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最頂尖還是最差的學生,考核範圍一樣,學校一定要你教完所有公開試課程,但學生差別那麼大,有可能用同樣時間去吸收知識嗎?完全『唔make sense』,但這件事正正在香港發生。
我這樣伸手一拍,是為了讓校長看見『我有做嘢』,還是為了課堂上的學生?我教書,是為校長,還是為學生?
試問老師們在學期初便要擔心下年會否失業,重心還怎能放在作育英才呢?
香港學生的考試成績並不差,但除了背誦之外,有沒有時間自己思考呢?在香港的教育氛圍下,學生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入大學。愛迪生發明電燈膽都不是從書上學到的,要有時間去思考,發發白日夢才會做到。
Ada在跟小朋友說故事(相片來源:卡師奶幼稚園Facebook專頁)
學生『受軟唔受硬』,大人亦一樣。老師真心想跟學生分享有趣的事物,學校無要求,老師額外做亦甘之如怡;但當學校奉旨覺得老師一定無長假、無飯食,樣樣事『係咁架啦』,老師便會覺得不公平!
學生們用便條紙來作畫(相片來源:卡師奶幼稚園Facebook專頁)
香港人會覺得孩子在5歲時琴棋書畫皆通就是贏在起跑線,而德國教育就輸在起跑線。但其實雙方着眼點不一,德國教育希望啟發學生獨立自主、求知精神、批判思考,但香港學生一起步就學語言或數學,並沒有獲得『學習的技巧』和求知精神。
老師們帶小朋友到森林玩耍(相片來源:卡師奶幼稚園Facebook專頁)
最後議案全部獲通過,孩子們把自己想出來的規矩全部寫在大畫紙上並掛起來,時刻緊記。或許就是這種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我們要的是以孩子為中心的規矩,而不是為守規矩而存在的孩子。由孩子自己立法,他們才會甘心守法。
學生在商討後,定下數條應守的規則,並把它張貼在壁報板提醒自己。(相片來源:卡師奶幼稚園Facebook專頁)
原來學習可以這麼簡單,那麼快樂。
我真的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教書並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每位老師皆有其使命感,是一份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