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84%家長:學童自殺與考試有關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3-20 14:32 標題: 84%家長:學童自殺與考試有關
【明報專訊】學童自殺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基督教團體向在學子女的家長做問卷調查,探討學童自殺成因及預防措施,有84%受訪者認為與考試壓力有關。另有自殺過來人分享經歷,感激同學及時制止其跳樓行為,並扶持他度過失戀困境。
過來人:駐校社工官腔 望年輕化
團體邀請22歲的鄭祈心分享企圖自殺的經歷,他7年前就讀中四時為情所困,與初戀情人分手後鬱鬱寡歡、無心向學。某次考試期間,他突然衝出課室並跑上天台大叫,情緒激動之際走近天台邊緣,打算一躍而下。幸得同學及時追上,勸服他臨崖勒馬。
鄭祈心承認當時鹵莽,「覺得衝動就想跳下去,殘廢都無辦法」,他感謝同學及時扶一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事後,他每次回校都要見社工,家人亦帶他見兒童精神科醫生,但他認為「未必有用,受問題困擾時根本聽不入耳」,加上輔導他的在校社工年近半百,「說話很官腔又有代溝」,他希望在校社工年輕化,以切合學生需求。
鄭祈心同學見其不願上學,鼓勵他加入龍舟校隊受訓,他兩年後擺脫情緒困擾,重拾衝勁。中學畢業後他修讀毅進課程,其後加入香港龍舟代表隊,兩年前考獲龍舟教練執照,培訓隊員之餘不忘鼓勵年輕人面對逆境。
調查由香港忠僕侍奉中心、Nice Talk輔導中心、中環醫生團契及香港基督徒醫生網絡於今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網上及職場以問卷形式訪問842名在學子女的家長。結果有84%家長認為考試壓力與學生自殺有關,另有94%家長覺得與學童精神健康問題有關。
Nice Talk輔導中心總監鄭健榮表示,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指學生自殺與教育系統「無明顯和直接關係」,調查結果與其有「明顯分歧」。鄭建議政府列出推行防止自殺措施的時間表、負責部門及公開會議記錄供市民監察。他呼籲教局正視學童學習壓力問題,挽回市民對教育系統的信心。
作者: skkeung 時間: 17-3-20 16:45
elbar 發表於 17-3-20 14:32 
【明報專訊】學童自殺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基督教團體向在學子女的家長做問卷調查,探討學童自殺成因及 ...
水評真低,一個個案就有結論!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7-3-21 10:28
842 respondents.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7-3-21 11:25
成年人覺得學生自殺,多數係因為吃人的教育制度。不過最近睇番好幾單,死咗或者獲救的,都係為情。所以唔好先入為主,有既定立場,咁好難幫小朋友解決問題。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3-21 18:36
點解係問家長, 唔係問學童? 家長真係知道學童自殺的成因?
作者: lovecupid 時間: 17-3-22 19:15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3-21 18:36 
點解係問家長, 唔係問學童? 家長真係知道學童自殺的成因?
因為自殺了的學生都已經不能接受訪問了。亦不適合隨隨便便找學生去訪問。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3-22 20:39
本帖最後由 palmchristy 於 17-3-22 20:43 編輯
lovecupid 發表於 17-3-22 19:15 
因為自殺了的學生都已經不能接受訪問了。亦不適合隨隨便便找學生去訪問。
...

作者: lovecupid 時間: 17-3-22 20:49
本帖最後由 lovecupid 於 17-3-22 20:50 編輯
生死和性的問題,很易會挑起學生對有關題目的想法,
要相關研究,也要做好事後的疏導和教育,不能訪問完就立即走。
就好似一杯沉澱咗泥嘅清水,你攪動咗,就會好濁。
所以訪問小朋友,一定要佈署得好小心。
亦因為無人肯揹後面隻鑊。
所以咪求求其其問完家長就出報紙做新聞。
作者: palmchristy 時間: 17-3-22 22:02
lovecupid 發表於 17-3-22 20:49 
生死和性的問題,很易會挑起學生對有關題目的想法,
要相關研究,也要做好事後的疏導和教育,不能訪問完就 ...
問小學生真係唔合適.
但中學生應該會有更真實想法.
中學課程應有類似生命教育的課堂. 對於生死問題, 逃避討論同樣幫助不到學生. 最重要是教師夠敏感, 帶出正面訊息, 並把有需要的學生轉介社工跟進.
至於不找學生卻找家長做調查, 完全無意義, 家長的意見和學生自殺的真正原因, 並無關係.
其實考試而來壓力, 對成績好的反而更大. 其他如交友、同輩影響、愛情、欺凌、家人關係等, 都有很大關係. 知道真相才能對症下藥, 否則只會藥石亂投.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7-3-23 07:21
回覆 palmchristy 的帖子
同意,可惜而家興斷估。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7-3-23 17:54
palmchristy 發表於 17-3-22 22:02 
問小學生真係唔合適.
但中學生應該會有更真實想法.
本帖最後由 Cheeselover 於 17-3-23 17:55 編輯
本帖最後由 Cheeselover 於 17-3-23 17:55 編輯
若問卷訪問對象是學生,題目設計當然有點技巧,當然不會問"你係咪想死"這些只有父母火滾時才問的問題,問題可以是一些關於日常生活困難,解決方式,尋找協助和生命價值,最露骨的問題就是以第三者角色評論結束生命是否最佳方法。家長很多時以為自己了解孩子,其實不然,甚至有些馮京作馬涼。

作者: ABC-DAD 時間: 17-3-24 12:45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3-24 13:12 編輯
單就上文,都見到少少年青人的需要:
“鄭祈心同學見其不願上學,[鼓勵]他加入龍舟校隊受訓,他兩年後[擺脫情緒困擾,重拾衝勁]。中學畢業後他修讀毅進課程,其後加入香港龍舟代表隊,兩年前考獲龍舟教練執照,培訓隊員之餘不忘[鼓勵]年輕人[面對逆境]。[鼓勵]他加入龍舟校隊受訓,他兩年後[擺脫情緒困擾,重拾衝勁]。
及時嘅扶持 支持 鼓勵
[擺脫情緒困擾,重拾衝勁]
時間
作者: Kelly0524 時間: 17-3-25 12: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