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80後媽媽自查學校考測功課量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6-10-17 09:04 標題: 80後媽媽自查學校考測功課量

為了掌握所住將軍澳區各校學校的功課和考試量,家長Hilda(中)除了在網上廣傳問卷,日前更走到街頭派發傳單及做問卷調查。她希望可將蒐集到的資料整理後在網上公布,供同區家長參考。
【明報專訊】選讀小學季節又到,功課考試量是媽媽考慮因素,但未必每間學校都透露。有「80後」媽媽自發功課調查,在網上號召同區媽媽提供就讀小學的子女在校功課及考試詳情,短短十多日收回近200份問卷。她希望獲更多家長響應,整理出完備資料庫,助家長選一間切合子女能力的學校。
網上未詳述功課量 家長難掌握
今年11月底,小學會公布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明年升小一的學生一旦未能獲心儀學校取錄,便要參加統一派位,填寫學校志願。80後媽媽Hilda發現,不是每間學校都在網頁清楚說明功課量及測驗考試次數。她說,有時學校寫全學年兩測兩考,以為數量不多,但後來家長間分享發現,原來仍有大量小測、默書及評估,這是參觀或參加家長簡介會後亦未能完全掌握。
暫收200問卷 獲3母響應參與
長女讀小三、次子讀K2,Hilda的一對子女均不是應屆升小學生。本月初,居於將軍澳的她製作網上問卷,廣邀子女同讀西貢校網的家長填寫,收集各校全學年的評估、測驗及考試次數,以及學生做功課所用時間,供其他家長參考。
至前日,Hilda收回近200份問卷,涉及22間學校。作為平凡的在職媽媽,她說獨自在網上發起調查,想不到獲這麼多人回應,部分人更助轉發問卷。數天前,她首次走上街頭向途人派宣傳單張,另獲3名熱心媽媽表示未來願跟她一同做街頭調查。
這名有心人認為,小朋友開心與否,學校的功課考試量及題目深淺,有決定性影響,如太多或太深,子女除難獲成功感,家長亦要花大量時間指導,未必每個家長能應付。
回想當初為長女選校,Hilda說當時搬至將軍澳數年,對社區未完全熟悉,想找較近、收生較好的學校。
料起監察學校作用
不過,她發現女兒升上小二後,開始對功課及測考感吃力,需抄寫改正的功課量多了,女兒壓力亦大。她指讀幼稚園的次子能力上未必比長女優勝,未來選校仍感煩惱。
Hilda期望可每年做一次同類調查,製成區內各校考測功課量「排行榜」,就每間學校作詳盡分析後,各校亦可自行比較,了解其校功課會否比其他學校多,相信對於功課量特別多的學校,能起監察作用。
作者: elbar 時間: 16-10-17 09:05
校長:勿單憑功課量選校
【明報專訊】正統計西貢校網各校功課及考試量的家長Hilda,從初步整理的134份問卷中,分析出11間學校的數據,近30%每日指需兩小時及以上才能做完功課,約7%需3小時或以上。Hilda計劃陸續在網上公布初步數據,較完整的報告料下月中或之後發布。
選校忌「隔山買牛」 宜訪校觀察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認為,家長花時間去了解學校「是好的」,但提醒不要單憑功課量選校。賴說不反對家長自發調查各校特色,不過他提醒,選校最重要是校風、學習氣氛、同學間關係、家長間關係、校內文化,以及學校的要求及特色是否配合學生的興趣及能力;更加重要的是由學生去選校而非家長,因此家長要重視子女意願。對於功課量,他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應重視功課質素,例如是否多抄寫,抑或能鞏固所學。
賴強調選校沒既定方程式,不要隔山買牛,走到學校親身感受及觀察更佳,「留意放學時家長、學生跟學校間的交流,會否打招呼,是否滿有關愛。家長間有沒有說是非,在校門外已表達不滿等,比參考選校天書或統計數據來得直接」。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