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他把三個女兒送入了國際學校(鄧明儀)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5-11 13:47 標題: 他把三個女兒送入了國際學校(鄧明儀)
早前有家長指位於屯門的某資助小學,在剛舉行的小一簡介會,竟詢問家長是否中產、專業人士及有車一族,事件引起全城批評,不少人嘲笑其校長「井底之蛙」,有人諷刺是否「中產」才有書讀,亦有家長感慨道:「喺香港無錢真係唔好生仔,依家嘅『愉快學習』都要用錢買,一係讀私小,一係讀國際,如果你唔好彩生三個,真係賣血都唔得掂!」
好友在教育局任職多年,也給教育局投不信任票,死慳死抵把三個女兒送入國際學校,「我哋見過太多個案,尤其嗰間出名『愉快學習』嘅小學,亦轉介過唔少佢哋認為係ADHD (專注力失調症) 嘅個案過嚟,評估後發現學生根本無問題……」到底是孩子不正常,還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不正常?
在這個學校「查家宅」、讀書睇「錢」途、成績靠操練、小三講抗逆的畸形教育制度底下,不少家長都選擇把孩子送上國際學校這條不歸路,可在粥少僧多下,往往出現「爭崩頭」及waiting list愈來愈長的情況。幸而,知道有幾間國際學校將在今明兩年開辦,有打著「保良局首間國際學校」旗幟的保良局香港建造商會國際學校,有強調「零考試」及「儒家六藝」的晉德學校,有挾「達爾文母校」品牌的Shrewbury International School (思貝禮),還有強調「森林教育」的Malvern College (墨爾文)等。
先後在不同場合跟幾位校長交流,啟發良多!像Shrewbury校長Ben Keeling說最重視學生個人成長中超越自己、晉德校長羅美寶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及提問,當中最讓我深刻的,是Malvern校長Robin Lister的一句:「成功的人生及成功的事業,並不靠倉促完成的學業。」在不重比較下,讓孩子發掘自我,並培養其邏輯思維、尊重別人、獨立自信等特質,這才是全人教育最珍貴之處。
而刻下的我不禁問:這些,難道只有國際學校才做到,還是傳統學校無心去做呢?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5-11 17:05
而刻下的我不禁問:這些,難道只有國際學校才做到,還是傳統學校無心去做呢?
******
問教育局的朋友咪清清楚楚點解要跳船!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5-11 17:13
elbar 發表於 17-5-11 13:47 
早前有家長指位於屯門的某資助小學,在剛舉行的小一簡介會,竟詢問家長是否中產、專業人士及有車一族,事件 ...
有學校願意做, 但只係家長唔願意揀.
自然學校, 有幾多家長真係願意俾子女入讀? 根據EDB既統計, 呢間學校每年學生人數只有個位數字
一些只有二/三線中學既的一條龍中小學, 10個有8個家長咪又係升中時嫌棄學校既中學部名氣唔夠? 成績唔夠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1 18:45
elbar 發表於 17-5-11 13:47 
早前有家長指位於屯門的某資助小學,在剛舉行的小一簡介會,竟詢問家長是否中產、專業人士及有車一族,事件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11 18:45 編輯
而刻下的我不禁問:這些,難道只有國際學校才做到,還是傳統學校無心去做呢?
Xxxxxx
的確有很多國際學校私校做得到。點解香港傳統學校做不到?唔好玩喇:
1. 政府資助雖然不少,但未必夠辦一些新派教學,如lB。
2. 傳統教育理念根深帝古
3. 教師們沒有合適訓練,或沒有足夠合適教師。
4. 官津校鐡飯碗,課程小改可以,大改免問。
夠未? 所以直資私校自由辦學,但要面對市場很重要。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5-12 07:58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Cheeselover 於 17-5-12 08:01 編輯
相信並非每一所國際學校都是神級,本地學校亦非間間不濟,家教也是全人教育重要一部份,勿把責任全推到學校頭上,或許國際學校教育模式令學生有較佳邏輯思考,但正確的價值觀,是非黑白分辨,待人處事態度,獨立自主往往由父母教化,是家教。此外,部份父母沒有考慮孩子需要和能力,主觀認定自己選擇是最好,最終可能苦了孩子。
若香港教育如此不堪,理應產出都是次品,幸好媒體還會報導香港高等學府今年又上升多少位;幸好香港學生在海外也有過一點成績;幸好我們這些次品還為香港在國際社會掙一點名堂,我不敢說現今教育制度成功,但也不至我送女兒到國際學校教育她做人的大道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5-12 09:46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5-12 07:58 
相信並非每一所國際學校都是神級,本地學校亦非間間不濟,家教也是全人教育重要一部份,勿把責任全推到學校 ...
同意你的观点,例如家教,不送孩子去國際学校。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2 11:41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5-12 07:58 
相信並非每一所國際學校都是神級,本地學校亦非間間不濟,家教也是全人教育重要一部份,勿把責任全推到學校 ...
兩點:
1. 重點不是學術成就, 是讀書所經過的痛苦, 這和教育理念有關。本地教育成功者, 是 success despite the education.
2. 讀書不只有學術, 學術以外有其他重要野例如獨立思考, 願意問問題否, 學習熱誠等等。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2 13:39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5-12 07:58 
相信並非每一所國際學校都是神級,本地學校亦非間間不濟,家教也是全人教育重要一部份,勿把責任全推到學校 ...
高中想成績好, 入好大學, 乜學校學生也要努力。但小學至初中, 國際學校平均花時間在學業一定比較少。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