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由家開始——子女情緒失控時(一)頭條日報 2015年11月5日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59/20151105/391704/
特首女兒當眾掌摑母親,引來全城熱話。多年前有小學生當街粗口鬧父母,亦曾掀起議論。最近我出席幼稚園家長講座,不少新手父母都說最怕子女情緒失控。孩子的情緒問題,確是父母的管教難題。
情緒是個人對事物的主觀感受而引發的情緒反應,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而正、負面情緒都有它們的功能和價值。當睡眠充足、獲得心愛玩具、默書成績好、被父母稱讚或順利完成考試,孩子自然感到輕鬆、平和、興奮、滿足或舒暢。
但當睡眠不足、功課艱深、被同學欺凌、被老師責罵、成績不佳或親人患病等情況下,便會出現煩躁、苦悶、孤單、失望、焦慮等負面感覺。
負面情緒讓我們意識到有些不如己願的事情發生了,提醒我們要思考如何面對,包括調校期望、自我安慰、改變生活節奏、檢討應對策略、增強危機意識、尋求支援幫助等。負面情緒猶如心理「警報系統」,提醒我們甚麼地方出現了問題,需要關注和盡快處理。適量的負面情緒有助提升抗逆力、戰鬥力和危機應變能力。
無論正、負面情緒,均有其功能和價值, 容許抒發內在真正感受是「情緒誠實」的表現,有助情緒健康。但成年人有時會強迫年幼孩子做出與他們情緒相反的行為。
例如孩子感到焦慮,卻被要求表現安然;孩子感覺孤單,卻被要求獨立;孩子感到委屈,卻被要求寬恕:孩子感到憤怒,卻被要求道歉等。
這不是說平靜、安穩、獨立、寬恕、歉意等不好,它們都是美好的品格。
問題是若孩子不容許表現情緒誠實,負面情緒不被接納,他們的自我情緒認知會變得混亂,情緒智商會偏低,妨礙建立美好的品格。明天我會談談如何處理子女情緒失控。
張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