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長沈幼文綜合各負責面試教師的觀察所得,表現難忘的學生也非反應最快那批,而是會停下來深思題目,組織力強且表達有條理者。
如何蒸熟,蝦與蝦之間無重疊,怎傳遞熱量……其實,怎樣答也看出學生的思考方法,是否有邏輯、科學分析的方法,已可取分。
這亦非面試班能教出來的能力,乃六年小學生活培養出來的質素。
答錯也沒問題……曾有學生自知答錯,會說『不好意思,我可否改過答案?』然後再分析自己剛才的答案錯在哪裏……這都讓我們見到學生喜歡思考,不怕承認自己錯的地方。
學生大都來自不同背景的學校,有時候給我們驚喜的,反而是一些從來未曾有學生來報過名的學校,表現很出色。
校長陳黃麗娟博士稱:「面試的問題很寬,難以死背標準答案。」
揀 IB 因應能力
IB 不代表精英課程,屬另類課程,我們開兩種課程是想學生有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至於題目,兩者的歷史科為例,題目也相近,都有data分析,只是評核方式不同,IB更着重學習過程,就算數學,答案錯不是無分,會看考生每一步推進答案,每一步驟有理由也有分。
若只想 3 科讀理科的學生,會揀 DSE;而喜歡寫作的,IB 不單 extended essay 和 TOK,連數學、理科也要寫 essay。學生要知道揀 IB 需要付出的時間和要做的功課。
特別是那 4,000字extended essay,需要獨立研究能力。
像初中數學,我們不是操練,而是培養解難能力,有小組討論、簡報,不會有其他學校的操練。
我們有向學生做調查,每年有不少於 40 個學科組合由學生揀一個,再有一個選擇,是任學生揀 3 個選修科,讓學校『砌』一個適合他們的選修科,而學生可成功揀到自己的首個選擇,去年有 94%。
學校以學生的能力、取向為依歸,並由學校選精英選哪個課程。
單是音樂也不單是看技巧,需要即席表演,看他們能否真正演繹那篇章的感情;至於體育更看重團隊精神。
我們的小學已很齊全(不同樂器)......一定要有興趣、天份才去學,多過為某間學校的樂團要人,要知道,現在缺乏某一種樂器,兩三年後卻未必,我並不認同這種投資。
學校重視仕人發展,而經「才藝獎勵計劃」考中一的門檻亦高。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