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摘自《媽媽何必太正經》/天下文化出版 [打印本頁]

作者: sisimama    時間: 16-11-19 15:20     標題: 摘自《媽媽何必太正經》/天下文化出版

摘自《媽媽何必太正經》/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紐約瘋媽
很多人陸陸續續會問:「孩子不打要怎麼教?」也有人認為「我們就是這樣被打大的,長大後不也好好的嗎?」我發現很多華人對於打孩子的教育觀念,已到了根深柢固的地步,讓我很困惑。時代不停改變,以前找資料是翻厚重的百科全書,現在則是靠Google它不但是找資料的好幫手,Google這個詞彙還列入了美國字典,成為上網搜尋資料的動詞。既然人、事、物都持續在轉變,那教育呢?為什麼華人對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沒有跟上時代變遷,還是停留在過去的思惟呢?



每個人生下來,都帶著一些缺點,孩子有缺點,絕不構成挨打的原因,除非,你自己是完美無缺的人。那些嚷嚷著要打孩子,讓孩子記取教訓的人,請問要孩子記取的是恐懼、怨恨,還是委屈?



缺點,不是罪狀,更不是靠「打」就可以改善的。缺點,有時也是盲點,意思是,孩子不懂得如何改善,而不是不願意改。如果不教導孩子如何認識自身的缺點,不想辦法幫助孩子跨越,不管打多少次、罰多少次,都只是白費力氣。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教導的方法不只一種,也不可能一次見效。教養是一條漫長的路,絕對不是遇到問題就把孩子打一頓,事情就可以解決。缺點跟盲點,是要花時間改善的。



孩子不是機器人,有思想、有主見,但因為不夠成熟,所以會不停闖禍,在這無可避免的成長過程中,我希望培養孩子面對錯誤的心態是「如何改善」,而不是「擔心會被父母修理」。如果父母用的是正面教育,過往的每個錯誤,都是在替孩子累積危機處理的辦法。日後當孩子犯錯時,可以用冷靜跟理智的態度來解決,而不會因擔心害怕而亂了腳步。



打孩子,是簡單、方便,不需要動腦筋,又可以馬上見效的方法。打孩子,是鴕鳥心態,只想馬上解決當下煩人的情況,以為這樣就沒事了,殊不知更深層的問題已在醞釀中。打孩子,是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卻用「這孩子該打」當做藉口。打孩子,是踐踏孩子的自尊,換得短暫的服從。打孩子,是愛面子的父母,想跟親朋好友交代:我有在管孩子,而且用的是跟你們一樣的方法。被打的孩子,在恐懼下當然會妥協,但缺點依然存在,只不過孩子學會了七十二變的技能,以致缺點被掩飾,沒辦法真正改善。



當孩子犯錯時,不打,不表示放縱,該罰的還是要罰。只要態度堅定、說話算話,就不需要用到體罰。有一次,小胖不乖乖寫功課,我警告他:「再不好好寫,就不必寫了。」他還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講了三次都不見效,我二話不說就把他的功課收起來。我告訴他:「你已經失去寫功課的機會了。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早早睡覺,明天早點起來寫;二、明天自己去跟老師解釋功課沒寫完的原因。」我從他的表情看出,他很訝異我居然就這樣把功課給收走了,但我說到做到,絕不囉唆。把他的作業拿走後,我就不再提這件事。第二天清晨,根本不需要提醒,他很自動的在早餐前把功課寫完了。其實,讓孩子明暸事情的後果或嚴重性,遠比父母的嚴厲打罵和不停嘮叨要有效得多。



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想傳達的是「我生氣了,下次不可以」的訊息,但是難道一定要把孩子弄痛、弄傷,孩子才可以接收到這訊息嗎?這傷痛的程度又如何來拿捏呢?就算身上的傷得以痊癒,但心靈上的傷呢?被打過的人,應該都記得那感覺有多卑微吧?



記得我上初中時,數學老師解釋了一道題目後,我舉手說不懂。他又用同樣的方法快速解釋了兩次,我還是說不懂。接下來他當著全班的面用力丟掉手中的粉筆,氣得吼我:「不懂就不懂,我也沒辦法了!」全班哄堂大笑。當下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學生,難過的想大哭。有了前車之鑑後,還有誰敢再發問?後來數學考不及格而挨打的人很多,當然包括我在內,也讓我對數學產生厭惡感。



現在回想,如果當初那位老師可以理解我並不是故意找碴,如果他可以把愛心跟職責,擺在權威跟自尊前面,就能減少一些怒氣,也可以自省同樣的習題,或許有必要換個方式來解說。缺乏自省能力、沒有自信的大人,才會把孩子發出的訊號,解讀成是在找碴,誤認為權威被挑戰,面子掛不住。在害怕失去領導權,EQ又不高的情況之下,很容易認為打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很多人會擔心,孩子不打不成器,認為「慈母多敗兒」。



試問,用打的,孩子就能成材嗎?那麼「惡母多好兒」囉?如果是的話,那我們也不必花精力在教育上了,只要每天打罵孩子,不就好了?「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其實是勸人不可溺愛孩子,免得孩子不受教、胡作非為,可不是拿來當成打孩子的藉口,或把打孩子這事合理化。



至於那些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動手的父母,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生氣時不可以動手打人?身教勝於言教,在父母的責打之下,孩子學到以大欺小、仗勢欺人、說一套做一套。如果要扼止校園霸凌,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況且,有些在家耀武揚威的父母,在面對外界時,卻一反常態,就算有理也不敢力爭。在外面唯唯諾諾、怕得罪人,在家裡卻對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武勇了起來。看在孩子眼中,又是什麼感覺?



該罰的時候,還是該罰,家規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平時跟孩子保持良好互動,不惡言惡語,堅持家規,不隨意動搖原則的話,其實不必體罰,就可以收到效果。一個被愛包圍的孩子,光是想到會令爸媽失望、生氣,害怕失去爸媽的呵護與關愛,就夠擔心了。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建立在文明的對談及彼此的信賴上,而不是在野蠻的巴掌跟棍子上。



請記住,你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如果要孩子不動手打人,請自己先住手。我們不應該再忽視自信與自尊的重要性,把孩子罵到不敢出聲,打到不敢發問,只會教出盲從權威、欠缺思考能力的孩子,甚至讓孩子心懷不滿、逮到機會就造次。別再迷信不打不成器,那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幫助,是早該淘汰的。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0 01:47

老子曰: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作者欠缺的是一種中和思維,是一種對立而統一的思維,更加欠缺的,是在方法中尋找中庸的思維。另外,打駡孩子並不代表一定EQ低,打駡是一種方法,不打駡也是—種方法,不打駡也並不代表EQ一定高。

我反而認為,作者在迷信:不打駡,才成器。


作者: awah112    時間: 16-11-20 09: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6-11-21 06:56

我反認為作者沒有什麼統一而對立的思維,更談不上找尋什麼中庸思維,他/她只簡單說父母對待和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多點愛,多點了解,少來暴力;至於是否不打罵才成材,我反沒有強烈感覺,在拳腳作伴下長大的孩子會不會較多成材,我相信關係不大,我小時候的鄰居受皮肉之苦一點也不比我少,但現不見得他比我更一表人才,打與不打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完全是父母對個人修身和本性,難説哪有效,不過我反對體罰,愛之切責之深,但不一定使出拳脚,暴力只會傷害大家關係,而且更助長小朋友以暴力解決問題。
打罵與EQ或許沒有直接關係,但EQ低的人對不順眼事物有較大的感情表達和行為表現,忍耐力亦較低,若暴力也是他們解決問題其中一常用方案,我相信出現體罰的機率較高。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1 08:50

一如其他方法的抵罪,體罰也有程度上的分别,也應有年齡上的分别,把體罰這概念一概而論地説成是暴力及拳腳揮動的粗暴打架,是為體罰概念加上不必要的帽子,更是沒有層次的平面思維。我成長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各人也曾受體罰,我們並無因此而變成愛用暴力的人。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1 1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1 13:59


不會有人愚蠢到要去鼓勵家長事事體罰。體罰在社會中從來沒有消失過,只是有些人極度反對體罰,因而自認文明,體罰不是虐待,不是虐兒,更不是洪水猛獸。當見到有人體罰孩童,會以理解的態度對待,家長絕對有權,更不會自認文明地灌以别人不文明三個字。

從不反對適當體罰,卻反對有人自認高明,用歧視態度對待體罰者,又或與家長本身修養扯上關係,根本沒有必要。

作者: augkBB    時間: 16-11-21 19:53

Kittybama 發表於 16-11-21 10:00
教導子女可以有多種方法,子女犯錯而要懲罰也可以有多種方式,而用「打」來懲罰是最落後最不智的方式,不 ...
說得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2 00:21

有麝自然香四溢
何須潑墨在人旁      
王道各異各有因      
是茶是酒各自斟

作者把育兒方法兩極化,猶如政客,刻意樹敵,抹黑對方,踐踏别人人格來抬高自己的育兒方法,把施體罰家長形容為每天打駡及EQ低劣,不由分寸,逢罰必打,逢打必勁,逢勁必重傷的大惡魔,更是務必把自己孩子打死的變態而狂燥的人,及體罰時又必定是家長發洩脾氣的時刻,對體罰作極端理解及形容。

體罰並非王道,不體罰也並不一定是王道。
這是一種對前人及很多曾施體罰的古人的不敬。施體罰家長的考量不比不施體罰者少。

作者: annie40    時間: 16-11-23 12:30

管教方式是「藥引」,「愛」才是要帶出的信息。沒有「愛」的「藥引」就是一個死乎乎的軀體而已,孩子永遠不會感受父母的「痛」和「愛」。

棒下的好孩子,被嚴管的兒女,總有一面打,一面傷心得「死去活來」的爹娘,日後孩子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怕打怕駡的背後是怕父母傷心擔心而已。

還有一種是患有「愛心貪乏症」父母,孩子是出奇的乖巧,渴求的是那種幾乎不存在的父愛或母愛。

怎麼恰當地傳遞「愛」的信息,就是「難」。難不在如何愛,有多麼的愛,難在有否傳遞,如何傳遞!
作者: wan_sosin    時間: 16-11-24 11:56

20120808 發表於 16-11-22 00:21
有麝自然香四溢
何須潑墨在人旁      
王道各異各有因      

說得非常好!已往何只父母會打罵,老師也經常打學生,是否也要把體罰過學生的老師也全部抽出來判無文化,只用即時收效的懶惰方法,發洩情緒等罪名!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5 0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5 0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5 09: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6-11-25 10:46

百戰百勝者,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歷史就是不斷地循環。可以不打不駡永遠是上上之策。印象中大聲跟女兒說話也像只有好幾次而已,連long face 都無乜。

每個孩子的特質就是不同,帶給我們很多驚喜,也送給我們驚嚇。當中總有些家長需要抓破臉皮,披甲上陣,跟孩子鬥智鬥力,磿鬥三百個回合。

今天的家長為孩子做很多很多,孩子卻似乎收不到。
作者: wan_sosin    時間: 16-11-25 12:09

Kittybama 發表於 16-11-25 09:22
的確以往除了父母,老師也經常打學生,那麼為現今主流社會不容許老師「打」學生(注:可以罰而不可打」) ...

事情總有進步的空間,體罰不一定是好或有效的方法,只是若把曾用過體罰的家長或老師,通通冠以醜惡的罪名,抹殺他們也是用心教導子女和學生的家長和老師,也不太合情理。
我識朋友於港大畢業,他憶述當年曾給母親打過,但今天他沒有怪罪媽媽,還說很感激她當年的教導,否則他未必有今日的成果!
當然不會每個被家長打過的都同樣有美滿結果,也肯定有些真是令到親子關係惡劣,所以體罰並非輕易可以做到好效果的一種方法,既然困難,所以不如選擇別的方法,其實罰企罰抄也算是體罰的一種,只係傷害性比較輕微,但現在很多老師也喜歡採用,現在也很多人開始批評這些方法。
到底什麼教養方法才是最好?真係要再慢慢睇下!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5 1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5 12:44

K.bama

文明有兩層意義,物質上的文明和思想上的文明。思想上的文明,就是持開放的態度。

古人的思想及用過的用具及行为,不應該全用不文明來形容。例如古人用木筷吃飯,今人用膠筷吃飯,於是你便説自己很文明嗎?古人用脚行路,你用脚行路,於是你又比古人文明嗎?

你可以不接受體罰,但不要貶低别人為不文明及野蠻的人。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5 12:50

家長絕對有權體罰兒女,是天經地義行為,不容致疑。但有權是否要用盡,幾時用盡,可能要問問胡各兄。

作者: wan_sosin    時間: 16-11-25 13:01

Kittybama 發表於 16-11-25 12:41
我並非將以往曾進行體罰的人通通冠以醜惡的罪名,始終年代不同,當年文化背景及社會風氣及價值觀都與現在不 ...

明白的! 大家都是坦誠理智地討論! 我主要是對體罰這事和上面篇文章作回應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5 21: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6 12:09

K. Bama,

人与動物的分别是人懂得利用工具。最初人類利用原始工具,石頭樹木水火等,來幫助自己達到目的。人類[思維]進步於是發明更多良好[工具]來完成任務。[物質] 是我所説的[工具],雖然[工具]未必一定完全是由物質構成,然宜很多工具是倚賴物質才能實現。
      
閣下利用我的大概念,分成你的小概念來演譯,然後説我的大概念不適合,你是自打咀巴,自相矛盾,是異形的偷換概念。
      
所有[工具]上的相對進步,是源於[思維]上的相對進步,你把[思維]進步與[工具]進步混為一談,是不分因果,是概念混淆,若没有思维進步,何來工具進步?   
     
[科技]是人類生活認用的[工具], [藝術]是人類自娛及淘冶性情的[工具],[社會制度]是人類管理社會的[工具],而[思維]進步才是這些工具進步的前提,閣下的演譯,是不分因果。
     
你只迷信[文明]兩字,在你的思考中及你的比較下,你完全假設源於以往及舊有的方法,都是不文明的方法,得出的結果都是負面的。

我從不會比較那一種育兒方法更有效。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6 12: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26 1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6 13:53

閣下又用同一手法,把别人概念分拆,然後説别人概念錯誤。

為什麽不是有進步的思維,才能想出進步的工具?思維不是因嗎?你能不經過思維而發明工具嗎?思维是人類生產及發明所有其他人類社會範疇的前提及因,閣下詭辯了得,另人生厭!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6 13:57

請勿把虐兒與體罰混為一談,企途偷天換曰。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6-11-26 14:22

K. Bama,  閣下經常極端解讀不反對體罰的家長,認為他們只懂用體罰解決育兒問題,那是不對的。體罰與不體罰之間,他們也經過思量的,體罰是他們教養孩子的其中一種工具,不是你所極端解讀的唯一一種工具。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30 15: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30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ttybama    時間: 16-11-30 15: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