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14%學童窮到無溫習地方 生活必需品愈匱乏 滿意度愈低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6-12-8 10:45 標題: 14%學童窮到無溫習地方 生活必需品愈匱乏 滿意度愈低
調查又發現,6成學童認為課外活動重要,但13%無法參加。
【晴報專訊】貧窮不但影響生活質素,更令兒童對生活愈加不滿。一項跨大學研究發現,約14%兒童未擁有合適的溫習地點,更有2成多無法為將來儲蓄,物質愈匱乏,生活滿意度愈低,但當與家人及老師關係愈緊密,滿意度則提升。有學者建議政策應多由兒童感受出發,提供更多社區支援。
嶺大、城大、中大及3所海外大學,合作研究兒童貧窮與福祉。數據收集在2014年6月至去年8月期間進行,以焦點小組訪問兒童,再以問卷調查,分析793名10至17歲本地在學兒童數據。調查列舉21項生活必需品,包括有否足夠保暖衣物、閒暇時與親友活動、補習、零用錢,了解他們認為必需品有多重要,倘屬必需卻未能擁有,即屬「匱乏」。
調查發現,逾84%的受訪兒童需合適溫習地點,卻約有14%認為「沒有,但想有」;逾62%人需參加課外活動,卻有近13%無法參加;約13%很想但無法得到零用錢,21%無法為將來作任何儲蓄。除物質生活外,兒童在校若遭受欺凌,滿意度會偏低,但當與家人及老師關係愈緊密,滿意度則愈高。
13%無零用錢 逾2成難儲蓄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助理教授劉嘉慧指,數據顯示3至4項必需品匱乏的兒童,滿意度僅3.15分,較一項物品匱乏的兒童高分,即愈匱乏愈感不滿。嶺大副校長兼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指,一般研究以家庭收入量度生活滿意度,未有從兒童角度了解貧窮狀況,認為政策不應只集中金錢支援,如兒童主觀感受欠佳,便要注意社區支援。
作者: skkeung 時間: 16-12-9 20:59 標題: 回覆樓主:
記得若干年,一位家拿综缓會考生,拿了10A!被訪問時誘露,自己沒錢就去了圖書館看書,因而對讀書產生了興趣!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6-12-10 10:28
本帖最後由 Jane1983 於 16-12-10 19:02 編輯
而家的思潮係窮就輸在起跑綫,窮就比到佢唔窮,咁錢從何來?比到唔窮之後,係咪個個都學業有成呢?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12-10 14:22
Jane1983 發表於 16-12-10 10:28 
而家的思潮係窮就輸在起跑綫,窮就比到佢唔窮,咁錢從何來?比到窮之後,係咪個個都學業有成呢?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6-12-10 14:24 編輯
而家D邏輯係咁樣, 其實唔通嘅。有錢人永遠多點資源比孩子, 一般孩子每樣野一定要看齊? 帶孩子去見有錢世叔伯, 一般孩子點跟?
13%無課外活動?香港公眾資源豐富, 去公園玩, 街場打籃球, 行山, 公眾泳池, 图書館, 博物館, 甚至康文處及工聯會的各式各樣活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12-10 19:55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6-12-11 14:44 編輯
All these are excuses for more "jetso".

作者: wyl 時間: 16-12-11 12:39
舊時啲人窮但有骨氣,會發奮努力上游;依家啲人窮卻鬥志全無,只係繞埋雙手等政府畀錢,最好同有錢人生活睇齊。一個社會變成咁,其實好可悲,本來有福利係好事,但福利主義完全走歪,現狀看來似乎弊多於利。
作者: bbbusy 時間: 16-12-18 10:51
窮則變變則通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2-18 12:20
垃圾報告!!原來我都係屬於窮,我間屋又無北歐地區咁大,一定係屬於5%北歐貧窮線以下,幾時政府打救下我
作者: skkeung 時間: 16-12-18 14:44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2-18 12:20 
垃圾報告!!原來我都係屬於窮,我間屋又無北歐地區咁大,一定係屬於5%北歐貧窮線以下,幾時政府打救下我 ...
脱貧靠自己!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