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進攻小一:名校大鑊飯下無奈轉直資 [打印本頁]

作者: Doray    時間: 17-4-27 10:20     標題: 進攻小一:名校大鑊飯下無奈轉直資


【明報專訊】傳統名校香港華仁書院及其直屬小學、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分別醞釀轉制為直資學校,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時移世易,耶穌會喎……服務大眾為宗旨喎……華仁也要考慮轉直資,想起某直資校長名言﹕「現在教育制度下,無得同佢(個制度)玩,唯有唔同佢玩。」名校為何趨之若鶩轉直資,甚至不惜衝擊宗教辦學團體的理念底線?家長替孩子選校時,是否非直資不入?


直資最吸引是收生自主

直資與資助學校最大分別是自由度——「在直資計劃下,學校在多個範疇上享有較大的彈性,當中包括資源調配、課程設計和收生等。」教育局毫不諱言名校轉直資最吸引的條件是收生自主。在現時小一、中一派位制度下,不單家長感到無力,學校也感無奈。小學而言,資助學校收生過程,只有叩門的幾個位可控制,正式的派位程序自行收生階段、統一派位,均是「零自主」、「零面試」。資助中學較小學稍為理想,有三成自行分配學位可面試收生,其餘均是統一派位,也同樣無法控制。

成績組別「5改3」 學生差異大


不少中學名校因早年由5個成績組別(banding)改為3個成績組別,學校收生差異擴大,以往可能衰極也是band 2學生,也是最頂尖的2/5學生。「5改3」後,名校獲派的band 2學生,可能是屬於以往的band 3,甚至成績更弱的學生。名校學生質素被「大鑊飯化」,不論學業及操行均被拖低,有校長坦言,中一新生英文基本表達都困難,更遑論以英語學習;亦有女校校長稱新生上課玩火機、發夢,是以往從未想像過的,名校校長教師面對這「大鑊飯」均疲於奔命或應接不暇,更有校友看不過眼,籌款為師弟保底,尤其是英文科。至於當時有一批學者專家研究指「5改3」影響不大,今天若再問問前線教育工作者及校長,未知會否仍堅持?


難脫直資貴族化形象

「5改3」為免打擊學生自信心,但苦了名校,相信是其中一個轉直資的重要誘因,也形成今天「貴族化」的批評,即使直資對清貧學生有學費津貼或減免,亦有部分直資學費低廉,但始終難脫直資貴族化的形象。


擇優取錄 維持名校招牌

學校收生自主當然是擇優取錄,維持名校招牌及質素,對家長而言,子女入讀直資名校不單因為名校的名氣,更重要是同輩均經學校篩選,水平會較為相近。反過來說,若傳統資助名校也具收生自主,我相信一樣有能力維持質素,但有否引起學生操練或怎樣扭曲整個教育生態,則無法估計。


作者簡介:明報前教育新聞組長,育有一子一女,從新聞前線真正跳入教育大洪流


文﹕梁永樂@八爪魚家長




作者: Soming    時間: 17-4-27 15:47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作者: Doray    時間: 17-4-27 17:08

" 以往可能衰極也是band 2學生,也是最頂尖的2/5學生。「5改3」後,名校獲派的band 2學生,可能是屬於以往的band 3,甚至成績更弱的學生。"
之前睇過啲文章,呢個五改三係亞松針對名校諗出嚟嘅"德政",正正係想去名校嘅標簽,但諷剌嘅係佢同自己個女去考名校,問你死未!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4-29 13:40

究竟是名校需要優生?還是優生需要名校?學校有沒有誤把自己作球會經營?是否作育英才、有教無類不過是門面格言,實在是校譽攸關、挪取資金建設富貴學堂,若學校理念是前二者,沒必要談收生自主權。名校只求優生,是否說明自主課程設計只惠及優生,自己亦沒有信心設計一套課程提拔劣生,還是教優生省功夫少煩惱,球會是商業行先,直資又是什麼?
我不反對直資學校制度,畢竟人有私心,總有辦學團體求名譽、攫資源,但教育局應該控制直資學校數目,讓低下階層學生嘗嘗入讀名校機會。



作者: 梁太2010    時間: 17-4-29 13: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4-29 19:03

Doray 發表於 17-4-27 10:20
【明報專訊】傳統名校香港華仁書院及其直屬小學、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分別醞釀轉制為直資學校,我的第一個反 ...

收到叻學生就band 1, 無就band 2!

作者: cow    時間: 17-4-29 23:44

梁太2010 發表於 17-4-29 13:51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究竟是名校需要優生?還是優生需要名校?) Good question !!!! ...
係名校需要優生,沒有優生出不了名校,頂多係好學校。當好學校收到足夠優生就會變名校。
保良一中當年好普通,可能預科好,吸引到好多成績好嘅外校生讀預科,漸漸又吸引到好嘅小學生讀中一,變作名校。恆商同莊啟程預科書院都係咁變名校。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1:44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30 20:21 編輯

小六畢業有幾優呀?大學學業才不過一個社會新鮮人。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4-30 12:46

cow 發表於 17-4-29 23:44
係名校需要優生,沒有優生出不了名校,頂多係好學校。當好學校收到足夠優生就會變名校。
保良一中當年好普 ...

收Band 3 學生,畢業時Band,  那間才是名校!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4-30 12:46

skkeung 發表於 17-4-30 12:46
收Band 3 學生,畢業時Band,  那間才是名校!

Band 1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30 16:06

skkeung 發表於 17-4-30 12:46
收Band 3 學生,畢業時Band,  那間才是名校!

你用把口講梗係易喇。有那一間牛劍哈耶, 甚至伊頓, Cardiff six form college 等會收 大量 band 3 出 大量band 1?

如果有, 那學校不是名校, 是魔法學校。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6:15

有,近幾年香港HKCS做到嘅。(抱歉,本來唔想咁講法)
作者: cow    時間: 17-4-30 17:15

ABC-DAD 發表於 17-4-30 16:15
有,近幾年香港HKCS做到嘅。(抱歉,本來唔想咁講法)
HKCS 是那間學校?咁犀利!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30 17:39

cow 發表於 17-4-30 17:15
HKCS 是那間學校?咁犀利!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30 17:43 編輯

哈哈, 講出來都唔識, 也算名校?  重要收大量 band 3, 出大量 band 1?

最近似的, 我看是 HKUGC. 但也不是大量 band 3 to band 1 咁神奇。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7:40

香港懲教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30 17:54

ABC-DAD 發表於 17-4-30 17:40
香港懲教處

哈哈哈哈…

1.有何証明HKCS收大量 band 3 , 教育成 band 1?

2.  如真, 對香港教育有何啟示?  全部學校變監牢, 懲教員做老師?  简直係人類幾百年教育大突破。我幫你申請諾貝爾教育奬。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8:02

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8:09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30 17:54
哈哈哈哈…

1.有何証明HKCS收大量 band 3 , 教育成 band 1?
[size=30.3998px]有腦就自己諗下囉,一聽就知我講嘅係歪理,重需要證明?曲線有講白啲?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30 18:23

ABC-DAD 發表於 17-4-30 18:09
有腦就自己諗下囉,一聽就知我講嘅係歪理,重需要證明?曲線有講白啲?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30 18:34 編輯

你唔見四個哈哈咩…   講歪理就預左比人潤。其實一睇網名便一早知係歪理。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8:50

滿口歪理係好容易。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9:02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30 19:08

近朱者赤添…
作者: 梁太2010    時間: 17-4-30 19: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SKLTK    時間: 17-4-30 22:35

ABC-DAD 發表於 17-4-30 19:02

曲線嘅嘢,有的「歪理」智慧先至明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1 00:53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1 00:54 編輯

奇怪有人相信學校差係老師/學校因素,但又唔相信學校/老師係可以將band 3學生變band 1。如果相信學校/老師並不能將band 3學生變band 1,其實同我一直所講,學生成績主要因素並唔係學校同老師係完全一致。

若band 3學生係真學術上既band 3,即認知能力的確係比常模低,咁學校/老師近絕無可能將佢地變返做band 1。但事實呢個世界有唔少係"偽band 3",佢地成績差唔係因為認知能力弱,反而智能可能比常模高,只不過因種種原因,無心向學,自信心低,咁呢D學生若遇到一間能發掘佢地潛能、幫到佢地既學校,就會如淺水中既蛟龍放返入海洋,band 3就會變回band 1。

其實一間名牌中學最差果位學生,成績都大有機會差過band 3學校最好果位學生,無野係絕對,只不過名校想轉直資,係收生上令自己學生成績差既機會率減至最低。

當年5個bands轉做3個bands我係極唔鐘意,政府一係完全打到學校平均晒(但一定無可能),一係直頭分多幾個bands令學生有公平優次選校(似星加坡),但依家一方面又想話自己推唔將學生分級,但一方面三個bands之餘仲開條路比人轉直資收精英,變得毫無原則,兩面不是人。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 14:37

Vanadium 發表於 17-5-1 00:53
奇怪有人相信學校差係老師/學校因素,但又唔相信學校/老師係可以將band 3學生變band 1。如果相信學校/老師 ...

奇怪有人唔明一顿晚餐美味與否, 在乎原材料「及」廚藝。一個米之蓮五星廚師也不能起死回生。

作者: samhongkong    時間: 17-5-1 15:58

當年因為金融海嘯,政府有財政赤字,阿松便用5改3,同時放寬直資學費上限,吸引/逼使一部份學校轉制直資,理由是能付者應付之,卻造成今日名校貴族化,有錢人仔女才可以讀名校的現象。要知道,公平教育機會是下層人仕向上流的最主要途徑,現在這個途徑卻被消失了!究竟是教育政策制定人忽視了公平教育機會的重要性,還是他們位處上流,所以事不關己?

回歸以來,香港新一代對前途失去信心,對政府失去信任,相信和港府的教育政策,有一定關係。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 16:27

samhongkong 發表於 17-5-1 15:58
當年因為金融海嘯,政府有財政赤字,阿松便用5改3,同時放寬直資學費上限,吸引/逼使一部份學校轉制直資 ...

公平教育不是每人也公平的機會地進入每一間學校。

作者: samhongkong    時間: 17-5-1 17:42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A同學成績很好,而B同學成績更好,但是B同學因為家境差放棄了入讀貴族名校而選擇一般津校,而A同學家境和成績都很好,可以入讀名校,同時獲得政府的直接資助。

C和D是幼稚園的同班同學,C的父親是某名小的舊生,C因而在小一自行收生階段有較高分而獲得這間名小取錄。D因為只得15分,自行收生階段陪跑,大抽獎後更被派去寶校。

E學生成績一般,但因家境富裕,自幼讀國際幼稚園,國際小學,可以講Native 英語,將來也準備讀國際學校和到外國升讀大學。

以上就是香港教育的現况,基層家庭的子女向上流的機會,的確不及以前只要公開試成績好就能入讀名校的時代。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1 18:34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1 18:49 編輯

以能否入讀名校去評價能否向上流嘅思維,似乎最容易起到導向作用,誤導大眾相信直資學校嘅發展會威脅到青年人向上流,但反觀現時入大學的機會,時香港開埠以來最高。好成績能入大學有改變過咩?
莫明其妙,入名校跟基層向向上流有關嘅論調真係好有胡亂堆砌嘅政治宣傳味道。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 18:46

samhongkong 發表於 17-5-1 17:42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A同學成績很好,而B同學成績更好,但是B同學因為家境差放棄了入讀貴族名校而選 ...

有錢, 小時候便有各種訓練, 便多一點機會。公平?不公平?  有錢便多D選擇, 這便是資本主義。不能不利自己便不要。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1 18:55

殖民教育的系統,存在好明顯嘅階級分野,近二十年嘅教改,有無拉近當中嘅距離?我覺得係有,各階層適唔適當中嘅變化?能否突圍而出?大概要再長一點時日先可以知道。
作者: samhongkong    時間: 17-5-1 19:03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有升高中試時的香港,難道不屬資本主義嗎?究竟現時的香港,更為資本還是更為共產?無意比較那個主義更好,只是想指出那時的教育制度,雖不是絕對公平,但肯定比現時的公平得多。

作者: KK20010609    時間: 17-5-1 1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 19:57

samhongkong 發表於 17-5-1 19:03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有升高中試時的香港,難道不屬資本主義嗎?究竟現時的香港,更為資本還是更為共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1 20:34 編輯

我不輕易討論公平, 公平是十分難的概念, 看你坐在那裏看。

有錢孩子由細培養到大,1 對1 補習,升中試和窮人要揍細路妹鬥,公平咩?    咁全部學位大抽奬公平呱?    一樣有人說不公平。

如果由不同要求的家長得到不同的學位, 現在較合理(你說的公平)。


作者: samhongkong    時間: 17-5-1 20:15

回覆 ABC-DAD 的帖子

請不要亂扣我政治帽子,我只是以事論事。把教育議題扯上政治目的,還有甚麼討論空間,還是一言堂就是你的目的?

你把極大量增加學位,視作德政,實在不敢茍同。我看到的卻是:金融海嘯下的香港經濟千瘡百孔,學生畢業便會失業。當時的政府想到學位量寬化,四年化,使原本不獲大學資格的可以讀大學,原本只需讀三年的,要讀四年。此外,還引進副學士,吸引人去讀。

的確,在當時可以壓抑失業率的颷升,卻製造了一大班高不成低不就,不單浪費了4年青春,還欠下一大筆學費債務的青年。大學畢業後以為可以平步青雲嗎?錯了,現時大部份大學畢業生,做的是以前中學畢業生的工種,而中學畢業生,做的是以前小學畢業生的工種!

現時社會每年都會生產一大批鬱鬱不得志的青年,他們學歷高卻空有抱負,亦不甘心做中學畢業生的工作,覺得自己永遠被上層壓住,滿肚子失望和憤怒。這批青年,就是最容易被政客所利用,把他們對現況不滿的宣泄,導向政府。可以說,梁振英和林鄭之所以會遇到那麼多阻力,某程度上都是拜第一屆特區政府所賜!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 20:40

samhongkong 發表於 17-5-1 20:15
回覆 ABC-DAD 的帖子

請不要亂扣我政治帽子,我只是以事論事。把教育議題扯上政治目的,還有甚麼討論空間 ...

年輕人平均受教育多左,是好事定壞事?至於大學畢業便平步青雲,是一些學生不實際想法,要在新世代中調整下。全世界都係咁,教育普及化,香港不能回去大學生只有2%年代。

作者: samhongkong    時間: 17-5-1 20:41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對一般人而言,對自己有利的便是較公平。
在法律而言,公平是以同-標準去衡量各方理據,不論出身/身份。
如果用同一標準(成績)去分配學額,我覺得最公平。當然有很多因素不能做到絕對公平,但是直資制度,很明顯是不利基層家庭。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1 20:42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1 20:56 編輯

好多政治內容喎,我對事,無對人,你咁大反應,欲蓋彌彰意味好濃,我係表達自己個人意見啫,你屈我一言堂就係清清楚楚,,我發言會影響到無討論空間咩?開玩笑咋?以事論事
金融海嘯?香港算回復得唔錯啦,回歸後嘅福利主義最損害年輕人競爭力。馬死落地行啫,中年就業應對中年失業都見有改善,偏偏有人就放大大學生就業待遇問題,嫌三嫌四,但身邊朋友分享,肯做肯捱嘅畢業生上位極快,獅子山精神唔係齋講無做,人云亦云。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1 20:46

samhongkong 發表於 17-5-1 20:41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對一般人而言,對自己有利的便是較公平。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1 20:50 編輯

為何標準只有成績?  對學校「公平」嗎?。他們不能用新理念辦學,一些理念要比一般學校用更多金錢?

牛劍哈耶也不是只看成績。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1 21:10

應該鼓勵人發奮,而唔係鼓吹一種埋怨社會唔公平嘅社會思潮。
充實自己,把握機會,要向上流,都要有能力,及早預備,機會嚟到把握好先得。死數一條,每間所謂名校每屆畢生二百人吧,沒有全數升讀本地大學,當有,“直資神校?”得幾間?五間?一千個畢業生,幾多個大學聯招學位?直資阻到上流?唔關事呀?
作者: akys    時間: 17-5-1 22:35

其實係咪到時間檢討直資和官津校收生時間?十幾年過去了,是否應該將保護傘收下?將自行收生和直資收生睇齊,唔使等七月可以一同在第一階段收生。咁樣對官津校收一線生應該會安心一啲。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1 22:48

ABC-DAD 發表於 17-5-1 21:10
應該鼓勵人發奮,而唔係鼓吹一種埋怨社會唔公平嘅社會思潮。
充實自己,把握機會,要向上流,都要有能力, ...
你誤解年青人了。年青人大都唔係好識埋怨,唔少甚至都未必知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

其實社會既不公平,都未必咁易察覺,因大都用一個好似好公平既制度包裝。

唔講直資住,因實在太多既得利益者,好難客觀討論。

我想舉香港兩性入大學做例子。兩性入大學看似機會均等,大家都以考試成績入學,但事實,現在大學生係女多過男,連昔日主要係男生為主既,例如醫科,今日都好多女生,多唔多過一半我就唔肯定。

點解過去幾10年都係公開考試,昔日無咁多女仔入到大學,今日反過黎會女仔多過男仔? 難道幾10年間女仔基因突變,叻過男仔咁多?

無他,雖然都係考試,但只要係考試度調較一下,自然就會將成績逆轉。昔日Advanced Level考試非常要求用腦及應用,90年代前英文Use of English唔計入大學分,Pass就得,更無中文考,結果,傾向頭腦靈活既男仔,自然有優勢,要A晒先入到既神科,好少女仔可以入到。今日遊戲改規則了,英文中文必修,當全科,英文成績仲乘2或乘3,然後所謂X科,基本上鬥勤力鬥背得熟,女孩子....啱晒了,男仔輸到血流成河。

直資中學............同個考試制度一樣,設計就係要對某批人有利,看似公平,實際係傾斜既制度。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2 00:49

原來一些考試科目不利男生,便能推論出整个考試制度不公平了?那麽從前A Level, 豈不也是對女生不利的不公平考试制度?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2 00:59

邏輯:對男生有利就是公平,對男生不利,就是不公平。  

這是偏見,與考试制度的公平性無關。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5-2 06:56

九十年代前,預科學生比例已出現男多女少情況,我曾指出平機會發現考試局因女學生早熟,考試成績在升中時有較大的競爭力,所以在計分派位出老仟,令男女學生均分,平機會要求教會局改正,所以出現今天情況,孰真孰假,不贅。我們必須明白沒有完美制度,只有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制度。
回説直資制度,我相信學校對優生之渴多於後者對前者之愛,學校亦沒有什麼絶活能把劣生變優生,劣成優多出於學生的自我轉化。學校轉直,自主收生不過是另一更大的優點帶來的額外利益,更大的優點是學校再不受教育局規管,不再為換幾個茅坑而向教育局報告,又或者受教育局派來的使者指手劃腳。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7:00

akys 發表於 17-5-1 22:35
其實係咪到時間檢討直資和官津校收生時間?十幾年過去了,是否應該將保護傘收下?將自行收生和直資收生睇齊 ...
這倒是值得考慮。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7:11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2 08:00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7-5-1 22:48
你誤解年青人了。年青人大都唔係好識埋怨,唔少甚至都未必知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

其實社會既不公平,都未 ...

我針對嘅係嗰啲埋怨嘅聲音,深知香港主流年輕人係積極,但係見倒某啲偏頗嘅論調,總覺得要防犯於未燃。身邊亦有副學士完成大學學位,非三大畢業,揾工一啲問都無(食左字,係無…問),幾年內每次轉工都有進升噢。

埋怨不公平?不如考慮一下自己對自己如何公平吧啦,現實就係離開左父母,就要自己照顧自己。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7:29

討論不利自己時就搬龍門,自己論據被督穿左,就橫生枝節。條題目本來就係講廣華轉直資。
本來辦學自主,持分者以外嘅外人無咩好討論。
有時個制度係咁,執行上唔理想可以改善,不過近來就興好無體育精神咁彈個banner 出嚟話人地吹黑哨,又有時放煙幕彈話:咁多既得利益者,都係無討論空間啦。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7:41

Vanadium 發表於 17-5-1 22:48
你誤解年青人了。年青人大都唔係好識埋怨,唔少甚至都未必知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

其實社會既不公平,都未 ...
講制度傾斜?男女入大學失衡?選拔制度永遠傾斜向一種對象,就係能力符合要求嘅對象。點解份工請佢唔請我?唔公平?我見過有碩士生畢業做幾份工都唔開心,去左酒店做待應就好享受,唔係碩士有咩問題,又唔係待應生份工有咩問題,係適合與否同個人選擇嘅問題,最後你估邊啲人會話唔工平?識講唔識做嗰啲囉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7:51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擇優而選,存在左好耐啦,遠係直資出現已經有,在任何有自由競爭嘅環境都存在啦,反而自行同派位不同時段公佈係差別對待。個人覺得,呈一、二已經足夠,呈三係多餘,六年級嘅時間用來適應升中後的改變最實際。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8:03

補充多少少,我都屬於識講唔識做嗰類。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08:20

相比起直資,一條龍嘅制度似又好值得討論一下,公平嗎?非也,我有興趣嘅係一條龍會否畀到最適合嘅學習環境學生,對辦學機構又是否比較有充足時間及空間發揮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2 09:06

//對一般人而言,對自己有利的便是較公平//

以上理據,便是實現在V君昨晚的考试制度理據上:
[對男生有利是公平,反之便是不公平了],這種理據根本不能成立,因它本身是建立在[歧視另一方]的態度上,V君簡直是性别歧视,有何公平?

//在法律而言,公平是以同-標準去衡量各方理據,不論出身/身份。//

我普遍地相信法治,但不會認為它是絕對公平,尤其是高階的法律程序,[有錢人]打到去终審庭,[窮人]怎打?若有寃獄時,比入錯學校更糟!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2 09:59

如果認為法律援助可以彌補貧富懸殊所引致的不公,或制度本身的不足,那麽為何不認為學費援助也是一項可行措施,去彌補直資制度之不足?

如果相信法律制度的,法律尚如此,更何況其他制度?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10:41

我覺得直資的學費減費唔係援助,係鼓勵同獎勵。畀不同經濟背景的同學,可以有選擇去接受更理想教育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5-2 11:52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7-5-2 11:52 編輯

香港既教育政策真係好得意, 有官津學校, 有私校, 仲有買政府會向佢買位既私校, 跟住又攪直資, 私立獨立計劃學校.... 直資又再分派位與不派位....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2 12:51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5-2 06:56
九十年代前,預科學生比例已出現男多女少情況,我曾指出平機會發現考試局因女學生早熟,考試成績在升中時有 ...

講笑咩, 直资唔使教育局監管。監管不完全一樣的東西吧。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12:52

觀念好奇怪,家長專家將學生同學校分banding就正常,有不同學校種類選擇又覺得得意?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2 13:07

hkpapa852 發表於 17-5-2 11:52
香港既教育政策真係好得意, 有官津學校, 有私校, 仲有買政府會向佢買位既私校, 跟住又攪直資, 私立獨立計劃 ...

香港房屋政策都好得意, 又公屋, 又私樓, 之餘又居屋夾屋益中產, 公屋又分買斷的, 租的, 又房恊又…

作者: samhongkong    時間: 17-5-2 18:02

看來BK 已經變了,指出政策錯誤的就一定是帶政治目的?不可以是真心提出建議?還要被批不自力更生,只懂抱怨?政策不公,卻只準說好的,不可說缺點,社會還會進步?難道壓制了反對聲音,基層市民的不滿也會同樣消失?每一個基層家庭到為子女小一選校時,都會切身感受到不公平對待,就算批評聲音被壓制了,心裡的不滿只會更大,而這些,就最易被反對派所利用。

已經有TSA的前車之鑑,若果教育局旱早取消,就不會被反對派利用,變成一個政治炸彈,而最終在林鄭時代取消。直資制度很可能是繼TSA的另一個計時炸彈,若教育局能早日拆掉,會成為功績。若被反對派所利用,就會變成劣績。

其實BK面對的公衆少,而且都是對教育有心人到訪的地方。政府好應利用此處收集民意和建議,而不是打壓。要知道忠言逆耳,請好自為之。

看來是我來錯了地方,不會再來了。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2 19:46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2 19:57 編輯

我引用80年代考試模式有利男仔,90年代或打後有利女仔,只係想講制度係會對唔同人有利,亦有公唔公平既缺陷,若然大家一聽到就覺得唔舒服,無計,有時係事實放於眼前。

數據顯示,80年代大學男性佔60多%,女性30多%,但到90年代,引入英文同中文計入高考成績後,女性入大學比例就開始超越男性。我引用呢個資料,唔係純想討論公平與否,計埋中英文可能先公平,但係想指出,只要制度改變,結果都會改變 (升中派位男女仔唔再分兩條隊,係後到2002年既事)。

今日5點鐘港台自由phone節目又討論華仁轉直資及直資學校之問題。我聽左一陣,有華仁舊生家長打去話一直反對直資,直資接受政府資助但又唔使跟政府派位係特權,認為應憑考試成績,由教育局派位。佢講到一個野我深表認同,亦有感觸,佢話佢個仔當年若要面試入學,一定會唔得,因為佢細個時根本唔出聲,但因派位先派到去華仁,今日已讀大學三年級。

華仁小學校長係電台中似乎唔想轉直資,認為有違耶穌會辦學理念,即個個人有平得機會接受優良教育。

支持華仁轉直資個嘉賓講講下仲搞鬼,話其實佢認為直資只係"過渡",其實直資學校受幾年資助,過渡完應轉為私立。

如果D直資轉為私立好呀,立即合理好多,有人想自己比錢搞好自己子女教育,無人可以阻你,咁就自己比錢,非常公平。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20:00

回覆 samhongkong 的帖子

滿目政治。自由討論,撞到牆,就好似細佬仔咁,轉頭換個ID,咪又係講嗰啲,某啲戶口,重來無分享過自己小朋友嘅教養經歴嘅喎。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2 20:05

有朋友是基層,子女成功考入直資一條龍,现在中三,從不需要缴附學费,有遊學團時亦有全數資助,校內的缴费ECA校方亦有資助。

我所指出的是,基層學生在直资制度中,的确是有受惠的,只要你考到入去。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20:15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19:46
我引用80年代考試模式有利男仔,90年代或打後有利女仔,只係想講制度係會對唔同人有利,亦有公唔公平既缺陷 ...
華仁轉定唔轉係佢自己決定。啱數吖,做唔做到辦學嘅理想,時間會驗證一切。保護自己世襲一條龍有幾公平,心照不宣啦。
一時又話直資收費高,影響基層入學向上流,但轉為私校就更合理云云,人心呀…那個難測哩!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2 21:11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19:46
我引用80年代考試模式有利男仔,90年代或打後有利女仔,只係想講制度係會對唔同人有利,亦有公唔公平既缺陷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2 21:17 編輯

直資接受政府資助但又唔使跟政府派位係特權
Xxxxxx

唔使眼紅,每間津校都可以申請轉直,享此特權,只要視鐡飯碗為無物即0k。學費還可以係$0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2 21:14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19:46
我引用80年代考試模式有利男仔,90年代或打後有利女仔,只係想講制度係會對唔同人有利,亦有公唔公平既缺陷 ...

如果D直資轉為私立好呀,立即合理好多,有人想自己比錢搞好自己子女教育,無人可以阻你,咁就自己比錢,非常公平。

Xxxxxx

咁你有無反對過學卷幼稚園?一樣道理。重好多人歡迎。

咁你有無反對過居屋夾屋?一樣道理。重好多人歡迎。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2 21:15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2 21:17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7-5-2 20:15
華仁轉定唔轉係佢自己決定。啱數吖,做唔做到辦學嘅理想,時間會驗證一切。保護自己世襲一條龍有幾公平,心 ...

我都唔明有幾難測? 我有時都好奇怪,如今日打去電台果位媽媽咁,講D野基本上同我差唔多,果位支持轉直資教授(華仁畢業),都講講下自己話要轉私校。

私校無受政府資助,直資有受政府資助,根本係好容易理解既事。有人想多元化教育,香港大把私校、國際學校,香港有邊樣公共服務,會大規模咁若然話自己再肯比錢,就有升級享受? 一視同仁,係公共服務既大原則。

可能有人唔認同咁大鑊飯,想多元化,但多元化都要公平先得,特別教育,因呢個唔單只係服務,更有社會流動既重要角色。

其實有一類教育係極多元化,有政府資助,仲要唔同人、唔同才華,資助額係唔同,呢個就係大學/大專教育。但點解咁多元,連唔同學科、唔同院校資助都唔同,但又無人覺得唔公平?

由此可見,多元唔係一個問題,甚至係好處,有人多D有人少D亦未見得一定有人埋怨,但你點收生,收生準則係咩,公唔公平,先重要。

直資美其名話提供優質教育,但咁多年,講到底名校轉直資只不過當年5個band轉做3個band,再收唔到好學生,只係基於收生質素轉直資,華仁呢次都唔例外。

所以我支持既然咁多學校接受唔到3個band影響成績,而唔少原全港成績最前列之band 1學生因random number差又無啦啦無得讀英中,做成唔公平現象,不如就分返5甚至10個bands,就如大學一樣,按成績入學,係現實限制中已係最公平。

個個憑自己努力讀書揀學校,唔講錢,唔講interview,返翻去獅子山精神。

我覺得咁做都有佢問題,但總好過依家咁。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2 21:16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2 21:16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5-2 21:14
如果D直資轉為私立好呀,立即合理好多,有人想自己比錢搞好自己子女教育,無人可以阻你,咁就自己比錢,非 ...

你根本搞錯直資同學卷制。

學卷制少問題D,但直資唔同學卷制。

其實同你討論係幾辛苦既。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2 21:23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21:16
你根本搞錯直資同學卷制。

學卷制少問題D,但直資唔同學卷制。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2 21:24 編輯

大概念上有乜唔同?一間學校,其學生的學費一部分由政府來,一部份由家長來。學卷直資也享有收生自由,入不敷出,也有倒閉風險。

唔喜歡可以不回的。只說不同,又甚麼也不說,我肯定我辛苦D。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22:02

回覆 Vanadium 的帖子

我貫左你搬龍門嘅嘞,你繼續講,無嘢嘅。
我反而提倡直資學校實報實消,每年政府全部資助,人人免費,最好追索至直資開始以來,所有家長畀過嘅錢發還家長就最公平,當然,呢啲說話係講左等如無講啦。要知始作頌者唔係學校本身。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2 22:04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2 22:11 編輯

大學都面試格,唔係咩?
講到尾,我覺得讀直資嘅學費係一個幾大嘅開支,如果唔使交學費而所有其他學習相關開支可以都納入減費,而又覺得發展到小朋友的潛力,家長可認真考慮一下。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2 22:30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5-2 21:2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2 21:24 編輯

大概念上有乜唔同?一間學校,其學生的學費一部分由政府 ...
學卷原則只係資助跟學生走,以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大鑊飯。但外國行學卷,大都唔比再收學費,香港學卷幼稚圈係學費上都係有好大限制,只係基於租金或一D原因,批一萬幾千學費。 但直資係資助上面再收學費,同學卷根本係兩回事。點解政府資助就唔可以收學費,呢個係公共社會政策議題,不想再多討論,有興趣你自己搵下資料。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2 22:39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2 23:05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7-5-2 22:04
大學都面試格,唔係咩?
講到尾,我覺得讀直資嘅學費係一個幾大嘅開支,如果唔使交學費而所有其他學習相關 ...

香港體院都係資助特多既學校........無咩人會話有咩問題。

我唔知我搬D咩龍門,如果有間學校特別多專門訓練或活動,政府因應佢專長批多D錢比佢無問題,只要唔收學費,但收生有一個公平、人人可考....極重要...係客觀準則,香港市民應該會接受。

我都樂見所有香港有potential既人,不論貧富,只要努力有才華,政府都額外資助佢地有發揮所長既機會,唔會因家庭背景影響發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2 22:53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22:30
學卷原則只係資助跟學生走,以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大鑊飯。但外國行學卷,大都唔比再收學費,香港學卷幼稚圈 ...

點解學卷幼稚園因為租金等原因可以多收家長學費, 直資唔可以。明明又係叫學卷。

學卷引入兢爭, 但只可收政府劃一收費, 咁無彈性, 競乜爭?

作者: cow    時間: 17-5-2 23:12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22:30
學卷原則只係資助跟學生走,以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大鑊飯。但外國行學卷,大都唔比再收學費,香港學卷幼稚圈 ...
卷原則只係資助跟學生走,以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大鑊飯。

學卷原意應該可用於任何學校。如果唔比再收學費,咁同官津校有乜分別?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3 07:24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22:39
香港體院都係資助特多既學校........無咩人會話有咩問題。

我唔知我搬D咩龍門,如果有間學校特別多專門訓 ...
以前出入體院,都見到個龍門,攪完澳運馬術,唔覺佢地搬左個龍門去邊添,我都唔知點解講下講下,講左龍門,我明白你嘅好意嘅,你有你道理同堅持。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0:42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22:30
學卷原則只係資助跟學生走,以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大鑊飯。但外國行學卷,大都唔比再收學費,香港學卷幼稚圈 ...

看看 Steve Jobs view.

Another prominent proponent of the voucher system was Apple co-founder and CEO, Steve Jobs, who said:[77]

The problem is bureaucracy. I'm one of these people who believes the best thing we could ever do is go to the full voucher system.

I have a 17-year-old daughter who went to a private school for a few years before high school. This private school is the best school I've seen in my life. It was judged one of the 100 best schools in America. It was phenomenal. The tuition was $5,500 a year, which is a lot of money for most parents. But the teachers were paid less than public school teachers – so it's not about money at the teacher level. I asked the state treasurer that year what California pays on average to send kids to school, and I believe it was $4,400. While there are not many parents who could come up with $5,500 a year, there are many who could come up with $1,000 a year.

If we gave vouchers to parents for $4,400 a year, schools would be starting right and left. People would get out of college and say, "Let's start a school."

— Steve Jobs[78]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0:54

Vanadium 發表於 17-5-2 22:30
學卷原則只係資助跟學生走,以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大鑊飯。但外國行學卷,大都唔比再收學費,香港學卷幼稚圈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3 10:57 編輯

www.greatschool.org

...
....
How do vouchers work?

Voucher laws essentially reimburse parents for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would have otherwise been used to educate their child in a public school. Parents can use the money to pay some or all of a private school’s tuition (or in some cases, a public school in another district). 
......
.......
......

xxxxxxxx

唔知你的 voucher 唔比家長加錢那裏來。有D地方可能唔俾, 但好多地方比, 例如美國某D洲。自己香港的幼稚園學卷也比收 top up with a limit.

直資也可收 top up with a limit.

「學卷概念本身不規定不可比 extra」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3 11:03

Steve Jobs係商人,做共公政策係政治家或政策學者,大家睇到既野未必一樣,正如呢個education kingdom既討論一樣。公共政策係有一套原則,當然有人話呢套原則死板,但有D野出到黎,仲咁多人buy,當然有佢好有說服力既原因,大家想否定某D政策,都要先了解下人地背後原因係咩先得,唔好一味講自己既理據係點成立。無野係絕對啱同錯,只係一個取拾,兩利最其多,兩害最其輕。

我只知道,公共政策,特別講教育,係好講平等原則,富有人比多D錢去攞好D既服務,真係極少可以建立係公共服務層面之上,如巴士唔會有中產巴士,地鐵唔會有富貴車箱,係公立醫院急症室,都無得話比多幾百排條優質服務隊。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1:20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03
Steve Jobs係商人,做共公政策係政治家或政策學者,大家睇到既野未必一樣,正如呢個education kingdom既討 ...

你呢D咪「因人廢言」的典範。教育界人仕喎。

我因你係教育人員, 所以斷定你發言只會為教育人員着想可以否?

何况, 我引 Steve 只想証明學卷不收家長錢係不對的。直資就是學卷概念。香港自已的學券也收家長錢, 收費封頂係幾多是另一討論。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3 11:21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3 11:23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7-5-3 07:24
以前出入體院,都見到個龍門,攪完澳運馬術,唔覺佢地搬左個龍門去邊添,我都唔知點解講下講下,講左龍門:f ...

你若然綜合下我前前後後既野,應只會綜合到一個龍門: 平等教育,公平入學,再講就係絕對唔可以因為金錢令唔同小朋友有唔同既教育,我指係使用政府資源及公共政策層面。

說來香港既大學入學算幾公平,醫科其實每個學生每年資助既金錢,多過一D文商科好多倍,但最後無論咩科,學費一樣,入學基本要求清清楚楚,點計分、邊科計、有咩加分,一目了然,無家庭背景審查同考慮,全睇你考到咩成績。

若你以為大學interview有影響,我諗有....但唔好有太大誤會,影響其實只係好少,客觀要求都係考到咩成績。

直資收學費一個問題,如何免窮人學費又係一個問題(可唔可以唔用"申請減免學費"、係收入一低過某個數就必然免學費呢?),收生準則、點解A學生收而B學生唔收,憑咩收學生又係一個問題,咩都唔準確講到,唔清唔楚,但又有政府資助。

如果直資搞到如大學咁: 平等教育、以客觀公平既準則收生,資助方面令無可能有人因窮唔敢報或唔敢讀,咁我個人就唔會對佢有意見。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3 11:2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5-3 11:20
你呢D咪「因人廢言」的典範。教育界人仕喎。

我因你係教育人員, 所以斷定你發言只會為教育人員着想可以否 ...
咁叫因人廢言? 我幾時話過佢唔啱?

你理解人地說話真係獨有一套方法,都唔係第一次。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1:29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03
Steve Jobs係商人,做共公政策係政治家或政策學者,大家睇到既野未必一樣,正如呢個education kingdom既討 ...

你係未香港人?  港鐵有頭等幾十年。夾屋居屋又點計?

你又將D野掉轉來講, 係你反對現有直資政策, 係你反對現在政策如TSA, 我沒有慨念上反對任何現有政策, 包括官津直資TSA。

不要魚目混珠了, 教育界人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1:38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22
咁叫因人廢言? 我幾時話過佢唔啱?

你理解人地說話真係獨有一套方法,都唔係第一次。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3 11:50 編輯

你一開口就說「SJ 是商人, 做共公政策係政治家或政策學者,政策要…」意思已十分清楚。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1:49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21
你若然綜合下我前前後後既野,應只會綜合到一個龍門: 平等教育,公平入學,再講就係絕對唔可以因為金錢令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3 12:15 編輯

再講就係絕對唔可以因為金錢令唔同小朋友有唔同既教育,我指係使用政府資源及公共政策層面。

Xxxxx

咁你有無反對幼稚園學卷?

咁居屋夾屋公不公平,窮人有相同機會享受?

公共政策,政府資源一定要全民相同機會就是「共產主義」。香港一國兩制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有人話,教育不同,為何教育要共產,其他重要民生問題如住屋問題就唔使?教育要「公平」,住屋唔使?

部係北韓啱你。

作者: cow    時間: 17-5-3 11:58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03
[size=34.4808px]富有人比多D錢去攞好D既服務,真係極少可以建立係公共服務層面之上..
火車有頭等,渡輪有快船慢船豪華位,機場巴士有A車有E車,又話會有優質的士。公立醫療仲多,有私家有半私家有大房,有自費藥,有啲手術,肯比錢的話,政府會津貼去私家做。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5-3 12:18

cow 發表於 17-5-3 11:58
火車有頭等,渡輪有快船慢船豪華位,機場巴士有A車有E車,又話會有優質的士。公立醫療仲多,有私家有半私家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5-3 12:27 編輯

現行政策重有醫療卷, 也是公帑, 可用於私家醫生/院, 可以 top up。

例子多的是, 真係唔知V 君講乜?

作者: cow    時間: 17-5-3 12:37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21
若你以為大學interview有影響,我諗有....但唔好有太大誤會,影響其實只係好少,客觀要求都係考到咩成績。

直資收學費一個問題,如何免窮人學費又係一個問題(可唔可以唔用"申請減免學費"、係收入一低過某個數就必然免學費呢?).
大學有自資學位。有錢可考GCE經non-jupas入大學(考GCE都好貴),non-jupas收生interview較重要。直資好透明,好多都有寫減免學費嘅安排,收入幾多係半費全免等。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3 12:41

V兄你在這裡討論中,由頭到尾只分兩種人,[窮人]和[有錢人],而讀直資的全部都是[有錢人],讀官津的全部都是[窮人],當中並無[貧富中間]的相對概念,而閣下又捧着一個社會公共政策作前盾,是把社會二分法的思維。

我敢肯定直資政策,正正就是讓中間一羣人,作另一種教育選擇,而這種教育選擇,並無影响任何其他人受教育的機会,而不是入讀你概念中[名校]的機会。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3 15:10

20120808 發表於 17-5-3 12:41
V兄你在這裡討論中,由頭到尾只分兩種人,[窮人]和[有錢人],而讀直資的全部都是[有錢人],讀官津的全部都 ...
就當我二分吧,沒氣了。^^

請參考2010年審計署對直資之審計報告,當中根本好少低收入人士入讀,結果學費資助都發唔到出去。

尋日電台節目中華仁小學校長對於有人話華仁轉直資唔會將窮人拒之門外,佢咁回應: 用時間睇下點。

香港係有好大部份人住係資助房屋,收入剛夠用,唔好話每月交多2千幾至4千學費。

要了解香港社會啊!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3 15:11

我完全見到批評公共政策嘅V兄好搖擺不定,係你自己唔覺啫。
面對咁朝令夕改嘅公共政策思維,我除左會心微笑外,都只係諗,應該唔係個個高等教育界都咁“公平”地多層面傾斜嘛?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3 15:17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1:21
你若然綜合下我前前後後既野,應只會綜合到一個龍門: 平等教育,公平入學,再講就係絕對唔可以因為金錢令 ...
[size=30.3998px]好明顯,你對直資學費減免係道聽途說,一向都係低過某個數就必然免學費啦?唔係我講咁多次等如無講呀?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3 15:28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5-3 15:42 編輯

其實係Education Kingdom發言並唔係想說服任何人,只係當見呢度有好單向、又未必係社會大多數睇法時,就想帶出另一D睇法比大家知下。

知左唔了解唔認同無所謂,肯定大部份討論都唔會有絕對對錯,支持直資既只係支持佢既優點,事實我都認同佢既優點,而我亦係既得利益者。不過....當我了解並站係社會另一班人既角度去睇,我唔想take呢個advantage,亦唔想見到社會有呢個制度。

當我為我子女太多考量同要攞盡著數,我會懷疑整體社會未必會變得更好。

(P.S. 當我知道某D直資中學收生成績已好好,但仍因有錢有資源,係語文科分小組教學,語文本來已好既學生再小組教學提升語文能力到極點,作為比得起既家長吸引到呢。但官津學校呢? 老師數目有限,本來學生語文能力已唔夠好,仲要大班教,成績點可能追到直資D學生? 呢D學生語文能力比下去唔一定係佢智能唔夠,而係佢無錢去接受訓練啊! 一諗起個社會係咁,個人就真係唔舒服。)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5-3 15:56

ABC-DAD 發表於 17-5-3 15:17
好明顯,你對直資學費減免係道聽途說,一向都係低過某個數就必然免學費啦?唔係我講咁多次等如無講呀? ...
你講St Paul Coed? 個免學費安排係幾好既,幾有心。

可惜收生準則都唔夠公開透明呢,無客觀指標參考,點知佢係咪真係惟才定惟財是用。據佢15/16年度報告,65.5 million學費中,有10.6 million係用作fee remission同scholarship,但係包埋scholarship係10.6,究竟有幾多用作fee remission,達唔達到直資中學原有目標,做唔做到有教無類之精神,我就無時間去再考究。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3 16:42

V兄你認了你用[二分法]去討論就好了,至少大家都能明白你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你的公平定義標凖,定得十分高,又在官津與直資作刻意比較,營造官津必定比直資差的分化觀念,抹煞官津學校的努力。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5-3 17:21

V兄,在你心中:
(1)名津校才是優質官津學校
(2)官津質數必定比直資差

這兩個概念,做成兩種分化:
(1) 分化名官津與非名官津學校。
(2) 分化官津學校與直資學校。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3 17:38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5-3 17:40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5:56
你講St Paul Coed? 個免學費安排係幾好既,幾有心。

可惜收生準則都唔夠公開透明呢,無客觀指標參考,點知 ...

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就要指出你用有限數據,在自己都不清楚嘅情況下,去引導人去假設fee remission用得唔好,我想指出,該使係remission嘅地方要用幾多,Scholarship又用幾多,連你都有數據啦。
收生準則方面,有大學向IB尖子發放高額獎學金,Non-Jupas  面試收生有幾大透明度?向唔向有錢學生傾斜?請你畀下意見。

Coed收生準則相比下有幾唔公開透明?再者唔見得官津校收生準則有幾公開透明,要不,就無問點解B1A級頭三唔收,級十幾收左,自行收B1A, 聯繫一條龍又唔使?
個人認為面對云云收生機制,單單針對直資做文章,就好耐人尋味。

我唔詬病呢幾方面嘅唔一致,但詬病你嘅所謂“公平”,一派主持公道嘅氣勢。社會提供左自由選擇,努力嘅人係有機會。



我再強調,轉左直資,係資源多左,但並非所有人多付,亦無額外多用左納稅人嘅錢,而係多付嘅人提高左可用資源與一眾同學共享。專重辦學機構,有不同水平,同意要有監察,但係要有理,提出改善要考慮多方面嘅影響。如果港華轉直資係會提高辦學質素,為吸納嘅學生(包括華小)提供更理想教學內容,樂見其成,假若時機仍未到,就作罷,畢竟詬病收生質素參差嘅說法,並不吸引,難令人心悅誠服。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3 18:06

Vanadium 發表於 17-5-3 15:10
就當我二分吧,沒氣了。^^

請參考2010年審計署對直資之審計報告,當中根本好少低收入人士入讀,結果學費資 ...
今年都2017,重要睇2010,得一嗰年有審計報告咩?
原地踏步?

2010年嘅中一生都入左大學啦



作者: ABC-DAD    時間: 17-5-3 18:17

官津名校有幾高百分比嘅中產或以上嘅呢?

好高下嘅!
再強調,家長係有自由選擇權,有能力而唔揀直資,大有人在;有18*間直資,為不同雖要嘅家長學生提供左官津以外適合嘅選擇,聯合世界書院,一直用直資學校存在,本地學生比例如何?無見你提嘅?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