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孩子的定律 江彩鳯 [打印本頁]
作者: Doray 時間: 16-3-10 08:21 標題: 孩子的定律 江彩鳯
定律1~每個孩子都獨特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聰敏、記憶力強、喜歡學習,小三開始已經甚麼都自理。小兒吸收能力有限,記生字總是甩甩漏漏,數學科開始因為唔夠時間做卷而唔合格…兩個都是我的孩子,但他們是兩個人,他們不是我製造的機器,孩子的成就不是家長的功勞,我從來不相信他叻唔叻是因為我識唔識教、有無教…所以,他天資聰穎、博聞強記、主動幫忙做飯、抹地、愛錫弟弟,是恩典;他字寫得不工整、功課做不完、考試不合格、遺留鉛筆水樽外套,是正常…(我諗起我以前做老師時,每日都有同事前一晚pack好飯盒,但第二天唔記得帶回來)。
定律2~活得開心最重要
我沒有替大兒選一間one中之one的名中學,每次和他談起學校,只關心他有沒有朋友,課堂是否開心,最近他告訴我的是:自修課他和幾個同學是最嘈吵的了,在班房搞3號6號選舉。小兒每逢要考英文、默英文,都情緒起伏,每次不開心時,問他爸媽可以怎樣做,他答:「你地攬住我就得。」
定律3~學習時間是有限
常常有人問(包括老師),「你個細仔成績咁差,怕唔怕派位唔好?你谷下佢嘛!」係囉,咩叫谷下佢???根本正常上學已經谷爆了…一個才豆丁一點大的人仔,一早起來,不計住處遠近了,當早上8點開始一天的課堂,最快3點才下課,減去中間吃飯1小時(仲要無俾人罰企吖、罰抄吖…),唔補習唔興趣班,回家最快都要7點才做完功課,唔溫習都做了10小時了,大人都癲啦,何況小孩子!!我是精於溫習考試的人,但我非常清楚:絕少人可以一天坐12小時,望著書本,就可以將所有東西吸進腦海,人能專心學習的時間有限,而且不可能是連續不斷、屁股不離座地記記記。
真實個案分享:上星期小兒默英文,有朋友剛好來吃飯,看見他要默4張紙的Dictation,驚訝地問我「那他要溫多久?」我答20-30分鐘,「吓!怎可能溫得曬??!!」「係呀,溫不完就算,這個時段溫不完,以他的狀況,再溫下去,就會從記憶高峰跌下來,也就是說,再溫下去只會帶來疲倦、挫敗、失望,不可能有甚麼益處。記到就記、記不到就算。」結果,小兒的確半小時溫完了。(當然不要問他第二天默了幾多分回來。)
定律4~建立盼望在明天
成績如何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無法打從心底徹底相信這個信念,那我講的一切都可以不用理會),最重要是保持孩子對世界、對事物、對未來的好奇和興趣(這不等於明天會更好,尋找黑暗的真相也是一種興趣)。以前我們考公開試考得天昏地暗的時候,一班同學坐在一起,說是溫習,其實老半天用來傾計,談談將來天馬行空的夢想,談談考完之後放長長假期要在那裡做暑期工、然後去那裡玩,這些廢話是讓人能安然去睡、有膽量在明天醒來的動力。所以,每次考試前,我們一定會和孩子計劃考完之後有甚麼好玩的活動。
定律5~考試只是個評核
必須清清楚楚、絕不含糊地告訴孩子:「考試只是一個評核制度,它是一個篩選過程,跟你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優點強項毫無關係。」
真實個案分享:去年跟一班成績一般、個個都話自己是垃圾的中二學生談起(類似說話我自己覺得同無數人講過無數次),他們聽後竟然回應:「從來沒有人跟我們這樣講過!我們覺得成績就是一切。」
其實,小兒都曾經流著淚說自己成績不好,毫無優點(是的,他隔無幾耐都會問自己有甚麼優點),這個時候必須落重藥:將他所有優點一一羅列。我更感恩有好多可愛的哥哥們常常告訴他:他們自己小時候讀書都成日唔合格。
【我知道制度不可能在明天就改變,但在制度未改變之前,我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陪伴許多年青人走過許多歲月,我不想再看見青春的生命突然被腰斬。而作為一個母親,我知道我可以做的,至小是少幫這個制度再多踩孩子兩腳…(本文經小兒過目並核准公開)。】
作者: 小曳人 時間: 16-3-10 09:14
今日都收到呢個sharing,真係要學嘢....
我家都有兩個仔:一個記性好,一個記性差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6-3-10 09:22
定律: 通常叫的做定律, 都代表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得同預計的結果
但既然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根本就不存在甚至定律了吧!
我想叫"心得"會較恰當.
正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每個家庭也是獨特的", 所以一切他人既經驗, 心得都只能作參考.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6-3-10 09:38
正所謂:
十隻手指有長短
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人头上—片天
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3-10 10:14
近排有幾個有關教育孩子的po都可從這文借鏡,大家細閱看看有冇地方啱用
作者: arwu 時間: 16-3-10 1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oray 時間: 16-3-10 10:41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6-3-10 11:28 編輯
小朋友的心思好細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句,佢地已經有唔同的演繹。
小朋友剛派作文assessment, 需要家長簽名及寫鼓勵說話,小朋友開心話今次有好大進步,我寫完讚賞的地方,叫佢繼續努力,佢竟然話吓,即係你未满意,要我再做好啲?攪到我話是英文keep it up 咁解,是你己經夠努力,繼續咁解……心諗如果佢冇voice out, 父母有時真係唔知佢地點接收我地的說話!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6-3-10 10:48
Doray 發表於 16-3-10 10:41 
小朋友的心思好細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句,佢地以經有唔同的演繹。
小朋友剛派作文assessment, 需要家長 ...
係呀~其实好多時父母R头,心諗我都無谷無俾压力佢,点知原來言者無心,听者有意,都唔知对方点接收訊息。
話説我大女去銀行过数交報名费,做阿媽既提多两句注意事項,俾人反面話我睇佢唔起,覚得佢乜都唔識,做乜都唔掂……哗~好冤枉囉~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6-3-10 10:50
回覆 Doray 的帖子
正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每個家庭也是獨特的", 所以一切他人既經驗, 心得都只能作參考.
其實最重要既係, 揀到一D"同你有相同目標"既"成功"家長既心得參考
無論那位專家幾成功, 但如果佢既"目標"並非你杯茶, 佢既小朋友性格與你的子女不同, 他的成功之道, 又是否適合你呢?
為小朋友選校要選合適, 育兒的方法更要嚴選合適的, 而非人云亦云跟住去做.
與其跟著一百幾十種優質育兒方法去做, 倒不如尋找一種適合自己子女和家庭需要的方法.
如何尋找? 用自己的心去尋找
作者: Doray 時間: 16-3-10 11:42
可惜大部份的都係以入大學為目標,用補習及人釘人戰術以求學業上的Catch up, 連綿不絕的考核去證明成功始終是少數,其他陪跑的一直見到自已達唔到父母的期望,成日活在人地期望中,又唔知原來有好多出路,點有動力去做人?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3-10 12:23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6-3-10 12:29 編輯
Doray 發表於 16-3-10 10:41 
小朋友的心思好細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句,佢地已經有唔同的演繹。
小朋友剛派作文assessment, 需要家長 ...
Agree, 佢肯講証明你們關係也ok,我個有時都投訴我要求太高,都係good opportunity 大家溝通溝通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3-10 12:27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6-3-10 12:30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6-3-10 10:50 
回覆 Doray 的帖子
正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每個家庭也是獨特的", 所以一切他人既經驗, 心得都只能作 ...
漫漫人生路上邊個stage 遇到那個專家,自己get 到幾多,right place, right time ? 有時都講彩數
作者: Doray 時間: 16-3-10 13:50
Exactly, 有時聽聽專家所言,就可以避開好多不必要的盲點,有次聽洪蘭的講座,都覺得好有得著,尤其是男女的學習同情感的Intake 好唔同,我都幾鐘意睇佢寫的嘢,而佢係極推廣廣泛閱讀,同埋用佢腦神經的科學研究,佐證育兒的技巧,都好值得睇睇。
作者: Doray 時間: 16-3-10 13:52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6-3-10 13:53 編輯
Here's extract from one of her talks:
「無意間學習」影響人格發展
孩子平常在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無意間學習」(incidentalleaning),這種學習與課堂中特意的教學(intentionallearning)不一樣,它是直接影響我們人格的成長。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要求他們的孩子人格上健全,才對他作知識與技能上的要求。這一點,在我們目前的社會正好相反,我們只要求孩子會讀書,不要求他其他條件,中國一向主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會讀書變成很多行為不良的藉口,這個錯誤觀念是危險的,高知識白領階級的犯罪往往比一般犯罪更危險。在現在的社會光用拳頭、棒子管教孩子已行不通了,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贏得子女的尊敬後才能產生教誨的作用。這個尊敬必須發自內心,跟父母的知識水準、賺錢能力無關,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關。
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一位老教授曾經告訴我一個故事:他生在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時期,家中時常斷炊,父親雖是高級知識分子,因失業只好作粗工,夏天鋪路,冬天鏟雪。有一年聖誕節,他早上醒來興奮的跑下樓去摸掛在壁爐上的聖誕襪,但只摸到一塊巧克力糖,他感到非常的失望、放聲大哭。他父親把他拉到一旁,告訴他為什麼沒有禮物,因為他把買玩具的錢給了更需要錢去買食物的人,然後告訴他真正的禮物在後院。他開門出去一看,後院有個三十呎高的雪山,他父親一夜未眠,用鏟雪車把清道路所鏟出來的雪統統堆在後院,替他造了一座他個人的「喜馬拉雅山」。這個禮物令他驚喜萬分,也立刻使他成為全村孩子最羡慕的對象。這個聖誕節變成他永生不忘、最好的一個聖誕節,已經六十年了仍然記憶深刻。他對我說,他父親一生窮困,未能給他留下任何錢財,他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大學學業。但是在他心目中,他父親未曾因此而減少偉大,因為他父親正直、高貴、有愛心,給了他最好的榜樣。他一直說人格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很多時候,父母以為留給孩子財富才是對得起孩子,其實,留給孩子名聲,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不要為了賺錢失去與孩子談心的機會,也不要為了讓孩子過舒適的生活而失去孩子對你的尊敬。
作者: Doray 時間: 16-3-10 14:09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6-3-10 14:12 編輯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many many years ago but the situation become worse nowadays:
分數的迷思 [size=14.6667px]文/洪蘭
[size=14.6667px]在捷運上,一位母親憤怒的對兒子說:「你為什麼總是考這麼爛?補習這麼多都沒有用,笨得跟豬一樣。」她連罵了三次「豬」,兒子氣不過,就頂回去說:「我考不好,你說我是豬;我考得好,你又說我是猴子稱大王。你究竟是我媽還是動物園園長?」旁邊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站在我旁邊的同事從背包裡拿出一本書《成績單》,說:「這是我兒子要我看的,我已經看完,你要不要也看一下?」我回家把它看完後,心想:或許我們也該來發動一個「杯葛分數」的運動。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說,大人都是以分數來評量孩子,成績好,就是好學生,不管他平時是什麼行為;成績不好,就被人看不起,在班上被嘲笑。諾拉是個高智商的孩子,不忍看到同學史蒂芬因為成績不好,整天被人捉弄,她就故意考不好,希望老師和同學不要以分數來取人。
當然,一個好學生功課突然一落千丈,會引起校長、老師、父母的關心。故事發展到最後,全班杯葛考試,抗議學校考試內容都是記憶式的,只重視分數。例如社會科考「經濟大蕭條開始時,美國的總統是誰?」學生就答「唐老鴨」、「貓王」,全班考零分。於是事情大條了,督學來了,所有的家長也都來了,三堂會審,審諾拉和史蒂芬。
書中有幾段話很發人深省。臺灣很多老師以考倒學生為原則,越是明星學校,題目越是出得難,常聽到學生說能考個七十分就不錯了。但是考試的目的不是想知道學生學到了什麼嗎?考很難的題目會失去鑑別力,只會使學生感到挫折而已,並沒有任何好處。我們一定要記住:「考試只是評量的一個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是最好的方式」。
公平和公正有差別,叫老鷹和小鳥一起飛是公正,但不公平。諾拉說的好:「有一件事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說出來,就是成績差常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笨蛋,但這不是真的。好成績會讓另一些學生覺得自己很優秀,那也不是真的。所有學生開始競爭比較,聰明的學生覺得自己更聰明、更優秀,十分高傲自負;普通的學生覺得自己很笨,好像自己一無是處。本來應該幫孩子的家長和老師並沒有幫上忙,只是增加更多的壓力,還製造越來越多的考試。」這段話把很多孩子的心聲說出來了。
幸好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如此,有個管理圖書館的老師,就不贊成學校要她依學生運用圖書館的表現打成績。她說,圖書館不是為此而存在的。其實,閱讀課要打成績,跟上圖書館要打成績一樣荒謬。閱讀的目的不是寫報告,它把一件很愉快的事變成了負擔。難怪一個學生說我們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所有愉快的事都變成功課,常常只重視結果,不注重過程。其實,學習是最不能只看「最後結果」(end result)的一件事。因為學習跟神經迴路連接和固化(Consolidation)有關係,這兩件事都需要時間來穩定。
我們的學習曲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螺旋狀的,學習一陣子以後,上升一個階段,再一陣子,又上升一個階段,它不是立竿見影,所以不能性急。每個人學習的速度不同,定期考試對學習慢的人就不公平,因為他並不笨,他可以學,只是需要的時間比人長。
分數的迷思已經殘害了很多孩子身心的健康,是應該停下來檢討的時候了。
作者: sell2japan 時間: 16-3-10 16:51
hkpapa852 發表於 16-3-10 09:22 
定律: 通常叫的做定律, 都代表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去得同預計的結果
但既然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根本就 ...
你說得對, 她的"心得"至少會醒覺接受事實而後正面處理,是很多人也可以學習的.......
作者: HK-MAN 時間: 16-3-10 17:26
hkpapa852 發表於 16-3-10 10:50 
回覆 Doray 的帖子
正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每個家庭也是獨特的", 所以一切他人既經驗, 心得都只能作 ...
認同,無一套係可以人人啱用.一味死跟係冇用架.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6-3-10 17:41
家長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做家長需要的:
1. 明白自己對子女既期望, 為子女在生活和學習上作合適既安排
2. 持續留意子女既成長/發展, 繼而調整自己的期望和安排
第1點好多人都有/會/打算做, 可惜跟著會做第2點的, 少了一大堆
作者: sharonseak 時間: 16-3-11 12:50 標題: 引用:家長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家長的態度決定
原帖由 hkpapa852 於 16-03-10 發表
家長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作者: sze0203 時間: 16-3-11 13:52
決定:通常叫得做"決定",係根據前提條件來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好似講到孩童的所有未來都由家長操控一樣。
我諗叫"影響"會較恰當。
態度決定高度(The attitude determines the altitude)的理論,係自身問題,跟第三者無關。自己的態度如何必須負上全責!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