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香港教與學思維過時(關焯照)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7-22 08:47     標題: 香港教與學思維過時(關焯照)



■香港仍有不少人視入大學為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本地教育高官最大的問題是盲目信奉一些所謂國際性的教育程度評估。然而,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發現,國際認可教育程度評核試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不能預測學生的未來成就,反而,學生的軟技能,例如個性、目標、喜好等因素,卻有助他們在勞動市場爭取好成績。Heckman的研究結果顯示,考試並不代表一切,適當地教育年輕人才可以為社會注入持續生產力。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再一次被評為最具競爭力的地方,然而從2015年的PISA結果來看,瑞士的排名並不是特別高;三項考試包括數學、科學和閱讀的表現排名分別是第八、第十八和第二十八位,遠低於香港(第二、第九和第二位),但有趣的是香港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排名只是第九。從以上的排名來看,所謂國際認可教育程度評核試根本未能適當地衡量教育政策的成效。


香港能夠在PISA表現出色的最主要原因是本地基礎科目的程度較大部份地區艱深。以數學為例,香港中三程度數學已約等如英國的中五程度,所以香港學生在PISA的數學考試上,是佔盡優勢的。但香港學生的優秀表現卻是有代價的,部份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會感到壓力,父母為解決孩子的學習進度問題便會倚賴補習,學生在這「日讀夜讀」的環境下,又怎會享受學習過程,遑論發展創意思維。


另外,教育局在2001年大力推廣高等教育,至今高等教育入學率已升至六成九,較瑞士高12個百分點,然而成功做大了「量」並不表示質素是同步提升,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分項排名,瑞士在教育系統質素的排名是位列前茅,而香港則只是排在第二十位。這結果正好反映高等教育應該以質素行先,現時政府不斷擴張教育只會是吃力不討好。


香港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們應該考上大學才有前途,這想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能是正確的,但在過去三十年,香港資助大學數目由兩間增加至八間,而私立專上教育機構的數目更多。如果讀者仍然認為專上學術學位是收入保障,你的思維肯定過時,在現時的社會,技能反而更重要,所以政府在大搞專上教育時,何不仿效瑞士的「職業教育培訓系統」(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使不適合學術教育的中學畢業生能夠學習一技之長,令本地勞動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發展。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7-7-22 12:53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7-7-22 13:23 編輯
elbar 發表於 17-7-22 08:47
■香港仍有不少人視入大學為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睇完長篇大論,唔知筆者講咩。真恐怖。
新思維在那...?
完全無實際意見,建議。學者如是,
那叫一般人,有咩新思维。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2 16:23

Stillgood2 發表於 17-7-22 12:53
睇完長篇大論,唔知筆者講咩。真恐怖。
新思維在那...?
完全無實際意見,建議。學者如是,

Last paragraph, dual routes.

作者: talknwrite    時間: 17-7-22 16:39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咁同返番以前工業學院加學徒制差不多, 又怎算係新思維.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2 19:01

talknwrite 發表於 17-7-22 16:39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咁同返番以前工業學院加學徒制差不多, 又怎算係新思維.  ...

因為現在家長盲目要子女讀「大學」,連「假太空大學」或者其他副學士都好過HD是常態。

他指的新思維是拋棄上大學而沒有相關職位的科目,聚焦有職位空缺的實際職業訓練,不是新生事物,但要用新眼光,新思維!

聖經說:「日光之下無新事!」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7-7-22 20:46

ANChan59 發表於 17-7-22 19:01
因為現在家長盲目要子女讀「大學」,連「假太空大學」或者其他副學士都好過HD是常態。

他指的新思維是拋 ...
你講緊ge職訓,早上見post時,我想過一下。1) 職訓,一直有。如建造業訓練...亦有相关学生參加。職訓需要配合社會的工作崗位。如楼上朋友説,那来的新思维,新工種。我見到ge係筆者寫個名堂出嚟.那後續呢,咩工種,咩逺見,無寫...係完全無寫。
我贊成部份年青人分途去職訓。一如瑞士有鐘錶工匠,意大利有鞋匠。  筆者只寫個名,有咩建議,请告之。
2) 我有個姪女,個性活潑積極,但學術成績並不理想。好幾年前畢業,只能往|VE進修,讀一些職訓之類課程,完成課程,經考核進大形機構工作,從事環保工作,工作表現理想,最終進理工大學修讀相關學位。
有工作經驗,亦需要配合知識提升。
3) 筆者関生,前后两篇文章,想寫咩。我估佢係寫大學應該行精英制,(我以為佢係怕競争) 大學多了,大學生多了。多了香爐,多隻鬼。
4) 現今香港,基本上是富裕地方,譲孩孑上大學,想想有幾多人有資格。 香港就算剩得四大。仲有好多同學出外讀書。
5) 作為教育學者,只要精英。 好像,新鮮海鮮,放入蒸爐,加豉油,成為美食。就叫做大厨。
不如,努力d,點樣做好教育。把平凡变不平凡。


作者: Wonderlady    時間: 17-7-23 09:37     標題: 回覆:香港教與學思維過時(關焯照)

尼道jm D思維比所謂學者,作家更有遠見。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7-23 11:27

elbar 發表於 17-7-22 08:47
■香港仍有不少人視入大學為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不如佢講吓自己仔囡點!!?咪又係在海外!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7-23 12:27

ANChan59 發表於 17-7-22 19:01
因為現在家長盲目要子女讀「大學」,連「假太空大學」或者其他副學士都好過HD是常態。

他指的新思維是拋 ...

我係納稅人,但女兒由幼稚園至中學我未享用過政府直接的教育資源(平價租地等等唔計),她大學也好可能也不在香港讀。

但我唔介意香港負擔得起下,一路增加大學資助學額,令更多人可以接受大學教育。 就算平均大學生水平下跌也無所謂,因為正規大學教育,係智慧之始,開民智必須的。

我嚴重反對的是大學机構掛羊頭賣狗肉,出售A貨B貨大學教育,學生大學前和大學後的增值低,只為賣証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4 10:2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7-23 12:27
我係納稅人,但女兒由幼稚園至中學我未享用過政府直接的教育資源(平價租地等等唔計),她大學也好可能也不 ...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高小中學化,
高中大學化,
反而大學中學化,
怪哉!

點解三萬元唔資助八大的自資課程,已經講咗俾你知! D錢幫助那些「辦學」團體呢?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7-24 10:38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0:28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為何唔给幼稚園,改善校社,增加學校社工……!沒完沒了!

作者: LingChiBaBa    時間: 17-7-24 12:33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0:28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19年至21年係入大學冰河期,八大唔會執,但有幾多人報其他辦學團體嘅自資課程?

唔養住佢地,到2024、25年後D學位唔夠,失學又失業,點搞?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7-24 12:41

全球大學學歷澎漲,作為金融城市,可以唔跟咩,返回2%大學入學率年代,人地一樣有把尺度你,到時又話香港人教育水平低啦。

象牙塔已没有市場了,要保護大象呀,學者没想社会大學,只在大學社会雕象牙。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7-24 12:52

20120808 發表於 17-7-24 12:41
全球大學學歷澎漲,作為金融城市,可以唔跟咩,返回2%大學入學率年代,人地一樣有把尺度你,到時又話香港人 ...

通通不能成為出産野雞大學生的理由。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7-24 12:53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0:28
你最後一段咪答咗現況囉!

香港現正是幼稚園小學化,

正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作者: judy    時間: 17-7-24 12:55

香港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們應該考上大學才有前途,這想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能是正確的,但在過去三十年,香港資助大學數目由兩間增加至八間,而私立專上教育機構的數目更多。


真係要捉呢個"學者"去驗驗腦,睇吓係唔係化石做嘅。

依家,除了醫科,係人都知讀完未必有保障。大學,只是一種教育。

就象中、小學,教育而己。教育的目的是改進人口質量,增强競争力而己。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4 13:32

LingChiBaBa 發表於 17-7-24 12:33
19年至21年係入大學冰河期,八大唔會執,但有幾多人報其他辦學團體嘅自資課程?

唔養住佢地,到2024、25 ...

到時就不是現在的支助自資學位數目?同一個問題,職位跟得上嗎?22年,幾年後,禁雙非的情況又再浮現,都是同一個結局!

過度期,最實際是積極行雙軌教育!一門手藝始終有工作,不過大部分父母及學生不願意,因為工字不出頭,大學畢業工作有保證的思維還是大趨勢!但脫節了,有人指出要新思維不要只想著上大學,就被圍攻,圍攻改變不了現實!

我都快退休,不用交稅填氹,我看到錯配,多口兩句。

多大學生,多大專學生冇問題,肯唔肯做藍領階級呢?輸入外勞又嘈,看香港整體發展,除了金融服務,還有很多工作冇人做!

我又不是講回到兩大年代的極端,這裡不少家長以此作起點!

現在八大資助學額(15000個)佔33222學生(21000人,整體考生的41%合資格)的71%,加上海外升學,本地副學位,52000日校學生有67%有書讀大專院校,而非什麼18%的錯誤認知!

老懞董是60%大專院校學位目標,被人以訛傳訛到60%本地大學學位!

現在超標了,工作多了多少,工資高了多少?如果是否,我們是否要反思一下,要有「新思維」看看有沒有出路!

可惜我就冇乜辦法啦,現在諗吓都俾人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4 13:41     標題: 回覆樓主

我到過德國位於柏林的醫療設備生產廠,廠內技術員,技師是文憑、學士及碩士畢業生,他們是落手落腳企生產线,他們好甘心樂意去做,父母不會覺得冇靣!

當然亦有一部份是博士學歷,他們較多做科研人員,部分做管理,例如公司的CEO!

香港學生不願意上研究院是問題,不要鬧國內學生搶學位,是自己學生、畢業生冇興趣,香港優先都冇乜人申請!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4 15:54

教育: 重質不重量

我想回應關教授的文章來描述香港教育的質素。 我同意今天大學畢業生(平均)的質素由於大學擴充而比以前略差(如果加上私立大學,從2到8甚至更多)。 我相信對於那些可能不適合大學教育的學生( 學術進修觀點 ),職業培訓會更好。 。 這種教育制度在德國是常見的,因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術能力選擇自己的職業。 新加坡根據中學生的表現實施了學分(職業培訓或大學進修)。 希望我們的父母會明白,大學教育不是維一關鍵的成功因素(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職業培訓亦是其他成功的選擇
作者: LingChiBaBa    時間: 17-7-24 16:41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3:32
到時就不是現在的支助自資學位數目?同一個問題,職位跟得上嗎?22年,幾年後,禁雙非的情況又再浮現,都 ...

雖然我贊成你嘅觀點,但有「新思維」都好難,而家同我地嗰陣唔同,以前中學畢業屋企可能要你做嘢幫手揾錢,而家一般環境好咗,入U機會又大咗,好難返轉頭,有得入U點會反對。


阿董當年為咗去殖化,推NSS,唔加多大專上教育D學位,咪會有好多人反對。佢點會理你畢業有無野做?或者係無能力創做適合嘅職位,佢D中藥港、鮮花港、數碼港,咪得個講字。剩係吹自由行降低失業率…. 情況好似當年推MPF,為咗救股市,喺你銀包攞錢出嚟,唔通佢真係擔心你退休無錢?


禁雙非後出生率都比沙士時多一倍,無黎緊呢幾年咁嚴峻。



作者: LingChiBaBa    時間: 17-7-24 16:46

ANChan59 發表於 17-7-24 13:41
我到過德國位於柏林的醫療設備生產廠,廠內技術員,技師是文憑、學士及碩士畢業生,他們是落手落腳企生產线 ...

回歸前我有同事(Mechan Engg畢業)移民澳州,去到做啤機佬。

作者: talknwrite    時間: 17-7-24 18:04

職業訓練在現今香港唔太成功. 除了經濟產業歸邊, 家庭結構都是一個問題, 大家都一個起兩個止, 父母期望一定會比家中四五六七個小朋友的家庭不同. 加上生活富裕了. 家長也不急要自己子女出來謀生幫補家計.
而時下小朋友從小也沒有生活壓力. 少爺小姐又怎會甘心做阿四工作. 樣樣都話沒興趣做. 又怕辛苦又怕無面. 寧願做個忍者等父幹.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7-24 22:08

talknwrite 發表於 17-7-24 18:04
職業訓練在現今香港唔太成功. 除了經濟產業歸邊, 家庭結構都是一個問題, 大家都一個起兩個止, 父母期望一定 ...

下一代,怎樣带領香港! 香港沉淪! 仲覺得大陸人係蝗蟲,幾好笑!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5 09:54

"香港學生不願意上研究院是問題,不要鬧國內學生搶學位,是自己學生、畢業生冇興趣,香港優先都冇乜人申請!"

我同意上述論點。 我的個人經歷和講師告訴我,大多數本地畢業生畢業後不想申請研究院。 大學無法才接受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 因此,我們投訴中國大陸學生拿走本地畢業生的空缺是不公平的。 有時候,本地畢業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才進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5 11:45

talknwrite 發表於 17-7-24 18:04
職業訓練在現今香港唔太成功. 除了經濟產業歸邊, 家庭結構都是一個問題, 大家都一個起兩個止, 父母期望一定 ...

同意,你的意見可能就是作者的意思-新思維!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5 11:47

linrongyao 發表於 17-7-25 09:54
"香港學生不願意上研究院是問題,不要鬧國內學生搶學位,是自己學生、畢業生冇興趣,香港優先都冇乜人申請 ...

我是按幾家大學不同學科教授的看法寫出來的,有一定真實性。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5 14:09

“ 我是按幾家大學不同學科教授的看法寫出來的,有一定真實性。”

我同意你的上述聲明。 我也和中大,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的講師討論了這個問題, 收集這些信息。 此外,我也遇到一些碩士的畢業生(理科畢業),因為他們不能在香港獲得教學工作才申請碩士進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6 19:24

linrongyao 發表於 17-7-25 14:09
“ 我是按幾家大學不同學科教授的看法寫出來的,有一定真實性。”

我同意你的上述聲明。 我也和中大,城市 ...

現在的學生的求知欲,追求學問的心很淡,可能在小中大已經對學習有抗拒,我不知道是因為操練過度,或者沒有學習誘因,又或者這一代家庭較富裕,孩子數目少,用不用功,都生活無憂!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7-27 09:01

ANChan59 發表於 17-7-26 19:24
現在的學生的求知欲,追求學問的心很淡,可能在小中大已經對學習有抗拒,我不知道是因為操練過度,或者沒 ...

孩子天生求知慾强,孩子幾歲時,不用誘因,你放他們在森林也會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會自行學習。是甚麽令孩子未成年已對喪失學習興趣?社會應該研究下。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7 09:31

我認為關鍵問題是內容困難的練習太多了。 我記得,當我女兒在小學6年級時,她每天至少要做這些功課直到晚上12時 。 此外,練習相當困難。 對於多項選擇題(英文和中文),我試圖幫助她,但我的成功率是大約60%! 看到這些結果令我感到驚訝,因為我的學術背景達到了碩士 水準! 即使在今天,我的女兒(大學畢業生)和我也不敢為小學生提供補習,因為我們認為他們的練習很困難,我們不知道如何教孩子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7 10:1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7-27 09:01
孩子天生求知慾强,孩子幾歲時,不用誘因,你放他們在森林也會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會自行學習。是甚麽 ...

對,正正我都有這種疑問!

教育局應該多做些正經及正確的事!下一代冇乜興趣求知識,長遠的競爭力是大問題!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7 10:24

linrongyao 發表於 17-7-27 09:31
我認為關鍵問題是內容困難的練習太多了。 我記得,當我女兒在小學6年級時,她每天至少要做這些功課直到晚上 ...

從你的描述方式,我覺得是不合理的操練了,不適合所有小朋友!

教小朋友我的經驗及最大挑戰是,如何戰勝標準答案,因為不時我不覺得個標準答案最合理,連抄題目的老師也難以自圓其說!

到了一定學歷,特別是研究院,知識不一定是絕對答案,可能是思考方法及合理性,可操作性,應用在中小學學生身上,可能是錯配。

又有幾多家是給孩子上增潤課程是如何思考,而不是如何擇星或是求分數!我個人係好喜歡TOK的課程。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7-7-27 12:4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7-27 09:01
孩子天生求知慾强,孩子幾歲時,不用誘因,你放他們在森林也會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會自行學習。是甚麽 ...

細囝學校今年DSE, 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沒以前的傑出. 但普遍成績有提升.

反而, 校內各種各樣的体藝,音樂, 科技, 領袖, 或是不同的比賽, 成績十分傑出. 有名校級數有余.

相信, 同學們在分配學習時間, 相對減少.


區內一些家長, 愛看成績比較. 特別是看有幾多5**. 今年很失望. 可能一些新進同學們會心儀成績好的學校.

其實, 我見到學校在培養不同的精英, 發揮不同學生的所長.

只是, 大家精英的定義不同.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7-27 13:23

Stillgood2 發表於 17-7-27 12:42
細囝學校今年DSE, 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沒以前的傑出. 但普遍成績有提升.反而, 校內各種各樣的体藝,音樂, 科 ...

你仔這些學校應該不會令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7-27 13:26

ANChan59 發表於 17-7-27 10:24
從你的描述方式,我覺得是不合理的操練了,不適合所有小朋友!

教小朋友我的經驗及最大挑戰是,如何戰勝 ...

有幾多家長比孩子上增潤言課程是思考?

xxxxxxx

我。花了很多金錢時間 support 阿女玩 debate。去一次日本比賽有贊助也要比成五千,未計平時上堂。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7 13:31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7-27 13:26
有幾多家長比孩子上增潤言課程是思考?

xxxxxxx

(emoji)(emoji)(emoji)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8 08:48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這是TSA近幾年反對的論據,因為一些問題真的很難,超出了成年人的回應能力。
(孩子們怎能回答這些問題?)我記得幾年前在DSE(中文卷
)考試中有一篇中文散文評論問題。
新聞記者諮詢了這篇文章的原作者的意見,作者說他認為這幾個答案是正確的,沒有任何理由,只有一個答案被接受,而另外兩個是錯誤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8 10:06

linrongyao 發表於 17-7-28 08:48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這是TSA近幾年反對的論據,因為一些問題真的很難,超出了成年人的回應能力。
When I wrote the reply, nothing to do with TSA, just general observations.

I just puzzled by model answers in whatever papers or examinations.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8 15:36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Thank you for your response.  The example stated in my previous DSE ( Chinese paper ) was related to essay evaluation instead of multiple choice.  The examiner still adopted the only one model answer to make judgments.  This makes me feel upset about Hong Kong education system.  There are problems for multiple choice examinations such as TOFEL Exam in US.  There were lots of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 who achieved high score ( over 600 marks ) in the exam and got USA universities' offer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fter getting to the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ies found them to be academic incompetent. Now TOFEL is not the critical factor to accept the overseas students.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7-28 17:08

linrongyao 發表於 17-7-28 15:36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Thank you for your response.  The example stated in my previous DSE ( Chinese  ...

考試要答model answer是中式教育的 弊病. 我見家姐(仔女讀B1)常要跟老師 爭拗 標準答案就覺得對教育很失望。也聽說國内在討論很多中國學生入讀美國名校,一半drop out. (國内朋友在國内看到的時事評論說的)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29 15:00

本人最近與英基學生補習, 發現考試評分標準應要鼓勵學生為主.  在答問題時, 就算不是標準答案, 如果考生有其論點, 亦應給予分數.  本人看到, 十分感慨.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29 15:22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7-28 17:08
考試要答model answer是中式教育的 弊病. 我見家姐(仔女讀B1)常要跟老師 爭拗 標準答案就覺得對教育很失望 ...

我覺得不少老師過份依賴 question bank and model answer ,較少用腦去思考題目及答案,是較懶及缺乏靈活性的表現!

政府及EDB 成日強調創意,第一步是否要除了標準答案,还接受另外答案及具創意的答案!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7-30 13:03

linrongyao 發表於 17-7-29 15:00
本人最近與英基學生補習, 發現考試評分標準應要鼓勵學生為主.  在答問題時, 就算不是標準答案, 如果考生有 ...


大家可以看看 IBDP 的 marking scheme,尤其文科,是沒有 "model answer" 的,只有一個 guideline 比 examination marker。學生是可以有自己的立場,總之,用文筆解釋到自己的思路就會得分。
DSE 明顯是抄 IBDP ,但在 marking scheme 上完全冇參考 IBDP 如果評分,
所謂死亡之卷,只是用 marking scheme 難為學生,反映不到真正實力。

作者: linrongyao    時間: 17-7-30 13:45

"大家可以看看 IBDP 的 marking scheme,尤其文科,是沒有 "model answer" 的,只有一個 guideline 比 examination marker。學生是可以有自己的立場,總之,用文筆解釋到自己的思路就會得分。DSE 明顯是抄 IBDP ,但在 marking scheme 上完全冇參考 IBDP 如果評分, 所謂死亡之卷,只是用 marking scheme 難為學生,反映不到真正實力。”

本人同意IBDP的計分方案。 我曾經與香港高級考試的一個改卷員討論。 他告訴我,他以前從考試問題中答案不斷扣分,最後得出負分的結果。 聽到他對教生的批評,我感覺很不高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30 19:03

nintendo 發表於 17-7-30 13:03
大家可以看看 IBDP 的 marking scheme,尤其文科,是沒有 "model answer" 的,只有一個 guideline 比 exa ...

IBDP 稱之為 rubric 。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7-30 19:42

ANChan59 發表於 17-7-29 15:22
我覺得不少老師過份依賴 question bank and model answer ,較少用腦去思考題目及答案,是較懶及缺乏靈活 ...

今期壹週刊有一篇報道值得一看, 香港天文學家郭新,做過理大港大理學院長。 以前讀培正。他說那時培正培養出不少華人科學界泰斗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哈佛數學教授蕭蔭堂和丘成桐 教是校友。他說,"我哋冇跟教育司署嘅課程呢個係第一件好事", 舊時的培正不以考試為教學目標,只管培養學生的學術氣氛,同學小息唔駛中出班房踢波抖氣,"大家都鍾意留喺班房用黑板計下數,傾下學嘢。"
" 香港學生其實能力好強, 但野心唔多"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31 08:48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7-30 19:42
今期壹週刊有一篇報道值得一看, 香港天文學家郭新,做過理大港大理學院長。 以前讀培正。他說那時培正培養 ...

利申:我不是紅藍兒女!

我的觀察是當年的教師,特別是私校,很多老師是臥虎藏龍,可能是大學教授,而非現正香港的情況!

小息計數,抽書也不是培正獨有,反而是同學之間的互動,踢足球也不錯。

我都記得中二時,因為成班同學喜歡個數學老師,一本厚厚的代數,兩個月內全班做完整本代數。老師於是教應用,及其他數學概念!可惜教了兩年,他要辭職回家族幫手生意!

幾年前,我在EK已經講,作為家長對教育局的政策是避之則吉,作為校長,特別是私校或直資,不太跟車太貼,就冇咁大鑊!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7-31 14:52

ANChan59 發表於 17-7-31 08:48
利申:我不是紅藍兒女!

我的觀察是當年的教師,特別是私校,很多老師是臥虎藏龍,可能是大學教授,而非 ...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7-31 14:53 編輯

所以教學模式好重要,能 啟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效益高好多。能遇到好的老師真是很幸運。一些學術問題經過討論思考,可以引申去更深層次,帶出更多問題去思考,如果以操練習對為本,好多時有錯覺做對答案以為就懂。
(強調不是說無需做任何練習, 而是不以操練習題為本)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7-31 15:10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7-31 14:52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7-31 14:53 編輯

所以教學模式好重要,能 啟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效益高好多 ...

我這些老餅,還記得當年中二中文作文,就一篇古文「戰城南」的中心思想有什麼看法。因為書商在課文分析中,一直講反戰的論點!所以全班都是講反戰的,我是全班唯一一個同學講戰爭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如果在今天的香港中學,好大機會離題,被DQ。當時的老師給我 甲等,評語是「言之成理」,鼓勵我繼續多角度思考!

他的鼓勵,令我以後傾向看問題多些角度,但亦可能帶出其他結果,對其他人的答案抱著不同的心態及角度!會得罪一些思想較狹隘的人!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8-1 10:36

ANChan59 發表於 17-7-31 15:10
我這些老餅,還記得當年中二中文作文,就一篇古文「戰城南」的中心思想有什麼看法。因為書商在課文分析中 ...

有智慧的老師見到學生有主見有 批判性思考能力其實會特別開心. 唔多唔少可見這學生將來.  老師這慧眼及鼓勵帶给你的自信比任何硬知識更重要,可見對你日後的影響也大。
以前有位中文老師用大半堂講佢旅遊经歷,津津樂道聽完的之後視野也廣闊了。以前基層小孩好少好像现在經常去旅行,父母只是基層,更加不懂教什麼學問,以前追求學問靠的真是好老師。(當然父母之愛是另一样野)
這一代父母相對學識高, 對子女教育負的责任也重,老師的角色也有所变化。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8-1 11:17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8-1 10:36
有智慧的老師見到學生有主見有 批判性思考能力其實會特別開心. 唔多唔少可見這學生將來.  老師這慧眼及鼓 ...

以前,我好喜歡聽老師講歷史故事及香港典故,小故事大道理,令我一生受用!

嗯,現今家長的水平是高好多,我們自己都要小心如何對待孩子老師!但有些真是缺乏經驗及同理心,亦有些到現在還有問候兒子的近況。整體來說,好的老師比例是多些。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