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港華諮詢轉直資 學費少於兩萬 [打印本頁]

作者: JWKun    時間: 17-3-30 09:43     標題: 港華諮詢轉直資 學費少於兩萬

港華諮詢轉直資 學費少於兩萬
2017-03-30教育




       香港華仁書院下月就轉制直資進行持份者諮詢,耶穌會表明學費以兩萬元為限,以拒絕「貴族化」。
  (星島日報報道)擬轉直資辦學的傳統名校香港華仁書院,下月正式進行持份者諮詢,校方公布辦學團體耶穌會要求學費水平設限,每年不超過兩萬元,堅拒「貴族化」。消息指校方考慮預留作獎助學金的學費收入比例,將較政府要求的一成為高,同時確保轉制後與直屬小學繼續保持緊密關係。

  港華在學校網站宣布,下月將就轉制直資進行為期半年的兩輪諮詢,以及持份者意見調查,對象包括師生、校友、家長、華仁一家基金會,以及直屬的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最終由辦學團體決定是否申請轉制,料最快一九學年,即港華一百周年校慶時,正式轉制直資辦學。

  校方未公布具體計畫書,但披露耶穌會提出轉制三大原則,包括要求學費水平不超過每年兩萬元,以收取較同類直資學校「顯著低的學費」,避免港華被標籤為「貴族學校」,須考慮善用直資計畫的靈活性和可行性,讓更多清貧學生入讀;制訂人力資源政策時,須考慮耶穌會對關顧個人獨特性的辦學理念,避免學校走向「商業化」運作。

  綜觀七所已轉制直資的補助學校,僅英華書院學費低於兩萬元,現時每年是一萬八千八百元,其他學校則介乎兩萬五千至八萬二千多元不等。

  港華亦上載校長蘇英麟早前向學生介紹直資計畫的集會片段,蘇英麟在會上透露專責小組曾作五種財務估算,由零學費至五萬多元不等,形容傳媒盛傳四萬多元的學費水平「的確是華仁絕對有本事收」,但耶穌會以兩萬元為限,正要「立竿見影」拒絕貴族化,又坦言這樣學費水平,學校設施肯定不會豪華,亦未必減輕教師課擔,卻切合港華的教學理念。

  蘇英麟指港華轉制後可以全港收生,更能吸納清貧學生,若維持津校辦學,生源則限於全港收入最高的灣仔區,「如果繼續是津校,卻聲稱可照顧清貧學生,可能是一種偽善。」

  消息指,校方參考協恩中學的做法,計畫預留相當的學費收入作獎助學金,比例將高於政府要求的一成,讓基層生毋須擔心繳交學費而怯於報讀。至於與番禺會所華仁小學的直屬關係,轉制後雖要脫鈎,但港華期望與華小維持緊密關係,不排除預留一定比例學額取錄華小畢業生,具體機制有待商討。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4 10:59

接受用學費高低水平去決定是否[貴族學校],本身就是一種謬誤。
到底什麼是貴族學校、貴族式教育?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4-5 22:32

一直以來申請直資辦學都是神級學校,三四流學校應也渴望,惜怕叫座力低,萬一收生不足,被迫走上絕路,還是在政府保護傘下安全,何以直資辦學甚有吸引力?校長一語道破,直資自由度高,不受教育局制領,收生又可以擇肥(肥者才也)而噬,更可多受學費投資軟硬件(學費三數仟對很多貴族家長是九牛一毛),轉行直資確具吸引力,當社會對某校轉資作負面眼光時,究竟有沒有研究箇中原因。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6 08:21

ABC-DAD 發表於 17-4-4 10:59
接受用學費高低水平去決定是否[貴族學校],本身就是一種謬誤。
到底什麼是貴族學校、貴族式教育? ...

你唔係以為拙文者用「貴族學校」指只有藍血人讀的, 教餐桌禮貌的學校下馬?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6 10:16

一直以來,香港的貴族學校階級,大部分人都明白是國際學校啦,直資的出現,只不過觸動到某啲人嘅神經,試問一下:
1、香港的直資學校何只幾間所謂神校?我估識得Google嘅都有能力揾答案。
2、選好學生在官津校升中自行階段也是一向實行
3、學費對經濟有困難學生入學有影響,此點剛好是一個誤導,要交高昂學費的絕對不會是他們。

妖魔化轉自資的學校,到底有何意義,是一個社會問題。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6 12:16

ABC-DAD 發表於 17-4-6 10:16
一直以來,香港的貴族學校階級,大部分人都明白是國際學校啦,直資的出現,只不過觸動到某啲人嘅神經,試問 ...

國際學校才貴族是你的定義。有人定義為要收家長錢的學校也無不可。講清楚便可以了。

而且叫得「貴族」, 也不等如「妖魔化」。

don't get me wrong, I am pro choice. Therefore I am pro DSS schools.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6 12:36

又係S太君?我邊有你咁有口才呢,我由細到大都覺得國際學校係貴族學校的(入門板),皆因我係屋村長大,可能近年IS大量本地化左,個人觀感嚟,未去到定義咁嚴肅。又要追收视?我休息下,你隨便發揮住先:funny: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6 12:49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6 13:13 編輯

實質唔同程度嘅學子,都有合適程度嘅學校,比較接近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嘅觀念。
港華深思熟慮左多年,觀察左其他學校嘅教育成效,做出如此選擇,應該可以提供優質教育之餘,亦堅持為全港清貧學生提供~入學機會。為優秀老師提供一展所長機會。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6 15:22

我反而奇怪無人覺得好老師會側埋一邊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6 23:51

個人唔鐘意直資制度,呢個制度基本上係為中產以上而設,除基本政府資助,再加上家長付出,更多資源下提供更優質之教育。

但此舉就係透過經濟分流,讓有錢人接受更好教育(雖然係透過家長比錢)。有人話直資有對貧苦提供學費減免,揀學生都係擇優取錄,但一間直資學校之運作,就知道純揀優取錄係無可能,萬一咁啱個個優質學生都比唔起學費,點減免得咁多 (當然我亦知呢個無咩可能,窮學生點同富貴學生鬥語文鬥聰明....><...)。

我知道直資運作之好處,呢個運作我都係受益者,但一想到呢個根本係一個建構階級社會既制度,我就好反感。

若然相信資源係優質教育之基礎,我反希望政府純為提高教育資源而加稅,我樂於比呢D稅。優質教育唔係純屬於有錢人,窮人都好需要,要我比錢直資學校令自己仔女有佔優之教育,我寧可比稅提升全香港教育水平,叫自己仔女同其他人公平接受教育,讓社會能夠令每一個有潛質既人都得到公平既發揮。

要世界更美好,不一定要自己仔女更美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7 12:37

Vanadium 發表於 17-4-6 23:51
個人唔鐘意直資制度,呢個制度基本上係為中產以上而設,除基本政府資助,再加上家長付出,更多資源下提供更 ...

依此想法,要教育大同,教育共產,私立國際也要消滅。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4-7 23:18

在民主社會下就必有社會階級,沒有階級,人便沒有驅動力往上爬,大家都不想吃大鑊飯。優質教育並不完全因為錢的原因,政府比誰都有錢,問題是官僚制度效率低,有資源也不懂運用?直資制度多少反映社會對政府教育政策失去信心。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9 23:35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0 00:39 編輯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4-7 23:18
在民主社會下就必有社會階級,沒有階級,人便沒有驅動力往上爬,大家都不想吃大鑊飯。優質教育並不完全因為 ...

知道要有階梯給人向上爬便是了,香港貧富懸殊是世界名列前茅的,還大搞收學費的所謂優質教育,根本就是封殺社會流動階梯。

沒人反對社會有階層,但重要是保持階級流動性,教育在此就有至重要角色。我相信稍讀過社會學的,都會體會直資是甚麼一回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0 13:52

Vanadium 發表於 17-4-9 23:35
知道要有階梯給人向上爬便是了,香港貧富懸殊是世界名列前茅的,還大搞收學費的所謂優質教育,根本就是封 ...

直資係半學卷, 全界大把國家用學卷。直資就是引入市場競爭, 讓家長多一點選擇。

你一時反直資, 反市場, 反給家長選擇, 一時在TSA又叫還學校家長選擇TSA權, 又話要市場決定。

你立場的漂忽, 和 Trump 有得揮。

作者: MC1128    時間: 17-4-10 15:0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0 13:52
直資係半學卷, 全界大把國家用學卷。直資就是引入市場競爭, 讓家長多一點選擇。

你一時反直資, 反市場,  ...
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價值觀, 不要以為自己的想法及立場永遠高人一等

支持閱讀, 反對做練習

又支持副作用是操卷的TSA


支持市場, 反直資, 支時選擇, 反直資, 並不一定有矛盾

直資原意是好( 好似TSA原意是好), 但當制度執行出現偏差, 好事也可以偏差, TSA亦可以偏離正軌

針對人(與自己不同意見), 不是針對事的態度, 好有問題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0 15:16

Vanadium 發表於 17-4-6 23:51
個人唔鐘意直資制度,呢個制度基本上係為中產以上而設,除基本政府資助,再加上家長付出,更多資源下提供更 ...

咁私校呢?又唔鐘意?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0 18:26

任何制度都會有執行上的偏差,重點是言之有物,方可已有機會修正,教育如是,政治亦如是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0 18:45

“ 最怕言之有物抑或語言空洞, 都是自己說了算  發表於 36 秒前”

如果有,不妨提出,溝通有是就要時間去瞭解,可能當局者迷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0 19:37

MC1128 發表於 17-4-10 15:08
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價值觀, 不要以為自己的想法及立場永遠高人一等

支持閱讀, 反對做練習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10 19:42 編輯

我尊重每位經過思考後, 訂出自己的原則, 從而發展出自已的立場。就算價值觀不同, 立場不同, 討論也是有意思的。

但立場飘忽, 一時一樣則相信無乜人尊重。

你明唔明咩叫針對人?  我針對立場飄忽, 不是針對人。無道理的逢x必反, 不給理由, 才是針對人。你的行為更似針對人。

我回V君, 做乜M君你咁肉緊?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0 20:12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0 20:13 編輯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其實在此認識的你,只會用你角度去強行演繹別人看法,然後便大堆意見。

大多數情況我都不知你在說甚麼,更不明白反對TSA全港必然推行,跟不喜歡直資有何關係。

雖然有少少興趣想知你腦中又想到甚麼奇怪理論把它們拉上關係,但又怕搞10多版都未完。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0 20:24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私校其實都不太好,但作為納稅人沒甚麼可以比意見的,因為私校沒有花納稅人的錢,就算不容許有私校,較富有的都有方法用自己錢去比自己仔女有更好教育。

就如我讀書的70年代,A等學生入香港大學,B等學生讀理工,但即使C等學生,亦可因為有錢,可以透過錢去海外升學,又取得大學學位,回來做了B等學生的上級,然後賣弄英語,說A等學生也不及他們。

社會不公平不能避免,但至少不應該由政府資助不公平的制度,這是我的看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0 20:32

Vanadium 發表於 17-4-10 20:12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其實在此認識的你,只會用你角度去強行演繹別人看法,然後便大堆意見。

算喇, 你只會自己表述, 講自已想講的東西, 從無心互動, 梗係唔明人地講乜。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0 21:17

將焦點只放在幾間學校,就鞭撻直資學校的存在太過唔公平;選材,豈不是因材施教的先決程序咩?有教無類?按不同材質嘅同學,都可以提供學習機會咩,無限伸延,咪就係錯配,人學咩,大家一窩蜂跟嘅病根囉。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0 21:20

Vanadium 發表於 17-4-10 20:24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私校其實都不太好,但作為納稅人沒甚麼可以比意見的,因為私校沒有花納稅人的錢,就 ...

咁就是不公平?  可能好公平, 你想不到而已。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0 21:22

Vanadium 發表於 17-4-10 20:24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私校其實都不太好,但作為納稅人沒甚麼可以比意見的,因為私校沒有花納稅人的錢,就 ...

所有學券制也是深化了的直資, 即包埋私校。但學券很多歐洲先進及其他國家採用。你認為不公平?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0 21:25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7-4-10 21:29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7-4-10 20:24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私校其實都不太好,但作為納稅人沒甚麼可以比意見的,因為私校沒有花納稅人的錢,就 ...

直資的所謂納稅人的錢,都是學生應得的一份。

資助學校也是納稅人的錢,讀真資的是自己比錢 upgrade 。

人地比自己錢 upgrade ,冇用過納稅人錢,眼紅乜?
自由經濟,負擔得起自己比錢 upgrade ,讀直資都可以話唔公平。

香港讀私校,乜資助都冇,更唔公平。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0 21:31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7-4-10 21:36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7-4-10 20:24
可以透過錢去海外升學,又取得大學學位,回來做了B等學生的上級然後賣弄英語,說A等學生也不及他們。


看來浪費了我的時間。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0 21:3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0 21:22
所有學券制也是深化了的直資, 即包埋私校。但學券很多歐洲先進及其他國家採用。你認為不公平?
...



去外國讀書都唔公平。





作者: MC1128    時間: 17-4-10 22:12

nintendo 發表於 17-4-10 21:25
直資的所謂納稅人的錢,都是學生應得的一份。

資助學校也是納稅人的錢,讀真資的是自己比錢 upgrade 。
這個無用納稅人錢的說法為直資辯護, 討論多時, 但爭議其實並不是此方面。

爭議不在新辦的直資, 而是辦學多年的所謂傳統名校。

若無轉直資, 這些津貼學校在當局現行制訂的收生機制下, 自行部分可自訂收生準則, 但至少在統一部分,  所有組別一的學生(不論窮富都不必擔心學費)都有機會抽入, 組別一按成績計佔全港學生頭33%。

轉直資後, 學校同樣收取每名學生一份與津校相同的政府資助( 所謂納稅人錢), 但收生門檻自訂, 取錄的, 是全港頭5%,頭10%學生, 又或按學校需要的體藝名將。而不巧, 這些學校收取的學費都不平宜, 提供減免制度, 都是被審計署炮轟後始修正, 但成效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在此轉制過程中, 換言之, 部分學生不論因成績或學費門檻, 無可避免被拒諸門外, 失去他們以往原有的入學機會。

這些學校, 為甚麼不願意再按政府的收生安排, 為求按校方意願收生而轉制, 到底是學校得益, 還是學生得益?

我無意批評公平與否, 人人心中的尺度不同, 只想說清道理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0 22:32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0 22:33 編輯

我要強調不公平必然存在,只是政府資助不公平制度才有問題。

我引用昔日香港學位少,能有得讀學位的,除了最尖的尖子,對下便是看你有沒有錢去外國,B等學生本來成績表現比C等的好,但結果因C等學生有錢去外國修讀學位而比B等學生在社會獲得更多機會,這個是事實,而是社會要接受的不公平現象。

再說....不公平是社會必然出現,無可避免,但政府不應隨便資助不公平的制度。

若然學校有直資,那醫療是否都應有直資? 地鐵應否也有直資? 公共泳池是否也應有直資泳池,公共圖書館也可設立數個直資圖書館,在政府資助下,再為願意比錢的市民,提供更優質之圖書館服務。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0 22:41

MC1128 發表於 17-4-10 22:12
這個無用納稅人錢的說法為直資辯護, 討論多時, 但爭議其實並不是此方面。

爭議不在新辦的直資, 而是辦學多 ...
說得很好,若直資中學是由政府派位,我也無話可說,但若收取政府給官津校同等資源,卻又可不參加政府定下為全港建立的制度,根本就是由政府資助的特權。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1 02:04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11 02:04 編輯

我咁睇,學校辦學要選某類學生入學,正常不過,官津直私都一樣,能否吸引目標學生申請入讀才是辦學成效嘅真正指標。

有政府津貼又收左家長學費,如果無投放於提升教學質素,用家口卑,一定遠比陳年嘅審計報告嚴厲得多。

轉直資後質素下降唔太明顯,反而轉左新高中NSS/DSE後,升大學的情況引起左討論同震盪,而其他略為歴史短嘅直資學校,經幾年摸索,都相繼辦出一定成績。
傳統名校轉左直資,部分家長聽左坊間說法,產生左心理負擔,我相信難免,但是否基於事實去作出選擇?那是家長的自主權,似乎當年嘅審計報告並未就此有落過墨。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1 10:05     標題: 回覆樓主:

反對直資的人, 唔會講轉直資首先要打破鐵飯碗, 直接面對市場競爭, 無得要求别校減收生分攤生源, 要自負盈虧。

其他校唔使妒忌, 可以申請轉直資, 立即有收生自由, 唔使眼紅。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1 13:16



不少名校以前其實是私校,並非一直是受政府資助。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1 13:40

nintendo 發表於 17-4-11 13:16
不少名校以前其實是私校,並非一直是受政府資助。

更不用說有些資助學校出錢出力辦學百餘年, 又辦得好, 而家要歧視它們, 不準它們轉直資?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1 15:28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11 20:25 編輯

九年免費教育記憶中大概始於1974or75教育政策白皮書,強制入學,本來辦學嘅教會學校已辦學幾十年架啦。

補充一點,就係政府嘅資助無因為轉左直資少左,自主收生,反而唔會因為有跨區學額嘅制爪(肘),使到更多合適學生可就本身能力去選擇。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1 16:05     標題: 回覆樓主:

MC1128 意思是…

xxxxx

意思是不要以為津貼學校係納税人的, 啊支啊左。 官校先係納税人的, 任你魚肉。

作者: MC1128    時間: 17-4-11 16:57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1 16:05
MC1128 意思是…

xxxxx
原來如此, 真是長了知識, 好有道理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2 00:16

我說直資問題係一個原則問題,並唔係操作問題。事實並唔係所有直資都係名校,亦有一d普通直資。

教育並唔係生意,個人唔認為要經常講咩市場運作。真正市場運作既教育會變成點? 參考上埋市既補習社便可預見。

我一直講既原則,係一d基礎服務,如教育醫療等,應要一視同仁,唔應該再話邊d人比多d錢可有更佳既資助服務。教育更甚,因教育本質除左知識傳遞、品格培育,亦係讓低下層有機會向上爬既重要階梯。讓比得起錢既有更佳教育,私家無得講,受資助點講得過去。

當然我只係從社會學角度去睇,關心社會流動性對低下階層既重要,但睇得出呢度部份人深受市場經濟影響,其實無咩好溝通。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2 00:32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12 00:35 編輯

所有人受資助一樣, 只不過直資令家長有自己補貼, 選擇教育的權利, 有何問題?

有人深信教育大鑊飯, 醫療共產, 反私立學校, 反私立醫院。基礎民生的事應包括交通, 食物, 不應該有私家車, 食物應該呀公派。應該移民北韓才可滿足這要求。

這樣想的人應該食開大鑊飯的。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2 00:46     標題: 回覆樓主:

無直資, 那有真道, 港同這些新派學校, 作示範作用?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2 01:19

以基礎服務來説,在香港不論貧富,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其實已经十分合乎公平原則,而這是一个大原則,我認為直資並無把基础教育變質,反之,直資把教育變得多元化。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2 01:50

而在這个既有的大原則的基础之上,V君認為不應該存在着[能者自给]的教育模式,因[能者自给]会摧毁[基础公平教育],因前者的資源比後者多,而资源多就必定是優質教育的保証。。。。

這点我還未想通。。。。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2 15:20

自資嘅能者自給,直接提升左質量,使原本只能接受官津學校最基本最公平嘅教育模式嘅一般家境優秀學生,無需支付高昂費用,可以接受較理想嘅學習條件,享受到教育上嘅質變。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2 22:33

20120808 發表於 17-4-12 01:50
而在這个既有的大原則的基础之上,V君認為不應該存在着[能者自给]的教育模式,因[能者自给]会摧毁[基础公平 ...
能者自給係資本主義下不可能講不應該,說不應該也沒用,有錢人用錢為自己子女提供優質教育理所當然。

相信已第三或四次再講,個人認為不應該係政府,資助有錢人用錢為自己子女提供優質教育。

私校絕無這個政府角色問題,不可能引起爭議,除非不行資本主義。

但直資的概念存在問題,當然我若然自私點也應大大贊成所有政府務服都有直資,特別醫療,我都沒享用過政府醫療,全部私家,若有直資診所或醫院也很不錯。

早前子女讀私家幼稚園,有時我都會問,為何學卷不可以帶入私幼? 直資嘛....比得起錢再提升更優質教育嘛,為何我想讀私幼就要沒了政府資助?

其實教育局搞不搞得清楚自己的原則是甚麼,我也極懷疑。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00:50

Vanadium 發表於 17-4-12 22:33
能者自給係資本主義下不可能講不應該,說不應該也沒用,有錢人用錢為自己子女提供優質教育理所當然。

相信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13 00:59 編輯

你反對市民拿政府資助,市民又自己貼錢,或不用貼錢,拿取更理想和更適合的教育,咁香港幼稚園學卷,你有冇反對過?

根本唔關直資事,所有私立學校學位一收學卷,意義上已是直資位。

香港醫療卷,你又有冇大力反對?,

還有窮人的眼鏡津貼,電腦津貼其他津貼,他們拿了政府津貼幫親私營的眼鏡店,電腦店,依你的理由,又是要不得。

不要直資,不要學卷醫療卷,即係政府全力提供大鑊飯,教育醫療共產。

加上世界上倡議學卷的人/國家不少,你的思想恐怕和世界趨勢背道而馳。


作者: cow    時間: 17-4-13 09:06

Vanadium 發表於 17-4-10 20:24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就如我讀書的70年代,A等學生入香港大學,B等學生讀理工,但即使C等學生,亦可因為有錢,可以透過錢去海外升學,又取得大學學位,回來做了B等學生的上級,然後賣弄英語,說A等學生也不及他們。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A等學生在中學十分用功,入香港大學,畢業後比較少計續攞Phd.
C等學生有錢去海外升學,取得大學學位,回來
C等學生,不是十分有去海外升學,不少取得大學學位,再攞Phd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4-13 10:34

【明報專訊】擬轉直資的香港華仁書院(港華)昨在網頁上載進一步資料,稱轉直資能解決日漸嚴重的學習差異問題。校長蘇英麟回應本報時解釋,部分由其直屬番禺會所華仁小學(華小)升讀該校的第二組別學生,接受英語教學時程度不逮、失信心,讀其他學校可能更適合,又承認有考慮英中落車危機。他並重申,盼透過轉直資取錄更多基層學生。


華小在網頁回應轉直資是否有違「有教無類」辦學理念時說,現有津貼模式談不上是有教無類,在2015學年,港華136名中一生中,華小畢業生佔79個、自行收生佔43個,餘下14個來自統一派位,3個類別學生入讀港華的機會可以差距很大,轉直資則可令入學機會更均等。


25%學費收入資助學生


校方表示,在2015學年,少於1%學生來自綜援家庭、僅4%學生合乎全額書簿津貼的申請資格;該校2016年的統計亦顯示,全校有86%學生家庭月入高於全港中位數。校方強調轉制直資是為收取更多基層學生,政府要求直資校分配10%學費收入作為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該校則計劃撥出25%資助學生交學費及學習支出,均用於有經濟需要學生身上,不包括獎學金;受助學生若家庭經濟狀况不變,將獲6年資助。


認有考慮英中落車危機


蘇表示,升中學生減少,上移錯配(即Band2學生入讀Band1中學)情况值得關注,被問到是否擔心因學生質素下降致學校「落車」,他說當學生學習差異達到某一個程度,確會出現有關危機,需通盤考慮,但強調同時考慮資源、學生學習差異等問題。他說現時華小生只要成績屬第一及第二組別,港華便會取錄,「Band2尾都要收晒」,這些學生在港華接受英語教學,追得吃力,影響心理和成長,「可能付出很多努力,但每次收成績表都受打擊,他們讀第二間適合自己的學校,可能更有自信」。


他又稱,不同水平學生一起學習有裨益,但需維持合適範圍,如差距太大,學校為落後學生「保底」也不能解決問題。他補充,華小近年提升水平,初步傾向轉直資後仍預留一定學額予華小。


初步傾向預留部分學額予華小


蘇又表示,不希望轉制直資後令基層學生卻步,有人擔心清貧學生會感自卑,富裕學生會自負,但此非正確價值觀,學校會教導受惠於獎助學金的學生感恩,「每人都需要幫助,受助並不羞恥,受助後可幫其他人及社會」。


************

港華校長親身示範咗, 佢地點樣將直資制度既原意扭曲/異化.

為咗唔想收直屬小學既B2學生, 所以想轉直資後只 教"好學生" 既完美示範




作者: October.    時間: 17-4-13 10:56

Vanadium 發表於 17-4-12 22:33
能者自給係資本主義下不可能講不應該,說不應該也沒用,有錢人用錢為自己子女提供優質教育理所當然。

相信 ...
算啦,人地港華都咁坦白了.......

有時諗下, 間間傳統名校都轉晒直資/私校, 俾負擔得起既階層去交學費(超級名校都唔少內地人仔女讀,我公司都有幾個), d地區強校多咗位俾基層, 基層都唔係咁無機會.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0:59

cow 發表於 17-4-13 09:06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A等學生在中學十分用功,入香港大學,畢業後比較少計續攞Phd.
C等學生,有錢的,去海外 ...

原來年年去英美名大學的學生, 有些甚至有獎學金, 全是C級學生。

香港有一些人不能接受有一些香港學生不希罕香港學位。總以為香港學生讀唔成書才轉國際, 才留學。

作者: judy    時間: 17-4-13 11:29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A等學生在中學十分用功,入香港大學,畢業後比較少計續攞Phd.
C等學生,有錢的,去海外升學,取得大學學位,回來.
C等學生,不是十分有錢的,去海外升學,不少取得大學學位,再攞Phd.


今時今日,C等學生,不是十分有錢的,去海外升學,也不再攞Phd了。

Phd留给國内和台灣學生去。
作者: cow    時間: 17-4-13 11:30

[我的觀察係80年代, 係回應Vanadium講70年代]

香港學生不稀罕香港學位, 去留學, 越來越多.

但想問下現在:
"香港學生不希罕香港學位, 去留學" 多; 還是
"香港學生中學讀得唔好或讀唔到心宜學科或無大學讀, 去留學" 多 ?

作者: judy    時間: 17-4-13 11:34

校方表示,在2015學年,少於1%學生來自綜援家庭、僅4%學生合乎全額書簿津貼的申請資格;該校2016年的統計亦顯示,全校有86%學生家庭月入高於全港中位數。校方強調轉制直資是為收取更多基層學生,政府要求直資校分配10%學費收入作為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該校則計劃撥出25%資助學生交學費及學習支出,均用於有經濟需要學生身上,不包括獎學金;受助學生若家庭經濟狀况不變,將獲6年資助。


哈!同我以前講的一樣。

你想收基層,轉直資不是更方便嗎?100%基層都得,派埋午餐仲得!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4-13 11:50

judy 發表於 17-4-13 11:34
哈!同我以前講的一樣。

你想收基層,轉直資不是更方便嗎?100%基層都得,派埋午餐仲得! ...
轉做直資, 一樣可以唔收學費, 或者超低學費, 如不少派位直資既學費都只係一千幾百一年

收生可自決, 如果真係咁有心收基層, 講明只收家庭收入低於XXXX未得. 再公平D, 唔駛面試, 只係用抽籤方式錄取申請人, 但有冇邊間會咁有Guts?

轉直資後收學費(甚至高昂既學費), 之後話會有資助, 學費減免, 同打完人之後道歉一樣, 只係擺姿態啫!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3 12:09

通信説及直資制度有問题的時候,其所提及的所謂有問題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傳統津貼名校或百年老校不應轉做直資],通常新建的直資中小學,大多數不会有負評。

作者: VETY    時間: 17-4-13 12:35

所謂負擔好多時唔係學費, 而係個D教育附加費, 補習班,活動, 老實講學校唔CARE你家景N無, 但介意你本領N無, 而小朋友咁細, N無可能都係因為家景差D, 冇唔多資源俾要佢, 咁呢方面直資學校好難體諒得咁多囉. 最終都唔揀佢地.
作者: cow    時間: 17-4-13 13:19

直資中學 (一年學費, 可能唔update)
勞工子弟中學        $3,672       
中聖書院        $3,230       
惠僑英文中學        $3,000       
九龍三育中學        $2,310       
慕光英文書院        $2,000       
陳樹渠紀念中學        $700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百老匯)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3:23

cow 發表於 17-4-13 11:30
[我的觀察係80年代, 係回應Vanadium講70年代]

香港學生不稀罕香港學位, 去留學, 越來越多.

重點係有人用「c級學生」形容海外留學生, 我只點出有人不希罕香港大學學位。

如果形空80年代仲衰。個時得兩間大學, 中學生多, 只有2%一4%入大學。咁5%一7%的學生呢?  全部叫C級學生?  合理嗎?   咁 8%一20%也叫C級, 定D級?  咁考50%咪排到z級!

記住, 只係成績好壞而已, 不能保証真正實力如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3:33

20120808 發表於 17-4-13 12:09
通信説及直資制度有問题的時候,其所提及的所謂有問題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傳統津貼名校或百年老校不應轉做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4-13 13:34 編輯

我相信係。但咁唔通的。即係不知名津校辦得一般, 要轉無人理。用心辦得好的名津, 則不準轉?!

如何判斷那些是名校?  定塘边鶴決定?這是甚麽政策?

作者: cow    時間: 17-4-13 14:11     標題: 合理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7-4-13 14:12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3 13:23
如果形空80年代仲衰。個時得兩間大學, 中學生多, 只有2%一4%入大學。咁5%一7%的學生呢?  全部叫C級學生?  合理嗎?   咁 8%一20%也叫C級, 定D級?  咁考50%咪排到z級!

以會考成績計A級 ~2%
C級 ~10-20%
跟你說的差不多, 所以係合理.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3 14:21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13 14:38 編輯

EK嘅討論都好多姿態,我想問不同嘅直資嘅收費高低受咩因素影響?

辦學同選校嘅自主權利要如何體現?
何解要在呢個題目上將學生分級去討論?
有階級觀念係無可奈何嘅事,但係把交幾多學費去放大階級歧視就同批判係幾危險嘅操作,不良嘅示範係EK真係見唔少,家長不知不覺受氣氛感染,不難想像後果。


作者: judy    時間: 17-4-13 14:30

早前子女讀私家幼稚園,有時我都會問,為何學卷不可以帶入私幼? 直資嘛....比得起錢再提升更優質教育嘛,為何我想讀私幼就要沒了政府資助?


中小學私校想轉直資就難。私幼想轉直資就易啦,符合政府的要求就得啦。家長完全可選直資私幼,選了私幼却又問為何我想讀私幼就要沒了政府資助?真奇怪。
作者: judy    時間: 17-4-13 14:53

收生可自決, 如果真係咁有心收基層, 講明只收家庭收入低於XXXX未得. 再公平D, 唔駛面試, 只係用抽籤方式錄取申請人, 但有冇邊間會咁有Guts?


呢的唔係guts,理論上應咁做,如果你係為基層,點解唔咁做呢?政府的津貼還不够嗎?

唔講呢的啦,我反而覺得現在個個搶得就搶,和供求好有关係,少直資,自然争崩頭。再加上政府軟弱,對教育團體完全跪低,容許學校封閉消息,家長在不透明之情况下選校,只能慕名氣而選。

其實,直資的貴,可能貴在四方面:

1. 請好教師。
2. 提供選擇。
3. 提升硬件。
4.提升師資比例。

2,3,4對我而言不重要 ,1項做不做到我好懷疑。辦學透明,競争才合理。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4-13 15:01

judy 發表於 17-4-13 14:53
呢的唔係guts,理論上應咁做,如果你係為基層,點解唔咁做呢?政府的津貼還不够嗎?

唔講呢的啦,我反而 ...
當由官津學校教師轉做直資學校既教師, 就會無咗官津學校教師最大既福利: 一份可以係任可官津學校任教而繼續按年資增加兼保証包賺既退休金, 直資學校教師只有MPF同轉職前既退休金

所以直資學校係咪一定可以請到"好老師", 提供"更好教學資源"呢?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4-13 15:02

judy 發表於 17-4-13 14:30
中小學私校想轉直資就難。私幼想轉直資就易啦,符合政府的要求就得啦。家長完全可選直資私幼,選了私幼却 ...
幼稚園沒有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呢個概念, 只適用於中小學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3 15:33

抱懷疑態度去求證好合理,不過在未有實質證據就下定義又係另一回事。
每個人對透明度嘅要求唔一樣,我相信就學嘅家長家教會自會有一定要求,而唔係滿足好奇心那種程度。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3 15:39

hkpapa852 發表於 17-4-13 15:01
當由官津學校教師轉做直資學校既教師, 就會無咗官津學校教師最大既福利: 一份可以係任可官津學校任教而繼續 ...
我估請到好老師又能夠吸引老師長期服務係一個重要課題,誰保證到?轉工嘅自然對自己有信心,人揀工,工又揀人啫。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7:03

cow 發表於 17-4-13 14:11
以會考成績計A級 ~2%
C級 ~10-20%
跟你說的差不多, 所以係合理.

80 年代無10% 入大學, 入唔到就係c級?  咁50%以下係垃圾學生?

畢業後做事能力又是另一會事。

作者: cow    時間: 17-4-13 17:24

c級 - 好多人恨都恨唔到 !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7:51

hkpapa852 發表於 17-4-13 15:01
當由官津學校教師轉做直資學校既教師, 就會無咗官津學校教師最大既福利: 一份可以係任可官津學校任教而繼續 ...

請唔到好老師, 學校辦學差, 自然會被淘汰, 學校受咁大風險也申請轉直資, 做乜阻人?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7:54

hkpapa852 發表於 17-4-13 15:02
幼稚園沒有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呢個概念, 只適用於中小學

私立幼稚園一收學卷, 意義上和直資無乜分别。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4-13 17:57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7-4-13 18:04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3 17:51
請唔到好老師, 學校辦學差, 自然會被淘汰, 學校受咁大風險也申請轉直資, 做乜阻人?
...

以B2學生能力差導致學習差異大呢個理由, 係完全違反EDB係2000年教改時, 希望升中派位長遠可以"取消派位組別"呢個遠景, EDB 當年期望學生能力差異可以靠學校補底, 令所有學生力維持相若水平.

我都好想知, 到底EDB會唔會阻佢轉直資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9:03

hkpapa852 發表於 17-4-13 17:57
以B2學生能力差導致學習差異大呢個理由, 係完全違反EDB係2000年教改時, 希望升中派位長遠可以"取消派位組 ...

有教無類只是假大空的口号而己。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7-4-13 19:09

cow 發表於 17-4-13 17:24
c級 - 好多人恨都恨唔到 !

梗係喇當年20個中學生入一個大學, top 5% 叫做C级, 咁係定義問題。

作者: Doray    時間: 17-4-13 19:44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4-13 19:45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7-4-13 17:57
以B2學生能力差導致學習差異大呢個理由, 係完全違反EDB係2000年教改時, 希望升中派位長遠可以"取消派位組 ...

呢個願景好似係梁錦松攪出來,之前睇過啲評論佢地係針對名牌教會學校喎!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3 22:38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3 23:06 編輯

所以話局外人成日估局內既事,真係估估下無準。

其實好多名牌直資中學,大都會跟足津校基制,每年都必定加point,仲有機會無加point上限,另唔係供MPF,而係跟足津校供積金,即10年後僱主10%,15年後僱主15%,員工永遠5%。更甚由於直資有學費backup,名校又有唔少人捐獻,高級職位同老師數目都可任意比官津校更多。

早前我識幾間直資中學老師直頭有獎金派,每年幾千至過萬,津貼同事去下旅行relax下,後來審計出報告鬧完,收歛左唔敢再出。但部份直資學校老師一入職就送一部ipad,個位跟一部手提電腦(可帶返屋企),教學相關既電子器材、文具等全部學校比,但官津校D老師呢D大都係自費自己比錢買,津校老師隨時連支改簿用既紅筆都係自己出錢。

如果無著數,或要蝕底,D學校點會轉到做直資。港華話唔定都係見轉直資又可收生自主,又多左咁多學費資源,真係做老師都富貴D,見人地咁正羡慕所以都話轉。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3 22:46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3 22:55 編輯

直資中學當每年收4萬學費(咁少),一班35人計,每班每年1百40萬學費收入,若以年薪35-60萬請教師,都可以請多至少3個。全校當24班,間學校可以多72個老師,加埋政府津貼個50個,同樣一間學校,係50 vs 122之分別。

但事實直資學校會唔會用D錢請晒老師? 當然唔會,大部份直資都比津校多20-40個老師到,其他錢去左邊? 我都想知條數點計。

直資係一個big business啊! 講真......若然唔係大部份公開試出晒名成績勁過傳統名校既名津叫做有D良心(名官校就無良知都無可能轉直資),間間想玩大學校、改善員工福利同資源,佢地轉直資都大把人比錢去讀。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3 23:52

港華話收少於兩萬一年,算唔算 big business?  

其實在閣下眼中,未必是直資制度有問題,而是收高過四萬一年的直資學校,就是 big business 了,是吗?

你的立場像鬼魂一樣,有点兒飄怱。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4 00:03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4 00:09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7-4-13 23:52
港華話收少於兩萬一年,算唔算 big business?  

其實在閣下眼中,未必是直資制度有問題,而是收高過四萬 ...

我既立場好直接: 教育對社會階層流動有至關鍵之角色,佢既公平性相當重要。公平唔係指個個人有受教育機會,而係有受相同教育之機會,有公平競爭之機會。直資制度極可能破壞教育之公平性,雖然係資本主義制度下有錢人與窮人無可能有絕對公平,有錢人絕對可以用錢去提升自己子女教育之優勢,但政府作為政府,佢既角色係不應用錢去資助不公平既制度。

我相信好多名津校仍堅持唔轉直資,都係呢個信念。

至於提到直資之學費問題,只係見有人誤以為轉直資對教師會有負面影響,會令教師福利差左,我在此提供一D事實資料供參考而已。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4 01:44

V兄你應該是假設了所有基層家庭都會選擇直資制度,相信[名牌],所以作為政府,不應該貼錢给[有錢人]去買[名牌]的。相信這个假設可不必了。

作為家長,feel comfortable 都是一个選擇,
其实都唔係個個窮師拉想著 Giorgio Armani 嘅。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4 01:58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14 02:17 編輯

咁大學制度嘅存在都似極不公平,妨害平等向上流嘅公平性?大學教職員在樓上的觀點下又如何?
點去形容樓上嘅立場好呢?non-jupas嘅安排又如何評價呢?都係笑而不語。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4 02:51

我可能錯,我估不招人妒是庸才,大概直資學校真的找到一條路,走出了數十年教育界走不出的迷陣,填補左觀念上某些上層跟低下層的空間,拉近左教育質素的距離。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7-4-14 08:36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7-4-14 11:58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7-4-13 22:46
直資中學當每年收4萬學費(咁少),一班35人計,每班每年1百40萬學費收入,若以年薪35-60萬請教師,都可以請 ...
可能真係行內人先講得出官校轉直資同直資中學收4萬學費盡係少呢D說話

目前香港直資中學中, 較有名氣又收一年學費4萬或以下, 應該只有呢幾間:

SPCC
DBS
SSC (Stanley)

其餘DGS, SPC, SPCS(Sec), HY, GH, YW .... 學費都係不到4萬一年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4 10:53

By design or accident ?AN, 如果你問呢我覺得係信仰的啟廸
作者: cow    時間: 17-4-14 10:53

20120808 發表於 17-4-14 01:44
作為家長,feel comfortable 都是一个選擇,
其实都唔係個個窮師拉想著 Giorgio Armani 嘅。...
這正正是有人反直資的理由,轉了直資後,基層免學費都唔敢讀。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1:30

cow 發表於 17-4-14 10:53
這正正是有人反直資的理由,轉了直資後,基層免學費都唔敢讀。

你唔好屈 d 基層。
好多基層只係想仔女讀屋企隔離間學校,因為佢地要近。
你叫佢由粉嶺出沙田都可能話遠,點會過海去 SPCC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4 11:31

不要把事物階级化。。。。。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生活上的選擇態度多一點,不一定選擇所谓[名牌]或[優],選[合適]才是 first priority。

有人認為[佳保]買垃圾,一定要去Market Plase 同  Fuzion。有人認為三蚊斤菜心會食死人,要食三十蚊斤嘅,但係我成日食都未死得喎,好好味添。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與不樂?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1:34

ABC-DAD 發表於 17-4-14 02:51
我可能錯,我估不招人妒是庸才,大概直資學校真的找到一條路,走出了數十年教育界走不出的迷陣,填補左觀念 ...


有 D 人好忙,人地讀直資又唔抵得,讀 IB 又唔抵得,去外國讀又唔抵得。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1:39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7-4-14 12:36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7-4-14 11:31
不要把事物階级化。。。。。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生活上的選擇態度多一點,不一定選擇所谓[名牌]或[優],選[ ...

就係佢地自己階級觀念重,以己度人,先以為個個有錢人自大,個個基層自卑。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4 11:41

nintendo 發表於 17-4-14 11:30
你唔好屈 d 基層。
好多基層只係想仔女讀屋企隔離間學校,因為佢地要近。
你叫佢由粉嶺出沙田都可能話遠, ...
SPCC絕對係有,況且直資唔係只有你地目標嗰幾間,有直資學校畀到津校更靈活嘅安排給SEN嘅學生。
扮睇唔到?國際學校一個基層都無,你地當係好應該?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1:47

Vanadium 發表於 17-4-13 22:46
直資中學當每年收4萬學費(咁少),一班35人計,每班每年1百40萬學費收入,若以年薪35-60萬請教師,都可以請 ...

終於入正題:錢。
你好似係老師,可能在直資制度下冇得益,所以追住打。
學費是家長比的,明碼實價,你少費心。


作者: cow    時間: 17-4-14 11:48

nintendo 發表於 17-4-14 11:30
你唔好屈 d 基層。
好多基層只係想仔女讀屋企隔離間學校,因為佢地要近。
你叫佢由粉嶺出沙田都可能話遠, ...
不要把事情拉得那麼遠。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1:54

ABC-DAD 發表於 17-4-14 11:41
SPCC絕對係有,況且直資唔係只有你地目標嗰幾間,有直資學校畀到津校更靈活嘅安排給SEN嘅學生。
扮睇唔到? ...


你邏輯係唔係有問題?
同埋你睇清楚我個 point 我立場先去嘈。

SPCC 有基層,唔代表個個基層恨入 SPCC ,
我只係唔認同大家好 presume 基層會怕高攀直資,大部分只希望就近入學方便照顧。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1:56

大家慢慢,我出去買花生。
作者: ABC-DAD    時間: 17-4-14 12:09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4-14 12:15 編輯
nintendo 發表於 17-4-14 11:54
你邏輯係唔係有問題?
同埋你睇清楚我個 point 我立場先去嘈。

你講中我心裏話,家長有自決能力,有教無類背後還有一層意思係讓不同品賦嘅人有受教育嘅機會,能成才回饋社會,係一種乘傳,唔存在施受嘅關係。
之前post錯左落你個貼,抱歉

作者: cow    時間: 17-4-14 12:51

像港華這類學校,轉了直資後,一定少了基層學生就讀。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4-14 13:17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3 00:50
香港醫療卷,你又有冇大力反對?


居屋都可以反對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7-4-14 13:24

在香港所謂基層,有一个普遍定義,但所謂[有錢人], 卻是一個相對定义。港華如收兩萬以下,會否更有效地吸引全港所謂相對地有錢的基層入讀?況且只要直資有資助學費制度,便不能説直資制度不公平。

作者: Vanadium    時間: 17-4-14 14:12

20120808 發表於 17-4-14 01:44
V兄你應該是假設了所有基層家庭都會選擇直資制度,相信[名牌],所以作為政府,不應該貼錢给[有錢人]去買[名 ...
我想你捉錯焦點了。焦點是在讓所有人有同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我們現只說"機會",但選擇是個人的。

這裡有人搞錯,平等不一定指所有人接受的東西都要一樣,但機會是一樣、處理方式是一樣,是很重要的。



作者: cow    時間: 17-4-14 14:12

要公平,係要官津變直資。就是官津直資,一視同仁,像教學語言,收生權等。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