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修訂未解決課時不足 教評會倡中史獨立必修 [打印本頁]
作者: JWKun 時間: 16-10-3 07:57 標題: 修訂未解決課時不足 教評會倡中史獨立必修
修訂未解決課時不足 教評會倡中史獨立必修
2016-10-03教育
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左二)要求教育局正視課時不足問題,將中史列為獨立必修;旁為教評會執委黃家樑。
(星島日報報道)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進行首階段諮詢,當中建議精簡朝代治亂興衰,增加本地史內容,引起社會關注。教育評議會認為新修訂的課程繁多,扼殺初中生學習興趣,而且未有解決教學時間不足問題,重申中史須列為獨立必修科。教育局昨撰文指,當教師提及「治與興」時,必會以上一代的「亂與衰」為背景,否認「刻意高舉盛世」。
教育評議會昨就中史修訂召開記者會,批評教育局拒絕將初中中史列為獨立必修,在課時不足下,令課程質素大打折扣;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國民教育根本在於國史教育,國史教育的載體便是中史科,但課程發展議會在○二年向中史科發「第一槍」,將中史科的學習樣式拆開,容許校本發展。
何漢權形容今次新修訂是向中史發「第二槍」,強調沒有穩定平台學習中史,任何修訂也是徒然。他稱,處於升中適應期的中一生須吸取繁多內容,由史前至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等,只會嚇怕學生,「中一驚,中二亂,中三無癮,中四(修讀人數)創新低點。」
教評會執委、中史科老師黃家樑不滿新課程重文化、削政治,集中提「治世」,令學生無法了解古代史治亂興衰循環的發展線索,連初中同學最有興趣的春秋戰國、秦末楚漢相爭、岳飛抗金等史事,新課程均欠奉, 「得骨架,沒血肉,同學讀完中史都不識岳飛、文天祥。」教師為了趕課程進度,只能「大開歷史快車,一堂教百多二百年(歷史)。」
教評會又列舉高中修讀中史人數連年下跌的數據,由○九年的逾一萬二千八百名中四生,跌至一五年不足八千人選修,黃家樑指,修讀中史人數跌幅驚人,因初中課程不完善,以致無法銜接,中史科的退修率更達近三成。
教育局昨在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撰文,指舊有中史課程內容繁多,無法完成教學已是不爭的事實,故整合後提煉國史精華部分;以學習重點凸顯每個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徵,如秦漢的統一國家建立、南北朝的民族融和等,非刻意高舉盛世。當局強調,當在中史講及「治與興」,必會以上一個朝代的「亂與衰」為背景。
對於有意見指,課程大綱刻意刪去「六七暴動」、「六四事件」等,教育局解釋,即使現有課程指引中沒有列出「六四事件」,但各出版社的教科書亦有說明,現時並沒有就這部分修改。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發外訪前補充,真正認識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發展時,不可只針對政治史,文化史和社會史都有其重要性,其他地區和國家都是如此推行。
作者: JWKun 時間: 16-10-3 07:59
JWKun 發表於 16-10-3 07:57 
修訂未解決課時不足 教評會倡中史獨立必修
2016-10-03教育
中學生:香港史不增國民身分認同
2016-10-03教育
(星島日報報道)修訂的初中中史課程,宗旨表明要培養學生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歸屬感。中四學生、中學生議會候選人鄺澔儀昨在《城市論壇》質疑加入香港史如只為提升國民身分認同,變相騎劫了中史教育;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李維儉說,新修訂建議加入香港史,是認為有需要讓學生認識香港歷史特色,以及與國家的互動。
新修訂的中史課程建議加入香港史,讓學生了解香港過去發展的歷程,以及與國家的關係,加強歸屬感。中四學生、中學生議會候選人鄺澔儀昨出席《城市論壇》時指,增加香港史絕不可能增加國民身分認同,「在中史學到的(國民身分認同),好快會在學習通識教育科時推翻。」
鄺澔儀認為中史考試模式、講求背誦的讀書方法,令同學卻步不讀中史,她又質疑教育局在課程修訂時有政治考慮。
李維儉指,過往香港史只納入課程指引,老師沒有時間教授,有需要修訂課程。他又指,自己加入委員會大約兩年,過程中沒有感受政治壓力。 他強調並非把政治史刪減,學生通過學習文化史,更了解一個時代的面貌及脈絡。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