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師疑文憑試歷史卷超範圍 指涉3年試卷 與局方詮釋課程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6-5-11 13:50 標題: 教師疑文憑試歷史卷超範圍 指涉3年試卷 與局方詮釋課程
【明報專訊】本報接獲教師投訴,稱過去有3年高中文憑試歷史科試卷,出現課程及評估以外(out of syllabus)的試題,促考試及評核局檢討。教師與局方對課程指引詮釋有別,如該名教師認為題目考核學生有關本港政治及制度轉變時,應按照指引只由20世紀初涵蓋至1997年,局方則指課程涵蓋20世紀;該教師又批評有題目要求分析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深度與前高級程度會考相若,局方則稱該題並非「獨立評論題」,只是「資料題」。
歷史科分為卷一資料題(回答四題)及卷二論述題(七選二)。2013年卷二第1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80至2000年間香港政治發展主要由中國因素塑成。該名不願具名的歷史科教師表示,局方列明要求學生探究至1997年的政治及制度轉變,考題卻要求討論至2000年,她認為本港回歸後數年對往後發展有深遠影響,答題須清楚闡述1997年至2000年情况,又稱有向學生教授回歸至2012年本港的轉變,但只為幫助學生了解現今政治狀况,學生無溫習該部分。
港政制教至1997 題目問至2000年
翻查《課程及評估指引》,歷史科主題甲名為「20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但其中「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部分則列明是「探究20世紀初至1997年香港在政治及制度上的轉變」。考評局回應表示,課程涵蓋20世紀,審題委員會認為將題目延伸至2000年,能讓考生更有效討論香港回歸帶來的大變。
該教師另指出,2014年卷二第1題,要求探討港府如何處理指定事件帶來的問題,可在4宗事件中選答兩宗,包括省港大罷工或國共支持者鬥爭,她稱此屬課程範圍及坊間教科書以外內容。局方回應,《指引》無明確列出上述事件,但《指引》內「政治及行政轉變」及「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已涵蓋有關事件及其他與香港政治經濟發展相關的事項;該題亦提供不同事件供學生選答,考生可選擇。
教師:課程無深教一戰原因 考局:是資料題
今年卷一第4題則要求學生解釋是否同意一戰主要由歐洲列強錯誤盤算所致。該教師稱須提出另一個爆發一戰的原因,將之與「錯誤盤算」比較,惟課程指引在「1900年至1914年的國際關係」只要求學生簡述一戰如何爆發,無要求探究原因,學生不如昔日高考生了解一戰,難歸納原因並分析。
不過,局方引述《指引》時稱,考生須分析一戰前各國衝突起因。局方稱,由於課程只涵蓋一戰前的14年,而非高考的1870至1914年,不宜在卷二「論述題」部分就一戰成因單獨設評論題,但如設計得宜,卷一「資料題」仍可設相關題目。
另一不願具名的歷史科教師認為,較難為考生學習歷史設分界線,但若考評局設立《指引》,出題就應避免考核範圍以外的知識,因學生答題時須有大量史實背景作論述及分析,非如數理科可據方程式推算答案。
作者: wwn722 時間: 16-5-12 09: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6-5-12 17:59
根據報紙描述既資料G,可以講下呢啲:
極端民族主義抬頭、同盟對立(同盟國陣營國家唔順協約國陣營國家有好多殖民地)等係歷史書講既原因,但係只係呢啲原因唔足以引發戰爭。
決定開戰前,當然係需要盤算一番啦,問題係各國在盤算過程中出錯,造成「錯誤盤算」。首先,生性衝動既德國國王威廉二世、年邁既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同埋其他同盟國陣營國家都低估咗英國既實力,誤認人哋係病貓,只係紙製獅子;第二,德國高估咗自己既實力,威廉二世更愚蠢地忽略咗後勤既重要性。第三,睇返英國,其實英國佬已經好唔滿意威廉二世既擴軍同埋鼓吹軍國主義,已經對德國好有戒心。但係威廉二世自己唔知道。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