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高中輟學的奧斯卡影后 Emma Stone成功靠父母支持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7-2-28 16:26 標題: 高中輟學的奧斯卡影后 Emma Stone成功靠父母支持
憑電影《星聲夢裡人》榮獲今屆奧斯卡女主角的愛瑪史東(Emma Stone),這位年僅28歲的奧斯卡影后,成功背後離不開父母對她追夢的無限支持。
以追夢為主題《星聲夢裡人》被形容為愛瑪史東的人生寫照,她接受《Rolling Stone》的訪問中自爆小時候受恐慌症困擾:「我經常感到憂慮,我會不斷問媽媽這一天怎麼過?她甚麼時候送我上學?她會在哪裏?午飯的時候會發生甚麼事?然後長期有種作嘔的感覺。有段時間我甚至連去朋友家都不行,我只做到勉強出門上學。」
受恐慌症及焦慮症影響,愛瑪中學期間更連續兩年在家上學,幸而期間不斷參與演出作治療,也令她萌生以演藝為終身事業的念頭。愛瑪14歲時自製了名為「Project Hollywood」計劃,向父母推銷自己打算輟學追夢的計劃,成功游說父母讓她高中輟學,搬到美國洛杉磯追夢。
愛瑪成名後接受《Marie Claire Australia》訪問時再次感謝父母支持她追夢,更笑說自己日後為人父母,未必會爽快答應子女輟學追夢。
他們知道我是來真的!因為我不斷參與演出,表演是我在這世界上最熱愛的工作。
如果將來我的孩子跟我說,他想離家去追夢,我應該會先懲罰他。我不會這麼爽快答應說,『你去吧』,至少會先要求他『把高中念完』。
愛瑪搬到洛杉磯後並非一帆風順,試鏡3個月後沒有尋到任何演出的機會,生活亦開始出現拮据,她沒有選擇放棄,更到專門做狗點心的店鋪打工,賺取生活費以支撐追夢之旅,並於試鏡的空檔期接拍電視影集《左右做人難》、《靈媒緝凶》當客串演員,又自學高中課程,為自己增值。
努力總會有結果,愛瑪終於等到了校園喜劇《男孩我最壞》(Superbad)的演出機會。2011年,她接連出演《熟男型不型》、《好友萬萬睡》、《蜘蛛俠》等多部電影,首次挑大樑的《破處女王》更讓她入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星路順遂,更憑《鳥人》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直至今年,愛瑪終攀向奧斯卡女主角的寶座。
每個年輕人都有夢想,但有多少父母會支持子女去追夢?
作者: ABC-DAD 時間: 17-2-28 17:30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2-28 17:32 編輯
每個站上台領獎的都幾乎感激父母。重點是自己願意付出幾多去追夢?
可惜是埋怨社會制度、父毌沒支持的不是少數。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2 17:04
事实上不少父母真的不单不支持, 还极力地反对呢? 总之要跟正路走. 的父母认识的正路, 是真的正路吗?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7-3-2 19:30
annie40 發表於 17-3-2 17:04 
事实上不少父母真的不单不支持, 还极力地反对呢? 总之要跟正路走. 的父母认识的正路, 是真的正路吗?
...
我成日希望個细囝做韓星李宗碩。亜囝有八成似。又無厘頭,有d周星馳feel.我唔係真係想做星爸,而係亜囝有d特質。做另一類工作,未嘗不可。
作者: ABC-DAD 時間: 17-3-2 19:39
要衡量下客觀條件,能提出何種支持,鼓勵兒女堅持都係要量力而為,路要自己走出去,夢也要靠自己追,我看過La La Land. 能否完夢,要看自己會否中途放棄,傍人好難想像別人家父母付出幾多。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7-3-2 19:41
annie40 發表於 17-3-2 17:04 
事实上不少父母真的不单不支持, 还极力地反对呢? 总之要跟正路走. 的父母认识的正路, 是真的正路吗?
...
美國有位出名棟篤笑名星,Joe Wang ,中國人,原本是生物化學博士,放棄正職,努力鑽研美國政治,文化,成為首位出色棟篤笑藝人,還在白宫表現。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2 21:03
謝謝大家分享。
本人有點牢騷是事緣早上遇上鄰居,自述女兒會留港讀大學,當然馬上恭喜啦,女兒在身旁,是媽媽的福氣。然後媽媽說跟女兒閙很很僵,因為女女很想出國,(註:家境許可),因為讀LAW,HKU 才是正路云云, 英國UCL law 就風險高。
每次偶遇交談,這位鄰居總是突發問些如何在教育上攞盡着數和避險的貼士,教人無言了。分享教育,如分享股票,由基本功做起,千祈咪問冧巴。看似堅離地的投資,梗有其哲學,努力做些風險管理吧,總會有些收穫的。
孩子的IB試還未開始,已經被控制下去指定大學,如果無心機考試,好容易乜LAW都唔使讀了。在能力許可下,支持一下孩子吧,起碼有商有量!走多了路又如何?我算走得,希望孩子也習慣好走得。
這兒有不少孩子念法律的家長,香港的和海外的也有,相信讀得好的,一定是孩子喜歡讀。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3-2 21:33
annie40 發表於 17-3-2 21:03 
謝謝大家分享。
本人有點牢騷是事緣早上遇上鄰居,自述女兒會留港讀大學,當然馬上恭喜啦,女兒在身旁,是 ...
而家 一出世就被指定一條直路,絕不能行差踏錯。 獨裁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父母的確十分專制。 是共產黨的錯 . 獨裁專横,建立咗壞榜樣 . 而家啲父母有樣學樣。

作者: ABC-DAD 時間: 17-3-3 14:02
要追夢,就不要做不倒翁,左搖右擺,最後原地踏步。
懂得找大方向,分析環境,瞭解自身能力,裝備自己,才去追夢,亦無不可。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7-3-3 17:17
annie40 發表於 17-3-2 21:03 
謝謝大家分享。
孩子的IB試還未開始,已經被控制下去指定大學,如果無心機考試,好容易乜LAW都唔使讀了。
真人真事分享。有一女孩,IB PG 有 44 ,想去外國讀 science,但父母想佢留香港讀醫。佢一早有晒 conditional offer ,但結果 Final Grade 得 38,meet 到 condition 去某外國大學。我好肯定佢係特登考得差。佢係一個好叻好叻的人,佢係計好晒數,知自己可以入唔到本地醫科。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3 18:21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44 分或是38分也好,只是人生的某個段落。孩子已經進了大學,又或已經出來工作的父母,比較能體會學業優秀不等同順風順水。
如果女孩真的為自己打算而勇敢地考這個38分,撇下同學間豔羡目光的虛榮,必然是非常成熟和有自己目標的人。我想無論去到哪裡,讀什麼科,也會繼續出色。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4 13:21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17-3-5 13:36 編輯
回覆 ABC-DAD 的帖子
夢想,是人生路上很簡單的心靈雞湯。有人有大夢想,有人有小夢想,一人有一個夢想。
簡單如生兒育女當個好媽媽也是美好的夢想了。當然要找個合適伴侶又一點也不易。
夢想會隨著我們對自己和週遭環境的認知能力而改變的。例如幼兒時很想做護士,照顧病人,長大了知道當醫生能救更多的人,及後覺得做科硏更能幫助人類,年長了發現分享哲理價值,洗滌人心,救贖靈魂比救贖身體來得急切。
孩子的夢想是孩子的,家長支持不反對就是,如何堅持,有多大堅持,是他們自家的事,其實孩子自己知道自己事,睇睇下唔對路,唔堅持做演員,跑去重新學做戲劇作家,又或導演,未尚不好。再者做過跑龍套,也是難得的體驗。
有夢想的人,自會長進,那怕改變?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7-3-4 22:52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唔敢話佢考差個IB係啱,但讀醫咁多年,又實習,之後大部份考專科...如果自己唔鍾意,為盡考道捱義氣去讀,基本上成世人就係比咗父母run。做父母,因愛之名,要求咁多亦唔合理。
識個女仔,打銀行工,有個大學同學男友。佢亞媽搭上搭介紹一個大陸有錢男人給她,力push話為佢好。佢唔鍾意,拿拿聲結婚,佢亞媽嬲到唔出席婚禮。佢同亞媽感情唔差,但就話終身幸福,好難從命。呢個年代仲有呢d,真係幾荒謬。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7-3-4 22:56
annie40 發表於 17-3-4 13:21 
回覆 ABC-DAD 的帖子
夢想,是人生路上很簡單的心靈雞湯。有人有大夢想,有人有小夢想,一人有一個夢想。
說得好,好認同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5 13:58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17-3-5 14:06 編輯
幾年前偶爾見到小女的老師出題如下,中文大意是
為了達成畢生夢想,女人以妓女工作為達成的工具。
大家覺得如何?
這老師真好,竟然給十六歳的孩子,思考這個問題。
自己思考了幾年,從沒有跟孩子討論,怕講得不清不楚,教錯concept, 亦沒過問孩子的想法。總的來說,我相信老師的功力。
作者: ABC-DAD 時間: 17-3-5 14:35
香港中學最好設計一個哲學課給高中學生,必修,好過生涯規劃咁不着邊際。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5 18:02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17-3-5 18:03 編輯
題㚈話是看過IB 的歷史,原來當年的法國教育部長,堅持IB 內必須有哲理科為必修科,不然不會𠄘認IB文憑在法屬國家的認可性。
IB 按計劃是修六科,如須加入哲理,便成七科,或是減去一個涵蓋範籌科目,在多番討論後,決定要在六科以外,要求學生做TOK, 來代替學習哲理。自己不曉得TOK是乜東東, 推算有點哲理成份吧。
原來時之今日,法國的中學學生,全部都要考哲理,如不合格,要重考才能進大學。看來法國人對哲理有其獨特的見解。
推己及人,究竟香港學生有否時間和能力多修一科哲理,或是大家願意取消其中一些社會科或科學科,又或原來的通識科已經隱然含有哲理的學習?
作者: MrBeast 時間: 17-3-5 21:43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7-3-5 21:44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17-3-2 21:03 
謝謝大家分享。
本人有點牢騷是事緣早上遇上鄰居,自述女兒會留港讀大學,當然馬上恭喜啦,女兒在身旁,是 ...
最近也有親友出國選擇讀law,想返起港姐狀元都是去uk 讀law,回港又要考試又要搵C fu,其實除了英文好d外有乜好處?jusr curious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5 22:50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Warren Buffett —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喜歡去那裡讀書,讀甚麼,也可以。學習肯定是長線投資,地域和時空的差異只會引致短期波幅,長遠回報效應的影響不大。
自己的觀點是每當我們走進陌生世界,接觸不同種族,應付新物事,面對原來價值觀以外的價值,因為有生存下去的需求,學習能力必需倍增。可以在極短時間,吸收四方八面的新舊訊息,然後溶滙成基本生存的學問。人生沒有經歷過這一課的,不容易倚靠其他體驗而補償。
其中意義同FB 教主每年要做一樣新事物,新挑戰,走出comfort zone的情況差不多。如果長期缺乏腦震盪,個腦袋只會愈來愈縮小,最後自己關機。
當然今天孩子的物質太豐盛,一邊留學,一邊可以嘆盡港式生活,去唔去留學都無乜分別吧!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也有機會走出去。如果留守原處,就千祈咪比自己過得太舒服,記得搵些讀書以外的攪作,改變現狀,青春無悔啊!
作者: MrBeast 時間: 17-3-5 23:12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我同意出國broaden horizons ,不過nintendo 讀sci的例子似乎較make sense,有時年青人做決定時考慮未必夠全面,父母offer 些guildance 和不同角度,$途不是萬能,但冇$係好多些做唔到,最重要係有商有量。
作者: MrBeast 時間: 17-3-5 23:21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講開又講,有位fd 好多子女經大條道理,學業上就全程為子女鋪排,就算一些生活上的決定都十分involved,我有時會問他為何不比個機會子女做決定。
作者: Doray 時間: 17-3-6 01:16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因為如入international law firm, 外國名u會睇高一線.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6 11:50
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17-3-6 11:52 編輯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大家當了大半世人,梗有自己的想法。但What if 我們堅持的好數口,好路數,只不過是安全之策而已,因為知識有限,其實唔算是一線一的康莊大道。當然亦可轉而問what if 放棄安穏,接受富貴險中求,好容易瓜直噃!是的,真有這種可能性。
担心,放心,日子一樣過,我寧願選擇「放心 」.
講過又講,阿女讀自己喜歡的科,經常拿Distinction, 喜歡發白日夢又十分巿檜的我上網查下1st honour degree 有乜用以自娛,竟然發現各地補習社吹噓幫助了多少大學畢業生補習,因此拿到名校的1st honour degree, 還有慶祝相片為憑証。救命呀,大學去補習,已經是反智行為到極點,騙呃回來的1st honour degree, 還好意思四圍張揚?究竟邊位老细有勇氣聘請這樣「傻頭儍腦」的大學畢業生?
會唔會是補習班老作自編自演故事,來騙路人丙如我?
作者: Artie 時間: 17-3-6 13:08
MrBeast 發表於 17-3-5 23:21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講開又講,有位fd 好多子女經大條道理,學業上就全程為子女鋪排,就算一些生活上的決 ...
鋪排到某個年紀,父母都冇可能再為佢此一地鋪排。就好似nintendo話,父母想個女讀醫,佢刻意鬥氣考差少少,真係吹佢唔倀。所以不如早少少就大家有傾有講,比佢地做的下小決定也無妨。
作者: Artie 時間: 17-3-6 13:14
annie40 發表於 17-3-6 11:50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大家當了大半世人,梗有自己的想法。但What if 我們堅持的好數口,好路數,只不過是 ...
真的,有時人算不如天算。
千算萬算,不如給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讀一科自己愛的科。
喜歡,自然讀得好,忙也開心。
即使是冷門科冷門行業,能夠成為行內 "高班馬" 出路不會差。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7-3-7 21:42
annie40 發表於 17-3-5 13:58 
幾年前偶爾見到小女的老師出題如下,中文大意是
為了達成畢生夢想,女人以妓女工作為達成的工具。
日本有一套很出名的動漫: 鋼之鍊金術師。其中,强調"等價交换" 。
假如,妓女是一個代数,或是代詞。
出賣什么去換取什么。
有人出賣時間(陳奕迅:名曲:陀飛輪)...
出賣勞力,感情,朋友,自尊....
不過,在交換情況,要定有底線。
夢想既然可貴,也希望要達成。
做人,有得必有失。
什麼重要,那就得要排序。
作者: annie40 時間: 17-3-8 22:51
回覆 Stillgood2 的帖子
謝謝分享「等價交易」的理論。
如果凡事可以用一個代名詞,再加上數量,而得出「「等值」,人類對未來的預知性,可望提高。
***
做人,有得必有失。
什麼重要,那就得要排序
~ 成熟世故的人,比較明白以上。
~ 年青人,很想得,把得放到最大大,失的部分,瑟縮在一旁。
~ 少年人,只想得?沒想過失這回事?
這個排序的遊戲,經常玩錯,簡直是要命的終生無得停研究科。日常生活,遇到年青人較多。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