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大學提高門檻 篩走4,000學生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6-11-14 08:55 標題: 大學提高門檻 篩走4,000學生

■浸會大學傳理及商學課程將提高入學門檻,由3322+2變成3322+33。

中學文憑試舉行至第6屆,本港資助大學提高入學門檻。首屆統一門檻為3322+2、即4個核心科取3322及一科選修取2,現港大、中大、科大、城大已上調門檻至3322+33,今屆理大跟隨,浸大亦預告傳理和商學課程提高門檻,每年平均逾4,000名獲3322+2學生將被篩走,與5間半大學無緣。
中游成績最受影響
浸大早前預告,轄下工商管理學士、傳理學學士,將於2018/19學年上調門檻,由3322+2變成3322+33,涉10個課程、首年收生逾370人,佔浸大總收生逾三成;另文學士亦將提高至3322+3。發言人解釋是基於過去數年收生經驗調整。
根據教育局資料,2015/16學年69%中四學生讀兩科選修,有29%讀3科選修。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料調整對中游學生影響最大,因近七成學生升高中時只讀兩科選修,包括「Band1尾、Band2頭」中學,「有Band1用成績揀,名次前可以讀三科,靠後只准讀兩科」,「好多人升中五先驚覺讀唔掂,以後一係死讀搏個3,一係接受自己同『五間半』大學無緣」。僅餘的「兩間半」大學,即嶺大、教大及浸大餘下課程均無工科。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希望大學有更多彈性,以免僅僅失手的考生徹底失機會,「惟有靠校長推薦計劃,幫學生爭取面試機會,但名額有限,未必幫到每個有需要學生」。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則指首屆文憑試前訂出3322+2入學門檻,目的之一是「想用較低門檻令多啲學生有得揀」,「現時機制有利大學揀學生,對學生未必有益」。
教育局指政府及教資會尊重資助大學的收生自主權,在公平、擇優而取原則下,因應經驗自訂收生標準;當局又強調「考試成績並非唯一考慮因素」,還有面試表現等非學術成就。
作者: cmamum 時間: 16-11-15 19:31
elbar 發表於 16-11-14 08:55 
■浸會大學傳理及商學課程將提高入學門檻,由3322+2變成3322+33。
想請問 港大, 中大, 科大, 城大, 理大, 係咪必要 332233,即2科選修科取得 3級成績?
若果考六科,其中五科 5* ,但餘下一個選修科得 2,咁係咪唔夠資格報上面5間大學?

作者: sharonslng01 時間: 16-11-15 23:53
cmamum 發表於 16-11-15 19:31 
想請問 港大, 中大, 科大, 城大, 理大, 係咪必要 332233,即2科選修科取得 3級成績?
若果考六科,其中五 ...
睇下2左邊科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16 10:47
cmamum 發表於 16-11-15 19:31 
想請問 港大, 中大, 科大, 城大, 理大, 係咪必要 332233,即2科選修科取得 3級成績?
若果考六科,其中五 ...
如果我們要求我們的下一輩做好閱讀理解 請由自身開始 依上文而言 這個一定不是一個好問題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16 13:14
Those 4000 students may not have a space in past years.
作者: cmamum 時間: 16-11-16 14:09
本帖最後由 cmamum 於 16-11-16 14:10 編輯
Mattison 發表於 16-11-16 10:47 
如果我們要求我們的下一輩做好閱讀理解 請由自身開始 依上文而言 這個一定不是一個好問題了
...
What's the problem of my question?
作者: cmamum 時間: 16-11-16 14:23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6 13:14 
Those 4000 students may not have a space in past years.
I think this may not be correct.
Those 4000 studen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have obtained "3322+2 or above", but just not "3322+33", which means they could have obtained 5** in all 5 subjects.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16 14:39
cmamum 發表於 16-11-16 14:23 
I think this may not be correct.
Those 4000 studen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have obtained "3322 ...
The intakes are from high to low in scores, so no matter 33222 or 332233, that's mathematically possible, eventually they are not.
So you are wrong.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6 19:25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6 13:14 
Those 4000 students may not have a space in past years.
其實係學校迫佢地選5 科。可能動之說理。話說讀好5 科總好過讀6 科但成績差。但就算係讀三科都係差。因為依班人跟本唔讀書。
作者: hogwarts 時間: 16-11-16 19:45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6 14:39 
The intakes are from high to low in scores, so no matter 33222 or 332233, that's mathematically poss ...
有能力奪5科5星的學生,認真一點分配時間,怎會沒有一個3的第二選科?真正如此不幸,多少有人情可以講。
不然,沒有心情,便是人生一個好教訓,如果要在體制內成長,就要遵從遊戲規則,例外對受惠者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16 22:31
cmamum 發表於 16-11-15 19:31 
想請問 港大, 中大, 科大, 城大, 理大, 係咪必要 332233,即2科選修科取得 3級成績?
若果考六科,其中五 ...
By no mean to offend that the minimum requirement is 3322+33. Your question was, is 5*5*5*5*+5*2 eligible to be there.
What is your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now?
If it is NO, then no question had to be raised at the first place.
If the answer is YES, I explain no further.
My contribution is not always right though.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6 22:50
我就未見過只讀5科全5**.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6 22:52
其實大學應該要考7科係min, 考8 科係應該。仲有,應該全面用中文教學。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17 09:10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1-16 22:52 
其實大學應該要考7科係min, 考8 科係應該。仲有,應該全面用中文教學。
自從DSE以來變動巳不少 從一開始 人人追求4+3 到4+2 再到甚至4+1 又浸大如上文所説從回到4+2 另加上醫科對中文科的新規定等等 都著實反應 在推行這個入學制度時 沒有把大學對入學要求想好 商業上的語言來説 沒有從用家角度思考 大學即用家不能在這個考試裏 找到最適合他們的產品 學生 唯有一再改變他們的收生標凖 正正是在表達他們對這個制度的不滿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17 09:22
DSE之前 學生在中五取得了八九科的基本知識 亦從而得之 自身對某一兩科的特別興趣和能力 在大學入學試前的兩年努力把這一兩科進修至能進入大學修讀 大學裹的所選課程 未必和這兩科有直接關係 但必然能夠用得上這兩科培養出來的能力 結合語言上的優勢 必然可以順利完成大學課程 反之 才出現現在的朝令夕改的磨牙狀態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17 09:35
入得大學修讀 某程度上而言 已經入了專 大學入學試 除了語言要求外 著實不適宜選修 如上文提議的七八科 如是 這著實回到了中五時的要求罷了 但是請別忘記中五㑹考水平跟大學入學試的專着實分別太大 中五只能説是普及程度罷 情况如上推許發生 學生們 尤其優良的就只能在每科的最高水平要求 同時處理遠遠超出他們能力的事 到時候我想 這次犧牲的不是別的 反而是最優良的一羣了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17 09:46
全用中文 香港就不用放在珠江口上了 滇池上或天池旁也著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請問地理上還有甚麼好提議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11:36
Mattison 發表於 16-11-17 09:35 
入得大學修讀 某程度上而言 已經入了專 大學入學試 除了語言要求外 著實不適宜選修 如上文提議的七八科 如 ...
Dse 其深度跟以前會考分別不是很大,現在多讀了一年,我覺得入得大學的應該足以應付。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11:39
Mattison 發表於 16-11-17 09:46 
全用中文 香港就不用放在珠江口上了 滇池上或天池旁也著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請問地理上還有甚麼好提議
...
一國一制,我國終於強勢彈起,個個都腰錢萬貫,何需學夷語?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11:40
而且學生考外語咁辛苦,政府應体量學生壓力。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17 12:19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1-17 11:36 
Dse 其深度跟以前會考分別不是很大,現在多讀了一年,我覺得入得大學的應該足以應付。 ...
Are you serious ??? 
Matriculation or college admission ???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12:26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6-11-17 12:28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7 12:19 
Are you serious ???
Matriculation or college admission ???
差不多,dse core maths =a maths.Phy chem bio cut 曬syllabus.不要高估dse
其實應該學祖國英語不是必考就更加完美。全面回歸祖國懷抱,yeah!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17 13:48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1-17 12:26 
差不多,dse core maths =a maths.Phy chem bio cut 曬syllabus.不要高估dse
其實應該學祖國英語不是必考 ...
我都估你玩嘢!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15:51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7 13:48 
我都估你玩嘢!
經過深思熟慮,香港再不跟上大陸接鬼就毫毛假直,祖國國家先進,你們下一代必須學好普通話,頭入祖國14億人的弱肉強食的社會去一起競爭,才不旺今生是強國人的榮耀。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15:54
所以我已經決定將來小朋友到大陸實習,多了解國情。真正體驗過,才知道祖國的可愛。
作者: brother4 時間: 16-11-17 15:58 標題: 回覆:大學提高門檻 篩走4,000學生
將來去大陸實習?中医科定建築系或酒店。。。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17 20:42
brother4 發表於 16-11-17 15:58 
將來去大陸實習?中医科定建築系或酒店。。。
雖然祖國唔多當我們是自己人,但我希望小朋友做建設祖國的螺絲釘。
作者: brother4 時間: 16-11-19 12:55 標題: 回覆:samsam123321 的帖子
原來本地医科要祖國實習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19 13:04
brother4 發表於 16-11-19 12:55 
原來本地医科要祖國實習
可以明白囯情,了解醫霸,醫療暴力,收紅包,見$先救,了解文化差異,會更有國際視野,對拯救生命,更有體會,可能更願意減薪在香港服務香港人。

作者: brother4 時間: 16-11-19 14:19 標題: 回覆:大學提高門檻 篩走4,000學生
减薪
自己看街症,再排專科要等一年 ,街症容易寫信,看咗三次街症寫在三次信,最後排期三個月後算快,看等唔等,私家一樣寫信去私家專科,D錢佢地容易賺,病向錢去医,等唔到上去私家專科,俾錢立刻做小手術,即日出院,3個月去政府專科,5分鐘看完話你都好番不用來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6-11-19 14:51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6 13:14 
Those 4000 students may not have a space in past years.
I have the same view.
The "minimum entry requirements" has always been a "cut-off" point only. It was never said to be a "guarantee".
Students that barely make it pass the "minimum entry requirements" usually cannot not make it to universities anyway.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19 17:31
nintendo 發表於 16-11-19 14:51 
I have the same view.
The "minimum entry requirements" has always been a "cut-off" point only. It ...
That's my point.
Many parents mixed it up.

作者: penguin_chick 時間: 16-11-19 23:35
「大學提高門檻,篩走4,000學生」這類標題同甚麼死亡之卷都只是嚇人搶目光的文字,現在5科沒有20分都機會微,即5科平均要4級,33222晨早被篩去,即如區官所說︰「釋不釋法,法庭的結論都一樣!」
作者: cmamum 時間: 16-11-21 09:41
本帖最後由 cmamum 於 16-11-21 09:59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6-11-16 14:39 
The intakes are from high to low in scores, so no matter 33222 or 332233, that's mathematically poss ...
Of course I understand it’s not possible for those students who only meet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of obtaining 33222 or 332233, to enter universities through Jupas in HK. I will never mix this up.
However in this article, the 4000 students are calcul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who obtained “3322+2 or above” and “3322+33 or above”.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e two elective subjects.
For example, Student A who got 5545+42 and Student B who got 5545+33. They both got a place to enter PolyU last year.
But in this coming year, only Student B could possibly get a place from PolyU, and not Student A, as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changed to 332233, which means the two elective subjects got to be both 3 or above.
Student A is ranked among the “33222 or above” group and Student B is ranked among the “332233 or above” group.
Student A could be one of the 4000 students who got a place last year, but not this year.
A "sift" from the change of minimum requirements.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21 10:00
cmamum 發表於 16-11-21 09:41 
Of course I understand it’s not possible for those students who only meet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
No matter what hypothetically possible from your argument, all spaces are from high to low. Even 332233, also no chance even no change of min requirement.
Am I correct?

作者: cmamum 時間: 16-11-21 14:03
ANChan59 發表於 16-11-21 10:00 
No matter what hypothetically possible from your argument, all spaces are from high to low. Even 3 ...
Yes, you are correct that there is no chance to get a space for those meeting only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no matter 33222 or 332233.
My concern is someone like Student A who obtained 5545+42, who could get an offer from PolyU in the past years before the change, but not now.
Some students may "suffer" from this change, even if they are good at the 4 core subjects but failed to get "33" in both of the electives, then they don't have a chance to get into or even apply to either HKU, CU, HKUST, City U or PolyU.
So the change does matter some of the students.
Thanks :)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22 01:22
其實2=以前AL的F。 332233 即係得4科合格,入唔到U非常正常。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6-11-22 10:15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1-17 12:26 
差不多,dse core maths =a maths.Phy chem bio cut 曬syllabus.不要高估dse
其實應該學祖國英語不是必考 ...
祖國表面上係英語不是必考,其實係對大部分人來講係必考。原因係外語係高考既必考科,除非你住東北,可能俄語勁啲,但係對大部分人來講,其實英文係最容易既,所以我見我啲上海朋友既仔女,都係考英文作為外語。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2 14:17
cmamum 發表於 16-11-21 14:03 
Yes, you are correct that there is no chance to get a space for those meeting only the minimum requi ...
The reason behind the change is, I believe, the sufferings and sometimes, the failures from the intakes the university sees in the recent years. Students might be good in cores, yet not at electives since there was only one required that the points for the entrance mainly came from the cores. In fact, ability and knowledge from one elective might not be sufficient to prove they are good to survive in the next four years even that could be as good as the top grade that the university, inevitably, asks for an extra one to make sur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what they are facing everyday.
In the past, back to the A level age, universities were so sure that two good electives and good English would do it all, unlike the present Cores which is irrelevant to more than half the courses.
Sometimes, I wonder there is a say always coming from our administration that for those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oved would maintain only applies to something that they cannot afford to lay their fingers on.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22 14:31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6-11-22 10:15 
祖國表面上係英語不是必考,其實係對大部分人來講係必考。原因係外語係高考既必考科,除非你住東北,可能 ...
已降低要求不用計高分了。其實夷語不學也可以,祖國有幾多人需要用英語?相信幾年都不用英語的人相信有10億以上。
作者: cmamum 時間: 16-11-22 15:12
Mattison 發表於 16-11-22 14:17 
The reason behind the change is, I believe, the sufferings and sometimes, the failures from the inta ...
Understood. Thanks :)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3 00:26
cmamum 發表於 16-11-22 15:12 
Understood. Thanks :)
My pleasure.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6-11-23 09:48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1-22 14:31 
已降低要求不用計高分了。其實夷語不學也可以,祖國有幾多人需要用英語?相信幾年都不用英語的人相信有10億 ...
我建議你去大陸一線城市睇下、認識啲當地人,其實好多大陸大城市既學生英文程度絕對唔低過香港人。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23 16:39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6-11-23 16:50 編輯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6-11-23 09:48 
我建議你去大陸一線城市睇下、認識啲當地人,其實好多大陸大城市既學生英文程度絕對唔低過香港人。
:joyo ...
個別高程度又如何?十億人日常生活都不用,浪費時間學。14億的萬分之一頂尖再頂尖的學生,都有14萬人,個個都智商130以上,當然好英文的大有人在。而且一定多過傷講人。所謂的萬中無一,可能係百萬人之一那1400人?就是你在4大一線城市所見的當中的英文好的人?就是那些參加英文比賽的人?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3 20:32
國內人積極提高英語水平,已經是二三十年前嘅事啦,如果覺得香港有兩文三語好有優勢(但普遍水平都好一般),咁就…遲早要問:誰搶走了我的芝士?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6-11-24 09:32
ABC-DAD 發表於 16-11-23 20:32 
國內人積極提高英語水平,已經是二三十年前嘅事啦,如果覺得香港有兩文三語好有優勢(但普遍水平都好一般) ...
其實國內現在連二線城市既學生都積極提高緊自己既英語水平,十幾億人民,只要1%人英文勁,都已經係香港人口既double,相信除非好努力,否則芝士唔容易保住。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4 09:58
我要提一提嘅係香港以外,好多外國人中文能力提升左,英語(外語)好過香港精英好多(唔使解釋啦)!
年輕人,提升下自己能力為上。
作者: elbar 時間: 16-11-24 10:08
ABC-DAD 發表於 16-11-23 20:32 
國內人積極提高英語水平,已經是二三十年前嘅事啦,如果覺得香港有兩文三語好有優勢(但普遍水平都好一般) ...
是否香港幼, 小, 中學 語文教育出問題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6-11-24 10:47
ABC-DAD 發表於 16-11-24 09:58 
我要提一提嘅係香港以外,好多外國人中文能力提升左,英語(外語)好過香港精英好多(唔使解釋啦)!
年輕 ...
其實香港本來係有優勢,中文比外國人好、英文比國內人好,可以在中間取得平衡。但係現在好多外國人努力學中文,同時好多國內人努力學英文,香港人喺語言上既優勢已經無嘜。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6-11-24 10:50
elbar 發表於 16-11-24 10:08 
是否香港幼, 小, 中學 語文教育出問題
應該學新加坡,英文唔比外國人差,中文唔比中國人差;當然我哋唔好學佢哋咁有特別口音。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4 11:20
回覆 elbar 的帖子
好沉重嘅問題喎!
天氣冷,着多件衫。
香港嘅家庭教育,自社會富裕之後,多各自修行,乏善可陳。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24 12:55
ABC-DAD 發表於 16-11-23 20:32 
國內人積極提高英語水平,已經是二三十年前嘅事啦,如果覺得香港有兩文三語好有優勢(但普遍水平都好一般) ...
De-colonization, CMI, 334, and 3322.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24 13:02
ABC-DAD 發表於 16-11-24 09:58 
我要提一提嘅係香港以外,好多外國人中文能力提升左,英語(外語)好過香港精英好多(唔使解釋啦)!
年輕 ...
香港年輕人是要兩文三語有一定水平,才可以生存,單靠母語只可以在香港鎭苟存。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24 13:05
elbar 發表於 16-11-24 10:08 
是否香港幼, 小, 中學 語文教育出問題
當香港學歷較底层,而勉強入到大學的人從事幼兒,小學及初中教育為主。又看看他們入學中英數成績,我就冇乜信心!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4 15:38
如何在大環境自處,大概都係“推己及人,自強不息”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4 15:53
十多年前有人提出Global Citizen嘅方向,今日總提保護本地文化/舊日制度;如果重瀬地硬,掩耳盜鈴,拒絕接受變化…唔接受內耗二十年產生左嘅負面影響,真係無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24 18:02
ABC-DAD 發表於 16-11-24 15:38 
如何在大環境自處,大概都係“推己及人,自強不息”
我一直相信中學校訓「自強不息」,自己執生。

作者: elbar 時間: 16-11-25 08:47
ABC-DAD 發表於 16-11-24 15:38 
如何在大環境自處,大概都係“推己及人,自強不息”
還有 "自求多福"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5 09:17
回覆 elbar 的帖子
各施各法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5 11:51
1)何時開始 星加坡會是香港的榜樣 星加坡現時確是香港的挑戰 pearl of orient西移了?
2)從來幼兒 小學 中學的教師都絶不是最好成績的一撮人 老師只是一個媒介 學習是須要熱情和貫注 這個當然也是老師的責任之一 也是父母的責任
3)香港華人的中英文水平從來沒有下跌 只有更普及 當然普及的後果 整體而言 感覺上是下降了 好的人材香港的薪資 環境留得住嗎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5 22:24
回覆 Mattison 的帖子
2)的意思是要父母分担老師的分嗎?我看有點擾亂視聽推卸責任吧?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5 22:29
回覆 Mattison 的帖子
3)香港好的人材,資薪還是相當高的,怕只怕部分人自以為水平沒下跌,可週邊競爭對手水平已遠遠超越在前了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5 22:45
2)大家都在談教育質素,難道不去着眼協助提升教師水平/待遇/社會地位,返而推說歴來都不是成績最好的一群,如果可以列出近二十年中港台星大學本科語文教師的比例待遇,準會一清二楚。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5 23:30
ABC-DAD 發表於 16-11-25 22:24 
回覆 Mattison 的帖子
2)的意思是要父母分担老師的分嗎?我看有點擾亂視聽推卸責任吧?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就及失敗 莫如都是父母的承傳結果
把孩子的將來推向老師 莫如把自己的責任缷向他人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5 23:41
ABC-DAD 發表於 16-11-25 22:29 
回覆 Mattison 的帖子
3)香港好的人材,資薪還是相當高的,怕只怕部分人自以為水平沒下跌,可週邊競爭對手 ...
沒有年薪百萬 沾不上私樓邊 五十萬的幾乎想也不能想 當公院醫生要住劏房的時候 在他們旅遊時他們還是覺得他們的資薪還是相當高的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5 23:58
ABC-DAD 發表於 16-11-25 22:45 
2)大家都在談教育質素,難道不去着眼協助提升教師水平/待遇/社會地位,返而推說歴來都不是成績最好的一群 ...
在香港從來最好的一羣都會是醫法工建 到近年的商及三寶 英文系在以前還有政府的青睞也曾吸引
九十年代前 教師大都是師範出身 即成績上不了大學 現在的同等大學畢業生跟他們水平上有甚麼分別 唯這兩代教師的生活條件和質素 是進步還是退步 遑論吸引再好條件的學生進場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26 01:28
老師是十分高薪的工作人員。係一般人唔知宝。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26 01:31
ANChan59 發表於 16-11-24 13:02 
香港年輕人是要兩文三語有一定水平,才可以生存,單靠母語只可以在香港鎭苟存。
...
目的顯然易見。但英文好不好,不是經濟好不好的唯一因素,菲律賓英文普遍流利過香港人,唔見得經濟好。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6 06:21
Mattison 發表於 16-11-25 23:30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就及失敗 莫如都是父母的 ...
老師是老師,父是父母,孩子長不長進,不是承傳的問題吧,成年人該明白,少壯不努力的含意吧。怨父母不合格?倒覺得能說出這話的成年人有點不知天高地厚…臉皮卻很厚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6 06:55
ABC-DAD 發表於 16-11-26 06:21 
老師是老師,父是父母,孩子長不長進,不是承傳的問題吧,成年人該明白,少壯不努力的含意吧。怨父母不合格 ...
如果孩子長不長進跟父母是無關的話 家庭在社會上而言也絶不須要 再其後就是婚姻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的承傳 師長嚴格來說 都只是局外人 接受了父母的委托而已 性格的塑造 某科引伸的特殊才能 除了父母的賜予的天賦 也是家族的傳統 或是父母的刻意安排
我實在看不出没有父母的同意 師長們的職業能耐在社會上能有多大
臉皮厚薄 還須看環境處理 須千萬人 吾往矣之厚 又如何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6 08:59
回覆 Mattison 的帖子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就及失敗 莫如都是"父母的承傳結果"
把孩子的將來推向老師 莫如把自己的責任缷向他人"]這是閣下留言
對比我的:
|
Mattison 發表於 16-11-25 23:30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就及失敗 莫如都是父母的 ...
“老師是老師,父是父母,孩子長不長進,不是承傳的問題吧,成年人該明白,少壯不努力的含意吧。怨父母不合格?倒覺得能說出這話的成年人有點不知天高地厚…臉皮卻很厚”
師長應被尊重,跟父母各司其職。
社會上總有害群之馬,模糊概念,混淆視聽,圖制造對立,從中漁利。
教育,細水長流,潤物無聲,教育下一代,總不宜呼天嗆地,恨天無柱,恨地無環,舉凡不明白的事,都訴諸情緒,大有偏頗 |
|
|
| 私人傳訊回覆 引用 編輯
|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6-11-26 09:18
日本人韓國人英文都唔好唔精通兩文三語唔見得貧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6-11-26 10:23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6-11-26 01:31 
目的顯然易見。但英文好不好,不是經濟好不好的唯一因素,菲律賓英文普遍流利過香港人,唔見得經濟好。 ...
You used an extreme case.
In common wealth, many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Bangladesh, Nepal ..... Africa .... you can trade with them.
We can also look at NA, Middle East.....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6 12:52
ABC-DAD 發表於 16-11-26 08:59 
回覆 Mattison 的帖子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 ...
承大言 父母 老師各司其職 如何區分恕我不懂 還望𧶽教
閲君之言 尤如朗朗清風 雖久不溫 跨古趨今 教人催淚 惟閲久則陳調滿滿 雖久而不新 何能競天逐地 超古馭今 拘泥而不破 固步而自封 國之不幸 天下之大幸也
巳敬 不謝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7 11:54
笑而不語
狗尾難以續貂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7 13:53
置父母師長如何區分不提 愈辯愈明之義不理 實有違尋問之撮也 臨行拖曳 故放厥詞 只道甚麼笑而不語 狗尾續貂 以掩愧色 乃非大人之所為 望兄明鑑 以竟承傳之責 如廝一例 倒證父母師長哺養提𢹂孩童角色之別 筆臨至此 心無戚然 莫非兄台 以身犯險 以證提問 以啟後進 實高人也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8 03:30
珠玉在前,難以狗尾續之,兄臺高論,挪移之力,雕琢之功,鬼神莫辨,後學僅以吞吐風雷之量,百拜頓首…
笑唔出聲,真係續唔到落去…
太…太好玩,我認輸。唔識玩落去啦,點都作唔到落去,遇到外星人,我唯有露底啦,夾尾而逃。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8 10:27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就及失敗 莫如都是"父母的承傳結果"
把孩子的將來推向老師 莫如把自己的責任缷向他人"]這是閣下留言
對比我的:
Mattison 發表於 16-11-25 23:30
絕對如是 兒童最好的老師莫如自己父母 當然世上總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孩子將來的成就及失敗 莫如都是父母的 ...
“老師是老師,父是父母,孩子長不長進,不是承傳的問題吧,成年人該明白,少壯不努力的含意吧。怨父母不合格?倒覺得能說出這話的成年人有點不知天高地厚…臉皮卻很厚”
師長應被尊重,跟父母各司其職。
社會上總有害群之馬,模糊概念,混淆視聽,圖制造對立,從中漁利。
教育,細水長流,潤物無聲,教育下一代,總不宜呼天嗆地,恨天無柱,恨地無環,舉凡不明白的事,都訴諸情緒,大有偏頗
歷史不容竄改 識得執筆行文 也算是半個讀書人吧 我一路寫下來 都是現世紀的文字 忽然之間 遠古四字的詞語全部跑了出來 誰是外星人 當然自有公論 參照你的語言 混淆視聽這個確是活生生的好例子 是誰不幸反成害羣之馬
如以上我所説 我只是指出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 孩子的好壞 將來是明是暗 都是父母的安排或疏忽導至 反而我從沒有諉過於師長 也沒有代子女指責父母 我們這個論壇很清楚的代表我們幾乎每個都是為人父母吧 故此我是在身位父母的立場而作出自省的意見 或許我學識淺薄 未能把道理説通 又或許你崖岸自高 容不得這點沙石 但總不能一説 就說到不知天高地厚 臉皮卻很厚這個地步吧
我因應你的行文 仿照你的詞調 意圖拉近你我間的距離 就像跑出了香港 無論外語多不好 也要憑它溝通吧 不恥下問父母師長的區別 得來只是笑而不語 狗尾續貂 這些空洞的訕笑 的確是遠離了這個論壇的原旨
不過 是非難斷也是我們的傳統之一吧 Senate從來都是舶來 是植不了根的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8 19:27
算把啦
作者: ABC-DAD 時間: 16-11-28 19:36
大巧不功,有好多想像空間;一語道破,遠遠比千言萬語省時。
“悟”
作者: Mattison 時間: 16-11-28 19:43
謝不語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