不會去想怎樣去幫助同事。
在「愛」方面,有研究發現人生的幸福,是來自於對人的愛,所以父母需先給予子女無條件的愛,他們才能愛自己和別人。因此她建議父母應放下對成績的癡迷,在子女回家時關掉自己的電子設備,看着他們的眼睛,如第一次看到初生的孩子一樣,令子女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喜悅及重視。
茱莉指人生的幸福和成功也有來自普通的學校,希望家長能眼光放開一點,拋開偏見,而不在「清單式」下長大的子女,無論讀哪一間大學,都是他們自主決定和渴望的。而家長的工作是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令他們變得強大和學會愛別人,而非把子女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相反支持他們做自己。
http://www.ted.com/talks/julie_lythcott_haims_how_to_raise_successful_kids_without_over_parenting
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