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從上而下的藝術往往會創造一些垃圾,例如朗誦比賽冠軍 [打印本頁]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1 15:42 標題: 從上而下的藝術往往會創造一些垃圾,例如朗誦比賽冠軍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2 19:18 編輯
蕭若元曾取得全港朗誦比賽冠軍
我的偶像,才子蕭若元在他的一個網台Youtube視頻中提到,他年少時曾奪得1967年全港朗誦比賽總冠軍。他在視頻裡說,當年的評審標準是合理的,所以他用一個自然的方式,一個正常心智的人聽到都覺得動聽的方式演譯而取得冠軍,是合理不過的。反觀今的評審標準產生的冠軍都是不知所謂的,這是香港的不幸。
蕭若元自小培養了出眾的朗誦風格,其後當過出色的亞視新聞報導員、新城電台烽煙節目主持、自己創辦的網台主持,令人讚嘆不已,fans眾多。但假若蕭公子用今天朗誦冠軍的方式報導新聞、主持烽煙節目、主持網台節目,又會是甚麼光景呢?
大家都很清楚,今天的朗誦比賽冠軍只能在朗誦比賽這個扭曲了的場合揚威,但絕對出不了大場面。用他們取得冠軍的方式報導新聞、主持烽煙節目、主持網台節目,甚或朗誦比賽以外的任何場合,只能出現一個結果:「笑大人個口」。
古語有云,「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曾經有一個楚國國君喜歡腰細的女郎,於是宮女們都積極節食減肥,以取悅大王。)」,既然用一種心智正常心智的人準會覺得毛管動的演譯方法才能夠取得冠軍,自然有大量家長、老師、莘莘學子花費大量時間去操練這種朗誦方法。
甚麼是從上而下的藝術?甚麼是從下而上的藝術?
相熟的網友都知道,小弟花了無數時間和心血去培養女兒成材。但近幾年開始有收成。
論對藝術的認識,我老早不如醉心繪畫的女兒。一次,她教曉我一個jargon:「從上而下的藝術」。開始不完全是女兒接受我的教導,有時她也會教導我了。
藝術主要是靠從下而上的,一件藝術品,或者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只要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慢慢地,這種藝術就會被大家接受為一種很有價值的藝術品、藝術表達形式。
但有少數例外,一件藝術品、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的大行其道,可以是心智正常的人覺得很糟糕,但經過一群非常有影響力的人鼓吹後,大家都會覺得今是而昨非,從前覺得糟糕的觀點是錯的,很有價值才對。
自古以來,形容美女、美男都是「唇紅齒白」。道理很簡單,齒白紅唇像徵著健康體魄,經過漫長的演化,人類自然覺得「齒白紅唇」漂亮。這種審美標準,是從下而上的,是普羅都覺得紅唇漂亮,漸漸發展為塗紅唇。
大概二十多年前,當時炙手可熱的梅豔芳偏偏反其道而行,塗上黑色唇膏,掀起了fans們一陣跟風熱潮。對正常心智的人來說,黑色口唇其實一點也不漂亮,但只要有一個有影響力的偶像人鼓吹,就有些人覺得漂亮,值得效法。
當年,阿梅塗黑唇只持續了一段很短的時間,所以不久這種熱潮就馬上退卻了。但假若,阿梅持續地塗黑唇;又假若有富豪出重金鼓吹,每年搞一個最漂亮黑唇獎,冠軍獎金是一千萬,大家覺得黑色口唇膏的發展又會如何?
陳寶珠現象
像我一樣的老餅都知道,在六十年代,陳寶珠的風頭是一時無兩的。「陳寶珠落車喇!」是當時一個很著名的sound bite。她是一個很成功的演員,但歌喉則不散恭維了。然而,她所灌錄的黑膠唱片,卻能賣過滿堂紅。何解?她唱的歌,對fans來說,動不動聽不打緊,只要是心愛偶像所唱的,都是繞樑三日的好歌!
不少缺乏藝術價值的藝術品都會有很多人真心地喜愛。只要是陳寶珠唱的歌、梅豔芳塗的黑唇膏!
誰令超人風靡全球?
上世紀美國的大蕭條時,有一個窮畫家,創造了一個Character,見到別人有危難時,就躲進電話亭,除去眼鏡,換過上衣,將底褲當作面褲穿,面褲當作底褲穿就去救人。他把手稿連同Character的擁有權一拼賣了給發行商。後來,這個Character在發行商的marketing下成為家傳戶曉的超人,給發行商帶來大量的收益。
由於超人的版權擁有人是發行商,所以無論賺多少錢,原作者都無法分一杯羹。結果,他和發行商對薄公堂,但敗訴。
他覺得超人之所以成功,主要靠他創作的Character特別有價值,誰人發行都會大行其道。於是,他日後創造過很多的Characters,但很可惜,沒有那間發行商的marketing下,無一成功,他最後鬱鬱而終。
這故事可以見到,強大的marketing可以使平凡的藝術品變得不平凡。
只要投入金山銀海,油污也可以是上佳的藝術品
每隔若干年,世界都會有嚴重原油漏油事件。這些原油多都會漂到海岸邊,污染著海岸、沙灘。
白色的清潔沙灘,被黑沉沉的原油污染著,正常心智的人都會覺得是難看。不過,假如有一個超級富豪,發了神經,掏腰包去推廣「原油揉合沙灘美學」,將原油在沙灘上組成的pattern,拍了照,定性為美麗「沙龍」,去開攝影展。另外,每年都搞一個全球性的「原油揉合沙灘美學沙龍大賽」,冠軍一千萬美元、亞軍五百萬、季軍三百萬,優異獎五十名,每人五十萬。我相信,世界上就會有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產生,就會有不少人,真心覺得有些地方的沙灘油污美不勝收,在旁邊觀賞簡直是心曠神怡。
基於對人性的了解,我相信,強大的marketing可以將不少人訓練到打從心底裡喜歡上一些原本毫無藝術價值的東西。
繪畫界
剛出來做事不久,一次午飯時,上師和我閒聊,說:「我少年時曾經想當畫家,但因為我家境不是富有,不能為我大肆宣傳,能成名的機會很渺茫,所以放棄這個念頭。其實,基本上所有的名畫家都是靠強大的marketing才能成功的,窮人最好不要希望成為畫家。」
有幾個很有趣的例子:
1. 梵谷
網上的資料:「決志成為一個畫家以後,梵谷從未有過收入,生活都靠弟弟西奧接濟,只在過世前四個月,才以四百法郎賣出一幅畫,還是西奧幫他賣的。西奧長期地支助梵谷,照顧他、鼓勵他。兄弟之情,令人感動。若非西奧,梵谷可能早餓死了。」
梵谷在生時,畫壇大佬們將之定性為無價值,他的畫不值錢。他死後,經過商家們的marketing後,有很多從前真心覺得梵谷的畫沒有甚麼價值的畫評家,開始真心覺得他的畫非常有價值。經過marketing之後,所有畫壇大佬都將梵谷的畫定性為價值連城,畫壇再也容不下反對聲音了,批評梵谷的大概沒有好下場。
2. 米勒
梵谷很不幸,死前從未享受過自己日後價值連城的畫的經濟好處。另外一個法國畫家米勒的運氣比他好一點。
從我這個門藝術外漢看來,米勒的畫是寫實的,是很有美感的。我相信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會覺得他的畫相當有美感,最少,我不相信有人覺得他的畫很難看。當然,我不認為他的畫、或者任何一個畫家的畫可以價值連城。
米勒壯年時,他的品被畫壇大佬們定性為「沒有甚麼價值」,所以他的畫賣不了多少錢,只能過一個很窮困的生活。但到晚年時,他的畫突然被大佬們重新審定為價值連城,畫壇再也容不下反對聲音,於是他的畫突然變得非常值錢,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3. 畢家索
畢家索是畫壇中的幸運兒。他的畫不需要等到老年,甚至死去才值錢。
他的畫是典型的「從上而下的藝術」。
學素描時,導師偶爾會這樣說:「繪畫的原則是……..但畢家索的畫是例外。」繪畫為甚麼會有原則?因為人有與生俱來的審美眼光,這些繪畫原則就是順應著人的本能而發展出來的。但畢家索的畫卻與人的本能相違背,所以一個正常心智的人,如果未經歷過marketing的洗腦,未經歷過畫壇大佬們的論述前,絕難憑天賦的審美眼光覺得畢家索的畫非常漂亮。
當所有畫壇大佬們都評定畢家索的畫非常有價值,經過marketing的洗體後,自然有不少人打從心底裡喜歡上畢家索的畫。但畢家索的畫始終違反人性,如果拿幾張畢家索不那麼出名的畫,說是一個非畫家eviepa繪畫的,在全世界隨機抽一萬人去問這幾張畫好不好看,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回答:「非常差勁。」
朗誦比賽:一種從上而下的藝術形式
1967年時,朗誦比賽的評審標準是以人的先天喜好為依歸,是從下而上的藝術形式,所以冠軍蕭若元的演譯,不需要經過marketing的洗禮,不需經過朗誦大佬的定性,所以一個正常心智的人聽了總會覺得順耳,很難想像這種演譯會有人覺得毛管動。
近年的朗誦比賽的評審標準並以人的先天喜好為依歸,只是朗誦大佬說了算,是從下而上的藝術形式,完全違反人與生俱來的審美標準,縱然能夠將小部分人洗腦,然而,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朗誦比賽冠軍的演譯,只會令人毛管動,只是一個鬧劇。
費盡心血去迎合朗誦評判,拿了個朗誦比賽冠軍,只能在朗誦比賽這個小圈子裡拿個將盃自high,完全不能在朗誦比賽以外的任何場合派上用場。
憑這種違反人性的演譯,憑這種完全和生活脫節的訓練,能夠孕育出蕭若元這個public speaking專家嗎?
結語:一個從上而下的藝術形式的極致
我不是說所有從上而下的藝術都是糟透,我只是相信,從下而上的藝術是經得起考
驗,糟不到那裡。但從上而下的藝術,有時可能出現好東西,但有時卻會出現一些糟透了的藝術品、藝術形式。
以下的故事,雖然是虛構,但卻可以好好地展視出從上而下藝術標準的荒謬:
一個國王,量身訂造了一套衣服,一套正常心智的人都會覺得是糟透了的衣服。這套衣服卻在把持著美醜標準的大佬們宣傳為非常漂亮的衣服。
當國王出巡穿著這套衣服時,人民們雖然心裡都覺得糟透了,但都在專家把持著的標準下低頭,紛紛讚賞這套衣服。
不過,一個小孩卻說:「為何國王沒有穿衣服?」
作者: Wonderlady 時間: 17-6-11 18:25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eviepa+於+17-6-11+16:21+編輯
原帖由 eviepa 於 17-06-11 發表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1 16:21 編輯
蕭若元曾取得全港朗誦比賽冠軍


作者: October. 時間: 17-6-11 21:51
我都受不了那些誇張、有點兒歇斯底里既朗誦風格,有d家長送仔女學朗誦,目的可能係訓練膽量、增強自信以及學習咬字清晰,至於有幾多家長係真正欣賞朗誦風格既,就真係唔知。
作者: akys 時間: 17-6-12 00:28
聽到真係毛管戙,好彩有其他人有相同感受。
作者: Lingfung813 時間: 17-6-12 08:13
Well said 
作者: babyhelen87 時間: 17-6-12 09:11 標題: 回覆樓主
極不喜歡非常誇張嘅朗誦風格,用係小朋友身上更加做作。
不過篇文所講藝術係由下而上我又唔係全部同意。

作者: HaYi 時間: 17-6-12 14:49
朗誦比賽我個只參加過普通話及英文的朗誦,
普通語的感覺如樓主形容是誇張到似內地80年代的小朋友指定表演模式的才會取獎, 主要是評判都是有標準受訓的PTH 老師, 不少師訓是如此, 主要是評分是字正腔圓, 感情誇張才行.
但英文的相對不同, 評判可能多是戲劇表現專業, 感覺相對較要求情感流露. 上年P5男童英詩, 我覺得是數年來好有要求的一首.
其實除了數學比賽是客觀, 有標準答案外, 要在不同的"人文"比賽取得高分, 相信參加者都會了解要迎合評判口味, 不止朗誦, 其它的如繪畫作文都是. 參加者未必不明白, 但正如樓上一貼所說, 此類比賽可以訓練到其它更有用的素質, 報名的同學老師付出時間去預備, 絕不是如樓主命題中的一刀切, 愚民起哄, marketing 主導的, 產生垃圾的比賽.
(利申, 參加左數年從未取得3甲, 自知有其它弱點, 改善中, 但上中學前會繼續參加)
作者: cmchang0927 時間: 17-6-12 15:19
回覆 HaYi 的帖子
我也有同感
我兩個仔女也有參加, 阿女小ㄧ至小六,阿仔小ㄧ至小五,兩個也有跟去睇。
英文太誇張係多數唔ok的,着重感情發音多。
普通話要動作誇張和大聲演譯。
廣東話就玩得最多因為自己在家背完已可以去,誇張不是取勝之道,多餘動作也不需要,聲線響,明白文中意思而把感情表達出來配合眼神已很ok了。
朗誦對我仔有一個得益(女冇因為感情理解力不高),他讀ㄧ篇文章很快便捉到感覺,對閲解有幫助。所以平時參加朗誦比賽他拿住張紙讀第ㄧ次已有七成感情,我只提ㄧ些建議和背熟就可參賽了。他的風格並不是上文的造作,反而是十分真摰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2 19:16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2 20:22 編輯
我找到蕭若元的視頻了,大家可以看看視頻內近年朗誦比賽冠軍是的演譯是否自然?是否我們可以憑藉與生俱來的審美標準就能欣賞這個冠軍?這樣的演譯,除了在朗誦比賽拿個冠軍外,會有甚麼場合用得著?這樣的訓練,能培養出蕭若元的public speaking能力嗎?
(我的記憶錯了,蕭若元是1967年的冠軍)
《蕭生係1967年全港朗誦比賽總冠軍〈蕭遙遊〉2014-01-06 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DYJeYkNRA
這是一場活劇,完全是大佬說了算的結果。
看看這視頻,看看有真知焯見的人怎樣評價現今的評審標準吧。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2 20:25
回覆 HaYi 的帖子
//(利申, 參加左數年從未取得3甲, 自知有其它弱點, 改善中, 但上中學前會繼續參加)//
想拿冠軍,不妨效法一下蕭若元視頻中朗誦冠軍的演譯方法。
作者: 1998Ruby1998 時間: 17-6-12 20:36
所以我唔鍾意參加 d 咩表演比賽。以前學琴,個老師叫我參加,每次練習都要我左搖右擺咁扮到上身咁,我彈琴係好集中,唔鍾意搖來搖去。合唱團比賽又係咁,搖來搖去,面目誇張,我覺得好唔舒服。
作者: judy 時間: 17-6-13 10:47
所以我唔鍾意參加 d 咩表演比賽。以前學琴,個老師叫我參加,每次練習都要我左搖右擺咁扮到上身咁,我彈琴係好集中,唔鍾意搖來搖去。合唱團比賽又係咁,搖來搖去,面目誇張,我覺得好唔舒服。
邊度係哎?
朗頌唔識,彈琴和合唱斷估唔會專登搖來搖去,面目誇張。
作者: 1998Ruby1998 時間: 17-6-13 11:27
回覆 judy 的帖子
彈琴果陣要搖動身體(特別係頭)去表達自己陶醉。我如果係陶醉的話,我會硬著身子,專心望著琴鍵,唔想郁嚟郁去。不過動作唔算好大,所以我唔會非常抗拒,不過次次個老師都係我一路彈琴一路搖我個人,搞到我唔舒服成日「卡」。
合唱團就一定要搖來搖去(中學就少好多),有時候又要揮手,唱唔同段落就要唔同陣形,如果首歌係開心嘅話,個音樂老師一定要我地四萬咁口笑,差少少就係北韓兒童表演。我比較鍾意用聲線,唔想有咁多動作。
作者: judy 時間: 17-6-13 11:31
彈琴果陣要搖動身體(特別係頭)去表達自己陶醉。我如果係陶醉的話,我會硬著身子,專心望著琴鍵,唔想郁嚟郁去。不過動作唔算好大,所以我唔會非常抗拒,不過次次個老師都係我一路彈琴一路搖我個人,搞到我唔舒服成日「卡」。
合唱團就一定要搖來搖去(中學就少好多),有時候又要揮手,唱唔同段落就要唔同陣形,如果首歌係開心嘅話,個音樂老師一定要我地四萬咁口笑,差少少就係北韓兒童表演。我比較鍾意用聲線,唔想有咁多動作。
唔信!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7-6-13 17:15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7-6-13 17:19 編輯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言猶在耳,故態復萌。
溫故知新...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8521&page=1
作者: birdbird 時間: 17-6-13 19:01
judy 發表於 17-6-13 11:31 
唔信!
你睇下 朗郎 / 李雲迪 點彈琴, 就覺得之前果個會員講的彈琴要搖個身 係真有其事.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3 22:35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3 22:36 編輯
年前Judy 對現今朗誦比賽判標準的看法:
======================================================
咩叫藝術,以我粗淺嘅理解,藝術應是表達美,何謂美?咁多年来,我覺得最好嘅定義是"應該係咁樣、或應該似咁樣"。例如,我們說某某好靚,我地嘅意識里,應該有"人應係咁樣先叫靚"嘅意思。當然,對某一方面越了解,欣實力越強。
我自小睇大戲,對歌戲、話戲、舞蹈、流行典、古典音樂、繪畫、書法等等都愛看(大致分辦得好與壞、但分辨不出好與更好)。但朗頌呢樣嘢,自細到大都唔識,唔明點解要咁扮嘢,欣賞唔出佢嘅美感。曾在香港早晨見到大師级表演,聲線确渾厚,佢背嗰首詩我識,但佢真係帶動唔到我去欣賞首詩,我不覺其美。
我知最近好多人談論這個小朋友,但我死都唔會click入去啦。
看羽毛球比賽,我地會不時聽到:呢球好靚啊....點解靚?因為無論姿勢、力水、角度、意識....都達到模範水平,我地平時打波,都以此為目標。
我們論某某唱得好聽,我地平時唱歌時,是自自然然地學着咁唱。
但朗誦呢樣嘢?我依家每日都會讀書俾阿仔聽(睡前),我會富於感情地讀,但我唔會好象依家嘅朗讀法咁讀。
====================================================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3 22:36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3 22:36 編輯
為甚麼大陸會淪落至此?
《河南駐馬店車禍無人救 見道德淪亡〈蕭若元:最新蕭析〉2017-06-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vepVehOpM
在這視頻內,有一條片,內有一個女人在鬧市中被汽車撞倒,汽車不顧而去,眾路人對此視若無睹,分幾鐘內大家都直行直過,經過的汽車都只是小心地繞過躺在地上的傷者繼續前行而已。
為何大陸會淪落至此?
在大陸,法庭的判決往往是傾向受傷者的,無論汽車司機、見義勇為幫人的人,都很容易被傷者誣告,後果可以非常嚴重。久而久之,救人就很容是惹禍上身,大家都習慣見死不救了。
問題的關鍵是執法者及判案者採取的荒謬標準,只要大家夠膽評擊有關當局,迫使它們修改執法及評判標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但這是一個一黨專政的國度,膽敢以為自己真理在我手而去大力批評政府的話,隨時可以人間蒸發,或者扣留期間被自殺。
沒有人夠膽大聲批評政府之下,案冤就會經常發生,於是,大家就寧可視而不見了。
一個地方,如果長期存在著不公義都沒有人夠膽譴責,人人都明哲保身的話,這只會是個沒有希望的地方。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3 22:37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4 00:34 編輯
國王的新衣為何這麼繪炙人口?
這個寓言,明顯是虛構,但卻大受觀迎。何解?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故事好好地道出人性的軟弱一面,所以大家都很有共鳴。
先講講繪畫界的陋習。
有一次和女兒繪畫導師閒聊,他說:「我在星加坡居住時偶爾會寫一下藝評,但我總會避免寫一些和繪畫界大佬們意見相左的東西。有很多時候我都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但藝壇是被他們把持著的,當有人夠膽批評大佬們時,就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令到批評者很難受,於是自動收聲。其實這樣的事,普遍存在藝術界。」
於是,當梵谷在生,畫壇大佬認定他的畫沒有甚麼藝術價值時,你夠膽力排眾議,你就會被大家嘲笑;當梵谷死去後,畫壇大佬認定他的畫很有藝術價值時你夠膽批評他的畫沒有觀賞價值時你就有好看的。
近年來朗誦比賽的標準不像話兒,有很多人都不滿。從朗誦理論層面看,蕭若元、Henry在視頻上,judy在文章上對評審標準的鞭撻的道理是壓倒性的,對評審標準有好感的人很難招架。
從人數層面上看,從我的朋友、我女兒的同學反對這種標準的數量來看,甚至年前的群情洶湧,都直指一個事實:非常多人不滿近年來的朗誦評審標準。
我出了這文之後
Wonderlady用微笑來表態
October 我都受不了那些誇張、有點兒歇斯底里既朗誦風格
Akys 聽到真係毛管戙,好彩有其他人有相同感受。
Lingfung813 Well said
Babyhelen87 極不喜歡非常誇張嘅朗誦風格,用係小朋友身上更加做作。
既然這麼多人對近年來的朗誦評審標準非常厭惡,但為何沒有人會提出反對呢?這就和《國王的新衣》裡的群眾相似。在《國王的新衣》中,對把持著美醜標準的人是敬畏的,大佬們說東邊好,他們就不敢反對,因為鎗打出頭鳥,第一個敢和大佬們對著幹的人後果可以很嚴重。在故事中,終於有一個不知死字怎麼寫的孩子講出心裡話,之後,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就陸續講出真感受了。
EK沒有稚子,只有一個不不知死字怎麼寫的eviepa肯講出大家心裡所想。講出後,Wonderlady, October, akys, Lingfung813, Babyhelen87…….。
如果沒有人帶頭去反對不像話的評審標準,真正具有高超朗誦能力的香港學生永遠無法取得冠軍,朗誦訓練永遠不能好好地培養朗誦人才。這是否香港之福?
如果一個地方,大佬無論講甚麼,大家都照單全收,沒有異議,這地方不會有甚麼的進步。
如果一個地方,缺乏一些冒著危險也要講出大家埋藏在心中的話的人,這個地方將會淪落到甚麼地步?會不會有一天可以和大陸接軌,大家都習慣見死不救呢?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7-6-14 01:32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7-6-14 09:28 編輯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你講咗咁長,又嚟幾篇。 唔怪得你小學已自稱博覽群書,近代少見。
除蕭若元,幾十年前唔知另一名嘴黃毓民又冇攞獎。 幾大名畫家,陳寶珠,皇帝的新衣,一些故事,幾個回文,咁你這幾篇打擊文章,用心比較有力。
我對朗誦不認識,見你花咁大心機去批評得獎者為垃圾,志高意大,又發文於此,小學雜談,志不應此。 努力過都被批評,如個地球依你去轉,評審更佳,又如何呢,唔通垃圾變黃金?
朗誦只不過一比賽項目,提倡學生朗讀文章詩詞歌賦,你當佢藝術,都唔好去到意大利女高音層次。
作者: judy 時間: 17-6-14 09:18
你睇下 朗郎 / 李雲迪 點彈琴, 就覺得之前果個會員講的彈琴要搖個身 係真有其事.
呢啲係風格,你鍾唔鍾意是另一回事,但的确好聽。
弹琴或合唱,並未出現要專登搖頭摆腦去扮嘢嘅現象。
作者: HaYi 時間: 17-6-14 11:57
eviepa 發表於 17-6-12 20:25 
回覆 HaYi 的帖子
//(利申, 參加左數年從未取得3甲, 自知有其它弱點, 改善中, 但上中學前會繼續參加)//
我冇興趣同能力參加廣東話比賽
作者: ABC-DAD 時間: 17-6-14 12:14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7-1 09:39 編輯
https://youtu.be/F9Kxl8ohZFs
https://youtu.be/dJvVjiZyaFo
看看上面兩種不同演釋,表達出不同感動。至於學生比賽嘛,我鼓勵一種態度:就觀摩長見識而已
睇下多啲不同演繹,可以豐富欣賞嘅空間,個人品味,喜歡與否,隨便,博物館也有不同風格展品,藝術品味方面,怡情養性有之,輕描淡寫有之,嘩眾取寵而不自覺有之,不拘一格,不落俗套。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17 21:53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7 22:13 編輯
學習大眾都不喜歡的抽象畫或朗誦,會否培養出高強的繪畫,朗誦能力?
抽象畫的遺害
有些抽象畫,如畢家索的作品非常值錢。但大家都知道,除了一小撮人受過特別訓練的人外,大眾心裡都覺得這種畫不好看。原因是這種畫並非以人類漫長演化過程培養出的審美標的基礎建立起來的,而是從上而下是畫壇大佬說了算的情況下出現的。
讀大學時,有一個project,幾個同班同學一起做。當中大凡牽涉到繪畫部分的,一律由我操刀,因為組員裡只有我受過基本的繪畫訓練。沒想到,我這丁點兒的繪畫訓練,卻對下一代的繪畫能力有非常大的影響。
有一個組員,女兒比我女兒小兩歲,和我女兒一樣,都很喜歡繪畫,都是從小接受繪畫訓練,都決心要在文憑試考好視覺藝術這一科。
這女孩讀中三時,我曾和她閒聊,聊到學習繪畫的問題。她對我說,她正在學抽象畫。我頓時顎了然,心裡面有點憤怒:誤人子弟,莫過於此!
當時,我馬上和她分析形勢,說:「初中要做的事是訓練繪畫基礎:要畫東西畫得像,要有能力表達立體感、質感、量感。當這些基礎都不甚了了前就學習抽象畫不會有好結果,因為學習抽象畫對繪畫的根基幫助甚微。就算是畢家索,他都在未創作抽象畫前,寫實畫的工夫已經非常扎實。沒有高強的繪畫根基,讀視藝會很吃力。」
言者諄諄,我盡了一個長輩的責任去提點,聽不聽卻只是人家的事。
當時,我女兒讀中五,視藝科已經是全級的一姐。當時我寫了:
《繪畫的基礎—鉛筆素描 》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72905
到這個女孩讀中五時,她在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都不能把視藝讀好後,決定退選這科。她班主任知道後形容為「迷途知返」。
幸好,她去年文憑試考得很好,入了港大,錯誤的繪畫教育害她不死。謝天謝地。不過,兒時的夢想也就泡湯了。
學習一些群眾都不愛看的繪畫技巧,有甚麼用?
學習朗誦有何用?
內地有一個Talk Show叫《罗辑思维》,內容不是講邏輯,而是講很多學術味道很重的話題。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Talk Show,賺錢能力很高,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媒體。
《罗辑思维 100 武器的进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ML6beLMuc
《罗辑思维》主持人是羅振宇(羅胖),他是整個團隊的核心。他的收視,一向很高。但去年他兒子出生時請了一段時間的大假。期間分別由多個人去暫代,雖然講稿都是那班人寫,但沒有羅胖的生動講述,整個節目好像喪失了靈魂一樣,完全走了樣。可見朗誦/演講技巧的重要性。
高明的朗誦/演講/報導人很重要,因此很值錢。我們從羅胖的演譯可以見到,他無論聲調、語氣、表情、姿勢都是恰如其份:三分感情用三分的力度去演譯,毫不矯飾,聽下去流暢、自然,富有吸引力。他講述的內容不是每個人都感興趣,但就算是沒有興趣的人,聽他的演譯也不會感到他的表達形式討厭,不會覺得毛管戙。
現今香港廣東話朗誦比賽冠軍,一般都是將感情無限誇大,三分感情用十分力度去表達,死了一條金魚像是死老豆一樣。無論聲調、語氣、表情、姿勢無不如此。這樣的演譯,怎能博得大眾的共鳴?這樣的訓練,怎能訓練出羅胖恰如其份的演譯?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7-6-18 23:54
引用網友以前的一段回文.....
「.......
有人說如果花時間在別的事情上又如何如何........對不起!真的是個不懂計算的人,如何如何,有關係嗎?
有人說對妻女要求低,生活更美滿,女兒更出色,..............如果方向正確,對別的孩子的表現形式,寬厚一點,對藝術創作,包容一點,想是很好吧!!!
這些不是道德高岸的話,而是簡單的修養而已。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7-6-19 00:42
其實我想回應「點評」,惜字數過多,只留空白。
幾天才搵倒些例證文章,是否黔驢技窮。 你咁作文式去討論,如何致勝? 你首篇文章作出結論,應該自我信心早已滿瀉,再繼續數篇文章,是否狗尾續貂。
你常用自己的情況,去各自回應人講的實理。半世紀前的可以作冠軍參考丶你相遇於大廈平台的女同學,短暫相識之下可作學習榜樣。唔怪得你如風水先生一樣,經常對不同學子評頭品足!對中學老師又話佢垃圾及.....,自稱博覽群書丶多讀之人,用詞如此,實覺悲哀!
以上都是你的習慣,以前每種論題,屢見不鮮,失敗成例。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19 11:37
本帖最後由 little_yolky 於 17-6-19 11:38 編輯
judy 發表於 17-6-14 09:18 
呢啲係風格,你鍾唔鍾意是另一回事,但的确好聽。
弹琴或合唱,並未出現要專登搖頭摆腦去扮嘢嘅現象。
我阿細學咗琴三四個月, 佢平時練習時, 見佢真係會無端端搖頭擺腦, 我諗佢真係發自內心好享受, 好陶醉。
阿大學咗幾年, 次次練琴都係好似1998Ruby咁講, 坐到成舊木頭咁, 我諗佢學琴係為咗交差。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19 12:09
本帖最後由 little_yolky 於 17-6-19 12:13 編輯
HaYi 發表於 17-6-12 14:49 
朗誦比賽我個只參加過普通話及英文的朗誦,
普通語的感覺如樓主形容是誇張到似內地80年代的小朋友指定表演 ...
都唔可以話人文比賽唔客觀既。我以前都係有你既諗法, 不過, 自從我一邊pak panadol, 一邊聽咗幾年阿女唱粵曲(if你同意粵曲係一種藝術), 我漸漸分到好壞喇。
阿大係校際音樂既既常客, 佢都參加咗三年, 明顯地, 原來評判都唔係主觀既, 我今年嘗試print out個名單出嚟, 一邊聽, 一邊自己俾分, 我tip中咗冠亞季軍, 原來真係幾明顯既。
不過, 校際音樂節就如同升中大抽奬, 只要報名就可以參加, 各參賽者水平分野當然比較明顯。月初, 阿女去參加另一個全港比賽。本來我信心滿滿, 初賽時阿女居然第一粒音無端端痰上頸, 我嬲到想即刻衝上台打佢一身。
因為要等埋青年組初賽至公布入圍名單, 仲有粒幾兩粒鐘, 我諗住決賽無望, 唔好浪費時間想先走, 但唔知點解阿女堅持要留到最後。等呀等, 終於公布名單。又唔知點解, 阿女居然入咗圍, 我好驚訝但佢個樣又唔係好驚喜, 好似理所當然咁。
到決賽有5名參賽者, 分冠亞季及兩個優異奬。我哋既目標係爭季望亞。因為其中一個參賽者真係好勁(我覺得), 阿女仲靜雞雞比賽果朝去老師度操多次, 仲要之前一日重金請咗平時表演位師傅同佢練現場音樂。老師之前教咗佢一招絕地拉腔法(唔知咩D氣上到印堂, D聲响空中轉下轉下, 反正只有佢兩個知係乜)。
到阿女唱了。我幫佢設計咗一個黛玉造型, 一出場, 台下婆婆 "嘩嘩" 聲。一切順利, 點知...........無端端有兩個字甩咀!!!台下一片 "唉吔" 可惜聲。我真係嬲到爆炸, 响D咁大型既比賽佢居然走嚟甩咀, 首歌唱過幾百次都無甩過, 比賽甩咀!!!今次輪到C6話想走, 但因為優異都有奬狀, 同埋人質被keep响後台, 所以唔走得。
到頒奬了, 阿女居然又攞到奬!仲要係亞軍。季軍無甩漏啊, 而且經驗好好, 為什麼阿女有亞軍? 因為唔似校際比賽, 呢個比賽有五個評判, 所以道理上應該比較公平。我知道阿女唱得好好, 其他參賽者既優點缺點基本上我都聽得出來, 但是, 去到細微既地方, 好似我呢D平凡人就無辦法了, 真係要專業人士先做得到。這些標準一定是上而下的, 因為係最高標準。藝術太多範疇了, 我們真係要好好學習學習。
作者: MrBeast 時間: 17-6-19 12:30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7-6-19 12:09 
都唔可以話人文比賽唔客觀既。我以前都係有你既諗法, 不過, 自從我一邊pak panadol, 一邊聽咗幾年阿女唱粵 ...
九歲版celine 都 甩咀la , eason chan 夠忘記歌詞,最重要係冇放棄執返,值得讚下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19 12:37
MrBeast 發表於 17-6-19 12:30 
九歲版celine 都 甩咀la , eason chan 夠忘記歌詞,最重要係冇放棄執返,值得讚下 ...
咁都讚? C6嬲到想叫佢退休。
作者: HaYi 時間: 17-6-19 19:46
粵曲是係一種人文藝術, 我不懂粵劇, 但亦知道有標準的手勢步伐不錯字之類, 所以同意人文藝術基本上在基礎評分上仍需先過客觀標準, 但在勝負比較的層面一定是以評判喜好出發, ab 在基本分相同,
A>b取了獎, 如何分高下? 可能妳女的演出(計埋生動同造型...)真比較合符評判的理想呢.
我比較介意的是樓主幾個論點, 可能樓主的重點是想帶出現今朗誦比賽的評判標準不要得, 號召大家破舊立新 (或是回復傳統), 齊齊反對,
我其實亦是讚成一般的普通話朗誦評判準則在我等平常人眼中流於誇張 (粵語是否相同我沒有經驗), 但我不肯定此類誇張是表演形式的一種正常要求定是評判經年累積而成的 "不合理準則", 而且專業的角度同大眾的接受度可能真是兩碼事, 并不是我等常人用幾個例子就可以判斷的, 所以是不是要反對現今的習慣標準, 我暫無意見.
但我清楚知道參與了現在的比賽的朋友, 雖未必全盤接受比賽準則, 無論結果如何, 仍抱住學懂多些其它益處 (如不怯場等) , 作了不同程度的付出, 參加此類比賽點都不可稱為造成垃圾吧.
作者: 無知人 時間: 17-6-20 08:56
本帖最後由 無知人 於 17-6-20 08:57 編輯
eviepa 發表於 17-6-11 15:42 
蕭若元曾取得全港朗誦比賽冠軍
我的偶像,才子蕭若元在他的一個網台Youtube視頻中提到,他年少時曾奪得196 ...
大幅度擰頭、面部肌肉跨張地抽搐
、除了噁心、扭曲仲有乜形容呢 ?
樓主太勇了,利申者一定不放過你。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20 10:30
HaYi 發表於 17-6-19 19:46 
粵曲是係一種人文藝術, 我不懂粵劇, 但亦知道有標準的手勢步伐不錯字之類, 所以同意人文藝術基本上在基礎 ...
是的啊, 朗誦真的是..........很奇怪的標準。不過, 比賽前都要練足幾個月, 是不是參賽者為的是要乎合評判的喜好而練習呢? 我不知道, 但我只知道小朋友練習得很努力。而且, 比賽又真係獲益的。
話說一般校際音樂節粵曲組都只係考唱一門。阿女小二果年, 首曲有唸一句, 九成參賽者(包括阿女)都以正常速度唸出口白。到評判發言時, 原來粵曲口白要講得慢, 不可太快用正常速度, 要配合背景音樂(當時大部份參賽者都唸完口白企响度等背景音樂完)。自此我就明白粵曲口白要講慢D, 每次比賽/表演前都响虎度門提阿女:慢D, 慢D, 再慢D...........
作者: HaYi 時間: 17-6-20 10:44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7-6-20 10:30 
是的啊, 朗誦真的是..........很奇怪的標準。不過, 比賽前都要練足幾個月, 是不是參賽者為的是要乎合評判的 ...
所以粵曲是比流行曲更專門的藝術, 如我是一般人不懂可能會覺得speed 太慢, 但專業有佢地的要求, 參加比賽的人一定是明白了接受了基本要求才會進場比賽.
參加此類比賽, 事前操練為取獎的心態肯定有, 但取獎未必是唯一目標, 而且肯為了完全迎合評選標準而扭曲誇張個人表演的人真正有幾多, 相信不至於大多數吧.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20 10:51
HaYi 發表於 17-6-20 10:44 
所以粵曲是比流行曲更專門的藝術, 如我是一般人不懂可能會覺得speed 太慢, 但專業有佢地的要求, 參加比賽的 ...
好似話, 朗誦.............真係要咁的..........唔係會失好多分..................
作者: HaYi 時間: 17-6-20 12:38
Pth獨涌較多,英文獨同英普集涌少_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7-6-20 13:36
現代( 重點是現代)普通話朗誦跟英文朗誦最大的分別是他們來自兩個絶大不同的文化系統 曾經彼此非常接近 但一個被催毀再被建立 一個延綿流長 去蕪存菁
如果有幸聽到民初徐志摩的吟哦 現今的評審能有一席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20 16:06
HaYi 發表於 17-6-20 12:38 
Pth獨涌較多,英文獨同英普集涌少_
不過, 無論如何, 朗誦相比較運動同音樂, 又係比較有機會攞到校際奬既項目嚟。所以年年朗誦節都好多人參加。
作者: HaYi 時間: 17-6-20 20:54
係呵, 我個都參加左好多年英廣, 仲有獨唱鋼琴都幾年, 其實都同你一樣知道大約本場次邊個會win (勁人在另一場就冇計). 所以評判都是有跡可循 (support or not 另計)
今年英詩我場的冠軍都是同學仔兼好友, 仲是阿媽教不經老師, 真是非常為佢開心, 通常我個都會同第3名的差一分的距離, 冇, 佢有D野做唔到我的要求, 有D野做不到評判的心水, 但overall 都學到好多. 下年小學最後一年參加啦, 也許要請個老師教下.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21 15:05
Honestly, 我兩種都唔鐘意。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7-6-21 15:08
1998Ruby1998 發表於 17-6-13 11:27 
回覆 judy 的帖子
彈琴果陣要搖動身體(特別係頭)去表達自己陶醉。我如果係陶醉的話,我會硬著身子,專心 ...
但係首歌開心.........就當然要笑住嚟唱...........唔通木口木面咩.............
作者: domoguse 時間: 17-6-22 09:47
回覆 birdbird 的帖子
其實彈琴身體郁動係正常,亦係技巧一種彈琴唔止係手指郁架,特別係音域廣及彈8度/Chord時
不過當然睇動作係咪自然啦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27 23:25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27 23:26 編輯
兩個朗誦者所表演的,都讓人一種不自然的感覺。為甚麼不自然?因為他們搞不清甚麼叫朗誦,甚麼叫演戲。
兩個朗誦者七情上面,聲調誇張,像是演出一套戲,自己飾演李白,因此有這種表現。但朗誦、報導、旁述等,正常心智的人會覺得甚麼的演譯才是自然流暢呢?以下先一個例子:
一個記者趕到一個車禍現場,見到一個女子對著一具屍體,記者問她,她哭得呼天搶地的說:「我老公俾車撞死,我好傷心呀!」大家都覺得她表現出來的感情很自然。
另外又有一個記者,訪問一個路人甲,他說:「呢個女人俾車撞死,佢好傷心呀!」
如果路人甲的語氣聲調姿勢是三分憐憫中帶有三分憂傷,大家都會覺得很自然。反之,如果他用一個哭得呼天搶地的說:「呢個女人俾車撞死,佢好傷心呀!」就會很不自然。
又舉另一個例子。要朗讀一套《南京大屠殺》記錄片,講到日本皇軍屠殺中國同胞時,讀稿的如果用上自己親人剛被屠殺的感情去演譯,會自然流暢嗎?
朗誦、報導、旁述的時候,用一種演戲方式,百分百代入主角的感情,聽眾準會覺得不自然,甚至感到毛管戙。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27 23:59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28 00:09 編輯
要有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吃辣
我很喜歡吃辣,但知道大部分朋友都不能像我一樣地吃辣。因此,朋友的飯局中,我建議不建議點辣的就要和朋友商議好,要大家都能接受才成。
畢家索的畫
在繪畫圈中,有很多人喜歡畢家索的畫。我相信,他們當中,絕大部分覺得自己的品味比不懂得欣賞畢家索的人高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其實沒有甚麼大問題,只要他們:
1. 清楚明白世界上不喜歡畢家索的遠比喜歡的多。
2. 不要向不喜歡畢家索的人炫耀自己品味比人高。
3. 不要將自己的偏好變成一種標準,強加於別人身上。
普遍喜歡畢家索的都不會犯這三種錯誤,所以畢家索粉絲並未對香港造成甚麼破壞。但朗誦就不同。
朗誦
我可以和喜歡畢家索的相安無事,但對把持著朗誦霸權的人非常討厭,因為兩者有以下分別:
1. 畢家索的畫就算不好看,也不會令人毛管戙。但被強迫看一些迎合朗誦大佬訓練出來的朗誦,會毛管戙,甚至噁心。
2. 畢家索粉絲們不會將他們的喜好,強加別人身上。起碼,我看過很多繪畫比賽的得獎作品,絕大部分都畫得很有美感,從未碰見過用畢家索的筆法繪畫而得獎的。但朗誦比賽就是在朗誦大佬霸權下的產物,平均而言,評分越高,就越會令人毛管戙。這使得真正有朗誦能力的人永遠不能得大獎,又會使學生們拼命迎合朗誦大佬的標準而作出扭曲的訓練。
我女兒讀高中講過一段話:「今天很慘呀,朗誦比賽,我們都要強制出席聽朗誦表演。到最後,冠軍隊再表演一次,你知喇,越是評分高,就越是毛管戙,最難聽的一隊就要多看一次。」
我敬告大家,當你們希望愛子朗誦得獎,你們就要明白,越是迎合朗誦大佬的標準,得獎的機會就越大,但當孩子在台上朗誦時,要明白台下會有很多被迫參與的同學們,會感覺毛管戙。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28 00:19
無知人 發表於 17-6-20 08:56 
大幅度擰頭、面部肌肉跨張地抽搐
、除了噁心、扭曲仲有乜形容呢 ?
樓主太勇了,利申者一定不放過你。
我出這道題時,已有心理準備被很多buy現代朗誦標準的家長群起而攻。不過,
1. 他們在理論層面上,怎講得過逍遙遊裡的蕭若元、Henry,以及judy的發言?
2. 有我這個首先刺破國王的新衣的神話後,居然有一些網友夠膽講真話,講出自己的真感受。我不會這麼孤單。
社會上沒有我這類為真理不適冒著非常大的風險也要對不合理的事宣戰,這個社會怎會進步?
作者: eviepa 時間: 17-6-28 00:26
個到這刻,我覺得這論題是非常成功的。在所有發言中,再沒有一個為極之誇張,令非常多人覺得毛管戙、甚至噁心的表演辯護。再沒有一個會當眾表達「覺得這種表演毛管戙的是不識貨」的意念。
我想,不少原先興致勃勃向朗誦大佬標準進發的家長會反思一下。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7-6-28 01:11
eviepa 發表於 17-6-28 00:26 
個到這刻,我覺得這論題是非常成功的。在所有發言中,再沒有一個為極之誇張,令非常多人覺得毛管戙、甚至噁 ...
講到朗誦, 我找到一些資料, 主旨如下:-
“朗誦,是一種聲情意結合的表演藝術;透過處理聲音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把文字作品由平面的書面文字,演化成立體的實際場景,更重要的是透過聲音把聽眾與優美的文學作品結合而產生共鳴感,此乃文學作品的創作藝術。“
唔知係咪啲大佬所作, 影響力咁深。咁啲去聽比賽的觀眾咪貼錢買難受, 聽到......
我對朗誦認識不深, 但都聽過幾次, 唔知係咪咁。 不過, 朗誦都有長久歷史, 近十多年來都出了不少冠軍, 有二三千掛, 唔合你準則都有一大班, 變咗垃圾成塘。我想這些冠軍之輩, 未必會在社會失色。
蕭先生係你偶像, 不過除咗佢在影藝我認同之外, 佢啲行徑唔合我意。Henry 我唔識。好在你近日成日提住Judy, 你成日拿佢頂檔, 我又唔覺佢同意你。
費話講多了, 你花時間再作多幾篇, 我一定再答你。

作者: judy 時間: 17-6-28 09:42
好在你近日成日提住Judy, 你成日拿佢頂檔, 我又唔覺佢同意你。
不知其他人目的,我係度得閒吹水,吹水嘅嘢,最好講完就算。
你和eviepa喜歡掘返舊時文章,我就覺得好驚。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7-6-28 11:17
judy 發表於 17-6-28 09:42 
不知其他人目的,我係度得閒吹水,吹水嘅嘢,最好講完就算。
你和eviepa喜歡掘返舊時文章,我就覺得好驚 ...
驚就唔洗驚, 我都知你被提名時的感受。
不過Eviepa佢近來作啲論文, 又長又論盡, 又話見識高, 舊時佢讀過都搬番出離, 全部耳熟能詳, 近來越見拉雜成軍, 以佢自稱之人, 對人批評用詞真有些失格, 失讀書人之態。
我多年對佢觀感冇變, 亦唔會跟佢所作去回應, 佢一向讀埋的舊嘢, 再化大量時間在網上推銷佢啲自我意念, 我拿番以前講過的已足証明。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 睇番十年應最清楚。
小學雜談上來都係吹水, 好少人覺得自己啱哂。但有人講咗十幾年都冇次講贏, 仲要重覆去講, 就是我說的多讀不明理之輩, 社會上好多!

作者: eviepa 時間: 17-7-1 09:50
judy 發表於 17-6-28 09:42 
不知其他人目的,我係度得閒吹水,吹水嘅嘢,最好講完就算。
你和eviepa喜歡掘返舊時文章,我就覺得好驚 ...
妳好多時D文咁有參考價值,我將妳D舊文貼出,就相等於引專家之言。不過妳唔想就以後唔引喇。唔好意思。
作者: eviepa 時間: 17-7-1 10:08
訓練朗誦或其他public speaking的場所可能是基督教教會。
我不是教徒,就但也曾和教徒教會有些接觸。傳道人們在台上的演講,普遍都很有感染力,三分感情用三分力道表現出來,並不像朗誦比賽般的表達方法,是很好的學習榜樣。另外,有信教的朋友告訴我,教會裡有很多public speaking的場合,教友們不少有很好的public speaking訓練。
要學習public speaking,傳道人們的方法比全港朗誦冠軍好得多。
作者: simonlawht2 時間: 17-7-1 14:36
eviepa 發表於 17-7-1 10:08 
訓練朗誦或其他public speaking的場所可能是基督教教會。
我不是教徒,就但也曾和教徒教會有些接觸。傳道 ...
我自己比較喜歡Toastmasters Club, 你也可以建議你女兒參加, 總部在美國, 香港也有分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astmasters_International
https://www.toastmasters.org/
http://www.toastmasters.org.hk/
作者: eviepa 時間: 17-7-2 16:25
回覆 simonlawht2 的帖子
謝謝,不過我女兒已經二十歲,女大女世界,由她吧。
作者: eviepa 時間: 17-7-2 18:12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7-2 18:20 編輯
眾人嘲笑的是甚麼?
《蕭生係1967年全港朗誦比賽總冠軍〈蕭遙遊〉2014-01-06 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DYJeYkNRA
兩三年前這段朗誦片段在網上公開後,有非常多人嘲笑這表演。
我們想想,大家嘲笑的是甚麼?
如果這位學生得零分,這個表演根本不會引起大家注意。問題是這樣的表演,居然可以拿冠軍,這就犯眾怒了。正如蕭若元在上述的視頻中講:「對唔住,雖然佢只係個𡃁仔,但係我睇到佢咁樣唸,我真係想dup佢一身……最Q荒謬既就係佢竟然可以攞到冠軍。」
食得咸魚抵得渴,在台上表演,無可避免地要接受觀眾的意見。演得好,有大眾的掌聲做禮物;演得不好,會受冷待;演得極劣,會受人柴台。
我觀看過不少香港中學生取得全港冠軍的片段及作品,所有都是非常優秀的,除了朗誦比賽冠軍。而且,朗誦冠軍,對我來說,對很多人來說,不但離優秀甚遠,而且是極惡劣的。
對極惡劣演出柴台,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可能大家覺得從來不會喝倒采的人較為厚道,較為可取。但對極惡劣演出柴台是古今中外都容許的,是無可厚非的行為。
另外,柴台的人所關注的,是演出的質素。至於表演者只用一天的訓練、或是十年的苦工是不相干的。總之,不少人覺得表演者上得台表演,演得極劣就有權柴台,表演者不可能只接受掌聲而禁止喝倒采。
當這個世界上只能容許謙謙君子生存前,上台表演,又明知有大量人覺得自然己的演出極惡劣時,你就要有心理準備受人柴台。
觀看過這樣的朗誦,有大量人會覺得差勁,心裡的感覺可能是最溫和的「我不喜歡」,至到「毛管戙」,至到「噁心」,或是逍遙遊裡Henry說的「為我地中國文學發展感到悲哀」。
香港是個開放社會,個人意見、個人感受應該可以隨意表達的。如果心裡面覺得「我不喜歡」、「毛管戙」、「噁心」、「為我地中國文學發展感到悲哀」,但表達出來後卻被打為不道德,香港會是個甚麼地方呢?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