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信有教無類 天主教區不為揀學生轉直資(余諫之)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4-6 08:56 標題: 信有教無類 天主教區不為揀學生轉直資(余諫之)
【明報專訊】津貼傳統名校買少見少,百年名校香港華仁書院(港華)計劃轉直資,其直屬小學番禺會所華仁小學(華小)亦跟隨,兩校均指轉制是為「讓更多較貧窮的學生能夠入讀」。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直資學校有不合理的收生優勢,吸走不少富裕又優秀的學生,往往令基層學生卻步,不利不同階層學生融合,促新一屆政府檢討津助模式。
港華前校監狄恆神父曾多次表明不支持轉直資,現任校長蘇英麟年前上場時也說「現階段並無轉制(直資)計劃」,如今二人均指轉制是為讓更多基層學生入讀。不過,葉建源說直資學校在收生上極具彈性,以中學為例,學生如學業表現良好和家庭經濟環境許可,可報讀直資校,由於直資校比津校較早公布取錄結果,令具備以上條件的學生在津校以外有多一項選擇,直資名校在選取學生方面亦更具優勢。
葉建源﹕港華轉直資基層生卻步
葉說,一些名校轉直資後所收學費高昂,學生普遍來自較富有家庭,即使學校設獎助學金或加大補貼,基層學生在日常生活上仍與其他同學「相形見絀」,加上除學費外的其他雜費,令不少基層生卻步。
天主教教區轄下共有約80所中小學,絕大部分是津貼學校,有數間為私校。天主教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儲富有說,未有把轄下津校轉直資的計劃,「教區想為基層、中下層家庭服務,直資要收費,對這些家庭造成經濟負擔」。儲富有估計一些學校轉直資是為控制收生質素,但教區本着有教無類理念,「收什麼學生都會盡力教,學生有不同能力,我們便因應其強弱項培養」。不過,儲亦認為,若有學校以想收取更多基層學生為由轉直資,又擁有足夠財力資助基層學生,也可成為具特色的學校。
余諫之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